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及研究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及研究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及研究

摘要: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作为现代文学批评家的周作人扮演着“先驱者”的角色,他首先发现了“儿童”及“儿童文学”,他以“儿童本位”及“无意思之意思”等教育理念,构建了一套独特的儿童文学理论体系,周作人及其儿童文学理论体系,无论在理论或是译介方面,都成为中国儿童文学史上的一个绕不开的存在。

关键字:周作人儿童文学研究

考察“五四”时期的中国儿童文学及理论批评,可以很容易发现这么一个现象:它是与当时中国文学界的那些最辉煌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以鲁迅、周作人、郭沫若、茅盾等为代表的新文学巨人和文坛精英人士的参与,写下了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上最富有时代光彩和文化底蕴的一页,同时也构成了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的一大人文奇观。本文就中国儿童文学先驱者之一——周作人,论述他在儿童文学研究、儿童文学译介及儿童文学批评方面的突出贡献。

周作人自从在日本留学时直到回国后的抗日战争前夕,从未间断过对儿童问题的关注和对儿童文学的研究。早在1902年2月,周作人就与鲁迅合译了《域外小说集》,集子的首篇便是周作人译英国维尔特的(今译王尔德)童话《快乐王子》,也是中国最早翻译的王尔德童话。1911年秋,从日本归国不久的周作人,在1913-1914年间,陆续撰写和发表了《童话略论》《童话研究》《儿歌之研究》《古童话释义》等文章,这些文章或转述人类学派有关神话、传说、童话的解释,或直接引用人类学派代表人物的言论,都无一例外地显示出人类学派学术思想的巨大投影。这是他在日本接受西方人类学派等理论后从事儿童文学批评研究的起步时期,也是以近代西方文化学术思潮为背景的现代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建设开始在中国出现的一个标志。

周作人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设早期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他热情地推捧儿童文学,发表过数十篇有关的理论文章。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读安徒生童话<十九>》(1918.6.发表时题为《安德森的十之九》);《人的文学》:从重视人的问题出发,进而十分关注儿童文学;《儿童的文学》(1912.12)提出“中国向来对儿童,没有正当的理解……不是将他作缩小的成人,拿‘圣贤经传’尽量的灌下去,便将他看作不完全的小人,说孩子懂得甚么,一笔抹杀,不去理他。”他强调必须尊重儿童的社会地位与独立人格,认为“儿童在生理心理上,虽然和大人有点不同,但他仍是完全的个人,有他自己的内外两面的生活,”并指出“儿童教育是应当依了他内外两面生活的需要,适如其分的供给他,使他的生活满足丰富。”

1923年他发表了《关于儿童的书》,批评那种“把儿童故事当作法句譬喻看待”的做法,反对有的翻译者“抱定老本领旧思想”不放,把外国童话“都变作班马文章,孔孟道德”,提出“我们对于教育的希望是把儿童养成一个正当的‘人’”。同时受杜威“儿童本位论”的影响,提出“儿童文学只是儿童本位的,

此外更没有什么标准。”对《伊索寓言》曾做过这样的批评:“……寓言中的教训反是累赘,所说的多时奴隶的道德,更是不足为训。”(《关于<伊索寓言>》)他把“儿童本位”作为一个口号,对于提高儿童文学的地位,加速儿童文学的发展,在当时中国社会的特定历史时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其《儿童的书》中提出“无意思之意思”并解释为“其实艺术里未尝不可寓意……我说的无意思之意思,因为这无意思原就有它的作用,儿童空想正旺盛的时候,能够得到他们的要求,让他们愉快地活动,这便是最大的实意……”这里的无“作用”、无价值,对于儿童来说,它们也许更有价值,因为它们“更与儿童的世界接近”。具体地说,它们就是以“空灵的幻想与快活的嬉笑”满足“空想正旺盛的时候”的儿童们的需要。——这种满足,是一种审美的满足。

对于传统儿歌的开发研究,早在1914年,周作人就发表了《儿歌之研究》,认为“盖中国视童谣,不以为孺子之歌,而以为鬼神凭托,出乱卜之言,其来远矣。”指出好的童谣作品理应“味覃隽永,有若醇诗。”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他同刘半农、沈尹默等人组织设立了一个歌谣征集处,发起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民间歌谣。在1920年冬,成立了歌谣研究会。在1923年发表了《歌谣》《读<童谣大观>》《读<各省童谣集>》《谜语》《吕坤<演小儿语>》《<绍兴儿歌述略>序》等儿歌理论文章。吕坤的《演小儿语》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儿歌专集,周作人的文章《吕坤<演小儿语>》是第一篇对中国古代传统儿歌专集进行评价的文章。他一方面认为吕氏父子“虽然标语也在‘蒙以养正’,但是知道利用儿歌的歌词,能够趣味与教训并重,确是不可多得的,而且在于现代的歌谣研究也不无用处。”另一方面他认为也有不足之处“在我们看来,把好好的歌谣改成箴言,觉得很是可惜。”

在创作儿童文学方面,周作人在《童话略论》中提出“非熟通儿童心理者不能试,非自具儿童心理者不能善也。”主张“迎合儿童心理供给给他们文艺作品。”(《儿童剧》,载《自己的园地》,北新书局1923年版)他对儿童的热爱与关心,还体现在他自己的创作当中,如在散文诗集《过去的生命》(1930年)中的30多篇作品中,几乎有一半是吟咏儿童的。

此外,周作人在童话领域也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古童话释义》一文中,他对中国古籍中所载的童话作品与欧洲、日本童话作了比较研究。借助人类学的观点,通过比较指出“中国虽古无童话之名,然实固有成文之童话。”这显然是极有价值的正确的见解。许多后起的童话研究者都深受他的启发和影响。

于是,历史借助周作人之手为晚清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独立形成过程中的酝酿准备期画上了一个句号,同时也为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现代进程揭开了最初的一页。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及研究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及研究 摘要: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作为现代文学批评家的周作人扮演着“先驱者”的角色,他首先发现了“儿童”及“儿童文学”,他以“儿童本位”及“无意思之意思”等教育理念,构建了一套独特的儿童文学理论体系,周作人及其儿童文学理论体系,无论在理论或是译介方面,都成为中国儿童文学史上的一个绕不开的存在。 关键字:周作人儿童文学研究 考察“五四”时期的中国儿童文学及理论批评,可以很容易发现这么一个现象:它是与当时中国文学界的那些最辉煌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以鲁迅、周作人、郭沫若、茅盾等为代表的新文学巨人和文坛精英人士的参与,写下了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上最富有时代光彩和文化底蕴的一页,同时也构成了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的一大人文奇观。本文就中国儿童文学先驱者之一——周作人,论述他在儿童文学研究、儿童文学译介及儿童文学批评方面的突出贡献。 周作人自从在日本留学时直到回国后的抗日战争前夕,从未间断过对儿童问题的关注和对儿童文学的研究。早在1902年2月,周作人就与鲁迅合译了《域外小说集》,集子的首篇便是周作人译英国维尔特的(今译王尔德)童话《快乐王子》,也是中国最早翻译的王尔德童话。1911年秋,从日本归国不久的周作人,在1913-1914年间,陆续撰写和发表了《童话略论》《童话研究》《儿歌之研究》《古童话释义》等文章,这些文章或转述人类学派有关神话、传说、童话的解释,或直接引用人类学派代表人物的言论,都无一例外地显示出人类学派学术思想的巨大投影。这是他在日本接受西方人类学派等理论后从事儿童文学批评研究的起步时期,也是以近代西方文化学术思潮为背景的现代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建设开始在中国出现的一个标志。 周作人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设早期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他热情地推捧儿童文学,发表过数十篇有关的理论文章。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读安徒生童话<十九>》(1918.6.发表时题为《安德森的十之九》);《人的文学》:从重视人的问题出发,进而十分关注儿童文学;《儿童的文学》(1912.12)提出“中国向来对儿童,没有正当的理解……不是将他作缩小的成人,拿‘圣贤经传’尽量的灌下去,便将他看作不完全的小人,说孩子懂得甚么,一笔抹杀,不去理他。”他强调必须尊重儿童的社会地位与独立人格,认为“儿童在生理心理上,虽然和大人有点不同,但他仍是完全的个人,有他自己的内外两面的生活,”并指出“儿童教育是应当依了他内外两面生活的需要,适如其分的供给他,使他的生活满足丰富。” 1923年他发表了《关于儿童的书》,批评那种“把儿童故事当作法句譬喻看待”的做法,反对有的翻译者“抱定老本领旧思想”不放,把外国童话“都变作班马文章,孔孟道德”,提出“我们对于教育的希望是把儿童养成一个正当的‘人’”。同时受杜威“儿童本位论”的影响,提出“儿童文学只是儿童本位的,

谈谈周作人儿童文学观论略

谈谈周作人儿童文学观论略谈谈周作人儿童文学观论略 谈谈周作人儿童文学观论略 周作人儿童文学观论略由于自身人生价值观的影响,又使得他的儿童文学观具有了一定的局限性,给儿童文学的发展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现代中国,尚未发现“儿童”和“儿童文学”时,周作人最早发现了“儿童”,并且提出“儿童的文学”的概念。他是“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文学观最早的表述者,在那一时代来说,具有了一定的进步性。同时,周作人在儿童文学研究、儿童文学译介、儿童文学批评等方面都有建树,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由于他儿童文学思想中存在的缺陷,又使得他的儿童文学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周作人儿童文学观的进步性 周作人对于中国儿童文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对现代儿童文学的开拓、引领与播种。 (一)发现“儿童”和“儿童文学”在西方,如果说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卢梭发现了“儿童”的话,那么在中国,发现“儿童”的人则应为周作人。卢梭发现“儿童”以他著名的教育著作《爱弥尔》为标志,因为在这部著作中他第一次发出了“要尊重儿童”的呐喊,这是科学儿童观形成的一个标志; 周作人发现“儿童”,则是在19xx年。他在《儿童研究导言》中提 出:“盖儿童者,大人之胚体,而非大人之缩形……世俗不察,对于儿童久多误解,以为小儿者大人之具体而微者也”[1](p.211)这是我们能够见到的周作人关于“儿童”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也是中国关于“儿童”发现的最早的文字。1918年12月,周作人在《新青年》发表的《人的文学》中,提出了妇女和儿童人格独立的问题,把“女人与小儿的发见”,看做“‘人’的真理的发见”。周作人在他的《儿童的文学》一文中如是说:“中国向来于儿童,没有正当的理解,不是将他当作缩小的成人,拿‘圣经贤传’尽管的灌下去,便将他看作不完全的小人。”儿童既不是缩小的成人,也不是成人的附属,而是具有特殊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的大写的“人”,这样的理念既是对于“儿童”的一种崭新的认识,同时又是对儿童认识的一个质的飞跃———“儿童”开始被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认识。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中,儿童从来就没有自己独立的地位与独立的世界,或者被成人看做自己的附属,“儿童者本其亲长之所私有,若道具生畜然”[2](p.37);或者被成人“看作不完全的小人,说小孩懂得什么,一笔抹杀,不去理他。”而周作人此时已经认识到,儿童是真正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儿童就是儿童,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真正意义的“儿童的发现”。周作人发现“儿童”虽然比西方晚了近150年,但在现代中国却具有较大的进步意义。

儿童文学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概念和范围 一、儿童文学基础理论的探索 19世纪40年代别林斯基《新年礼物》《依里涅爷爷的童话》《评儿童故事》等 车尔尼雪夫斯基 高尔基 1932 年法国保罗·亚哲尔《书·小孩·大人》 李丽安·史密斯《欢欣岁月》(有名《儿童文学论》) 在中国,周作人是全面探索儿童文学理论第一人 1912至1913年间,《童话略论》《童话研究》《古童话释义》《儿歌之研究》 1932年汇编成《儿童文学小论》上海儿童书局出版社 “儿童文学”释意 本位论: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其艺术构成必须以儿童本位心理特征为依据和标准。 工具论: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工具 专为论: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 “儿童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包括这样四层意思: 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二、儿童文学的范围 1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是作家在现代儿童文学观念的指导和影响下专为儿童创造出来的一种自觉、独立的文学门类,是为适应儿童的文学欣赏特点和审美情感需要而创作的,满足前述的儿童文学概念的文学作品都可属于此类。 2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包括四类作品: 一是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如《牛郎织女》、《葫芦兄弟》。 二是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读物。如元代卢韶的《日记故事》明代萧汉冲的《龙文鞭影》、清代程允升的《幼学琼林》等。 三是经过专门编纂的“陶冶性情”的成人文学作品,如《千家诗》、《神童诗》等。 四是古典文学中那些适合儿童特点、事实上也常为儿童读者所选择和接受的作品。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李逵杀虎等。 三、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 广义的儿童读物指各类适合儿童阅读的出版物。 狭义的儿童读物指除儿童文学以外的各类适合儿童阅读的出版物。 儿童读物分为六大类: 第一类、儿童启蒙读物,向儿童传授最基本、最简单知识的读物。如古代的《三字 经》、现代智力开发读本。 第二类、思想品德教育读物帮助儿童实现社会化过程,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观、审美观的图书。

中国古典儿童文学概述

中国古代儿童文学的构成 ?古代民间文学中儿童文学 ?神话传说 ?民间传说 ?民间故事和民间童话 ?寓言 ?儿歌:[明]《演小说语》46篇;[清]《天籁集》48篇。 ?古典文学中的儿童文学 ?部分诗歌 ?古典名著中的部分章节 ?古代传统启蒙读物 ?《三字经》——封建社会的小百科全书 ?《千家诗》 ?《幼学琼林》 近代儿童文学的萌发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大力倡导儿童文学作品和读物,以宣传其政治主X。 ?儿童诗——是最有影响的一种体裁,多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着重书写祖国的伟大、优越,以唤起民族的自豪与自信,勉励孩子们为报效祖国、抵御外海而努力学习。梁启超的《爱国歌》。?儿童小说——多是翻译或带有创作性质的译述、改写,内容多属科学小说、爱国小说、冒险小说和教育小说,明显地反映了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想意识。《十五小豪杰》、《绝岛漂流记》、《海底旅行》、《月界旅行》、《空中飞艇》、《地底旅行》、《秘密电光艇》、《海底漫游记》、《飞访木星》等译作。 一、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展的条件 ?一是中国悠久、优秀的文学传统的滋养。 ?二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推动。 ?三是对世界进步儿童文学的积极借鉴和吸收。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展轨迹扫描 ?五四时期的成就: ?思想理论的建设。通过吸纳“儿童本位论”的合理因素,从理性上认识到了儿童文学必须以儿童为出发点,理解和服务儿童的重要性。批判虐杀儿童精神、禁锢儿童文学发展的封建制度,大力提高儿童的社会地位,提高儿童文学的文学地位。 ?对外国儿童文学的引进。在新型儿童观的指导下重译了西方大量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整理、开发我国民间儿童文学也是五四儿童文学的一大实绩——采集童话,收集儿歌,把寓言引入儿童文学领域,等等。 ?作家们的创作——茅盾的改写童话、X振铎的评述童话、叶圣陶的童话创作。 ?“左联”时期: ?左翼文学社团的大力推动—— ?出版业有了扩大——出版了大量的儿童文学报刊和儿童读物。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作品研究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作品研究 摘要: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他首先发现了“儿童”及“儿童文学”,他以“儿童本位”等教育理念,构建了一套独 特的儿童文学理论体系。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理论在周作人手中 开始,也基本在周作人手中成熟。他的的儿童学研究理论至今仍是后世研究借鉴的素材,他的儿童本位的文学观至今还仍是很有魅力,对现代的儿童文学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他在儿童文学研究、儿童文学译介及儿童文学批评方面的突出贡献。 关键字:周作人儿童文学研究 其个人简介: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原名櫆寿(后改 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浙江绍兴人。幼年在家乡的私 塾书屋(三味书屋)里接受传统的汉学教育、后来在国内新学 的风潮中,于1901年到南京进入江南水师学堂(民国后改海军军官学校),在管轮班(轮机专业;轮机科)读了6年、后来 考取官费生留学日本。曾从国学大师章太炎学《说文解字》, 另外周作人在日本还短暂学习俄文、梵文等。历任国立北京大 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 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 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曾经担任北 平世界语学会会长。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儿童文学作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其创作背景。1、“五四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次重大的文学革命,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绚烂的春天。许多作家在这 里实践西方的创作理论,弱小的、被压迫民族的创作经验;把 边缘化的小说、散文等非主流文学体式推上了中国文学的舞台,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次辉煌。在这场时代的洪流中,周作 人以顶立浪尖的姿态创造着他的文学贡献。2、周作人的故乡绍兴是吴越文化滋生和培养的重要土壤,这里的遗风逸俗、乡野 村趣不仅给他的童年带来无限的欢乐,还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精 神烙印,少年时期周作人就对故乡的文化、风俗习惯及儿时游 戏非常感兴,这种兴趣和情感也影响了周作人后来对儿童文学 的关注和研究。3、于日本求学期间,他认真阅读了许多日本、英国学者的民俗学理论著作,尤其是当时日本新兴的儿童学与 民俗学的讨论研究运动使他更关注这一方面的研究。周作人在 日本时就因为安特路朗的影响,阅读了哈忒阑(Hartland)的《童 话之科学》与麦扣洛克(Macculloch)的《小说之童年》等专著, 后来又阅读了高岛平三郎的《歌咏儿童的文学》、《儿童研究》,塞莱(Sully)的《幼儿时期之研究》等书,由此产生了对儿 童学与儿童文学的浓厚兴趣。在绍兴担任绍兴教育会长时,周 作人对儿童文学的兴趣更加浓厚。 周作人有关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创作。最初是以翻译介绍 外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开始的。他最早发表于《新青年》上的 一系列的白话译作《童子Lin之奇迹》、《皇帝之公园》、 《卖火柴的女儿》、《铁圈》等都是描写儿童或涉及到儿童的 儿童文学作品,尤其是他为中国的读者专门翻译介绍安徒生及其作品,如《安兑尔然》、《丹麦诗人安兑尔然传》、《读安徒生的〈十之九〉》、《无画之画册》、《卖火柴的女儿》、《皇

儿童文学毕业论文范文2篇

儿童文学毕业论文范文2篇 儿童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一: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儿童文学作为一种文学题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培养学生想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发挥儿童文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在分析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对如何实践教学应用提出几点建议,旨在增强小学生的想象力,拓宽小学生视野,真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儿童文学;语文教学;教学实践;地位;作用 我们应该在了解儿童文学的基础上,分析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儿童文学的特点,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对语文课堂教学的需求。教师也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策略,在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基础上讲解课堂知识,帮助学生树立争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儿童化,教学的同时应该结合童话故事、寓言故事进行教学。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小学课本的大部分内容,各种童话故事蕴含这儿童成长所需要的方方面面的知识。教师应该在合理的的情况下设计

教学方式,在孩子们需要的时候把儿童文学中知识传达给孩子,使学生理解、消化讲述的内容。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较为生硬的教学方式,不要进行填鸭式教学,要改为学生较为能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快乐学习。让学生在快乐中领悟知识,从知识中找到快乐。教师可以采取图文结合或者制作些多媒体课件,让课文以为生动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心思想。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性,活跃学生的课堂思维,充分和学生互动,指引学生了解课文、理解中心。教学本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不能用局部代替全局,也不能用部分概括整体。寓教于乐的方式,才是儿童教学的真谛。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儿童文学可以以更为贴切的方式来让儿童了解这个社会,只有从小让孩子接触社会,积攒社会经验,儿童们才能有立足于社会的资本。初步的社会知识儿童立足社会的必要条件,儿童文学中蕴含着大量的社会初步认知,方方面面的生活知识,可以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许多文学大家都是从儿童时期接触文学从而慢慢培养出的兴趣,为以后带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文学基础。高尔基先生在回忆儿时的学习时光时曾讲过:“每一本书就像我生命成长的一个小小阶梯”,是这一个个阶梯成就了这个伟大的文学家。儿童文学与一般教科书不同,它是以一种艺术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用艺术之美感染儿童幼小的心灵,使孩子印象深刻,让孩子在生理上的认知得以提升,更使孩子的认知能力得以提高。潜移默化的让孩子们得到教育。让孩子们以更为成熟的方式思考问题,更为广阔的视角认知世界。他们是未来

论周作人现代儿童观与凌叔华儿童题材创作-精品文档

论周作人现代儿童观与凌叔华儿童题材创作 一、“以儿童为本位”现代儿童观的生成 在古代,儿童被作为成人的附庸而存在,尊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人的主体性淹没在伦理纲常的窠臼,儿童更是受父权的长期压抑。而到了晚清,民族危机引发的社会启蒙运动让儿童开始进入有识之士的启蒙关注视野,儿童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浮出地表,但这种出于社会责任和民族危亡考虑而给予儿童的关注,实质上也只不过把儿童作为“成人生活的预备”,把儿童视作未来中国的希冀,而缺少对儿童独立精神个体、自身趣味和生命特质的认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儿童观。这种情况持续到五四运动,才有了根本的改变。 五四运动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打出“打倒孔家店”的旗号,对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彻底的否定,“人”的解放和个性精神成了时代的兴奋点。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就有一篇名为《青年论》的译文,提出“儿童者成人之根基也”的观点,已经流露出些许儿童崇拜的思想,到周作人《人的文学》在第五卷第六号发表,现代儿童观才真正从启蒙者的潜意识中浮现。周作人在文中阐述了西方发现人、妇女和儿童的历史,并提出了“祖先为子孙而生存”、“子孙崇拜”的观念,初步形成了“孩子本位”的儿童观。而鲁迅随后发表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将“子孙崇拜”生发为“后起的生命,总比以前的有意义,

更近完全,因此也更有价值,更可宝贵;前者的生命,应该牺牲于他”,从进化论的角度肯定新生命。1920年10月26日,周作人做了题为《儿童的文学》的演讲,这在现代儿童观的形成上是里程碑式的事件,这篇演讲后来也发表于《新青年》第八卷第四号。周作人肯定了儿童的人生权利,并强调儿童的“独立的意义和价值”,尤其是年龄分期观念的提出,更是前无古人。至此,以儿童为本位的现代儿童观算是比较系统的确立了。 “以儿童为本位”的现代儿童观的确立使得现代文学有了 新的描写对象和题材,而儿童文学作品创作和理论倡导作为一个体现儿童本位的活动也得到大力发展,像郭沫若、郑振铎、叶圣陶、丰子恺等一些文学巨匠都纷纷撰文,此外当时的先进报刊如《晨报副刊》、《创造周刊》、《新潮》、《每周评论》等也都发表了大量关于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的作品,文学创作出现了一大批以儿童视角叙述的作品,塑造了许多具有独立特质的鲜活儿童形象,并能借鉴儿童文学的文体形式和精神内核以及儿童的思维模式进行创作。 二、女性作家凌叔华之于儿童题材作品创作 周作人“儿童本位”文学观的形成,使得以儿童题材或者儿童视角创作的作品大量出现,以凌叔华、冰心为代表的女作家,开始以对文学的主动投入来实践女性在孕育生命、维系生命过程中所蓄积的“女性精神”。这种“女性精神”就是源自人类心灵深处的对生命本真体验和相蕴相成的“唯爱”精神。①它是人类

中国儿童文学史上三座里程碑

中国儿童文学史上三座里程碑 相较于欧美其他各国,我国现代儿文起步较迟,但起点较高,发展很快。众多文学大师的参与,使得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从开始便有了无与伦比的威势。而且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烙有苦难和战争的深刻社会印记。 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及三个里程碑。 (一)五四时期 1、思想理论的充分建设 (1)从理性上认识到儿童文学必须以儿童为出发点,理解和服务儿童的重要性。 (2)批判禁锢儿童文学发展的封建制度,提高儿童文学的文学地位。 (3)周作人最早进行了初步儿童文学理论的建设。 (4)出现了《儿童的文学》、《儿童文学之管见》等著名论文和一些专著。 2、对外国儿童文学的引进 重译了《鲁宾逊漂流记》、《爱的教育》、《皇帝的新衣》、《格列佛游记》等作品,翻译了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贝洛等人的作品。 3、整理、开发我国民间儿童文学 采集童话、收集儿歌,把寓言引入儿童文学领域,改编古代传统儿童读物中比较适合儿童的东西

4、成人文学作家的一系列创作 (1)茅盾的改写童话、郑振铎的评述童话 (2)叶圣陶的童话创作“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的路”,《稻草人》的出版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作家创作的童话集(3)散文代表作:冰心的《寄小读者》——奠定了其在儿童散文史上的开拓者地位 (4)胡适、朱自清、陶行知等人的儿童诗等等 (二)“左联”时期 (1)1935年上海成立“儿童文化协会”,1937年“儿童读物研究会”成立。 (2)除了发行儿童读物外,出版社单位也积极编印儿童读物。 (3)再次形成外国儿童文学引入的高潮,西欧一些著名儿童文学作品被大批翻译。 (4)一批专门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作者步入文坛。 (5)本时期的儿童文学创作以童话的成就最大,如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叶圣陶的《古代英雄的石像》、陈伯吹的《阿丽恩小姐》等。 (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1)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的战争题材成为儿童文学创作的主流题材。 (2)1939年在上海成立了少年出版社,各地纷纷成立儿童戏剧演出团体。

从“儿童的发现”到“儿童的文学”——周作人儿童文学思想论纲

从“儿童的发现”到“儿童的文学”——周作人儿童文 学思想论纲 从“儿童的发现”到“儿童的文学”——周作人儿童文学思想论纲 引言 儿童文学是一个特殊的文学领域,旨在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和发展需求,引导儿童积极健康地成长。周作人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他对儿童文学的思考和创作塑造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面貌,为后来的儿童文学作家奠定了基石。本文将以“从‘儿童的发现’到‘儿童的文学’——周作人儿童文学思想论纲”为题,探讨周作人的儿童文学思想,并分析这一思想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影响。 一、儿童的发现:关注儿童世界的多样性和真实性 周作人认为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灵世界需要被认真关注和理解。在20世纪初,中国的儿童文学多为教育 性质的读物,忽视了儿童的独特需求和对美的追求。而周作人在他的儿童文学创作中,提倡关注儿童的真实性和多样性。 周作人通过细致观察儿童的行为、语言和情感表达,揭示出儿童世界的真实性。他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儿童形象,如《小兵张嘎》中的张嘎和《小猴跳墙》中的小猴等,这些形象具有鲜活的情感和真实的思想。 此外,周作人也尝试呈现不同地域、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儿童形象,展示了儿童的多样性。通过他的作品,读者可以了解到不同地方的儿童生活和文化。 二、儿童的文学:培养儿童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周作人认为儿童文学应当既满足儿童的乐趣需求,又培养

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儿童文学不仅应当是一种娱乐,更应当是一种教育。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作品以情感和幻想为主题,通过语言艺术的魅力吸引儿童的兴趣。他善于用生动的描写和幽默的对话,给儿童带来愉快的阅读体验。 同时,周作人的作品也注重培养儿童的艺术欣赏能力。他的作品中融入了艺术元素,如绘画、音乐和手工艺等,让儿童在阅读中享受不同艺术形式的美感。 最重要的是,周作人的儿童文学作品鼓励儿童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奇思妙想和幻想的元素,激发了儿童的思维和创造力,并鼓励他们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 三、周作人儿童文学思想的影响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思想对中国儿童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辟了儿童文学的新领域。 首先,周作人注重关注儿童的真实性和多样性的观点,促使了后来的儿童文学作家更加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塑造更加真实和多样的儿童形象。 其次,周作人强调儿童文学的教育性质,启发了后来的儿童文学作家注重培养儿童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他的作品以娱乐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吸引儿童,成为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此外,周作人的作品传递了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培养了儿童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这一思想对后来的儿童文学作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中国的儿童文学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情感。 结语 周作人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他的儿童文

周作人的儿童的文学儿童不是

周作人的儿童的文学儿童不是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散文家、翻译家、诗人和教育家,他所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读者。周作人的儿童文学作品独具特色,既富有童真童趣,又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周作人的儿童文学世界吧。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作品注重培养儿童的情感和思维能力。在他的作品中,情感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一环。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儿童的内心世界,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儿童的情感。他写的《小萝卜头和大萝卜头》,以幽默活泼的语言展现了小萝卜头与大萝卜头之间的友谊与情感。通过这个故事,周作人告诉我们友谊的可贵与珍惜,引导儿童学会关爱他人,学会友谊,从小培养儿童的情感能力。 在他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周作人热爱自然,并将丰富的自然景观融入到作品中。他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田园美景,让儿童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他的《神童小飞》讲述了小飞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使儿童明白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此外,周作人的作品还注重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他运用幽默的 笔调写的《小朋友的心思》,通过描写儿童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疯 狂的想法,引导儿童学会独立思考和创造,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同于一般的儿童文学作品,他在作品中 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他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到作品中,让 儿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他通过《三只蛙》让儿童了 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吉利”和“不吉利”的概念。他还通过《侠客》揭示了中国传统侠义文化的精神内涵。这些作品既寓意深远,又贴合 儿童的认知水平,让儿童能够在阅读中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总的来说,周作人的儿童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 内涵赢得了广大儿童读者的喜爱。他尊重儿童的感受和思维,注重培 养儿童的情感和思维能力,使儿童在阅读他的作品中收获了快乐、享受、受教育和成长。他的作品不仅丰富了儿童文学的内容,也为儿童 阅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对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 极的促进作用。

周作人对王尔德童话的译介与推广——兼论王尔德童话对我国童话发展的影响

[摘要] 周作人是最早将王尔德童话译介到中国的翻译者,同时也是最早对王尔德童话进行评论的理论家。周作人对王尔德童话人道主义的评价,影响着五四时期对王尔德童话的解读和接受,而王尔德童话对我国现实主义童话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 周作人王尔德童话译介评论影响 一 王尔德是19 世纪唯美主义先锋作家,其一生在诗歌、戏剧、童话、小说创作、文学批评等领域颇多建树,其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早在20 世纪初就开始被我 国接受,并对我国现代文学发展施以深远的影响。而研究王尔德在我国的接受史,首先要提到的人物就是周作人。从现存的史料看,周作人是我国最早译介王尔德童话的翻译家。1909 年鲁迅与周作人在东京出版了合译的《域外小说集》(第一册),集子首篇就是周作人翻译的淮尔特(王尔德)的《安乐王子》(即著名童话《快乐王子》)。此文用文言文翻译而成。《域外小说集》(第一册)的卷末新译预告有王尔德的《黄离》,《域外小说集》(第二册)的卷末新译预告也有王尔德的《杜鹃》,但第二册在1909 年6 月11 日出版时没有王尔德的《黄离》,第二册以后因销行不 好也没有再出版下去。虽然除了《安乐王子》外,王尔德其他童话未见译介发表,但从出版预告中,我们可以看出周作人对王尔德童话的重视。而周作人之所以看重王尔德,与其在日本留学生涯和国内形势有关。1906 年周作人从江南水师学堂毕业后,考取官费留学日本的资格,因近视改习土木工程;1907 年夏进入法政大学预科;1908 年夏进入立教大学。后因受兄鲁迅弃医从文影响,兴趣逐渐转向文学,开始从事儿童文学的译介和理论研究的工作。据《周作人回忆录》记载,1906 年他东渡日本留学不久,就“得到高岛平三郎编的《歌咏儿童的文学》及所著《儿童研究》,才对这方面感兴趣。其时儿童学在日本也刚开始发展”。

[从当代视野看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周作人 儿童文学

《[从当代视野看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周作人儿童文学》 摘要:中国人对儿童的重视要追溯到20世纪初叶的“五四”时期,儿童的发现是“五四”时期的重要事件,周作人儿童文学理论的核心是“以儿童为本位”的观点,1913年12月发表的《儿童研究导言》是周作人关于“儿童发现”最早的 文字阐述,周作人提倡以儿童的视角来看待社会人生,他看到了中国传统的儿童文学观忽视儿童在精神上的独特需求,希望能打破旧有的儿童文学传统,把儿童从非儿童的生活中拯救出来,成为真正的儿童 摘要:周作人被称为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的奠基者,是中国最早“儿童发现”的人。《世界儿童文学事典》曾评价他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先驱,童话理论家”。他的儿童文学观倡导“以儿童为本位”,强调儿童独立个性的地位。当代的儿童文学观经历了从“教育”到“艺术”再到“本位”的发展变革,站在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发展走向的角度来看,这与周作人为之所做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关键词:周作人儿童文学观儿童本位中国人对儿童的 重视要追溯到20世纪初叶的“五四”时期,儿童的发现是“五四”时期的重要事件。在“五四”时期,大批的新文学创作者从探寻“自然观”的角度出发,沿着构建新的价值观和人生秩序的思路,他们把笔触伸向了最纯真的儿童世界,冰心的饱含对童心讴歌和自然赞美的散文、丰子恺对儿童世界理想模式的赞颂,都体现出了“五四”时期儿童文学所蕴含的现代性品质。1920年,周作人发表了《儿童的文学》,这是一篇关于创建中国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的宣言书。文中,周作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儿童文学观,提出成人社会必须承认作为完全的个人的儿童的权利,对儿童与成人的关系、儿童文学的必要性以及儿童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所需要的文学形式等做了详细的论证和说明,这大概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承认儿童是“完全”的“人”,这是一种全新的儿童观,是对传统的彻底反拨,甚至“儿童文学”这一概念都是从文中演变而来的,这对促进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转型、创建现代性的与世界接轨的儿童文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新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界明确提出了“儿童文学回归到文学”的概念,当 代有名的儿童文学理论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集到这一问题的探讨上来,强调与重视儿童文学的审美性与娱乐性价值,这种尊重“儿童个性”的观念与周作文的“以儿童为本位”的观点不谋而合。纵观儿童文学发展的历程,周作人无疑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理论的奠基者与倡导者,他对中国儿童文学观的开山之功深刻地启示着后人,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理论体系与创作价值体系的构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周作人儿童文学观之生成周作人 出生于浙江绍兴,童年时家庭富庶,生活无忧,绍兴丰富多彩的民间乡俗在他的童年记忆中留下了绚丽斑斓的色彩,家乡传统节日、乡风世俗里的生活体验使他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丰富了他的见闻,形成了他纯真、自然的思想,为他之后儿童观的确定打下了最初的基础。后赴日本东京留学期间,他用更多的时间看书、译书、写作,广泛地涉猎了文化人类学、生物

周作人儿童文学主张的美学旨归

周作人儿童文学主张的美学旨归 周作人是中国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和翻译家。他的儿童文学主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儿童,也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着重阐述周作人儿童文学主张的美学旨归,并列举九个提纲标题。 一、周作人儿童文学主张的美学旨归 周作人认为,儿童文学应该清晰地表达人类文化和艺术的最高价值,尤其是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应该有权从艺术作品中受到启示和教育。他的关注点为: 1. 适合孩子们的语言和思维方式 2. 描述真实的生活情况 3. 传给孩子们文化和价值 4.对孩子的感情表达关注 二、适合孩子们的语言和思维方式 周作人认为,儿童文学应该使用孩子易于理解的语言,并且切合儿童的思维方式,使孩子们易于理解和接受。他建议作家应该使用简单的语言,避免过多的形式语言,并要避免使用儿童不能理解的生僻字,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并对其产生深刻的情感。

三、描述真实的生活情况 周作人认为,儿童文学应该通过描述真实的生活情况,促使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学作品。而且,在描述生活情况的过程中,作者需要采用准确和生动的语言,并将视角放在孩子们的生活之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并且从中得到启示和教育。 四、传给孩子们文化和价值 周作人认为,儿童文学应该承载着文化和价值信息,包括国家文化、民族传统和道德观念。通过这种方式,作品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和道德观念,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五、对孩子的感情表达关注 周作人认为,儿童文学应该注重对孩子的感情表达。他认为,作品必须要能够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并且能够激发儿童的感情,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索,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教育和启示儿童。 六、写作方式的要求 周作人认为,作者在写儿童文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应使用符合儿童年龄的语言和想象力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史前期 1、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孕育于民间口头创作。民歌、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生活故事、童话、笑话、寓言)神话是最原始的人民口头创作形式,人类幼年时期的精神产物,大胆的幻想、离奇的情节。《盘古开天辟地》神话最集中于《山海经》、《楚辞》等。传说产生于神话,其中的人物是半人半神,劳动人民生活中广为流传的故事《鲁班的故事》。民间童话中人物是凡人形象,内容具有典型的人民性,《刘三姐》《阿凡提》。民间文学取材于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古代寓言: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狐假虎威。传统儿歌:童谣、孺子歌、小儿语。语言朴素风趣、短小含蓄、乐律和谐。2、古典文学与儿童文学 在《诗经》和《春秋》中有一些儿歌,古代诗歌中也有一些儿童诗。在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明代杨慎《古今风谣》已自趋一体。诗歌内容通俗浅显,感情积极健康,语言生动优美,

意境深邃高远。明代的吕坤《演小儿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儿歌专辑。清代《天籁集》48篇 古代小说里也蕴藏着一定的儿童文学因素,《西游记》。 3、启蒙读物与儿童文学《三字经》、《千家文》、《幼学琼林》 以上种种成为儿童文学的摇篮。 近代儿童文学的萌芽期 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改良主义文学运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大力倡导儿童文学作品和读物,以宣传其政治主张。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儿童诗——是最有影响力的一种体裁。多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着重书写祖国的伟大、优越,以唤起民族的自豪与信心,勉励孩子为报效祖国、抵御外海而努力学习。如梁启超《爱国歌》儿童小说——多是翻译或带有创作性质的译述、改写,内容多属于科学小说、爱国小说、冒险小说和教育小说,明显反映了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想意识。《十五小豪杰》、《绝岛漂流记》、《海底旅行》、《海底漫游记》、《飞访木星》 《小孩月报》1875 1903年我国第一种儿童报纸《童子世界》

论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的独特关系

论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的独特关系 儿童文学的起源是为了进行儿童教育。1920年周作人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篇《儿童的文学》,呼吁社会将儿童放在“人”的位置来对待。他提出:“儿童在生理心理上,虽然和大人有点不同,但他仍是完全的个人,有他自己内外两面的生活。”这引起了社会对儿童及儿童教育的关注,并在当时的文学界掀起儿童文学创作的热潮。民国女作家凌叔华创作了短篇小说《小哥儿俩》,冰心在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陆续发表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它们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冰心的小诗《纸船——寄母亲》也出现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本中。 新时期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出现了一片蔚然的景象。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就陆续发表众多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女儿的故事》《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等,并主编了多部儿童理论作品。1985年郑渊洁创办了《童话大王》月刊。从此,中国本土的儿童文学占据了中国图书市场的半壁江山。随着儿童文学对儿童成长作用的越发突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数量也日益增多。那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怎样的关系呢? 一、文学性与教育性的和谐 儿童文学起源于儿童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因此, 1/ 8

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小学语文教材作为教育儿童的指导用书,它与儿童文学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翻开人教版与苏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本,我们发现儿童诗歌、儿童故事、儿童韵文占据课本的众多篇幅。可见,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有意地遴选了儿童文学作品。究其原因,是儿童文学在文学性与教育性上的和谐统一。 儿童文学虽然是写给儿童看的,但它是成人创作的作品,寄予了成人对儿童的期盼。因此,儿童文学的说教意味也就难以避免,但它的教育性与文学性并不存在悖论。儿童文学诞生的目的就是为了教育,但并不是以长者的口吻来进行说教,而是教会儿童自己学习和领悟。即让儿童与儿童文学进行敞开心扉的交流,或者说,儿童是能够与儿童文学在同一意识层面进行交流的。台湾儿童文学作家林良先生给儿童文学下的定义就是“浅语的艺术”。儿童的世界是一个与成人不一样的世界。我们只有进入并了解这个世界,才能与儿童进行真正平等的交流,儿童也才会用心聆听我们的话语。小学语文教材作为指导和帮助儿童识文断字和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读本,需要让孩子对它产生兴趣。而儿童文学“浅语的艺术”正能够让儿童静下心来接受教育。 儿童文学的文学性与语文教材的教育性的和谐统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让儿童掌握表达自己的语言。我们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 2/ 8

中国古典儿童文学概述

中国古代儿童文学的构成 ▪古代民间文学中儿童文学 神话传说 民间传说 民间故事和民间童话 寓言 儿歌:[明]《演小说语》46篇;[清]《天籁集》48篇。 ▪古典文学中的儿童文学 部分诗歌 古典名著中的部分章节 ▪古代传统启蒙读物 《三字经》——封建社会的小百科全书 《千家诗》 《幼学琼林》 近代儿童文学的萌发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大力倡导儿童文学作品和读物,以宣传其政治主张。 ▪儿童诗——是最有影响的一种体裁,多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着重书写祖国的伟大、优越,以唤起民族的自豪与自信,勉励孩子们为报效祖国、抵御外海而努力学习。梁启超的《爱国歌》。▪儿童小说——多是翻译或带有创作性质的译述、改写,内容多属科学小说、爱国小说、冒险小说和教育小说,明显地反映了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想意识。《十五小豪杰》、《绝岛漂流记》、《海底旅行》、《月界旅行》、《空中飞艇》、《地底旅行》、《秘密电光艇》、《海底漫游记》、《飞访木星》等译作。 一、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展的条件 ▪一是中国悠久、优秀的文学传统的滋养。 ▪二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推动。 ▪三是对世界进步儿童文学的积极借鉴和吸收。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展轨迹扫描 ▪五四时期的成就: 思想理论的建设。通过吸纳“儿童本位论”的合理因素,从理性上认识到了儿童文学必须以儿童为出发点,理解和服务儿童的重要性。批判虐杀儿童精神、禁锢儿童文学发展的封建制度,大力提高儿童的社会地位,提高儿童文学的文学地位。 对外国儿童文学的引进。在新型儿童观的指导下重译了西方大量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整理、开发我国民间儿童文学也是五四儿童文学的一大实绩——采集童话,收集儿歌,把寓言引入儿童文学领域,等等。 作家们的创作——茅盾的改写童话、郑振铎的评述童话、叶圣陶的童话创作。

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简介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的概念:(广义)18岁以下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专门为他们创造而且适应他们发展需要,具有丰富审美内涵的学科(包括幼儿文学3,4—6,7童年文学6,7—11,12少年文学11,12—17,18)。 儿童观与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核心问题是儿童观的问题。 关于儿童观和儿童文学的审美创造? 1,人生派:文学研究会 2,本位派:注重的是儿童心理,儿童情趣与儿童需要。 3,教育派:上海鲁冰,教育文学就是教育儿童的文学,不要过分强调教育而放弃儿童本我,茅盾“政治挂了帅,艺术脱了班,故事公式化,人物概念化,语言干巴巴。” 4,多元派:曹文轩 儿童读物包括儿童文学 儿童读物包括哪些内容: (一)儿童启蒙图书《中国儿童启蒙名著通览》;道德伦理;科学知识,科学普及读物;儿童卡通图 画读物;百科知识读物《中国通史,少年彩绘 版》;少年儿童文学读物。

童话起源 (一)周作人“舶来体”,日本小说家《骨董集》山东京传。 (二)本土产生,洪讯涛 朱自强(儿童评论家)1909年由孙毓修编译,商务《童话丛书》为标志,这是中国刊物出现童话一词 ............。 《搜神记》--《叶限姑娘》 周作人《童话略论》《童话研究》《古童话释义》。 童话定义:以幻想精神作为主要审美手段,夸张,拟人,非写实的,用来表达和满足人类愿望(儿童愿望)的作品。 1988年当代作家,《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青铜鸟》,迟子建《清水洗尘》《清新土豆》《额尔古纳河右岸》。 1,童话的本质特征:幻想 人物:常人化,拟人化,超人化 情节:荒诞环境:虚拟童话语言:幽默2,隐喻,游戏精神,纸质 (一)儿童审美心理 怀特(美)《夏洛的网》《屋顶上的小飞人》《玛丽-波平斯阿姨》与《音乐之声》。 (二)成人理性隐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