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讲课教案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讲课教案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讲课教案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讲课教案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

护理

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概述

[重点难点]

一、概念:血液系统疾病是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主要包括各类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以及出血性疾病。其共同特点多表现为骨髓、脾、淋巴结等器官的病理损害,周围血细胞和血浆成分的病理性改变、免疫功能障碍以及出凝血功能紊乱。

二、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

(一)造血系统:包括血液、骨髓、脾、淋巴结以及分散在全身各处的淋巴和单核-巨细胞组织。

(二)血细胞的生成:骨髓造血干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包括多能祖细胞和

淋巴系祖细胞。多能祖细胞进一步分化为原粒细胞、原单核细胞、原红细胞和巨核细胞,淋巴祖细胞在骨髓内分为T、B淋巴细胞。

三、血液组成及血细胞的生理功能

(一)血液的组成: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约占血液容积的45%,血浆占55%。

(二)血液的生理功能:红细胞运输O2和CO2,白细胞种类多,功能各异,具体见教材。血小板具有止血功能。

一、血液病分类:具体见教材。

二、护理评估:具体见教材。

第二节血液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重点难点]

一、贫血:是血液系统最常见的症状,具体内容见

第三节。

二、出血或出血倾向

(一)出血表现:皮肤、鼻腔、龄龈和眼底出血多见,其次为关节腔和内脏出血,严重者可发生颅内出血,危及生命。血小板异常所致出血多表现为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凝血因子缺乏引起出血多表现为内脏、肌肉、关节腔出血等。(二)护理评估:病史、身体评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具体内容见教材。(三)常见护理诊断护、护理目标、护理措施:见教材。

三、继发感染

(一)原因:最常见的原因是白细胞数量减少和质量改变,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营养不良等。

(二)表现:继发感染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身体不同部位的感染:常见感染部位为口腔粘膜、咽及扁桃体、肺部、泌尿道以及肛周皮肤,严重时可发生败血症。继发感染是白血病病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三)护理评估:包括病史、身体评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常见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见教材。

四、骨关节疼痛: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

[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

1.血液病 2.贫血 3.全能干细胞

4.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5.出血倾向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嗜酸性粒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运输气体

B、产生抗体

C、吞噬异物

D、抗过敏、抗寄生虫

E、释放组胺及肝素

2.鼻出血的护理措施哪项不妥?()

A、可用干棉球塞住鼻腔压迫止血

B、使用冰袋放在前额部,以促进血管收缩

C、出血不止可用油纱条作后鼻孔填塞术

D、术后定时用无菌石蜡油滴入,使粘膜湿润

E、嘱患者可用手挖鼻痂,以防呼吸不畅

(二)多选题

1.下列有关高热病人饮食护理正确的是:()

A、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B、可少量多餐,多饮水

C、出汗多时应补充含糖饮料

D、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液

E、发热时每日液量以3000毫升左右为宜

2.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多表现为:()

A、皮肤、粘膜瘀点、瘀斑

B、关节腔出血

C、内脏出血

D、肌肉血肿

E、颅内出血

三、简答题

1.简述颅内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

2.血液病患者如何预防继发感染?

第三节贫血

[重点难点]

一、概述

(一)定义:是指外周血液单位体积内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最低值。其中血红蛋白浓度最重要。在我国成人血红蛋白测定: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红细胞压积最低值男性为40%容积,女性为35%容积均可诊断为贫血。

(二)贫血的分类

1.按细胞形态学分类

(1)大细胞性贫血:MCV>100μm3,MCH>32pg,MCHC320-350g/L。

(2)正常细胞性贫血:MCV80-100μm3,MCH26-32pg,MCHC310-350g/L。

(3) 小细胞性贫血:MCV<100μm3,MCH<26pg,MCHC310-350g/L。

2.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1)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干细胞增生和分化异常;骨髓被异常组织浸润;细胞成熟障碍。

(2)红细胞破坏过多:细胞内在缺陷:红细胞膜异常;红细胞酶异常;血红蛋白异常;卟啉代谢异常。红细胞外来因素: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溶血性贫血;其他。

(3)失血:常见急性和慢性失血性贫血。

(三)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疲乏、困倦、软弱无力常为贫血最常见和出现最早的症状。2.皮肤、粘膜表现:皮肤粘膜苍白是贫血最突出的体征。

3.神经肌肉系统表现:病人常出现头痛、头晕、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4.心血管系统表现:轻度贫血对心肺功能影响不明显,中度贫血者体力活动后可出现心悸、气短;严重贫血者轻微活动后可发生呼吸困难。

5.消化系统表现

6.泌尿生殖系统

7.其他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常规检查,血涂片检查,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检查,病因检查。具体内容见教材。

(五)治疗要点

1.病因治疗:是治疗贫血的首要原则。

2.药物治疗:应根据贫血的发病机制,合理使用抗贫血药。具体内容见教材。3.对症和支持治疗:输血是对症治疗的主要措施,但长期多次输血有引起铁负荷过重或出现继发性血色病的可能。

4.其他

二、缺铁性贫血

(一)定义:是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二)铁的代谢:铁的分布:正常成人体内铁总量约为3.0—4.5克,其中约67%组成血红蛋白。铁的来源和吸收:铁主要来源于食物。正常人制造新生红细胞每

天需铁约20—25mg,大部分来自体内衰老红细胞破坏释放的铁。每天从食物中吸收的铁约1—1.5mg。正常男性每天排泄铁不超过1mg,女性每天排泄1—

1.5mg,主要由粪便排泄。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

1.需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2.铁吸收不良

3.铁损失过多:慢性失血是成人缺铁性贫血最多见、最重要的原因。

(四)临床表现

1.一般贫血的表现

2.含铁酶及铁依赖酶的活性降低的表现:营养缺乏;粘膜损害;胃酸缺乏及胃功能紊乱;神经、精神系统异常。

(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象:典型血象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骨髓象:红细胞系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

3.生化检查:血清铁在500μg/L,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大于3600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小于15%。

(六)诊断要点:包括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及明确病因或原发病。临床上将缺铁性贫血分为缺铁、缺铁性细胞生成及缺铁性贫血三个阶段。具体内容见教材。(七)治疗要点:病因治疗;铁剂治疗:补充铁剂以口服方法作为首选。中药治疗。

(八)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引起全身组织缺氧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铁摄入不足、吸收不良等有关。

(一)护理措施:必须掌握,具体内容见教材。

(二)保健指导:具体内容见教材。

四、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定义: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致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和(或)功能异常而引起的一类贫血。外周血液中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均明显减少。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贫血、感染和出血。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再障。继发性再障最常见原因为药物及化学物质,其中以氯霉素最常见。

2.发病机制:造血干细胞内在缺陷(“种子”学说);造血微环境支持功能缺陷(“土壤”学说);异常免疫反应损伤造血干细胞(免疫学说);遗传倾向。(三)临床表现

1.急性再障(重症再障Ⅰ型):起病急,发展快,早期主要表现为出血与感染,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进行性贫血。

2.慢性再障:较多见。起病缓慢,病程长,多以贫血为主要表现,感染、出血较轻,经恰当治疗病情可缓解或治愈,预后相对较好。少数病例病情恶化,表现同急性再障,预后极差,称重症再障Ⅱ型。

(四)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1.血象:呈正细胞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低于正常。2.骨髓象:急性型骨髓增生低下或极度低下,粒、红两系均明显减少,无巨核细胞。慢性型骨髓增生减低或呈灶性增生,但巨核细胞均减少。

(二)治疗要点:内容见教材。

(六)护理: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见教材。

(七)保健指导:具体内容见教材。

[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

1.缺铁性贫血 2.巨幼细细胞性贫血 3.再生障碍性贫血

4.总铁结合力 5.Plummer-Vinson综合征 6.异食癖

7.恶性贫血 8.重型再障Ⅰ型 9.溶血性贫血

10.血管外溶血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有关人体铁的来源和吸收下列哪项不妥?()

A、铁主要来源于普通饮食

B、牛奶含铁量极高

C、铁吸收前先由胃酸将铁游离化

D、铁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端

E、维生素C等还原物质将高价铁还原成亚铁

2.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A、慢性失血

B、胃酸缺乏

C、需要量增加

D、肠道功能紊乱

E、胃空肠吻合术后

3.贫血概念中哪项最重要:()

A、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

B、红细胞数低于正常

C、血红蛋白低于正常

D、血容量少

E、网织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

4.贫血最重要的体征为:()

A、低热

B、浮肿

C、感觉、运动障碍

D、皮肤粘膜苍白

E、脾大、黄疸5.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主要是由于缺乏:()

A、叶酸

B、维生素B12

C、叶酸+维生素B12

D、内因子

E、维生素B12内因子6.下列哪种食物中含叶酸最多?()

A、蛋类和奶类

B、海带、紫菜

C、香菇

D、各类谷物

E、绿色新鲜蔬菜7.急慢性再障很突出的不同是:()

A、血红蛋白减少程度不同

B、网织红细胞的百分数不同

C、血小板<20×109/L

D、感染严重

E、出血严重

8.下列关于再障的表现哪项欠妥?()

A、全血细胞减少

B、网织红细胞降低

C、骨髓增生低下

D、骨髓巨核细胞减少

E、常有肝脾、淋巴结肿大

9.下列哪项不是慢性溶血的表现?()

A、贫血

B、淋巴结肿大

C、肝脾肿大

D、血红蛋白尿

E、黄疸

10.确诊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可靠的指标是:()

A、血红蛋白减少

B、网织红细胞增多

C、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

D、脾大

E、Coombs试验阳性

(二)多选题

1.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是:()

A、诊断贫血的程度

B、确诊病因

C、了解骨髓增生程度

D、贫血疗效的早期指标

E、确定贫血类型

2.贫血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表现有:()

A、劳累性心慌、气短

B、心绞痛

C、心力衰竭力

D、心率增快

E、脉压增大3.缺铁性贫血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可有:()

A、总铁结合力下降

B、血清铁降低

C、血清铁蛋白降低

D、铁饱和度降低

E、骨髓铁染色含铁血素缺乏

4.口服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不正确为:()

A、口服至血红蛋白正常

B、贫血等症状完全消失业

C、口服至网织红细胞明显增高

D、服铁2个月

E、至血红蛋白正常并贮存

5.急性再障的临床特点有:()

A、起病急,发展快

B、多以轻度贫血为主要表现

C、可有内脏出血

D、感染严重

E、可死于颅内出血

6.引起再障的常见原因有:()

A、某些药物

B、化学物品

C、电离辐射

D、病毒感染

E、严重吸烟、酗酒7.下列对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保健指导正确的是:()

A、向病人及家属介绍该病的有关知识

B、指导病人纠正偏食的不良习惯

C、多食新鲜的绿色蔬菜

D、为促使食物中叶酸的吸收可加点醋

A、注意口腔、皮肤清洁

8.下列有关贫血的治疗,搭配正确的是:()

A、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叶酸

B、恶性贫血——维生素B12

C、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D、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

E、海洋性贫血——输血

三、简答题

1.简述贫血按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分类。

2.简述贫血患者神经系统的表现及其机理。

3.缺铁性贫血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4.缺铁性贫血患者“活动无耐力”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5.简述恶性贫血的病因及其表现。

6.急慢性再障临床表现有哪些异同?

7.如何做好再障患者“自我形象紊乱”的护理?

8.简述溶血性贫血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

第四节出血性疾病

[重点难点]

一、概述

(一)定义:由于正常止血机制发生障碍,造成以自发出血或轻微创伤后出血不止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其发病机制有三个方面因素:微血管壁的异常;血小板质或量的异常;出血、凝血功能的障碍。

(二)正常止血、凝血和抗凝血机制

1.止血机制

(1)局部小血管发生反射性收缩;

(2)血小板粘附形成白色血栓;

(3)激活内、外源性的凝血系统,形成凝血块。

2.凝血机制:可分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整个凝血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血液凝血活酶形成:有两个途径

第二阶段:凝血酶形成期

第三阶段:纤维蛋白形成期

3.抗凝血系统:包括抗凝血物质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三)出血性疾病的分类

1.血管壁异常: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

2.血小板异常:包括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过多和血小板功能异常。

3.凝血异常: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

4.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

5.复合性止血机制异常: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

(四)临床表现:具体内容见教材。

(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筛选试验和归类诊断的特殊检查。

(六)诊断要点:根据病史(出血史、过敏史、家属遗传史)、体检(出血特点)及实验室检查,一般可诊断。

(七)治疗要点:病因防治和止血措施包括止血药、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局部止血等。

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一)定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综合症,也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二)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未明,可能与感染、免疫因素和肝、脾因素等因素有关。

(三)临床表现

1.急性型

(1)多见于儿童,病前1-2周多有呼吸道感染史,特别是病毒感染史。(2)起病急,常有畏寒、发热。

(3)出血重,皮肤、粘膜出血,内脏出血,颅内出血。颅内出血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2.慢性型

(1)以40岁以下的女性多见。

(2)起病缓慢,出血症状相对较轻,常反复发生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女性病人月经过

多较常见。

(3)长期月经过多可出现贫血;反复发作者常有轻度脾大。

(四)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血象:急性型发作期血小板常<20×109/L,慢性型常为30-80×109/L。骨髓象:巨核细胞增加或正常,但有血小板形成的巨核细胞显著减少。

(六)治疗要点:首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脾切除;免疫抑制剂等。

(七)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保健指导:具体内容见教材。

[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

1.出血性疾病 2.ITP 3.过敏性紫癜 4.血友病A

5.血友病B 6.血友病丙 7.DIC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出血性疾病引起出血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毛细血管脆性增强

B、血小板数量减少

C、血小板功能异常

D、凝血因子的缺乏

E、血管破裂

2.内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起始于:()

A、Ⅻ因子的活化

B、组织因子释放

C、血小板的聚集

D、血管壁的收缩

E、凝血酶的形成

3.ITP最有诊断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是:()

A、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和质量的改变

B、出血时间延长

C、血小板减少

D、束臂试验阳性

E、血块收缩不良

4.ITP首选的治疗为:()

A、糖皮质激素

B、升血小板药物

C、免疫抑制剂

D、输血小板悬液

E、脾切除

5.有关腹型过敏性紫癜腹痛性质和部位哪项不正确?()

A、阵发性腹绞痛

B、持续性钝痛

C、多位于脐周

D、多位于下腹部

E、阵发性隐痛

6.有关肾型过敏性紫癜,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多在紫癜型发生前2周出现尿液改变

B、少数病人可在数周内恢复

C、多数病人可迁延数月

D、极少数发生尿毒症

E、尿常规可见白细胞

7.血友病A是属于:()

A、性染色体显性遗传

B、性染色体隐性遗传

C、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E、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

8.下列有关血友病的临床表现哪项欠妥?()

A、多见广泛皮肤、粘膜出血

B、出血部位以四肢易受伤处多见

C、易出现深部组织血肿

D、重症可出现内脏出血

E、反复关节腔积血可影响关节活动

9.引起DIC最常见的病因是:()

A、恶性肿瘤

B、感染性疾病

C、大面积烧伤

D、严重创伤 D、病理产科10.DIC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

A、补充凝血因子

B、输血小板

C、抗纤溶治疗

D、肝素抗凝疗法

E、尿激酶溶栓治疗

(二)多选题

1.一例血小板减少患者,其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能是:()

A、出血时间延长

B、凝血时间延长

C、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D、血块退缩不良

E、束臂试验阳性

2.血管性疾病的临床特点有:()

A、多见于女性

B、多为外伤后出血

C、疾病过程短暂

D、阳性家族史少见

E、多见皮下瘀点、瘀斑

3.慢性ITP的临床特征为:()

A、多见于女性

B、可自愈

C、脾肿大

D、发病前常有呼吸道感染史

E、幼稚型巨核细胞增多

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措施应包括:()

A、避免剧烈运动及外伤

B、禁用牙签剔牙

C、刷牙不要太用力

D、血小板<20×109/L,应卧床休息

E、避免使用阿期匹林、糖皮质激素等药物5.ITP与过敏性紫癜的主要不同点在于:()

A、出血严重程度不同

B、血小板正常与否

C、出血部位不同

D、是否合并贫血

E、骨髓巨核细胞是否正常

6.引起过敏性紫癜的病因有:()

A、上呼吸道感染

B、鱼、虾、蟹等过敏

C、抗生素、阿托品等药物

D、寒冷刺激

E、昆虫咬伤

7.下列有关血友病患者的护理正确的是:()

A、尽量少用或不用肌注和静注

B、避免手术治疗

C、注意口腔卫生,以防龋齿

D、禁用阿斯匹林、双嘧达莫等药物

B、鼻出血时可采用额部热敷

8.DIC的临床表现有:()

A、出血

B、栓塞

C、微循环障碍

D、溶血

E、发热

9.DIC病人最主要的两个护理诊断是:()

A、有受用力的危险

B、组织灌注量改变

C、气体交换受损

D、恐惧

E、活动无耐力

三、简答题

1.简述内源性凝血过程。

2.比较血小板疾病与凝血性疾病的临床特点。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ITP的药理作用是什么?

4.如何做好ITP患者出血的护理?

5.简述过敏性紫癜病人的治疗要点。

6.简述过敏性紫癜病人的健康教育内容。

7.如何做好血友病患者的保健指导?

8.DIC患者病情观察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哪些?

9.如何做好肝素抗凝治疗的护理?

第五节白血病(leukemia)

[重点难点]

一、概述

(一)定义:白血病是一类起于造血(或淋巴)干细胞的恶性疾病。其特点是白血病细胞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广泛而无控制地增生,并浸润、破坏全身各组织器官,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而正常造血功能受抑制,外周血中出现幼稚细胞。

(二)分类

1.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

2.根据主要受累细胞系列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白血病,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非淋白血病,ANL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分为三种亚型即L1型、L2型和L3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分为M0-M78型。

(2)慢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多毛细胞白血病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白血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其中病毒可能是主要因素。

二、急性白血病

(一)临床表现

1.发热:可低热,亦可高热,较高发热常为继发感染所致。感染主要原因为成熟悉粒细胞缺乏,其次是人体免疫力下降。常见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2.出血:可发生在全身各处,颅内出血最为严重。主要原因为血小板减少。3.贫血:常为首发症状,呈进行性发展。贫血原因与正常红细胞生成减少,以及无效性红细胞生成、溶血、出血等因素有关。

4.器官和组织浸润的表现:肝脾、淋巴结肿大;骨骼和关节浸润;皮肤及粘膜浸润;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常发生在缓解期,以急性白血病最常见,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重者有呕吐、颈项强直,甚至抽搐、昏迷。

(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象:可见相当数量的原始和(或)早幼细胞,一般占30%-90%。

2.骨髓象:是确诊白血病及其类型的重要依据。骨髓有核细胞显著增生,多为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主要为白血病性原始细胞,占非红细胞系的30%以上。(三)治疗要点

1.支持治疗:防止感染,纠正贫血,控制出血,预防尿酸性肾病。

2.化学药物治疗:分诱导缓解和缓解后治疗两个阶段。

(1)诱导缓解阶段:目的是迅速大量杀灭白血病细胞,恢复机体正常造血,达到完全缓解。儿童急淋首选VP方案,成人首选VLDP方案;急非淋常用DA方案或HOAP方案。

(2)缓解后治疗:目的是继续消灭体内残存的白血病细胞,防止复发,延长缓解期和无病存活期,争取治愈。急隆早幼粒白血病可选用全反式维A酸。3.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防治:鞘内注射甲氨蝶呤。

4.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四)护理

1.护理评估:具体内容见教材。

2.常用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大量、长期化疗,白血病引起代谢增高及贫血有关。(2)有损伤的危险:出血与血小板减少、白血病细胞浸润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正常粒细胞减少、化疗有关。

(4)潜在并发症:化疗药物的副作用。

(5)预感性悲哀:与患急性白血病有关。

(6)体温过高:与感染和(或)肿瘤细胞代谢亢进有关。

3.护理措施:必须掌握,具体内容见教材。

最新2019智慧树知到[护理基础纵横]章节答案2019智慧树知到教案资料

2019智慧树知到[护理基础纵横]章节答案 [第一章测试] 1.【单选题】王先生,因大出血引起休克,被送入急救室抢救,医生护士争分夺秒采取急救措施。在急救室管理中,急救药品和各种抢救设备要做到“五定”,下列哪项不包括 答案:定时使用 2.【单选题】刘先生,65岁,因糖尿病入院治疗,病区护士接到住院处通知后为其准备() 答案:暂空床 3.【单选题】李大爷,78岁,因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3年,本次并发肺部感染收住入院。病室湿度为30%,病人表现为 答案:口干、咽痛、烦渴 4.【单选题】护士小赵在进行卧有病人床更换床单前,应先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不包括 答案:病人的饮食喜好

5.【单选题】控制癌痛应遵循“WHO三阶梯止痛原则”,不符合的是 答案:按需给药 [第二章测试] 1.【单选题】对呼吸困难病人的护理,以下哪种做法不妥护士小陈在工作中需要注意属于高度危险性的医用物品是 答案:测量呼吸时,向病人解释,以便配合 2.【单选题】彭护士在使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时,不妥的做法是 答案:当灯管强度低于60w/cm2时应予以更换 3.【单选题】刘护士在准备无菌物品时,下列与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不符合的是 答案:无菌持物钳可夹取所有无菌物品

4.【单选题】孙女士,35岁,不慎被烧伤,Ⅲ度烧伤面积达45%,人院后应采用答案:保护性隔离 5.【单选题】寄居于病人体内的条件致病菌,在病人抵抗力低下时引起的感染称为答案:内源性感染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成语及解释 第一单元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别有深意:另有一种深层意思。 左冲右撞:指找不到目标乱来一通。 意味深长: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行色匆匆;匆忙赶路的神态。 奇妙无比:稀奇巧妙的程度没有其他可以比得过。 不拘一格:不局限与一种规格或形式。 年过花甲:年纪已超过六十岁。 第二单元 悬崖峭壁:形容山势险峻。 狂风怒号:猛烈的风大声吼叫。 惹人讥笑:让别人讥讽和嘲笑。 寝不安席:无法安然入睡。 思潮起伏: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 可见一斑: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碧空如洗:青蓝的天空,像洗过一样明净。 波涛起伏:形容江湖海洋上起伏不平的水面。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百折不回: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毫不动摇退缩。 牙牙学语:形容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的神情。 第三单元 心惊肉跳:多指因担心灾祸临头而恐慌不安,肌肉抽筋。 自言自语:无人对白﹐自己跟自己说话。 自作自受:自己做了蠢事,自己倒霉。

血液内科护理_常规

血液科护理常规 目录 第一节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P1 第二节缺铁性贫血………………………………………..P2 第三节再生障碍性贫血……………………………….…...P3 第四节出血性疾病…………………………………….…...P4 第五节白血病……………………………….……………...P5 第六节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护理………………………….P6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有贫血、皮肤黏膜出血、黄疸、血红蛋白尿、发热、淋巴结肿大、脾大等。 1.按科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休息与活动:轻症或恢复期可适当活动,重症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 3.饮食护理: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多种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4.病情观察:观察有无发热、贫血及出血情况。若出现突然头痛、喷射性呕吐、视物模糊及意识障碍等颅出血征象,应及时告知医生,配合抢救。 5.药物观察: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 6.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尽量减少和避免肌注射,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 7.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用软毛牙刷刷牙,选择合适漱口液,于餐前、餐后及睡前含漱。 8.肛周护理:保持大便通畅,每次便后清洁肛周或用1:5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防止肛周感染。 9.健康指导:使病人掌握与本病有关的基本知识,加强

心理护理,树立治疗信心。 10.预防感染:保持病室清洁及空气流通,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减少或限制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第二节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体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储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表现为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心悸气急、头晕眼花、纳差、腹胀、舌炎、口角炎等。其病因为慢性失血,铁吸收不良,摄入铁不足或需铁量增加。实验室检查示血清铁低于10.7/μmol/L。 1.按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2.休息与活动:轻、中度贫血者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血红蛋白40g/L以下者应卧床休息。 3.饮食护理:补充营养和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如肉类、动物血、香菇、肝、豆类、蛋黄、菠菜等,要注意多样化及均衡饮食。 4.病情观察:观察贫血的一般症状,如全身倦怠,头晕,皮肤、黏膜苍白,心悸,呼吸困难,水肿等。 5.药物护理:口服铁剂宜饭后服用,避免与茶、咖啡、蛋类、乳类等食品同时服用。口服液体铁剂时应使用吸管,避免牙齿染黑。注射铁剂应采取深部肌注射,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静脉注射铁剂的速度宜缓慢,匀速,备好急救药品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02

第五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A1型题】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 A.巨幼细胞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失血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2.我国最常见的的贫血类型为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恶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3.含铁量最少的食物是 A.蛋黄 B.牛奶 C.豆类 D.黑木耳 E.瘦肉 4.体内铁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胃 B.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端 C.空肠下端 D.结肠 E.直肠

5.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是 A.慢性失血 B.铁的摄入不足 C.铁的吸收不良 D.铁的需要量增加 E.骨髓造血功能下降 6.导致女性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A.妊娠 B.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C.育龄妇女 D.月经过多 E.缺乏维生素B12 7.最能反映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是 A.红细胞计数 B.红细胞沉降率 C.网织红细胞计数 D.血红蛋白定量 E.血清蛋白定量 8.可准确反映贫血患者体内贮存铁情况,能作为缺铁依据的指标是 A.血清铁蛋白 B.含铁血黄素 C.血清铁 D.总铁结合力 E.骨髓铁染色 9.彻底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关键在于 A.给予含铁丰富食物 B.口服铁剂

C.注射铁剂 D.去除病因 E.应用应用糖皮质激素 10.补充铁剂治疗贫血最佳给药途径是 A.静脉注射 B.肌肉注射 C.皮下注射 D.皮内注射 E.口服 11.口服硫酸亚铁必有的不良反应是 A.黑便 B.便秘 C.腹泻 D.破坏牙釉 E.腹痛 12.贫血最突出的体征是 A.头晕 B.记忆力减退 C.皮肤黏膜苍白 D.心悸 E.耳鸣 13.贫血病人皮肤粘膜苍白最易观察的部位 A.面颊 B.口腔粘膜 C.前胸 D.睑结膜、口唇、甲床 E.手背

烧烫伤患者的急救护理讲课教案

业务学习记录 时间:2017.1.28 地点:急诊护士站 主持人:赵光玲 主讲人:唐素莲 记录人:王婵娟 参加人员: 自学者签名: 内容:烧烫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一定义 烧伤是指由物理或化学因素,主要包括热力、激光、电流、放射线及强酸、强碱等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一种损伤。 二烧伤面积的计算 1.中国新九分法 3、3、3:分别指发部、面部、颈部占体表的面积。 5、6、7:分别指双手、双前臂、双上臂占体表的面积。 13、13、会阴1:分别指躯干前、躯干后、会阴占体表的面积。5、7、13、21:分别指双臀、双足、双小腿、双大腿占体表的面积。 2. 手掌法 手掌面积约占体表面积的1%,可用于小面积烧伤的测算。 三烧伤的分度 (1)Ⅰ度烧伤仅损及表皮浅层,不需特殊处理; (2)Ⅱ度烧伤(浅Ⅱ度及深Ⅱ度)达到部分真皮,依靠基底层细胞或皮肤附属器上皮细胞即可自身修复创面; (3)Ⅲ度烧伤达到皮肤全层,包括深及皮肤以下各种组织、器官的烧伤,必须采用植皮等手术,创面才可愈合 四严重程度 ①轻度烧伤:总面积在10%以下的Ⅱ度烧伤。 ②中度烧伤:总面积在11%30%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以下的烧伤。

③重度烧伤:总面积在31%~50%之间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1%~20%之间,或总面积不超过31%,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全身情况严重或有休克者,有复合伤或合并伤 (如严重创伤、化学中毒等),有中、重度吸入性损伤者。 五烧伤患者的现场急救 1迅速脱离致伤因素:如果置身于火焰中,首先要脱离火源。衣服着火时应尽快将着火的衣服脱下。来不及脱衣服时,可就地卧倒翻滚,也可用水浇淋,千万不要大声呼喊、来回奔跑和试图用手将火扑灭,以免加重烧伤的面积和深度。 2抢救患者生命:去除致伤因素后,首先要配合医生处理窒息,心跳骤停、大出血、开放性气胸等危急情况,抢救患者的生命。对头颈部烧伤或怀疑有呼吸道烧伤的患者,应备好氧气和气管切开包等抢救物品,并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必要时及时协助医生做好气管切开术。 3预防休克发生:由于烧伤会使体液大量渗出,伤后应尽快补充液体,口渴的清醒患者可口服烧伤饮料,尽量避免饮用白开水,因其含有电解质过少,大量摄入会使患者体液的晶体渗透压降低。中度以上烧伤患者,必须马上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按医嘱快速输入平衡盐溶液和右旋糖苷。 4保护烧伤创面:根据烧伤创面的大小,用无菌敷料或清洁布类包裹创面,避免污染和损伤。轻度烧伤的患者一般表现为轻微的红、肿、疼痛,可用自来水反复自然冲洗,以减低局部皮肤温度,减轻疼痛感,减少渗出和水肿。如果烧伤面积较大,要尽快脱掉包裹烧伤部位的衣物,一定不可强行撕脱,以免造成局部创面进一步损害。例如女士穿长筒袜发生烧伤时,应用剪刀将袜子沿着长轴的方向剪开后再轻轻拿掉,并立即用冷水持续给局部降温,同时呼叫120, 5快速安全转运:伤势较重的病员就近选择医院,先救急救命,再进一步治疗。因烧伤后疼痛刺激、精神恐惧、创面渗出等原因,患者进入休克状态,路途遥远颠簸会会加重休克的发生,待患者度过休克期以后再转入指定医疗单位,不要舍近求远,延误病情。 六烧伤患者的院内护理

血液系统护理常规试题

血液科护理常规试题 一、单选题 1.成人的主要造血器官是:A. A.骨髓 B.肝 C.脾 D.淋巴结 E.胸腺 2.贫血的定义是指单位容积的外周血液中E. A.循环血容量低于正常低限 B.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C.红细胞数和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 D.红细胞数和网织红细胞数低于正常 E.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或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 3.贫血时病人皮肤及粘膜苍白,检查较为可靠的部位是E. A面颊、皮肤及上腭粘膜B手背皮肤及鼻腔粘膜C耳轮皮肤及口腔粘膜 D颈部皮肤及舌面E手掌皮肤、睑结合膜、口唇及指甲 4.各种贫血首要的护理措施是 D. A.高热量饮食 B.高蛋白饮食 C.补铁 D.休息 E.补叶酸 5.急性白血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A. A.血小板减少 B.白血病细胞浸润 C.感染 D.免疫下降 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6. 急性白血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A. A.贫血,发热,出血,肝、牌和淋巴结肿大 B.贫血,出血,肝、牌和淋巴结肿大,肾功能衰竭 C.贫血,发热,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蛋白尿 D.发热,出血,肝、牌和淋巴结肿大 E.贫血,乏力,出血,肾功能衰竭 7.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健康指导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A 病人易出现病理性骨折,故应卧床休息,应使用软床垫; B 应注意劳逸结合,要避免过度劳累、做剧烈运动; C 适度活动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和血钙在骨骼的沉积,减轻骨骼的脱钙; D 注意预防感染,一旦出现发热或活动后出现剧烈疼痛,应及时就诊。 8. 护理白血病化疗病人的措施中,下列哪项不妥:D. A.化疗药液必须现用现配 B.呕吐后鼓励进食 C.严密观察血象变化 D.有明显脱发者应暂停化学治疗 E.定期作肝功能检查 9. 患者,女性,24岁,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年余。目前贫血、出血明显加重,脾迅速肿大. 护士为其提供的护理措施中,不妥的是D. A.适当限制活动 B.预防各种创伤 C.尽量减少肌肉注射 D.保持鼻黏膜湿润,清除鼻腔内血痂 E.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易消化饮食 10.再生障碍性贫血与急性白血病的主要区别为: B A.全血细胞减少 B.有无肝脾肿大 C.网织红细胞缺乏 D.外周血中有无幼稚细胞 E.骨髓象特点 11.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预防性治疗,鞘内注射常用药物是: C. A.环磷酰胺 B.柔红霉素 C.甲氨蝶呤 D.长春新碱 E.泼尼松 12.下列哪种白血病易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E. A.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13.对于急性白血病护理最重要的措施是预防和观察: B. A.药物不良反应 B.颅脑出血 C.感染情况 D.贫血情况 E.口腔溃疡 14.白血病病人的健康指导不正确的是: E. A.指导病人加强营养 B.向病人说明坚持用药的重要性 C.向病人解释化疗的不良反应 D.指导病人定期复查血象 E.若化疗药物漏于皮下应立即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15.某急性白血病病人,经治疗后在缓解期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瞳孔改变。最可能发生A.

第五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第五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A1型题】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 A.巨幼细胞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失血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2.我国最常见的的贫血类型为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恶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3.含铁量最少的食物是 A.蛋黄 B.牛奶 C.豆类 D.黑木耳 E.瘦肉 4.体内铁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胃 B.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端 C.空肠下端 D.结肠 E.直肠 5.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是 A.慢性失血 B.铁的摄入不足 C.铁的吸收不良 D.铁的需要量增加 E.骨髓造血功能下降 6.导致女性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A.妊娠 B.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C.育龄妇女 D.月经过多 E.缺乏维生素B12 7.最能反映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是 A.红细胞计数 B.红细胞沉降率 C.网织红细胞计数 D.血红蛋白定量 E.血清蛋白定量 8.可准确反映贫血患者体内贮存铁情况,能作为缺铁依据的指标是 A.血清铁蛋白 B.含铁血黄素 C.血清铁 D.总铁结合力 E.骨髓铁染色 9.彻底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关键在于 A.给予含铁丰富食物 B.口服铁剂 C.注射铁剂 D.去除病因 E.应用应用糖皮质激素 10.补充铁剂治疗贫血最佳给药途径是 A.静脉注射 B.肌肉注射 C.皮下注射 D.皮内注射 E.口服 11.口服硫酸亚铁必有的不良反应是 A.黑便 B.便秘 C.腹泻 D.破坏牙釉 E.腹痛 12.贫血最突出的体征是 A.头晕 B.记忆力减退 C.皮肤黏膜苍白 D.心悸 E.耳鸣 13.贫血病人皮肤粘膜苍白最易观察的部位 A.面颊 B.口腔粘膜 C.前胸 D.睑结膜、口唇、甲床 E.手背

烧烫伤急救与护理培训讲学

急诊科烧烫伤的急救与护理 急诊科:高亚云 在医院急诊科和日常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烧伤烫伤非常常见,由于患者疼痛明显和突发性,很容易产生心理恐惧与焦虑,烧伤后处理不当不仅会延误诊断治疗,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在急诊科工作的护士,要对烧伤烫伤的急救与护理原则有充分的认识并掌握。 (一)烧伤的分类 烧伤由不同的外部热源接触皮肤导致,比如火焰、化学品、摩擦、电流、辐射和高温等。因此烧伤可以据此分成热力烧伤、化学烧伤、电烧伤。 1.热力烧伤:包括由火焰、热水、蒸气、爆炸、热气流、热液、电火花和直接接触热物(如火炉、沥青)所引起的损伤。此为我们通常所说的热烧伤。 2.化学烧伤:是由于身体接触到坏死性化学物质而引起的损伤,主要是强酸强碱。由于酸很快使蛋白质凝固形成屏障,且易于被组织液中和,而碱则使蛋白水解、液化,继发感染,因此碱烧伤较酸烧伤更难处理。 3.电烧伤:常引起广泛的组织凝固性坏死。组织的电阻强弱影响其受损的程度,电阻低的组织更易于受损。体内各组织电阻由小到大排列顺序为:血管、神经、肌肉、皮肤、脂肪、肌腱和骨组织。电烧伤的特点是电流入口和出口可能很小,但内部则有广泛的损害,易发生并发症。 (二)烧烫伤的表现 烧烫伤的严重程度主要根根烧烫伤的部位、面积大小和烧烫伤的深浅度来判断。烧烫伤在头面部,或虽不在头面部,但烧烫伤面积大、深度深的,都属于严重者。 烧烫伤按深度,一般分为三度四分法,临床表现为:①I度烧伤又称为

红斑性烧伤,局部干燥,疼痛,微肿而红,无水疱。3~5天后局部由红转为淡褐色,表皮皱缩、脱落、露出红嫩光滑的上皮面而愈合,不留瘢痕,可有短时间的色素沉着等改变。②Ⅱ度烧伤浅Ⅱ度烧伤又称水疱性烧伤,局部红肿明显,有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内含黄色(或淡红色)血浆样液体或蛋白凝固的胶胨物。水疱破裂后,可见潮红的创面,质地较软,温度较高,疼痛剧烈,痛觉敏感,并可见无数扩张充血的毛细血管网,呈脉络状或颗粒状,伤后1~2天更为明显。愈合后不留瘢痕,可有时间不等的色素沉着。深Ⅱ度烧伤局部肿胀,表皮较白或棕黄,间或有较小的水疱。去除坏死皮后,创面微湿,微红或红白相间,质地较韧,感觉迟钝,温度较低,拔毛痛。可见针孔或粟粒般大小的红色小点,伤后1~2天更为明显,这是汗腺及毛囊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所致,如有扩张充血或栓塞的小血管支(系真皮血管丛充血或栓塞)出现,常表示深Ⅱ度烧伤较深。③Ⅲ度烧伤又称焦痂性烧伤。由于损伤程度不同,局部表现可为苍白、黄褐、焦黄。严重者呈焦灼状或炭化,皮肤失去弹性,触之硬如皮革,创面干燥,无渗液、发凉,针刺无痛觉,拔毛不痛。可见粗大的栓塞的血管网(系真皮下血管丛栓塞),如树枝状,多在伤后即可出现,尤以四肢内侧皮肤薄处多见。但有时需待1~2天,特别是烫伤所致者,需待焦痂干燥后方显出。 (三)烧烫伤的现场救护 根据烧烫伤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救护措施。 1.对一度烧烫伤,应立即将伤处浸在凉水中进行“冷却治疗”,它有降温、减轻余热损伤、减轻肿胀、止痛、防止起泡等作用,如有冰抉,把冰决敷于伤处效果更佳。“冷却” 30分钟左右就能完全止痛。随后用鸡蛋清或万花油或烫伤膏涂于烫伤部位,这样只需3~5天便可自愈。如果烧烫伤部位不是手或足,不能将伤处浸泡在水中进行“冷却治疗”时,则可将受伤部位用毛

(完整版)内科学血液系统疾病总结重点笔记

血液系统疾病 概述 一、基础知识; (一)、血液的理化特性: (1)颜色: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是红色 动脉血:鲜红色。HbO2 静脉血:暗红色。Hb 空腹血浆:清澈透明 餐后血浆:较混浊 (3)粘滞性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的阻滞特性。血液内部分子或颗粒之间的摩擦。 (4)渗透压 概念:溶液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特性或能力。 血浆渗透压包括血浆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约为300毫渗克分子/升(mOsm/L)其中血浆晶体渗透压为主要组成部分。 晶体渗透压:由晶体物质形成。可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及血细胞的正常形态。 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形成。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平衡。 (5)酸碱度: 血浆PH 7.35~7.45。大于7.45为碱中毒,小于7.35为酸中毒。体内有酸碱对。保持其平衡。 (二)、血量:正常血量占体重的7~8%,失血程度与后果:轻度失血:成人一次失血<500ml或< 全身血量的10%,可代偿,病人无症状;中等程度失血:成人一次失血>1000ml或>全身血量的10%, 不能代偿,病人有症状;严重失血:失血量达总血量的30%以上时,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三)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红细胞 血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 血液水 血浆 血浆蛋白,糖,维生素,激素,代谢产物及无机盐等 1、红细胞(RBC) (1)形态:胞体双凹圆盘状,成熟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Hb) (2)数量: 正常值 RBC 男性 4.05.5×1012/l 女性 3.5-5.0×1012/l Hb 男性 120 ~ 150 g/l 女性 110~140g/l (3)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①:.悬浮稳定性 它的定义是RBC能较稳定地分散悬浮于血浆的特性。其原理是血液流动;RBC与血浆之间的摩擦使下沉速度减慢;表面积与体积比较大,不易下沉;表面带负电荷,互相排斥。测定方法:血沉(ESR)。血沉是指单位时间内RBC在血浆中下沉的速度。 1小时末,男性:0~15mm;女性:0~20mm。 ②: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它的定义是红细胞膜对低渗NaCl溶液抵抗力的大小。这表明RBC对低渗溶液抵抗能力的大小:当脆性大时,抵抗力小,易溶血;当脆性小时,抵抗力大,不易溶血。 它分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 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如0.9%NaCl溶液、1.9%尿素溶液等。 等张溶液:能保持RBC正常大小和形态的溶液,如 0.9%NaCl溶液。 (4)功能: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5):红细胞的生成: ①:生成的部位:出生后,红骨髓是制造红细胞的唯一场所, ②: 原料铁和蛋白质 铁的缺少使得人体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的原因是: (a)、摄入不足或需要量增多,如哺乳期婴儿、生长发育期儿童、孕妇、乳母等。 (b)、失血过多,如妇女月经过多、溃疡病、钩虫病或创伤等。 (c)、铁的吸收利用障碍,如慢性腹泻、萎缩性胃炎等。 VitB12、叶酸的缺少使得出现巨幼红细胞贫血。 ③:过程:骨髓造血干细胞→红系祖细胞→原红细胞→早、中、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6):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①促红细胞生成素 (a)产生肾脏在组织缺氧或氧耗量增多的刺激下产生 (b)作用:促进红系祖细胞分化与增殖;促进网织红细胞的成熟和释放;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 ②雄激素类固醇激素 (a)直接作用: 刺激骨髓,促进DNA和血红蛋白的合成,使有核红细胞分裂增快,红细胞生成增多。 (b)间接作用;刺激肾脏,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Rbc 男>女 2、白细胞(WBC): 白细胞的数量是健康正常成年人(4.0~10.0)×109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传染病护理学届临床护理学,是近代护理学与传染病相结合的一门新护理学,是与传染病医疗相匹配的护理学。它是研究在传染病的领域里如何实行责任制护理和执行护理程序,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一门学科。 传染病护理学分总论和各论部分。总论部分主要学习一些基本概念和传染病的共性、特征和规律,传染病的传染过程、流行过程,传染病的防治方法,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护理管理特点等。各论部分重点介绍我国当前常见病、多发传染病的!临床特点,流行病学特征、诊治、预防和护理要点。 教学中,不仅加强传染病防冶、传染病护理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认;练,还注意传染病防治,护理领域的迅速发展,结合学生实际,介绍新的传染病及新技能使其在原有水平上知识更新,拓宽和加深。 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课外作业、幻灯及录像等多种形式,提倡自学讨论,课程内容安排,依深度的不同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类要求。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掌握传染病、传染病护理学、隔离、消毒等概念,掌握传染病的护理特点。熟悉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传染过程、流行过程以及传染病的防治。熟悉传染病常见症状的护理。掌握熟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特征、诊治、预防及护理。 三、教学大纲文本 第一章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传染病、隔离、消毒的概念,传染病的护理特点。 2.熟悉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传染过程、流行过程、传染病的诊治、预防以及常见传染病症状的护理。 3.了解传染科的设施要求,隔离消毒的种类。 教学内容 1.感染与免疫。 2.传染病流行过程及影响流行的因素。 3.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 4.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5.传染病的护理。 1 第二章病毒性疾病 第一节病毒性肝炎 目的要求: 1.掌握肝炎的临床特征及各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评估发现,乙型肝炎的三抗原抗体系及临床意义,重症肝炎的护理措施; 2.熟悉各型肝炎病毒的特性,病毒携带者的流行病学意义,各型肝炎的护理措施、传播途径和防治。 3.了解肝炎的流行现状及护理诊断。 教学内容: 1.介绍甲、乙、丙、丁、戊等五型病毒性肝炎的病毒。

血液系统护理常规试题

D. 淋巴结 E. 胸腺 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红细胞数和网织红细胞数低于正常 血液科护理常规试题 一、 单选题 D. 成人的主要造血器官是: A. B. 骨髓 B. 肝 C. 脾 E. 贫血的定义是指单位容积的外周血液中 E. E. 循环血容量低于正常低限 B. D. 红 细胞数和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 D. E. 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或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 F. 贫血时病人皮肤及粘膜苍白,检查较为可靠的部位是 E. A 面颊、皮肤及上 腭粘膜 B 手 背皮肤及鼻腔粘膜 C 耳轮皮肤及 口腔粘 膜 D 颈部皮肤及舌面 E 手掌皮肤、睑结合膜、口唇及指甲 G. 各种贫血首要的护理措施是 D. A.高热量饮食 B.高蛋白饮食 C.补铁 D.休息 E.补叶酸 H. 急性白血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 A. A.血小板减少 B.白血病细胞浸润 C.感染 D.免疫下降 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I. 急性白血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 A. A.贫血,发热,出血,肝、牌和淋巴结肿大 B.贫血,出血,肝、牌和淋巴 结肿大,肾功能衰竭 1. 贫血,发热,肝、脾和淋巴 结肿大,蛋白尿 D.发热,出血,肝、牌和淋巴结肿大 E. 贫血,乏力,出血,肾功能衰竭 J. 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健康指导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A 病人易出现病理性骨折,故应卧床休息,应使用软床垫; B 应注意劳逸结合,要避免过度劳累、做剧烈运动; C 适度活动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和血钙在骨骼的沉积,减轻骨骼的脱钙; D 注意预防感染,一旦出现发热或活动后出现剧烈疼痛,应及时就诊。 K. 护理白血病化疗病人的措施中,下列哪项不妥: D. A.化疗药液必须现用现配 B.呕吐后鼓励进食 C.严密观察血象变化 D. 有明显脱发者应暂停化学治疗 E. 定期作肝功能检查 L. 患者,女性, 24岁,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3 年余。目前贫血、出血明显加重,脾迅速肿大 护士为其提供的护理措施中,不妥的是 D. A .适当限制活动 B. 预防各种创伤 C. 尽量减少肌肉注射 E. 保持鼻黏膜湿润,清除鼻腔内血痂 E. 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易消化饮食 M. 再生障碍性贫血与急性白血病的主要区别为: B A.全血细胞减少 B.有无肝脾肿大 C. 网织红细胞缺乏 D.外周血中有无幼稚细胞 E.骨髓象特点 N.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预防性治疗,鞘内注射常用药物是: C. A.环磷酰胺 B.柔红霉素 C.甲氨蝶呤 D.长春新碱 E.泼 尼松 O. 下列哪种白血病易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E. A.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P. 对于急性白血病护理最重要的措施是预防和观察: B.

《传染病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选修课 学分数:1.5 学时数:30 适用专业:护理专业 二、课程地位和任务 传染病护理学是内科护理学中分化出来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主要研究传染病临床护理理论和实践。传染病护理是防治传染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至2009年9月,我国法定传染病已增至39种。在我国,传染病虽然已不再是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但是有些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狂犬病、结核病和感染性腹泻等仍然存在,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新发传染病如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等,防治工作十分艰巨。 通过学习传染病护理学,使学生了解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掌握传染病的评估要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以及传染病护理的基本技能,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传染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克服惧怕被传染的心理,培养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真正关爱患者,积极配合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本大纲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的第五版《内科护理学》,适用于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使用。传染病护理学分总论和各论部分,总论部分主要学习一些基本概念和传染病的共性,特征和规律,传染病的传染过程,流行过程,传染病的防治和护理等。各论部分重点介绍我国当前常见病的临床特点、流行特征、诊断、预防和护理等内容,同时关注学科进展和护理新理念、新技术,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拓展。 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讲授、自学、讨论、作业、角色互换、互动、幻灯、录像、实践等多种形式。 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了解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及流行的基本条件。 2. 了解常见传染病的临床特征和预防措施。 3. 了解传染病护理的基本内容和工作方法,理解消毒、隔离方法和常见传染病的护理内容。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初步辨认常见传染病的症状,提供基本的护理服务。 2.能够进行正确的卫生宣教和保健指导。 (三)素质目标: 1.能够科学、正确地认识传染病。 2.关爱传染病患者和病原携带者。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概述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无刺激和易消化的饮食。化疗期间或食欲不振时,给予清淡饮食;胃肠道出血者按医嘱禁食。 3、及时做好专科各项检查或治疗护理,遵医嘱正确采集各种血液和体液标本,高热患者采集血液标本做细菌培养或药敏试验,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导。 4、活动与休息护理贫血症状明显、重度贫血或贫血发生迅速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中度贫血或慢性贫血应限制活动多卧床休息;轻度贫血应限制剧烈活动,适当休息,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气促时给予吸氧。 5、感染的护理 ①高热者予冰袋物理降温,避免乙醇擦浴应用能引起白细胞减少的退热药物。及时更换被服,并注意保暖,以免受凉感冒; ⑨坚持定期环境消毒,限制探视,白细胞低下时可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有条件者入住洁净层流室,防止交叉感染 ③鼓励并指导患者早晚刷牙,宜用软毛牙刷,坚持用漱口液漱口。对牙龈出血的患者,口腔护理2次/天; ④注意肛门及外阴部的清洁卫生,便后及每晚睡前用1:2000氯己定液或1:5000P粉溶液坐浴,防止肛门周围脓肿。 6、出血的护理出血严重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局部注射。鼻腔

出血者可给予1%麻黄碱棉球局部压迫止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咳嗽和便秘。遵医嘱输成分血或血小板,严密观察输血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7、化疗的护理化疗期间,注意保护患者静脉,避免药物外渗。严格遵守用药的顺序、时间、剂量,观察化疗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加强利尿以促进尿酸的排泄,防止出血性膀胱炎、尿酸性肾病等。 8、保持急救药品、物品的完好,做好急救准备。 二、贫血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血液内科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有无引起贫血的因素,如营养状况及有无偏食、饭后饮浓茶等习惯;有无出血、黑便、酱油色尿、妇女月经过多:有无化学毒物、放射线物质或特殊药物接触史;家族中有无类似的贫血患者及有无慢性炎症、感染、肝肾疾病、结缔组织病及恶性肿瘤的病史。 2、评估贫血的临床症状,如早期表现为疲乏、闲倦、软弱无力;贫血严重时可出现发热;贫血影响到心血管系统表现为活动后心悸、气促;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头晕、目眩、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及嗜睡等:消化系统表现食欲减退、腹胀、恶心等:其他如皮肤干燥、毛发枯干、月经失调等。重点观察皮肤黏膜是否苍白,有无黄染;淋巴结、肝、脾是否肿大及心脏是否有杂音:指甲无变平或凹陷;舌乳头有无萎缩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涂片骨髓检查等结果。

血液系统疾病概述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一、血液和造血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 二、血液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三、血液系统疾病的的范围及分类 四、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 五、血液病的防治 六、环境因素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重点掌握:贫血、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概念。 一、血液和造血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 1.造血组织与造血功能 2.各种造血组织的主要结构与功能 3.血细胞的生成及发育 血液的成分 血型 1.造血组织与造血功能 是指生成血细胞的组织,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肝脏、脾脏、胚胎及胎儿的造血组织。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人出生后,血细胞几乎都在骨髓内形成。 造血组织 2.各种造血组织的主要结构与功能 骨髓为人体的主要造血器官。 骨髓 红髓(造血组织) 黄髓(脂肪组织) 新鲜骨的构造 3.血细胞的生成及发育 血细胞的生成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增殖、分化、成熟、释放 血细胞发生 粒细胞、红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小板 多能造血干细胞 定向多能造血干细胞 祖细胞 成熟非增殖血细胞 造血细胞等级结构模式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的分化经历3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在骨髓 多能干细胞 第二阶段迁延 淋巴系干细胞 胸腺 T细胞 骨髓B细胞 第三阶段在外周分化发挥其免疫功能 脾脏具有贮存血液、阻留衰老的红细胞、产生抗体、以及参与血细胞生成与调节等作用。

二、血液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1.血液病的特点 ①血液病的症状和体征常无特异性 ②继发性血液学异常比较常见 ③实验室检查对血液病的确诊很重要 2.血液病常见的症状与体征 ①贫血病理基础即血液携氧能力降低,组织缺氧。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苍白,头痛、眩晕、眼花、耳鸣、食欲减退、四肢乏力、记忆力下降等;严重者伴心慌、气短。 ②出血倾向 a.周身出血; b.出血程度与创伤程度不成比例; c.自发性出血 ③发热由于白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异常易合并感染。 ④黄疸如溶血性黄疸,常伴酱油色血红蛋白尿。 ⑤骨痛特别是胸骨、脊柱骨、盆骨、四肢骨的疼痛,常与血液病有关。 ⑥脾大见于异常细胞的浸润、恶性增生,髓外化生,脾功能亢进等。 ⑦淋巴结肿大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应注意与急慢性感染引起的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淋巴结转移癌等相鉴别。 ⑧皮肤表现注意皮肤的颜色、皮下结节等。 三、血液系统疾病的范围及分类 1.血液病及其范围 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如白血病)或主要累及(如缺铁性贫血)血液和造血组织及器官的疾病。 血液病范围包括各类贫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异常,各种良、恶性白细胞疾病,各类出、凝血性疾病,以及血浆中各种成分发生异常所致的疾病。 2.血液系统疾病的分类 ①红细胞疾病如各种贫血、红细胞增多症 ②白细胞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 ③出凝血性疾病分为血小板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及血管壁异常 ④血栓性疾病如动脉、静脉和微循环血栓形成、血栓栓塞病如肺、脑、脾、肾等器官的栓塞。 贫血(anemia) 定义:是指外周血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量、红细胞(RBC)计数及血细胞比容(Hct)低于可比人群正常值的下限。 国内诊断贫血的标准 几种贫血的含义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第六节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无刺激和易消化的饮食。化疗期间或食欲不振时,给予清淡软食;胃肠道出血者按医嘱禁食。 2.及时做好专科各项检查或治疗护理,遵医嘱正确采集各种血液和体液标本,高热患者采集血液标本做细菌培养或药敏试验,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导。 3.活动与休息护理贫血症状明显、重度贫血或贫血发生迅速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中度贫血或慢性贫血应限制活动多卧床休息;轻度贫血应限制剧烈活动,适当休息,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气促是给予氧气吸入。 4.感染的护理①高热者予冰袋物理降温,避免乙醇擦浴及应用能引起白细胞减少的退热药物。及时更换被服,并注意保暖,以免受凉感冒;②坚持定期环境消毒,限制探视,白细胞底下时可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有条件者入住洁净层流室,防止交叉感染;③鼓励并指导患者早晚刷牙,宜用软毛牙刷,坚持用漱口液漱口。对牙龈出血的患者,口腔护理2次/d;④注意肛门及外阴部的清洁卫生,便后及每晚睡前用1:5000PP 粉溶液坐浴,防止肛门周围脓肿。 5.出血的护理出血严重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局部注射。鼻腔出血者可给予1%麻黄碱棉球局部压迫止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咳嗽和便秘。遵医嘱输成分血或血小板,严密观察输血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6.化疗的护理化疗期间,注意保护患者静脉,避免药物外渗,严格遵守用药的顺序、时间、剂量,观察化疗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加强利尿以促进尿酸的排泄,防止出血性膀胱炎、尿酸性肾病等。 7.保持急救药物、物品的完好,做好急救准备。 二、贫血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有无引起贫血的因素,如营养状况及有无偏食、饭后饮浓茶等习惯;有无出血、黑便、酱油色尿、妇女月经过多;有无化学毒物、放射线物质或特殊药物接触史;家族中有无类以的贫血患者及有无慢性炎症、感染、肝肾疾病、结缔组织病及恶性肿瘤的病史。 2.评估贫血的临床症状,如早期表现为疲乏、困倦、软弱无力;贫血严重时可出现发热;贫血影响到心血管系统表现为活动后心悸、气促;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头晕、目眩、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及嗜睡等;消化系统表现食欲减退、腹胀、恶心等;其他如皮肤干燥、毛发枯干、月经失调等。重点观察皮肤黏膜是否苍白有无黄染;淋巴结、肝、脾是否肿大及心脏是否有杂音;指甲有无变平或凹陷;舌乳头有无萎缩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涂片骨髓检查等结果。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 1.依据贫血患者的具体状况给予休息和活动。贫血症状明显、重度贫血或贫血发生迅速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中度贫血或慢性贫血应限制活动,多卧床休息;轻度贫血应限制剧烈活动,适当休息,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2.饮食按照贫血患者饮食原则,结合贫血的原因补充缺乏物质和调整饮食结构。如对于营养不良性贫血,给予富含铁、叶酸或维生素B12的饮食;口腔炎、舌炎患者进温热软食。重型再障患者有出血倾向,宜给予无渣半流食物;高热或消化道出血时,应给予无渣或流质饮食;消化道出血严重时,应禁食。 3.遵医嘱正确给予治疗贫血药物,及时评价药物疗效及注意其副作用。口服铁剂时,应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不良反应,禁与茶同服,影响吸收;口服铁剂为溶液时,应用吸管服,以免牙齿染色;肌肉注射铁剂时,应深部肌内注射;再生障碍性贫血者,应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时,应严格掌握输液,注意药物反应;长期应用雄激素,可能出现皮肤座疮,毛发增多,女性声音变粗、停经和男性化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 安阳市中医药学校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任务《传染病护理学》是从内科护理学分化出来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主要研究传染科病人的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以达到恢复和保持病人健康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使学生能够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发病原因和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学会运用护理程序,掌握传染病护理的评估要点、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以及传染病护理的特殊性。使学生获得传染病护理的基本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实施内科及传染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对常见病、多发病病人实施护理,在护理实践中表现

出关心、爱护、尊重他人、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爱护观念。二.课程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各种常见传染病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能进行护理估计、做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和实施措施、评价护理效果,对每个传染病人能按护理程序完成系统化整体护理。【能力目标】掌握隔离消毒知识和技能,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切断传播途径,消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防止传染病播散和院内交叉感染。熟悉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病学情况及预防措施,对一般人群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护士是法定报告人,应及时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思想教育目标】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克服惧怕被传染的心理,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与同情心,加强护理,才能使病人减轻痛苦,早日恢复健康。重视病人的心理护理,关心病人,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耐心解释或帮助解决病 人提出的各种问题,消除由于疾病和隔离措施所引起的各种焦虑、恐惧、紧张、悲观、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总论【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感染,隐性感染,病原体携带状态的定

烧伤小讲课

烧伤患者的急救流程和护理措施 烧伤是由热力、化学物品、电流、放射线等所引起的极为复杂的外伤性疾病,以热力烧伤最常见。根据烧烫伤的严重程度主要根根烧烫伤的部位、面积大小和烧烫伤的深浅度来判断。烧烫伤在头面部,或虽不在头面部,但烧烫伤面积大、深度深的,都属于严重者。 烧伤患者的现场急救 1.1 迅速脱离致伤因素如果置身于火焰中,首先要脱离火源。衣服着火时应尽快将着火的衣服脱下。来不及脱衣服时,可就地卧倒翻滚,也可用水浇淋,千万不要大声呼喊、来回奔跑和试图用手将火扑灭,以免加重烧伤的面积和深度。 1.2 抢救患者生命去除致伤因素后,首先要配合医生处理窒息,心跳骤停、大出血、开放性气胸等危急情况,抢救患者的生命。对头颈部烧伤或怀疑有呼吸道烧伤的患者,应备好氧气和气管切开包等抢救物品,并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必要时及时协助医生做好气管切开术。 1.3 预防休克发生由于烧伤会使体液大量渗出,伤后应尽快补充液体,口渴的清醒患者可口服烧伤饮料,尽量避免饮用白开水,因其含有电解质过少,大量摄入会使患者体液的晶体渗透压降低。中度以上烧伤患者,必须马上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按医嘱快速输入平衡盐溶液和右旋糖苷。

1.4 保护烧伤创面根据烧伤创面的大小,用无菌敷料或清洁布类包裹创面,避免污染和损伤。轻度烧伤的患者一般表现为轻微的红、肿、疼痛,可用自来水反复自然冲洗,以减低局部皮肤温度,减轻疼痛感,减少渗出和水肿。如果烧伤面积较大,要尽快脱掉包裹烧伤部位的衣物,一定不可强行撕脱,以免造成局部创面进一步损害。 1.5 快速安全转运:伤势较重的病员就近选择医院,先救急救命,再进一步治疗。 烧伤患者的院内护理 2.1 输液护理 烧伤患者应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合理配制容量液体。输液应遵循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的原则。补液的过程中注意交替输入,晶体和胶体应合理搭配,输注量的比例一般为 1:0.5 ,广泛深度烧伤患者其比列可改为 1:1 ;伤后第一个 24h ,每 1% 的 II 、 III 度烧伤面积,成人需要补充电解质和胶体溶液共 1.5ml/Kg ,再加上每日生理需要量 2000ml 。在抢救过程中,伤员的尿量、心率、血压、末稍循环、精神状态、口渴等症状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并详细观察记录患者中心静脉压和出入水量。 2.2 呼吸道护理吸人性损伤是烧伤患者常会窒息等严重并发症,所以在现场急救时要观察鼻毛及口腔黏膜,听说话声音是否嘶哑,判断有无合并呼吸道损伤及其严重程度。首先可用用湿棉签清理鼻腔。如呼吸均匀,这时可用 l %的麻黄素一滴点入病人鼻腔,收缩鼻腔黏膜,同时给病人吸入氧气。有痰患者要及时吸痰,防止窒息发生。经过处理后呼吸仍未得到改善,呼吸困难加重的,需要配合医生行气管切开,以免危及患者生命。 2.3 创面护理根据烧伤的部位、深度、面积大小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干疗可以保持创面干燥,减少渗出,适用于浅度烧伤。湿疗可湿润创面、减轻疼痛,避免活动时出血。包扎疗法适用于四肢或躯干烧伤患者,此法便于护理和移动病人,有利于保护创面,但不利于创面的观察,细菌易于生长繁殖且换药时患者很痛苦。包扎时应将患肢处于功能位,露出指趾,以便观察末梢血液循环,并在各指趾间用涂上药膏的纱布隔开,防止粘连。暴露疗法主要用于头颈面、会阴部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其优点是便于观察创面变化,便于处理创面和外用药物,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方便快捷,节约敷料。护理时要注意保持床单干燥清洁,采用理疗促进创面愈合,注意上下眼睑、口唇、鼻孔、指趾等要涂上药膏,防止粘连。 2.4 饮食护理患者宜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口周烧伤者可将牛奶、骨头汤等用吸管吸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应由少到多,慢慢的再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2.5 心理护理烧伤多发生于突发情况,且多为青壮年,烧伤后大多会出现心情焦虑,性格急躁,丧失自信心的情况,因此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主动亲近患者,详细介绍治疗的成功率并处处关心体贴患者,及时疏导患者的心理,增强患者信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