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能源企业跨国并购失败案例——中铝并购力拓分析

能源企业跨国并购失败案例——中铝并购力拓分析

能源企业跨国并购失败案例——中铝并购力拓分析

一、并购过程

(一)过程概述

两个公司由于占据着国内外铝业市场极大的份额,所以必然会在中国矿业集团进军世界的过程中发生战略交叉,以下是他们在并购失败之前的合作背景。

1、2007年11月8日,力拓公司提出以该公司3比1的比例和力拓公司换股。

2、2008年2月1日,中铝公司携美国铝业以140.5亿美元闪电参股矿业巨头力拓英国公司12%股权。

3、2008年11月25日,力拓公司正式撤回了对力拓公司的并购。

4、2008年12月,传出中铝将进一步注资力拓的消息。

5、2009年2月2日,力拓与中铝双双确认谈判合作事宜。

6、2009年2月12日,中铝、力拓发布公告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7、2009年2月16日,中铝和力拓的“联姻”新增变数。据外媒报道,力拓的部分机

构投资者向必和力拓摇起了“橄榄枝”

8、2009年3月26日,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委员会明确表示将不反对中国铝业公司注

资力拓的交易。

9、2009年3月27日,国内四家银行将向中铝提供约210亿美元贷款,用以支付对力拓

投资对价和其他有关本次投资的资金需求。

10 、2009年3月29日,中铝公布2008年业绩,该公司2008年利润总额下跌99.17%,被港媒称为“最差蓝筹H股”。中铝高层称不影响收购力拓。

11、2009年4月2日,德国政府放心中铝投资力拓,这是继澳大利亚反垄断部门批准后,

该交易获得的第二个权威部门的认可。

12、2009年5月15日,中铝与力拓宣布获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对力拓拟向中铝发行

可转债以及中铝对肯尼科特犹他铜业公司进行投资交易的批准。

13、2009年6月4日,力拓宣布股票周五暂停交易,可能将发表公告宣布废除与中国铝

业的195亿美元交易。

2009年6月5日,中铝确认,力拓董事会已撤销对2月12日宣布的双方战略合作交易推荐,并将依据双方签署协议向中铝支付1.95亿美元分手费。

14 、2009年6月5日,力拓与力拓宣布达成协议,合资经营铁矿石业务。

(二)并购中的各种阻碍

1、政治阻碍——澳大利亚的警惕性

对于国有公司中铝,澳大利亚的盎格鲁—撒克逊血统决定了他们对中国的信任一定是有限的,于是中铝收购力拓的过程中,澳大利亚外商投资审核委员会延长了审查周期,就在中路铝获得力拓的上市公司12%现有股份之后的24小时之内,世界第一大矿业公司必和必拓的董事长、澳大利亚最有势力的商界领袖——69岁的奥吉斯即刻奔赴澳大利亚的政治中心堪培拉,并和记为重要的联邦部长举行了一个聚会,商讨“如何抵制外国资本入侵”的问题。

2、商业阻碍——力拓的威胁

在力拓面临资金链危机的时候,不只中铝,力拓也觊觎力拓很久了。并且力拓曾表示只要是力拓的收购要约,无论是整体收购还是部分收购,都将要优于来自中国。铝业的投资,而考虑到力拓的巨额债务将成为其资产出售的最大阻碍,我们将通过新发股权方式来为潜在买家提供资金帮助。在这个时刻,中铝没有任何说明,以一贯的国有企业的标准模式等待结果。一旦必和力拓成功允诺为力拓解决资金链危机,将又加重中铝并购力拓阻碍。

3、铁矿石博弈阻碍

力拓担心在经济危机时期,中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出台的同时,恢复了经济但也可能对铁矿石价格造成影响。故而要求力拓将有关的股东特别大会决议案,由普通决议案(超过50%投票赞成通过),改为特别决议案(超过75%投票赞成通过),从而加大了谈判阻碍。

二、失败后的原因和教训

(一)失败原因分析:

1、政治敌视

并购过程中,澳大利亚的政治舆论给了力拓较大的压力,直接表现为中铝与力拓签署协议后,澳大利亚不少反对党议员对这项投资公开表示反动。他们认为如果让中铝控制了力拓,将会损害澳方的利益。而中铝过于自信,低估了对方面临的政治压力所带来的风险,对于对方可能的犯规防范不足。

2、海外投行的利益取舍

力拓股价变动是交易失败的原因之一。在交易公布后的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国际主要金属产品价格均有反弹,矿业产业市场出现回暖趋势,从而导致交易条款对力拓来说显得不太划算。

3、违约成本低

注资协议取消后,力拓向中铝支付了1.95亿美元,也就是并购协议金额的1%,中铝对力拓巨大金额的注资,要支付庞大的投行费用、财务顾问费和律师费,想四大银行支付巨额的赔偿金等。这次力拓毁约使得中铝损失巨大,全球经济环境回暖,1.95美元对力拓而言,违约成本是比较低的。

(二)并购失败后的教训和启示

1、面对优质资产的并购应该抓住市场时机。

在力拓深陷债务危机的时候,中铝与力拓达成合作协议,在谈判时机对中铝有利时,没有主动权,隔了对方过多的时间来拖延周旋,力拓毁约的最直接原因在于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期过去,铁矿石价格回升,股价上涨,面对优质资产,中铝失去最好的市场时机。

2、要重视政治力量和公共关系的作用。

利用政治力量和公共关系获得公司和国家的经济利益时国际商务规则的潜规则之一。当澳大利亚民众忧虑中铝并购力拓会危及国内资源安全时,中铝方应利用专业团队进行公关游说,强调并购的商业性质。纵观其他国家在国外资源市场取得成功的区位,在政治力量和公共关系方面都用足了力量。

3、建立并细化跨国并购的长期策略。

中铝收购力拓为中国企业历史上最大的一宗海外并购案,国开行、进出口行、农行、以及中行等四家国有银行为其进行了210亿美元的贷款。我国公司目前对海外资源的并购无论从思想、经验、技术、硬件支持都未做好充足的准备。

4、选择以隐蔽方式并购,防范政治风险。

国内可以采取由民营企业和中型国企出手并购,以淡化招人疑忌的“国家色彩”或者由中国投资公司、资源公司以及银行,把资金投放到境外的私募股权基金,再通过这些私募基金收购其他国家的资源型企业股权,借此简介控制海外资源性企业。

能源企业跨国并购失败案例——中铝并购力拓分析

能源企业跨国并购失败案例——中铝并购力拓分析 一、并购过程 (一)过程概述 两个公司由于占据着国内外铝业市场极大的份额,所以必然会在中国矿业集团进军世界的过程中发生战略交叉,以下是他们在并购失败之前的合作背景。 1、2007年11月8日,力拓公司提出以该公司3比1的比例和力拓公司换股。 2、2008年2月1日,中铝公司携美国铝业以140.5亿美元闪电参股矿业巨头力拓英国公司12%股权。 3、2008年11月25日,力拓公司正式撤回了对力拓公司的并购。 4、2008年12月,传出中铝将进一步注资力拓的消息。 5、2009年2月2日,力拓与中铝双双确认谈判合作事宜。 6、2009年2月12日,中铝、力拓发布公告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7、2009年2月16日,中铝和力拓的“联姻”新增变数。据外媒报道,力拓的部分机 构投资者向必和力拓摇起了“橄榄枝” 8、2009年3月26日,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委员会明确表示将不反对中国铝业公司注 资力拓的交易。 9、2009年3月27日,国内四家银行将向中铝提供约210亿美元贷款,用以支付对力拓 投资对价和其他有关本次投资的资金需求。 10 、2009年3月29日,中铝公布2008年业绩,该公司2008年利润总额下跌99.17%,被港媒称为“最差蓝筹H股”。中铝高层称不影响收购力拓。 11、2009年4月2日,德国政府放心中铝投资力拓,这是继澳大利亚反垄断部门批准后, 该交易获得的第二个权威部门的认可。

12、2009年5月15日,中铝与力拓宣布获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对力拓拟向中铝发行 可转债以及中铝对肯尼科特犹他铜业公司进行投资交易的批准。 13、2009年6月4日,力拓宣布股票周五暂停交易,可能将发表公告宣布废除与中国铝 业的195亿美元交易。 2009年6月5日,中铝确认,力拓董事会已撤销对2月12日宣布的双方战略合作交易推荐,并将依据双方签署协议向中铝支付1.95亿美元分手费。 14 、2009年6月5日,力拓与力拓宣布达成协议,合资经营铁矿石业务。 (二)并购中的各种阻碍 1、政治阻碍——澳大利亚的警惕性 对于国有公司中铝,澳大利亚的盎格鲁—撒克逊血统决定了他们对中国的信任一定是有限的,于是中铝收购力拓的过程中,澳大利亚外商投资审核委员会延长了审查周期,就在中路铝获得力拓的上市公司12%现有股份之后的24小时之内,世界第一大矿业公司必和必拓的董事长、澳大利亚最有势力的商界领袖——69岁的奥吉斯即刻奔赴澳大利亚的政治中心堪培拉,并和记为重要的联邦部长举行了一个聚会,商讨“如何抵制外国资本入侵”的问题。 2、商业阻碍——力拓的威胁 在力拓面临资金链危机的时候,不只中铝,力拓也觊觎力拓很久了。并且力拓曾表示只要是力拓的收购要约,无论是整体收购还是部分收购,都将要优于来自中国。铝业的投资,而考虑到力拓的巨额债务将成为其资产出售的最大阻碍,我们将通过新发股权方式来为潜在买家提供资金帮助。在这个时刻,中铝没有任何说明,以一贯的国有企业的标准模式等待结果。一旦必和力拓成功允诺为力拓解决资金链危机,将又加重中铝并购力拓阻碍。 3、铁矿石博弈阻碍 力拓担心在经济危机时期,中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出台的同时,恢复了经济但也可能对铁矿石价格造成影响。故而要求力拓将有关的股东特别大会决议案,由普通决议案(超过50%投票赞成通过),改为特别决议案(超过75%投票赞成通过),从而加大了谈判阻碍。

中铝收购必和必拓案例分析

(1.中铝收购力拓澳大利亚子公司需要考虑哪些与澳大利亚有关的因素?) 2008年末,中铝收购了力拓9%的股份,成为力拓最大的单一股东。2009 年2月12号,中铝宣布透过收购可转债的方式再度注资195亿美元,使得对于力拓的控制权从9%上升到18%。铝是一种金非常重要的工业金属, 只要中铝能够做到这一步,中铝就能控制力拓,就能控制铝业。 中铝收购力拓(RIO),其实澳大利亚方面有两个重要因素是中铝需要担心以及考虑的。第一就是澳洲政府,也就是国会,因为这样牵涉到澳洲政府利益的收购必须得到国会同意,很明显现在国会没有同意。由于涉及的是资源性行业,因此被澳洲百姓视为威胁国家资源安全,同时民意的呼声影响大选,这也给澳洲政府施加了压力。而且国会议员当时非常煽情的说“绝对不能卖掉澳大利亚的财富来源”。第二要考虑的就是澳洲的境外投资委员会,简称FIRB。只要澳洲政府同意,FIRB这里也不难得到同意。但主要阻力却来自于FIRB拖延90天审查的时间。 (2. 中铝收购力拓澳大利亚子公司面临哪些风险?中铝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这些风险?) (资金风险)(法律风险)(政治风险)(第三方恶意竞购) 事实上,在中铝二次注资力拓之时,其财政情况据说也是捉襟见肘,但是中国银行、中国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已经决定全力支持中铝收购计划。 较为麻烦的是,由于电解铝价格已处于低谷,中铝的经营能力有限。旗下上市公司中国铝业(601600.SH)自从去年四季度曝出25.7亿元亏损之后,09年一季度再度巨亏。 中铝第一次入股力拓时从国开行借下了数十亿美元的贷款,这些债务中铝收购受阻也急需偿还。而截至去年6月底,中铝资产总额只有3777亿元。中铝前任总经理曾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透露,不包括在力拓的投资,中铝自身的资产负债率在60%左右。 由于中国国内立法不完备以及海外完全不同的法律环境,导致企业在海外并购活动中,不仅需要承担相对于国内并购更复杂的一般法律风险,而且还时刻面临一定的特殊法律风险,即东道国基于国家安全、民族利益、意识形态等因素而援用或制定特别法律进行监管的额外法律风险。 另外中国铝业公司是国家授权的投资管理机构和控股公司,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且其前任董事长为国务院成员,这不可避免地令人质疑其独立性。西方资

08年并购案

08十大并购案 1、中国铝业收购力拓12%的股份 2008年2月1日,中国铝业公司对外宣布,其通过旗下Shining Prospect Pte. Ltd(下称SPPL)公司购买力拓(Rio Tinto plc)12%股份,交易总对价约140.5亿美元。 力拓是仅次于必和必拓公司的全球第二大矿业集团、世界第三大铁矿石供应商。2007 年11月初,必和必拓曾提议以3股换力拓1股进行并购。但由于力拓董事会认为必和必拓的报价太低予以拒绝。 按照此前必和必拓提出的换股收购建议,对力拓的估价超过1400亿美元,此次中铝以140.5亿美元获得力拓12%股份,相对而言算是便宜的。此外,中铝成为力拓股东之后,令必和必拓收购力拓成功前景更加充满不确定性。 SPPL注册于新加坡,由中铝全资拥有,美国铝业公司(下称美铝)对SPPL出资12亿美元,这笔出资通过可转换金融工具(Convertible instrument)来实现,美铝可选择将这笔资金变成在SPPL的持股。 ○ 点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对国际原材料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而一旦必和必拓成功并购力拓,“两拓”在原材料市场的定价权必然会进一步加强。所以,中铝并购力拓完善了上游产业链,能够对上游原材料价格实施一定的影响。 ○ 上榜理由: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原材料定价的开始 2、美的收购小天鹅 美的电器协议收购国联集团持有的8767万股小天鹅A股股票事项已于2008年4月7 日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完成了股权过户变更登记手续。这意味着,收购事项所涉及的收购款项支付和股权过户手续均已完成。 上述收购事项完成后,美的电器直接持有小天鹅A股8767万股,占小天鹅总股本的24.01%,为小天鹅的第一大股东。同时,美的电器还通过境外全资控股子公司Titoni Investments Development Ltd.持有小天鹅B股1800.0006万股,占小天鹅总股本的4.93%。上述合计持有小天鹅股份10567.3347万股,占小天鹅总股本的28.94%。美的电器再次对自己的资源进行了整合,增强了自己白色家电一块的实力。 在国内洗衣机行业前5大品牌中,海尔依然保持了洗衣机行业的领先地位,全年销售量达到809.94万台,市场份额达到23.4%,排名第2到第5位的其他四家企业的市场份额都不足10%。美的电器(19.14,0.34,1.81%)最终成功收购小天鹅后,整个白色家电特别是洗衣机行业的市场格局将发生变化。 点评:2007年美的电器旗下品牌荣事达洗衣机产量为221万台,合肥三洋 (12.97,0.18,1.41%)洗衣机产量为49万台,2007年小天鹅洗衣机产量为262万台。美的收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经验教训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c19315193.html,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经验教训 作者:梁卓卿 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3年第05期 摘要: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行为受国内外众多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存在诸多风险和困难。其背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锋芒的政治角力,很值得我们去剖析,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本文将通过对比中海油成功收购尼克森和中铝并购力拓失败两个案例,总结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道路上成败的原因,以期对将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有所借鉴。 关键词:海外并购;中海油;尼克森;中铝;力拓 2013年2月26日,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正式收官,中海油以151亿美元的巨额“聘礼”终于把加拿大“新娘”尼克森娶进了门。当然,尼克森也带来了丰厚的“嫁妆”:中海油年产量有望提升两成以上,并可以进入更广阔的国际平台。自上世纪末中国政府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以来,十余年间中国企业频频在海外并购市场上出手,刮起了一股海外并购的中国风。据商务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海外并购总额已经从2002年的2亿美元,迅速上升至2012年的652亿美元。然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并非一帆风顺,七年前,中海油185亿美元并购美国尤尼科公司,最终功败垂成、饮恨而归;2009年曾有希望创造当时中国最大海外并购 案的中铝注资力拓一事,以失败告终……如今我们为中海油收购成功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应对当前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和困难有充分认识。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行为受国内外众多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存在诸多风险和困难。其背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锋芒的政治角力,很值得我们去剖析,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本文将通过对比中海油成功收购尼克森和中铝并购力拓失败两个案例,总结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道路上成败的原因,以期对将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有所借鉴。 一、中铝并购力拓失败,中企“走出去”受挫 1、中铝并购力拓案始末 2008年2月,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铝”)注资140亿美元购买力拓(Rio Tinto)矿业公司(简称“力拓”)9%的股权。这笔投资曾代表中国当时最大的单笔海外投资,有效地挫败了必和必拓用1470亿美元购买力拓的大胆举动。 然而,故事还远没有结束。中铝在2009年2月再次计划注资195亿美元,将其在力拓的整体持股比例增持到18%,与力拓结成战略伙伴关系。主要原因是2008年下半年爆发了金融危机使得有色金属价格大幅下跌,力拓公司面临严峻的需求减弱,债务资金的大量占用使力拓集团陷入财政困难,公司负债387亿美元,其中包括即将到期的189亿美元贷款。而此时,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刚性要求,中铝集团也急需在海外谋求较为稳定的原料供应

由中铝并购力拓案例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

由中铝并购力拓案例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纷纷走出国门进行跨国并购。然而作为国际投资的一种主要形式,跨国并购属于跨国界的资本流动,投资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所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存在的风险也复杂多变。本文主要从中铝并购力拓案例的失败分析跨国并购风险的产生、种类及如何防范。 [关键词]跨国并购;并购风险;风险防范 一、中铝并购力拓案例简介 1.中铝简介 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大型铝市场,也是世界上第二大原铝消耗国。中铝集团即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铝业”)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氧化铝及原铝运营商,是全球第三大氧化铝生产商,氧化铝和原铝是其主要产品。在中国经济的许多行业中,原铝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其中主要涉及建筑、包装、电力、消费品和交通运输等行业。中国铝业在利用中国氧化铝和原铝的大规模增长的需求方面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力拓简介 力拓成立于1873年,在全球拥有60多家子公司,是全球第三大矿业公司。总部位于英国,目前该公司是全球前三大铁矿石生产商之一,同时还涉及铜、铝、能源、钻石、黄金、工业矿物等业务。在力

拓公司业务中,澳大利亚业务占45%,北美业务占40%,南美占5%。该公司的销售收入来源情况为:北美占28%,欧洲占23%,日本占22%,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占4%,中国占5%,其他亚洲国家为14%。 3.中铝并购力拓始末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打击下,力拓集团在伦敦的股票价格暴跌,股市和银行融资系统的资金链断裂使之无法短期内在公开市场上进行融资以偿还收购加拿大铝业(ALCAN)新欠下的高达380亿美元的债务。而此时,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刚性要求,中铝集团也急需在海外谋求较为稳定的原料供应商,加之国内四家银行的210亿美元的贷款使其充分具备了并购力拓的雄厚资金。 2009年2月2日至2009年5月15日,中铝第一次收购力拓,在此期间,收购案发展顺利,陆续通过了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德国政府、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等权威部门的认可。然而2009年6月5日,力拓单方面发表公告宣布废除与中国铝业的195亿美元交易,并将依据双方签署的协议向中铝支付1.95亿美元分手费。这标志着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一笔海外并购彻底失败。 二、中铝并购力拓失败原因 (1)政治因素 当中铝宣布收购力拓失败的时候,澳大利亚反对党国家党领袖巴纳比·乔伊斯接受采访时说,“对于澳大利亚人民来说,这笔交易的失败真是太棒了,我们不需要中国拥有澳大利亚的财富。”中国铝业是国有企业,这不可避免地令人质疑其独立性。由于涉及的是资源性行

海外并购八大失败案例

海外并购八大失败案例 •相关推荐 海外并购八大失败案例 海外并购八大失败案例 中投投资黑石和摩根士丹利 2007年5月,中投公司斥资约30亿美元以29.605美元/股的价格购买黑石近10%的股票。随着国际金融环境的恶化,直至2008年10月,中投公司在黑石集团上的投资浮亏已经达到25亿美元,浮亏为初始投资额的2/3。2007年底,中投公司又购买了摩根士丹利56亿美元面值的到期强制转股债券,占摩根士丹利当时股本的9.86%。由于金融危机不断升级,摩根士丹利股价大幅下跌,交易账面浮亏30亿美元左右。此外,中投还投资雷曼兄弟发行的衍生债券,2008年9月受其拖累被冻结资金高达54亿美元。 中铝收购力拓 经过三个多月的拉锯战,中国铝业以195亿美元注资力拓,打算将力拓的股份增加至19%的计划终于以分手告终。2009年6月5日力拓集团董事会宣布撤销对2月12日宣布的双方合作推荐,力拓并为此而向中铝支付1.95亿美元分手费。中铝注资力拓的计划一直成为国际财经圈关注的焦点,因为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最大规模的海外投资,澳洲以及西方国家是否放行,是观察西方社会如何对待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次重要指标。中铝显然是低估了政治干预的影响力,没有汲取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的失败教训。 平安投资富通 2008年11月,中国平安宣布斥资约18.1亿欧元折合人民币238.7亿元购买以经营银行及保险业务为主的国际金融服务提供商富通集团9501万股股份,约占总股本的4.18%,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由于前期缺少对富通净资产预判的经验特别是缺少对于金融危机对西方金融机构影响的估计,这笔曾经让人兴奋的海外投资,却让平安遭遇滑铁卢。就在平安收购富通后不久,富通集团轰然倒塌。中国平安的投资最少的时候仅剩下不到30%。

海外并购八大失败案例

海外并购八大失败案例 中投投资黑石和摩根士丹利 2007年5月,中投公司斥资约30亿美元以29.605美元/股的价格购买黑石近10%的股票。随着国际金融环境的恶化,直至2008年10月,中投公司在黑石集团上的投资浮亏已经达到25亿美元,浮亏为初始投资额的2/3。2007年底,中投公司又购买了摩根士丹利56亿美元面值的到期强制转股债券,占摩根士丹利当时股本的9.86%。由于金融危机不断升级,摩根士丹利股价大幅下跌,交易账面浮亏30亿美元左右。此外,中投还投资雷曼兄弟发行的衍生债券,2008年9月受其拖累被冻结资金高达54亿美元。 中铝收购力拓 经过三个多月的拉锯战,中国铝业以195亿美元注资力拓,打算将力拓的股份增加至19%的计划终于以分手告终。2009年6月5日力拓集团董事会宣布撤销对2月12日宣布的双方合作推荐,力拓并为此而向中铝支付1.95亿美元分手费。中铝注资力拓的计划一直成为国际财经圈关注的焦点,因为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最大规模的海外投资,澳洲以及西方国家是否放行,是观察西方社会如何对待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次重要指标。中铝显然是低估了政治干预的影响力,没有汲取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的失败教训。 平安投资富通 2008年11月,中国平安宣布斥资约18.1亿欧元折合人民币238.7亿元购买以经营银行及保险业务为主的国际金融服务提供商富通集团9501万股股份,约占总股本的4.18%,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由于前期缺少对富通净资产预判的经验特别是缺少对于金融危机对西方金融机构影响的估计,这笔曾经让人兴奋的海外投资,却让平安遭遇滑铁卢。就在平安收购富通后不久,富通集团轰然倒塌。中国平安的投资最少的时候仅剩下不到30%。 TCL收购汤姆逊 2004年7月,TCL多媒体(TMT)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彩电业务,双方合资成立TCL 汤姆逊公司(TTE)。同一年,TCL集团还闪电般地并购了法国阿尔卡特的移动电话业务。结果前者持续亏损,后者在合资仅一年后就以失败告终。导致TCL集团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欧洲的运营成本高、尤其是员工成本很高,而彩电行业一直处于低利润时期;另外在欧洲,液晶电视的销售量增长快于其他任何地方,但是TCL集团却继续大量生产普通显像管电视机,欧洲市场已经为TCL集团带来了24亿港元的损失。 中海油并购优尼科 2005年6月23日,中海油宣布以要约价185亿美元收购美国老牌石油企业优尼科石

从中铝投资力拓看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从中铝投资力拓看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趋势下,跨国公司为加强其国际竞争地位和推行全球经营战略,在全球范围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并购浪潮。跨国并购作为世界各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之一,逐渐替代了“绿地投资”而成为了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导方式,也成为跨国公司实施全球经营战略的一种重要方式。随着跨国并购浪潮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不仅改变了一些旧的经济规则,同时也对21世纪的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经济秩序产生着重大影响。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也越来越深地卷入跨国并购的浪潮之中。中国企业“走出去”实施跨国并购,是我国加快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与两个市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效形式和强大动力,是对外开放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加入世贸组织、跨国经营主体的逐步形成和通信交通等基础条件的改善,也为实施跨国并购创造了条件和环境。 跨国并购的概念及主要类型 (一)跨国并购的概念 跨国并购是指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购买下来,以实现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的部分或完全控制的行为。跨国并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一国企业是并购发出企业,也可称为并购企业或并购方,另一国企业是被并购企业,也叫目标企业。这里所说的渠道,包括并购企业直接向目标企业投资,或通过目标国所在地的子公司进行并购两种形式。这里所指的支付手段,包括支付现金、从金融机构贷款、以股换股和以股票换资产等方式。 (二)跨国并购的主要类型 1.横向跨国并购、纵向跨国并购和混合跨国并购 按跨国并购双方的行业关系,跨国并购可以分为横向跨国并购、纵向跨国并购和混合跨国并购。

中铝收购力拓

中铝收购力拓 引言 本文旨在介绍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铝”) 收购力拓集团(以下简称“力拓”)的事宜以及对行业和市场的影响。力拓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矿产资源开发和贸易公司,而中铝是中国最大的铝业生产商和经营商。 背景 力拓是一家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的跨国公司,主要从事铁矿石、铜、铝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和贸易。其业务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储备和强大的供应链能力。 中铝是中国国有企业,是中国最大的铝业生产商和经营商。公司主要从事铝土矿的开发、精矿、铝冶炼、铝材、电力供应等业务。中铝在国内外铝业市场均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收购目的 中铝收购力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矿产资源,并 扩大其在全球铝业市场的份额。通过收购力拓,中铝将能够获

取到力拓所拥有的丰富的矿产资源储备和供应链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中铝收购力拓还可以进一步巩固中铝在全球铝业市场的地位,提高其在全球铝业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和议价能力。收购力拓也是中铝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 收购计划 中铝计划以现金支付的方式收购力拓的股份,并成为力拓的控股股东。收购计划将通过资本市场公告和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准来进行。 收购完成后,力拓将成为中铝的全资子公司。中铝将按照国有企业的运营模式和要求进行力拓的管理,并逐步实现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 影响分析 对中铝的影响 收购力拓将为中铝提供大量的矿产资源,并带来更多的市场份额。中铝将能够更好地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提高产品

质量和竞争力。此外,力拓的供应链能力也将有助于提升中铝的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 对力拓的影响 作为中铝的全资子公司,力拓将从中铝的管理经验和资源 整合中受益。中铝将为力拓提供更强的支持和市场拓展能力,帮助其进一步扩大在全球市场的份额。 对行业和市场的影响 中铝收购力拓将对全球铝业市场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 收购将导致更少的竞争对手,进一步加强中铝在市场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中铝将掌握更多的矿产资源和供应链能力,从而在价格谈判中取得更大的优势。 此外,收购还将加剧市场竞争,促进行业的整合和创新。 有助于提高行业的专业化水平和竞争力,推动整个铝业链的协同发展。 结论 中铝收购力拓是中铝实施国际化战略和扩大市场份额的重 要举措。这将使中铝获得更多的矿产资源和供应链能力,并巩

中国企业进行的海外并购 .

中国企业进行的并购 一、并购背景:随着金融危机的迅速蔓延,发达国家的经济受 到严重破坏,资金链出现断裂的企业比比皆 是。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一些企业有相当 大的实力进入,这就使中国的企业纷纷加入海 外并购的行列中。 二、并购成功 (1)案例 ①中联重科并购意大利的CIFA公司 ②吉利收购福特旗下的沃尔沃品牌 ③北一(北京第一机床厂)收购德国科堡公司 (2)遇到的阻碍以及解决的方法 ①收购后文化上的交流中联的詹纯新要求员工们都要主 动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 ②融资吉利在融资上先是自己成立全资子公司出资,接 着向政府以及银行进行融资。 ③工会北一与工会以及公司管理层和员工真诚沟通,相 互协商。

三、并购失败 (1)案例 ①北汽竞购欧宝 ②上汽并购韩国双龙 ③中铝收购力拓失败 ④华为在美一系列的并购 ⑤TCL并购阿尔卡特 (2)失败原因 ①商业原因: ●并购企业不愿树立一个竞争对手 如果北汽竞购欧宝成功,那么通用汽车在亚太市场最重要的一枚棋子(上海通用)将不可避免与北汽直面竞争。 ●对并购企业的文化、制度、人才等了解不够,以致出现失误比如TCL并购阿尔卡特之后才开始全球招聘,在并购完成较长一段时间之后,李东升仍然表示,他还没找到一个合适的国际化的助手,这就为其并购失败埋下了伏笔。 ●缺乏整合效率,很多中国企业对并购后的公司无法进行有效整合,最后导致资源浪费,走向失败。 比如上汽并购韩国双龙后导致40亿元浪费。 ②被并购国的政治状况: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崛起并不放心,并购公司所在国担心本

国资源被中国控制。 ●中国企业的国企背景。并购公司所在国对国企的国资背景不放心,担心中国企业代表中国政府进行并购。 ●中国企业对并购公司所在国的政治制度、政治构成了解不够,容易被反对并购的政客抓住把柄。 比如中铝收购力拓失败原因是澳大利亚害怕中国对其资源的控制。再比如因为莫须有的“安全问题”,华为在竞购摩托罗拉无线网络部门、竞购2Wire、收购美国3Leaf 部分资产项目中遇阻。 工会原因:对并购公司的工会力量估计不足。 比如上汽并购双龙后采取的一系列举动惹怒了双龙的工会,以至于官司不断。 四、结论 要想能够成功的并购海外的企业,我国的企业需要在并购前后做好充分的准备。 (1)并购前 1.自身检查即便对方是自己所需的并购对象,但自身管理能力、资金实力等能否驾驭行将并购的对象;

中铝并购力拓张亚亚 Microsoft Word 文档

中铝并购力拓案例分析报告 对于中铝并购力拓的案例我将从公司介绍,背景知识,案例分析,总结与思考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公司简介 1中铝集团简介 中铝集团是中国唯一的氧化铝生产商,同时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原铝生产商。中铝公司是中国铝业最大的股东,在全球发售以后将持有中国铝业44.4% 的股份。而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大型铝市场。在2000年,由中国铝业生产的氧化铝产品产量约为430万吨,约占当年中国氧化铝产品消耗总量的70%,使中国铝业成为全球第三大氧化铝生产商。中国铝业的氧化铝业务在过去五年中增长迅速。中国铝业计划通过不断的扩展继续把握中国氧化铝市场的增长契机。在1996年至2000年期间,中国铝业氧化铝产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4.0%。 2 力拓集团: 成立于1873年的西班牙。1962年至1997年,该公司兼并了数家全球有影响力的矿业公司,在勘探、开采和加工矿产资源方面的综合性集团,力拓集团市值523亿美元,是全球第二大采矿业集团,仅次于必和必拓公司。资产89%集中在澳大利亚和北美。 2004年公司总营业额140亿澳元。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资源开采和矿产品供应商之一,而且也是世界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之一 该集团业务遍及全球,尤其以澳大利亚和北美洲为重。中国是其仅次于北美、欧洲和日本之后的第四大市场,而路久成也表示,中国也是集团目前业务增长最迅速的市场 3.必和必拓

必和必拓由两家巨型矿业公司合并而成,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采矿业公司。其中,BHP公司成立于1885年,总部设在墨尔本,是澳大利亚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庞大的公司之一。该公司在全球20个国家开展业务,合作伙伴超过90个,员工约3.5万人,遍及世界各地,主要产品有铁矿石、煤、铜、铝、镍、石油,液化天然气、镁、钻石等。在2003至2004财年度,该公司实现净收入340.87亿澳元,名列澳大利亚十业名单之首。2004年8月26日,该公司宣布其市值达583亿美元美元。必和必拓在澳大利亚、伦敦和纽约的股票交易所上市。必和必拓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资源公司。公司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优质的资产、为数众多的发展项目、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策略、全球化经营模式、多样化产品和市场以及极具竞争力的石油产业。 公司的全球总部设在墨尔本,在伦敦设有高级代表处。此外必和必拓采取由市场客户为导向的商业运行模式,建立了“客户行业分管部门”。这一结构使人们能关注客户需求。这些客户行业分管部门得到设于海牙和新加坡的市场营销“中枢”的支持。必和必拓目前是中国最大的矿产品供应商之一 背景知识 1.海外并购的概念 海外并购又称跨国并购,是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总称,指一国企业(主并企业)为了实现某个目标,通过某些渠道和支付手段,购买另一国企业(目标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控制该企业的股份。 兼并(Merger)在《现代经济词典》的解释为:一家公司接班另一家公司,在此期间,一家公司保留下来,而另一家公司则丧失其法人实体,或者两公司的资产和经营活动融入一个新的实体。 收购(Acquisition)是指一家公司通过产权交易的方式,取得另一家公司一定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了吗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了吗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企业正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全球并购市场中来。海外并购不仅可以帮助中国企业获取国际先进的技术和品牌,还可以促进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和升级。然而,尽管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数量和交易额令人瞩目,但其中的失败率却同样令人心惊。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整体成功率不足三成。这表明,超过50%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都以失败告终。海外并购的失败案例层出不穷,包括中铝与力拓收购交易失败案、武钢与澳大利亚Western Plains Resources公司合资受阻案、腾中收购悍马夭折案等。这些失败案例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企业的声誉和未来的发展。 当然,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并非全无成功的机会。一些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例如,吉利汽车成功收购沃尔沃,以及复星国际成功收购法国旅游度假村集团地中海俱乐部等。这些成功的案例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信心。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失败和成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交织在一起的。失败和成功的背后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和背景。例如,一些企业

在海外并购中过于盲目,缺乏足够的准备和风险意识,导致并购后出现各种问题和矛盾。而一些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则充分考虑了自身的战略和实际情况,采取了科学合理的并购策略,从而取得了成功。 要提高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率,首先需要充分了解目标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文化背景,制定科学合理的并购策略,并且在并购后进行有效的整合和管理。还需要注意风险控制和资金管理,避免出现资金链断裂等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该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例如提供融资支持、加强政策引导等。 虽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失败率较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无法成功。通过科学合理的策略和精细化的运作,中国企业可以有效地降低海外并购的风险和提高成功率。在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下,中国企业需要积极参与到全球并购市场中来,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规模和数量逐渐增加。海外并购成为中国企业拓展市场、获取技术和品牌等重要资源的重要手段。然而,海外并购的绩效表现并不尽如人意,许多企业遭遇了整合困难、文化冲突和管理难题等问题。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和提升策略,以期为中国企业海外发展提供参考。

2022年中铝投资力拓失败原因之分析

中铝投资力拓失败原因之分析 6月5日中铝投资力拓宣布失败,但不久澳大利亚OZ公司却批准了中国五矿的收购。一成一败缘由何在?战略推断失误是失败的根本缘由,公共关系管理力量欠缺是直接缘由。随着市场流淌性的恢复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我国国有企业海外收购资源难度加大,但并非行不通,应总结阅历教训,尽量淡化行业政治颜色,加快资源市场化进程,并乐观构建本土中介支持体系,短期内则可联合利益相关者向“两拓”施压反对垄断和基准交易。 随着市场流淌性的恢复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回升,中国到海外收购自然资源资产的难度已经加大。6月5日力拓宣布撤销中铝195亿美元注资交易,随后与世界最大矿业公司必和必拓达成合资协议。 这一挫败勾起了中海油2022年收购美国尤尼科公司受挫的记忆,是否我国国有企业海外资源收购注定是一条国际政治上走不通的路呢?带着这种疑问,我们对中铝投资力拓案的相关当事方和知情方进行了调研,结论是中国海外资源收购的确关卡重重,但如能协作以更卓绝的战略眼光、更细密的公共关系管理技巧、以及更市场化的政策导向支持,仍旧是大有可为。 一、我国国有企业海外收购资源并非行不通 中铝交易失败后不久,澳大利亚其次大锌矿公司(OZMineralsLtd。)的股东批准了向中国五矿出售价值13.9亿美元的58%股权。金融危机爆发前后中国资源企业屡次在海外胜利收购资源资产。较大金额的

收购包括今年3月底湖南省华菱钢铁集团胜利收购FMG;2月中金岭南收购铅锌企业PEM公司;去年9月中钢收购澳大利亚中西部公司(Midwest);去年4月中金黄金收购加拿大上市公司金山矿业;正在进行的还有兖州煤业和紫金矿业等公司的海外收购。去年1月中铝也曾胜利拿下力拓英国公司12%的股份。 这说明中国赴海外收购资源并不是一条走不通的路。那此次中铝为什么会失败? 二、战略推断失误是中铝投资失败的根本缘由 中铝此次将成交的时间拖得太长,这虽然有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委员会延长审查期限的缘由,也是由于中铝在手上有一幅好牌的时候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刚性。战术上的拖延又源于战略上的推断失误。当时金融危机肆虐正甚,许多人对形势的推断是危机还没见底,入股不怕往后拖,越拖越有利。这涉及一个短期、近期的利益权衡问题,危机到没究竟无非可能买得更廉价一点。 我们认为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中,应当分清两类资产,一类是制造业方面的资产,另一类是资源性资产。并购制造企业方面,我国企业没有足够匹配的力量,特殊是管理力量和文化力量,所以应当谨慎一些。相反,并购资源性企业的管理难度特别低,其胜利率跟全球的景气和中国进展的景气有关。在资源性资产的并购上我国企业不必期望去抄最低的底,也不必过于谨慎。以将来20年甚至30年需求来看,即使价格高一点中国也是完全可以支付的。 三、公共关系管理力量欠缺是投资失败的直接缘由

并购失败案例

并购失败事例 国外并购八大失败事例 中投投资黑石和摩根士丹利 2007 年 5 月,中投公司斥资约 30 亿美元以 29.605 美元 / 股的价钱购置黑石近10%的股票。跟着国际金融环境的恶化,直至2008 年 10 月,中投公司在黑石公司 上的投资浮亏已经达到25 亿美元,浮亏为初始投资额的2/3 。2007 年末,中投公 司又购置了摩根士丹利56 亿美元面值的到期强迫转股债券,占摩根士丹利当时股 本的 9.86%。因为金融危机不停升级,摩根士丹利股价大幅下跌,交易账面浮亏30亿美元左右。别的,中投还投资雷曼兄弟刊行 54 亿美元。的衍生债券,2008年9月受其连累被冻结资本高达 中铝收买力拓 经过三个多月的拉锯战 , 中国铝业以 195 亿美元注资力拓,打算将力拓的股份 增加至 19%的计划终于以分手告终。2009 年 6 月 5 日力拓公司董事会宣告撤除对2月 12 日宣告的两方合作介绍 , 力拓并为此而向中铝支付 1.95 亿美元分手费。中铝注 资力拓的计划向来成为国际财经圈关注的焦点 , 因为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公司最大规模 的国外投资 , 澳洲以及西方国家能否放行 , 是察看西方社会怎样对待中国公司走出去 的一次重要指标。中铝明显是低估了政治干涉的影响力,没有吸取中海油收买美国优 尼科公司的失败教训。 安全投资富通 2008 年 11 月,中国安全宣告斥资约 18.1 亿欧元折合人民币 238.7 亿元购置以 经营银行及保险业务为主的国际金融服务供给商富通公司 9501 万股股份,约占总股 本的 4.18%,成为其最大单调股东。因为先期缺乏对富通净财产预判的经验特别是缺 乏关于金融危机对西方金融机构影响的预计,这笔以前让人喜悦的国外投资,

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受阻原因及案例分析

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受阻原因及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3-05-15 10:04来源:《经济参考报》 摘要:中国企业在海外直接投资频频遭遇阻力是何原因?只有找到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遭遇较大阻力的原因才可能为后来的企业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本文通过对2004年至2012年间35个受阻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了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受阻的主要原因,并提供了一些经验和方法。 中国企业在海外直接投资频频遭遇阻力。中海油收购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U nocal)折戟、中铝增持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失利、华为在美投资受阻等成为国内学者和媒体常常引用的几起投资失败的案例。事实上,即便是那些成功完成的交易,其背后也不乏曲折的经历。联想在2005年收购IB M的PC业务时,美国国会议员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加以阻挠。最后是双方的高管组建的交涉团队花了1个多月的时间,去拜访和说服了13个美国政府部门,交易才得以完成。这样的投资阻力近年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欧美企业纷纷减少国际投资、精简和剥离国际资产,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机会,有西方媒体将金融危机后的中国海外投资形容为“大款遇上大减价”,毫无节制地来了一场疯狂大血拼。但另一方面,地区保护主义日益严重,加大了投资环境的风险系数,针对中国企业的审查更为严格。这尤其反映在美国市场上,2012年10月美国国会认定华为与中兴威胁美国国家安全,限制其进入和发展美国市场,三一集团同样在美国投资受阻,已经起诉美国总统奥巴马。这些案例虽然是少数,但影响巨大,增加了中国企业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障碍。 只有找到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遭遇较大阻力的原因才可能为后来的企业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本文通过对2004年至2012年间35个受阻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了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受阻的主要原因,并提供了一些经验和方法。 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受阻六大原因 国外的政治阻力,“国家安全”背后的商业利益与政治博弈 国外的政治阻力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最容易遭受的障碍,而“国家安全”则成为惯用的理由。2005年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遭遇了强烈的政治反弹,美国国会声称优尼科的海底地形测绘技术可能会对中国潜艇有帮助。美国众议院更是以398对15的绝对多数通过了抗议法案,敦促小布什总统利用C FIU S(在美投资委员会)机制好好审查中海油的投标。尽管有西方教育和工作经验的傅成玉按照西方的做法在《华尔街日报》发文“美国为何担忧”坦陈并购的单纯动机,并承诺优尼科在美国境内出产的石油和天然气只在美国销售,但最终在压力下撤销投资。2011年华为收购美国3L eaf公司时,五位美国众议员联名致信奥巴马政府,宣称华为收购3L eaf案会损害美国的国家安全,C IF U S随即通知华为撤回该项收购。

中铝联姻力拓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中铝联姻力拓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作者:刘彬 来源:《现代企业》2010年第06期 世界第三大矿业公司力拓2009年6月5日宣布,力拓集团董事会已撤销对2009年2月宣布的与中国铝业公司195亿美元交易的推荐,并将依据双方签署的合作与执行协议向中铝支付 1.95亿美元的分手费。同时,力拓宣布计划与世界第一大矿业公司必和必拓在西澳大利亚建立 铁矿石合资企业。至此,曾创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之最的中铝联姻力拓事件以力拓单方面毁约而终结,在国际上轰动一时。 回顾此次中铝联姻力拓事件始末,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深入,力拓又面临即将到期债务的偿还压力,原本中铝的“雪中送炭”最终换来的却是力拓的“背信弃义”,这给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中铝力拓联姻失败背后的政治和经济原因 (一)经济方面的因素 1.力拓股价上升使得其面临的经济困境得到很大缓解。如果要用一句成语来描述力拓的行为,“过河拆桥”再合适不过。当初力拓董事长甚至是急于求得中铝注资的,因为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铁矿石价格暴跌,2008年下半年开始,力拓股价一路下滑,在12月份跌至谷底,加上国际上对铁矿石的需求因金融危机的影响而下降,力拓的经营业绩大幅下滑。此外,力拓急需资金偿还2009年10月到期的89亿美元债务,其到2010年到期的债务高达387亿美元,筹集这么多的偿债资金,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国资金对力拓来说几乎是“唯一”的救命稻草。 但力拓股东自己也没想到,金融市场反转得如此之快,短短几个月力拓股价升幅70%,这又主要得益于中铝注资力拓的利好消息的影响,二月以后力拓股票大幅度上扬;加之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市场也大幅回暖,用力拓董事会主席的话来说就是“金融市场已显著改善……使得与中铝交易条款的价值显著下降”。然而,正是中铝注资195亿美元的交易,在危机中给了力拓相关各方信心,无疑对力拓走出危机起了重大支撑作用。但“危机的河流”既然已经渡过,现在就有了拆除中铝这座桥的“利益诱惑”了。 2.必和必拓背后“暗箱操作”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去年必和必拓放弃收购力拓,但其始终没有放弃和力拓的合作,尤其在中铝宣布注资力拓后,必和必拓从背后正式浮出了水面。一直以来必和必拓都在说服力拓放弃与中铝的交易,最大的理由显得颇有说服力,又骇人听闻,“中

跨国收购失败案例

跨国收购失败案例 【篇一:跨国收购失败案例】 三年 前,在国内也算“有头有脸”的老陈有了一次灰头土脸的人生体验。 就因为一点言语上的不合,身处异国他乡的陈总就被当地政府工作 人员和企业主挥舞着棍棒,牵着猎狗连夜驱逐。漆黑的夜里,老陈 和他的助手数人在荒郊野地东躲西藏,雷雨交加之下狼狈不堪。而 就在几小时前,双方还把酒言欢,谈笑风生。老陈几个被当地视为“座上宾”,他们是被特别邀请去开发大煤矿,“一起发财”的。 好不容易跑回国内,身为一家国有大型煤炭集团分公司负责人的老陈,很快向集团董事长建议:即使有再好的优惠条件,即使有再好 的资源,都别去那样的国家买煤矿了。因为政局不稳,规则无定, 说翻脸就翻脸,风险太大。 这是笔者听亲历者讲的关于资源并购的小故事之一。再看故事之二,这是由开滦集团董事长张文学亲自讲的。开滦曾通过开滦股份与首 钢矿业、德华公司等企业合作,在加拿大获取了盖森煤田和勘探墨 玉河北部煤田两块优质资源,储量50亿吨,大部分属于市场上稀缺 抢手产品。 能在海外弄到优质资源,这对国内企业而言绝对是好事,是荣光的事,是实力的明证。但开滦这次资源并购的成功也并非一帆风顺。 按照加拿大政府的要求,所有外资企业的经济活动都要征得原住民 的同意。盖森的项目涉及到5户原住民,开滦集团一直积极协调与 他们的关系,争取其对项目的支持。加拿大bc省矿业部门官员为了 促成此次并购的成功,曾组织4户原住民两次到开滦集团。开滦尽 量让原住民们在中国呆得舒服,玩的happy。但问题还是出现了: 因为个人有事没能来中国的那一家原住民后来就表示强烈不满,总 是找项目影响风水之类的理由阻止项目开工,数番来回,问题才最 终得以解决——但问题是项目因此延迟了大半年。 一次,张文学带队去香港招商引资。一位印尼大公司70多岁的董事长,亲自飞到香港请他吃饭,邀请其到印尼合伙投资资源,但张最 后婉拒,“印尼、越南和蒙古国这些地方一时都太可能去做大的投资,综合评估下来,风险不小。”也有国内勘探机构的领导找张文学,推 荐澳大利亚一个地质储量达400亿吨的大项目,“和我说了很多次, 我考虑了一段时间,最后还是否了。”

中铝集团并购力拓失败的背后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一、中铝集团并购力拓的背景及动因分析 (一中铝集团和力拓集团的资质背景 中铝集团即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铝业”是中国唯一的氧化铝生产商,同时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原铝生产商。 力拓(Rio Tinto矿业公司市值523亿美元,是全球第二大采矿业集团,多年来成功兼并了数家有影响力的矿业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源开采和矿产品供应商之一。(二中铝对力拓并购案始末 2009年2月12日中铝和力拓发布联合公告称,力拓集团将接受中国铝业195亿美元现金注资。转股后中铝公司在力拓集团整体持股比例将增至约18%,同时中铝公司将提名2位非执行董事进入力拓集团董事会。之后,中铝并购力拓事件接连受到澳大利亚政府的审查,延长了90天,6月5日,力拓集团单方面撤销了此次合作转而与必和必拓达成经营双方在西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业务的协议。 (三中铝集团并购力拓发生的条件及动因分析 中铝并购力拓的主要条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打击下,力拓集团在伦敦的股票价格从2008年初的78英镑暴跌到年底的不到10英镑,股市和银行融资系统的资金链断裂使之无法短期内在公开市场上进行融资以偿还收购加拿大铝业(ALCAN新欠下的高达380亿美元的债务。 而此时,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对资源和 能源的刚性要求,中铝集团也急需在海外谋 求较为稳定的原料供应商,加之国内四家银 行的210亿美元的贷款使其充分具备了并购

力拓的雄厚资金。 通常来说企业并购的动机主要表现在: 经营协同效应,扩大市场份额,加快公司海 外业务发展,财务协同效应和战略实施等五大方面。 本案例中,中铝收购力拓的内外动因 分析如下: 1、由中国铝土矿资源的稀缺性决定。 中国历来铝土矿资源贫乏,总储量仅占全球总量的2%左右,对外依存度很高,据国土 资源部预测,到2020年铝土矿资源对外依存度将超过50%。而截止到2008年底,仅仅隶属于力拓集团下的力拓加铝(Rio Tinto Alcan一家公司所拥有的铝土矿储量就达 到了19.66亿吨,且全部为十分容易开采的露采矿。 2、由保护中国钢铁产业的未来发展决 定。阻止世界第三大矿业公司力拓被世界第一大矿业公司必和必拓兼并,防止必和必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