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科专业知识(中学地理)分解

学科专业知识(中学地理)分解

学科专业知识(中学地理)分解
学科专业知识(中学地理)分解

2013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中学地理)教材一、封面

二、图书基本信息

作者:《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系列教材》编委会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系列教材》编委会由华图教育一线教师招聘考试研究专家、学者组成,编委会成员的专业背景涵盖了中小学各学段全部22门学科领域,均具有深厚的教育教学背景和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对教师公开招聘的考试政策、考试形式、出题思路、重点难点等有着全面独到的研究。编委会一直致力于为广大考生提供质量上乘、适用高效备考的全国最专业的教师招聘考试图书。

三、图书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教材教法与教案

第一章地理教学基础3

核心考点提示3

考纲知识导读3

一线名师精讲3

第一节中学地理教学基础知识3

第二节中学地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8

命题热点集训14

第二章地理教学指导16

核心考点提示16

考纲知识导读16

一线名师精讲17

第一节中学地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17 第二节中学地理教学评价及教学研究44 第三节地理教学设计56

命题热点集训61

第三章经典教学案例与教学设计展示63 第一节经典教学案例63

第二节教学设计展示70

第二部分专业知识

第一章自然地理79

核心考点提示79

考纲知识导读79

一线名师精讲80

第一节宇宙环境80

第二节大气环境94

第三节陆地环境112

第四节海洋环境119

第五节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129

命题热点集训140

第二章人文地理149

核心考点提示149

考纲知识导读149

一线名师精讲150

第一节人文地理概述150

第二节人口与城市156

第三节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169

第四节宗教地理181

第五节旅游地理183

命题热点集训192

第三章区域地理与人类可持续发展197 核心考点提示197

考纲知识导读197

一线名师精讲198

第一节地球与地图198

第二节中国地理204

第三节世界地理242

第四节区域地理与人类活动249

第五节区域可持续发展255

命题热点集训264

第四章环境保护270

核心考点提示270

考纲知识导读270

一线名师精讲271

第一节环境与环境问题271

第二节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274 第三节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278 第四节环境污染与防治283

第五节环境管理285

命题热点集训287

第五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290

核心考点提示290

考纲知识导读290

一线名师精讲290

第一节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290

第二节3S技术综合应用291

命题热点集训293

四、图书内容节选

第二部分专业知识

第一章自然地理

第一章自然地理

核心考点提示

识记:天体和天体系统,八大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布;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大气运动的基本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概念;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洋流的分类;海洋权益相关概念。

理解:太阳活动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大气热力作用;气温年较差;大气运动的原因及方式;三圈环流;我国雨带的移动;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及其特点;地壳的物质循环;潜水和承压水的区别,水体的补给关系,水循环的意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的气候特征;海水盐度和温度的分布规律。

运用: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及日期界线的判读;昼夜长短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其运用;日照图的判读;等压线的判读;世界气候分布图的判读;地表形态图的判读;六大板块图的判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判读;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常见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考纲知识导读

自然地理宇宙环境宇宙中的地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大气环境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大气热力状况

大气运动

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

降水分布

气候

陆地环境地壳的物质组成与循环

自然界的水循环

生物循环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接上页)

自然地理海洋环境海水运动

海洋和海岸带

海洋资源开发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海洋权益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自然资源

自然灾害

防灾减灾

一线名师精讲

第一节宇宙环境

一、宇宙中的地球★★★

(一)天体和天体系统

1.宇宙: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的无边无际。

2.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3.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4.天体系统的层次: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5.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太阳系

1.太阳: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

2.太阳系的组成: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

3.八大行星的分类(按距日远近、质量、体积分类)

(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2)巨行星:木星、土星;

(3)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4.八大行星的公转特征

(1)方向:同向性;(2)轨道:近圆性、共面性。

5.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外部原因:①安全的宇宙环境;②稳定的光照条件。

(2)内部原因:①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②地球具有适中的体

积和质量,具备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③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促进海洋形成,出现了液态水。

比较:金星、火星与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各国也特别关注对火星、金星的研究。金星、火星都属类地行星,它们的密度与太阳的距离、公转周期相差不多,自转周期几乎相等。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金星和火星上发现生命的痕迹。地球上存在生命,与有液态水和以氮氧为主的大气以及适宜的地表温度有关。

真题点睛

目前,太阳系中距离地球最远的一颗行星是()。

A. 金星

B. 木星

C. 天王星

D. 海王星

【答案】D

【名师点评】目前,已知太阳系有八大行星,按照它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因此,八大行星中离地球最远的行星为海王星。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

1.太阳能量来源: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放射能量。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的运动和生物活动;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源。

(二)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和年日照时数的因素

1.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

(1)纬度因素: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

(2)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3)天气状况: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如山地背风坡太阳辐射强。我国太阳能分布的高值和低值中心均位于北纬22°-35°间。在北纬30°-40°地区,随纬度增高太阳辐射能增加;北纬40°以北,由东向西太阳辐射能逐渐增加。2.影响年日照时数的因素

(1)纬度因素: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极圈以外地区夏季日照时数多于冬季。

(2)地势高低:一般地势高的高原日照时数多于地势低的盆地。

(3)天气状况:多阴雨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少;多晴朗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多。

(三)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太阳活动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

太阳大气由外向里分为日冕层、色球层和光球层,我们所看到的太阳表面是光球层。太阳大气层三层的特点是:由里向外,温度、厚度越来越大,亮度、密度越来越小。不同的太阳活动类型出现于不同的层次。光球层主要有太阳黑子,色球层主要有耀斑,日冕层会出现太阳风、带电粒子流。

2.太阳活动的类型

(1)黑子: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①温度比周围低而显现黑暗斑点;②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③周期约为11年,位于光球层。

(2)耀斑:耀斑是太阳活动的激烈显示。

①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时间短;②释放巨大能量;③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④周期约为11年,位于色球层。

耀斑和黑子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发射的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2)高能带电粒子,扰乱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导致罗盘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冲进两极地区高空大气,出现极光。

(3)与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四)太阳能的利用

1.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三类

(1)光热利用,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2)太阳能发电;(3)光化学作用,利用太阳辐射能直接分解水制氢。

2.间接利用太阳能

如:大气运动—风能—海水运动—波浪能等;光合作用—生物能—地质作用—化石燃料;水循环—水能—开发利用—水电等。

真题点睛

地球上的草木生长、水循环等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

A. 太阳

B. 月亮

C. 地球本身

D. 生物的新陈代谢

【答案】A

【名师点评】太阳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因此本题选A。

三、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特点

地球的运动分为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的存在,使地球产生不同的现象。

1.地球的自转

(1)自转轴——地轴:空间位置基本稳定,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自转。

(3)周期:真正的周期是1个恒星日,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

(4)速度:除极点外全球各地角速度均为15°/小时;线速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南北两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2.地球的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转动。

(2)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

(3)周期:1个恒星年,即365天6时9分10秒。

(4)速度:地球位于近日点(1月初)速度较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速度较慢。

3.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1)地球运动是自转和公转的叠加。

(2)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的轨道面赤道平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平面的夹角,目前大小为23°26′。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1)产生原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2)晨昏线(圈):昼夜半球分界线,太阳光线垂直于晨昏线。

2.产生时差

(1)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为正午12时。

(2)区时: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

(2)影响:在水流和气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最为明显。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随纬度增高,各地昼夜长短变化越来越大。(2)春、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反之。北半球冬半年时,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冬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南半球反之。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随纬度变化: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随季节变化:夏至日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冬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3.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1)天文四季:夏季是一年内的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季是过渡季节。

(2)北温带国家,四季分明(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四)二分二至日点的判断

1.二分二至日在公转轨道示意图上的位置(注意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

2.在地球公转轨道图上,确定二分二至日的位置,关键是判断出二至日的位置,区分方法主要有三种:

(1)根据地球的倾斜方向判定——北倾为夏,南倾为冬。即北半球倾向太阳时

为夏至日,南半球倾向太阳时为冬至日。

(2)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定——北夏南冬。在公转轨道左右两端的地球光照图上,首先过地心作地轴的垂线表示赤道;然后画出太阳与地球中心的连线,标出该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该点就表示太阳直射点;最后根据该点在半球上的位置判定冬至日或夏至日。即该点若在北半球则为夏至日,若在南半球则为冬至日。

(3)根据与近日点和远日点的距离判定——近日为冬,远日为夏。当地球公转接近近日点时为冬至日,地球公转接近远日点时为夏至日。

近、远日点与冬、夏至日的区别:(1)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2)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的位置较夏至日靠东。

(五)晨昏线的规律分析

1.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

晨昏线是地球表面的一个大圆,它永远把地球表面平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两部分。在日照图中,太阳光线永远垂直于晨昏线(实际上是垂直于晨昏线所在的平面)。故已知太阳光线画晨昏线时应把握两点:

(1)必须穿过地心;

(2)晨昏圈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在日照图上,晨线与昏线的判断方法,一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二是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2.晨昏线有以下六个特点

(1)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跟经线圈重合;

(5)晨昏线在二至日时跟极圈相切;

(6)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小时),跟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3.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

晨昏线与经线,只有在春、秋分两天是重合的,其余时间都不重合,二者的夹角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冬、夏至日为23°26′。晨昏线与纬线只有在春、秋分两天不相切;其余时间都相切,相切的纬线圈上为极昼或极夜;相交的纬线圈又分为昼弧(某一纬线圈上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夜弧(某一纬线圈上位于夜半球的部分)两部分,对其进行对比可知该地甚至该半球昼夜长短的情况。

4.晨昏线在解答地球运动问题中的应用

(1)确定自转方向

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般规律是:纬线上的各点,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如果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则此分界线为晨线,反之为昏线。

上图里,AB若是晨线,AC是昏线,那么此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北极圈内是极昼;反之,AB若是昏线,AC是晨线,则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北极圈内是极夜。

(2)确定东西经

以0°经线为起点,随自转方向经度数增大的为东经度,反之为西经度。

(3)确定地方时

①经过赤道与晨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经过赤道与昏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

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与之相对组成经线圈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

(4)确定日期和季节

①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与某一经线圈重合,与所有纬线圈垂直相交,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6月22日。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12月22日。

(5)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日照图上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经度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需要根据与晨昏线相切的纬度来确定,若与晨昏线相切的纬度为Q,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等于90°-Q(南北纬视具体情况而定)。

(6)确定昼夜长短

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与晨线和昏线两交点之间的弧线(即昼弧)所跨的时间数,夜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上的夜弧所跨的时间数。

(7)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晨线的交点上的时间,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昏线的交点上的时间。某地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公式是12±昼长/2。(8)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

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9)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且晨昏线(圈)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圈)以地心为中心,在极圈和极点之间往返摆动。

(六)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及日期界线的判读

1.地方时的计算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两地经度差÷15°/小时。

(1)公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点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点的西边,用减号。

(2)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0°经线的同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减;两地在0°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3)计算地方时的步骤:①确定两地的经度差;②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③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④代入公式计算。

2.区时的计算

(1)计算某点所在时区

该点经度除以15°(得商+余数)

①若余数>7.5°,则时区数为商+1,如40°E所在时区:40°÷15°的商为2,余数为10°>7.5°,故时区数为2+1=3,即东3区。

②若余数<7.5°,则时区数为商,如50°E所在时区:50°÷15°的商为3,余数为5°<7.5°,故时区数为3,即东3区。(注: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

(2)求时区差: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减;若两地分别属于东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

(3)求区时: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

①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则用“+”号;若所求地在已知地西面,则用“-”号(即“东加西减”)。

②若求出的时间>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3.日期分界线

(1)日界线(如下图所示)

(2)0时经线

地方时为0时或24时所在的经线。若全球日期相同,则180°经线与0时或24时经线重合,此时太阳直射0°经线。除此之外的每一时刻,地球上都同时具有两个日期。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从180°经线至0时所在经线的范围为晚一天的区域;逆着地球的自转方向,从180°经线至0时所在经线的范围为早一天的区域。

4.“东加西减”与“东减西加”原则的区别

(1)“东加西减”是针对时刻(小时)计算而言的。按照东边时刻总要比西边早的原则,若所求地方时(或区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点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点的西边,用减号。而且加减的是具体时间差。

(2)“东减西加”是指在日期推断时,若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要减去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则要加一天。简单概括为“东减西加”,减加的都是1天。

真题点睛

当北京时间是10月1日中午12点时,95°W的区时应是()。

A. 10月1日22点

B. 10月1日10点

C. 9月30日22点

D. 9月30日10点

【答案】C

【名师点评】这道题考查考生时区划分和区时计算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学会根据题中给出的经度计算出所在的时区,方法是用已知经线的经度除以15°,得到的商数就是该经线所在的时区(若不能完全整除,当余数大于7.5°时,商数要加1)。再把该时区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时差计算出来,最后利用公式法或列表法得出此题的正确答案。值得注意的是本题还有日期的变换。

(七)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不同,太阳直射点是变化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下:

3月21日前后—6月22日前后:向北移动。

6月22日前后—9月23日前后:向南移动。

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向南移动。

12月22日前后—次年3月21日前后:向北移动。

2.黄赤交角的变化对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和五带的影响

(1)黄赤交角变大

回归线度数变大,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扩大,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加快,热带范围扩大;

极圈度数减小,极点与极圈内的范围扩大,寒带范围扩大。

(2)黄赤交角变小

回归线度数减小,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减小,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减慢,热带范围减小;

极圈度数变大,极点与极圈内的范围变小,寒带范围减小。

(3)规律

与黄赤交角有关的几个角度关系:

①地轴总是与赤道面垂直相交;②地轴与黄道面呈66°34′夹角;③黄道面与赤道面呈23°26′夹角;④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度数;⑤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八)昼夜长短的影响因素、计算

1.判断某地的昼夜长短及变化主要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趋势及所在纬度方面判断。昼夜长短的变化随纬度、季节变化的规律如下:

(1)夏半年(北半球)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

北半球:3月21日-9月23日,昼长夜短;3月21日-6月22日,昼渐长,夜渐短;6月22日-9月23日,昼渐短,夜渐长,但总体还是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2)冬半年(北半球)

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相反。

北半球:9月23日-次年3月21日,昼短夜长;9月23日-12月22日,昼渐短,夜渐长;12月22日至次年3月21日,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相反。

2.昼夜长短的判断与计算

(1)昼夜长短的判断三法则

①同一纬线上各点的昼长相等,夜长也相等。

②南北半球中,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

③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2)昼夜长短的计算

①昼长=昼弧所跨经度数/15°=(正午12时-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正午12时)×2;

②夜长=夜弧所跨经度数/15°=(子夜24时-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2;

③昼长+夜长=24小时。

(3)日出、日落时间推算

①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可以认为某条纬线在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弧度数,也就是昼弧和夜弧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

②根据昼夜长短可推算出日出和日落时间:

日出时间=正午12时-昼长÷2=子夜0时+夜长÷2;

日落时间=正午12时+昼长÷2=子夜24时-夜长÷2。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赤道全年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极点将

近半年是极昼或极夜,极圈仅出现一天极昼或极夜。

(4)昼夜现象、昼夜更替、昼夜长短的区别

①昼夜现象是由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特性所决定的,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即昼半球,另一半是夜半球。

②昼夜更替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主要是因地球自转运动而产生的,因光源来自太阳,所以昼夜更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

③昼夜长短的变化是除赤道外其他纬度地区昼(夜)长随地球公转运动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化,其根本原因是地球运动中黄赤交角的存在。

真题点睛

关于晨昏线与经线圈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每天都重合

B. 只有春分、秋分这两天重合

C. 永远不能重合

D. 只有夏至、冬至这两天重合

【答案】B

【名师点评】这道题检测的是有关晨昏线与经线圈关系的内容,特别是检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考生掌握晨昏线的位置及其变化,以及在变化过程中与经线圈的夹角关系。晨昏线(圈)只有在春分、秋分这两天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圈相重合,其他时间二者相交,最大夹角为23°26′,对应的日期是夏至日和冬至日。

(九)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及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计算公式:H=90°-纬度差(纬度差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若两点在同一半球,纬度差为两地纬度值相减;若两点分别在南、北半球,纬度差为两地纬度值相加)。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朝向。为了在冬季时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宜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宜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越长,且日影方向总是背向太阳。

(4)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判断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并进而判断该地区的其他地理特征。

(5)计算楼距。为了使冬季时楼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解题的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

(6)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应该合理设计太阳能热水器的倾斜角度,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若当地当时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与地面夹角应为90°-H。

(7)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情况下,由于向阳坡正午

太阳高度大,获得太阳光热多,背阴坡得到太阳光热少,因此在相同高度,阳坡温度较高,阴坡温度较低,从而影响到同一自然带在阴阳坡的分布高度。(8)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

因太阳直射点在不断移动,故等太阳高度线图是某一瞬间的地图,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是90°,其他等太阳高度线以中心点为圆心,呈同心圆状向四周递减,其视图为昼半球图,南北所跨纬度为180°,东西所跨经度等于或大于180°经度(只有直射点在赤道上时所跨经度为180°,其他情况均大于180°)。(十)日照图的判读

1.日照图的变式图(极点俯视图、侧视图、圆柱投影图)

极点俯视图侧视图

圆柱投影图

2.日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技巧

(1)确定晨线与昏线

①自转法

顺着自转方向:

夜—昼——晨线

昼—夜——昏线

逆着自转方向:

夜—昼——昏线

昼—夜——晨线

②方位法

昼半球的东界为昏线,西界为晨线。

夜半球的东界为晨线,西界为昏线。

(2)确定南北半球

东经度:度数增大的方向。

西经度:度数减小的方向。

地球自转方向:

逆时针——北半球。

顺时针——南半球。

(3)确定东西经度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西—东)经度数增加——东经度;逆着地球自转方向(东-西)经度数增大——西经度。

(4)地方时的判读

晨线与赤道交点: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18时;太阳直射经线: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24时(0时)。

(5)太阳直射点的坐标和日期的判读

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3月21日或9月23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6月22日或12月22日。

(6)白天、黑夜的划分

①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②除春分、秋分日外,其他时间晨昏线均不经过极点。

(7)昨天、今天的划分

划分日期的是两条(或一条)经线(日界线和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相交于极点;若全球两日期不平分,则可具体判断今天和昨天所占比例。

真题点睛

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

A. 逐渐减小

B. 逐渐增大

C. 先减小后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B

【名师点评】甲处位于近日点附近,为冬至日,从甲运行到乙期间,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因此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2.当地球在甲位置时()。

A. 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B. 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

C. 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

D. 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

【答案】C

【名师点评】当地球在甲位置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黄河流域进入枯水期,南极昆仑站正值极昼,潘帕斯草原处于夏季。三峡水库在汛期6—9月“排浑”,汛末10月,开始蓄水,实现“蓄清”。

四、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一)地震波及地球内部圈层特征

1.地震波可分为两种:(1)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2)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2.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平均深度在17千米的面是莫霍界面,平均深度在2900千米的面是古登堡界面。

3.依据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及其变化,可将地球内部划分为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4.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主要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是氮和氧。依据大气的密度、温度和运动状况,可将地球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2.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组成水圈的水有地表水、地下水、生物水、大气水等。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3.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三)地震波及地球内部圈层的特征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地震波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

纵波(P波)与波传播方向一致,传播速度快,可以在固、液、气三种介质中传播,在莫霍界面波速明显增加,在古登堡界面波速突然下降。

横波(S波)与波传播方向垂直,传播速度慢,只可以在固态介质中传播,在莫霍界面波速明显增加,在古登堡界面波速消失。

真题点睛

地震波横波(S)和纵波(P)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A. S波、P波都明显增加

B. S波完全消失,P波突然下降

C. S波、P波都明显下降

D. P波完全消失;S波突然下降

【答案】A

【名师点评】解好本题要有两方面知识,一方面地壳和地幔都是由固态物质组成,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界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而纵波可以在固体、气体和液体中传播。另一方面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其特征

(1)地壳

①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②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较薄,大陆部分较厚。

(2)地幔

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3)地核

在地核处,纵波传播的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地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3.地壳和岩石圈的区别

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范围为地表至莫霍界面。岩石圈平均厚度为100千米,范围为地表至软流层。岩石圈不仅包括地壳,而且还包括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真题点睛

地球内部的软流层位于()。

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D. 古登堡界面

【答案】B

【名师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软流层位于上地幔。因此本题选B。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 3.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初中和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3.会初步运用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 (三)地理教学设计能力 1.了解高中学生地理学习需求和已有学习经验。 2.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能够结合具体的课题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 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知识与运用 1.熟悉高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高中地理课程设

置和设计思路;掌握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了解高中地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方法。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目标 (1)了解一般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需求。 (2)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3)完整、规范、具体地表述课时目标。 2.分析教学内容 (1)确立适切的教学重点。 (2)恰当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 3.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1)关注优化教学方法。 (2)合理组合教学方法。 (3)恰当选择教学媒体。 4.设计教学过程 (1)设计明确的教师活动。 (2)设计合理的学生活动。 (3)设计恰当的测评题目。 5.形成完整的教案 (1)掌握教案的基本形式。 (2)掌握教案必备的组成要素。

初中地理学科组工作总结

初中地理学科组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接近尾声,回顾几个月来的工作有喜悦、有收获、有心酸-----现将一学期的工作做如下几个方面的总结: 一、认真分析、制定合理的学期教育教学计划 学期初结合学校教务处的学期计划,制定学科组的学期工作计划,按部就班的开展各项工作: 1、本学期七、八年级所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地理教材。我们希望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以发展为主题,质量为主线,创新为动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两手一起抓。认真学习新的《新课程标准》,真正确立以“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为轴心、以“落实每一个教学行为为切点”的工作面。 二、自觉落实教学常规 1、抓好常规教学,面对新课程,新课标,我们地理组抓好集体备课,掌握好本学科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知晓重点章节,实事求是地确定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关键、难点、重点、能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意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2、继续深化课堂教学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其要点是构建起学生学习的方式。体现在课堂中要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交往互动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沟通教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认真学习“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做好展示课及课后反思。 3、将“提优保差”的工作常抓不懈,落实到位。进行会考考点、考纲、历年会考真题的研讨,力争把握好会考的方向,制定会考复习计划,争取优异的成绩。 4、组织好七、八年级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根据学情拟定后期教学工作方向与重心。 三、积极参加校本研究 1、重视抓好教学科研。全组教师树立科研兴教思想、自觉参与教科研实践。按照学习、实践、总结、检验的流程进行教学研究。在此基础上撰写专题教学论文或案例。 2、进一步发挥团体作用。每周四上午第二节定为集体备课时间。每次集体备课不敷衍,切实掌握好本学科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知晓重点章节,实事求是地确定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关键、难点、重点、能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意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能作到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统一学案、统一作业。 3、不断提高教学研究和业务水平,做到研究专题化、活动制度化、学习理论与

2018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祝您成绩进步,学习愉快! 2018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钓鱼岛自古是我国的固有领土,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属于大陆岛 B.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C.受黑潮影响,渔业资源丰富 D.周围海域油气资源丰富 李某乘车在邯郸街道上等红灯时,随手拍下了前方的太阳能红绿灯。下图为拍摄的红绿灯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关于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黄河下游地区的用水量普遍比上游地区少 B.宁夏落后农田灌溉方式造成人均用水量大 C.黄河下游地区的用水效率比上游地区要低 D.万元GDP耗水量与区域经济水平呈正相关 11.有专家建议以市场配置提高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你认为,该措施将有利于黄河下游地区( )。 A.退耕还林还草 B.获得经济补偿 C.扩大水田面积 D.增强节水意识

下图为某山脉山坡的垂直植被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5.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我国( )。 A.西南区、西北区、南方区、北方区 B.西北区、南方区、西南区、北方区 C.西南区、北方区、西北区、南方区 D.北方区、南方区、西北区、西南区 读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镇带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9.我国总抚养比呈持续上升的时间段是( )。 A.2000~2020年 B.2020~2040年 C.2040~2060年 D.2060~2080年 20.全面放开二孩政策20年内,我国( )。 A.青少儿抚养比升高,教育资源浪费 B.老年抚养比逐年升高,养老负担加重 C.总抚养比先升后降,利于经济发展 D.总抚养比持续上升,社会负担加重

地理教师招聘考试《地理学科知识》题库

地理教师招聘考试《地理学科知识》题库【2016 完整版】第I卷 一、选择题(共80分,每小题2分)。 (一)单项选择题。(第1?30小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1 ?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是() ①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②空气中有足够的凝结核 ③空气的水平运动④空气作上升冷却运动 A. ①②B ?②③④ C.①②③④D ?①②④ 2?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有多种,其中与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成正比的因素有() ①太阳高度②地理纬度②大气层厚度④大气透明度 A①②B ?③④ C.①④D ?②③ 3. 6月22 日,北京、海口、广州、上海四地同学,均在当地正午点观 12 测同样高度竹杆的影子,竹杆影子由长到短的顺序是() A 广州一海口一上海一北京 B .海口一广州一上海一北京 C.北京一上海一海口一广州D .北京一上海一广州一海口 4 .我国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和内部多低山丘陵的盆地分别是() A. 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B .吐鲁番盆地、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D .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5?以保护环境和垃圾资源化为目的,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属于同一类的是() A. 玻璃瓶、塑料袋B ?废铜烂铁、破布料 C.旧报纸、易拉罐D ?烂菜叶、果皮 6. 目前世界城市化特点是() ①北美洲国家城市化进程快于南美洲国家 ②西欧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亚洲国家 ③发展中国家城市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④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快于发达国家 A. ②④B .①③ C.①④D .③④ 7. 造成“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自然因素是() A. 流水的侵蚀作用B .风化和风蚀作用 C.冰川的侵蚀作用D .海蚀作用 8. 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北京市的工业区应建在() A. 南郊和北郊B .东北郊和西南郊 C.西北郊和东南郊D .东郊和西郊 9 .因地制宜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必须做好的基础工作是() A. 加强农业资源调查,做好农业区划工作 B. 加强向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集锦

一、语病专项练习 1 ()A、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 B、“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句话,写诗的适用,为文的也适用。 C、对科学问题上的是非之争,不应采取压服的方式,尤其不能搞文字狱一类的东西,历史上凡是这样做了的,没有一次有好结果。 D、驾车经过此地时,他发现一边放着一个写满红字的牌子,看上去字迹不很清楚。 2 ()A、《医师法》明确规定,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注册医师必须要加入当地的医师协会。 B、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互联网,是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C、牌匾格调低俗怪诞,固然不雅;崇洋媚外,带有殖民文化色彩,也为国人所不耻。 D、我国今年国债发行规模一千九百五十二多亿元。 3 ()A、交通研究所研制的能净化低标号柴油废气的过滤器,为环保作出了贡献。B、为贯彻实施《教师法》,万寿县于三八节前夕已报销了所有拖欠教师的医疗费。C、木材加工厂的厂长汇报了他们如何引进先进技术,积极改进本厂设备,发动职工努力学习新设备的使用方法,从而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 D、商店公然出售盗版软件,对这种践踏出版法的行为,我们必须严厉打击。 4 ()A、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 B、我们要改革和完善符合科学技术发展客观规律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新体制。 C、今年9月份,“西湖达利”有两位不到30岁的年轻人推到了针织分公司和制衣分公司常务副总的重要位置上,这意味着“西湖达利”开始在人力资源的培养上贯彻它的快半拍意识。 D、一百年前,一位虽还听得见雷声但已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的五十七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 5 ()A、张口“人权”闭口“人权”的那些议员老爷们,请问美国的白人警察对黑人实施的“人权”究竟是什么货色? B、奥地利的登山俱乐部遍及全国。拥有25万会员,根据会员每年的经济收入况,缴纳一定的会费。 C、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最根本的仍是需求不足。从这样的宏观经济现状出发,仍需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推动西部开发。 D、十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 6 ()A、近三年,这个县的粮食总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B、河水的来源除了地下水等之外,还有雨水也是它的来源之一。 C、怀素的奔放,八大山人的风骨是汉民族的骄傲,然而梵高的激情、马蒂斯的韵律也早为中国人民所倾倒。 D、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生源计划编制工作会议近日在山西太原举行。根据计划,今年中央部门所属普通高校面向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源计划将有所增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考录取率都将超过30%。 7 ()A、这是一个英雄的母亲,是一个有着坦荡胸怀的母亲。 B、文章分析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各个历史时期进行斗争时所采取的战略特点。 C、香烟走私十分猖獗,我国海关已把打击走私香烟列为重点。 D、作者本人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这是我们评价古代文学作品必须注意的问题。 8 ()A、上网的诱惑令现代人无法拒绝,但昂贵的网上消费又使网迷们心痛不已。 B、日前从有关部门证实,2000年9月入学的我国高中新生,将不再使用沿用20年的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各地中学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决定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高中语文试验

初中地理学科教案设计

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1)知识和技能目标: 能够说出澳大利亚的首都和主要城市以及人口分布的特点;了解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名称及形成原因和澳大利亚发达的养羊业及形成原因;还要知道澳大利亚采矿业的发展,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对其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影响,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讲解、讨论等教学法,实例分析、观察思考、讨论探究、设问质疑、自学归纳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去感受、领会知识,同时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过程,提高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节知识,结合乡土地理教学,说明我们的家乡应该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人和环境如何协调发展,进一步树立爱我家乡的思想观。 教学重难点 澳大利亚存在大量特有动物的原因;澳大利亚牧业发达的原因。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展示澳大利亚特色景观图组,要求学生仔细观看并配以解说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独特的动物资源 1.继续播放导入的视频提问:如果我们去澳大利亚科学考察,你需要做哪些准备?(服装、钱、了解风俗等)一提起澳大利亚,你就会有什么样的印象?倾听学生的回答并加以总结。 2.播放澳大利亚特有动物品种的视频图像,呈现“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 提问:为什么澳大利亚有如此多的特有动物品种呢?要求学生根据澳大利亚所处的地理位置来回答。 3.展示大陆漂移的动画 提问:什么时候澳大利亚与其他大陆分离?长时间的与世隔绝对生物进化有何影响?为什么南极大陆却少有生物分布?倾听并总结学生回答的答案。 探究二:发达的养羊业 1.多媒体字幕提问: 养羊业发展简史?殖民者将羊带到了许多地方,但不是每一个地方都形成发达的养羊

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26小题10分,27小题14分,共24分) 26.参考答案 (1)热力环流示意图 (2)教学讲解要点: ①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 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③热力环流的判读技巧: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高压和低压是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对比);水平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同一水平面上);凹凸定律。(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④热力环流的表现: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27.参考答案 (1)对地理学科的认识 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地理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能否体会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运用价值。 (2)科学精神与态度 评价学生在观察、调查、实验和报告撰写中是否精确、严谨,是否具有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对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的态度和责任感 评价学生是否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否初步形成了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是否养成了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规范。 观察是评价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方式。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28小题16分,29小题16分,30小题20分,共52分) 28.参考答案 (1)从北海市向西边沿海地区扩张;从南宁-贵港向上游河谷地区扩张;由南部地区向北部地区扩张(6分) (2)季风气候显着,雨热同期,适合甘蔗生长;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种植规模大;国家政策支持;市场需求量大(4分) (3)问题:甘蔗品种单一、栽培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压力大、种植分散生产规模小。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汇总(一)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 列传、10 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 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3.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二)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初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3.会初步运用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三)地理教学设计能力 1.了解初中学生地理学习需求和已有学习经验。 2.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能够结合具体的课题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 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知识与运用 1.熟悉初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初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初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山东省普通高中2017级地理学科

山东省普通高中2019级地理学科 教学指导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9版)》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9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方案、新课标)精神,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第二批试点省市(北京市、海南省、山东省、天津市)普通高中课程、教学和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等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特制定“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针对新课程方案、新课标、新高考方案等诸方面要求,结合试点省市现行教材及教学等实际情况,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具体建议。 上篇:必修课程 一、概述 必修课程包括地理1和地理2两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36课时。共计4学分,72课时。 必修课程为全体高中学生必学内容,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的内容。 二、具体内容 (一)地理1 本模块的内容,依据新课标地理1的“内容标准”确定,并与现行教材必修一中的相关内容对应,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地球科学基础,自然地理实践,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理解一些自然地理现象的过程与原理;增强对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进行观察、识别、描述、解释、欣赏的意识与能力。 1.内容标准与教学内容建议 表1 地理1内容标准与教学内容建议

2.教学方式建议 (1)以认识自然环境要素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线索组织教学。教学中应贯穿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如在地貌、大气、水循环、自然灾害等内容的学习中,应关注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2)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指导学生积极参加观察、观测、实验、野外考察等地理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例如:在“地球的圈层结构”“常见自然灾害”等内容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地质博物馆、地震体验馆等,开展针对某种自然灾害的避灾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救能力,增强对生命的热爱;在“地貌”的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野外考察,识别家乡的常见地貌等。 (3)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教具。利用地理视频、虚拟现实技术和相关模型,帮助学生在无法实地接触的条件下去认识真实的地理事物。例如:在“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相关的视频资料或太阳系构成模型,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或观察模型形成对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的直观认识。 (4)将生活中的现象作为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如用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垂直分层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霜冻、飞机高空飞行的一般高度等现象。 3.考试、评价建议

(完整版)地理教师招聘考试《地理学科知识》题库

地理教师招聘考试《地理学科知识》题库【2016完整版】第I卷 一、选择题(共80分,每小题2分)。 (一)单项选择题。(第1~30小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1.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是( ) ①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②空气中有足够的凝结核 ③空气的水平运动④空气作上升冷却运动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有多种,其中与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成正比的因素有( ) ①太阳高度②地理纬度②大气层厚度④大气透明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6月22日,北京、海口、广州、上海四地同学,均在当地正午12点观测同样高度竹杆的影子,竹杆影子由长到短的顺序是( ) A.广州—海口—上海—北京 B.海口—广州—上海—北京 C.北京—上海—海口—广州 D.北京—上海—广州—海口 4.我国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和内部多低山丘陵的盆地分别是( ) A.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 B.吐鲁番盆地、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D.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5.以保护环境和垃圾资源化为目的,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属于同一类的是( ) A.玻璃瓶、塑料袋 B.废铜烂铁、破布料 C.旧报纸、易拉罐 D.烂菜叶、果皮 6.目前世界城市化特点是( ) ①北美洲国家城市化进程快于南美洲国家 ②西欧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亚洲国家 ③发展中国家城市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④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快于发达国家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7.造成“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自然因素是( ) A.流水的侵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 C.冰川的侵蚀作用 D.海蚀作用 8.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北京市的工业区应建在( ) A.南郊和北郊 B.东北郊和西南郊 C.西北郊和东南郊 D.东郊和西郊 9.因地制宜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必须做好的基础工作是( ) A.加强农业资源调查,做好农业区划工作 B.加强向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 C.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生产布局适当集中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大全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大全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 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附:诗歌知识大全 1、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 这句话看似平淡,但对“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蕴含了不要在那浑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写山村风光。由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写出了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渐欲”、“才能”两个字眼富于动态,表现出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4。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 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护”、“绕”二字显得极有情致。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这是动中即景,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后引申为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 这几句诗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乐观、向上的力量。 8、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 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 3.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初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3.会初步运用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 (三)地理教学设计能力 1.了解初中学生地理学习需求和已有学习经验。 2.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能够结合具体的课题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 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知识与运用 1.熟悉初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初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初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4.熟悉《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三)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目标 (1)了解一般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需求。 (2)依据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 (3)完整、规范、具体地表述课时目标。 2.分析教学内容

地理学科介绍

听别样说“东”道“西” 学另类“经”天“纬”地 ——淮北实验高中2015级地理学科组介绍 称赞人知行合一,常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称赞人视野开阔,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称赞人才学渊博,常用“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以上称赞获其一种都是件幸事,那么,有没有一类人可以同时享有这些赞誉呢?当你苦思冥想不知其为何人时,实验高中地理学科组正向你走来。 该学科虽为人们口中的“小学科”,但学科成员个个都成“大气候”。实验高中2015级地理学科组力量强韧,老中青齐聚一堂。老年教师的经验之足、阅历之厚,中年教师的稳重之神、成熟之态和青年教师的活力之丰、激情之盛无不给该组增光添彩。 天上之皓月繁星,地上之矿石宝藏;自然之山川河流,人文之城乡风情;远古之草木化石,未来之气候变迁;国内之人口经济,国外之政治关系都包罗在内。总而言之,天、地、人无不在地理研究范围之内。 广阔的学科范围给了学科教师广阔的展示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该组教师既脚踏实地,认真研究教学,又仰望星空,积极钻研创新。 该组现有教师六人,其中高级教师三位,一级教师三位。获市教坛新星兼市骨干教师荣誉称号的两人。两人在安徽省地理优质课比赛中获奖,一人在安徽省优秀论文比赛中获奖,一人在全国课件比赛中获奖。这些荣誉既是对他们教学成绩的肯定,又是该组成员积极科研创新的有力体现。 在实际教学中,每位老师都发挥自己的一己之长,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情况,融合新课程理念,认真详细备课、有效组织教学、及时监测评估,积极反思改进,努力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学有所获。该学科也是我校最受学生喜爱的学科之一。 武承红老师是本组教龄最长的老师,既是曾经的淮北市教坛新星又是淮北市的骨干教师。其多年的教学经验是其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武老师与其先生皆为地理老师,可谓志趣相投,近三十年他们相互学习,相互鼓励,为淮北的地理教学作出了突出贡献。 谢文老师是资深名师,曾获2001年安徽省优质课比赛三等奖,2002年安徽省论文比赛三等奖,教学成绩突出。在学问上涉猎广泛,教学上精益求精,生活上乐观旷达。其讲课条理清晰,其声音掷地有声,兼具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 汪昌云老师来自美丽巢湖,独特的南方口音给他的课堂添注了更多活力与魅力。汪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多次参与试题命制与打磨,对高考重难点研究透彻,其教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对学生有耐心、有爱心、有责任心。 80后老师任丽梅也是该组的杰出代表,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她总是兢兢业业、温和谦逊,好学上进,从一位初入教坛的生涩教师成长为一位风格独特的骨干教师。其教学成绩突出,教学风格独特,分获2009年安徽省地理优质课比赛三等奖、2012年淮北市教坛新星、2012年全国课件比赛二等奖、2015年淮北市骨干教师。 徐府、邵俊显老师为本组的青年才俊,性格亦刚亦揉,刚柔并济。在近三年中担任班主任工作,皆关心学生、认真负责、积极进取,深受学生喜爱。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一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鏖(áo)战跛(bǒ)脚鞭笞(chī)三年五载(zǎi) B.濒(bīn)临骷(gū)髅呜咽(yè)觥(gōng)筹交错 C.不啻(dì)皈(guī)依枕藉(jí)怙恶不悛(quān) D.桎梏(kù)船舷(xián)星宿(xiù)同仇敌忾(kài)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磨炼门可罗鹊怡然毅然决然 B.寒喧立竿见影报怨以德报怨 C.切磋食不果腹慌乱兵荒马乱 D.针灸心悦臣服相亲文人相轻 3、使用标点符合全都正确的一句是() A.既然是汉语,就与汉民族、中华民族紧密相联。中学语文要不要突出民族传统?我以为是无须设问的。 B.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为了民族的利益,两岸应尽快携起手来。 C.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体现了朱自清心中追求的美好精神境界。 D.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一江春水”比喻愁之多,愁之绵绵无尽,生动形象,概括性又极强。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1]外交部长李肇星专门指示邓清波总领事要尽一切力量,尽快 _____ 中国遇难者身份。 [2]深圳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 ______ 员工实行内部退养。

[3]美国白宫10日反驳了民主党领导人______布什在越南战争时期曾“擅离职守”的指责。 A.核实富余有关 B.核定富余关于 C.核实富裕关于 D.核定富裕有关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有很多遗产管理者太急功近利,他们把遗产定性为旅游资源,进行竭泽而渔式的开发,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行为。 B.他是一位学贯中西、通晓古今的学者,在学术研讨会上,每每能发表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孔之见。 C.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自从老师因为他上课不认真听讲而批评了他,这一段时间他再也不敢在课堂上讲话了。 D.老张用审视的目光看了一眼小李,然后淡淡一笑,话语中带着一种扪心自问的悔意。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走进九寨沟,如同进入仙境,那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貌把我陶醉了。 B.腐败已成为社会的毒瘤,反腐败的问题是全社会的公民都高度关注、深恶痛绝的。 C.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为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D.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之后,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它们是中国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二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罢黜 茁壮 咄咄怪事 相形见绌 B.磨砺 勉励 晴天霹雳 老骥伏枥 C.揣度 祥瑞 急湍甚箭 惴惴不安 D.饴糖 怠慢 贻笑大方 百战不殆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高级中学)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一、考试目标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3.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二)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初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3.会初步运用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 (三)地理教学设计能力 1.了解初中学生地理学习需求和已有学习经验。 2.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能够结合具体的课题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 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

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知识与运用 1.熟悉初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初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初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4.熟悉《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三)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目标 (1)了解一般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需求。 (2)依据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

部编初中语文中考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 一、题干中隐含的“常用术语” 中考试题题干是解题的“线索”,它给考生指示答题方向、范围、要求等。读懂题干,才能从容抓分。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不难发现题干中隐含着“常用术语”。总结起来有以下一些: 表达方式语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课外阅读指课本(教材)之外的阅读内容。不管是课内读的还是课外读的内容。 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考生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 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 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以上各“常用术语”,暗中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同时也是题目赋分点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问”的弊病。 二、基本文体知识识记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初中地理学科新课程标准

初中地理学科2011版新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题。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味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这将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区域性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 2.综合性 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初步揭示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 3.思想性 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 4.生活性 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5.实践性 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 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 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