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数法解题教案讲课讲稿

设数法解题教案讲课讲稿

设数法解题教案讲课讲稿
设数法解题教案讲课讲稿

设数法解题教案

课题:第二讲设数法解题

教学时间:2011年9月17日和18日

教学地点:

总课时数:⑵

教学内容:教材P4---6

教学目标:通过用“设数法”解决问题,使学生明白可以使题目更加的直观,并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设数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探索“设数法”解决问题,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并能熟练的运用。

教学准备:题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数学小故事):

动物中的数学“天才”-----蜜蜂、丹顶鹤、蜘蛛、猫、珊瑚虫

今天先讲蜜蜂和丹顶鹤的个故事。

二、游戏热身(智力游戏)

OOO

OOO

OOO

上面有9个圆,能用一笔画出4条线段,把所有的圆都连起来

吗?

三、口算大比拼:

.0 2.25=

?3

?4.0

4518

=

.0 1.29=

75

43

÷3

.00.08 =

24

?3

?5

4.212 =

2.721.6

.061.2 =

?3 =

?4

68

25

.1 5 =

?9

36

.0 1.44

?4

?8

=

25

.110=

四、探究新知:

1、故事导入:

①教师讲个与本课题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②在分析解答某些应用题的时候,需要某一条件参与运

算,而这个条件题目没有直接给出或只是笼统的给出,

并没有告诉我们具体的数量,这时我们可以把这个条件

设为某个具体的数量,从而使得问题得到解决,通常我

们把这种方法叫做“设数法”。(板书课题:第二

讲:设数法解题)

③今天同学们就和老师来探究这个有趣的数学知识。

2、教学例1:

①请一位同学读题后,问:从题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②分析题目含义:

*这道题需要哪一个量参与运算,但是这个条件题目

中没有直接给出?(木料的总量)

*那就用“设数法”,把这个条件设为某个具体的数量,

你们觉得设什么数好呢?

*带着问题使学生思考,如何设数,设哪一个数合

适?设数有什么方法?

* 设一个同时能被20和30整除的数(60、120、

180……)我们选择60。

③设木材的总量为60,60÷20=3(是一张课桌所需要的

量),60÷30=2(是一把椅子所需要的量)

④那一个成套的桌椅所需要的量就是2+3=5,可以做多少

套呢?60÷5=12套。

⑤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设总量为120、180得出的结果

是相同的,之所以选择60,因为60最小,可以降低运

算的难度.

⑥巩固练习:P5 1题,学生独立完成,讲解。

2、教学例2:

①请一位同学读题后,问:从题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比

较例1,有什么区别?

②这道题需要哪一个量参与运算,但是这个条件题目中没

有直接给出?(教室的面积)

③根据上一题的铺垫,引导学生根据题意,设教室的面积

是150平方米。为什么设150?还能设其他的数吗?为

什么?

④解题:张每分钟打扫150÷30=5,李每分钟打扫150÷

50=3,根据题目条件,张先做6x5=30,剩下的和李一起

做(150-30)÷(5+3)15分钟能完成。

⑤巩固练习:P5 3题,学生独立完成,讲解。

3、教学例3:

①请一位同学读题后,问:从题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②画图示让学生理解题意,使学生能充分利用解题方式和

方法。

③甲走完全程需要10小时,乙走到相遇点需要6小时,

设总路程为30KM(为什么?)甲的速度为30÷10=3,乙

单独行驶的路程为:3x4=12,乙的速度是12÷6=2。

④甲6小时行驶的路程就是乙相遇后还需要行驶的路程

(6x3=18),乙还需要的时间为18÷2=9

⑤巩固练习:P5 5题,学生独立完成,讲解。

4、教学例4:

①一周的平均速度=一周的总距离÷一周的总时间

②设边长为60cm(为什么?)总距离就是240,那爬行每

边所用的时间分别为:60÷10=6.60÷15=4,60÷20=3,60÷

30=2。总时间=6+4+3+2=15分钟。平均速度=240÷

15=16cm/m

③通过这4个例题,引导学生感知如何设数?设什么样的

数最合适?(和题目条件的数据相关的,是几组数的最

小公倍数)

④讲解什么是最小公倍数,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

⑤巩固练习:P6 7题。学生独立完成,讲解。

5、教学例5:

①先让学生自己探究思考,给予适当的提示:每天获得的

总利润=每台的利润x每天销售的数量

②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全班讲评。

③设“每天销售的数量是10台”,每天获利:100x10=1000

元,总利润是原来的1.4倍,销量增加一倍,1400÷

20=70,100-70=30元。

④巩固练习:P6 9题。学生独立完成,讲解。

6、教学例6:

①综合运用知识。学生在了解最小公倍数的前提下,

可设有12人参加的聚会。就有13个瓶子。

②实际上有65个瓶子,65里有多少个13呢?65÷

13=5,所以实际上有12x5=60人。

③巩固练习:P6 1题。学生独立完成,讲解。

五、巩固练习(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那些知识?设数法要解决的问题是设什么?用什么方法去设数,技巧是什么?能总结一下吗?

根据题目相关的数据,最小公倍数。

六、布置作业:

P5—6未完成的习题、选做题。

七、辅导: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让学生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有所提升。

板书设计:

附:数学小故事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少。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开。“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7课《我是班级值日生》。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模式、方法、设计和板书七个方面来进行详细说明。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分为4个方面,《我是班级值日生》这一课,是依据“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第9条“喜欢集体生活,爱护班级荣誉”编写的。教材从一年级就开始渗透学会做事,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容。比如课间十分钟,让我自己来整理等,都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认真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懂礼貌,守秩序,爱护公物,行为文明。 本册第二单元的内容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5课我爱我们班;第6课班级生活有规则;第7课我是班级值日生;第8课装扮我们的教室。《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本单元的内容是从学生的班级生活入手,帮助孩子建立集体观念,学做小主人,培养孩子初步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热爱集体的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班集体是儿童生活中最重要的微观社会环境。《我是班级值日生》是本单元的第3课。在第1课形成的“爱班级”,第2课进行的“定规则,守规则”的基础上,这一节课从观念到责任,引导孩子通过值日生这个班级角色,了解值日内容,落实对集体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的情感。通过我是值日生

这一个话题,实际上是在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公共生活中的义务与责任。为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的学习打下基础。 《我是班级值日生》这一课有4个活动,今天我值日,这种情况怎么办,羊羊值日,夸夸我班的值日生。这4个活动可以分为2大板块。活动3活动4是第一板块,活动1和2为第二板块。第一板块呈现羊羊做值日时的不妥言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值日观,再联系班级活动引出活动4夸夸我班的值日生,在生活中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优秀值日生的形象。这是本节课的的难点。第二板块的主题为我该怎样当好值日生,活动1呈现了同学做值日时的情景,穿戴整齐,早早到达教室,清洁教室,检查作业等,意在引导学生明确值日生的应有职责。活动2呈现了值日生在值日时遇到的一些问题,意在妥善解决值日时遇到的困惑。这是这一节课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都有为班级做事,为同学服务的热情。一年级的教材上已经接触过自己参加劳动的内容,升入二年级后,他们的劳动能力明显增强,但是低年级孩子在集体的生活中会有一些错误的观念,比如会对同学颐指气使,觉得自己是值日生就要管别人,自己干活时拈轻怕重,甚至会告歪状,这种现象虽然少却真实存在,所以树立正确的值日观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在值日时会遇到各种问题,他们就有点不知所措了,所以明确值日职责,学习解决值日问题,掌握其中的方法技能,并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在引导教育的同时要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旨在使学生了解_________(知识),培养_______(能力和情感)。首先介绍了________,然后介绍了_______(内容);具有- _________(特点)。 学情分析 1、有利因素:年级的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应组织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激发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体验和探究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局限因素:学生尚未成熟,其对生活的感悟比较模糊,自觉和自控能力差,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理性思考,再指导行为实践。 根据新课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与特点,结合学情,我设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导学生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培养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难点设定如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说教学过程,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紧扣主题,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两点,开课之初,我将播放____________视频(照片),引导学生思考_________ _,这样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在学生的思考中自然引出_______主题。(板书) 第二环节:启发引导,了解原理。(板书) 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理论,在使学生获得新知,提升能力,必须在已有基础上提供支架,我将在设问中联系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清本课的学习思路和要点,为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打下基础。 第三环节:活动/合作探究,建构意义。(板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知识不是老师传授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会话、合作之下通过有意义的建构而获得。因此,要真正获得教学效果,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我设计了______________

小学奥数设数法解题

设数法解题 专题简析: 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缺少条件的题目,按常规解法似乎无解, 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就可以采用“设数代入法”,即对题目中“缺少”的条件,随便假设一个数代入 (当然假设的这个数要尽量的方便计算) ,然后求出解答。 例题1。 如果□□口□,那么☆☆□=()个厶。 解:由第一个等式可以设△= 3,口= 2,代入第二式得☆= 5,再代入第三式左边是12 , 所以右边括号内应填4。 说明:本题如果不用设数代入法,直接用图形互相代换,显然要多费周折。 练习1 1. 已知4=00□口,△?=□□,☆=□□口,问△□☆=()个0。 2. 五个人比较身高,甲比乙高3厘米,乙比丙矮7厘米,丙比丁高10厘米,丁比戊矮5 厘米,甲与戊谁高,高几厘米 3. 甲、乙、丙三个仓库原有同样多的货,从甲仓库运60吨到乙仓库,从乙仓库运45吨到 丙仓库,从丙仓库运55吨到甲仓库,这时三个仓库的货哪个最多哪个最少最多的比最 少的多多少吨、 例题2。 1 足球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问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 5 【思路导航】初看似乎缺少观众人数这个条件,实际上观众人数于答案无关,我们可以随便假设一个观众数。为了方便,假设原来只有一个观众,收入为15元,那么降 1 一 价后有两个观众,收入为15X( 1+- ) = 18兀,则降价后每张票价为18十2 =9元,每张票降价15 —9= 6元。即: 1 一 15 —15 X( 1+ )- 2 = 6 (兀) 5 答:每张票降价6元。 说明:如果设原来有a名观众,则每张票降价: 1 一 15 —15a X( 1+5 )- 2a= 6 (元) 练习2 3 1. 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为70分,其中4及格,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80分,那么不及格的同学平 均分是多少分 2. 游泳池里参加游泳的学生中,小学生占30%,又来了一批学生后,学生总数增加了20%, 小学生 占学生总数的40%,小学生增加百分之几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 (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7课《我是班级值日生》。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模式、方法、设计和板书七个方面来进行详细说明。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分为4个方面,《我是班级值日生》这一课,是依据“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第9条“喜欢集体生活,爱护班级荣誉”编写的。教材从一年级就开始渗透学会做事,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容。比如课间十分钟,让我自己来整理等,都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认真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懂礼貌,守秩序,爱护公物,行为文明。 本册第二单元的内容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5课我爱我们班;第6课班级生活有规则;第7课我是班级值日生;第8课装扮我们的教室。《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本单元的内容是从学生的班级生活入手,帮助孩子建立集体观念,学做小主人,培养孩子初步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热爱集体的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班集体是儿童生活中最重要的微观社会环境。《我是班级值日生》是本单元的第3课。在第1课形成的“爱班级”,第2课进行的“定规则,守规则”的基础上,这一节课从观念到责任,引导孩子通过值日生这个班级角色,了解值日内容,落实对集体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的情感。通过我是值日生这一个话题,实际上是在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引导

学生理解公共生活中的义务与责任。为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的学习打下基础。 《我是班级值日生》这一课有4个活动,今天我值日,这种情况怎么办,羊羊值日,夸夸我班的值日生。这4个活动可以分为2大板块。活动3活动4是第一板块,活动1和2为第二板块。第一板块呈现羊羊做值日时的不妥言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值日观,再联系班级活动引出活动4夸夸我班的值日生,在生活中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优秀值日生的形象。这是本节课的的难点。第二板块的主题为我该怎样当好值日生,活动1呈现了同学做值日时的情景,穿戴整齐,早早到达教室,清洁教室,检查作业等,意在引导学生明确值日生的应有职责。活动2呈现了值日生在值日时遇到的一些问题,意在妥善解决值日时遇到的困惑。这是这一节课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都有为班级做事,为同学服务的热情。一年级的教材上已经接触过自己参加劳动的内容,升入二年级后,他们的劳动能力明显增强,但是低年级孩子在集体的生活中会有一些错误的观念,比如会对同学颐指气使,觉得自己是值日生就要管别人,自己干活时拈轻怕重,甚至会告歪状,这种现象虽然少却真实存在,所以树立正确的值日观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在值日时会遇到各种问题,他们就有点不知所措了,所以明确值日职责,学习解决值日问题,掌握其中的方法技能,并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在引导教育的同时要用包容理解的心态去保护学生发展的需求,毕竟对低年级的学生来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很诚实》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很诚实》(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我很诚实》。本单元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自我,有自信;让学生了解同伴,尊重和接纳他人;让学生明白同伴交往快乐美好,要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培养学生人际交往中基本的诚实品质。这是本单元的价值取向。这是本单元价值取向。 学情分析 1、有利因素:三年级的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应组织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激发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体验和探究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局限因素:学生尚未成熟,其对生活的感悟比较模糊,自觉和自控能力差,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理性思考,再指导行为实践。 根据新课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与特点,结合学情,我设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道诚实就是实话实说,不撒谎、不虚假。 2.懂得诚实在人与人交往中是立身之本和处事之道。 3.懂得在生活中需要克服胆怯、虚荣、恐惧等心理做到不撒谎。 二、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说教学过程: 引入《狼来了》的故事,说说大家从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中体会到什么?

一:诚实与说谎 师:阅读教材Pl6三幅图内容。图中这些同学的做法,你赞成吗,为什么? 生1:我赞成李东的做法。他做错事了勇于承认,还主动道歉。 生2:张敏的做法是错的,她说谎了。 生3:邓彬的做法是对的,他很诚实。 师:你认为哪些行为体现了一个人诚实的品质?把你想到的行为写在下面的空格里。生完成教材Pl6空格内容,师可进行指导、补充。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学会分辨是非,懂得诚实是一种美德,说谎是不好的行为。】 生阅读教材P17页“故事屋”《明山宾卖牛》。思考问题:有人认为,明山宾太傻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发言。 师:诚信是做人之本,立业之本。明山宾的故事对于今天那些以次充好、以劣充优、以假混真的投机者和造假的经营者们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理解故事主人公的行为,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相互交流看法。 第四环节: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课堂进入尾声,进行小结:现实生活中的谎话是复杂多样的。在特定条件下,我们可以理解某些善意的谎言。善意的谎言动机是善良的,是以维护他人利益为目的的,我们对此行为应持理解的态度。 四、说板书设计 《我很诚实》 诚实就是实话实说,不撒谎、不虚假 此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课文主线,突出教学重难点,简单明了,便于掌握。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聆听!

(完整版)《项脊轩志》说课稿

《项脊轩志》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苏洵的《项脊轩志》。下面我将从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项脊轩志》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要求在老师指导下自主赏析。关于文言文阅读欣赏,《大纲》的要求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要钩玄,精辟地指明主要内容;结合诵读,进行体会探求,“因声求气”的具体方法是反复朗诵;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本单元所选文章都是散文,核心词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本单元所取角度是古代散文中最能显示其纯文学特征的一些方面。本单元所选课文篇幅都不长,形式自由活泼,内容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富于情趣。文虽短小而情味隽永,值得反复研读品味。因为本单元的选文在阅读上难度不大所以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赏析,教师挑选有启发性的问题,加以引导,多让学生活动,引发学生兴趣。 《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以口头语说家常事的笔墨与意境,是归有光在唐宋八大家之后的一种创造,他的文章比以往的散文更加贴近日常生活。他善于选取家庭生活小事、平凡场景,表现人物音容笑貌,寄托自己的深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文特色,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文言基础知识; 2、学习本文捕捉生活中典型细节、平凡场景,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3、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情感。 并把:学习本文捕捉生活中典型细节、平凡场景,来表情达意的方法和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 三、说教法学法 本文拟采用诵读法、翻译法、点拨法、讨论法进行教学,通过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同时,本节课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如果出现课件打不开,突发停电等意外情况教学手段无法实现时,此时教师要随时调整教学过程。教师通过问题的设置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究,在自主合作、交流中,去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和思想内涵,并逐步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学法上,根据新课标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学生小组讨论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通过设置一堂探究课,在突破重难点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分为情境导入、走进文本整体感知、深入文本合作探究、走出文本走进心灵4个版块。

六年级奥数第06讲-设数法解题(学)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 年 级:六年级 课 时 数: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奥数 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 第06讲-设数法解题 授课类型 T 同步课堂 P 实战演练 S 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 ① 读懂题目表达的意思; ② 能够快速找出所给题目中缺少的条件; ③ 能够设出所缺条件,列出式子求解。 授课日期及时段 T (Textbook-Based )——同步课堂 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缺少条件的题目,按常规解法似乎无解,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就可以采用“设数代入法”,即对题目中“缺少”的条件,随便假设一个数代入(当然假设的这个数要尽量的方便计算),然后求出解答。 例1、如果△△=□□□,△☆=□□□□,那么☆☆□=( )个△。 例2、五个人比较身高,甲比乙高3厘米,乙比丙矮7厘米,丙比丁高10厘米,丁比戊矮5厘米,甲与戊谁高,高几厘米? 例3、足球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1/5,问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 知识梳理 典例分析

例8、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4/5,女生的平均身高比男生高15%,全班的平均身高是130厘米,求男、女生的平均身高各是多少? 例9、狗跑5步的时间马跑3步,马跑4步的距离狗跑7步,现在狗已跑出30米,马开始追它。问狗再跑多远,马可以追到它? 例10、猎狗前面26步远的地方有一野兔,猎狗追之。兔跑8步的时间狗只跑5步,但兔跑9步的距离仅等于狗跑4步的距离。问兔跑几步后,被狗抓获? P(Practice-Oriented)——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 ?课堂狙击 1、甲、乙、丙三个仓库原有同样多的货,从甲仓库运60吨到乙仓库,从乙仓库运45吨到丙仓库,从丙仓库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说课稿2篇

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知法守法,依法维权》。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6 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是统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9 课,共有三个话题,本节课学习的是第三个话题《依法维权有途径》,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维权的方法,寻求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保护,知道维权要自护,维权靠证据,旨在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保护自我的意识比较淡薄,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侵权行为,不能进行正确判断,也不能进行坚决的斗争,即使斗争,也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因此,要通过有效的教学,帮助引导学生在维护自身权利时,学会保护自己,注意收集证据。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基于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三个。 1.知道依法维权,主动、积极寻求专业人员和有关部门的帮助。 2.在维护自身权利时,学会保护自己。 3.知道依法维权要靠证据。 教学重点是:知道依法维权的途径,学会在维权时保护自己。其中,学会在维权时保护自己又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 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以活动为教学的主要组织与实施形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领悟,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落实行为实践;在学法上,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四个教学环节。环

第9讲 设数法解题

学习奥数的优点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容易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2、训练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要使经过奥数训练的学生,思维更敏捷,考虑问题比别人更深层次。 3、锻炼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可以培养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以及战胜难题的勇气。可以养成坚韧不拔的毅力 4、获得扎实的数学基本功,发挥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最大空间。 学习奥数的优点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容易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2、训练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要使经过奥数训练的学生,思维更敏捷,考虑问题比别人更深层次。 3、锻炼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可以培养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以及战胜难题的勇气。可以养成坚韧不拔的毅力 4、获得扎实的数学基本功,发挥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最大空间。 第9讲设数法解题 一、知识要点 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缺少条件的题目,按常规解法似乎无解,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就可以采用“设数代入法”,即对题目中“缺少”的条件,随便假设一个数代入(当然假设的这个数要尽量的方便计算),然后求出解答。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如果△△=□□□,△☆=□□□□,那么☆☆□=()个△。

练习1: 1、已知△=○○□□,△○=□□,☆=□□□,问△□☆=( )个○。 2、五个人比较身高,甲比乙高3厘米,乙比丙矮7厘米,丙比丁高10厘米,丁比戊矮5厘米,甲与戊谁高,高几厘米? 【例题2】足球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5 1,问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 练习2: 1、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为70分,其中 4 3及格,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80分,那么不及格的同学平均分是多少分? 2、游泳池里参加游泳的学生中,小学生占30%,又来了一批学生后,学生总数增加了

(完整版)项脊轩志说课稿

《项脊轩志》说课稿 各位评委、同行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项脊轩志》。 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十个方面进行。 (一)(首先是)说课标。《项脊轩志》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关于选修古代散文,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是“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说教材及其地位。本单元的基本内涵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按照新课程标准,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体会杂文、小品文这一类文章不拘固定格式、灵活多样、新颖生动的特征,感受此类文章的生活气息和情趣。《项脊轩志》是本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学生可以通过感受、理解、认识文中优美高尚的情感,充实自己的心灵世界,得到情感的熏陶。 (三)说学情。要想使课堂教学获得实效,就必须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了解。高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有了一定深度的情感体验。但是对那种纯粹的、本真的情感(比如说父爱、母爱)体验得较为肤浅。(而选修课程“诗歌和散文”模块开设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就知识结构而言,高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必修阶段对文言文比较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对于浅易文言文已基本能疏通文意。 (四)说教学设想和课时安排。本文是一篇明代散文,难度不大,而且注释详细,因此我准备将文言知识的积累放在课前预习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通过抽查、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课后,将本课的知识要点制成简表以利于学生集中记忆。(如图所示)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前提下,我计划用一课时完成我的教学目标。 (五)说教学目标。鉴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①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 ②鉴赏作品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深沉情感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模式,逐渐深入,点滴理解 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 理解感悟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品味作者平淡记叙中蕴含的浓郁深情 ②激发学生对亲人的感激,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 (五)说教学重难点:鉴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重难点制定为:引导学生在把握文章思路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人世沧桑的感慨,并从中得到启发,引导学生感悟亲情。 (六)说教法学法: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此我遵循人本原则和开放原则,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点拨法、拓展延伸法,相应地会指导学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模板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旨在使学生了解_________(知识),培养_______(能力和情感)。首先介绍了________,然后介绍了_______(内容);具有_________(特点)。 学情分析 1、有利因素:年级的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应组织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激发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体验和探究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局限因素:学生尚未成熟,其对生活的感悟比较模糊,自觉和自控能力差,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理性思考,再指导行为实践。 根据新课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与特点,结合学情,我设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导学生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培养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难点设定如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说教学过程,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紧扣主题,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两点,开课之初,我将播放____________视频(照片),引导学生思考__________,这样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在学生的思考中自然引出_______主题。(板书)第二环节:启发引导,了解原理。(板书) 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理论,在使学生获得新知,提升能力,必须在已有基础上提供支架,我将在设问中联系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清本课的学习思路和要点,为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打下基础。 第三环节:活动/合作探究,建构意义。(板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知识不是老师传授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会话、合作之下通过有意义的建构而获得。因此,要真正获得教学效果,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我设计了______________

三下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 1 我是独特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学会比较客观地评价自己。 3.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认同自我,接纳自我的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难点: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正确分析自我,相信自我,完善自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手上隐藏着一个每个人独特的小秘密,你知道是什么吗?对,就是我们的指纹。 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请大家准备好印泥和白纸,看看我们的指纹藏着什么秘密。 (学生在白纸上印上自己的指纹,观察指纹并交流讨论。) 师:现在我们请一些同学来说一说,你发现了指纹有哪些秘密? 生:我们的指纹有大有小,形状各不相同。 师总结:同学们,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我们在办理很多证件,如身份证、签证时,都要按手印或录入指纹,指纹是我们确认身份的重要依据,就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两个人的指纹是完全相同的。同样,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也是独特的。 【设计意图:通过小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从指纹的秘密入手,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独特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猜猜我是谁 现在我们每个人准备一张小卡片,在卡片上对自己进行描述(可以是性格、爱好、特长等方面的内容),最后署名。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小卡片投入讲台的小纸箱里面,然后我随机抽取几位同学的小卡片,念给全班同学听,大家一起来猜猜这个小卡片里面描述的主人公是谁。 卡片一:我在我们班最高,喜欢打篮球。 卡片二:我长头发,大眼睛,喜欢做手工。 卡片三…… 师:刚才只是让同学们猜,现在我继续抽取几位同学的小卡片,大家除了猜之外,还要说说你们猜到的这个同学和他卡片上所描述的自己一样吗?也可以对“他/她”的描述进行补充哦。 师:通过这个小游戏,我相信同学们都对自己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每个人都有

小学奥数设数法解题

小学奥数设数法解题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设数法解题 专题简析: 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缺少条件的题目,按常规解法似乎无解,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就可以采用“设数代入法”,即对题目中“缺少”的条件,随便假设一个数代入(当然假设的这个数要尽量的方便计算),然后求出解答。 例题1。 如果△△=□□□,△☆=□□□□,那么☆☆□=()个△。解:由第一个等式可以设△=3,□=2,代入第二式得☆=5,再代入第三式左边是12,所以右边括号内应填4。 说明:本题如果不用设数代入法,直接用图形互相代换,显然要多费周折。 练习1 1.已知△=○○□□,△○=□□,☆=□□□,问△□☆=()个 ○。 2.五个人比较身高,甲比乙高3厘米,乙比丙矮7厘米,丙比丁高10 厘米,丁比戊矮5厘米,甲与戊谁高,高几厘米 3.甲、乙、丙三个仓库原有同样多的货,从甲仓库运60吨到乙仓库, 从乙仓库运45吨到丙仓库,从丙仓库运55吨到甲仓库,这时三个仓库的货哪个最多哪个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多少吨、 例题2。

足球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1 5 ,问一张门 票降价多少元 【思路导航】初看似乎缺少观众人数这个条件,实际上观众人数于答案无关,我们可以随便假设一个观众数。为了方便,假设原来 只有一个观众,收入为15元,那么降价后有两个观众,收 入为15×(1+1 5 )=18元,则降价后每张票价为18÷2=9 元,每张票降价15-9=6元。即: 15-15×(1+1 5 )÷2=6(元) 答:每张票降价6元。 说明:如果设原来有a名观众,则每张票降价: 15-15a×(1+1 5 )÷2a=6(元) 练习2 1.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为70分,其中3 4 及格,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 80分,那么不及格的同学平均分是多少分 2.游泳池里参加游泳的学生中,小学生占30%,又来了一批学生后,学 生总数增加了20%,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0%,小学生增加百分之几 3.五年级三个班的人数相等。一班的男生人数和二班的女生人数相等, 三班的男生是全部男生的2 5 ,全部女生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几分之几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说课模板讲课稿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说 课模板

精品资料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它选自新课标人教版教材 ()年级()册第( )单元第( )课。下面,我从教材、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三.说教法: 课标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 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 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教学中针对一二年级儿童的特点,将儿 童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思考、探索,以及学生判断能力的培 养和社会知识的获得有机结合,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 主体作用的发挥,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学有所获的空间。因此在教法选择 上有:合作交流法、集体讨论法、活动探究法、情感体验法。 四.说学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在学法指导上力求体现“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际体验”的理念,主要让学生应用合作、探究、讨论、体验等学习方法去学习新课 五.说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中教材思路、教师思路、学生思路三者凝结而成的艺术结晶,是教学过程中的主旋律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如何避免空洞、枯燥的概念,条条框框的限制,用生动的形象来吸引学生,应是一名老师必须高度重视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艺术是永无止境的,新课程标准需要我们勇于实践,勇于创新,更要我们勇于反思,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才能提升自己教学理念。各位专家、各位学者,感谢你们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展示自我、互动交流的平台。我期待着能在赛后聆听你们的教导和帮助。 谢谢大家!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项脊轩志》说课稿

《项脊轩志》说课稿 府谷中学封莉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项脊轩志》,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的一篇散文。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地位 《项脊轩志》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本文以项脊轩为感情的触发点,以“多可喜,亦多可悲”为感情线索,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的记叙,表达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正是一篇体现本单元教学重点的典范之作。 二、说学生情况 陶行知曾说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关注学情是教学内在的需要。我所担任的高三四、八班共同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大部分学生把文言文阅读等同于对文言的字词理解与翻译,欠缺整体阅读意识。两个文科班基本掌握翻译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所以在教学时,把文言字词与疏通文意的任务交给学生。教师主要从整体把握文章情感这方面进行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理念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具体表现“三位一体”的理念,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下面我从这三个方面确定本课的具体目标 1、知识与能力:自主梳理课文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及各类句式。培养学生对浅易文言文的“整体阅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典型的生活细节来表达感情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典型的生活高中阶段要能达到初步鉴定文艺作品,能感受想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受到感染和启迪。 结合学情和教学目标,我确立以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捕捉生活细节以表达深厚情感的写作技巧。 难点:唤醒学生对亲情的感触,懂得感恩。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我针对学生实际,传尝试使用以下教法和学法进行教学: 教法:1、情景导入教学法;2、多媒体视听与诵读结合法;3、问题导读法; 学法:1、自主学习法;2、讨论法;3、合作探究法等。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时数:两课时 时间安排:1、利用早读预习课文,圈点勾画疑难问题:如字音、词语、断

六年级设数法解题

第九周 设数法解题 例题1 如果△△=□□□,△☆=□□□□,那么☆☆□=( )个△。 解: 由第一个等式可以设△=3,□=2,代入第二式得☆=5,再代入第三式左边是12,所以右边括号内 应填4。 练习1 1. 已知△=○○□□,△○=□□,☆=□□□,问△□☆=( )个○。 1、=8 例题2。 足球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15 ,问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 【思路导航】初看似乎缺少观众人数这个条件,实际上观众人数于答案无关,我们可以随便假设一个观众 数。为了方便,假设原来只有一个观众,收入为15元,那么降价后有两个观众,收入为15 ×(1+15 )=18元,则降价后每张票价为18÷2=9元,每张票降价15-9=6元。即: 15-15×(1+15 )÷2=6(元) 答:每张票降价6元。 说明:如果设原来有a 名观众,则每张票降价: 15-15a ×(1+15 )÷2a =6(元) 练习2 1. 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为70分,其中34 及格,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80分,那么不及格的同学平均分是多少分? 1、设考试总人数为4人,70×4-80×3=40(分) 例题3。 小王在一个小山坡来回运动。先从山下跑上山,每分钟跑200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240米,又从原路上山,每分钟跑150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200米,求小王的平均速度。 【思路导航】题中四个速度的最小公倍数是1200,设一个单程是1200米。则 (1) 四个单程的和:1200×4=4800(米) (2) 四个单程的时间分别是; 1200÷200=6(分) 1200÷240=5(分) 1200÷150=8(分) 1200÷200=6(分) (3) 小王的平均速度为: 4800÷(6+5+8+6)=192(米) 答:小王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192米。 练习3 1. 小华上山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下山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求上山后又沿原路下山的平均速度。 1、设一个单程是12千米 12×2÷(12÷3+12÷6)=4(千米)

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3. 我们班 他们班》第二课时说课稿

小学道德与法治《3.我们班他们班》第二 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教材四年级上册《3.我们班他们班》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重难点、方法、设计和板书七个方面来进行详细说明。 一、教材分析 《我们班他们班》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会合作,懂得结交竞争中的小伙伴,文明生活。《我们班他们班》一课中体现出学会真诚相待,善于合作,勇于竞争是现代公民素养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竞争、处理竞争,学会友善地对待生活中的小伙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同学平时对自己的班级关心比较多,对其他班级关注较少,缺乏增进班级间合作的主动性。学生对其他班的认识多来源于竞赛活动。在竞争中普遍存在为自己班“加油”,给其他班喝倒彩的现象,所以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的教育。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班级间竞争的现象,懂得班级间竞争的意义。 2.了解班级间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及其后果,用正当方式参与班级间的竞争。 3.学会尊重和欣赏其他班级。 四、教学重难点 学会以正当的方式对待班级间的竞争,懂得为别人喝彩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优秀品质。 五、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明确值日职责,光靠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鲜活的班级生活中,依靠学生的切身体验、榜样示范、实际参与、及时评价来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在教学中我牢牢把握“在生活中,通过生活,为了生活”的德育宗旨。在这样的宗旨下,我将采取情境教学法,创设孩子喜闻乐见的生活情节,引起孩子的情感体验,帮助孩子理解教材内容,树立正确的值日观。此外还有启发式教学法,在第一板块中利用夸夸班级值日生,评选星级值日生等形式树立良好的值日生榜样。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说服学生,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原来做法的“小气”,转向实现班集体视野下的“大气”。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节课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学法上主要有: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生会在夸一夸、比一比、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中进行学习,他们将在探究和实践中找出班级的优秀值日生,解决值日时遇到的困惑。 六、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活动一:班级竞争收获多 1.视频导入。(播放接力赛“加油”视频:田径场上,接力运动员蓄势待发。发令枪声一响,运动员如一支支离弦的箭一般射了出去,引得在场的观众兴奋不已,对场内的运动员大声喊:“加油!加油!”)

设数法解题 《举一反三》六年级奥数教案

《举一反三》六年级奥数教案 一、教学内容:举一反三P44—P48 二、教学目标: 1、学会用“设数法”解题。 2、理解所设的数只要便于列式计算,它们的大小与解答的结果无关。 三、教学难点:怎样设数才能使解题最简便。 四、教学设计: 1、复习上次课所学内容,讲解作业。 P40疯狂操练2(1)P40疯狂操练2(2) 2、新课内容 I、为什么要设数? 【例题1】:如果△△=□□□,△☆=□□□□,那么☆☆□=()个△。 【分析】:由第一个等式可以设△=3,□=2,代入第二式得☆=5,再代入第三式左边是12,所以右边括号内应填4。 总结:本题如果不用设数代入法,直接用图形互相代换,显然要多费周折。 有些题目直接解答比较困难,设一个具体数后,解答的难度可以适当降低,也便于理解,这种方法叫做设数法。 【例题2】足球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1/5,问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 【分析】:初看似乎缺少观众人数这个条件,如果设原来有a名观众,则每张票降价:15-15a×(1+1/5)÷2a=6(元)。 方法二:见书P45例题2【思路导航】答:略。 总结:在用设数法解题时,我们知道所设的数只要便于列式计算,它们的大小(但不能是0)与解答的结果没有关系。所以我们设的这个数要尽量方便计算。 II、怎样设数?怎样设数最简便? 【例题3】小王在一个小山坡来回运动。先从山下跑上山,每分钟跑200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240米,又从原路上山,每分钟跑150米,再从原路下山,

每分钟跑200米,求小王的平均速度。 【分析】: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立刻列出算式:(200+240+150+200)/4。 切记:求平均速度时,我们用公式: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1)为什么设单程路程:我们知道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要求小王的平均速度,题目所给条件似乎不够,此时,我们可以假设总路程(4个单程路程之和)或总时间(4个单程时间之和),又4个单程时间都不同,所以我们假设总路程要更简便。 2)为什么设单程路程为1200米:因为题中出现了四个速度,为方便计算,我们取4个速度的最小公倍数,(怎样取最小公倍数?)即1200米,即设一个单程是1200米。 具体过程见书P46例题3【思路导航】答:略。 总结:在设数法求解较复杂应用题时,我们一般假设题中不变的量,这样求解最简单。 3、能力提升。 【例题4】 【分析】初看题目似乎无从下手,那么我们从题目问题开始。我们知道男生的平均身高=男生的总身高/男生人数,所以我们假设男生人数较简便。 由已知可得:男生人数=(1+1/5)×女生人数,当女生人数为5人时,男生人数为6人。所以总身高=(5+6)×115=1265(厘米),又 总身高=男生总身高+女生总身高 =6×男生平均身高+5×女生平均身高,又女生平均身高=(1+10%)×男生平均身高 =6×男生平均身高+5×(1+10%)×男生平均身高 =[6+5×(1+10%)]×男生平均身高 所以男生平均身高=1265÷[6+5×(1+10%)]=110(厘米) 答:这个班男孩平均身高为110厘米。 方法二:见书P47例题4【思路导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