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述领导权变理论

简述领导权变理论

简述领导权变理论

领导权变理论是一种有机会发挥作用的管理思想,它以领导者的行动为中心,主张恰当地改变领导者的行为以提高组织动力和效率。它从管理系统的角度看,关键在于组织赋予领导者的权力,以及领导者如何使用这种权力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领导权变理论认为,领导者应该有权力,但也必须有责任,以实现组织的目标。领导者的能力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资源,影响着组织的效率,因此,政策制定者必须给予领导者足够的资源,以便他们能够有效地实施管理政策。

领导权变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领导者应该拥有足够的自由来变更组织管理政策。领导者可以根据组织的变化情况,改变组织管理政策,以实现组织的最终目标。此外,领导者还应该采取激励措施来激励员工,以提高组织的效率。

总之,领导权变理论强调领导者拥有的权力,以实现组织的目标,这些权力应该得到合理的分配,以及政策制定者应该给予领导者足够的资源和自由,以便他们能够有效地实施管理政策。此外,领导者应该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来激励员工,以提高组织的效率。

领导的风格及权变理论

领导的风格及权变理论 领导的风格及权变理论 领导风格是指领导者在实施管理和决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定行为和态度。不同的领导风格会对组织的运行、员工的工作效能和组织氛围产生不同的影响。而权变理论则是指领导者在面对变化和挑战时所采用的权力调整和权力运用的方式。 在领导风格方面,有多种理论和模型被提出,来描述和解释领导者的不同行为和态度。其中最著名的是赫茨伯格和曼岛的领导风格理论,提出了任务导向型和人际关系导向型两种领导风格。任务导向型的领导者强调完成工作任务和达到目标的重要性,注重对员工的指导、监督和控制。而人际关系导向型的领导者则更加注重关心和关怀员工,倾听员工的意见和需求,并与员工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此外,还有其他的领导风格,如变革型领导、授权型领导、奋斗型领导等。 领导风格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情境和任务来确定。就情境领导理论而言,领导者的风格应适应组织的目标、员工的能力和任务的要求。如果组织中的员工都具备高度的能力和自我激励性,则任务导向型领导风格可能更加适合。而如果员工的能力较低,则人际关系导向型领导风格可能更加合适,可以通过关心和支持员工来提高员工的绩效。 而当面临变化和挑战时,领导者需要采用权变理论来应对。权变理论认为领导者应在特定情况下采用不同的权力调整和权力运用方式。在权变理论中,有三种主要的权变策略:权威(命

令)策略、参与(共同决策)策略和咨询(征求意见)策略。权威策略是指领导者采用命令和指示的方式来影响员工的行为和决策。参与策略是指领导者与员工共同讨论和决策,让员工参与到决策的过程中。咨询策略是指领导者征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其纳入最终的决策中。 选择何种权变策略取决于领导者对员工的信任和参与度的度量,以及目标的紧迫程度和关联程度。对于一个具备高度参与度和自律性的团队,采用咨询和参与策略可能更为合适。而对于一个能力低下或缺乏自我激励性的团队,权威策略可能更加有效。 总而言之,领导风格和权变理论是解释和指导领导者行为的重要工具。虽然有多种理论和模型,但在实践中,领导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境和任务来选择适合的领导风格和权变策略。只有在不断调整和适应的过程中,领导者才能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激励员工和应对挑战。另一个著名的领导风格理论是BLAKE 和MOUTON的管理者延续理论。他们提出了一个二维的管理 网络,以展示领导者在任务导向性和人际关系导向性上的不同偏好。这个理论将领导者的风格分为五种:权变主义、人民主义、权威主义、咨询主义和合理主义。 权变主义者更加关注任务的完成,他们会追求目标的实现,不会过多关注员工的个人需求。这种风格的领导者通常会作出具体的命令,不会征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人民主义者则注重员工的关心和支持,他们会建立起紧密的关系,激励员工去达成目标。这种风格的领导者会激发员工的潜

对领导权变理论的认识

对领导权变理论的认识 领导权变理论主要包括:费德勒的权变理论、罗伯特·豪斯的路径- 目标理论、保罗·赫塞和布兰查德的情景领导理论。 一、费德勒的权变理论 图1 费德勒模型 费德勒提出的权变理论领导模型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权变理论,他认为,领导效能取决与下属相互作用的领导风格和情景对领导者的控制及影响程度之间的合理匹配。 (一)费德勒模型中的三种情景变量: 1、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相互关系:领导者得到被领导者用户和 支持的程度(下属对领导的喜爱、尊敬和信任的强弱) 2、任务结构:下属所从事的工作或任务的明确性 3、职位权力:组织赋予领导者正式地位所拥有的权利 (二)模型的架构 1、在非常有利情境(高度控制情境)下工作导向的领导的领导者

即能兼顾与部属关系和工作的要求,而比关系导向的领导者 更效能. 2、在中度有利情境(中度控制情境)下强调增进彼此关系的关系 导向领导,要比工作导向领导更占优势,而其领导效能也较高. 3、在非常不利的情境(低度控制情境)下工作导向的领导者效 能较佳. (三)模型缺点 情景变量太过于复杂而难以得到有效评估,因此需要增加更多可以量化的变量来加以改进和弥补。 (四)总结 根据费德勒的观点,个人的领导风格反映了个人的人格特性,故而相对不变。所以费德勒认为提高领导的有效性只有两种途径:一是调换领导者以适应环境;二是改变环境以适应领导者。 二、路径-目标理论

罗伯特·豪斯的路径-目标理论认为,领导者的效率是可以能激励下级达成组织目标,并在工作中使下级得到满足来衡量,领导者可以而且应该根据不同的环境因素来调整自己的领导方式和作风。(一)环境因素 1、下属的特点(受教育程度、下属参与管理、承担责任的态 度、自身的独立自主性) 2、工作环境的特点(主要指工作本身的性质、正式组织、非 正式组织) (二)路径-目标理论领导方式的分类 1、指令型领导方式:给下属明确的任务目标,明确职责,严密 监督,通过奖惩控制下属的行为。 2、支持型领导方式:对下属友好,平等对待,关心下属的生活 福利。 3、参与型领导方式:鼓励下属参与任务目标决策和解决具体问 题。 4、目标导向型领导方式:强调目标设置的重要性,领导者通 过为下属设置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和鼓励下属完成这些任来 管理下属。 (二)总结 路径-目标理论强调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行为、下属、任务之间的协调配合。其基本观点是:领导者的职责在于帮助其下属实现个人目标并确保这些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或群体目标相一致。

领导权变理论的主要内容

领导权变理论的主要内容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人们发现,领导行为的有效性实际上并不取决于领导者所采用的某种特定的领导方式,而是与该领导方式所应用的情境密切相关。与特定情境相适合的领导方式可以成为有效的方式,在某种情境下相当有效的领导方式,在另一种情境下可能会失去效能。因此,不存在一种普遍的最好的领导方式,有效的领导方式是因情境而权变的,由此出现了领导的权变理论。这方面比较著名的理论有路径—目标理论和权变领导理论。 一、路径—目标理论 由罗伯特·豪斯提出的路径—目标理论是目前最受人们关注的领导观点之一。这一理论主张,有效的领导者要通过指明实现工作目标的途径来帮助下属,并为下属清理各种障碍和危险,从而使下属实现目标的过程更为容易。 路径—目标理论立足于下属,而不是立足于领导者。这一理论有两个基本原理: 一是领导方式必须是下属乐于接受的方式,只有能够给下属带来利益和满足的方式,才能使他们乐于接受; 二是领导方式必须具有激励性,激励的基本思路是以绩效为依据,同时以对下属的帮助和支持来促成绩效。 在此基础上,豪斯确定了四种领导行为: (1)引导领导。领导交代下属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有什么希望,如何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期限等。引导型领导可以给下属制定明确的工作标准,把规章制度讲清楚。

(2)支持型领导。领导者对下属十分友好,关注下属的福利和需要,平等对待下属,对下属表现出充分的关心和理解,在下属有需要时能够真诚帮助。 (3)参与型领导。领导者邀请下属一起参与决策,同下属一道探讨工作,征求下属的想法和意见,并将其融入团体或组织的决策中去。 (4)成就导向型领导。领导和下属被鼓励尽最大努力工作。这种领导为下属设定了很高的工作标准,并在工作中寻求持续改进。除了对下属有很高的期望,成就导向型领导还确信下属有能力制定和完成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豪斯强调,领导者的责任就是根据不同的环境因素来选择不同的领导方式。如果强行用某一种领导方式在所有环境条件下实施领导行为,必然会导致领导活动的失败。在现实中究竟采用哪种领导方式,要根据下属特性和环境变量而定。 二、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 弗雷德·E·菲德勒提出的权变理论认为,领导者施加影响的能力取决于群体的工作环境、领导者的风格和个性,以及领导方法对群体的适合程度。菲德勒提出,对领导者的工作影响最大的三个基本因素是职位权力、任务结构和上下级关系。 (1)职位权力。这是指与领导者职位相关的正式权威,以及领导者从上级和组织获得的支持程度。 (2)任务结构。这指的是任务明确程度和人们对这些任务的负责程度。 (3)领导与下属的关系。上下级关系可以影响下属对一个领导的信任和喜爱,从而决定他是否愿意与领导共事。

权变理论概述

权变理论之我见 领导权变理论中“权变”一词有“随具体情境而变”或“依具体情况而定的意思”。领导权变理论主要研究与领导行为有关的情境因素对领导效力的潜在影响。该理论认为,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领导行为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又被称为领导情境理论。 一、权变理论简述 (一)权变理论兴起的背景介绍 1、权变理论兴起的时间:20 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经验主义学派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是西方组织管理学中以具体情况及具体对策的应变思想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进入七十年代以来,权变理论在美国兴起,受到广泛的重视。 2、时代背景介绍:七十年代的美国,社会不安,经济动荡,政治骚动,达到空前的程度,石油危机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企业所处的环境很不确定。但以往的管理理论,如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主要侧重于研究加强企业内部组织的管理,而且以往的管理理论大多都在追求普遍适用的、最合理的模式与原则,而这些管理理论在解决企业面临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时又显得无能为力。 (二)权变理论的中心思想 1、企业组织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开放型的子系统,受环境的影响。因此,必须根据企业组织在社会大系统中的处境和作用,采取相应的组织管理措施,从而保持对环境的最佳适应。 2、组织的活动是在不断变动的条件下以反馈形式趋向组织目标的过程。因此,必须根据组织的近远期目标以及当时的条件,采取依势而行的管理方式。 3、管理的功效体现在管理活动和组织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因此,必须根据组织的各要素的关系类型及各要素与管理活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一定函数关系来确定不同的管理方式。 (三)制约权变理论的因素 ·组织规模; ·组织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组织资源与经营活动的差距; ·管理人员对员工先入为主的假想; ·战略; ·科技,等。 (四)权变理论的理论基础 ?超Y理论:1970年由美国约翰·莫尔斯(J.J.Morse)和杰伊·洛希(J.W.Lorscn) 根据“复杂人”的假定,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而且随着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

领导权变理论

领导权变理论及其运用 摘要:介绍了领导理论的大致发展历程,并描述了领导权变理论的发展过程极其五种重要的权变模型,并应用领导权变理论进行了相关的案例分析。 关键词:领导权变理论 一.领导理论概述 领导理论是研究领导有效性的理论[1]。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因素以及如提高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理论研究的核心.近半个世纪以来,领导理论是管理学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2].人们一般将领导理论的研究成果分为三个方面,即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按照时间的顺序,也有许多学者把这个三个方面分成先后的三个阶段。特质理论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比较流行,其研究之重点在于认定领导者的素质或个性特点,旨在分离出一种或几种领导者具备而非领导者不具备的特质。如Birs早期研究发现用于区别领导人和非领导人的79种特质等,但是而后研究者后来纷纷认定仅仅依靠特质并不能充分解释有效的领导,完全基于特质的解释忽视了领导者与下属的相互关系以及情景因素。因此,在20世纪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叶,有关领导的研究集中在探讨领导者偏好的行为风格上,即领导行为理论,此时的研究者探讨的是有效的领导者在行为方面有什么独特之处。如艾奥瓦大学、俄亥俄州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以及管理放个理论等。但是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越来越明确的认识到,领导成功与否比领导者特质和行为更为复杂,这使地人们开始注意情境因素在有效领导中的影响,权变领导理论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权变领导理论把领导者个人特质、行为者行为及领导环境相互联系起来,从而创造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领导理论体系,它综合了特质和行为理论,并且能够解释非常复杂的领导现象,并且具有相当强的实践指导作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实际领导工作者对领导理论的需要。 二.权变理论的发展过程 (一)费德勒模型 最早对领导权变理论做出理论性评价的人是心理学家费德勒。他于1962 年提出了第一个综合的权变模型,即费德勒的权变模型。该模型指出,有效的群体绩效取决于两个方面的恰当匹配:其一是与下属发生相互作用的领导者风格;其二是领导者能够控制和影响情境的程度[3]。该模型假设在不同的情境中总会有某种领导风格最为有效。

(完整版)简述费德勒权变理论与情境领导

简述费德勒权变理论与情境领导 一,权变理论变项 (一)领导型式 1.高LPC-关系导向型 2.低LPC-工作导向型 3.中度LPC-社会独立型 (二)情境因素 1.领导者与部属之关系 2.任务结构 3.领导者的职位权力 二,理论架构 (一)在非常有利情境(高度控制情境)下工作导向的领导的领导者即能兼顾与部属关系和工作的要求,而比关系导向的领导者更具效能. (二)在中度有利情境(中度控制情境)下强调增进彼此关系的关系导向领导,要比工作导向领导更占优势,而其领导效能也较高. (三)在非常不利的情境(低度控制情境)下工作导向的领导者效能较佳.赫塞一布兰査德情境领导模型理论 领导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早期的研究集中在领导特质上,热衷于探讨具备什么素质才可以当领导。20世纪,随着治理学的诞生和发展,开始了对领导行为的研究。但是,对领导环境与对象的研究依然薄弱。

在这一方面,赫塞和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模型做出了新的贡献。 保罗·赫塞(Paul Hersey)一生致力于领导力研究。1969年,他同肯·布兰查德(Ken H. Blanchard,也译为布兰佳)合著《组织行为学》(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Utilizing Human Resources)一书,提出了情境领导模式。这本书在工商界与学术界反响巨大,已被译成十几种语言在世界广为传播。借助这一东风,1975年保罗·赫塞创建了美国领导力研究中心,并正式注册了情境领导(Situational Leadership R)这一商标。所以,人们也把情境领导模型称为“赫塞-布兰查德模型”。赫塞曾经两次来华,2005年6月,还在北京举办的全球领导力大师论坛上传经布道。据说,在他的研究中心里,培训过一百多个国家的一千多个企业的上千万名职业经理。布兰查德是他创办的布兰查德咨询培训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精神官”,他的公司不断推出一本本的快餐式治理读物。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作者约翰逊,就是布兰查德的合作者之一。作为治理咨询业的成功人士,赫塞和布兰查德二人搅动的不是理论深水区,而是实业领域的感官神经。 假如说,赫塞尚比较侧重于理论性探讨,那么,他的合作者布兰查德则是一位世界闻名的治理畅销书作家,他善于用传神的故事介绍治理学知识,拥有将繁琐的文章变得通俗易懂的诀窍,其最有名的普及读物莫过于《一分钟经理》(The One Minute Manager)。这本小册子影响了无数经理人的领导风格。当然,赫塞也不是干巴巴的学究,否则,他的领导力研究中心就得关门。赫塞的《情境领导者》一书,

费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基本思想

费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基本思想 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领导方式或领导风格,领导工作强烈地受到领导者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影响。或者说,领导者和领导方式是某种既定环境的产物,即领导方式是领导者特征(L)、追随者特征(F)和环境(E)的函数。S=f(L F E) 领导者的特质主要是指个人素质、价值观和工作经验。追随者的特质主要指个人品质、价值观和工作能力。环境主要指工作特征、组织特征、社会条件、文化影响、心理因素等。费德勒的权变理论是具有代表性的权变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各种领导风格在一定环境下都可能是有效的,是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综合作用。 中文名称:权变理论 外文名称:Contingency Theory 内容归属:管理学 应用领域:领导管理 权变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经验主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理论。它是在西方组织管理中特定情境和特定对策的权变思想基础上形成的管理理论。 费德勒的权变理论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职位权力、任务结构和上下级关系。所谓职位权力,是指领导者职位的权限和权力,或者说是领导者的法定权力、处罚权和奖励权。权力越大,群体成员的服从程度和知识水平越高,领导环境越好。相反,情况越糟。任务结构是指任务的清晰性和下属对这些任务

的责任。上下级关系是指下属追随的程度。上下级关系是指下属愿意追随的程度。上下级关系越好,领导环境越好。 权变理论的核心理念是,世界上没有固定的管理模式。管理学与其说是一门理论,不如说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技术;权变管理最能体现艺术的元素,一个卓越的领导者应该是一个善变的人,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及时改变自己的领导风格。权变理论告诉管理者应该不断调整自己,这样才能不失时机地适应外部变化。 [1][美] 斯蒂芬•P•罗宾斯. 管理学(第四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美] 斯蒂芬•P•罗宾斯. 组织行为学(第七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 张玉利主编.管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领导的权变理论

费德勒权变理论 菲德勒他认为领导风格是影响领导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有效的领导行为依赖于情境对领导者是否有利。他把影响领导者领导风格的环境因素归纳为三个方面:1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关系好坏是指领导者受其团体成员喜爱,信任,服从的程度。2工作结构,它以是否明确为指标内容包括:每位成员是否了解工作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是否有实现目标的多种途径?是否有独特的处理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案?是否清楚决策的正确性3领导者的职权,以强弱为指标,工作取向型领导在非常有利和非常不利的情境中领导效果最好,关系取向型领导在中等有利的情境中最能发挥领导效力。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由赫西和布兰查德提出,他们认为下属的“成熟度”对领导者的领导方式起重要作用。所以,对不同“成熟度”的员工采取的领导方式有所不同。所谓“成熟度”(readiness)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能力和愿望的大小。它取决于两个要素: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工作成熟度包括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工作成熟度高的人拥有足够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完成他们的工作任务而不需要他人的指导。心理成熟度指的是一个人做某事的意愿和动机。心理成熟度高的个体不需要太多的外部激励,他们靠内部动机激励。在管理方格图的基础上,根据员工的成熟度不同,将领导方式分为四种:命令式、说服式、参与式和授权式。命令式表现为高工作低关系型领导方式,领导者对下属进行分工并具体指点下属应当干什么、如何干、何时干,它强调直接指挥。因为在这一阶段,下属缺乏接受和承担任务的能力和愿望,既不能胜任又缺乏自觉性。说服式表现为高工作高关系型领导方式。领导者既给下属以一定的指导,又注意保护和鼓励下属的积极性。因为在这一阶段,下属愿意承担任务,但缺乏足够的能力,有积极性但没有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参与式表现为低工作高关系型领导方式。领导者与下属共同参与决策,领导者着重给下属以支持及其内部的协调沟通。因为在这一阶段,下属具有完成领导者所交给任务的能力,但没有足够的积极性授权式表现为低工作低关系型领导方式。领导者几乎不加指点,由下属自己独立地开展工作,完成任务。因为在这一阶段,下属能够而且愿意去做领导者要他们做的事根据下属成熟度和组织所面临的环境,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随着下属从不成熟走向成熟,领导者不仅要减少对活动的控制,而且也要减少对下属的帮助。当下属成熟度不高时,领导者要给予明确的指导和严格的控制,当下属成熟度较高时,领导者只要给出 明确的目标和工作要求,由下属自我控制和完成 豪斯提出路径—目标理论是以期望机率模式和对工作、对人的关心程度模式为依据,认为领导者的工作效率是以能激励下属达到组织目标并且在工作得到满足的能力来衡量的。领导者的基本职能在于制定合理的、员工所期待的报酬,同时为下属实现目标扫清道路,创造条件。根据该理论,领导方式可以分为四种:指示型领导方式领导者应该对下属提出要求,指明方向,给下属提供他们应该得到的指导和帮助,使下属能够按照工作程序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实现自己的目标。支持型领导方式领导者对下属友好,平易近人,平等待人,关系融洽,关心下属的生活福利。参与型领导方式领导者经常与下属沟通信息,商量工作,虚心听取下属的意见,让下属参与决策,参与管理。成就指向型领导方式领导者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树立具有挑战性的组织目标,激励下属想方设法去实现目标,迎接挑战。路径—目标理论告诉我们,领导者可以而且应该根据不同的环境特点来调整领导方式和作风,当领导者面临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时,他可以采用指示型领导方式,指导下属建立明确的任务结构和明确每个人的工作任务;接着可以采用支持型领导方式,有利于与下属形成一种协调和谐的工作气氛。当领导者对组织的情况进一步熟悉后,可以采用参与者式领导方式,积极主动地与下属沟通信息,商量工作,让下属参与者决策和管理。在此基础上,就可以采用成就指向式领导方式,领导者与下属一起制定具有挑战性的组织目标,然后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并且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激励下属实现目标。领导方式的选择:按以任务为中心和以关系为中心分为四种即:影响型(高任务高关系)指导性(高低)合作型(低高)授权型(低低)前两者是集权型领导方式,后两者是民主型领导方式情况紧急需要集权领导方式,任务复杂重要有难度或者任务比较明确采用民主领导方式,领导的成熟度即领导能力越低就采用民主,下属的成熟度能力高任务目标明确的下属采取民主

简述权变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

简述权变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 权变理论的主要观点 费德勒权变理论的主要观点是,领导者的行为及其所要追求的目标具有多样性。可以解释为以下三点: (1)突破了传统理论把组织看成静止、相对封闭的系统,认为环境不断变化,不存在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理想的组织管理模式。要把环境对组织的作用具体化,把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联系。(2)提出环境变量和管理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这种函数就是权变关系,这是权变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外部环境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社会、技术、经济和法律、政治组成的(STELP分析),一种是由供应者、顾客、竞争者、雇员和股东等组成的。内部环境基本上是正式的组织系统,包括组织结构、决策程序、交流与控制以及技术状

况等。管理变量指各种管理观念和技术。组织应根据不同的关系采取适当的管理方法。 (3)为了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要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然后把组织的情况进行分类,建立模型,据此选择和调整有效的组织方式。权变理论的中心思想是: 1.企业组织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开放型的子系统,受环境的影响。因此,必须根据企业组织在社会大系统中的处境和作用,采取相应的组织管理措施,从而保持对环境的最佳适应。 2.组织的活动是在不断变动的条件下以反馈形式趋向组织目标的过程。因此,必须根据组织的近远期目标以及当时的条件,采取依势而行的管理方式。 3.管理的功效体现在管理活动和组织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因此,必须根据组织的各要素的关系类型及各要素与管理活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一定函数关系来确定不同的管理方式。 权变理论的核心概念 权变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指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管理与其说是一门理论,更不如说是一门实操性非常强的技术;与其说它是一门科学,更不如说它是一门艺术,权变管理能体现出艺术的成分。一名高明的领导者应是一个善变的人,即根据环境的不同而及时变换自

领导权变理论

领导权变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领导权变理论是继领导者行为研究之后发展起来的领导学理论。这一理论的出现,标志着现代西方领导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本世纪以来,西方领导学研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领导者特质研究阶段,其研究之重点在于认定领导者的素质或特性,从而了解究竟何种人才适合充任领导者,如早期一些领导学家研究发现用于区别领导人和非领导人的79种特质等;其次为领导者行为研究阶段,其研究旨趣在于描述领导者行为或领导方式,即了解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做好,如卢因的三种领导风格理论,布莱克和穆顿的管理方格图等;第三,是领导的权变理论研究阶段,其研究目的在于探究领导方式与团体组织效能之关系。 权变理论在其出现后即以它特有的魅力而使以往的领导理论黯然失色。 首先,权变理论统合了领导现象的复杂性。领导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一种领导现象的出现,不仅是领导者本人的行为结果,而且还有赖于周围的领导环境。领导者特质研究和领导者行为研究皆以领导者为出发点,而以领导者个人之内在素质或行为来探究领导现象,程度不同地忽略了与领导现象相关的领导环境的重要作用,忽略了被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的作用。领导是一种动态的群体过程或社会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交互影响是领导过程之本质。在领导过程中,领导者是发生影响作用的主体,被领导者是被影响的客体。没有被影响的客体,发生影响作用的主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若忽略对被领导者的研究,便难于了解领导现象之全貌,因而有偏颇之嫌。权变领导理论研究把领导者个人特质、行为者行为及领导环境相互联系起来,从而创造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领导理论体系。 其次,权变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它为人们提供了一套有效的领导方法。领导者特质研究重点在于分析领导者应具备的各种特质,以此作为选拔领导者的依据,而没有涉猎领导方法之领域。领导者行为研究虽已涉足领导方法领域,但其研究旨趣是企图从众多的成功领导者的行为中概括出一套理论的、固定不变的和放之四海皆适用的领导方式。而权变领导理论则以领导者个人特质、领导者行为及领导环境交互影响来解释领导现象,否认有任何固定不变、普遍适用的领导方式的存在,认为任何领导方式在与环境作适当搭配下,均可能成为最有效能的领导方式,因此它没有提出有关最佳领导方式之主张,而代之以领导方式与情境搭配之模式。 第三,权变领导理论更切合实际领导工作者的需要,由于领导本身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加之研究者的观点和研究方法的不同,不论是领导者特质研究还是领导者行为之研究,所得研究结果都矛盾丛生,使实际领导工作者有无所适从之叹。由于权变领导理论以统合之方式和权变之观点解释了领导现象的复杂性,吸收了前人的有益研究成果,从而为人们提供了研究领导现象的新途径和提高领导效能的新方法,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领导理论与领导实际的距离,满足了实际领导工作者对领导理论的需要。 最早对权变理论作出理论性评价的人是心理学家费德勒(F.Fiedler)。他于1962 年提出了一个“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式(Contingency model of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即费德勒模式。这个模式把领导人的特质研究与领导行为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其与情境分类联系起来研究领导的效果。他通过 15年调查之后,提

权变理论的名词解释_简介_领导模型

权变理论的名词解释_简介_领导模型 权变理论的名词解释 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又称情境理论、权变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关于领导有效性研究转入权变理论。权变理论认为,领导的有效性不是取决于领导者不变的品质和行为,而是取决于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情境条件三者的配合关系,即领导有效性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情境三个变量的函数。 权变理论的简介 权变理论被领导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于特质理论不能准确地预测领导者的行为,甚至难以解释不同情境下领导者行为的多样性,而行为理论在解释某些领导行为时又显得过于简单,有时甚至难以自圆其说,如对同一种领导行为什么在不同的群体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等问题不能给出圆满解释,因此研究者把注意力转移到了领导情境方面。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大量情境因素逐渐被识别出来,于是研究者试图将这些情境比那两整合起来,形成了多种权变领导模型,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领导有效性权变模型、路径-目标领导理论、生命周期理论。 权变理论的领导模型 菲德勒的领导有效性权变模型 菲德勒(F.Fiedler)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领导有效性的权变模型。他认为,任何形态的领导方式都可能有效,关键在于领导风格和具体组织情境的匹配程度。领导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三个维度上的条件: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任务结构以及职位权力。如果这三个维度上的条件都好的坏,情境对领导是有利的。具体说,就是如果领导者被追随者接受和尊敬(第一个维度),任务高度结构化,即每件事情都可以描述和由程式化的运作方式(第二个维度),且领导者的职位权力和权威非常正式化且稳固(第三个维度),那么这个情境对领导者是有利的。但是,如果出现相反的情况(三个维度都低),那么情境对于领导者而言就非常不利。菲德勒通过研究,证明情境有利和领导风格共同决定了领导有效性。总的看来,在非常有利和非常不利的情境下,任务导向或者顽

领导权变理论分析

领导权变理论分析 领导权变理论认为每个领导者所处的组织都面临着不同的内在的功能环境以及外在的可变因素,因此领导过程中不存在适合每一种情境的决策指导方案。 一、费德勒模型 第一个综合的领导模型是由弗莱德费德勒提出来的,他认为影响一个领导者作出正确的领导决策的因素简单来讲有两个,一是领导者所处的决策情境,二是领导者的个人特质和行为风格能否与决策情境相匹配,一个领导活动能否成功进行,这是关键因素。费德勒认为能够影响领导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1.领导者与其成员之间的关系1。这历来就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因素,领导者与下属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溯源而上,我国古代的皇帝制就是典型的例子,伴君如伴虎,由此可见领导者通常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因为他可以决定被领导者的晋升,决定是否采纳被领导者的意见甚至是被领导者的去留。而下属此时处在一个较低的地位中,需要通过良好的表现来得到领导者的满意,所以在这样一个不平等的关系中,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互相作用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领导效果的产生。2.任务结构2。一般来说,在一个庞大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员工在工作内容方面严密的协调及链接,所以每个员工通过分配得到的工作任务内容必须是明确的。同时如果员工长期所处理的内容只是枯燥的例行公事,那么长时间过后,员工就会失去工作的激情,应付任务的程度反而会愈加增多,那么组织中就缺乏创造力。 3.领导者所处职位的固有权力。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来看,领导者的职位权力在领导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职位权力象征着领导地位,标志了领导与下属的之间的关系,制约了下属的行为,显示出领导者的主体价值。 费德勒开发出“最难共事者问卷”的工具来确定领导个体的风格,主要让作答者找到一个最难共事者,然后根据所给的形容词来评估这个人,从而确定大众所能接受的领导风格,,根据LPC的问卷结果,确定了两种领导风格分别为任务导向型和关系导向型,任务导向型即这个人的LPC分数过低,不被大多数成员喜欢,说明他是以工作为主,而关系导向型则是这个人的LPC分数较高,他与组织成员的关系较为密切,比较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在注重工作的基础上,更加注意成员之间的关系处理情况。其次是确定情景,确定情景是依靠三个权变变量来 1领导学原理刘建军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