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鱼粉品质与动物营养健康

鱼粉品质与动物营养健康

鱼粉品质与动物营养健康
鱼粉品质与动物营养健康

鱼粉品质与动物营养健康

一、鱼粉之特性与利用

A.成分特性

(1)蛋白质

鱼粉蛋白质含量高,消化率好(90%以上),但乾燥时如果过热会造成碳化或分解,导致消化不良,并减少胺基酸利用率。鱼粉所含胺基酸成分相当平衡,如离胺酸、色胺酸、蛋胺酸、胱胺酸等含量均丰,可弥补植物性蛋白质的缺点;影响鱼粉价值者不在蛋白质含量的多寡,而在胺基酸的含量与利用性。

(2)脂肪

脂肪消化率约在85%左右,含量变化大,主要看鱼在加工时的鲜度而定,以鲱鱼为例,如果捕鱼後不在3天内加工提油,则不可能生产含脂低於9%的鱼粉,此外加工不良也会制出含油多的鱼粉来。如果原料不新鲜或贮存条件不良时,因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结合,会形成营养上的抑制因子。鱼类所含脂肪酸随鱼种而不同,以不饱和脂肪酸居多,其中较特殊者为超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量高,尤以海产鱼更为突出,此类脂肪酸之特殊功用已渐受营养学家们肯定。

(3)矿物质

鱼粉是良好的矿物质来源,可补充钙、磷需要,微量矿物质中,碘含量最佳,但碘并非贵重的营养,廉价的碘化盐可供应充足。其他微量元素含量亦因添加剂之补充相当方便,故无太大的价值可言。

(4)维生素

鱼粉并非维生素的优良供给来源,大部分脂溶性维他命均於萃

取脂肪时被破坏,但仍保留相当多的维生素B,尤以B

12、B

2

及UGF含量最受重视。

真空乾燥所制之鱼粉仍含有丰富之维生素A、D。维生素含量受鱼种、制造方法及贮存条件影响甚大,不可不查。生鱼含有B

1

分解酵素,尤以内脏含量最多,故家畜给食生鱼或加热不足之鱼粉时,会抑制生长。

B.鸡

鱼粉对家禽的效果奇佳,自古即广加利用,不但嗜口性高,又

可补充胺基酸之不足,并提供高量之B

2、B

12

、泛酸、胆硷及钙、磷、UGF等,对

增重、产蛋率、孵化率均有裨益。但劣质鱼粉吃多了造成生长不良外,更易引起鸡蛋、鸡肉的异味,因此美国所饲火鸡,屠前8周禁用鱼粉,配方中亦宜避免鱼

粉所提供之鱼油含量超过1%。依据最近研究显示,鱼粉的特殊效果是基於如下数因素:

(1)胺基酸的平衡

使用鱼粉的配合饲料,其必需胺基酸的组成较趋近於需要量,不致因过多或过少而影响实际利用。

(2)对消化道内微生物的影响

依Harrison及Coates (1972)试验结果显示,鱼粉一如抗生素可减少消化道内之微生物。

(3)鱼粉含有高量之硒

鱼粉含有减低蛋鸡的脂肪及出血症因子,该因子一般咸认为鱼粉的高硒含量所致;已知添加0.2ppm硒於饲料中可促进小鸡生长,而鱼粉即为优良的硒补助原料。

(4)鱼粉含有砷,可助生长。

(5)鱼粉之代谢能值(ME)被低估

过去十年来,应用抗氧化剂的结果使脂肪的利用性大为增加,鱼粉的ME值提高约5~15%,尤其对小鸡生长,常未考虑脂肪的高度利用性,更易低估其代谢能。但鱼粉亦不可以毫无节制的使用,必须注意矿物质平衡问题及不良鱼粉所造成之筋胃糜烂问题。

C.猪

鱼粉可当猪之蛋白质来源,并补充胺基酸的需要,具改善饲料效率及增重之效果,猪龄愈低,效果愈明显,肉猪差别小,故离乳前後仔猪饲料至少要使用3~5%良质鱼粉;肉猪则视价格高低决定使用与否,但用量亦不可太高,太高或含鱼油太多之饲料,会造成屠体变软并形成鱼臭。乳猪宜选用品质优良之鱼粉,否则易导致下痢及生长不良。不同鱼种之鱼粉经饲猪试验,发现其效果差异很大,优劣次序如下:白鱼粉>秋刀鱼>沙丁鱼>下杂鱼。常用下杂鱼喂猪的农户易出现所谓黄猪,乃因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在体内聚合成色素所造成。该现象可利用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加以防止。

D.反刍动物

使用效果与植物蛋白相近,因价昂及适口性不良故少实用价值,但用於仔牛教槽饲料或仔牛离乳用饲料可减少仔牛育成时之奶粉消费量,价廉时亦可用於牛羊之肥育用饲料中;乳牛饲料用之无妨,对乳量无影响,但偶而会降低乳脂率。用於种公牛精料可增进造精机能。马料亦偶而用之。代用乳中若用量太高(10~15%),对生长虽无影响,但易遭下痢问题,以使用6%以下良质鱼粉为宜。

E.水产

生鱼肉为良好之养鱼、养鳗原料,但其脂质含有高度不饱和脂

分解酵素(Thiaminase),易引起肪酸,易被氧化而减低其效果,且生鱼含有B

1

缺乏症,造成严重损失。由於很多水产物无法利用碳水化合物,故蛋白质需要B

1

量很大,而鱼粉之胺基酸组成近於水产动物体组成,消化容易,无不良副作用,故为水产动物饲料之主要原料,尤其白鱼粉几占养鱼饲料之大半成分。红鱼粉的营养并不亚於白鱼粉,惟所含脂肪易氧化,该氧化物对鱼类有害,造成死亡或肝病变,故仅用於杂食性或草食性鱼类。

鳗、鳟、虾等所用鱼粉几乎全属白鱼粉,该鱼粉嗜口性好,消化率佳,品质安定,而且所含超不饱和脂肪酸更为肉食性鱼类所不可缺。

鳗鱼饲料所用鱼粉,即使化验结果良好,有些与马薯淀粉之相容性甚差,制成养鳗饲料後黏弹性相当低劣,其原因有人认为与鱼粉之脂肪酸游离或淀粉鶤含量有关,也有人认为与鱼粉之水溶性蛋白有关,莫衷一是,亦无简易可行之化验方法,唯有每批鱼粉使用前与α-马铃薯淀粉先行混合,加水炼饵後检查黏弹性,不良者即转供其他用途,勿作鳗鱼饲料原料。

二、加工处理与贮存期间鱼粉品质的变化

A.蛋白质与胺基酸

1.蛋白质的变性

一种衍生自第二级和第三级结构之蛋白质的组织结构是非常胆弱的,如蛋白质经酸、硷、浓盐溶液、溶剂、热和放射性照射等处理,可能多少会改变这种组织结构。蛋白质变性是任何结构的改变(二级、三级或四级构造)而不改变初级构造中之鶹键称之。

当新的结构出现虽常常是片刻或短暂,可是变性作用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变性的最终步骤可能与总鶹结构解开一致,在此种变化中蛋白质内和溶解──蛋白质间相互作用是短暂的。无论如何,新的结构增加超过其原始结构,也必须视同为一种变性的形式,其中蛋白质其原始状态已被解开,此可用来解释其对变性因子如加热处理的安定性。

蛋白质变性的影响很多,兹综合下列各种:

(1)降低溶解性,由於疏水基的暴露之故。

(2)改变保水性。

(3)失去生物活性。

(4)增加对蛋白鶤攻击的敏感性,因鶹键暴露而有利於酵素的作用。

(5)增加内在黏度。

(6)不能形成结晶。

变性作用可能为一种可逆的或不可逆性反应。双硫交叉链结有助於蛋白质的状态维持,而假如这些结构被破奥,变性常是为不可逆的。

加热是最普通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理作用。蛋白质伴随着热变性所发生构造解开的程度可能是很大的。例如,原始血浆白蛋白分子是椭圆形的,其长与宽的比率为3.1,当其加热变性後则其比率变成5.5。

变性的速率视温度高低而定。在许多反应中可以发现温度可增高10℃则其变性速率约增加2倍。无论如何,在蛋白质变性的情形下,且在典型变性的范围中,当温度以10℃上升时,速率将约增加600倍。这个结果是因安定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之每一相互作用有关之低能量而引起的。蛋白质对热变性的敏感性是根据许多因素而定,如蛋白质的性质、浓度、水活性、酸硷度、离子强度,以及存在离子的种类等。此种变性後因疏水基的暴露和解开蛋白分子的凝集,而常常使其溶解性降低,而增加其保水性。有许多蛋白质包括原始和变性两者,有移动至界面间的倾向,即亲水基保留在液相,而疏水基则处於非极性非液相中。

虽然蛋白质广乏地脱水,即使以温和的方法处理和冻结、乾燥也可能引起蛋白质某程度的变化,如大家所知道的蛋白质如酵素或微生物等在乾热时比在湿热较能抵抗热变性,於是有水的存在有助於蛋白质的变性。

其他热变性的结果也应该可以发现,如双硫交叉键之断裂有时导致硫化氢的释放。又热可引起胺基酸残基的化学改变(丝胺酸的脱水作用或麸胺酸和天门冬醯胺作用,而新分子内和分子间其价交叉链结可能形成如γ-glutamyl

ε-N-lysine)。这些变化能改变蛋白质的营养价和功能性质。

2.加工处理对饲料蛋白质品质的影响

有许多因素可影响饲料原料中胺基酸的有效性。最普通的因素是加工条件,抗营养性化合物、蛋白质的物理和化学组织,以及纤维的含量高低。饲料原料中抗营养因子往往会干扰消化和吸收的程序而降低胺基酸的有效性。二种最普通的抗营养因子是胰蛋白鶤抑制因子及单宁。黄豆和高梁分别为两种含有高量的胰蛋白鶤抑制因子和单宁的饲料原料。二者已被指出对胺基酸有效性有很显着的影响。

一般饲料经加工处理对营养有效性均有负的影响。加工处理最大的影响就是过度加热或加压处理,大家都知道,热处理期间发生褐色反应亦所谓梅纳反应。在此反应中,游离胺基酸与还原糖反应形成一种无效的产物。离胺酸对梅纳反应由於二种游离胺基的存在特别敏感。无论如何,任何结晶胺基酸添加至饲料中均会受到作用。热特别在硷性处理时将导致蛋白质链的交叉结合,去氢丙胺酸(为丝胺酸衍生物)可与离胺酸或胱胺酸反应,而分别产生离胺基丙胺酸(lysinoalanine)或羊毛硫胺酸(lanthionine)。离胺基丙胺酸是一种完全无效的离胺酸,而羊皮硫胺酸约有30~40%之胱胺酸的生物有效性。

甲硫胺酸、胱胺酸和色胺酸对蛋白质之酸和硷处理特别敏感而损失掉。事实上,色胺酸在谷类表值和化学估计值之有效性资料往往比其实际之生物有效性高估好几倍。无论如何,黄豆蛋白的酸化处理,可能减低胺基酸的有效性,它可能促进锌之生物有效性,成为中和的产物。黄豆蛋白质中和後,将导致消化率差之植物硷/矿物质/蛋白质之复合物。

胺基酸的有效性也视蛋白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定。例如含胱胺酸高的蛋白质,往往对消化酵素有局部的抗性。如Zein (玉米蛋白)这种蛋白质因其在胃液中的溶解性很低。因此,其可消化性很差。还有某蛋白质因其胺基酸的组成顺序对消化酵素的作用位置有限制,所以消化性就受阻碍。原料中纤维也会增加胺基酸的有效性。增加内源性损失主要由於肠黏膜细胞脱皮并增加黏液的产生之故。饲料中纤维会降低饲料胺基酸的有效性是因在此等胺基酸周围形成胶状物和干扰消化酵素的作用所致。

目前,本省养虾饲料前热处理温度均达90~100℃以促使原料中淀粉胶化以固着粒子,在粒子外层形成一层胶膜保护它不受水的浸害,增加水中的安定性。但此种加热温度不仅使多种维他命破坏,而且使蛋白质品质亦受损,一般蛋白质在加热时均会产生不可逆的变性作用,而失去其有效性。况且,加热时会引起饲料所含糖类中之还原基,如碳基和胺基酸中之胺基产生褐色反应(亦称梅纳反应),使胺基酸失去其有效性。故笔者认为此种加工条件实有推敲的馀地。

3.饲料成分的腐败

饲料中蛋白质单味料的腐败是饲料成分腐败的主要原因,其与污染的微生物,贮存条件及原料之品质有关,通常蛋白质饲料成分的腐败,时常使蛋白质分解为胺基酸,进而经嫌气性脱羧作用而生成胺类。如尸硷、腐肉硷、异丁基胺、异戊基酸、色胺、酪胺、粪臭素、鹐鹒等。此等腐败的生成物均对动物体有害。故原料的品质和饲料的贮存均应特别注意。

微生物的细胞,对蛋白质是非通过性的,高分子之胶体(colloid)之蛋白质是不能浸透过细胞膜的,微生物分泌之酵素的作用,可将蛋白质分解而进行同化作用。

此种因微生物的活动之蛋白质变化,当其高度分解时,则产生腐败之生成物。腐败过程的一般生化学的现象是一定的,但详细之处,与微生物的种类、外界条信,被分解之蛋白质组织及特质有关,水溶性蛋白质一般较易受微生物的作用。

┌ ammonia

│CO

2

│H

S

2

蛋白质鶹胺基

酸│amines

protein→peptide→amino acids→│挥发性脂肪酸

O

│H

2

│indole

│skatol e

└ 其他

腐败在嫌气性或好气性下均可发生,但以嫌气的条件,产生特别的不快臭,且易腐败产物量亦多。主要腐败生成物之生成径路,如下所示:(1)ammonia及Wxy-acid(含氧酸是因微生物的酵素作用引起之加水分解之脱氨作用(deamination)而产生:

+H

O

2

R-CH-COO H──→R-CH-COOH+NH

3

NH

2

OH

amino

acid (Hydroxy-acids)或(Hdroxycarboxylic acids)

(2)因嫌气性细菌酵素之作用,产生之还原脱氨作用,所生成之ammonia及挥发性脂肪酸:

+H

2

R-CH-COOH──→R-CH

2-COOH+NH

2

脂肪酸

NH

2

(fatty acids)

(3)氧化脱氨作用生成之ammonia及Ketonic acid。而Ketonic acid又因微生物之Carboxylase的作用而变成aldehyde:

+(O)

R-CH-COH──→R-C-COOH+NH

3

NH

2

O

Ketonic acids

O

R-C-COOH→R-C +CO

2

O

H

(4)ammonia,alcohol及CO

2

是因水分解之脱氨作用而产生,随此作用同时脱羧作用(decarboxylation),其结果如下式:

H

2

O

R-CH-COOH──→R-CH-COOH+NH

3

│ │

NH OH

R -CH -COOH──→R-CH 2-OH +CO

│ Alcohol

OH

(5)Amine 与微生物之decarboxylase 有关之脱羧作用的结果所生成。最简单之amine 自glycine 形成之methylamine ,lysine 生成之cadaverine ,histidine 生成histamines 。次者具有毒性,後者对生理有害。

R -CH -COOH──→R-CH 2-NH +CO 2

│ amines

NH 2

NH 2-CH 3 (methylamine),N 2H (CH 2)5-NH 2

cadaverine

HC C -CH 2-CH 2-NH 2

│ │

HN N

histamine

CH

(6)从tyrosine 及tryptophane 脱氨与脱羧的结果,而生成cresol ,phenol ,skatol 及indole ,而不产生CO 2及NH 3。

(7)自含硫胺基酸游离出H 2 S 及NH 3,而生成mercaptan(硫醇)。当在lipoprotein

腐败时,lipids 部分分离而分解。例如:lecithin 之成分choline 变成amine 及amine oxide ,trimethylamine oxide 具有鱼臭味。

CH

2 -SH CH

2

OH

│ +2HOH │

CH-NH

2 ───→ CHOH+H

2

S+NH

3

COOH COOH

Cysteine (glyce ric acid, ,-dihydroxypropionic acid)

CH

2 -SH CH

2

-SH

│ │

CH-NH

2 ───→ CH

3

+CO

2

+NH

3

(ethylmercaptan or ethanethiol)

COOH

OH CH

3

O CH

3

CH

3

HO-CH

2-CH

2

N N-

CH

3

N-CH

3│

CH

CH

3

CH

3 CH

3

cholin trimethylamine trimethylamine oxide

以上所述各物质,均可以化学的方法检出,其检出之化合物为

NH

3,H

2

S,R-CH

2

-COOH,CO

2

等。在腐败进行阶段中可发现有indole,skatole,

phenol,cresol等。

组织胺酸为禽畜、鱼类之必需胺基酸,如鱼粉经细菌的作用将其脱酸作用则生成组织胺,组织胺的某些作用是使动物之微动脉扩张,改变微血管的渗透力,结果导致血压降低及体液失漏,同时平滑肌发生收缩,尤其在细支气管的平滑肌。组织胺会增加酸性胃液分泌。如组织胺与离胺酸结合则形成糜烂素。

南美等鱼粉所引起鸡之肌胃糜烂症在世界各地经常有病例发生,造成饲料制造业及饲养者之困扰甚大,其症状为嗉囊肿大,肌胃糜烂、溃疡及穿孔,腹膜炎等,严重者甚至吐血而死,故又称黑吐病,其原因并不确定,但已知与鱼粉之组织胺及鱼粉制造有关,某些鱼种所含组织胺较高,经高温(135℃)处理,再添加鱼溶浆时则引起肌胃糜烂之机会较大,直火乾燥或加热过度之产品也易诱发此症。若饲料含铜多或含硫胺基酸不足更加重其严重性。据日本最近研究,已发现问题鱼粉中含有一种糜烂素(Gizzarosin),其构造式如下,此物乃组织胺与离胺酸结合之物质,组织胺来自游离组胺酸经酵素作用而成,加热之即形成糜烂素。

CH=C-CH

2CH

2

-N-CH

2

CH

2

CH

2

CH

2

CH

2

CH COOH

│ │

HN N H

NH

2

C

H

饲料中添加3ppm糜烂素,鸡食之即见肌胃糜烂现象,该物具有极强之胃酸分泌亢进作用,是引起肌胃糜烂症之元凶祸首已至为明显。有问题之鱼粉不仅对肉鸡不利,亦引起蛋鸡、种鸡之产蛋下跌,猪只下痢及生长变缓,鱼之肝脏代谢也可能受到影响,导致染病机会之增加。

B.鱼粉中脂肪的安定性

前面曾述及鱼肉的脂肪含有多量之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因此,鱼粉制造时如不去掉脂肪,最终的成品将含有高量脂肪,且贮存中将遭遇氧化酸败的後果,间接直接影响饲料的品质。

脂肪的酸败有二种不同的机构

(一)脂肪被解脂鶤加水分解生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而具有酸败臭味。

(二)不饱和脂肪酸与氧发生氧化作用产生氧化酸败臭味。

在我们测定油脂的酸价是指前项脂肪被加水分解生成游离脂肪酸的量,而一般测定TBA和POV均用来表示不饱和脂肪被氧化的程度,因其生成物对动物体有害,故食品或饲料均以酸价,TBA和POV来表示脂肪的安定性。饲料发生酸败不仅所含的热量降低,且脂溶性维生素被受影响,甚至其生成物对禽畜、鱼类均害。

鱼类的脂肪含有多量的不饱和脂肪酸(C

20:5和C

20

:5n-3)很容易发生脂肪之自

家氧化作用,且极易受光、热或离子化辐射作用的影响,以下来与各位讨论一下有关油脂氧化的分类和反应机构:

自家氧化作用

当鱼粉或其他原料暴露在空气中能进行自家氧化作用,此为饲料中油脂的特性,尤其是不饱和脂肪,极易发生自家氧化作用而生成各种物质,引起饲料酸败。

不饱和脂肪+氧

脂质过氧化物,醛,酸-酮-羟基,以及环氧

化偶合氧化作用(结果引

合物,聚合物(结果引起异臭,和异味,必需脂肪起风味芳香物质破坏,

酸破坏,与蛋白质发生褐变,可能具有毒

性。) 色素和维生素破坏。)

花马氏(1943)年提出「游离基连销反应」理论说明不饱和脂肪自家氧化反应机构,这是後来为大家所采纳的一种说法。

开始PH→R.+H.

ROOH ┐

., HO.

├R., RO., RO

2

(ROOH)

2

→ROO.

继续 R.+O

2

ROO.+RH→R.+ROOH

终止 R.+

R.→RR ┐

R.-

ROO.→ROOR ├安定最终产物

ROO.-ROO.→ROOR+O

2

过氧化氢为反应中的初期产物,可以继续分解成为二次生成物。

脂肪过氧化

物分解的径路图

二元体、高聚合体

↑ 聚合作用

脂肪过氧化物

更进一步的氧化分

裂脱水 CH=CH之氧化

↓ ↓

双过氧化物醛

类酮基环氧化物

半醛类甘油酯 OH-甘油酯

聚合物醛基甘油

酯 Di OH-甘油酯羟基化合物

酸类

光线、热、酵素、氧的浓度、水分和化学促氧化剂或抗氧化剂均会影响氧化反应的速率。斯底同氏等人说明脂肪的不饱和度对自家氧化的影响,发现亚麻酸(linolen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油酸(Oleic acid)和硬脂酸(stearic acid)的甲基酯的氧化速率比为179:114:11:1虽然饱和脂肪酸及甘油酯也会发生自家氧化作用,但因其安定性高,所以通常不特别考虑它对饲料败坏的影响。

除自家氧化酸败外,有加热氧化,化学物质引起的氧化。其生成物及作用均对鱼粉或其他饲料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鱼粉中脂肪含量太高时,如加工处理、包装贮存不当将使鱼粉中的不饱和脂肪发生氧化酸败而生成对动物体有害的物质,尤其在完全饲料中如添加脂肪含量太高的鱼粉与补充饲料预拌剂中的矿物质混合时其中金属物质将促进饲料中的氧化酸败。於是,有关鱼粉的品质与其中脂肪含量及其加工处理过程关系相当密切。

三、鱼粉品质的判断与鉴定

A.储存期间品质之变化

高蛋白高脂肪之原料易受环境影响而减低其价值,鱼粉即为典型例子,鱼粉储存期间造成品质下降之现象有如下数种:

(1)霉害

高温多湿,储存条件不良下易发生,发霉之鱼粉失去风味,减低嗜口性,降低品质,并有中毒之虞。

(2) 害

本省气候,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害,日晒制品易生蛆。乾燥制品常有昆着生,卵、幼、蛾均有,造成失重,降低养分,其排泄物亦引成毒害。

(3)褐色化

贮存不良时,表面便出现黄褐色之油脂,味变涩,无法消化;此乃鱼油被空气中氧作用而氧化形成醛类物质,再与鱼粉变质所生之氨及三甲胺(Trimethylamine)等作用所生之有色物质。

(4)焦化

进口鱼粉因於船舱中长期运输,鱼粉所含磷量高,易引起自然发火,所造成之烟或高温使鱼粉呈烧焦状态,鸡食後易引起食滞,应多加注意。

(5)鼠害

鼠害损失亦大,啃食损失及排泄物污染外,并传播壁虱及病原菌。

(6)蛋白质变性

通常储存後总蛋白不变,甚至有增加之可能(无机氮增加),但蛋白质的消化率会减少,并有氨臭产生,造成家畜拒食。

(7)脂肪氧化

形成强烈油臭,禽畜拒食,且破坏其他营养分。

B.制造与品质

制造时要注意原料的鲜度,蒸煮时间及乾燥的温度。急着处理时,常缩短蒸煮时间,致未煮熟,且组织所含油脂无法分离完全,蛋白质之热凝固也不够,於是压榨机不能彻底乾榨,乾燥亦不易进行,所得制品大多是颜色太深,脂肪含量过高的劣质鱼粉。乾燥温度太高或加热不均匀亦易引起蛋白质变性或焦化现象,导致胺基酸成分及利用率之降低。制程中添加抗氧化剂与否对品质影响亦大,添加後可延长保存时间,避免变质,并可改善脂肪利用率,提高热能10~20%。

C.品质鉴别

(1)一般性

就制造方法而言,间接加热者优於直接加热:就原料而言,全鱼所制者优於鱼杂所制者:就鱼种而言,深水鱼优於浅水鱼(蛋白质较低),咸水鱼优於淡水鱼(泰国、印度产属之);就鲜度而言,在船上制造的比在陆上制造的好;就省产鱼粉而言,多为鱼杂所制,原料亦不新鲜,故产品的品质不稳,但也不能一概而论,部份省产白带鱼粉或沙丁鱼粉品质亦佳。此外鱼之大小、阶段、产地、产卵期等均影响鱼粉成分。

(2)掺伪

由於鱼粉系属高价格产品,掺伪之可能性较高,任何稍具化学知识的人,均可经由鱼粉的混合生产完全符合规格之产品,如果遇上蒙混取巧的商人,可能会掺用廉价的劣等原料以图鱼目混珠,因此购买鱼粉时非提高警觉不可,更不能过份依赖所订之规格。

掺伪的原料有血粉、羽毛粉、皮革粉、尿素系树脂、肉骨粉、虾粉、下杂鱼、不洁之禽畜肉、锯木屑、花生壳粉、粗糠、钙粉、贝壳粉、淀粉、糖蜜、尿素、硫胺酸、鱼肝油、鱼精粉、棉籽粕、蝙蝠粪、蹄角等,有些是为了提高蛋白质含量,有些是当增量剂使用,有些是用来改变成品物性,有些是调整风味、色泽用,有些兼有数种用途,但大多是廉价而不能消化吸收之物质。

(3)官能检查

藉着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来了解鱼粉是否正常,并可经由放大镜,、显微镜之检查找出掺伪及过热之现象,从而正确评断原料之正确品质。

(4)分析化验

(a)水分:应合於规格,愈低愈好,但太低(7%以上)则有过热之嫌,胃蛋白鶤消化率低,利用率亦差,且造成肌胃糜烂之可能性亦大。

(b)粗脂肪:含量宜低,超过12%之鱼粉已不宜饲料用,因含油量多表示其加工不良或原料不新鲜,且产品贮存不易。

(c)粗蛋白质:粗蛋白含量之高低并不全然代表品质之优劣,但不失为判断之指标,一般全鱼鱼粉之蛋白质应在63~70%间,太低可能属下杂鱼所制,太高则可能掺伪或劣质鱼所制(如鲨鱼等)。

(d)灰分、钙、磷:灰分高表骨多肉少,反之则骨少肉多,钙、磷比例应一定,太多之钙可能加入廉价之钙源原料,灰分20%以上表非全鱼所制。

(e)粗纤维,含量几乎为零,太高表掺有纤维质之原料,如粗糠、木屑等。

(f)盐酸不溶物:太多表混有砂石、粗糠等物质。

(g)胃蛋白鶤消化率:此乃评价蛋白品质之重要依据,此法简易可行,正常应在90%以上,否则可能加入皮革、羽毛粉等高蛋白物质。

(h)组织胺:含量愈高,引起肌胃糜烂之可能性愈大,一般而言沙丁鱼、青花鱼及南美洲等鱼粉所含较高,白鱼粉较低。

(i)Nitro sodimethylamine:此乃直火乾燥下之过热产物,亦属致癌物质之一,其量应在0.3ppm以下。

(j)水溶性氮比率:其量之多寡亦可了解制程中是否加入鱼溶浆,一般加鱼溶浆之全鱼粉较高,约21%,未添加者较低,约10%左右,但不同鱼种间其量亦略有差异。

(k)其他尚应测定之项目包括有尿素、木质素、铬、氨态氮、蛋白质变质、脂肪品质、沙门氏菌等

营养与健康论文

健康与饮食 摘要: 于康教授说:“病从口入”,也就是说人在吃上不注意科学,吃错了会导致疾病。不管何时健康对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面对着社会上各种食物不断涌现而诱发的新疾病,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 关键词:饮食营养健康 前言: 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如何吃出健康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宗大事。“民以食为天”,而健康则是身体的最大本钱,这些无疑都牵动着我们的每根神经。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们早已摆脱了东亚病夫的称号,但一系列的现代病也开始缠绕生活在快节奏社会里的我们。 1 人类所需的营养物质 人类每天饮食,位的是获得营养物质。那么,人类所需的营养物质大地有哪些呢? 1.1 蛋白质 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复杂化合物。它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集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它是机体需求量最大的营养成分。它大的主要来源是肉类、蛋、奶、和某些植物种子。 1.2 碳水化合物 是机体功能的主要物质,提供人类生命正常生长、活动所需的能量。它主要来源于大米、小麦、玉米等等。其中水占机体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它主要为机体新陈代谢提供液体环境,溶解各种物质,保障各项机体代谢正常进行。缺少水分,人类无法生存。 1.3 脂类 是机体的主要储能物质,被称为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放出的能量约是糖类的两倍。同时,在人体内的脂肪具有减小机体内器官的摩擦作用,器官抗震作用。它的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油脂和乳制品等等。 1.4 维生素 其种类繁多,主要是调节机体的生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有些是能从外界吸收,如维生素A;有些只能在体内合成,如维生素D。机体对其需求量很小,但是不能缺少。它的主要来源是水果、蔬菜、种子食物、动物肝脏等等。 1.5 矿物质

学习饮食营养与健康课后的收获

学习“饮食营养与健康”课后的收获 通过学习食品营养与健康这门课程,我知道了许多饮食与健康方面的知识。要 获得人体所比需的各种营养,必须注意食品的合理搭配,切忌吃 荤不吃素或吃 素不吃荤,人每天从食物中似火的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 无机盐和水,这些营养是人体生长发育,维持生命活动所必不可 少的物质,因 此缺了任何一种营养对人体健康都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食物中的有效成分称为营养素。一般可以把食物的营养素分为七大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纤维素和水。每一种营养素对人们都有 一定的作用。 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的皮肤、肌肉、骨骼、肌腱、 血液和内脏器官等都有蛋白质的成分。人体所含的蛋白质平均约占体重的18%,占细胞内固体成分的80%以上。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或损伤后组织(新. 的修补),都必须有蛋白质作为原料。此外蛋白质对症强机体的抵抗立即供给热

能也奇起重要作用。 1.蛋白质来源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一般来说,动物性蛋白质(尤,鱼,奶,蛋等)比植物性蛋白质(面,米,暑等)营养价值高。但是,豆类及豆类 制品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是供给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在膳食中的动物性蛋白质 占蛋白质的比例,成人为3/1,儿童为2/1。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对蛋白质需要量相对比成人高,每日每千克体重为1.5克。儿童、青少年长期缺乏蛋 白质就会出现生长发育缓慢,皮肤干燥、消瘦、疲倦、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 患病,甚至记忆力下降。 2.脂肪:脂肪是供给能量的重要物质。1克脂肪可产生37。6千焦耳的热能, 比1克糖所提供的热能(16。7焦耳)大一倍多,是食物中产生热能最高的一 种营养物质。脂肪作为用物质咳在体内储存。一个空腹是,50% 以上! 的能量需要有体内的脂肪提供 脂肪还可以保护人体的器官,在人体受到撞击是,用来保护,免受伤害。据研究,摄入过多的脂肪,会的高血脂症,诱发心脏病,还会使人发胖。

怎样识别掺假的鱼粉

怎样识别鱼粉掺假 由于鱼粉是生产饲料最常用的动物性蛋白饲料原料之一,所以鱼粉掺假也就成了我们在养殖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鉴别。 (1)感官识别法:淡黄或黄褐色为优质的纯正鱼粉;深褐色、有糟鱼酱味和腥臭味为劣质鱼粉;有咸味为掺有酱油渣或咸杂鱼;颗粒细度不匀,手捻松软为掺有肉骨粉或皮革粉;手捻有棉绒感,可捻成团为掺棉籽壳;用光滑深色硬纸,把鱼粉样均匀铺一层,在明亮光线下观察颜色是否一致,若有白色结晶颗粒,说明掺有尿素或食盐。(2)加热识别法:此法可检验鱼粉中是否掺有尿素。尿素中的氮属氨态氮,约占46%左右,可用灼烧法鉴别。方法是:取鱼粉20克,放在一块干净的铁片上,再用电炉或煤炉加热,至铁片温度约达70℃时,如果鱼粉散发出一种轻微的刺鼻氨味,即确定为掺尿素鱼粉。 (3)水洗识别法:鱼粉中掺有其它动、植物蛋白和沙子,可用水洗法鉴定。选一只透明度高的玻璃杯放入鱼粉40克左右,再加入大半杯水,用一根筷子或木棍快速沿一个方向搅拌,停止搅拌后迅速拿起杯子对着太阳或灯光看,如果杯底上有沙子,证明鱼粉掺沙。 (4)碱煮法:取一容器,加入鱼粉样和定量的10%氧化钾溶液混合,置火上煮沸,溶解的为鱼粉,不溶解的为植物性物质。 (5)测色法:将鱼粉样放入洁净玻璃杯中,加90%酒精浸泡后再滴入浓盐酸1—2滴,若深红色则表明掺有锯末,此物掺水后浮于表面。 (6)磁棒搅拌法:如怀疑鱼粉中掺有铁屑,可用磁棒搅拌,铁屑吸附于磁棒上。(7)筛选法:将鱼粉样品用孔径为2.8毫米的标准筛网筛选,标准鱼粉至少有98%的颗粒通过,否则说明鱼粉中有掺假物,使用不同网眼的筛子可检出不同的掺入杂物。(8)灰分检查法:取样品10克放入坩埚内,置电炉上燃烧并使其彻底灰化,鱼粉的灰分含量不超过5%,掺有黄土、砂子的鱼粉,其灰分含量则远高于5%。 (9)气泡鉴别法:取样品少许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若有大量气泡产生发生吱吱的响声,说明样品中有石粉、贝壳粉、蟹壳粉等物质。 (10)浮沉法:取少许样品放入洁净的玻璃杯或烧杯中,加入10倍体积的水,剧烈搅拌,静置后观察水面漂浮物和水底沉淀物。若水面漂有羽毛碎片或植物性物质,如稻壳粉、花生壳粉、麦麸等,说明有水解羽毛粉或植物性物质掺入。 (11)气味测试法:根据样品燃烧时产生的气味可以判别鱼粉的真伪,若闻到纯毛发燃烧气味说明样品是动物性物质;若出现谷物干炒时的芳香味,说明鱼粉中掺有植物性物质。 (12)烟雾测试法:取样品少许在火焰上灼烧,以石蕊试纸测试产生的烟雾。若试纸呈红色,系酸性反应,说明样品为动物性物质;若试纸呈蓝色,系碱性反应,说明样品中掺有植物性物质。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鱼粉的需要量日益增大。一些不法商贩乘机掺杂使假, 谋取暴利。现市场上国产和进口假鱼粉屡见不鲜。据我市饲料检验部门的介绍, 在鱼粉中多掺入蟹壳粉、虾壳粉、血粉、羽毛粉、皮革粉、棉粕、菜粕、谷壳、 尿素等。一般掺假的量是精心计算的;因此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掺假鱼粉的蛋 白质含量都能达到国标(GB)一、二级鱼粉的水平,但真蛋白质的质量和数量 确很低。氨基酸组成不平衡。用掺假鱼粉配制的饵料,因饵料的营养不平衡不但 影响鱼类生长,而且还会导致鱼的体质下降,抗病力降低,饲料系数增大,排泄 粪便增多,水质污染严重。这一系列的不利影响,不仅可给用户造成重大的经济 损失。而且还破坏了国产鱼粉的声誉。所以我们一方面要自觉地坚持打假,另一

食品营养与健康论文

食品营养与健康论文(分享) 首先谈一下营养。营养,是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生理作用和有益影响。合理营养是指通过合理的膳食和科学的烹调加工,向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各营养素之间的平衡,以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维持人体健康的营养。合理的膳食是形成和保持健康体魄,满足体力及脑力劳动需要的巨大能量所必需的。 而肥胖,则是指人体脂肪的过量储存,表现为脂肪细胞增多和(或)细胞体积增大,即全身脂肪组织块增大,与其它组织失去正常比例的一种状态。常表现为体重增加,超过了相应身高所确定的标准体重。肥胖并不是很多人说的“营养好”了,相反,肥胖是另一种形式的营养不良,也就是营养不均衡。 肥胖不仅影响形体美,而且给生活带来不便,更重要是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加速衰老和死亡。 饮食要遵循食物中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含量充足,种类齐全,比例适当;饮食中供给的营养素与机体的需要两者之间保持平衡。饮食的结构要合理,既要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又要避免饮食构成的比例失调和某些营养素过量而引起机体不必要的负担与代谢上的紊乱。人体需要42种以上的营养物质,包括各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各种矿物质、必须微量元素和水。能构成42种以上营养物质的饮食必须由多种多样的食物来源来实现。 少食肉类食品和动物性脂肪。在一定条件下,肉类食品和动物性脂肪在体内分解过程中可产生诸多酸性物质,对皮肤和内脏均有强烈的刺激性,影响皮肤的正常代谢。皮肤粗糙,往往是血液中肌酸含量增高造成的。 .多吃植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中富含防止皮肤粗糙的胱氨酸、色氨酸。可延缓皮肤衰老,改变皮肤粗糙现象。这类食物主要有:黑芝麻、小麦麸、油面筋、豆类及其制品、紫菜、西瓜子、葵花子、南瓜子和花生仁。 .注意蛋白质摄取均衡。蛋白质是人类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一旦长期缺乏蛋白质,皮肤将失去弹性,粗糙干燥,是面容苍老。但肉类及鱼、虾、蟹等蛋白质食物过食,可引起过敏。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肤色较深者,宜经常摄取萝卜、大白菜、竹笋、冬瓜及大豆制品等富含植物蛋白、叶酸和维生素C的食品;皮肤粗糙者,应多摄取富含维生素A、D的果蔬。如胡萝卜、藕、菠菜、黄豆芽等黄色,绿色蔬菜以及鸡蛋,牛奶,动物肝脏。同时还要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和足够的植物纤维素,以防止因便秘而带来的皮肤和脏器病变。 .少饮烈性酒。长期过量饮用烈性酒,能使皮肤干燥、粗糙、老化。少量饮用含酒精的饮料,可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使皮肤产生弹性而更加滋润。 .适当饮水。正常的成年人每日应饮水2000毫升左右。充足的水分供应,可延缓皮肤老化。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题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限制性氨基酸绝食代谢RDP 理想蛋白质必需脂肪酸热增耗(HI)表观消化率蛋白质的周转代谢氨基酸拮抗 二、辨析题(判断并改正) 1.反刍动物消化的特点是以微生物消化为主,主要在瘤胃中进行。() 2.碳水化合物是供给动物代谢活动快速应变需能的最有效的营养素。() 3.当必需脂肪酸缺乏时,动物免疫力和抗病力会下降,生长会受阻,严重时会引起动物死亡。() 4.热增耗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短时间内,体内产热低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热能。() 5.用TDE反映饲料的能值比ADE准确,但测定较难,故现行动物营养需要和饲料营养价值表一般都用ADE。() 6.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但甲状腺肿不全是因为缺碘。() 7. 脂溶性维生素的排泄途径主要经胆汁从粪中排出,水溶性维生素主要从尿排出。() 8. 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方式是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 阻碍蛋白质的合成和改变核酸代谢。() 9. 消化实验与代谢实验的不同之处在于,消化实验在代谢实验的基础上准确收集排粪量,排尿量。() 10.“标准”为了适应动物的营养生理特点,对每一种动物或每一类动物分别按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生理状态、不同生产性能制定营养定额。() 11. 妊娠期营养水平对母猪体重的影响:高营养水平下,增重与失重表现明显,妊娠期增重越多,哺乳期失重就越多,其净增重较低;低营养水平下,增重和失重均较小,则净增重较高。() 12. 由于反刍动物能将NPN转化为菌体蛋白供宿主的利用,故反刍动物蛋白质的供给不需考虑蛋白质的品质。()

13. 一般以水中总可溶性固形物(TDS),即各种溶解盐类含量指标来评价水的品质。() 14. 必需脂肪酸通常包括亚油酸,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 15. 可溶性的非淀粉多糖(NSP)在动物消化道内能使食糜变黏,进而增强养分接近肠黏膜 表面,最终增加养分消化率。() 16. NPN对非反刍动物基本上没有利用价值。() 17. 微量元素在动物体内的含量大于0.01%。() 18. 只要动物的体重不变,维持需要量就不会改变。() 三、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通常作为评定饲草中纤维类物质的指标。() A、中性洗涤纤维 B、酸性洗涤纤维 C、淀粉 D、酸性洗涤木质素 2.动物对理想蛋白的利用率是()。 A、100% B、90% C、80% D、50% 3.通常,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家禽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 A、赖氨酸 B、精氨酸 C、蛋氨酸 D、色氨酸 4.下列元素以离子的形式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的选项是( )。 A、Na、K、Cl B、Mg、S、Fe C、I、F、Cu D 、Zn、Mn、Se 5.幼龄动物缺钙会造成( );成年动物缺钙会导致( )。 A、骨松症 B、佝偻症 C、骨软化症 D 、草痉挛 6.碳水化合物在瘤胃中降解为挥发性脂肪酸(VFA),主要哪三类( )。 A、丁酸 B、丙酸 C、戊酸 D 、乙酸 7.下列属于常量矿物元素的是() A、Ca P Mg Cu B、Ca Co Fe Mg C、Ca P Cl Mg D、P Cl Se Mg 8.营养性添加剂包括以下哪些?() A、维生素 B、微量元素 C、氨基酸 D、益生素 9.在蛋鸡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提高的利用率。() A、N B、P C、Ca D、Mg 10.猪、禽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是以()为主,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是以()为主。

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

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 粮油质量检验员。 1.2职业定义 从事粮油购销、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质量(含卫生)检验和质量控制等相关工作的人员。 1.3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粮油质量检验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 室内,常温,部分工作场所有毒有害、粉尘较大。 1.5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一定的学习、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和表达能力;视觉、味觉、嗅觉、听觉正常;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1.6基本文化程度 1.7培训要求初中毕业。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30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25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

于200标准学时;粮油质量检验师不少于160标准学时;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不少于12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 培训初、中、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员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粮油质量检验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粮油质量检验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培训场地设备 标准教室及具备必要检验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和工具等的实践场所。 1.8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满2年。 (3)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满 3年,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部分 复习思考题 一、术语与概念 二、思考题 1.NPN的利用原理及合理利用措施。 2.什么叫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及非必需氨基酸?猪、禽各有哪些必需氨基酸? 3.什么叫限制性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蛋白质营养中有何意义?猪、禽饲料最常见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各是什么? 4.比较抗生素和益生素的作用及发展前景。5.比较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脂肪类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异同。 6.比较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原理的异同。 7.水在动物体内的作用。 8.水的质量包括哪些指标?与动物的营养有何关系? 9.孕期合成代谢的含义与生物学意义。 10.必需脂肪酸的概念、作用及来源。11.生长肥育动物的采食量、日增重及料肉比有何关系? 12.生产实践中怎样考虑单胃非草食动物维生素的需要? 13.动物营养需要及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主要方法。 14.各种动物机体化学成分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对研究营养需要有何作用?15.各种矿物元素的主要缺乏症及其机理。16.各种维生素的主要缺乏症及其机理。 17.如何用析因法来确定妊娠母畜的营养需要?18.如何合理应用饲养标准。 19.如何应用动物营养学的理论和技术解决动物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如何提高饲粮的适口性? 21.论述“维持营养需要”在实际生产中的意义。22.论述母猪怀孕期和哺乳期营养的差别。23.论述产蛋家禽的钙磷营养特点。 24.论述单胃非草食动物和反刍动物在消化营养上的主要差别。 25.论述矿物质的营养特点。 26.论述采食量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和意义。27.论述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异同。 28.论述饲料添加剂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 29.论述养分间的相互关系及饲粮养分平衡的意义。 30.论述热应激时动物的热调节的途径及缓解热应激的营养措施。 31.论述能量与三大有机养分的相互关系及实践意义。 32.论述维生素的营养特点。 33.论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34.论述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及实践意义。 35.论述瘤胃内环境稳定的含义及营养生理意义。36.何为可消化、可利用及有效氨基酸?何为理想蛋白?二者有何关系? 37.何谓生态营养?发展趋势如何? 38.何谓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简述其可能的机制。

果蔬营养与健康 论文

青岛农业大学 果蔬营养与健康 论文题目果蔬营养与健康 学生专业班级植科 学生姓名(学号) 完成时间 2016.5.29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不仅追求食物的美味,而且更关注事物的健康。饮食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如何合理膳食、健康饮食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科学饮食对于健康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此外我们还应树立正确的健康观,积极践行良好的生活方式,为工作学习保驾护航。关键词: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合理营养健康的生活观 在当代的社会里,合理膳食已经成为人们紧密关注的一部分。但是大多数人认为,似乎只要吃得合理吃的丰富,就是健康合理的膳食。片面而不科学地选择食物,只会导致身体的不健康。如果单单只从吃的丰富和多样来考虑我们身体的健康,在有些时候,甚至会适得其反。 一、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即言饮食的重要。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七大类:矿物质、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水和膳食纤维。认识和了解这些营养素的作用,以及食物中分别所富含的成分,有助于我们合理膳食,提高生活质量。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居民饮食也随之改变,但健康问题也随之而来,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与饮食有关的病迅速增多,合理膳食有助于改变这一现状。合理的膳食是为了给身体带来合理的营养,通过合理和健康的饮食来补充我们的身体所需,从而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状态。 二、正确的饮食方式与健康的生活观 人们生活中所需的营养绝大数来自日常饮食,人们通过食物的摄取来满足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从而使人体处于健康状态。 <一>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保证一日三餐,形成“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的好习惯。吃饭的时候最好不要玩手机,看电视,或者聊天,应该细嚼慢咽,文明安静,轻松自然。睡觉前不要吃过多食物,如果实在太饿,吃点饼干和牛奶,不要经常吃宵夜,容易的胃癌。还有,水果应该饭前吃,少喝奶茶和咖啡。 <二>合理搭配,全面营养 同一类食物所含的主要营养成份大致相近,但也有区别,如粮食中维生素的含量相差明显。因此,在安排膳食时,几种食物要合理化搭配,尽量做到多样化,才能得到营养全面的膳食。 (1)食物不宜太精,粗细搭配 长期食用过精的粮食,就会造成营养缺乏。另外,膳食摄入过精,膳食纤维少,肠胃功能会逐渐减弱,造成便秘或其他更严重的问题。饮食中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各取所长,可以起到营养素互补的作用。 (2)主副食合理安排,获得全面营养 膳食以谷类为主,同时要注意副食的安排。粮食中蛋白质质量不够优良,其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赖氨酸不足,大豆或其制品中赖氨酸含量比较多,因而粮食与豆制品一起吃可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同时应选用适量的动物性食物及蔬菜、水果,以增加优质蛋白质、各种矿物质、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摄入量。 <三>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蔬菜与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红、黄、绿等到深色蔬菜中维生素含量超过浅色的蔬菜。蔬菜除了能提供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以外,还可以促进鱼、肉、蛋等食物的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水果含有葡萄糖、果糖、柠檬酸、等到物质又比蔬菜丰富。经常吃不同种类的水果可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一般水果含糖量较高,糖尿病病人往往想吃而不敢吃,其实糖尿病病人什么水果都可以吃,只是

粮油品质分析详解

1.全面客观地研究与评定其品质变化的一门学科。 2.粮油品质检验的性质:①是粮食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②是开展粮油及其加工品质量管理的主要技术手段 ③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术 ④具有多样性,系统性,灵活性和发展性 ⑤是一项政策性,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同时又具有高度统一性 3.粮油品质检验涉及的主要环节有粮油收购,销售,调运,储藏,加工等 4.粮油收购、销售、调运环节检验的目的:①为粮油定等作价提供依据 ②为更好的贯彻优质优价的价格政策提供依据 5.粮油轮入环节检验的目的:①判定粮油是否符合储备粮油的入库质量标准 ②检查粮油的新陈程度以及储存品质指标是否适宜储存 ③为粮食分类储存提供科学依据 6.粮油储存时定期检验:①探索粮食储存指标的变化规律,指导科学储粮 ②为“推陈储新适时轮换”提供科学依据 不定期检验:探查局部粮情异常的原因。 7.粮油轮出时检验的目的:①检测粮油的综合品质 ②对储存期间曾经使用的熏蒸剂进行残留检测,看其是否符合卫 生标准,是否能投放市场 8.粮食:以收货成熟果实为目的,经去壳,碾磨等加工程序而成为人类基本粮食的一些作物。 9.粮食根据领域和作用对象的不同分为:原粮、成品粮、混合粮、贸易粮;根据化学成分的含量及用途分为:谷类、豆类、油料、薯类 10.稻谷的分类:按品种分为籼稻,粳稻;按生长期分为早稻、中稻、晚稻;按淀粉性质分为粘稻和糯稻。国家标准按其收获季节粒形,粒质分为: ⑴早籼稻:生长期较短,收获期较早,米粒腹白较大,角质部分较少 ⑵晚籼稻:生长期较长,收获期较晚,米粒腹白较小或无 ⑶籼糯稻:糙米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米粒乳白色,不透明,粘性大 ⑷粳糯稻:椭圆形,米粒乳白色,不透明,粘性大 ⑸粳稻谷:长椭圆形,粘性较大胀性较小 11.小麦的分类:按播种期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按皮色分为红皮麦和白皮麦;按硬度指数分为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不低于60为硬质,不高于45为软质)。国标按皮色硬度指数分为:⑴硬质白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色的麦粒不低于90%,硬度指数不低于60 ⑵软质白小麦:. 不高于45 ⑶硬质红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硬度指数不低于60 ⑷软质红小麦:不高于45 ⑸混合小麦: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小麦 12.玉米的分类:按粒色分为黄玉米和白玉米;按生育期长短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按用途分为食用,饲用和食饲兼用。国标按种皮颜色分为: ⑴黄玉米:种皮为黄色,或略带红色的籽粒不低于95%的玉米 ⑵白玉米:种皮为白色或略带淡黄色或粉红色的籽粒不低于95%的玉米 ⑶混合玉米: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玉米。 内部结构中,依据不同类型的多糖和不同性质的淀粉比例分为硬质型、马齿型、半马齿型、糯质型、爆裂型、粉质型、甜质型和有稃型。 13.大豆的分类:按籽粒大小分为大粒,中粒和小粒;国标按大豆的皮色分为 ⑴黄大豆:种皮为黄色,淡黄色,脐为黄褐,淡褐或深褐的籽粒不低于95%

掺假鱼粉的鉴别

掺假鱼粉的鉴别 2009-10-29 随着饲料工业和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饲料原料,特别是一些优质蛋白质饲料日趋短缺。一些人为谋取暴利常在生产和流通领域中向饲料原料掺入一些伪杂物质,这样不仅大大降低了原料品质,给配方制定带来一定困难,而且市使饲料厂和养殖户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作为优质蛋白源的鱼粉掺假现象更为突出。常见的有掺入非蛋白含氮化合物、血粉、羽毛粉和鞣革粉等。下面对当前鱼粉的掺假的鉴别方法作一些介绍,以供参考。 (一)鱼粉中掺入植物质的检测 凡植物来源的均含有淀粉和木质素。淀粉可与碘化钾反应,产生蓝色或蓝黑色化合物;木质素在酸性条件下,可与间苯三酚反应,产生红色化合物。故利用上述两种反应,即可迅速检测鱼粉中是否含有植物来源的掺假物。 检测方法: (1)取被检鱼粉1~2克入试管中,加4~5倍蒸馏水加热至沸以浸出淀粉。冷却后,滴入1~2滴碘-碘化钾溶液(取碘化钾6克加入100毫升蒸馏水中,再加入2克碘,溶解后遥匀,置棕色瓶中保存),若溶液即现蓝色或黑蓝色,表明鱼粉中掺入淀粉。 (2)取被检粉碎鱼粉少许平铺入表面皿中,用间苯三酚液(2克间苯三酚溶入100毫升90%乙醇中)浸湿,放置5~10分钟,再滴加2~3滴浓盐酸,若试样中出现散布的红色点,说明鱼粉中掺入了含木质素物质。 (二)鱼粉中掺入血粉的检测 血粉中含有铁质,该铁质具有类似过氧化物酶作用,能分解过氧化氢放出新生态氧,使联苯胺氧化成联苯胺蓝,出现蓝色环、点。根据环点的有无,即可判断出鱼粉是否掺入血粉。 检测方法: 取少许被检鱼粉入白瓷皿或白色滴板中,加联苯胺-冰乙酸混合液数滴(1克联苯胺加入100毫升冰乙酸中,加150毫升蒸馏水稀释)浸湿被检鱼粉,再加3%过氧化氢液一滴,若掺有血粉被检样即显深绿或蓝绿色。 (三)鱼粉中掺入非蛋白氮化合物的检测 1、鱼粉中掺入铵盐、尿素的检测 铵盐一般均含氨态氮。尿素在碱性条件下经脲酶催化也可生成氨态氮。奈氏试剂可与氨态氮反应生成棕红色胶体络合物,并可依红棕-红褐-深红色的颜色变化,判断其掺入量的多少。 检测方法: (1)奈氏试剂法:取被检鱼粉1~2克加入250毫升烧杯中,加蒸馏水25~50毫升,混合均匀后静置20分钟,以便掺入的铵盐或尿素充分溶入水,备用。 另取试管一支,加奈氏试剂2毫升(称碘化钾5克加入5毫升蒸馏水中,

营养与健康论文

营养与健康论文 一、个人信息 xxxx 二、摘要 “血气”是中医用来表示人体能量的名词。根据经验,血液总量和人体的血气能量成正比,而人体的能量是透过血液来储存和运送的。所以本文就从传统中医的“血气”出发,探究作息与饮食对“血气”的影响,从而寻找养生与保健的新思路。 三、正文 “血气”及血液与气息,是中医用来说明人体能量的名词。但是人体内并没有任何物质称之为“血气”。根据中医的解释,血气包含人体的许多物质,其中血液是人体能量最重要的代表。在传统理论中,血液总量和人体的血气能量成正比。而人体的能量是透过血液来储存和运送的,所以“血气”的地位变得十分重要。 在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医中,人体的状态并不只是机械地按照是否生病来判断。还有一种状态叫做“未病”,也就是生活中常说的“亚健康”。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而中医认为人体以阴阳为代表的脏腑,精、气、血、津液的充盈和功能协调是最佳状态,一言以蔽之:“阴平阳秘”,即完全健康。一旦阴阳之间这种平衡状态出现偏离,可以概括为阴虚、阳虚、气虚、痰湿等诸证,人体就会出现各种趋向病理的亚健康状态。 所以我们就应该在平日注重保健和养生,使血气达到充盈的平衡状态。 子午流注自然清理 人类在大自然中生成并发展,与自然息息相关,是自然的一部。所以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是天人和谐的一体。传统中华文化不讲征服自然,相反地非常重视“顺应天时”。 中医哲学主张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因此将十二地支作为每日节律的指称。日节律是指人体一昼夜中阴阳消长、盛衰的情况,即每日的十二个时辰是对应人体十二条经脉,环环相扣,十分有序,称为子午流注。依于子午流注,将良好的生活方式与规律作息结合,制定了十二时辰养生法。 1、丑时:(01∶00~03∶00) 气血运行到肝。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排毒时间:此时肝脏为排除毒素而活动旺盛,应让身体进入睡眠状态,让肝脏得以完成代谢废物。 2、寅时:(03∶00~05∶00) 气血运行到肺。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休眠时间:重症病人最易发病的时刻,常有患病者在此时死亡,熬夜最好勿超过这个时间。 3、卯时(05∶00~07∶00) 气血运行到大肠。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是起床的时候了,最好先空腹喝上一杯凉开水,以刺激大肠,有利于晨便,排除体内垃圾。 4、辰时(07∶00~09∶00) 气血运行到胃。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早餐时间∶最好摄入一天营养的30%——50%。以保有一天的活力。

动物营养与饲料

动物营养与饲料 第一章畜禽营养基础 第二章饲料及其加工利用 第三章营养需要与饲料配合 第四章饲料的常规分析 第五章饲料厂的审批、建设与管理 畜禽营养基础 第一节动物与植物的组成成分 教学目标: 1、理解动植物体化学组成的异同 2、掌握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学成分 教学重点: 1、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 2、动植物体化学组成的异同 教学难点: 动植物体化学组成的异同 教学方法: 启发法、导入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元素组成: (一)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按它们在动植物体内含量的多少分类: 1、常量元素:含量大于或等于0.01%者称为常量元素。 2、微量元素:含量小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二)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及其影响因素 不同植物的化学成分(%) 动物体内的化学成分(%)

不同收获期的苜蓿养分含量(%) 植物体和动物体成分比较(%)

分析表可知,碳水化合物在植物性饲料中含量高,约占物质的70%左右,而动物体中糖分含量极少,只占体重的1%以下;植物性饲料中,含水量在5%-95%之间变化,而动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体重的1/2-2/3;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除肥育动物变动明显外,一般健康的成年动物都相似,但植物性饲料则不然。 二、动植物体的化学成分蛋白质 饲料概略分析法 水分维生素 有机物脂肪 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合物无氮浸出物 糖类 干物质 粗纤维 灰分(矿物质) (一)动物体的化学成分特点 (1)水分:动物体内水分含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大幅率降低。 (2)有机物质:脂肪和蛋白质是动物体内两种重要的有机物质。动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极少。蛋白质是构成动物体各组织器重要的组成成分。动物体内各种酶、抗体、内外分泌物、色素以及对动物有机体起消化、代谢、保护作用的一些特殊物质多为蛋白质。动物体内的蛋白质是由各种氨基酸按一定排列顺序构成的真蛋白质。 (3)灰分(矿物质) 钙、磷占:65%-75%。90%以上的钙、约80%的磷和70%的镁,分布在动物骨骼和牙齿中,其余钙、磷、镁则分布于软组织和体液中。 (4)动物活体成分的估计 动物活体成分构成规律: 动物总体重=水分重+脂肪重+脱脂干物质重。 水分与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二)植物体的化学成分特点 植物体水分及其水分含量随植物从幼龄至老熟逐渐减少,碳水化合物是植物的主要组成成分。碳水化合物分为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构成物质,在植物茎秆中含量较高。动物体内蛋白质含量较高,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 (四)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比较 (1)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植物体的结构物质和贮备物质。动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却少于1%,主要为糖原和葡萄糖。结构性多糖主要分布于根茎叶和种皮中,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等,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物质。 (2)蛋白质:蛋白质是动物体的结构物质。构成动植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相同。用饲料常规分析法获得的饲料粗蛋白质还含有部分非蛋白质性的含氮物,称NPN。 (3)脂类:脂类是动物体的贮备物质。动物体内的脂类主要是结构性的复合脂类,如磷脂、糖脂、鞘脂、脂蛋白质和贮存的简单脂类等。

粮油质量检验员竞赛试题汇编

粮油质量检验员试题 注意事项 1、比赛时间:120分钟。 2、请按要求在试题及答题卡的密封线内填写您的考号。 3、本试题题型为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有1~5个正确选项,多选、少选均不得分,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写上您的答案,在其它位置书写答案不得分。 4、不得在试题和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否则按舞弊处理。 5、本试卷共100道试题,每题1分,共100分。 试题 1. 对标准描述不正确的是()。 A、检验方法标准大部分是推荐性标准 B、GB 1351—2008《小麦》为强制性标准 C、检验时应优先采用国际标准 D、标准附录一般分为规范性附录或资料性附录 E、销售大米包装上标明执行企业标准的,监督检验判定时应按该企业标准进行 2. 选择和制定扦样方案必须考虑()。 A、扦样过程的规范性 B、检验的目的 C、样品的代表性 D、测定方法的性质 E、整批产品的性质 3. 精密度的大小不用()表示。 A、绝对误差 B、相对误差 C、标准偏差 D、相对平均偏差 E、变异系数 4. 将1000 g 12.2%的净小麦样品调节到入磨水分为1 5.0%,需加水量是()。 A、20.0 mL B、23.5 mL C、29.4 mL D、30.2 mL E、32.9 mL 5粮食与油脂扦样时,造成所扦取样品不具有代表性的原因为()。 A、扦样器选用不当 B、粮食籽粒的成熟度不同 C、粮食运输和入库过程的自动分级 D、检验单元存在着不均匀性 E、油脂样品杂质沉降、水分分离 6.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时,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有()。 A、被测溶液的浓度太高 B、样品溶液所用溶剂不同 C、样品溶液的pH值不同 D、溶液的浑浊程度

营养与健康论文体育运动与营养

营养与健康论文体育运动与营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体育运动与身体健康,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合理营养加适量运动”是现代人提高生存质量和延年益寿的必由之路。 运动与营养是什么关系呢?运动就是要消耗身体的物质,营养是补充养分。合理的营养提供运动适宜的能源物质,有助于剧烈运动后的恢复,可减轻运动性疲劳的程度或延缓其发生。运动要适当,营养也要适当,它们是维持和促进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两者相辅相成,二者应保持动态的平衡。 食物选择是否科学对运动者的力量,耐力和体能有重要影响。一位运动营养学教授曾形象地把运动者比做一辆高级跑车,那么营养就如同汽油,高级跑车有了相应的高级汽油,这辆跑车就可以跑出其最优异的成绩,相反,即使高级跑车,却使用劣质汽油,那么这辆高级跑车也无法跑出满意的成绩。由此可见,合理营养是运动者成功的一半。 那么,如何应处理好运动与科学营养间的关系?如何实现合理营养呢? 过去,我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俱全,特别是为了满足食客对酸、甜、苦、辣、咸、腻六味的需求,国人创造出不少丰美菜肴,且还在不断创新。“好吃等于好饭,好饭等于营养”这样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其实,人们过度追求的甜、咸和腻三味的危害性是很大的。因为,对这三味的“配料”都与现代流行病有关。 自从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以来,人们对营养的理解,已经从为了满足吃饱,到合理膳食,再到追求合理安排膳食发展。通过体育界、医学界、新闻界的大力宣传与教育,人们开始对吃什么,吃多少,如何组合营养,什么时间吃,什么季节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比较科学的理解。对色、香、味的追求已经成为了“隐性”目标。 良好的运动能力受训练、遗传、营养、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膳食营养对健康及运动能力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运动者吃什么、吃多少、什么时间吃,对其成功和失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实现合理营养,首先,运动者要改变观念。某些运动员总认为运动成绩的好坏仅仅与运动训练有关,而膳食则无关紧要。无论运动员还是健身者,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一日三餐的合理营养。第二,运动者要加强自我营养知识的学习,根据自己每天的训练量,合理选择三餐食物种类和数量,而不是处于单单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食物。第三,在具体选择食物时,要注意重视主食的摄入,如:米、面、馒头等。主食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能供给运动者充足的能量。要避免选食过多的肉类,目前国内的运动者蛋白质缺乏已很少见,吃过多的肉食不仅不会给你能量,相反会对人体带来许多危害,如:过多的蛋白质摄入可同时带入过多的脂肪,长期下去会引起高血脂、冠心病等。另外,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比例要适宜,应多食牛奶和

初级粮油质量检验员教学教材

第二部分初级粮油质量检验员 一、选择题 1、按照用途分类,粮油样品可分为供检样品、(B)、标准样品和标本样品四类。 A、原始样品 B、保留样品 C、平均样品 D、试验样品 2、扦样时以同种类、同批次、同等级、同货位、同车船(舱)为一个检验批。一个检验批的代表数量,普通仓房扦样中、小粒粮食和油料一般不超过(C)吨。 A、50 B、100 C、200 D、250 3、扦样检验是通过对(A)样品的检验来达到检验整批产品(总体)的目的。 A、代表性 B、平均 C、实验 D、分析 4、下列粮食样品可以采用四分法分样的是(C)。 A、大豆 B、油菜籽 C、小麦 D、豌豆 5、下列粮食样品不适合用分样器分样的是(A)。 A、玉米 B、油菜籽 C、小麦 D、无芒稻谷 6、分样器的使用不正确的是(D )。 A、应用与分样器进料口宽度相等的铁铲进料 B、缩分后的物料可进一步破碎缩分 C、利用分样器缩分物料比四分法速度快 D、物料经分样器分样后,质量和组分含量都会减小 7、下列玻璃器具中可在烘箱内烘烤的是( D )。 A、比色管B、容量瓶C、移液管D、碘量瓶 8、下列玻璃仪器中不属于量器类的为( B ) A、容量瓶 B、称量瓶 C、吸量管 D、移液管 9、十分之一天平的分度值为( A)。 A、 0.1 g B、 0.01 g C、0.001 g D、 1.0 g 10、定量分析天平称取试样常用的方法有直接称量法、(A )、指定质量称样法。 A、减量称量法 B、间接称量法 C、三次称量法 D、多次称量法 11、使用分析天平时,加减砝码和取放物体必须休止天平,这是为了( B )。 A、防止天平盘的摆动 B、减少玛瑙刀口的磨损 C、增加天平的稳定性 D、加快称量速度 12、天平的零点相差较小时,可调节(B )。

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动物营养学未来发展的建议

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动物营养学未来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0-09-02 浏览量:77 次 摘要:本文对动物营养学的概念及作用、发展趋势及前沿和我国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了概要分析,并对我国动物营养学的未来发展和推动其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了初步建议,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动物营养学发展趋势建议 1 前言 动物营养学是一门主要以动物生理学和动物生物化学为基础,揭示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代谢机理、规律及功能、研究发挥最大遗传潜力对各种营养素的适宜需要量以及评定饲料对动物的营养价值的应用基础科学,是沟通动物饲养学与动物生理生化这些主要基础学科的桥梁,最终目标是为畜禽饲养中科学配制全价平衡高效饲料等,以改善动物健康和促进动物高效生产,用最少的饲料投入向人类提供量多、质优且安全的畜产品,同时减少畜牧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奠定理论基础。饲料是畜牧业赖以持续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饲料成本占整个畜牧业生产成本的70%左右。因此,动物营养学的科研水平直接关系到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的生产水平和可持续发展,在畜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及前沿 动物营养科学,如从拉瓦希(Lavoisier)1777年提出生物氧化学说为起点,迄今已逾220年。它和其它科学一样,是在人类活动中知识积累的基础上随着其它相关科学的进展而发展起来的。十九世纪为营养学的草创年代,主要反映在能量代谢与饲料的能值评定方面,同时也萌发了对蛋白质与矿物元素的研究。二十世纪为营养科学之盛世。这一个世纪以来,营养科学突飞猛进,揭开了新的篇章。营养研究由粗到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正向着更深入、更全面和更系统的方向发展,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营养代谢机理研究正向分子水平深入

鱼粉掺假鉴别

(一)鱼粉的掺假检验 A.物理方法: (1)感官检查法:根据鱼粉成分的形状、结构、颜色、质地、光泽度、透明度、颗粒度等体征来检查。 ①标准鱼粉一般为颗粒大小均匀一致,稍显油腻的粉状物,可见到大量疏松呈粉末的鱼肌纤维及少量的骨刺、鱼鳞、鱼眼等物;颜色均匀一致,呈浅黄、黄棕或黄褐色;手握有疏松感,不结块,不发粘,不成团;有浓郁的烤鱼味,略有鱼腥味。 ②鱼粉色泽随鱼种而异,墨罕敦鱼粉呈淡黄色或淡褐色,沙丁鱼粉呈红褐色,白鱼粉为淡黄色或灰白色。加热过度或含油脂高者,颜色加深。如果鱼粉色深偏黑红,外观失去光泽,闻之有焦糊味,为储藏不当引起自燃的烧焦鱼粉。如果鱼粉表面深褐色,有油臭味,是脂肪氧化的结果。如果鱼粉有氨臭味,可能是贮藏中脂肪变性。如果色泽灰白或灰黄,腥味较浓,光泽不强,纤维状物较多,粗看似灰渣,易结块,粉状颗粒较细且多成小团,触摸易粉碎,不见或少见鱼肌纤维,则为掺假鱼粉,需要进一步检验。 (2)漂浮法:取少许样品放入洁净的玻璃杯中,加入10倍体积的水,剧烈搅拌后静置。观察水面漂浮物和水底沉淀物,如果水面有羽毛碎片或植物性物质(稻壳粉、花生壳粉、麦麸等)或水底有沙石等矿物质,说明月份中掺入该类物质。 (3)气味测试法:根据样品燃烧时产生的气味判别是否掺入植物性物质。真品燃烧时是毛发燃烧的气味,如果出现谷物干炒的芳香味,说明掺入植物性物质。另外还可以根据气味判别是否掺入尿素。只需要取样品20克放入小烧杯中,加10克生大豆粉和适量水,加塞后加热15-20分钟,去掉塞子后如果能闻到氨气味,说明掺入尿素。 (4)汽泡鉴别法:取少量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或白醋,如果出现大量汽泡并发出吱吱声,说明掺有石粉,贝壳粉、蟹壳粉等物。 (5)显微镜检法:显微镜检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识别出大多数掺假物,但因为需要使用立体显微镜,故一般常用于大中型饲料企业或养殖户。使用显微镜检法需要熟悉一些常见掺假物的典型显微特征。谷壳粉中谷壳碎片外表面有纵横条纹;麦麸中麦片外表面有细皱纹,部分有麦毛;棉籽饼中棉籽壳碎片较厚,断面有褐色或白色的色带呈阶梯型,有些表面附有绵丝;菜子饼中菜籽壳为红褐色或黑色,较薄,表面呈网状;贝壳粉颗粒方形或不规则,灰白色,不透明或半透明;花生壳有点状或条纹状突起,也有成锯齿状;碱处理的骨粒出现小孔。 B.化学方法: 鱼粉中掺入植物质的检测 凡植物质均含淀粉和木质素。淀粉可与碘化钾反应,产生蓝色或蓝黑色化合物。 木质素在酸性条件下,可与间苯三酚反应,产生红色化合物。故利用上述两种反应,即可迅速检出鱼粉中是否掺有植物质。 检测方法: ①取被检鱼粉1~2g入试管中,加4~5倍蒸馏水加热至沸以浸出淀粉。冷却后,滴入1~2滴碘—碘化钾(KI)溶液(取K16g入100ml蒸馏水中,再加入2gI,溶解后摇匀,置棕色瓶中保存),若溶液即现蓝色或黑蓝色,表明鱼粉中掺有淀粉。 ②取被检粉碎鱼粉少许平铺入表面皿中,用间苯三酚液(2g间苯三酚溶入100ml90%乙醇中)浸湿,放置5~10min,再滴加2~3滴浓盐酸,若试样中出现散布的红色点,说明鱼粉中掺入了含木质素物质。 2.鱼粉中掺入血粉的检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