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6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以胃脘痞胀、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为主症者,应属于中医“胃痞”的范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制定的《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
功能性消化不良必须包括以下1条或多条:①餐后饱胀不适;②早饱感;③上腹痛;④上腹烧灼感;并且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基础上没有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功能性疾病。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亚型诊断包括餐后不适综合征与上腹痛综合征。
(二)证候诊断
1.脾虚气滞证:胃脘痞闷或胀痛,食少纳呆,纳少泛恶,嗳气,呃逆,疲乏无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弦。
2.肝胃不和证:胃部胀痛,两胁胀满,每因情志不畅而发作或加重,痞塞不舒,心烦易怒,善太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3.脾胃虚寒证:胃寒隐痛或痞满,喜温喜按,泛吐清水,。
中药养生法中医经方治疗消化不良中药养生法中医经方治疗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胃胀、恶心、食欲减退、腹泻等。
对于这一问题,中医经方提供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药养生法中医经方治疗消化不良的具体方法和效果。
一、理气和胃的方剂理气和胃的方剂是中医经方中常用的治疗消化不良的方法之一。
其中,代表性的方剂是“保和丸”。
该方剂由六味中药组成,包括陈皮、枳壳、槟榔、草果、白术、木香等。
这些草药能够通过调节胃肠道的气机运行,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改善胃蠕动功能,从而缓解消化不良的症状。
二、健脾和胃的方剂健脾和胃的方剂也是中医经方中常用的治疗消化不良的方法之一。
其中,代表性的方剂是“四君子汤”。
该方剂由四味中药组成,包括白术、茯苓、黄芪、人参等。
这些草药能够通过增强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提高气血运行,从而促进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减轻消化不良的症状。
三、调理肝胆的方剂在中药养生法中,消化不良的治疗还可以通过调理肝胆来实现。
肝胆的不协调常常会导致消化功能的障碍。
代表性的调理肝胆的方剂是“复方板蓝根颗粒”。
该方剂由板蓝根、黄芩、栀子、薄荷等中药组成。
这些草药能够清热解毒,调理肝胆功能,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减少胃肠不适。
四、舒肝理气的方剂舒肝理气的方剂也是中医经方中常用的治疗消化不良的方法之一。
其中,代表性的方剂是“柴胡疏肝散”。
该方剂由柴胡、白芍、制香附等中药组成。
这些草药能够缓解胃肠道的痉挛和疼痛,调整肝气的运行,舒缓消化系统的紧张状态,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
五、祛湿化痰的方剂消化不良常常伴随着湿气和痰湿的问题。
调理湿气和痰湿是中医经方治疗消化不良的关键。
其中,代表性的祛湿化痰的方剂是“半夏泻心汤”。
该方剂由半夏、黄芩、赤硝石等中药组成。
这些草药能够消除湿气和痰湿,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改善胃肠道的运行,减轻胃肠不适。
中药养生法中医经方治疗消化不良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个人的症状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方剂进行调理。
从肝阳虚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在消化道结构和器质性病变未见或者病因未明的情况下,表现为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的一类功能性胃肠疾病。
中医学认为,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中肝阳虚是一个重要因素。
肝阳虚者常表现为肝气郁滞、肝气上逆、增加胆囊壁张力、胆汁分泌减少,并可能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及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起消化不良症状。
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多用健脾化湿、行气散结的方法,具有调和肝胃、调理气血的作用。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
1. 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药汤是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组成的方剂。
该方对于肝胃气滞、气血不通所引起的胸闷、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有良好疗效。
桂枝、芍药具有舒肝解郁、调理气血的作用,生姜、大枣具有温中理气、补脾和胃的作用,甘草具有调和各种成分作用。
该方剂具有调和肝胃、行气化湿的双重作用,常用于治疗肝胃气滞、气血不畅所引起的消化不良。
2. 二陈汤二陈汤是由黄连、黄芩、白术、半夏、干姜、甘草组成的方剂。
该方具有清热燥湿、化痰止呕、消胀止泻的作用。
适用于湿热内蕴、中焦湿冷所致的消化不良。
黄连、黄芩具有清心火、燥湿解毒的作用,白术、干姜具有化湿补脾的功效,半夏可燥湿止呕、降逆安胎,甘草具有调和各种成分的作用。
该方剂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内蕴、中焦湿冷所致的消化不良。
3. 温中理气汤总之,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中药治疗对于改善肝胃气滞、气血不畅等情况具有良好疗效。
大部分中药方剂的作用机理在于调和肝胃、行气散结、健脾化湿等方面,这些作用可以有效地缓解消化不良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在服用大剂量中药时需要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如果患者服药后出现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就诊。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根治妙方10方 1,香砂枳术丸本品含白术、枳实、木香、砂仁等中药。功能:健脾养胃。用于治疗胃脘痛、泄泻等。凡气滞、湿阻所导致的胃脘痞满而痛、肠鸣泄泻、大便稀溏等均可应用。临床上常在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肠神经官能症等疾病时选用此药。口服每次10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2,大山楂丸(咀嚼片、冲剂)由山楂、焦六曲、炒麦芽组成。功能:开胃消食。用于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满。服法:成人每次1~2丸(每丸9克),每日2~3次;小儿减半。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及难于消化的食物,饮食宜清淡。
3,木香顺气丸(冲剂)由木香、枳壳、橘皮、香附、槟榔、苍术、砂仁、厚朴、青皮、甘草组成。功能:顺气开胸,和胃消食。适用于气滞不舒引起的胸膈痞满,两胁胀痛,饮食无味,宿食积滞等。临床多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口服每次6~9克,每日2次。孕妇忌服。, 4,小儿消食片主要成分含鸡内金、山楂、六神曲、麦芽、槟榔、陈皮等药。功能:消食导滞,理脾和中。主治小儿消化不良,症见腹部胀实,时有疼痛,大便秘结,夜寐不安。. 医药文档交流 2 规格:每片0.4克。服法:1~3岁每次2~3片,3~7岁每次3~5片。
5,健胃消食片 由太子参、陈皮、山药、炒麦芽、山楂等药组成。功能:健胃补脾,消食化滞。适用于因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吸收、营养不良,发育迟缓,面黄肌瘦,毛发稀黄,食纳差、腹胀便溏。规格:每片0.5克。服法:成人每次4~6片,每日3次。7岁以上儿童用量减半;3~7岁儿童服1/3量。, 6,启脾丸由人参、炒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山药、炒莲子、焦神曲、焦山楂、炒麦芽、泽泻等药组成。功能:健脾和胃,消食止泻。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胸脘痞满,腹胀便溏。可治疗消化不良、慢性胃肠炎等。服法:成人每次1丸(每丸3克),每日2~3次;小儿酌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之食物。
国医大师徐景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处方...
国医大师徐景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
处方:川百合30克,炙甘草5克,怀小麦30克,大枣7枚,广郁金10克,合欢花15克,佛手片10克,薄荷3克(后下),橘皮6克,橘叶15克,娑罗子10克,全当归10克。
用法:每日1剂,2次煮服。
服后平卧约1小时。
功能:疏肝解郁。
主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证属肝郁气滞。
临床应用:患者因胸闷短气,不思饮食,胃中抽动5个月就诊。
5月前情志不畅,郁而不伸,遂致胸脘窒闷,短气,善叹息,不思饮食,无饥饿感,进食甚少,饮水亦少,胃脘部常有抽动感,无规律,神疲乏力,体重逐渐减轻。
诊查: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象细弦。
心肺无异常体征。
上腹无压痛,肝脾未触及。
胃镜检查示轻度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HP)阴性。
胸部X线检查及心电图均无明显异常。
服上方后,自觉有气从上腹上行至胸,颇觉舒服,3剂后胸闷短气即有改善。
药服7剂胃中抽动减少,饮食渐增乃去薄荷,加谷芽30克,再服14剂,诸症基本消失,饮食渐接近正常,精神好转,恢复工作。
随访3个月,生活工作均正常,恙未复作。
#423头条知识节##清风计划##健康科普排位赛#。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慢性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或不适餐后饱胀
嗳气早饱厌食恶心呕吐烧心等,病程超过4周以上而未能发现器质性疾病(也有
将病程定为3个月以上)。归属于中医“郁证”、“脏躁”、“百合病”范畴,由于
临床症状各异,又可见于“呕吐”、“嗳气”、“纳呆”,及“反胃”、“吞酸”、“嘈
杂”、“腹胀”、“胃痞”、“胃脘痛”等病证范围。
一.诊断:
以2006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罗马Ⅲ为诊断依据,并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使用中医药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亦收到很好的效果,结合
我科临床实际,我们总结常见的几种证型:
1. 肝气郁结证:脘胁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急躁易怒,或见口苦,失眠
多梦,精神抑郁,喜长叹息,咽部异物感,苔薄,脉弦。治以疏肝理气,和
胃消胀,方用协定方疏肝I号加减,常用药物有枳实,枳壳,生地,熟地,
何首乌,丹参,当归,川芎,泽泻,山楂,枸杞等,若气滞重可联合柴胡疏
肝散加减,若肝郁日久化火伤阴,可加用左金丸。
2. 湿热滞胃证:胃脘痞满,闷胀不舒,恶心欲吐或呕吐,纳呆食少,嗳气不爽,
伴头身困重,肢软乏力,口哭吐酸,大便不爽而滞,小便黄赤,脉濡数或细
数。治以清热化湿,理气和胃,方用三仁汤加减。可选用杏仁、白蔻仁、薏
苡仁、半夏、厚朴、通草、滑石、淡竹叶等。
3. 胃阴亏虚证:证见胃脘隐痛,嘈杂善饥,口干唇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
中有裂纹或光剥无苔,脉细数。治以养阴益胃,方用麦门冬汤、益胃汤、一
贯煎加减。可选用生地黄、沙参、麦冬、玉竹、石斛、百合、当归、甘杞子、
川楝子、山药、黄芪、知母、葛根、五味子、天花粉等。
4. 脾胃虚寒证:证见胃脘隐痛喜按,得温得食则缓,纳谷不香,面色少华,神
疲乏力,口淡不渴,泛吐清水,甚则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迟缓。
治以温中健脾,方用健胃Ⅰ号加减。药如党参、桂枝、干姜、炙黄芪、制附
子、白术、白芍、炙甘草、茯苓、陈皮、姜半夏、广木香等。
(二)其他疗法:
1.针灸:诊断系统,按照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根根据
症候进行分型;分经络取穴,局部按神经节段和辨证取穴,阳明胃经为特点
穴;耳针疗法:神门、枕、心、脑、胃、肝下脚端、交感、皮质下。
2.中成药:可选用香砂六君丸、木香顺气丸等药。
3.本院制剂:解郁复胃散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对肝气郁滞证效果
明显,下一步拟申报相关课题,从理论上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从而更好
的指导临床。
三.疗效评估: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排除胃肠道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症,这类疾病发
生是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模式,脑-肠轴调节障碍在动力和感知异常的功能中起
重要作用。目前治疗主要是中西医结合,其中中药治疗尤为重要,它能在一定程
度上恢复部分脏腑的功能,我科自制的中成药解郁复胃散已在临床上使用多年,
临床上此类患者多表现为肝气郁滞,此时单纯西药没有太好办法,而解郁复胃散
有疏肝理气,解郁和胃的作用,同时对胃下垂亦有一定作用,对患者症状的改善
作用明显,但在舒缓焦虑情绪方面与某些抗焦虑的西药还是存在差距。
四.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独特疗效,辨证施治体现了个性化处理,
为中医特色,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大量的临床研究及实验室研究表明,与单纯
西药对比,中医药及中医系结合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优势,
但仍存在以下问题:①分型标准及中医诊断不准确,缺乏统一标准;②中药及其
复方制剂在舒缓患者焦虑情绪方面的具体作用不明确,不足以进行客观的疗效分
析;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作用,并使其疗效优势得
到认可,本专科拟提出如下解决措施和思路:①加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中医
基础理论研究,尤其是中医病机的分析,根据发病特点结合临床实际,使中医诊
断及辨证分型更精确;②加强中药配伍的研究,尤其是本院制剂的分析,使之更
切合临床,并对剂型进行改革,使患者服用更方便;③加强药理学研究,重点是
相关药物的作用机理分析,初步探讨其治疗作用。
四、一辈子孤单并不可怕,如果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自由,那我们就是幸福的。许多长久的关系都以为忘记了当初所坚持与拥有的,最后又开始羡慕起孤单的人。
五、恋爱,在感情上,当你想征服对方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对方征服了。首先是对方对你的吸引,然后才是你征服对方的欲望。
六、没有心如刀割,不再依依不舍,只有,沉默相隔……
七、和你在一起只是我不想给任何人机会。
二十七、这个世界就这么不完美。你想得到些什么就不得不失去些什么。
二十八、有的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就像是流星,瞬间迸发出令人羡慕的火花,却注定只是匆匆而过。
二十九、无数次在梦的意境,勾勒你的样子,那样的虔诚,和你的心灵一样,一生刻骨。
三十、有
人背
叛你,你却想挽回。有人不爱你,你却讨好他。何必为爱委屈自己。一个人如真心爱你,绝不会对你忽冷忽热;一个人如真心想追你,绝不会跟你玩暧昧。与其卑微的恋爱,不如选择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