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日“汉语”词汇为中心考察中日同形异义词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4
汉日同形异义词“大方”的演变与比较研究摘要:中国和日本都是使用汉字的国家,两国在自己发展基础上都发展出各种不同的汉字词汇,其中有些词汇大同小异,有些词汇却风马牛不相及。
本文采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对“大方”这一同形异义词进行了分析,发现汉日两国的词义截然不同。
所以我们需要注意,在使用同形异义词的时候切记不要望词生义,要摆脱母语的干扰,不可一味地根据其母语中的词义想当然的理解日语中同形汉字词,这样会造成很大的误解。
关键词:比较研究;大方;同形异义词;延续;演变世界虽大,但使用汉字这种表意文字的国家屈指可数,至今仍在使用汉字的国家大概除了中国,就是日本了。
日本的汉字是从中国古代隋唐时期传过去的,那个时期中国和日本使用的汉字大致都是一样的。
但是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汉语的词汇和日语的汉字词两者都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使用或很少使用,或词义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日语的汉字词虽然大部分保持着原意,但是其中一部分发生了词义、使用范围、形态等方面的变化。
因此就导致了同形异义词的出现。
首先我们先看看日语当中对同形词的界定:根据大河内康宪「いずれがいずれを借用したかを問わず、双方同じ漢字(簡体字は問わない)で表記されるものを同形語と呼ぶようになったと思われる。
」即无论是“汉语借词”还是“日语借词”,不管是简化字与否,双方用相同汉字标记的词都叫“同形词”。
而所谓同形异义词就是指一个词在日文里表达的意义和在中文里表达的意义毫无共同之处的词。
比如日语的“大方”和汉语的“大方”就是一对同形异义词。
对于很多学习日语的中国人来说,提到“大方”,脑子里就会出现两种意思,一种是中文中慷慨,不吝啬的意思,另一种就是日语中大概的意思。
这大概是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和实际生活的直接体现,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日语汉字词虽然大多是以汉语的词汇为母体的但是也会因为不同的文化制度、生产方式、哲学思想等等而发生变化。
一、汉语中“大方”的演变在古代汉语中,“大方”只有“dà fāng”这一种读音。
中日同形词对比-最新资料中日同形词对比1.中日汉字词现状研究接触过日语的人都会发现日语中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词汇――汉字词,并且很多汉字词是中日同形词。
对于学习和研究日语的中国人和学习并研究汉语的日本人来说,中日汉字词有时是便利的“桥梁”,有时却是可怕的“陷阱”,这是因为日语中的汉字词既跟汉语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经常被称作“同文同种”。
两千多年的交流历史,使两国在文化上保持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汉字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更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和日本属于共同的汉字文化圈,共同使用汉字,所以中日两国的语言中存在大量同形词。
大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日两国的语言研究者提出了“中日同形词”并开始了研究。
芝田念统计了2502个口语中的高频双音词,其中同形同义词占32.29%,同形类义词占5%,同形异义词占61.31%。
李泉对汉日字形基本相同或相近的3817个汉语常用词统计后发现,词义完全相同和基本形同的占53%,完全不同仅占4%。
此外,刘富华、王顺洪、鲁宝元探讨了汉日同形词的研究目的、对日本人学习汉语的影响及分析方法等。
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以《新大学日语阅读与写作》中的汉字词为中心,对1128个汉字词进行分析,其中有853个为同形词,549个为汉语中无对应的词,本文从词义方面进行分析。
2.中日汉字词词形及词义对比根据《中国日本学年鉴1992》记载,李进守先生的《中日两国同形词对比研究》是国内最早的一篇对于同形词进行研究的著作。
长时间以来,中日同形词对比研究一直都是学者们研究中日语言及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到现今并没有对中日同形词做出统一的规范化的解释,不同学者对于同形词的定义及范畴描述各自不同的看法。
2.1同形词的界定首先汉语中对同形词界定如下:冯建新:“同形词就是指中日语言中这部分字形相同的词,它是汉语与日语之间的一种词汇,其使用范围包括名词、动词、副词、形容词等词类。
中日同形異義語についての分析周娜娜目次要旨キーワードはじめに中日同形異義語の比較基準決定Ⅰ. 語義についての分析Ⅰ.1 語義の虚実Ⅰ.2 ニュアンスの違いⅠ.3 語義の範囲Ⅰ.4 語義の相違Ⅱ. 用法についての分析Ⅱ.1 組み合わせの違いⅡ.2 使い方の違いⅡ.3 言語習慣の違いⅢ品詞についての分析Ⅳ色彩についての分析Ⅳ.1 文体の違いⅣ.2 褒貶色彩の違いⅣ.3 語感の強弱の違いⅣ.4 男女用語の違い終わりに参考文献要旨日本の漢字は中国から伝わったものであるから、当然中国語との繋がりが深い、しかし、そのつながりの深さは中国人が日本語を学習するのに便利さをもたらすと同時に、不便さも生じさせている。
そこで、中日両国の漢字を対比することによって、そうした言語学習の上での便利さ、不便さを確認したい。
中国語を母語として日本語を学習する人を対象に、中日同形語の意味及び用法上の微妙な差異を整理すると、まず、語義、用法、品詞と色彩の四つの面に要約でき、それはさらにいくつかのポイントに細分できる。
この視点から中日両国語の同形異義語を比較し、中国人の日本語学習者に同形異義語を正しく使ってもらいたい。
その理解をいっそう深めたら、効率よく、日本語らしい日本語、違和感のない日本語が習得できるようになる。
キーワード:語義、、組み合わせ、文体、語感、男女用語はじめに中国人、日本語学習者が常に、自分の持っている中国語の漢字知識に基づいて、日本語の漢語語彙を理解しようとし、使おうとしているが、中日両国の漢字の中に字体が同じでも、意味が多少異なっているか,或いは全然違いと言う漢字も少なくない。
例えば、「中国人は映画館で喧嘩する」という意味を、日本人は「中国人は映画館で言い争いをする」と思う。
また、「娘」という字を、中国人は「お母さん」という意味に勘違いする。
ある中国の留学生は初めて、日本へ行ったとき、町で「男湯」「女湯」と書かれた建物絵を見つけた。
基于对日汉语词汇教学的汉日同形词研究本文主要就对日汉语词汇教学中汉日同形词的现有研究进行了分析和反思,指出了研究的薄弱环节和今后的研究重点。
笔者认为,从总体上看,基于对日汉语词汇教学的汉日同形词对比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基础还不够扎实,理论还缺乏高度,应用也缺乏操作性。
今后的研究应该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向纵深方向发展。
标签:汉日同形词研究现状对日汉语词汇教学进行语言对比是促进外语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汉语或日语学习而言,由于汉字的存在,这显得更有意义。
汉日同形词数量巨大,其研究成果不仅可应用于国内日语教学中,还可应用于对日汉语教学中,作用广泛。
本文拟立足于对日汉语词汇教学,对汉日同形词对比研究状况进行分析和反思。
一、汉日同形词的内涵及研究意义(一)汉日同形词的内涵“名不正则言不顺”,正名对于任何研究来说都很重要。
学界对同形词的概念大多比较含糊,但也有论文(刘富华,1998;鲁宝元,2000)对同形词内涵的界定比较具体,只是还不够全面。
下面将鲁宝元先生文章中的具体分类转述如下:1.所用汉字完全相同的词。
如:山/山水/水2.中国的汉字简化了,而日本汉字未简化。
如:意見/意见経済/经济3.日语为了表示词性加了平假名词尾。
如:大きい/大来る/来除以上三类外,我们认为还有四类需要考虑进来。
4.日本汉字简化了,而中国汉字未简化。
如:渓流/溪流陥落/陷落5.中国汉字和日本汉字简化的方法不同。
如:辺境/边境変化/变化6.中日汉字相同(或只是繁简体的区别)、字序不同的同素逆序词。
如:言語/语言栄光/光荣7.中日汉字的笔画笔形仅有细微差异。
(万玲华,2004:27)此外,上述的一些综合形式也应属于同形词,像第2类和第3类的综合形式,如:正確だ/正确。
有了这样相对清晰的对汉日同形词内涵的界定后,研究对象会变得更加明晰。
不过,汉日同形词除上述分类法外,还可按照音读、训读来划分,但考虑到教学的实用性需要,我们仍坚持前一种分类方法。
日汉同形异义词解析作者:赵金秋来源:《语言文字学》2015年第05期【摘要】:日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但由于日本从中国借用了汉字来表记日语,再加上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因而在词语方面也存在相互借用,相互影响的情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的发展,在中日两国之间产生了一系列字形相同,发音、词义、用法不同的同形词,其产生具有复杂的时空因素。
同形词对中日学习者带来很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对日汉同形异义语的形成、分类、影响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同形异义词;; 词义;; 影响;; 分析中日两国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奈良时代日本从文化名邦的中国借入汉字来记事,并创造了表记系统来标注汉字的读音。
在汉字被用于记录日语之初,日本大量吸收汉语词,近代以后利用汉字及其所表达的意义及构词规则创造出许多新词,其中一部分和语词又被汉语吸纳,由此可见日汉两种语言在语言文化交流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汉语词和日译外来语。
明治维新之后,中日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日益加深,汉字作为沟通交流的工具在两种语言间相互影响,我们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会发现大量的词语在字形上与汉语词汇相同,这就是所谓的同形词,其中有同形同义词和同形异义词之分。
同形同义词对中日文化交流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同形异义词却给中日学习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惑与阻碍。
中日词汇的复杂关系影响着语言交际的正确性,如果对这两类词没有足够的认识,则势必会造成误解。
1.同形同义词日语中无论词形还是词义都与汉语相同的词就是同形同义词。
经常会以名词的形式出现,例如:科学、哲学、教育、世界、銀行、革命、物理等等。
它们的读音虽然与汉语不同,但是与汉语同形、同义,和完全不懂中国汉字的欧美人相比,中国人学习日语要更容易,不但减轻了大量的学习负担,而且方便了部分单词的记忆与理解,在中日语言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同形异义词日语中不仅保留并创造了很多与汉语同形同义的词,而且也产生了大量的同形异义词。
浅议日语教学中的中日同形词◆柳娜【摘要】中日两国都使用汉字,日语中的汉字渊源于中国汉字,因此,两国语言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同形汉字词汇。
由于有些词在形式、意义方面相同或相近,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容易望文生义;有的词却形同义不同,由于对这些词的理解不够,从而导致学生的误用。
所以,在这里有必要就中日同形词的异同做些探讨,并阐明在今后的日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1日语教学中日同形词误用分析日语与汉语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关系.由于历史、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原因。
汉语对日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词汇方面.产生了大量的字形相同或相似的词——同形词。
日语中的“中日同形词”数量大。
一方面,在含义及使用习惯上与汉语有共同点.在我们学习日语时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又使学习者受到母语——汉语的干扰而忽视。
同形词”的差异性,从而造成误解和误用。
一、中日同形词的种类中日同形词从语意上可分为。
同形同义词”和。
同形异义词”两类。
1.同形同义词。
同形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的同形词。
即同一个词无论在汉语里还是在日语里。
它所表达的意义基本一致。
其中动植物的名称、科学技术用语占了很大比例,也有一些是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常用语。
例如.。
新年、印象、地震”等与汉语的词形、意义完全相同。
这类词汇所占的比例较大比较好掌握。
另一些词在字体上有所差别。
比如.。
臂嚣、园害馆、国隙、。
等在汉字书写上不太相同,但意义却完全一样。
以上的同形词对于我们中国的学习者来说容易理解。
2.同形异义词。
同形异义词。
:是指意义不同的同形词。
同形词在日语里表达的意义和在中文里表达的意义毫无共同之处。
这类词在同形词中虽然数量不大.但由于使用频率高字形一样,稍不注意在翻译上就会闹出笑话。
例如。
日本“烷饼”的意思与中文的。
烧饼”的意思就大相径庭。
中文的“烧饼”是我国北方人常吃的一种面食,而日语中的。
烧饼”是指糯米制成的年糕。
另外.还有一个引申义是。
吃醋、嫉妒”.这恐怕是我们中国人很难想象的吧。
汉日同形词词性差异的比较研究中日两国的历史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汉语和日语中中存在着大量的同形词。
一部分同形词与汉语中的语义词性非常相似,可以等同使用。
还有一部分同形词在传入日本后发生了词性语义的转变,很容易导致日语学习者对这类词汇的理解产生偏差,从而造成语句的误用。
本文以产生词性差异的汉日同形词为中心,对其词性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归类整理,并对其在实际语句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分析与考察。
标签:同形语语义词性差异一、引言中日两国共同属于汉字文化圈,汉字在两国各种经贸文化来往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语中有大量的同形词,这些同形词对于日语学习者有利有弊。
同形词是指在汉日两种语言中均被使用、相互之间存在着借用关系、不考虑简体与繁体字差别的字形相同的汉字词。
同形词原本是“同形同义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很多词汇的语义和词性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虽然日语中的汉字对于日语学习者带来了很多亲近感,但也因词性和语义的差异导致句子的误解与误用。
因此,如何全面、准确、深入地把握同形词的这种差异性,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
二、先行研究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日两国的语言学家开始研究同形词。
关于同形词,何培忠、冯建峰(1986)在《中日同形语浅说》中作了以下定义:同形语就是汉语和日语中字形相同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
大河内康宪(1992)在《日本語と中国語の同形語》中概述了同形语的特征,分析了两国同形语的意义差异,提出同形语不仅仅是用相同的漢字表示,并且词源也应该在历史上相关联。
不考虑汉字的简体和繁体,字形相同的都可以成为同形词。
香坂顺一(1980)[1]围绕同形语的语义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
他指出汉语和日语中虽然部分汉字相同,但是很多汉字在传入日语的过程中原义不仅产生了增减、转移等现象,词性也随之发生了转变,所以不能将两者完全等同使用。
例如日语中“品质”一词,汉语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质如何,但在日语中品质一词只能用来修饰物品,如果用在人身上则含有贬义。
中日同形词的对比分析———以《刺青》为例朱秋兰(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贵州·贵阳550025)中图分类号:H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6)03-0178-02作者简介:朱秋兰,贵州遵义人,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2013级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外语翻译摘要中日两国都使用汉字,汉字中存在大量的同形词,因此对于学习者来说在翻译这些词汇的时候容易产生误用的现象。
本文主要是以谷崎润一郎的《刺青》为素材,找出里面的同形词,举出例子,分析比较中日之间的相异之处。
通过分析产生误用的原因,有效改善误区,提出在今后的翻译中如何避免对中日同形词的误用,对今后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日同形词刺青误用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Chinese and Japanese Homo 原graphs:A Case Study on "Tattoo"//Zhu QiulanAbstract Both China and Japan use Chinese characters,so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homographs between them,but learners will easily misuse them when translating them.With Junichiro Tanizaki's "Tattoo"as the material,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homographs in it.By analyzing the reasons of misuse,w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ituation and know how to avoid the misuse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homographs in translation.This will greatly help our learning in future.Key words Chinese and Japanese homographs;"Tattoo";misuse1引言日本的汉字是直接照搬中国汉字字形,在意思上却加以改造,形成了日本自己的汉字。
中日同形词对比浅析作者:陆璐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5期摘要:很多中国人选择学习日语,是觉得日语中有很多的汉字,这样学习起来会比其它语言轻松不少。
诚然,中日两国同属汉字国家,在历史的发展中确实出现了一些相同字形的文字,但是这些中日同形词语中并不是每个词的意义都是一样的,如果学习日文的中国人只有掌握这些中日同形汉字的异同才不会产生误解,也只有这样才能说出准确而地道的日语。
关键词:中日;同形词;异同;母语干扰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125-02一、同形词的定义事实上,“同形词”是汉语里的说法,是指书写形式相同、意义不同的词。
而日语里将“同形词”称作“同形语”。
大河内康宪也曾解释:何谓同形词,简单来说,是指如:“政治、文化”等在日语和中文中字形相同的词汇。
这种说法在中国也是近一段时间才有的。
当然,日语中对同形词的定义源于中文。
虽然在称呼或叫法上有着一些不同,但是在处理“日语借词”和自古以来中文中的词汇(即在日本被称为“汉语借词”)两者的关系上,不论它们之间是谁借用了谁,普遍认为用双方的汉字(不包括简体字)组成的词汇就是同形词。
但是,同形词并不包括那些例如“山、人、大、小”等由单个汉字组成、并且同时可以音读和训读的词。
同形词一般是指例如“文化、经济、克服、普通”等由两个汉字(也有三个汉字以上的情况)组成的字音词,且不仅仅是字形,同时词汇的内部语法结构也是研究的对象之一。
二、同形词的分类据统计,汉字词在日文书面语中占52%以上。
根据日本的国立语研究所在1956年对现代90种杂志的用语用字的调查得知:在现代日语书面语中,汉字词占总词数的41.3%,占不同词的47.5%。
根据日本人曾根博隆对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词频词典》中对《频率最高的前8000个词词表》进行的对比分析(出去单音节词2329个外),得出有3395个词与日语同形,占实际分析词数的55.5%。
关于中日同形异义词的研究作者:侯丽丹来源:《科教导刊》2015年第06期摘要中国是东亚文化的中心,它对其周边的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具有很大影响。
中日两国的语言在词汇上互相影响,使之产生了许多字形相同的词,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同形词。
同形词的同义性对于我们中国学生日常学习日语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可以忽略同形词还有差异性的一面。
关键词中日同形异义词中国的日语学习者误用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2.016On Chinese and Japanese HomonymHOU Lidan(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Haihua College, Shenyang, Liaoning 110167)Abstract China is the center of East Asia culture, it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ir surrounding regions and ethnic culture. Chinese and Japanese language vocabulary and then influence each other, thus producing the same word many glyphs that we usually say the word counterparts. Homograph synonymy daily for our Chinese students learning Japanese have positive effects, but we can not ignore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homograph.Key words Chinese and Japanese Homonym; Japanese learners in China; misuse本论文从中日同形异义语的起源,意义等角度研究。
浅析中日同形异义词作者:蒲倩来源:《青年时代》2020年第18期摘要:中日两国文化交流频繁,中国文字对日本文化具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两国语言相互影响,形成了很多同形词,但是用法和意思不相同。
中国学生学习日语,由于受到汉语的影响,很容易对这类词进行误用,所以有必要对这些词进行考察、分析,以便对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同形异义词;误用;解决对策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中国汉字传入日本,日本人根据汉字创造出了平假名和片假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字和语言,同时借用了大量的汉语词汇,有相当数量的词现在仍在使用,另外日本人还根据汉字创造了大量的词汇。
在近现代,日语里很多词汇又反过来影响汉语,输入了不少日语词汇。
因此汉语和日语里有很多同形词,但是在中文和日文的语言环境里,用法和意思却不一样。
中国人学习日语,由于受到汉语的深刻影响,很容易出现误用的现象,导致错误百出,妨碍准确理解,因此有必要对同形异义词进行考察、分析,希望对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一、同形异义词的定义及对中国人的影响在中日两国语言中,词形相同却词义不同的词,就是同形异义词。
日语里出现了大量的同形同义词,也就是词形和词义与汉语完全相同,如世界、法律、教育、大学、改革、学生等,这些词的学习和使用,使中国人比其他不懂汉字的外国人更具有优势,更容易理解、记忆、运用。
但是同形异义词,由于词形与汉语相同,但词义不同,甚至相反,如果中国学习者直接当成汉语来理解,就大错特错。
例如,日语里的「娘」「手紙」「野菜」「姑」「愛人」「丈夫」等,这些词单从词形来看,能在汉语里找到对应的汉语词,但是翻译成汉语,则分别是“女儿”“书信”“蔬菜”“岳母或婆婆”“情妇或情夫”“结实”。
这样的同形异义词在日语里大量存在,会给中国人学习日语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对同形异义词的考察、分析是有必要的,以便中国人能够准确理解、使用这些词汇。
二、同形异义词的分类(一)意义和用法相近的同形异义词这类词在中日两国语言中,意义和用法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微妙的差异。
以日“汉语”词汇为中心考察中日同形异义词作者:张慧书
来源:《文学教育》2016年第09期
内容摘要:中日同形词可分为同形同义词、同形类义词、同形异义词。
汉字的输入对日本的语言、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两国漫长的文化交流和影响的背景下,中文和日语中出现了大量的中日同形异义词,这既给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同时不可避免地由于望文生义产生了理解错误。
在学习同形异义语的过程中,应该重点了解日“汉语”的起源、分类以及选取具体实例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同形异义望文生义日“汉语” 对比分析
本文依据二语习得中母语母语迁移的相关理论,通过考察日语汉字词汇中的同形异义词,同时采用例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中日同形异义语的对比研究,结合自己学习日语词汇的经验,对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产生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进行探讨。
最大限度得发挥汉语在学习日语过程中正迁移,提高学习效率。
1.中日同形异义词的起源
根据《汉书》记载:“夫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
”由此可以表明早从公元一世纪开始,中日两国已经有了正式往来。
公元六七世纪,随着遣隋使和遣唐使进入中国,中日两国的交往又增添了新的内容---佛教。
汉文典籍和佛教经典大量由中国传入日本,汉语的使用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长期使用汉字的基础上,日本人也根据汉字的构词法,自创了很多“和制汉语”,同时随着1868年的明治维新,西方文明不断涌进日本,日本人通过汉字的表意功能,创造出大量的译语词,如“電話”、“弁当”、“人気”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语言语用不断发展,两国看上去相同或者相近的也逐渐发生变化,有些日语词增加了汉语没有表达的部分有些日语词减少了汉语原先具备的意思;还有一些词语完全改变了原意。
也就产生了很多的同形异义词。
2.有关中日同形异义词的先行研究
迄今为止,有关同形异义词的研究较多,其中日本著名的论著有:荒川清秀(1979)在《中国語に対応する漢語》中就中日同形语在研究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相关讨论;荒屋劝(1983)在《中日同形語》中对中日同形语的历史进行了考察,分析了不同单词在不同环境下的语义的异同,同时提出了译语的多样性;大河内康宪(1992)《日本語と中国語の対象研究論文集》中讨论了日语中形容动词的二字同形语,分别在日语和汉语的环境下使用的不同,创造性的讨论了在日语中汉语意思渗透的现象;关于国内研究,以赵福全(1980)的《日汉同形词的错情剖析》为代表展开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着手于日汉同形异义词的概念和分类。
也有
进入21世纪之后的的学者主要集中于对于同形异义词在使用过程中的误用分析以及对寻求相关的解决措施,对前人研究的不足文本加以补充。
3.中日同行异义词的分类和具体使用情况分析
对中日同形异义词的分类,笔者赞同山西太原理工大学王运丽副教授的观点:一是从单个汉字字形来看都与汉字中的用字完全一样,但是从构词法来看,日语中“汉字”词的构成中国人已不能理解。
因为汉语中无这样的搭配,不这样构词,其指代意义也超出了改字原来所具有的汉语意义。
二是字形上、构词上都与现代汉语相同,但就其意义上来说已经完全日语化,完全脱离了汉语的原意,寓于其具有日本民族特点的指代意义,日语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时最容易出错。
笔者发现,近年来新日本语能力测试N1逐渐倾向于考察中日同形异义词,下面笔者就以此为分析材料具体分析中日同形异义词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3.1单个“汉字”字形与汉语中的用字一样,但是词的构成和汉语完全不同,以下题为例:
(1)発足
1.これから、先日発足した問題について検討しています。
2.新技術を発足しておかげて、他社との勝負に勝てた。
3.この団体は先月発足したばかりです。
4.この出版社は、来月、新しい週刊誌を発足する。
注:“発足”在日语中有两层意思。
分别是①旅立つこと/出发;②団体などが、活動を始めること/开始(活动)。
指团体、组织等新成立。
根据在句中意思,应该选3。
(2)満喫
1.この音楽を聴くと、気持ちがとても満喫する。
2.この雑誌には、やすいアンケートの情報が満喫されている。
3.海外旅情に行って、久しぶりの休暇を満喫した。
4.これらの条件を満喫する人材を探している。
注:“満喫”在日语有两种意思。
①じゅうぶん飲み食いすること/充分吃喝;②じゅうぶん味わうこと/充分地享受。
正确答案应该选择3。
(3)連携
1.学校は地域と連携して生徒の安全を守っている。
2.複数の社員で一台のプリンターを連携して使っている。
3.最近の株価は、為替レールと連携して上下している。
4.登山のときには、必ず地図を連携してください。
注:“連携”在日语中表示:連絡をとりあって、物事を行うこと/协作,合作。
根据句意,应该选择1。
这类单词都是借用汉字的派生词,学习者在看到这些词时,首先应该借用专业字典认真查阅,用清楚词的具体意思,再根据所给句子意思弄清句意,切勿随意推测。
3.2字形、构词上都与现代汉语相同,意义已经完全日语化,脱离汉语愿意。
以下题为例:
(1)次の大会に向けて、チームの()を強めるよ。
1.収束
2.結束
3.親密
4.緊密
注:“結束”汉语“结束”的意思是①完毕,不再继续;②装束,打扮;③处理,安排;④拘束;在日语中主要表示四层意思:①物をむすび束ねること;②製本で、折った刷本や雑誌などを単位ごとに束ねること、また、束ねたこと③同士の者互いに団結すること;④衣服や甲冑をつけて身支度すること。
句中主要表示“团队的团结”,所以选择3。
(2)円滑
1.手術の後、田中さんの体力が円滑に回復している。
2.手順を改善したら、業務が円滑に進むようになった。
3.瓶のふたが固くて開かなかったが、温めたら円滑に開いた。
4.山田さんが3か国語を円滑に操ることができたそうだ。
注:“円滑”汉语“圆滑”主要有两层意思:①形容为人处世善于敷衍,讨好,各方面应付的很周到;②指躯体肥满滑溜;而在日语中主要表示:①かどがたたず、なめらかなさま/没有棱角,光滑状;②物事がとどこおらずに進行するさま/顺利,指示物不受障碍地顺利进行。
因此,正确答案选择2。
4.中国学习者在系的过程中产生负迁移原因分析
4.1第一语言(汉语)的负迁移
据统计,现代日语中国使用的汉字约有20000个,掌握其中重要的10000字可以理解日语中90%的内容,掌握20000字则可以理解99%。
汉字占如此大的比例,因此学习日语的中国学习者,在看到汉字时,首先使用的第一语言就是汉语,按照汉语的思维理解日语单词,不可否认,在初学阶段,这种理解方式起到了很大的的记忆效果,特别对于通形同义词,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特别是中日同行异义词的增多,此时母语就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4.2文化背景的不同
奈达指出:语言深深的根植于社会生活之中,不了解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就无法理解这种语言的确切含义,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和深层根基。
从社会语言学的观点来看(Socio Linguistics),语言文字的存在不能脱离文化,用语言文字表达世界实际上就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传递。
中日两国在长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政治制度、固有文化、风俗习惯等。
例:日语的“正月”值得是“一年の一番目の月”(每年的第一个月),汉语中的“正月”指的是阴历的第一个月。
虽然同是用汉字书写,但是意思截然不同。
4.3近代以来社会环境背景的不同
在中国,随着鸦片战争的结束,西欧文明大量进入中国;在日本,随着锁国政策的解体,日本开始积极吸收欧美文明,为了学习、吸收欧美先进文明,日本人大量翻译西洋书籍,主要表现就是自创了大量的外来语,逐渐代替一些复杂的“汉字”词。
另一方面,中国开始及积极学习日本,直接借用很多日语词,但是当某个词作为外来词语进入到另一国(中)语言中时,词义会由于种种因素收到限定乃至特定。
4.4学习日语的教材及工具书使用情况
学校关于同形异义方面的教材或工具书配备不足;日语原版词典的配备及更新时间较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误用,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取到原版的解释分析,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使用汉语近义词解释,无形中造成了学生理解偏差。
参考文献
[1]侯丽丹.关于中日同形异义词的研[J].科学探索,2015:32
[2]谢琳.中日同形此分类对照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4(17):246
(作者介绍:张慧书,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