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同形异义词 不能乱用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试论日语中的同形异意语日语中有许多同形异意语。
本文所讨论的同形异义语是指同一个单词有着完全相反的意思。
例如,「開く」「やばい」「適当」等。
这些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困惑,究竟该怎样区别这两个完全相反的意思呢?本文主要讨论「開く」「やばい」「適当」「結構」「いいかげん」「いいです」这六个词语。
「開く」根据《中日词典》1,关于「開く」有以下意思:1.【自动词】①开ドアが~②开花が~③开门,营业デパートは午前10時に~④(差·间隔)拉开,加大序盤に点差が大きく~た。
⑤(体の向き)拉开ボールを打つ瞬間に体が~てはいけない。
2、【他动词】①打开ロックを解除して扉を~②开张,开设遺産を元手に小さな店を~③召开举办会議を~④开账户新しく銀行口座を~⑤开拓,开垦新境地を~⑥开导启蒙世人の蒙を~⑦开方开方に~3、忌语完结,结束通过词典的解释,我们可以发现1或2中的“开”“开门营业”和作为忌语的“完结”“结束”属于完全相反的意思。
那这两个意思分别在什么时候使用呢?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作为忌语的「開く」只有在特殊的场合使用。
所谓的特殊场合指的是宴会,结婚典礼等。
在喜宴上主持人和客人都非常注意措施,在喜气洋洋的新娘和新郎面前不能说“分离”“分别”等词语,所以喜宴的结束不能说结束,而要说开始。
而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開く」作为“开”“开张”解释。
「適当」在《中日词典》中,关于「適当」的含义有如下解释:①适当,适合~な語を補え②正好,恰当,适度~な運動は健康を増進させる。
③随便,马虎,敷衍子供だと思って~に扱うな其中①,②和③意思完全相反。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现代日语口语中,比起①②,③负面的意思的使用更加频繁。
只有在生意交谈或者有上下级关系等正式的场合,「適当」才作为“适当”“恰当”等解释。
在日常口语中,如果想要向对方转达“适当”“恰当”意思时,人们更愿意使用「最適」,「適切」,「適度」等词语。
在男女使用频率上,也因为「適当」的负面意思表达得更多,所以男性的使用频率大于女性。
2012年第12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12,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88期)Total No .288收稿日期:2012—08—31作者简介:林韶南(1981—),女,福建福清人,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外语系,讲师,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项目简介: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社科研究项目资助(KY2012010)。
国内中日同形词比较研究综述林韶南(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外语系,福建福清350300)摘要:回顾中日同形词先行研究大致可以从词义与词功能两个方面来看,迄今为止的国内研究大多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词义对比、辨析上。
本文通过回顾国内中日同形词的先行研究,强调指出,在对同形词的定义及范围定界的进一步考察的前提下,重点开展同形类义词的研究。
除了在词义与词功能这两方面呈现出差异,中日同形类义词是否也反映出社会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异同,还有待进一步考察。
关键词:中日同形词;词义;词功能;分类;同形类义词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12—0110—02对于学习和研究日语的中国人来说,因为日语中的汉字词既有跟汉语相同的部分,又有与汉语不同之处,所以日语中的汉字词有时是方便的“渡船”,有时却是可怕的“陷阱”。
即,松下達彦(2002)《中国語を母語とする日本語学習者のための語彙学習先行モジュールの提案》中论述到的“正の転移”和“負の転移”的现象。
正迁移是指以中文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已有的母语知识影响下能正确使用日语中与母语对应的词汇。
负迁移则是指由于已有的母语知识的干扰,母语知识对二语习得起反作用。
要提高日语教学的效果,必须在让学生充分利用既有的汉字和汉语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有效地克服来自母语的干扰。
6中 2014年 第17期(总第463期)CHINESE & FOREIGN ENTREPRENEURS246【广角镜】 Wide-angle Lens在日语词汇中,汉字组成的词汇占大多数。
根据宫岛(1958)的调查显示,《例解国语辞典》收录的词汇汉字词汇占53.6%。
而这些汉字词汇中有很多与汉语的词汇书写相同,就是所谓的同形词。
本文就大量的例句进行对比考察,中文以《现代汉语词典》,日文以《広辞苑》为基础,就汉语和日语中书写一致(忽略简繁体的区别)但词义有所不同的两字汉字词进行对照分析。
一、同形词的定义大河内康宪(1992)对中日同形词定义为“例如‘政治’‘文化’等在日语和汉语中字形相同的词汇,但这其中并不包括单个汉字组成,并且同时可以音读和训读的词。
”潘(1995)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三个条件:用相同汉字表记;词源相同;中日两种语言现在使用的词汇。
二、同形词的构成在对照研究中,同形词根据词义可以分为:同形同义词、同形类义词以及同形异义词。
同形同义词是指汉字一致且意思相同的词;同形类义词是指汉字一致但意思有所不同的词;同形异义词是指汉字一致大意思不同的词。
具体分类如表1。
表1 中日同形词分类中日同形词例子同形同义词学校 健康 数学 留学 練習 政治 医学など同形类义词感動 失敗 愛情 医院 意見 一同 一枚など同形异义词看病 手紙 怪我 境内 下作 激情 汽車など(一)同形同义词三浦(1984)指出 “日本語においても、中国語においても意味が全く同じ単語。
”即中日同形同义词就是日语和汉语中书写和意思完全相同的词。
例如:例1-1うちの学校は山にあります。
(我们学校在山里)例1-2 ;他学校毕业后进公司工作了。
(彼は学校を出て会社に入った)。
《大辞源》中对日语的“学校”的解释是利用在一定场所所设定的设施,集中学生、教师有计划地持续地从事教育的机构。
而《现代汉语词典》对“学校”的定义是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
中日同形异义词“先生”的比较研究作者:冯宏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20期摘要: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相互影响。
其中,汉字可以说对日本影响极深。
汉字最早在公元一世纪由中国传入日本,并一直沿用至今。
幾千年来,日本人对汉字进行改造,很多汉字字形发生了改变,还有很多汉字虽然字形与中文一样,但意思差别很大。
本文主要关于中日同形异义词“先生”进行探讨研究,通过对比中日两国的“先生”一词,从而更好地掌握“先生”一词的用法。
关键词:同形异义词;先生;日汉对照作者简介:冯宏(1994.6-),女,汉族,安徽六安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1汉字由中国传入日本至今,一直被日本人使用。
通过汉字,中国和日本从古代便开始了频繁的文化交流。
虽说中国和日本同样都使用汉字,但同一汉字所表示的意思中国和日本可能差距很大。
对以中文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来说,学习这些同形异义词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误用现象。
本文围绕中日常用词“先生”一词,在用法和字义上进行了研究。
对于很多学习日语的中国人来说,提起“先生”,脑子里应该会浮现两种意思。
一种是中文常用的对男性的尊称,另一种就是日本的教师。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中日两国“先生”一词的意思存在着微妙的差异。
“先生”一词在春秋战国是便开始使用,使用至今,随着时代的变迁,词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先生”一词传入日本后,既保留了一部分原有意思,也被日本人赋予了一些新的词义。
一、中文“先生”一词定义考察查阅中文资料,中国的“先生”一词基本含义是对成年男性的一种普通称呼。
如:王先生。
然而“先生”一词,从古至今有如下十几种意思:1. 始生子,犹言头生。
《诗·大雅·生民》:“诞弥厥月,先生如达。
”朱熹集传:“先生,首生也。
”2. 父兄。
《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
汉日同形词“特别”和「特別」的对比研究作者:常舒婷来源:《传播力研究》2020年第20期摘要:汉语和日语中有很多同形词,汉日同形词的对比一直是备受讨论的话题。
汉日两种语言中,既存在字形相同、意义相近的同形词,也存在字形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汇。
对于中国人日语学习者来说,汉日同形词方便记忆和联想,能为其日语学习带来一定的便利;但另一方面,日语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与汉语有所不同时,可能会造成误用。
本文以汉日同形词“特别”和「特別」①为例,通过辞典释义和语料库例句的对比研究,分析两者语义特征的异同。
关键词:“特别”;「特別」;同形词;汉日对比;语义特征中图分类号:H136;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0-00-02“特别”和「特別」是典型的汉日同形词,两者在语义、用法上有相同之处,但也分别有汉语、日语独有的意义。
本文以“特别”、「特別」为研究对象,通过《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现代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与《スーパー大辞林3.0》、《新明解国语辞典》的释义对比,分析二者在语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利用《CCL现代汉语语料库》(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和《現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BCCWJ)》(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两种语料库,列举例句证明两者语义特征的异同。
[1]一、汉日同形词(一)汉日同形词的界定和分类日本文化厅(1978)对汉日同形词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查,考察了它们在汉日词典和日汉词典中的语义差异。
在其出版的研究报告《中国語と対応する漢語》中,将汉日同形词分为了S、O、D、N四类,即同形同义词(same)、同形类义词(overlapping)、同形异义词(different)和日语中有而汉语中不存在的词(nothing)。
荒川清秀(1979)对此提出质疑,认为汉日同形词是建立在“视觉同一性”的基础上,不应将研究对象限定在汉字音读词上,重新讨论了S、O、D、N的分类。
238汉日同形词概述文/牛玲利一、汉日同形词的定义及形成根源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频繁,使得中日两国的语言文字有很大的渊源关系,尤其是文字和词汇方面。
汉日同形词是指日语中在字形上与汉字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汉日同形词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结晶,也是值得中日两国学者深思和研究的语言现象。
汉日同形词的形成根源有二:其一为,日语从汉语中借用而来。
这类词主要用来表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名称,基本的动作、行为、状态等词汇。
日语从汉语中借词的情形较为普遍,由此形成的同形词大概占汉日同形词的60%至70%。
其二为,汉语从日语中借用而来。
19世纪60年代,日本明治维新后,开始大量翻译西方典籍,发现日语中固有的词语已经不能满足翻译的需求,就利用汉语制造新词。
近代以来,中国以积极的态度、开放的姿态接触、学习新事物,那些新创制的和式汉语,后来又被反借回来,被汉语所吸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汉日词汇交流。
因此汉日同形词便产生了,虽然,大多数同形词仍然表示和汉语相同或相近的意义,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同形词词义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教育者和研究者的重视。
二、汉日同形词的分类关于汉日同形词的分类,中日两国所分类别都大致相同。
一般认为汉日同形词可以分为同形同义词,同形异义词,同形近义词。
“据日本学者芝田稔(1991)统计,在2500个高频会话双音词中,同形同义词数量居中占32.9%,同形近义词数量最少占5.75%,同形异义词数量最多占61.30%。
”余下高频词为非汉日同形词。
由此可见,汉日同形词数量之多,地位之重。
(一)同形同义词同形同义词,顾名思义,是指中日两国字形基本相同,语义和语用也基本一致的词,翻译时,在汉语、日语中均可互译。
既包括日常用语,也包括专业术语。
具体包括以下四类。
1.动植物的名称,如,猫,狗,桃,西瓜,牡丹,花。
2.学科用语以及社会科学用语,如,数学,英语,民主,革命,政治。
3.其他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如,错误,标准,魅力。
汉语“勉强”与日语「勉強」词源探析及词义比较中日两种语言中有许多同形异义的词汇,「勉強」\[1\]就是其中之一。
本文将从词源、词义等方面分析日语中「勉強」一词的用法,以及与汉语的“勉强”一词的联系和差异。
一、汉语“勉强”的语源与词义(一)汉语“勉强”的语源“勉强”一词最早出自孔子之孙子思的著作《中庸》(《礼记》之一篇),原文:“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
……所以行之者一也。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在此是“全力以赴,努力争取”之意。
(二)汉语“勉强”词义汉语辞海对“勉强”的释义有六种:1、全力以赴,尽力而为,努力争取例如:“君子独处守正,不挠众枉,勉彊以从王事,则反见憎毒谗愬。
”(刘向《上灾异封事》)此处”勉彊“,通“勉强”。
上语句中“勉强”一词为“全力以赴,尽力而为,努力争取”之意。
2、能力不足而强为之例如:“深夜,她勉强坐起来点上灯,看见桌上放着三封信。
”(杨沫《青春之歌》)3、心中不愿而强为之例如:“剑云微笑了,不过谁也看得出他的笑是很勉强的。
”(巴金《家》七)4、使人去做他不愿做的事例如:“焦克礼见萧长春没有留下来的意思,也不好再勉强。
”(浩然《艳阳天》第六章)5、牵强,理由不充足例:“你们两个的话,都说得勉强,毕竟尽先的是。
”(李渔《巧团圆·争购》)6、将就;凑合例如:“我也勉强了一首,未必好,写出来取笑儿罢。
”(曹雪芹《红楼梦》)“有几个同学同情我的遭遇,帮助我交了两三个月的饭费,勉强读完了那个学期。
”上述六种词义,现代汉语中运用的比较多的是2、3、4、6,5用的较少,1几乎不再使用。
这六种意思,又可以大致分成两大类:一类为“积极、努力做某事”,指1;另一类为“不符合或不十分符合某一标准,但又算基本完成或达到”,含2、3、4、5、6。
第一类容易理解,故不再赘述。
现在试分析一下第二类的用法。
如上面举的例子:“深夜,她勉强坐起来点上灯,看见桌上放着三封信。
日译汉时日汉同形词的翻译问题作者:吴文洁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86期摘要:日汉同形词是指汉语和日语都在使用且标记相同的词。
同形词固然会给汉语母语者理解和使用日语带来一定的方便,但同形同义词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同形词为同形近义词或同形异义词。
它们会给汉语母语者的翻译造成很大的干扰,以致出现误译。
本文试从中日汉字词的对比研究出发,探讨日汉同形词在日汉翻译中的正确处理。
关键词:日汉同形词日汉翻译同形同义同形近义同形异义1.引言中国汉字早在公元三四世纪就传到日本。
此后,大约在公元八九世纪,日本人利用汉字的简体逐渐创造了“假名”文字,于是逐渐形成了汉字和“假名”结合的独特的日本文字。
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的汉字对日语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日本引进中国的汉字之后,经过消化、吸收后,融化在本国的语言之中,直到现在,日语中都还存留着相当数量的汉字词汇。
日语中的汉字词汇,尽管有不少看起来和汉语相同,但是在历史上,汉语被吸收后,已变成日语的词汇,不能再把它当做汉语来对待。
很多人也许会认为日语中汉字多,而且部分汉字的意思与中文大同小异,故认为日语好学,其实不然。
日汉同形词有时候会成为日汉翻译的拦路虎,特别是对于刚掌握日语基础的学生来说,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有些日语中的汉字词汇与中国的词汇是似是而非的。
这些很容易和汉语词汇混淆,所以,在日汉翻译时必须掌握它们的确切含义,切不可望文生义,以免发生不应有的错误。
下面我将结合实例,探讨不同种类日汉同形词的日汉翻译问题。
2.日汉同形同义汉字词的翻译汉语的词和字传入日本后,有一部分意义是没有发生改变的。
这类词在日语中占有一定的比重,翻译的时候完全可以采取直译的方法。
比如下面一段话中就有很多同形同义词,翻译时完全可采取直译。
“理性的認識は感性的認識に依存するし、感性的認識は理性的認識にまで発展させるべきである。
これが弁証法唯物論の認識論である”。
这段话可以基本直译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同形异义词的概念同形异义词是指在拼音、发音、字形相同的情况下,具有不同意义或词性的词语。
同形异义词在语言中经常出现,为了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词语,我们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其精确的含义。
下面我将从同形异义词的定义、分类、特点及例子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同形异义词的定义:同形异义词即形态上相同,但语义上不同的词语。
这些词语在字形、拼音或发音上完全一样,但其词义和词性却有所不同。
同形异义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语言的变异和演化,也与历史和文化的因素息息相关。
二、同形异义词的分类:1.字形同、读音同、意义不同:这种情况下,同形异义词在形态、拼音和发音上完全相同,但在意义上存在差异。
例如,“轧”字在不同上下文中可以指“研磨,碾压”或者表示“理不讲,强行通过”的意思。
2.字形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这类同形异义词在形态上相同,在读音上不同,在词义上也有所差异。
例如,“角”字在不同的读音情况下,可以表示“物体的尖端”,也可以表示“人的经验、观点”。
3.字形同、读音不同、意义相同:这种情况下,同形异义词在字形上相同,在读音上不同,但是其词义却相同。
例如,“席”字在不同的读音情况下,可以表示“坐”,也可以表示“参加”。
4.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相同:这类同形异义词在字形和读音上存在差异,但在词义上却相同。
例如,“飞鸟”和“放弃”这两个词在形态和读音上有所不同,但是都表示“不再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
三、同形异义词的特点:1.形态、拼音和发音相同:同形异义词在形态、拼音和发音上完全相同,这是他们最主要的特点之一。
2.词义和词性不同:尽管同形异义词在形态和发音上相同,但是其词义和词性却有所差别。
这就需要通过上下文来确定其具体含义。
3.存在歧义:由于同形异义词的存在,常常造成歧义,导致理解不准确或理解错误。
因此,在交流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这类词语。
四、同形异义词的例子:1.银:可以表示金属元素"Ag",也可以表示“行走”的动词。
同形异音异义词同形异音异义词什么是同形异音异义词?顾名思义,就是那些字形书写相同但读音不同因而意义也不相同的词语。
它们就像一对对“双胞胎”,虽然外形无甚区别,但其“性格”、“爱好”、“品质”各不相同。
比如“转动”一词,它有两个读音。
在“电动机正在转动”一句中,词语表示“物体以一点为中心或以一直线为轴作圆周运动”之义,“转动”在这里只能读成“zhuàndòng”,不可以读成“zhuǎndòng”;而在“他的腰部转动自如”一句中,词语表示“身体某部分”自由活动”之义,“转动”在这里只能读成“zhuǎndòng”,不能读成“zhuàndòng”。
同形异音异义词虽然为数不多,但作为汉语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在语言交际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占据重要位置。
同时,也正因为它们较为少见,长期以来未能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甚至不少人对它们还很陌生,以致于在生活中出现了很多误读、误解现象,成为汉语言交际中的一大障碍。
再看成语“难兄难弟”——“难兄难弟”有两个读音。
根据读音不同,它一分为二,成为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成语。
当成语中的“难”字读阳平调(nán)时,意为不容易做到;困难(跟“易”相对),如:困难、难关、难点等。
成语的意思是指兄弟俩一样好,难以分出高低。
此意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篇,文载:陈寔曾说他的两个儿子“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意思是元方好得难跟弟弟分高下,季方好得难跟哥哥分高下。
今多反其义而用之,指兄弟俩或两个人同样低劣。
例如:他们两个成天打打闹闹,偷鸡摸狗,真是一对难兄难弟。
当成语中的“难”字读去声调(nàn)时,意为遭到重大不幸;灾祸。
如:大难临头、难民等。
语见元·张可久《折桂令·湖上饮别》曲:“难兄难弟俱白发相逢异乡,无风无雨未黄花不似重阳。
”这时成语的意思是指共过患难的朋友,或处于同样困境的人。
浅谈中日通用汉字比较【摘要】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两国语言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同形汉字词汇。
如“自然”和「自然」等。
这些词有的在字形、意思方面相同或相近,有的却形同义不同。
因而,本文就中日汉字字形字义的异同做些探讨,试图为学习日语的中国人和学习汉语的日本人提供关于汉字学习方面的参考。
【关键词】中日汉字;字形;字义;差异在很多人看来,日语中使用了大量的汉字,这使得母语为汉语的中国人和日语接触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亲切感。
我们一起看下面两个笑话。
一个笑话:某不懂日语的留学生第一次去日本人家里访问,与女主人笔谈时,女主人先指着桌上的茶写道:「御茶」,他立即打量了一下这个家,没发现与皇族有什么联系的东西。
接下去女主人指着丈夫道是:「主人」;最后指着女儿道:「娘!」于是他赶紧藉故告辞了。
还有一个笑话是:一个不懂中文的日本人到了中国的电影院,见墙上写着「请勿喧哗!」于是他赶紧走了,因为「喧哗」在日语中是吵架、打架的意思,这种是非之地当然是不宜久留的。
从这两个我们会发现,日语中的“汉字”不等于中国语中的汉字。
人类开始文明以来,就出现了文字。
随着科技的发展、通讯工具的先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文字还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汉字传入日本以前,日本并没有文字和文字语言。
据《后汉书》记载,公元57年,日本派遣外交使节来中国朝贡,汉光武帝赠与使节日本国王金印以及一些其他的金石器皿之时开始,日本人接触了汉字。
之后,中日两国开始友好往来,逐渐以汉字为首的各种各样的东西传入日本。
大概在隋唐时期,日本利用中国文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
可以说,日本文字是发展得较成功的文字。
至今,日语也常用汉字,日本和中国同处汉字圈。
日本在1946年公布《当用汉字表》之后,又于1949年公布了《当用汉字字体表》,1981年公布的《常用汉字表》也基本沿用了这一套字体,现在日本社会称为新字体,总汉字数2021个。
其中常用汉字有与中国汉字相同,或是相似90%不等。
高考英语熟词生义归纳在英语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我们熟悉的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下会有不同的含义。
这种现象在高考英语中尤为常见,因此,本文将对此进行一些归纳和总结。
一、单词“set”我们熟悉的“set”一词通常表示“设置”或“放置”,但在某些语境下,它会有完全不同的含义。
例如,在数学中,它可能表示“集”,而在英语口语中,它可能表示“悲伤”。
在写作中,如果你想表达“把某物设置为某种状态”的意思,你可以使用“set up”这个短语。
二、单词“go”“go”是英语中最常用的单词之一,但它也有一些不太常见的含义。
例如,“go off”可以表示“离开”,“go through”可以表示“经历”,“go up”可以表示“上升”。
在表达这些意思时,需要注意语境和搭配。
三、单词“put”与“set”类似,“put”也是一个常见的英语单词,但它在不同的语境下也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put up”可以表示“提供”,“put off”可以表示“推迟”,“put down”可以表示“放下”。
同样,在写作中,如果你想表达“把某物放在某个位置”的意思,你可以使用“put in/on/down”等短语。
四、单词“get”“get”是一个非常常用的英语单词,但它也有许多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例如,“get up”可以表示“起床”,“get to”可以表示“到达”,“get back”可以表示“回来”。
“get”还可以与其他单词组合形成许多常用的短语,如“get through”(通过)和“get over”(克服)。
五、单词“take”“take”是一个非常灵活的英语单词,它可以表示许多不同的意思。
例如,“take off”可以表示“起飞”,“take over”可以表示“接管”,“take down”可以表示“记下”。
在表达这些意思时,需要注意语境和搭配。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熟词生义的例子,它们展示了英语单词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汉语与韩语的汉字词比较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韩国语中的汉字词,无论是从词义上还是从形态、音韵、系统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从而与现在汉语中使用的汉字词有所不同,基本上可以分为同形同义语、同形异义语、异形同义语三种形态。
汉语和韩语中汉字词的特征存在着联系,但也有区别,有两个相同以及三个不同之处。
对韩语中存在的汉字词与现代汉语的比较研究,挖掘其中的差别,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韩国语教育,可以减少中国学生在学习韩语中发生的错误,提高教学的效果及质量。
关键词:汉字词;同形同义语;同形异义语;异形同义语在韩国语的组成中,有57%以上是汉字词。
现在韩国国内使用的汉字词,虽然在历史上是由中国传入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为了符合韩国的时代特性等发生了变化。
也就是说,在汉语中也存在的部分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无论是从词义上还是从形态、音韵、系统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从而与现在汉语中使用的汉字词有所不同。
而这种不同直接导致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多指中国学生)在韩语学习中发生错误的频率较高,笔者拟针对此种导致错误发生的差别进行比较。
一、汉字词的概念以及类型汉字词是由汉语系统演变过来的,虽然是在中国汉语中使用的词汇,但是随着在韩国的长时间使用,原有的音韵以及文法系统已经失去了固有的特征,而与韩国语的音韵系统融合,并最终与韩国语中的固有语持对等的地位。
在对韩国语中的汉字词与中文的比较中,无论是从形态要素的差异,还是词义上的出入,基本可以分为同形同义语、同形异义语、异形同义语三种形态。
1、同形同义語韩国语中的汉字词与汉语汉字的词汇从形态到词义基本一致的一类词汇,称作为同形同义语。
这类词语在中国学生学习韩语时基本不会产生问题,只是在韩语中作动词、形容词使用的形态词根后面要加上“”、“”、“”等派生词尾;或者在像“”、“”这样的名词词根后面加上“”虽然仍然是名词形,但在文章中使用时经常以“”的形式充当着形容词的角色。
把同形同义语进行更细致的分类可分为绝对同义语和相对同义语两种。
爱人(あいじん) 情妇
朝饭前(あさめしまえ) 简单
暗算(あんざん) 心算
石头(いしあたま) 死脑筋的人
一味(いちみ) 同类
浮気(うわき) 见异思迁
得体(えたい) 来历、身份
演出(えんしゅつ) 监制 远虑(えんりょ) 客气
大方(おおかた) 大众
大手(おおて) 大型厂商、企业
大家(おおや) 房东
女将(おかみ) 老板娘
十八番(おはこ) 最得意拿手的
改行(かいぎょう) 作文时换行
外人(がいじん) 外国人
阶段(かいだん) 楼梯
买手(かいて) 买方
快报(かいほう) 好消息
恰好(かっこう) 穿着
家内(かない) 老婆
还暦(かんれき) 六十岁大寿
汽车(きしゃ) 火车
汽水(きすい) 淡水和海水混在一起
急须(きゅうす) 茶壶
谨慎(きんしん) 闭门思过
组合(くみあい) 工会团体
経理(けいり) 会计
怪我(けが) 受伤害
结构(けっこう) 足够
结束(けっそく) 团结
喧哗(けんか) 打架
合意(ごうい) 同意 讲义(こうぎ) 上课、课程
交代(こうたい) 轮班的人
合同(ごうどう) 合并
交番(こうばん) 派出所
心地(ここち) 感觉
腰挂(こしかけ) 凳子 小人(こびと) 小矮人
作风(さくふう) 写作风格
茶房(さぼう) 红茶、咖啡店
酸素(さんそ) 氧气
自爱(じあい) 自己多加保重
时雨(しぐれ) 秋末冬初之际的阵雨
地道(じみち) 脚踏实地
邪魔(じゃま) 打搅、麻烦的人
出世(しゅっせ) 出人头地 趣味(しゅみ) 嗜好
精进(しょうじん) 素食
小心者(しょうしんもの) 胆小鬼
冗谈(じょうだん) 开玩笑
丈夫(じょうぶ) 坚固
情报(じょうほう) 资讯、消息
処分(しょぶん)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