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件质量的特性

软件质量的特性

软件的质量特性质量特性说明子特性

一、功能性:指满足明确或隐含的

需求的那些功能1、适合性:提供了相应的功能

2、准确性:正确(用户需要的)

3、互操作性:产品与产品之间交互数据的能力

4、保密安全性:允许经过授权的用户和系统能够正常的访问相应的数据和信息,禁止未授权的用户访问。。。。。。.

5、功能性的依从性:国际/国家/行业/企业标准规范一致性

二、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规定功能的能力1、成熟性:防止内部错误导致软件失效的能力

2、容错性:软件出现故障,自我处理能力

3、易恢复性:失效情况下的恢复能力

4、可靠性的依从性

三、易用性: 在指定使用条件下,产

品被理解、学习、使

用和吸引用户的能力1、易理解性:

2、易学性:

3、易操作性:

4、吸引性:

5、易用性的依从性:

四、效率性:在规定台条件下,相对

于所用资源的数量,软

件产品可提供适当性

能的能力1、时间特性:平均事务响应时间, 吞吐率,TPS(每秒事务数)

2、资源利用性:CPU 内存磁盘IO 网络带宽队列共享内存

3、效率依从性:

五、维护性”四规”,在规定条件

下,规定的时间内,使

用规定的工具或方法

修复规定功能的能力1、易分析性:分析定位问题的难易程度

2、易改变性:软件产品使指定的修改可以被实现的能力

3、稳定性:防止意外修改导致程序失效

4、易测试性:使已修改软件能被确认的能力

5、维护性的依从性

六、可移植性从一种环境迁移到另

一种环境的能力1、适应性:适应不同平台

2、易安装性:被安装的能力

3、共存性:

4、易替换性

5、可移植性的依从性:

软件产品评价 软件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6260—1996 idt ISO/IEC9126:1991 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 Information technology-software product evaluation-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guidelines for their use ----------------------------------------------------------- 1.范围 本标准定义了六个特性,它们以最小的重迭描述了软件质量。这些特性可以作为进一步细化和描述软件质性的基线。本际准描述了如何使用质量特性来评价软件质量。 本标准正文不规定子特性和度量以及有关测量(masurement)、评级(rating)和评估(asscssment)的方法。本际准符合GB/T 6583-92的质量定义。 注:在附录A中提供了子特性定义的建议,供参考。 本标准的特性定义和相关的质量评价过程模型适用于对软件产品质量需求的确 定以及在软件生存期中对软件产品质量的评价。 这些特性运用于各种软件,包括固件中的计算机程序和数据。 本标准供获取(acquisition)、开发(development)、使用(use)、支持(support)、维护(maintenancen)或评审(audit)软件的那些人所使用。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6583-92质量术语(idt ISO 84O2:1986) 部分:系统开发2O第词汇信息技术1990 :2O-ISO/IEC 2382. 3.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发评估assessment 为了确定一特定的软件模块、软件包或软件产品是验收合格还是发布,把特定的已成文的评估准则应用到该软件模块、软件包或软件产品上去的活动。 3.2特征features 特征是一软件产品的可识别的性质,该性质与质量特性相关。

软件的质量分析报告

软件的质量分析报告 软件的质量分析报告 引言: 软件质量是衡量一个软件产品是否能满足用户需求和预期的关键指标之一。软件质量分析报告是对软件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评估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和缺陷,并提供改进软件质量的建议。 一、软件质量特性分析 在软件质量分析中,我们首先对软件的质量特性进行了分析。我们将软件质量特性分为功能性、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估。 1. 功能性:软件是否满足用户需求和预期的功能。通过对软件的功能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评估,我们发现软件在功能实现方面表现良好,满足用户需求。 2. 可靠性:软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对软件进行大量的使用和测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软件的可靠性,但还需进一步提高软件的稳定性。 3. 可用性:用户使用软件的便利程度和用户体验方面的评估。通过对软件界面的设计和易用性进行评估,我们发现软件的可用性较高,用户能够轻松上手并进行操作。

4. 可维护性:软件在维护过程中的便捷性和可扩展性。通过对软件的代码结构和文档进行评估,我们发现软件的可维护性较好,有利于后期的维护和扩展工作。 5. 安全性:软件在保护用户数据和防止恶意攻击方面的能力。通过对软件的安全措施和防护措施进行评估,我们发现软件的安全性做得较好,用户数据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二、软件质量问题分析 在对软件质量进行评估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软件质量问题,主要包括软件的性能问题、界面设计问题和用户体验问题。 1. 性能问题:软件在处理大量数据或者复杂业务逻辑时存在一定的性能瓶颈。我们建议在后续的开发中,优化软件的算法和代码结构,提高软件的性能。 2. 界面设计问题:软件的界面设计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不够美观和直观。我们建议在后续的开发中,增加对用户界面的设计和优化,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3. 用户体验问题:软件的操作逻辑和交互流程存在一定的问题,用户容易混淆或者流程繁琐。我们建议在后续的开发中,增加对用户体验的优化,简化操作流程并提供明确的反馈。 三、软件质量改进建议 针对上述软件质量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软件质量模型的6大特性和27个子特性

ISO9126标准里的软件质量模型:6大特性的27个子特性。测试人员必须学习掌握的知识,基本上软件都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着手测试。工作中根据实际测试活动去理解和体会概念和区别。 一、功能性(Functionality): 1、适合性(Suitability):解释有没有-提供了相应的功能 2、准确性(accuracy):正确(用户需要的)解释对不对 3、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产品与产品之间交互数据的能力 4、保密安全性(Security):软件产品保护信息和数据的能力。如数据库加密,IP,登陆次数限制防Dos 攻击 5、功能性的依从性(Functionality Compliance):国际/国家/行业/企业标准规范一致性 二、可靠性(Reliability):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三要素:规定的环境,规定的时间,规定的性能 1、成熟性(Maturity):内部接口防范-防止内部错误导致软件失效的能力 2、容错性(fault tolerance):外部接口防范-软件出现故障,自我处理能力 3、易恢复性(recoverability):失效情况下的恢复能力 4、可靠性的依从性(Reliability Compliance)国际/国家/行业/企业标准规范一致性 三、易用性(Usability):在指定使用条件下,产品被理解、学习、使用和吸引用户的能力 1、易理解性(Understandability): 2、易学性(Learnability): 3、易操作性(operability):

4、吸引性(attractiveness): 5、易用性的依从性(Usability compliance):国际/国家/行业/企业标准规范一致性 四、效率性(efficiency):在规定条件下,相对于所用资源的数量,软件产品可提供适当性能的能力 1、时间特性(time behavior):平均事务响应时间,吞吐率, 2、资源利用性(resource utilization):CPU 内存磁盘 IO 网络带宽队列共享内存 3、效率依从性(efficiency compliance): 五、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四规",在规定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使用规定的工具或方法修复规定功能的能力 1、易分析性(analyzability):定位成本-分析定位问题的难易程度 2、易改变性(changeability):降低修改缺陷的成本-软件产品使指定的修改可以被实现的能力 3、稳定性(stability):防止意外修改导致程序失效 4、易测试性(testability):降低发现缺陷的成本--使已修改软件能被确认的能力 5、维护性的依从性(maintainability compliance) 六、软件可移植性(Portability):从一种环境迁移到另一种环境的能力 1、适应性(adaptability):适应不同平台 2、易安装性(installability):被安装的能力 3、共存性(co-existence):兼容性 4、易替换性(replaceability) 5、可移植性的依从性:(portability compliance)

软件质量属性

软件质量属性 1 性能(Performance) 指系统的响应能力,既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对某个事件做出响应,或者在某段时间内系统所能处理事件的个数。 (经常用单位时间内所能处理的事务的数量或系统完成某个事务处理所需要的时间来定量表示。性能测试经常要使用基准测试程序。) 2 可靠性(Reliability) 指软件系统在应用或错误面前,在意外或错误面前使用的情况下维持软件系统功能特性的基本能力。 (是重要的软件特性之一,通常用它衡量在规定的条件和时间内,软件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通常是MTBF-平均失效间隔时间和MTTF- 、平均失效等待时间来衡量。) 3 可用性(Availability) 指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时间比例。 (经常用两次故障之间时间的长度或者出现故障时系统能够恢复正常的速度来表示。) 4 健壮性(Robustness) 是指在处理或环境中,能够承受的压力或变更的能力。 (健壮性并不是说再系统发生错误时能继续运行,而是指系统按照事先定义好的方式运行-事务处理速度)

指系统向合法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阻止非法用户的使用的企图或拒绝对其服务。 (根据系统可能受到的安全威胁可分为机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和可控性等特性。) 6 可修改性 只能够快速地以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对系统进行变更的能力。 (通常以某些具体的变更为基准,通过考察这些变更的代价来衡量。可修改性包含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结构重组和可移植性等方面。) 7 可变性 指体系结构经扩充或变更为新体系结构的能力。 (这种新体系结构应该符合预先定义的规则,在某些具体方面不同于原有的体系结构。当要将某个体系结构作为一系列相关产品的基础 时,可变性尤为重要。) 8 易用性 衡量用户使用一个软件完成指定任务的难易程度。 (用户对软件的易使用性、质量、效率以及效果的感觉,是交互的适应性、功能性和有效性的集中体现。) 9 可测试性 指软件发生故障并隔离、定位其故障的能力特性,以及在一定的时间和成本前提下,进行测试设计和测试执行

软件质量特性

软件质量特性:功能性、可靠性、可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 (1)功能性:与功能及其指定的性质有关的一组软件属性。包括适宜性、准确性、互用性、依从性、安全性。 适宜性:规定任务提供一组功能的能力及这组功能的适宜程度。 准确性:系统满足规格说明和用户目标的程度,即在预定环境下能正确地完成预定功能的程度。 互用性:同其它指定系统协同工作能力。 依从性:软件服从有关标准、约定、法规及类似规定的程度。 安全性:避免对程序或数据的非授权故意或意外访问的能力。 (2)可靠性:与软件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维持其性能水平有关的一组软件属性。包括成熟性、容错性、可恢复性。 成熟性:由软件故障引起失效的频度。 容错性:在软件错误或违反指定接口情况下维持指定性能水平的能力。可恢复性:在故障发生后重新建立其性能水平、恢复直接受影响数据的能力,以及为达到目的所需的时间与工作量。 (3)可用性:与使用的难易程度及规定或隐含用户对使用方式所做的评价有关的软件属性。包括可理解性、易学性、可操作性。 可理解性:用户理解该软件系统的难易程度。 易学性:用户学习使用该软件系统的难易程度。 可操作性:用户操作该软件系统的难易程度。 (4)效率:与在规定条件下软件的性能水平与所用资源量之间的关

系有关的一组属性。包括时间特性、资源特性。 时间特性:响应和处理时间及软件执行其功能是的吞吐量。 资源特性:软件执行其功能时,所使用的资源量及使用资源的持续时间。(5)可维护性:与软件维护的难易程度有关的一组软件属性。包括可分析性、可修改性、稳定性、可测试性。 可分析性:诊断缺陷或失效原因、判定待修改程序的难易程度。 可修改性:修改、排错或适应环境变化的难易程度。 稳定性:修改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的风险程度。 可测试性:测试已修改软件的难易程度。 (6)可移植性:与软件可从某一环境转移到另一环境的能力有关的一组软件属性。包括适应性、易安装性、一致性、可替换性。 适应性:软件无需采用特殊处理就能适应不同的规定环境的程度。 易安装性:在指定环境下安装软件的难易程度。 一致性:软件服从于可移植性有关的标准或约定的程度。 可替换性:软件在特定软件环境中用来替代指定的其他软件的可能性和难易程度。

软件质量的名词解释

软件质量的名词解释 软件质量,是指软件产品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具备良好的可用性、可靠性、效率和易维护性等特性的程度。与传统产品不同,软件质量不仅包括软件的功能完备性,还包括其各项性能指标和用户体验等方面的评估。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释软件质量的含义和关键要素。 一、用户体验 软件质量首先体现在用户体验上。一个软件只有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简洁、直观、易用的界面和操作流程,才能被认为具备良好的用户体验。良好的用户体验还包括软件的稳定性、响应速度等方面,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应遭遇卡顿、崩溃等问题,使其能够顺利完成操作,并获得满意的结果。 二、可靠性 软件质量的可靠性是指软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能够正常运行,并能够在各种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保持稳定的表现。为了达到可靠性,软件需要经过充分的测试和验证,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等,以确保软件在各种场景下能够正常工作,不会因为外界的干扰而出现故障。 三、效率 软件质量还体现在其效率方面。一个高效的软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所需任务,并且占用较少的系统资源。效率的提升可以从代码编写的角度进行优化,包括算法的选择、数据结构的设计等。同时,良好的软件质量还需要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因过度占用系统资源而导致系统性能下降或崩溃。 四、易维护性 软件质量对于软件的长期运行和维护也非常重要。易维护性是指软件在开发完成后,容易进行修改、维护和升级的程度。一个易维护的软件应该具备清晰的模块

划分、适当的注释说明以及规范的编码风格。这样,当需求变化或软件出现问题时,开发人员可以迅速理解代码结构,定位问题并进行修复或改进。 总结: 以上是对软件质量的名词解释。软件质量的定义包括用户体验、可靠性、效率 以及易维护性。一个高质量的软件应当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体验,运行稳定可靠,具备高效的性能和资源利用率,并且易于进行维护和升级。为了保证软件质量,开发人员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测试和验证,同时注重代码的可读性和规范性,以便于后续的维护和改进。最终,软件质量的优化应是一个全面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因素相辅相成,确保软件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软件产品质量评价

软件产品质量评价 篇一:软件质量评价内容 软件质量评价内容 软件产品质量的评价,即软件产品质量特性的检测与度量。 国家标准GB/T 16260《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规定了软件产品的六个质量特性,并推荐了与之对应的27个子特性,质量特性和子特性列表如下: 根据质量特性和子特性,我们将测试过程中的测试类型进行定义,定义为以下几类:1、功能测试: 1)针对需求验证功能是否实现(适合性,准确性,户操作性)2)测试软件的出错处理能力(成熟性,容错性,易恢复性) 3)测试软件的功能是否易用(易理解性,易学性,易操作性,吸引性) 4)软件多种平台及环境下的兼容性测试(适应性,易安装性,共存性,易替换性) 5)软件的可维护性测试(易分析性,易改变性,易测试性,稳定性)2、安全测试:验证软件的安全保密性。1)用户授权级别安全2)承受攻击级别安全3)数据信息泄露级别安全 3、性能测试:测试软件运行是否满足用户给定的性能级别。(时间特性,资源特性)1)服务器资源占用率测试,客户端资源占用率测试,网络资源占用率(资源特性)2)规定的条件下,软件产品执行其功能时,提供适当的相应时间和处理时间以及吞吐率的能力 篇二:软件产品质量控制方法 表1 软件产品质量控制方法 篇三:如何对软件质量进行评估 如何对软件质量进行评估 1 软件质量的有关概念软件质量是“软件产品具有满足规定的或隐含要求能力要求有关的特征与特征总和”。根据软件质量国家标准GB-T8566--2001G,软件质量评估通常从对软件质量框架的分析开始。 1.1 软件质量框架模型如图

1所示,软件质量框架是一个“质量特征—质量子特征—度量因子”的三层结构模型。 在这个框架模型中,上层是面向治理的质量特征,每一个质量特征是用以描述和评价软件质量的一组属性,代表软件质量的一个方面。软件质量不仅从该软件外部表现出来的特征来确定,而且必须从其内部所具有的特征来确定。 第二层的质量子特征是上层质量特征的细化,一个特定的子特征可以对应若干个质量特征。软件质量子特征是治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关于软件质量问题的通讯渠道。 最下面一层是软件质量度量因子(包括各种参数),用来度量质量特征。定量化的度量因子可以直接测量或统计得到,为最终得到软件质量子特征值和特征值提供依据。如何对软件质量进行评估(图一) 图1 软件质量框架模型 1.2 软件质量特征 按照软件质量国家标准GB-T8566--2001G,软件质量可以用下列特征来评价: a.功能特征:与一组功能及其指定性质有关的一组属性,这里的功能是满足明确或隐含的需求的那些功能。 b.可靠特征: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和条件下,与软件维持其性能水平的能力有关的一组属性。 c.易用特征:由一组规定或潜在的用户为使用软件所需作的努力和所作的评价有关的一组属 性。 d.效率特征:与在规定条件下软件的性能水平与所使用资源量之间关系有关的一组属性。 e.可维护特征:与进行指定的修改所需的努力有关的一组属性。 f.可移植特征:与软件从一个环境转移到另一个环境的能力有关的一组属性。 其中每一个质量特征都分别与若干子特征相对应。 2 评估指标的选取原则 选择合适的指标体系并使其量化是软件测试与评估的要害。评估指标可以分

软件产品质量特性

软件产品质量特性 1.先进性 系统设计采用先进的体系结构和软硬件技术,满足目前以及将来相当一段时间对系统的需求。从而达到既满足现阶段工作对系统水平和能力的要求,推动计算机应用向更高级阶段发展,又能够在今后数年内保持其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从而保护投资的有效性。 2.开放性 信息系统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信息共享,因此在系统建设中采用的各项软、硬件技术和产品必须符合开放性原则,符合当前国际标准或者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3.可靠性 对于信息系统来说,可靠性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在给定的时间内,系统不发生故障的概率。衡量软件可靠性的方法包括正确执行操作所占的比例,在发现新缺陷之前系统运行的时间长度和缺陷出现的密度。根据如果发生故障对系统有多大的影响和对于最大的可靠性的费用是否合理,来定量的确定可靠性需求。 数据交换、业务集成和信息展现承受着大批量的关键性数据的流转、交换和存储,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当提倡规范化程序设计,预防可靠性祸害。数据和系统的可靠性对一个应用系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必须把这一原则作为极为重要因素考虑。 4.安全性 信息安全是防止系统被非法入侵的能力,既属于技术问题又属于管理问题。主要涉及防止非法访问系统功能,这些访问包括查询、导出、导入、新增、修改、删除等操作,防止数据丢失,防止病毒入侵和防止私人数据进入系统。 数据交换、业务集成和信息展现所处理、传送和管理的信息,可能涉及到不同部门和系统的秘密或敏感信息,此类信息处理和传递的任何环节如果出现漏洞,其损失将是巨大的。数据和访问必须通过特定的方法完全保护起来。用明确的术语陈述完整性的需求,如身份验

证、用户特权级别、访问约束或者需要保护的精确数据。

「软件产品评价 软件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6260—1996 idt ISO/IEC9126:1991 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 Information technology-software product evaluation-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guidelines for their use ----------------------------------------------------------- 1.范围 本标准定义了六个特性,它们以最小的重迭描述了软件质量。这些特性可以作为进一步细化和描述软件质性的基线。本际准描述了如何使用质量特性来评价软件质量。 本标准正文不规定子特性和度量以及有关测量(masurement)、评级(rating)和评估(asscssment)的方法。本际准符合GB/T6583-92的质量定义。 注:在附录A中提供了子特性定义的建议,供参考。 本标准的特性定义和相关的质量评价过程模型适用于对软件产品质量需求的确定以及在软件生存期中对软件产品质量的评价。 这些特性运用于各种软件,包括固件中的计算机程序和数据。 本标准供获取(acquisition)、开发(development)、使用(use)、支持(supp ort)、维护(maintenancen)或评审(audit)软件的那些人所使用。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

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6583-92 质量术语(idt ISO84O2:1986) ISO/IEC 2382-2O:1990 信息技术词汇第2O部分:系统开发 3.ﻬ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发评估assessment 为了确定一特定的软件模块、软件包或软件产品是验收合格还是发布,把特定的已成文的评估准则应用到该软件模块、软件包或软件产品上去的活动。 3.2特征features 特征是一软件产品的可识别的性质,该性质与质量特性相关。 注:特征的例子包括路径长度、模块性、程序结构和注释。 3.3固件firmware 载有在用户环境中不能加以改变的计算机程序及数据的器件。包含在固件中的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归类为软件;载有计算机程序和数据的电路归类为硬件。3.4性能等级level ofperformance 性能等级就是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由一组质量特性的特定值来表示。 3.5测量measurement 把软件质量度量应用到特定的软件产品上去的活动。 3.6质量quality 反映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需求能力的情征和特性的总和。(见GB/T6583-92)

简述质量模型的重点5项内容

简述质量模型的重点5项内容 质量模型是用来评估和改进软件产品质量的一种方法或工具。它通过定义一系列的质量特性和相关的度量指标,帮助团队识别和解决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问题,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本文将简述质量模型的五个重点内容,包括质量特性、度量指标、质量目标、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 一、质量特性 质量特性是衡量软件产品质量的关键属性。通常,质量特性可以分为功能性、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五个方面。 1. 功能性:指软件产品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和预期的功能。例如,一个电商网站是否能够正常地展示商品信息、处理用户订单等。 2. 可靠性:指软件产品在给定的条件下是否能够持续地提供正确的结果。例如,一个银行系统是否能够正确地处理用户的转账操作。 3. 可用性:指软件产品是否容易被用户理解、学习和操作。例如,一个社交媒体应用是否具有简洁明了的界面、易于导航的功能。 4. 可维护性:指软件产品是否容易被修改、扩展和维护。例如,一个大型企业管理系统是否具有清晰的代码结构和良好的文档说明,方便开发人员对其进行维护。

5. 可移植性:指软件产品是否容易被移植到不同的平台或环境中。例如,一个跨平台的音乐播放器是否能够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运行。 二、度量指标 度量指标是用来度量和评估软件产品质量的具体参数或指标。常见的度量指标包括代码行数、代码覆盖率、缺陷密度、用户满意度等。 1. 代码行数:用来度量软件产品的规模和复杂程度。通常情况下,代码行数越多,软件产品的开发和维护成本也会越高。 2. 代码覆盖率:用来度量测试用例对软件产品功能的覆盖程度。通常情况下,代码覆盖率越高,软件产品的可靠性也会越高。 3. 缺陷密度:用来度量软件产品中存在的缺陷数量。通常情况下,缺陷密度越低,软件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会越高。 4. 用户满意度:用来度量用户对软件产品的满意程度。通常情况下,用户满意度越高,软件产品的可用性和用户体验也会越好。 三、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是为了实现软件产品质量而设定的具体目标或要求。质量目标应该具备可衡量性和可达成性。 1. 功能性目标:确保软件产品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和预期的功能。 2. 可靠性目标:确保软件产品能够在给定的条件下持续地提供正确

浅谈软件质量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软件已成为大多数产品的重要组成部份,如何提高软件质量,使软件更好地服务于各种应用需要,已成为各行各业广泛关注的课题。本文介绍了软件质量概念和软件质量管理的内容。针对软件的特点,并提出了加强软件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软件质量:即国际化标准组织ISO ISOIEO9126 中将软件质量定义为反映软件产品满足规定需求和潜在需求能力的特征和特征的总和。Fisller 将软件质量定义所有描述计算机软件优秀程度的特性的组合也就是为了满足软件的各项精确定义的功能、性能要求合文档化的开辟标准需要相应的给出或者设计一些质量特性及其组合。要得到高质量的软件产品就必须使这些质量特性得到满足。目前对软件质量特性有多种提法但实际上是大同小异。ISOIEC 9126 国际标准中定义的软件质量特性为以下六项:功能性functionality 可靠性reiiabilty 易使用性usability 效率efficiency 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 可移植性portability。 软件本身的特点和目前软件的开辟模式的一些缺陷,使软件内部的质量问题有时不可能彻底避免。 1 、软件本身的特点软件具有复杂性、一致性、可变性和不可见性。软件规模的增大,导致它的复杂程度大大增加,并且让整个开辟工作变得难以控制和管理。如果说编写一个数十行到数百行的程序连初学者也不难完成,那末开辟一个数万以至数百万行的软件,其复杂度将大大上升,即使是富有经验的程序员,也难免顾此失彼。例如,开辟一个学生上机考试系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到不同专业、不同考试科目、不同层次的用户的使用,其复杂性是显而易见的。特别糟糕的是,软件的可靠性往往随规模的增长而下降,质量保证也越来越艰难。 2,开辟环节多根据传统的瀑布模型将软件的生存周期划分为:计划时期的问题定义和可行性研究;开辟时期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测试;运行时期的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