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施琪嘉)

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施琪嘉)

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施琪嘉)

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初始访谈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读书笔记

初始访谈发展简史

初始访谈是一个历史概念。在精神分析发展的早期,并没有初始访谈这一说。从弗洛伊德的案例来看,他本人是很少在分析开始的4-5次中进行详细病史收集的,如1909年的鼠人的案例中,直到治疗的第一阶段结束,病史也还是不更全面的。(Freud ,1909d, p. 158)。这在现代的初始访谈中是不可思议的。

精神分析早期采用过一种方法是试验分析(trial analysis)。试验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评定病人是否具有足够的条件接受精神分析的方法。这种精神分析的条件可以总结为“四有”——有钱、有时间、有心理学头脑,有病又没有病到精神分析的方法治疗不好的程度。

可以想象,大量的病人在接受了试验分析后是被判断为不适合精神分析的,而当时精神分析又是唯一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所以这些病人得不到任何的帮助。(Fenichel 1930, p. 14)

试验分析的冷酷性使分析家们最终放弃了它。试验分析的意义在于它是初始访谈的前身,这主要体现在试验分析的主要目的——评估——现在仍然是初始访谈的主要目的。

1950年代以后,很多动力精神病学家开始尝试把精神分析的方法和精神病学的方法结合,逐渐有一些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访谈方法出现。一位对精神分析的初始访谈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Balint。Balint 认为,分析式心理治疗的任务在于,激发“病人发展和维持人际关系的潜能。” (Balint and Balint 1961, p. 183),他提出,成功的访谈的必要条件有:(1)对访谈者适当而充分的介绍;(2)创造和维持一种合适的氛围,让病人在这种氛围中能足够地开放,以便于医生理解她。(3)关于病人的陈述要总是包含访谈者创造的环境因素。(4)分析师要对治疗关系有未来指向的观念。具体的治疗计划取决于分析师是否能够预见到访谈关系的发展,并把这种关系转化为治疗关

系。(5)对心理治疗的新手来说,保持访谈的结构化程度是很重要的,这可以避免分析师因为自身的问题而影响治疗流程。(6)对不同的病人要采取不同的访谈方法。反移情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诊断工具。

而根据Balint的理论建立起来的Tavistock模型至今仍然是很多从业者(特别是心身医学)进行初始访谈的理论框架。Tavistock模型提出,初始访谈中要注意三大方面的问题。

第一,医患关系的发展

1病人是怎么对待医生的?病人的这种态度在访谈中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或态度是否指出了其行为习惯或其与疾病的关系?

2.医生是如何对待病人的?这种态度在访谈的过程中是否有什么变化?

a)医生对病人的问题关注吗?

b)医生是否感觉到她可以为病人做些什么?

c) 虽然病人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医生是否感觉到病人有些人性特点是他喜欢的?

第二,访谈中的重要时刻

1.病人令人吃惊的表述或情感流露,比如说口误,特别是对她生命中特殊时期或特别人物的排斥。

2. 在访谈过程中提供了什么样的解释,病人对这些解释的反应如何?

第三,结果和评估

1障碍在病人的生活中是如何表现的?(列出访谈中发现的症状,已经治疗师感到暧昧不明的地方)

2假定的症状的意义,用精神动力学的术语表达。

3选择治疗

a)短程治疗(焦点治疗)的适应性,原因

b)潜在的反对上述治疗的论点

c) 精神分析的适应性,原因

d)任何心理治疗形式都不适合,原因

e)其他可能适合的治疗形式

4.下一步目标:医生认为主要的症状是什么,哪一个症状是首先要处理的?对此症状的治疗会如何影响到其他症状?考虑治疗的频度和疗程。

到1970年代,精神分析取向的精神病学初始访谈的第二代代表人物Kernberg提出了结构性访谈(structural interview)(1977, 1981) 。他提出精神分析的初始访谈目的在于澄清自我同一性的整合性(the integration of ego identity)或同一性混乱(identity diffusion),评定防御机制的质量,和现实检验能力。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他强调了初始访谈中“此时此地”的重要性。在对结构性访谈的研究中,Kernberg把人格结构分成了4类,其中一类是边缘性人格(borderline personalities),这是他后期的主要理论成就。

在整个精神分析初始访发展的过程中,其访谈技术既影响了精神病学、现象学、人本主义、行为疗法等各个相关领域,又吸收了来自这些领域的成就。总的来看,从精神分析早期到现代,在从实验分析到初始访谈的过程中,有以下变化:

一,访谈的目的由医生单向的评估病人是否适合精神分析变成了评估病人状态、建立治疗关系、强化治疗动机。

二,访谈的结构化程度逐渐增加。

三,访谈技术中开始注重医生使用反移情。

也就是说,访谈由单纯的判断病人的适应性和预后变为适应病人人格列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由以治疗方法为中心变成了以病人为中心。

14.6.2初始访谈的任务

初始访谈有三大任务:评估病人状态、建立治疗关系、强化治疗动机。

评估病人状态主要是建立在收集病史的基础上。一般来说,初始访谈要收集的病史内容有:

1一般信息:姓名、地址、住所、电话、紧急情况下可联系的另一个人的名字、年龄、性别、文化、民族、婚姻、职业。

2外观:身高、体重、衣着、修饰、举止

3主诉及现病史:症状初次发生的时间,同时伴随的事件、发生的频率、发生症状时的想法、感受、行为是什么、何种情况下最容易发生(缓解),有什么事件促进问题发生、对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影响、以前如何解决、结果如何、本次如何来就诊。

4既往史:既往精神病史和心理治疗史,治疗类型、治疗疗程、治疗者、治疗场所、当时结果、为何结束治疗。住院经历、时间、地点、药物(剂型、剂量)、药物服用情况。既往医疗史包括出生情况——顺产、难产?是否有宫内窘迫、窒息?童年发育情况、哺乳期状况、分床时间,重大疾病史、手术史、过敏史。

5 躯体健康状态:目前与健康有关的疾病、所接受的治疗,上一次体检结果,家族中重大健康问题,目前睡眠、饮食状况,典型日常饮食,锻炼情况。

6个人史和成长史:最早记忆,0-6岁,6-13岁,13-21岁,21-30岁,30岁以后的记忆、梦、幻想、学习、职业变迁、家庭变故等。现在生活状况、居住条件、职业和经济状况,与他人关系,爱好,信仰。

7 家族、婚姻史:家庭人口、年龄、职业。父母:与(父)母亲关系,(父)母亲奖励和惩罚的方式,对自己的期望等。是否受到虐待。与母(父)亲相处是典型活动。父母之间的关系。家庭中人口、住址的变迁。兄弟姐妹的排行、哪一个和咨询者最相似、哪一个最不相似?哪个最受宠,哪个最不受宠,和哪个相处最融洽,哪个最不融洽。两系三代内精神病史。恋爱次数及过程,婚姻状况(何时结婚、夫妻关系等),孩子的年龄、与孩子关系。经常交往者的情况。其他8性史:第一次性经历,现在性生活,手淫,性交情况,对性的态度,月经史(女性),与家庭成员性接触、性虐待。

以上信息可以分散在访谈中有侧重点地收集。但是基本上很少有能够在初始访谈内把所有信息都收集全的。

信息收集完成后,要对收集到的信息做出评估。首先要做出的是诊断学的评估,一般使用的评估体系有DSM, ICD, CCMD等。如果是

心理动力学倾向的治疗师的话,还要做出心理动力学的评估,可以使用的评估体系较标准的有OPD(见本书其他章节),也可以进行简单的评估,如资料不够的话,可就自我功能、防御机制、个体资源进行评估,资料足够的情况下,可以形成工作假设,包括自我功能,人格结构状况,发育分期各阶段问题,可能有的创伤,常用防御机制,移情-反移情类型、阻抗类型、治疗同盟、客体关系模式等等。

建立治疗关系的技术和方法现在各大流派趋同性很高,Carl E . Scheidt 提出,动力学治疗中建立治疗关系的方法有:(1)透明性(Transparency):解释你要做的事情和为什么要做;(2)参与感:(Participation):让病人参与讨论。(3)中立(Neutrality): 不要卷入病人的内在冲突和人际冲突。(4)容忍(Tolerance):接受病人的个人价值。(5)约定(Engagement):约定治疗是为了病人的个人成长。

强化治疗动机在动力学治疗中体现为:(1)探索和评估访谈相关的病人的期望和意图,特别是转诊的背景,卷入的其他人等;(2)探索病人对他们自身问题的观念;(3)不要过早地对潜在的冲突进行解释;(4)建立良好的治疗同盟。

14.6.3 访谈过程

一般来说,初始访谈会持续1-4次,每次50分钟,每次访谈可分为4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介绍阶段。在治疗师和病人相互简短介绍后,治疗师会告诉病人将要问他一些问题。这个阶段治疗师需要澄清病人就诊的背景(探索治疗动机)和可能卷入的第三方(主要是家庭)。此阶段的透明性体现在治疗师要介绍治疗的目的和设置。如治疗师可以说:“我们这次访谈会持续一小时,如果时间不够的话,我们可以再安排一次访谈。我们要试图理解是什么样的问题把你带来这里。这一次不是治疗的开始,但是我们会努力发现那一种治疗可以帮助你。”(Scheidt,2003)。

第二个阶段是探索阶段,又称为病人阶段。探索完治疗动机后,治疗师应该允许病人自由地谈论发生了什么事情。很少进行干扰,除

非是偶尔地点头以表示理解。有时候可以鼓励病人复述他说过的话。治疗师在此阶段主要使用的技术是倾听。对动力学倾向的治疗师而言,倾听的时候除了注意病人的原话以外,还要注意病人是如何表达的,有什么样的情绪,发生的事件及后续事件,病人认为这些事件的意义如何,现实感的精确性和被歪曲的程度,病人的沟通能力,客体的丧失,爱的丧失,阉割焦虑、超我状况等。治疗师要注意观察病人的主要防御机制,同时要注意言语和非言语的表达。这是一个病人为主导的阶段。(Yuan,2002)

第三阶段,分析师阶段。在这个阶段,分析师会问一些问题,有些问题会涉及到可能隐藏着冲突的领域。这个阶段可以扩展病人的视野,获得更多的症状的信息,以及有关家庭史、工作状况、人际关系、精神病史等信息。在此过程中,分析师形成治疗假设和初步的诊断。(Yuan,2002)

第四阶段,访谈结束阶段。访谈结束要准备足够的时间。在结束阶段治疗师要总结本次访谈的主题和内容,适当表达对咨询者问题的感受和看法,安排续约等。

从整个初始访谈的过程来看,初始访谈的早期要达到的目的是曾经就诊背景和可能卷入的第三方。中期的主要任务是解释治疗的设置(收费、疗程、频度、保密性和限制性等)、治疗过程、评估的目的。后期的任务主要是总结、反馈治疗师的理解,安排下次访谈,或讨论其他的治疗计划。(Scheidt,2003)

对分析式心理治疗初学者来说,要注意一点,就是自由联想可以看作是一种治疗技术,但是却要以交待设置的方式告诉咨询者(实际上,自由联想既是技术也是设置),治疗师可以这么说:“在治疗中你还需要做到的一件事情是,任何在你头脑中出现想法、情感、幻想,不要加思考、不要加判断,立即说出来。”

14.6.3有关初始访谈的其他问题

6.3.1开放式访谈和封闭式访谈

在开放式访谈中,治疗师的问题和干预相对来说较为自由,弹性很大。当然,这种自由程度要考虑病人的承受程度。整个治疗过程中,

结构化程度较低。早期精神分析的访谈和对精神分析受训者的访谈一般都是开放的。

而封闭式访谈的问题一般都预先有大致的设定。治疗师不会随便改动。有时候甚至使用问卷进行访谈。完全的封闭式访谈一开始使用于科研访谈和诊断性访谈。治疗的结构化程度很高。短程治疗的访谈的封闭程度一般都较高。

现在总的趋势是,初始访谈的封闭程度较高一些,随着治疗进行,访谈逐渐开放,从短程治疗入手,必要时候切入长程治疗的模式,对初学者来说,这一点尤为主要。虽然和其他疗法比较来说,绝大部分分析式心理治疗都是长程的。

6.3.2治疗中的第三方

有些时候病人来就诊,而诊费却不是由病人本人负担。这些负担病人咨询费的人和机构被称为治疗中的第三方。承担第三方角色的一般是病人的家属和保险公司。由于我国现在大部分的确心理治疗还没有纳入保险体系,故在此只讨论初始访谈中治疗师和病人家属的关系。

在弗洛伊德的时代,弗洛伊德本人是曾经和病人的家属会面的,如在杜拉和狼人的案例中。但是弗洛伊德总结经验教训后,警告分析师,千万不要把家属纳入治疗体系。他曾经鼓励受分析者阅读他本人的著作,却认为让病人的家属了解和阅读精神分析的著作(即便是科普的)是极为不明智的。这会引起家属对精神分析的反对。(Freud1912e, p. 120)弗洛伊德谈到,精神分析的治疗就像外科手术一样需要适当的不受干扰的条件,无法想象,外科医生在做手术的时候一群病人家属站在无影灯下,对手术的每个步骤问东问西,说三道四,指手画脚,这是很危险的 (Freud,1916/17, p.459) 。

弗洛伊德的经验是很有道理的,这是基于三个已经被家庭动力学和流调学研究证明的事实(Kohl,1962 ,Bolk-Weischedel ,1978 ):1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病人的生活会改变,而家属的生活同样会被改变;2如果病人的家属感觉到被排斥在治疗之外的话,那么他们要么会把治疗师理想化,要么会对治疗师充满不信任。3很多病人的家属,特别是重型精神病和人格障碍的患者的家属,自己也有心理

障碍。

虽然弗洛伊德的经验——把病人家属的纳入治疗体系会造成混乱和治疗的困难——但是弗洛伊德没有看到其他的问题。

首先,治疗师单方面对病人家属的拒绝并不会打消家属对治疗师的幻想,相反,可能会强化家属的不信任感和理想化,特别是对家属付费的病人来说,家属可能回忆各种各样的迂回方式来影响治疗的进程和结果。

其次,病人在分析治疗的过程中,如果移情和阻抗不能得到及时修通的话。病人会遵循强迫性重复的原则在日常人际关系中(主要是家庭中)表达他的移情模式。病人通过把家属当作治疗师的替代品把潜意识的欲望付诸行动,从而避免了在治疗关系中修通他的类型冲突。最后治疗进程还是受到了阻碍。

第三,分析治疗必然引起病人的退行,这种退行模式要是得到家属的强化的话。将会是病人的自我功能受到损害。

所以现代精神分析的模式中,在必要的时候还是可以约见病人家属的,一般来说,下列情况可以约见家属:(1)出于病人本人的要求和/或家属的要求;(2)治疗师本人觉得有必要对家属进行一些简单的心理健康教育;(3)特殊的治疗情况,如病人有重大躯体情况(如厌食症者的电解质紊乱),病人有重型人格障碍需要家庭治疗,有药物或酒精依赖需要合并其他治疗方式等。

在约见家属特别是家属付费的情况时,治疗师要注意表达理解他们承受的多种负担,并简要说明治疗的过程和可能产生的情况,但不能泄露具体的治疗信息。如果发觉由家庭治疗的指征或者发现家属本人有进入个别心理治疗的动机,应该建议转诊。

下面几种情况是必须约见家属的,这既是治疗的要求,更是治疗师作为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这时候治疗的保密原则要打破——(1)病情的危机情况。如自杀或他杀的行为的可能性并且病人已经开始筹备时,病人的病情需要立即住院时。

(2)存在儿童或老人正遭受虐待或性侵犯的情况,如果虐待或性侵犯来自家属,治疗师需要向公安机关报案。

(3)病人有重大的《传染病法》规定要上报的病情而隐瞒不报时,除约见家属,还需向有关部门举报。

(4)病人患重大精神疾患丧失责任能力时。

而儿童、青少年的治疗一般都是需要家属参与的,这在弗洛伊德的时代便是如此,家属可以起到辅助自我(auxiliary ego)的作用( Freud 1909d, p.175).

14.6.4结语

学习初始访谈还要注意的是,并没有一种访谈结构可以适合所有种类的病人。比如说,对需要危机干预的患者上述的半结构式的访谈显然是不适合的。迄今为止,初始访谈的实践和理论的研究仍然在进行。就中国目前的心理治疗的状况而言,深入、细致地研究初始访谈也许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动力学初始访谈指导

初次访谈大约45分钟后,询问:“与我交谈有何感觉”“你是否猜想治疗会很舒服”。

最后几分钟,须完成:

1.让来访者知道我在认真倾听,以及我能理解他的痛苦。

2.评估来访者听到我对问题的初步分析后的反应。

3.帮助患者建立希望。

4.订立契约,包括确定访谈日期、访谈时间长短、费用、取消访谈的规则、保密原则等。

5.请来访者在加入治疗前,提出任何他想与我交流的问题。

以上做法的依据

诱导患者对治疗师作出反应:询问来访者对访谈有何感觉——

1了解是否继续治疗关系

2.也想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我很在乎他如何看待治疗关系。

3.能使一些潜隐、模糊的移情浮出水面。

4.也提示来访者治疗的合作性。——明确强调咨询师被雇佣的身份,咨询师想把工作做好,来访者有权利对咨询师品头论足,如果感

觉到与咨询师之间的合作毫无进展,他有权终止关系。

心理治疗中的互惠是用经济交换情感支持及专业技能,体现的是人的互利平等而非关系上的均衡。

表达对来访者的理解

第一次访谈没有时间作可信的、详细的解释,首先试图传递的信息之一,就是他们的问题并非不可思议。可以试探性的这样说,并请来访者判断咨询师的想法是否正确:“根据你对父亲的描述,我可以理解为什么你与老板不和”或“我注意到你丈夫去世整整十年了,因此很可能你的抑郁是一种周年忌日的反应”或“你一直挥之不去的思维是常见的创伤后遗效应”。

评估来访者对初步分析的反应

在初次访谈中咨询师必须了解来访者是如何接受解释的。这样才能调整自己的临床风格,使其与来访者的特定需要相契合。当与来访者交流对他问题的初步理解时,来访者对此作何反应,很大程度上提示了他将来在咨询过程中如何表现,有的会立即赞同咨询师的看法,有的会立即反对,有些会感受到了责备,而另一些则感到咨询师表达了深深的投情。对咨询师的希望,每个人都各不相同。

给来访者以希望

只有当来访者遇到一位真正的咨询师,一个头脑清醒,足以胜任的咨询师,也许他们才会找到一线希望。在初次访谈结束之前,一旦对来访者有了初步的了解,常常这样说或这样暗示“我想我能帮助你”或“你的问题是日积月累,根深蒂固的,我想我能帮助你在这方面有所好转,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或者“我相信我能帮助你,条件是你必须同时去看精神科医生,他们会针对你的情绪障碍给与药物治疗”或者“我看得出来,你对可能改变并不抱任何希望,尽管感到徒劳无益,可你还是来了。我想,过一会儿,我们双方都会重新燃起希望的。”

商洽咨询契约的具体事宜

1.访谈日期及时间长短——咨询契约的任何具体事宜都绝不能含糊不清。一旦对方决定开展治疗,初始访谈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确定

访谈日期。诸如此类的措词我会很谨慎“每次访谈45分钟。有时我可能会超时几分钟,尤其当你谈话非常投入时,但通常我会按时结束。”来访者的要求在事后要探究在此请求背后所隐含的意义。

2.费用问题——既然金钱是医患关系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那就应该开门见山、坦坦荡荡、公道适度的向患者收取费用。这种态度表明咨询师恰如其分地关心自己的利益——这为自虐患者树立了一个特别好的榜样。对于那些喜欢探听虚实的患者,也不无裨益。通常只简单告诉患者“我的收费是。对此你有什么异议么?”

3.取消访谈规则------对于显著异常的患者,会区别对待,从治疗一开始就制定了严格的规定,无论来不来,均要求患者必须为每次访谈承担经济责任。

诊断

我认为,对患者隐瞒诊断结果,似乎强化了一个观念,即情绪问题多少是可耻的,因此我们必须委婉而非直言不讳的传达信息。有时——尽管不规范,dan 却似乎合乎情理——我会讲诊断标准告知患者,指出与他求诊问题相关的一种或多种诊断类别,并询问该诊断是否准确地符合他的主诉,或者哪两个可能的诊断更为准确。因此,诊断由我们双方共同斟酌、确定。

诊断过程应该与治疗过程一样,遵循知情同意原则。

请来访者提问

在访谈结束前,我总是会询问来访者,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我回答。有些来访者想知道一些具体问题,我会言简意赅的直接回答诸如此类的问题,我觉得,在决定雇佣某人时,要求对方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是消费者的一个基本权利。在开始咨询之后,我会对来访者的问题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更多地思考他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而非简单作答。但确实有人会在初次访谈时,提出不合时宜的问题,例如关于我的同性恋或婚外情问题。这种情况下,既要诚实又要自我保护。我会说“我能理解为什么了解这些对你来说很重要,但是,我的性生活对我来说是相当私密的事情,回答这个问题会让我很不舒服。你是否担心,因为没有这样的经历,我不能理解你?”诚实和坦露隐

私不可同日而语,尽管咨询师有分寸的回答可能会挫伤来访者的好奇心,但也常常可使来访者感到释然,因为他能同时感到咨询师的尊严和可依赖性。

让新来访者准备提供个人史

除非在初次访谈时已经全面得到来访者的个人史,否则在访谈结束前我会说“今天就到这,我们下周见。下次,我希望全面了解你的个人情况——包括你的父母,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你的童年,对你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你的性生活史,你的工作史,你的治疗史,你的梦等等。这会使我了解一些来龙去脉,从而有助于理解你今天所谈的事情。所以,在下次访谈时,你是主角,你把你认为重要的任何事情告诉我;我要做的就是倾听你的诉说,并帮助你理解你的思想及情感所蕴涵的意义。你看这样可以吗?”

与来访者分享动力学分析

虽然分析动力学诊断应该有度有节,但来访者随时有权知道咨询师对自己问题的假设。事实上,咨询师将问题起因及作用的初步结论告知来访者,可以为建立良好的治疗联盟打下坚实的基础。咨询师也许可以这样说:“迄今为止,根据你的诉说,我能理解,你之所以会出现抑郁情绪,是因为你经历了如此之多的丧失,却从未真正地去哀伤;使你无法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你的家人谴责你‘自怨自艾’。你或许也发现,你对此及其他让你感到无法宣泄的事又悲又恨;如果我们能触及这种悲伤及愤怒,你的抑郁情绪也许就会消除。此外,我们还能看到,你的家庭具有先天的抑郁气质。看来,你以前并不了解上述这些,也没有人帮助你了解为什么容易产生抑郁,更没人帮助你控制这种情绪。你认为是这样吗?”另一种与来访者交流动力学分析的可能方式:“听起来,你好像天生害羞,而且敏感;家人似乎也对此束手无策,不知道怎么帮助你勇敢地面对周围人。他们强把你拽进社交场合,令你如坐针毡,结果他们却总是好心办坏事。由于接二连三的社交失利,你开始怀疑自己是个异类,所以,最终你只跟自己及自己的思想交流。你感到孤独,然而一旦产生想亲近别人的念头,又令你恐惧不已。于是,老板批评你时,你会更加自我封闭,以至于产

生幻听。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使你与别人交往时感到轻松自在,也包括我;其中还会涉及,如何看待那些你自认为使你异于常人的事情。一旦我们理解了你的某些困惑所蕴涵的意义,我想你会发现,其实你并不古怪。在这期间,如果你仍然出现幻听,也许你愿意考虑去看精神科医生,他们可以给你用点抗精神病的药物。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向来访者宣教咨询过程

通常,日常语言而非专业术语,绝对足以表达为什么咨询师会对倾听来访者的梦或自由联想或记忆以及来访者对咨询师的反应感兴趣,咨询中某些更深奥难懂的问题,也可以如此深入浅出地作出解释。

梦——我经常发现,当在意识水平似乎什么都想不起来时,梦可以包含许多关于其深层困惑的信息。

自由联想——来访者的谈话越是不存芥蒂,咨询师对他的理解就越透彻;如果来访者发现自己疑虑重重,无论如何要试着把它说出来,或者至少应该告诉咨询师,是什么使自己难以启齿。

记忆——通常,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了解它产生的根源。

来访者对咨询师的想法和感觉——我理解,这样直截了当的问话方式很奇特,尤其当你对我颇有微词时,也许还令你感到尴尬。但在某种意义上,治疗机会是学习发展紧密关系的一个缩影;而且通过探索存在于你我之间的情感,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那些可能在其他场合发生在你身上的情感事件,而这些体验,没有人会在社交场合谈论。你也许会发现,对我的感觉其实就害死你现在或曾经对他人的感觉;一旦我们理解了这一点,应有助于你了解并改变自己。

温尼科特对如何把握案例释义的尺度的回答:“我对案例进行释义有两个前提,其一,让患者知道我不是在梦呓;其二,让患者知道我可能犯错。”

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施琪嘉)

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施琪嘉) 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初始访谈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读书笔记 初始访谈发展简史 初始访谈是一个历史概念。在精神分析发展的早期,并没有初始访谈这一说。从弗洛伊德的案例来看,他本人是很少在分析开始的4-5次中进行详细病史收集的,如1909年的鼠人的案例中,直到治疗的第一阶段结束,病史也还是不更全面的。(Freud ,1909d, p. 158)。这在现代的初始访谈中是不可思议的。 精神分析早期采用过一种方法是试验分析(trial analysis)。试验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评定病人是否具有足够的条件接受精神分析的方法。这种精神分析的条件可以总结为“四有”——有钱、有时间、有心理学头脑,有病又没有病到精神分析的方法治疗不好的程度。 可以想象,大量的病人在接受了试验分析后是被判断为不适合精神分析的,而当时精神分析又是唯一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所以这些病人得不到任何的帮助。(Fenichel 1930, p. 14) 试验分析的冷酷性使分析家们最终放弃了它。试验分析的意义在于它是初始访谈的前身,这主要体现在试验分析的主要目的——评估——现在仍然是初始访谈的主要目的。 1950年代以后,很多动力精神病学家开始尝试把精神分析的方法和精神病学的方法结合,逐渐有一些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访谈方法出现。一位对精神分析的初始访谈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Balint。Balint 认为,分析式心理治疗的任务在于,激发“病人发展和维持人际关系的潜能。” (Balint and Balint 1961, p. 183),他提出,成功的访谈的必要条件有:(1)对访谈者适当而充分的介绍;(2)创造和维持一种合适的氛围,让病人在这种氛围中能足够地开放,以便于医生理解她。(3)关于病人的陈述要总是包含访谈者创造的环境因素。(4)分析师要对治疗关系有未来指向的观念。具体的治疗计划取决于分析师是否能够预见到访谈关系的发展,并把这种关系转化为治疗关

《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由序及内容提要了解本书

《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由序及内容提要了解本书主编施琪嘉曾奇峰盛晓春外方主编WolfgangSenfMichaelBroda主审肖泽萍赵旭东陈向一刘天君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年第一版,约180万字,2016 年9月出版《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编写说明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心理治疗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这当然与国门打开、西风东渐大有关系。经过二十年左右的发展,这一行业目前在中国大有星火燎原之势,以至于有人戏称其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种说法当然过分了一点,不过国人越来越重视心理卫生的现象倒是有目共睹的。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心理治疗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基础,而且需要长久的实践才能够使其技艺的或者是艺术的那一部分发扬光大。理论就不说了,事实证明,国外的许多心理学理论,对于中国的心理治疗实践同样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至于理论和实践如何链接,或者理论要做何种修饰才能够最好地适应其被应用的小环境,以及每个治疗师个人如何恰当地选择他的理论取向等等,这就属于技艺的或者艺术的那个部分了。值得高兴的是,对于这个部分,我们开始有了发言权。二十年来,全国各个城市心理治疗领域的先驱者们

做了大量的工作。将二十来年的实战经验作一个总结,对每个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而将他们的经验汇集成一个相对系统的教科书,则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我们的这本书,就是在做这种极为艰难的事情。当我们审视这本被修改、打印了若干次的样稿时,坦率地说,我们的满意多过失望。一年以前,德国埃森大学心身系主任、国际心理治疗联盟前主席、《心理治疗对话》主编沃尔夫冈·森福教授(WolfgangSenf)第二次来武汉讲学。在交谈中,他极力主张我们编写一本心理治疗的教科书。他的建议是,把我们已经有的专业文章以教科书的方式较系统地编撰在一起;对于没有涉及到的方面,可以直接翻译他主编的一本德文心理治疗教科书的相关内容。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可行的方式,后来在中国医药出版社王应泉社长的全力支持和鼓励下,这本书的编写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了。困难是显而易见的。现在是越是有成就的人越忙,为了拉这些人“下水”写书,本书的主编之一施琪嘉博士可以说是“不择手段”,从“公”“私”两方面施压,“软硬兼施”地把全国在不同领域采用不同方法从事心理治疗的一些专家组织到了一起。所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这本书就有了一点书的模样。由于该书的部分内容参照德国的《心理治疗实践》一书来写,因此国外的心理治疗部分

《精神分析导论》-Julia Fabricius等著, 主译 施琪嘉 曾奇峰

《精神分析导论》-Julia Fabricius等著,主译施琪嘉曾奇 峰 精神分析导论JuliaFabricius等著主译施琪嘉曾奇峰内容提要第一章前言第二章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第三章精神分析简史第四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精神分析第五章对精神分析的批评第六章精神分析与研究第七章咨询室外的精神分析第八章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第九章职业化序言我们很高兴中文译本将成为本书的第一个外文版本。感谢我们的译者施琪嘉、曾奇峰、李晓驷、吴和鸣、李孟潮及其小组卓有成效的翻译工作。2003年,作为本书的作者之一,我来到中国进行教学访问,对精神分析领域感兴趣的心理治疗师们进行督导。当时,在北京举行的为期一周的培训班上有应邀来自其他国家的精神分析师,这是北京安定医院的杨蕴萍教授近年来组织、领导的连续性精神分析培训项目的一个缩影。在培训班上,许多来自中国各城市精神卫生中心、投身于心理治疗行业的医生及心理学家们显示出他们对精神分析的极大兴趣,通过培训,我们展示了动力性心理治疗是如何减轻临床病人痛苦的技巧虽然本书主要从英国的视角来写,不过,绝大

部分内容都适用于任何国家那些对阅读精神分析介绍性内容的人们。虽然,目前在中国精神分析的临床应用只吸引了少数人的兴趣,但是正是他们在致力于建立动力性治疗的培训体系。我们相信--正如来参加北京研讨会的心理治疗师们所坚信的——致力于“理解”的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能够服务于更多的人群。因此,培训的资源不仅属于现有的中国同事们,也将属于如他们一样想进一步进修和学习的人们。我们谨将本书的中国版献给杨蕴萍博士以及参加北京研讨会的心理治疗师们。我们希望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师及从事心理学、教育学及任何其他领域均能分享之,同时,也希望那些能够影响到政策和公共传播的人士能够读到本书。我们希望,本书能够引起人们对阐明人类功能许多方面的兴趣、好奇心,并通过精神分析的思维方法促进人类潜能的进一步开发。朱莉娅·法布里丘斯(JuliaFabricius)2004,4英国伦敦钹关于精神分析的论著很难翻译。一则,内容深奥,门外人很难读懂。再则,圈内人即使读懂了,常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要再创作成读者也能看懂而且读得下去的文字,更是难上加难。要译这样的著作,至少得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对精神分析有较深的认识,二是要有较好的中文和外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最好还能加上一点“天赋”和对精神分析的几分“热

精分防御机制

《精神分析》的心理结构和人格结构 一、心理结构就是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了解意识结构,就要了解本能的属性、意义、对象、分类、特征及与本能相关联的事务。 二、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人格结构 本我――即原始本能,自我――现实的我,超我――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体现的我。 三、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症状形成大都是在潜意识中的愿望与防御之间的妥协,即本我指令与超我指令之间的妥协。 四、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功能,是面对来自超我和本我的压力,是调节自我与本我的平衡。 * 特点:控制本能和情感的一种手段;所有的防御机制都是潜意识的;每一种防御机制都是独立的、相互关联的;每一种防御机制都是动态和可逆的;每一种防御机制可能是病态的,也可能是适应的一种方法和过程。 * 种类:所有的防御机制只有一种——压力;所有的防御机制有若干种表现形式。可观的有四层18种。 1)、精神病性的防御机制(常见于5岁以内的孩子,同时有出现在成年人的梦或幻想中) *否认:指的是把引起痛苦、焦虑的事件认为根本没有发生,予以否认。 *歪曲:指的是为了适应内心需要重新塑造一个外界形象。 * 妄想性投射:就是对外在现实的一种直接的妄想,往往是被害性的。 2)、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常见于4——12岁) * 投射:把自己的动机和愿望投射在别人的身上,断言别人有这种动机和愿望,是自己的超我所不允许的。 a、内投射:把别人的愿望和特点吸收为自己的,而表现出来。 b、认同:只吸收别人的某些特点和愿望表现出来。 * 分裂样的幻想:指的是个体为解决矛盾冲突或为了获得心理幻想、孤独的沉静在幻想的世界中,把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魔鬼,一类是天使。 a、幻想:个体在遇到现实难以解决的事物之后,运用个体的幻想来实现愿望。 b、注意分裂的两极化:一边是分裂+理想化,另一边是分裂+贬低。 * 疑病:以怀疑自己生病来应对自己困难的方式。 *被动攻击:个体间接或直接的方式把应该针对别人的攻击方式,转移到自己身上。 * 见诸行动:把我们内心潜意识的东西用行动直接表现出来。 3)、神经症性的防御机制(常见于3――90岁的健康人) * 理智化:用一些情感上看来不全面的东西合理化,即观念还在思想中把情感排除在外。 a、抵消:以形象的行动来抵消已经发生的冲突性事件。 b、合理化:个体不承认自己行为的真实动机和欲望,因为这些真实的动机和欲望是自己不能接受的,所以找一个合理的理由来补充。 * 压抑:一些超我不能允许的愿望&冲动,不知不觉的被压抑到潜意识中。 * 反向形成:所表现出的行为是某种不能被接受的本能方式,以反面的方式表现出来。 * 置换:把对某些事物的强烈情感不自觉的转移到另一件事物上从而减轻自己内心的负担。 * 分离:指的是暂时而激动的改变自己的性格以避免痛苦的情感。 4)、成熟的防御机制 * 升华: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的要求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因为你具有令人吃惊的性欲或者攻击的幻想,所以你安排一些创造性活动,这些活动可以象征性地代表这些幻想。 * 利他:是指采取某一种行动不仅直接满足自己的欲望与冲动,同时所表现的行为有可能帮助他人、有利于他人,受到社会的赞赏。 * 压制:思维内容故意的不表现出来。

心理咨询常用方法

心理咨询常用方法 一、精神分析疗法 以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首创的精神分析理论为指导,探讨病人的深层心理,识别潜意识的欲望和动机,解释病理与症状的心理意义,根据“本我,自我,超我”的三大理论,协助病人对“本我”的剖析,解除“自我”的过分防御,逐步调节“超我”的适当约束,很好的利用病人与治疗者的移情关系,以达到改善病人的人际关系,调整心理结构,消除内心症结,促进人格的发展和成熟,提高心理病症患者适应能力。精神分析治疗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 1、开始阶段,首先要了解来访者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确认来访者是否适应于精神分析治疗,确认以后,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就治疗规则、治疗阶段、双方责任等方面取得共识,接下来开始治疗,心理咨询师在治疗过程中,首先,由浅逐步深入的,了解来访者产生内心冲突的根源,并根据变化不断调整治疗方案。 2、移情发展阶段,随着心理治疗的逐步进行,来访者会出现对心理治疗者的移情。移情是来访者,将自己对过去生活中的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在治疗者身上的投射,治疗者依据来访者的投射对其进行体验、理解、分析,并将结果并告知来访者。 3、修通阶段,结合来访者提供的各种信息和移情表现,运用解释为主的技术,向来访者揭示其内心的无意识欲望,和无意识冲突,与自身表现出症状的关系,获得采访者的理解和领悟,在修通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来访者的阻抗,这是治疗过程中自然和必要的反映,只

有将这个过程坚持下去才会逐渐获得疗效。 4、移情解决阶段,对来访者的主要无意识冲突,已经修通的情况下,治疗者对结束治疗确定一个大致的时间日期。在这个阶段过程中,来访者可能会在移情上出现反复情绪,治疗者需要继续采取解释技术,解决来访者移情所造成的遗留问题,使之能够面对现实,逐步解除移情关系,当来访者能够解决移情并做好结束的准备时,治疗就可以结束了。 5、精神分析治疗主要适应症:心理创伤、焦虑症、抑郁性神经症、强迫症、恐怖症、抑郁症、人际关系障碍、性心理障碍、适应障碍、癔病等。 二、行为疗法 1、行为主义心理学领域认为,人的行为是后天习得,先天是没有的,也就是好的行为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而不良的行为、不适应的行为,也可以通过学习训练而消除掉。行为疗法最基本的是,基于严格的实验心理学所取得的成果,遵循科学的,认真的研究准则,运用经典的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强化作用等基本原则理论,采用程序化的操作流程,帮助来访者消除不良行为,建立新的适应行为。 2、在目前所实行的行为治疗,结合了认知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学说,在纠正不良行为的同时,也注重刺激与反映之间的中介调节作用。通过对行为的评价和行为学习的模式,指导和帮助求助者,调动自身的认知能力,逐步以健康的行为替代异常的行为。

我的心理治疗之路读后感

我的心理治疗之路读后感 作者:赵旭东施琪嘉 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是什么人,他们的人生故事与普通人有何 不同?如果想变成他们中的一员,应该从哪里开始才能飞速全能型成 长并独当一面?作为个案经验丰富的咨询师与治疗师,如何突破事业 后来居上发展的痛点更上一层楼?在《我的心理治疗之二路》一书中,中德班15位心理学专家不仅立体呈现了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这一特殊 群体的真实面貌,再现了其鲜为人知且艰难曲折的心理路程,搞让大 众第三次真正了解他们在做什么;依然慷慨分享了自己几十年的成长 心得、个案经验和教训,为以心理为品乐版志业的编辑者指出入手点、突破点,说服他们解决从业生涯中可能遇到的一切难点、一点和盲点,以激励他们快速蜕变,被誉为优秀的助人者。 我的心理治疗之路在线阅读地址 如何才能转变成一名优秀的三名心理治疗师?我始终认为心理治疗 师门槛应该较高:一是要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对自己对他人的内心有 探究的欲念,对自我成长和善行助人成长有极端的渴望,对心理学对 肉体有强烈的兴趣,对人类内心的冲突和困苦有深切肺腑的人类怜悯;二是要有广博的知识基础。要熟知各种心理流派理论,知晓当今最前 沿的心理治疗技术,更要超越心理学的学科限制,有哲学、社会学、 神经科学、人类学等等多学科的深厚方法论基础;三是要丰富的社会 经验和药理学。“人需在事上磨”,没有人生阅历难以熟知人性的复杂,没有真刀真枪的“战场”历练难免纸上谈兵,不会对形态各异的 不能来访者的倾听、阅读、共情、安慰、疗愈,就难以精神障碍体验 心理治疗的知行合一理性和情感特性;四是要有颗强大的心。这颗心

柔软而很薄,这颗心从不放弃学习成长,这颗心此刻时刻打算共情却 不会过度“卷入”更不会“反移情”,这颗心因为终身学习、时时自察、经常督导而不被来访者的投射、移情及各种负面情绪污染,这颗 心柔情万种又始终理性…… 读了《我的心理治疗之路》,听了15位国内第一流的心理治疗师 成长历程,对如何成为一名优秀优秀的心理治疗师又有了新的理解和 评断。特别是邹政老师说:“心理治疗这个壁垒职业的门槛很高,可 能需要一定数额的钱,有一定的储备,这既是资源也是基础。做心理 咨询不能太穷,如果物质上太穷,精神上就会太落魄,这样就不能努 力来访者”。猛然惊醒,成为几名优秀心理治疗师的不是第一前提不 是兴趣不是学识不是经验不是热爱,是有钱!弗洛伊德等祖师爷也不 是做治疗法心理治疗才有钱的,是有钱了终于不考虑挣钱因素投入心 理治疗事业的。以前听郑州来的一个年轻的心理咨询师讲课也提到他 花费近一亿三千万学习心理学,这个职业很“烧钱”,听课、培训、 督导、游学都很花钱,而在当前中国多少钱制做咨询能挣到钱的很少。还有一点也是我所虔信的,如果为了挣钱从事某项管理工作(无论从政 为学经商等等),很难做到极致。一个人有了百分之百多钱还愿意从事 的工作,才是事业,否则只是卖菜的手段。一个连读书都菲律宾人想 到处借阅或淘宝免费的人,会处处表露一股穷酸气,肯定不利于营造 平静祥和应积极健康的诊疗氛围,更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心理治疗师! 愿你实现核数自由的时候,生物学还能保持对心理学和心理咨询 事业的热爱,愿你终有一天能够“爱你多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 无问西东”!

运用精神分析疗法的心理咨询案例

运用精神分析疗法的心理咨询案例 精神分析心理疗法是一种以改变作为心理障碍基础的潜意识层面的人格为目标的心理障碍根治疗法。它建立在这样人的一切行为、情感、思维以及心理障碍的基础上。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运用精神分析疗法的心理咨询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运用精神分析疗法的心理咨询案例篇1 X夫人,通过电话要求心理治疗。她说她是位教师,且多年前曾收受过一次精神分析治疗。 X夫人60岁,有着一头金黄纤细的卷发,妆容精致,看起来很年轻。和我在电话里对她的印象很一致。 她表现得很不安,坐在椅上也显得安宁不下来,在椅上扭来转去,似乎身上哪里有痛的样子,有时站起来象个哮喘的人大喘气。开始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我明白了她处于恐慌的情绪下:我可以直接感觉到她的焦虑,这种焦虑让她十分痛苦、难以忍受且饱受折磨。 从她牙逢里挤出几个词都要等上一段时间。她说让我多包涵,她十分不舒服,胸口就象被胸衣死死箍住的感觉。她看起来确实是胸口很不舒服的样子。她说全科医师给她开了些精神方面的药物,服药后她感觉有些好转,但是她这样难受的状态还是没改变。渐渐地,她平静下来,告诉我在婚姻持续了25年的时候,她与丈夫分居了。几个星期以前,丈夫和新女友同居了。她实在不能忍受孤独! X夫人说,她这种状况可能与她幼年经历有关。在她出生后6周时,比她大2岁的姐姐患猩红热死了,母亲由于姐姐的去世很长时间内都情绪抑郁。 以前接受精神分析时她做过一个梦。梦里她掉入了深渊,或粉身碎骨。现在她有自杀冲动—以前她从来没体验过想自杀的感觉!她的想法主要围绕下面的内容: 丈夫为什么要离开她?她有2个孩子没和她一起住,她又没有知心的要好朋友,她在今后的日子里是不是会更孤单? 我和她预约了心理治疗,每周一次,但我对她说,她任何时间都

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旨在通过分析患者 的潜意识和无意识心理过程,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和压力,实现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发展。本文将简要介绍精神分析疗法的起源、核心理论和技术,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精神分析疗法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维也纳,由 弗洛伊德等人创立。精神分析疗法的核心理论是无意识心理和童年经验对个体发展和心理问题的影响。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心理问题和冲突主要源于无意识中潜藏的欲望、冲动和经验。通过与患者的对话和解释,精神分析师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并解决这些无意识心理过程的影响。 精神分析疗法的核心技术是自由联想和解释。自由联想 是指患者无限制地表达他们的思想、感觉和幻想,而无需过滤或控制。患者被鼓励在治疗过程中放松意识的控制,以便能够触及和表达内心深处的内容。解释是指精神分析师对患者的自由联想进行分析和深入解释,揭示其中的无意识心理过程、抵抗和防御机制。通过解释,患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问题,并逐渐接受和处理这些问题。 精神分析疗法注重个体的童年经验和人际关系对个体发 展和心理问题的影响。精神分析师通过分析患者的童年经验,寻找其中的阴影和创伤,并帮助患者解开这些经验对其成年后的心理影响。此外,精神分析疗法还强调个体与他人的关系对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精神分析师在治疗中注重与患者的治疗关系,并倾听患者对这种关系的反应和感受,以促进治疗的进

展和转化。 精神分析疗法适用于多种心理问题和疾病,如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精神分析疗法被认为是一种深层次的治疗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并解决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尽管治疗过程可能较长,并且需要患者的付出和投入,但精神分析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医学领域,并取得了积极的治疗效果。 与传统精神分析疗法相比,现代精神分析疗法已经发展 出一些变种和改进方法,如短期动态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主义导向的精神分析疗法。这些方法在时间上更为紧凑,并与其他心理治疗方法结合使用,以满足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 总之,精神分析疗法是一种深层心理治疗方法,旨在通 过解析患者的内心世界和无意识心理过程,来帮助其实现心理健康和发展。通过自由联想、解释和分析,精神分析师与患者一起探索和解决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尽管治疗过程可能较长,并且需要患者的投入和付出,但精神分析疗法在心理医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并取得了积极的治疗效果。

精神分析书籍分享_励志书籍

精神分析书籍分享 精神分析是在的本能理论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神分析在现代最重要的发展是客体关系理论,它是精神分析理论和实践的桥梁。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精神分析书籍,希望大家喜欢! 精神分析书籍分享: 1、督导关系——一种当代心理动力学方法 (美)M. G. F-O'Dea等著 李芃等译 本书为精神分析的督导提供了一种明确的关系取向的方法。作者为我们介绍了一种不带任何成见的、颇具启发性的精神分析的观点。她们强调了所有督导者都曾感到过的缺憾或遭遇过的困境,包括督导关系中的移情与反移情、权力共享与权力不对等或依赖关系之间的冲突,以及督导者应忠诚于所在机构、被督导者还是病人的困扰。 2、弗洛伊德与安娜·O——重温精神分析的第一个案例 (英)Richard A. Skues 著 孙铃等译 安娜·O的案例一向被认为是精神分析治疗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典范。但同时,从弗洛伊德生前直至现在,对弗洛伊德的批判和指责也从未停息过。本书作者将安娜的案例完整展示于世人面前,通过深入而透彻的评述和分析,有力地反击了弗洛伊德的反对派,真实地重现了这个尘封了半个多世纪之久的案例应有的辉煌。 3、101个心理治疗难题 (美)Jerome S. Blackman 著 赵丞智曹晓鸥译 《101种心理防御》作者Blackman医生新著,他为浩瀚的精神分析治疗之海带来了清晰和次序。 Blackman医生的最特别之处在于,他能将非常复杂的情境问题用清晰和有条理的方式讲述出来,给接受他督导的治疗师以有效的回应,

帮助其迅速理清和解决治疗中的疑惑和困难。本书凝结了作者40多年的心理治疗和督导经验,把最常见的棘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之道呈现给了读者。 4、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精装) (美)N. McWilliams主编 钟慧等译李鸣审校 南希博士深厚的教学功底和扎实的临床实践经验使此书能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将精神分析理论的动力学诊断思想,通过不同的临床视角,融入咨询师的日常工作实践中。这一形式特别适合我国目前精神分析治疗案例督导培训的需求,能有效地帮助学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小猪猪的故事——一个小女孩的精神分析治疗过程记录 (英)唐纳德·温尼科特著 赵丞智译 精神分析大师温尼科特的经典案例,为精神分析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视角。 小猪猪—一个两岁的小女孩,自从她的妹妹出生后,她陷入了情绪的困扰。从那时起,她开始了与温尼科特医生的精神分析治疗过程,一直到她五岁。本书记录了在这几年当中,小猪猪和温尼科特十六次治疗的详细过程、温尼科特对治疗过程的讨论,以及小猪猪父母和温尼科特间的通信。借由此书,读者可以看到儿童在精神分析治疗过程中逐渐展开的内心世界,以及成长和治疗过程带来的修通与变化。 6、精神分析与中国人的心理世界 (英)C. Bollas 著 李明译 当代精神分析大师克里斯托弗·博拉斯力作,融合中国儒释道的思想和精神分析的见解。 克里斯托弗·博拉斯对诸多西方的精神分析学家与东方的家做了自由联想式的比较,阐明了东方人如何将诗歌演绎成为个体自我栖居的精神家园。一方面,他将这种传统和温尼科特与克汗的精神分析实践

心理治疗方法2篇

心理治疗方法2篇 心理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学领域,在帮助人们解决 心理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下是两种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 1. 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CBT)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旨在 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模式,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它的基本理念是,人们的情绪和行为是与他们的思维和信念紧密相连的。 CBT的治疗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评估:通过面谈和测试等方式,评估患者的思维习惯 和情绪状态,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2)目标制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治疗目标和阶 段性目标,明确治疗的方向和重点。 3)认知重构:通过倾听和引导,帮助患者识别和转变自 己的负面思维模式,以减少消极情绪的产生。 4)行为干预:通过教育和练习,引导患者学习一些能够 改善情绪和行为的技能,如放松训练、正念练习、解决问题技巧等。 5)巩固和预防:在治疗结束后,鼓励患者通过练习和回 顾来巩固治疗效果,并提供一些预防复发的方法和建议。 CBT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处理许多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2. 精神分析治疗

精神分析治疗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治疗方法,旨在探索和解决患者内心深处的问题。它的基本理念是,人类行为是由一系列潜在的心理因素驱动的,这些因素往往是在人类成长过程中形成的。 精神分析治疗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自由联想:鼓励患者自由地表达思维和情感,以探索内心深处的经验和情感。 2)解释:通过倾听和解释,帮助患者理解内心深处潜在的矛盾和冲突,以促进个人成长。 3)转移和反应:密切观察患者在治疗中的行为和情绪反应,并引导患者分析和理解这些反应的来源和意义。 4)梦境分析:分析梦境,探索潜在的心理因素,寻求更深层次的洞见和理解。 5)结束和巩固:在治疗结束后,帮助患者通过回顾和总结来巩固治疗成果,并为未来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 精神分析治疗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耐心,但是对于某些心理问题,如创伤后应激障碍和人格障碍等,它可能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总之,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治疗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并根据治疗效果和进展进行调整。

主要心理治疗理论简介

主要心理治疗理论简介 展开全文 一、精神分析治疗法 创始人物,Sigmind Freud(1856-1939),对於心理学的影响非常深远,几乎所有的咨询与心理治疗理论都与精神分析治疗法有关。其主要的观点是人的行为受制於心理能量与幼年时性心理事件的影响。潜意识是行为产生的驱力,会受到性冲动(生之本能)与攻击冲动(死之本能)的驱使。Freud提出了性心理发展阶段,包含口欲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12岁)、性征期(12-18岁),而其中幼年时(六岁之前)的心理冲突会影响人格发展的健全。 继Freud之后,Erikson提出心理社会化发展阶段论, Jung的集体潜意识理论;Klein, Wincott, Fairbairn, Guntrip, Balint, Mahler 等人提出客体关系理论(object rel-ations theory);其中Mahler 所提出的理论是客体关系理论中,很重要的理论之一,Mahler, Pine & Bergman(1975)有系统地提出分离─个体(separation-individuation)过程的理论,这个过程包含了分离与个体过程,为探讨幼年三岁前与母亲的互动关系。「分离」是指个体一开始与母亲共生关系,之后就开始了分离的过程;而「个体」是个体在经历「分离─独立」过程,对自己特质假设的过程。个体必须经过这些历程,个体才算是「心理上的诞生」(psychological birth),并成一个真正的人,建立自己与他人的稳固关系。而边缘性人格异常(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就是发生在分离─个体历程中的不顺利,母亲无法适应与忍受幼儿进行个体化的历程,因而造成个体情绪不稳定、易怒、自我破坏行为及无法忍受焦虑等。 二、阿德勒学派治疗法

冲动控制障碍病理心理机制与精神分析相关性的探讨

冲动控制障碍病理心理机制与精神分析相关性的探讨 冲动控制障碍是一种少见的无清楚合理动机的而反复出现的精神障碍,是指在过分强烈欲望的驱使下,采取某些不正常行为,这些行为系社会规范所不容或给自己造成危害,其行为的目的仅仅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或解除精神上的紧张感。患者自称行为带有冲动性无法控制。尽管冲动控制障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揭示和探讨,但冲动控制障碍一个精神医问题,作为其临床上表现出的现象学特征,国内外的学者的意见还是一致的。归纳起来有以下5条:①患者知道他的行为是不好的、不符合常规的,总是极力加以控制,总是归于失败,即难以控制。②行为本身没有明显的外在的目的,如偷窃和纵火,既不为了经济价值,也不是为了报复和发泄私愤,也没有政治目的。③行为实施前,心情紧张或不快感愈来愈强烈。④行为过程中患者体会到如释重负的快感或者行为本身会带给患者极大的心理满足感。⑤反复发生,在发作间期患者没有明显的精神障碍。⑥不包括偏离正常的性欲和性行为。本文意在充分认识收集癖的特征,并对其病理心理机制与精神分析相关性进行探讨。 病历摘要:患者王某,男性,35岁,大学毕业,职员,未婚。10年前开始去废品市场购买旧钟表、字画、瓷器;7年前父母相继去世,患者突然捡些不被常人理解的废品回家,如破水壶、破布条、破汽车轮胎等,堆放于床上,患者则安然于床上;有时遇到想捡之物不便捡取时,必须想法设法重新捡回,如获至宝;1年前患者与相处了7个月的女朋友分手后,捡物现象更为严重,所捡之物由屋内堆至院中、房上,乃至挂于树上,患者面对所捡之物,欣悦自得,如获至稀世之宝,并且家中有案板不用,用捡来的案板,为了存放所捡之物,用动迁房换到了偏远的平房。工作效率一直无影响。 精神检查:患者意识清楚,情感反应协调。患者称:“父母去世后,看着东西就想捡,捡的东西不一定有用,捡回来看着高兴,因为捡东西和家中太乱是恋爱失败的原因之一,也和身份不符合,但不捡不舒服,捡东西的想法真难以控制。虽有时穿用所捡之物,但与性兴奋无关”。在病房内仍趁机收集馒头、破报纸、毛巾、鞋、袜子,称:“捡着这些东西就像抱着大姑娘似地,能得到安慰,高兴无比”。 本病例的临床症状特点:①无清楚合理的目的动机,7年来反复、持续收集各种物品。②收集前带有强烈的精神渴求和紧张感,随即付诸实施,其行为带有冲动性,无法控制。1982年有学者指出这类障碍实质上是一种带有病理性意向的综合征[1]。③收集后有轻松感、满足感。收集后难以割舍,满足本人心理上的需求。④大部分无使用价值、观赏价值。⑤收集物占满房间、院落以致影响观瞻和恋爱,患者的此非适应性的收集行为,按其性质特点看可归属于意向(冲动)控制障碍的类别之内,按其表现方式特点诊断为“收集癖(Collectomania)”。 病理心理机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基本理论核心是:人的精神活动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潜意识,深藏于意识之后,是人类行为背后的内驱力[2]。弗洛伊德把它形容成浮在海里而沉入海水中的冰山的主体部分,虽然我

精神分析治疗方法2篇

精神分析治疗方法2篇 精神分析治疗方法(一) 精神分析治疗方法是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的心理治疗方法,旨在通过对患者的潜意识进行解读,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它源于弗洛伊德和其他早期的精神分析学家,是精神疾病治疗的一种主要治疗方法,也适用于心理困扰的人群。 精神分析治疗方法的治疗过程较长并且比较复杂。治疗师和患者在治疗室内面对面,其治疗的目的是掌握患者的心理结构,理解患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问题,并帮助患者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治疗师的角色是引导和推动治疗过程,鼓励患者自由表达想法和情感,仔细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识别患者潜意识中隐藏的心理问题。 精神分析治疗过程通常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一:建立信任和安全感 治疗师通过创造安全、开放和接受的治疗环境来建立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以便患者能够安全地分享他们的个人信息和思想。 阶段二:形成治疗目标 治疗师会与患者讨论治疗目标和期望的变化,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阶段三: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是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任何事物自由想象、自由表达的过程。在这个阶段,治疗师将观察到患者的言语、思维、情感、幻想、梦境等方面,尤其是那些表明了患者的心

理关系、问题和回避行为的部分。 阶段四:解码 从自由联想的内容中,治疗师尝试理解和解释患者的心 理结构、潜意识中藏匿的问题和问题的根源。治疗师尝试解决患者的抗拒情况,并帮助患者认识到他们的困难来自于他们潜意识中的恐惧和情感问题。 阶段五:结束治疗 在治疗结束之前,治疗师和患者会共同评估治疗的效果,并讨论患者之后的行动计划,以便他们能够继续保持治疗取得的进步。 总之,在精神分析治疗方法中,治疗师和患者都必须有 高度的承诺,耐心和理解。对于那些可能需要心理治疗的人,精神分析治疗方法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精神分析治疗方法(二) 精神分析治疗方法是在治疗过程中专注于解决因难以处 理的情感和问题所导致的心理疾病。这是一种对认知和情感进行处理的精神疗法,旨在帮助患者创造自我认识和日常生活的积极行为。 精神分析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拥有多种方法,如情感 自由联想、强化治疗、幻觉模拟、梦境解释和扰动分析等技术。治疗师会针对患者的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以帮助患者处理情感和问题。 情感自由联想是精神分析治疗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患 者被鼓励在治疗过程中自由联想,即自由思考,不加控制地表达出来,不必担心自己的思想是否有意义或不合理。 在精神分析治疗的最后阶段,治疗师可能会使用幻觉模拟,即让患者用想象的方式探索他们的情感和问题。此时,治

精神分析疗

精神分析疗法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弗洛伊德创建了精神分析的心理疗法,同时也创建了著名的精神分析学说。可以说,精神分析学说是在临床治疗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是在精神分析治疗实践中不断发展和修正的。因此,精神分析治疗是弗洛伊德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当今众多的心理治疗方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又不断地在改进和发展着。经典精神分析治疗其概念与方法均是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为依据的。 他通过对大量精神病患者、神经症患者的观察与治疗,以及对他自己内心世界的艰苦分析,提出精神分析理论。如关于人格结构,若不能保持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的平衡,会导致精神异常;关于性心理的发展,若不能顺利进行,停留在某一阶段或退行到低级阶段,都可以成为各种精神病的根源。经典精神分析疗法的技巧,主要由自由联想、解释、释梦和移情四部分组成。 一、精神分析疗法的技术 (1)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是精神分析的基本方法。在具体实施时,病人可以舒适而

放松地躺着,心理医生站在他的背后,任凭病人不加选择地把潜意识里的全部内容自由地表达出来。自由联想是一种鼓励病人对进入头脑中的所有观念毫无误差、不加任何评价地告诉治疗者的技术。这样的报告有助于治疗者去发现病人被压抑的材料,而对隐藏的冲突的分析可以使病人得到领悟,促进其成长。 弗洛伊德认为浮现在脑海中的任何东西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借此可挖掘出潜意识中的症结。自由联想就是让病人自由诉说心中想到的任何东西,鼓励病人尽量回忆童年时期所遭受的精神创伤。精神分析学说认为,通过自由联想,病人潜意识的大门不知不觉地打开了,潜意识的心理冲突可以被带入到意识领域,医生从中找出病人潜意识之中的矛盾冲突,并通过分析促进病人领悟心理障碍的“症结”,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2)阻抗与解释 阻抗是自由联想过程中病人在谈到某些关键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自由联想困难。其表现多种多样,如正在叙述过程中突然沉默,或转移话题等。阻抗的表现是意识的,但根源却是潜意识中本能地有阻止被压抑的心理冲突重新进入意识的倾向。当自由联想接近这种潜意识的心理症结时,潜意识的阻抗就自然发生作用,阻止其被真实地表述出来。精

浅谈心理治疗的设置

浅谈心理治疗的设置 浅谈心理治疗的设置 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常熟市精神卫生中心杨忠 心理治疗的治疗设置就是心理治疗师对心理治疗的实际操作过程的具体安排,是经过心理治疗师为心理治疗的实施所做出的精心设计、事先安排好了的、要求治疗师与病人均要遵守的基本规则。一个好的心理治疗过程,需要一个良好的设置作为前提,如果在治疗前没有做好设置,往往会导致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无所适从,造成种种困难,最终导致治疗的失败。李晓驷[1]曾经撰文指出,一个好的治疗设置有以下六大作用:1、治疗设置是一种心理测量工具。2、治疗设置是一种技术。3、治疗设置是保护治疗师的有效手段。4、良好的治疗设置有利于病人的成长。 5、便于合理收费。 6、便于医患双方合理安排时间。 一、治疗场所 1.应该在专门的场所(心理治疗室)中进行,场所应该保持安静,有安全感。 2.房间的大小:心理治疗的房间以6-8平米为宜。给人温馨、舒适、简洁,以及家的感觉,使求助者可以很好的放松。治疗室的色彩以淡雅为主,光线适中,可以用艺术画、绿色植物、工艺品等装饰,但不宜过多显得杂乱。 3.室内配有沙发、茶几或桌椅。沙发要成90°摆放,茶几或桌子应放在沙发或椅子交叉位置的后面,放置纸巾和水。 二、语言 曾奇峰[2]认为“治疗语言作为特殊设置,对治疗关系和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他认为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最好使用普通话,因为使用普通话可以给人“正规、严肃、高雅”的感觉,有利于来访者产生正性的移情反应。便于治疗师以一个更好的超我形象内化到来访者的人格中。另外一种情况是治疗师的普通话说得并不标准。这自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负性移情。在说方言的地区,一般都有一些近于恶毒的

卢林:从精神分析开始治疗

卢林:从精神分析开始治疗 卢林 儿科医学学士,神经科学硕士毕业,主任医师,曾在武汉中德心理医院担任心理治疗师十年,伦敦Tavistock医院访问学者。从事儿科医学、神经科学及心理治疗临床和教学工作二十五年。 参加过中美心理治疗培训、中德精神分析培训、中挪精神分析督导师培训、中德及中美团体治疗培训、行为治疗培训、CAPA培训等,在童俊和美国Judith Jadow博士那里分别进行二年的个人体验,目前仍接受英国training analyst(训练分析师)Ana Paulina Sauma博士进行一周五次的精神分析。接受美国Navah Kaplan博士和Arlyne Rochlin博士进行一对一个案督导各二年。 以动力性心理治疗(个人和团体)为取向,拥有超过10000个小时的治疗经验和督导经验,曾带领一个持续三年的动力性成长团体,领导并参与翻译WINICOTT《游戏与现实》、《婴儿与母亲》等书籍,曾进行亲子关系、冲突理论、客体关系心理治疗、WINICOTT的理论与务实、自体心理学理论及实践、依恋等大量的培训,治疗和培训风格亲切、温和、朴实、幽默,深获患者和学员的好评。

逐字稿 非常感谢金毅老师,王才一老师,刘冠宇老师对逐字稿的整理!辛苦啦!么么哒!首先我介绍一下自己,我叫卢林,是中德心理医院的心理医生,现在在塔维斯托克做访问学者,然后准备继续的去学习精神分析。我之所以到塔维斯托克一个是因为这个塔维斯托克是欧洲非常有名的全世界各地的医生都在这学习动力性的心理治疗以及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疗,但是它不培养精神分析师。然后,我是因为国际精神分析学会,也就是大家知道的IPA,它下面有一个Chinese committee——中国委员会。因为大家知道,可能以前北京和上海,这两个组呢现在已经基本上快要结束了,大家也知道上海的接受IPA 的老师正在招募来访者。那么IPA呢也在专门下了一个文,只是对边缘国家的没有分析师,特别是没有训练分析师的国家,就会想到送出去,到国外进行训练的这样一个方式,结合在国内的视频来培养新的分析师。那么这是一个尝试,我们也不知道这个项目会不会成功。但是我很有幸,可能会进入到这个项目。 我说一下我的背景,我大概是从九零年从湖北医学院儿科系毕业的,在我做了12年的儿科医生以后,就发现,因为中国,大家知道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政策,我们会发现就是儿科医生,儿科病人非常非常的少了,所有城市的,所有医院的儿科。除了各个城市,大城市的儿童医院,以及妇幼保健,省一级的妇幼保健院儿科以外,基本上儿科都萎缩了。包括武汉医院,这么大的医院,他们有一段时间甚至要撤销儿科。那因为社区的需要,才没有撤销。于是过了12年,我就发现我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地步。虽然那个时候我已经是儿科的副主任医师了,那么呢,这个时候我会面临到一个职业的选择,就是我可以留在儿科继续的做儿科医生,但是我的病人会非常非常的少,我的收入也会非常非常的低,就是,你会是医院里所有的医生里面收入最低的那个团队里面的一员,虽然大家都公认你在儿科都很不错。 那我就,很痛苦的选择,我就重新回到大学,医学院去读研究生。然后呢我选的是一个神经内科。那么我的导师呢正好是施琪嘉,我是他第一届的研究生。也很有幸,我的导师他在德国,我是以神经内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