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网络舆情危机导控的法律应对几点思考

对网络舆情危机导控的法律应对几点思考

对网络舆情危机导控的法律应对几点思考
对网络舆情危机导控的法律应对几点思考

对网络舆情危机导控的法律应对几点思考

中图分类号:D6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6-0312-01

网络舆情是把“双刃剑”,在意识形态领域交锋的主战场上,必须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在网络舆情“沉默的螺旋”上升之际提前介入,在“群体极化”形成之前果敢“亮剑”,用法律武器提高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能力,抢占舆论斗争主阵地、打好主动仗,夺取主导权。

一、健全网络舆情危机导控法律法规体系

庞德曾说:“法是社会控制的最终有效工具。”网络舆情危机的有效平息需要健全的法律机制进行引导和管控,方可化解冲突;因此,在网络舆情应对中必须将法律法规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摆在战略首位。

第一,转变网络舆情应对观念,强化法律导控意识。要理性应对网络舆情,不能采取过激的舆论斗争方式,必须将以往非理性的“封堵”策略转变为有效的法律导控,强化网民对网络舆情认知的法律意识,增强网民舆情观念认同感和舆情危机炒作的法律威慑力,通过法治思维澄清事实真相、疏通舆情危机,回应媒体的猎奇心理和网民的质疑,转变“被动挨打”的局面。

第二,健全网络舆情应对法律制度,重构法律导控秩序。

健全的舆情应对法律体系是有效导控网络舆情危机的制度

性屏障。首先,加紧完善网络舆情管控的法律法规,制定适合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管理法》、《危机应对法》等网络法规,防止网络“失范”,建立权责明晰的网络管理法规体系,加强敏感舆论资讯管制,规范信息发布机制,关注敏感论坛,过滤不良信息,制定新闻发布和管控制度,切实将网络舆情危机纳入到统一的程序和制度中,更好地用法律手段来调整并建立紧急状态下的舆情危机管理机制,依法管理网络,确保网络舆情规范有序。其次,以法律制度提高网络舆情管控的战略地位,成立专门的网络中心,不断加强网络“把关人”制度建设,建立网络队伍培训机制,提高舆情危机应对能力,通过制度性建设将网络舆情危机导控常态化,增强网络虚拟战场的事实存在,为舆论斗争扫清障碍。

第三,加大投入力度形成体系。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网络大国,但我国先进的网络安全产品和关键领域安全设备主要依赖进口,主流防火墙技术和杀毒技术大都来自国外,网络安全技术仍然“受制于人”,网络安全防护方面还很薄弱。为此,我们必须在高度重视网络安全战略意义的同时,加大对网络安全技术和装备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网络空间作战技术和装备的研制攻关,建立享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满足自身需求的网络安全技术产品,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网络安全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守护网络

边疆的实战能力,牢牢掌握网络安全的话语权、主动权和控制力。

加强科学研究强化应用,有网络战争必然有网络国防。近年来,我国在网络实务中采取了一些强有力的措施和举动,组建了“网络蓝军”,并加强了网络作战相关理论和实战应

用的研究等。但从侧面看,相关科学研究成果相对单一、零散而不全面系统,亟待加强网络安全相关理论和战法研究力度,亟待在各大院校开设相关学科,亟待培育网络安全技术人员,亟待加强对网络建设应用操作层面的战略规划,亟待建设适应网络安全需要的新型作战力量体系。加强普及教育促进转化,当今,信息网络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抢占的思想文化阵地,并成为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和“必争地”。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利用信息网络大打“精神渗透战”,大量传播

西方普世价值和腐朽思想观念,国内极少数不法分子也借助网络舆论巨浪为虎作伥。西方反华势力“内外夹击”的网络战争战法战术致使我国有的青少年在网络消极信息的沾染、迷惑和渗透下,道德意识、价值观念和民族意识逐渐淡化,成为网络腐朽思想文化的附庸。在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注重网上与网下相结合,有效利用信息网络优势,有效借助鲜活载体平台,增强人民群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忧患意识和为网络国家建设衷心奉献的牺牲精神,培养人民群众成为网络安全的“忠诚哨兵”。

二、建立网络舆情危机预警研判机制

网络信息因政治性、敏感性强,素来被网络媒体追逐、热议,健全的舆情危机预警研判机制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环节。首先,建立舆情危机预警监测机制,设立网络舆情处置会议制度,组建专门“网络舆情信息系统”,依赖专用网络监测软件,及时准确追踪、预测、掌控网络舆论的时空分布与主要内容,全天候对舆情进行监测,准确把握网络舆论动向和发展规律,为控制舆情发展提供最佳时机。其次,健全舆情危机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及时判断危机的性质、程度及发展趋势,将对危机局势的预测分析转化成预防和应对危机的行动策略,挤压不良信息生存空间,最大限度地缩短反应、处理时间,提高网络预警、管制效率,抢占舆论引导先机,形成舆论攻势。

三、建立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预防处置机制

网络舆情事发突然,应急预防处置能力是衡量导控水平的重要标志。针对网络舆情的传播机理,健全网络舆情危机预防和处理体系,完善相关配套规则,组建专门性舆情突发事件处置领导机构,建立突发事件新闻发布机制,分级制定危机判断标准和预设方案,避免虚假资讯“流窜”蔓延,做到未雨绸缪,一旦危机爆发便有章可循,使舆情导控由被动转化为主动,避免出现“蝴蝶效应”;同时,密切关注舆情动态,及时掌控前瞻性资讯,确保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

根据网络舆情发展态势制定网络舆情危机处置行动手册,明确工作流程,研判各国网络舆情危机处置案例,拟制各种舆情危机预防和处理的法律预案,确保在网络舆情危机应对上,做到预案在先,机制灵活,临“危”不惧,处变不惊。

四、建立网络舆情危机导控问责追究机制

法律的价值在于实践。健全的问责追究机制是确保网络舆情导控在第一时间得到贯彻落实的关键。建立以国家政府、保卫部门、公安机关等组成的平“战”合一、中央与地方系统配套的问责追究领导机制,明确网络舆情导控问责范围、对象和标准,对处置不当的网络群体事件给予相应查处,甚至追究法律责任;此外,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对恶意散布危害国家安全利益的,根据具体情节,采取多种法律手段进行制裁和惩处,从而提升解决网络舆情的能力,不断提高网络舆情管控的战略地位。

网络舆情是一把“双刃剑”,置身于新变革的时代大潮,在直面云诡波谲的网络舆情斗争中,不仅要在战略上重视网络舆情交锋的严峻形势,更要在战术上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对网络舆情危机进行预警研判和应急处置,抢占舆论斗争主阵地,掌握舆论交锋的“战场”主动权,捍卫国家的网络领域安全。

参考文献

[1]邹新.新媒体语境下的高校宗教渗透问题刍议[J].潍坊

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 (04)

[2]崔波.风险社会下传播秩序的重构[J].东南传播. 2009 (11)

[3]李东,杜柯柯,张忠强.新媒体涉军舆情管理策略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4 (07)

[4]李文竹.关于“报纸消亡”四种论说的再思考[J].阴山学刊.2011(04)

[5]弋鹏,黄慧慧.新媒体对高校理工科学生网络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 2014 (09)

舆情信息处置机制制度精编版

舆情信息处置机制制度 为积极响应上级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对舆情的引导与监控,建立健全舆情快速响应和处理机制,促进和保障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根据我园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领导,构建全方位舆情监控网络 幼儿园舆情监控工作由保教处牵头,全面负责互联网及各大媒体的舆情引导与监控工作。设兼职舆情管理员一名,由保教主任担任。各部门、各年级组兼职舆情监督员,并邀请家委会主任担任社会舆情反馈员。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各级新闻媒体的沟通协作,构建全方位舆情监控网络,密切配合,共同应对幼儿园舆情的引导与监控工作。 二、实行舆情监控巡查制度 1、实行舆情信息处置日值班制度,建立舆情信息处置每日记录。制定舆情监控负责制,每天由舆情监督员利用中午1点-2点,下午4点-5点两个时段负责监测跟踪网上涉及幼儿园工作的各种论坛、帖吧言论,掌握舆情热点,密切关注网络信息动态,捕捉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群众性的问题。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引导和疏通,并做好记录。 2、保教处舆情管理员每天向各处室了解一天舆情。 3、加强沟通,拓宽舆情监控渠道。加强与家委会负责人和地方其他媒体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来自各方面信息,及时扑捉舆情线索。

三、实行疏导、控制制度 每天舆情管理员整理舆情信息及时向园领导反馈情况,并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早期预报,确保有关的重大舆情和负面信息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对于有可能给幼儿园造成负面影响的舆论报道和评论,幼儿园组织协调有关力量及时进行舆情处置和舆论引导,有效疏导和控制负面舆情。 四、加强宣传,建立正确舆论导向 充分利用幼儿园网络、报纸、园信通等宣传平台,通过多种手段和渠道做正确的舆论方向引导,同时建立防控体系,积极消除不和谐、不稳定隐患。 化隆县第二幼儿园 2019年10月

浅析网络舆情的控制

浅析网络舆情的控制 作者:沐曦运 前言 当前,面对虚拟网络蓬勃发展的潮流,一些公共管理者们却表现出“认识不到位,领域不熟悉,能力有欠缺”的特点,网络社会的管理能力和网络舆论的掌控引导能力成为社会管理能力的短板,也成为了社会管理体制进一步创新的制约因素。如何改变这种状况,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对网络舆论做到“善待、善用、善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战略课题。 如今,有些敏感的信息、负面消息等容易受到外界的关注,也会通过网络这个大平台进行炒作,网络舆情的力量非常的强大,所以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网络舆情对于我们公安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此我就针对网络舆情控制做了以下调研。 一网络舆情与公安工作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 网络舆情, 是指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是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网络舆情信息往往带有广大网民的主观性,未经媒体验证和包装,直接通过多种形式发布于互联网上。2012年4月在中国上海召开的网络舆情管理峰会,是中国唯一一个关注中国网络舆情管理的国际性会议。希望通过本次峰会的举办,能够深入探讨中国网络舆情管理和危机公关市场的需求与商机,促进行业间的沟通交流与商业合作,并分享战略,服务和技术的创新。随着互联网对于社会生活的全面渗透,互联网正以其自由、互动的独特性成为社会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渠道。 (二)公安机关做好网络舆情控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互联网舆情对社会上事态的发展影响巨大。网络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 第0 页

又一重要媒体,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其在传播上独特的互动性是以前这些媒体都不具备的,言论自由、民意交流等方面更是无可替代。新浪科技讯2013年 7月17日上午消息,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今日发布第32次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较2012年底增加43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种种数据表明我国网民的数量越来越大,同时也正是因为网民的积极参与,使很多事件的结果发生了改变,所以公安机关做好舆情导控工作对社会维稳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网络舆情予以分析,从而进行控制和引导。在这个趋势上,对于政府以及公安机关来说,有必要进行主动管理,及时查看民情,跟进民间舆论,引导健康和积极的社会舆论环境,探索合理的舆情控制、引导的方法、对策,建立健全舆情引导与控制的长效机制,对于构建和谐网络环境,以致对于维护社会稳定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网络舆情的形成和表现形态 网络舆情主要通过论坛(BBS)和新闻跟贴这两种手段来实现, 并具有滚雪球的效应。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处理不当,就会被炒作为热点话题,涉及公安机关以及政府部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网友的关注和炒作,不仅仅是一些处置不是很合理的会被炒作,就连一些处置相对合理的都会被断章取义的加以炒作。 (一)小事件形成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是一种议论,但并不是所有的议论都是网络舆情,议论惟有借助网络虚拟空间,且发表意见的网民达到适当的比例,才能构成网络舆情。 2006年8月北京小贩崔英杰一案被网络疯狂炒作;2010年8月江苏南通小贩侯钦志一案同样也被网络炒作;2013年9月,夏俊峰一案在互联网上广泛关注。这些都是比较典型的案列,还有许多非典型的案列也存在于互联网的各个领域。在互联网中,当小事件转化为多数人的集合意识, 当各种意见在互联网这个公共空间里碰撞、退让、认同、修正、融合时, 就逐渐形成一个个网络舆情。 (二)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网络舆情 社会突发事件容易形成社会舆论焦点,根据其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 可分为一般严重、比较严重、相当严重和特别严重四级。这种划分方式可作为网络舆情级别划分参考。

浅谈网络舆情危机的公关.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总第 96期 2010年第 22期 Serial No. 96 No. 22, 2010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 网络舆情危机公关事件随时可 能发生, 防范和处理好网络舆情危机公关, 是衡量一个政府公关能力的重要内容, 处理好网络舆情危机公关, 既要求思想上重视, 也强调在行动上快速果断。为此, 必须注意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公关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一、网络舆情危机公关的基本特点 网络舆情公关又叫线上公关或 e 公关, 是现代公共关系 新的思维方式。策划思路和传播媒介, 其目的是通过互联网这一高科技手段, 营造政府正面形象。而网络舆情危机公关仅仅是现代公共关系的一个方面, 是政府组织对产生的网络舆情危机及负面影响进行的处理。 处理网络舆情危机公关必须坚持真实传播, 富于责任, 挽回影响的原则。事实上, 网民最需要知道的是真实情况, 只有将真实消息告诉公众, 才能赢得公众信任 ; 只有勇于承担责任, 才能获得公众的谅解和支持 ; 只有挽回影响, 重塑组织形象和重建社会信誉, 才是实现网络舆情危机公关的最终目的。与其他方式的公关相比, 网络舆情公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突发性。进入网络时代后, 政府舆情危机的信息传播比危机本身发展要快得多。网络媒体对舆情危机来说, 就像大火借了东风,政府有关部门的反应速度稍微缓慢一点, 就可能造成极大的被动。二是破坏性。由于危机常常具有“ 出 其不意, 攻其不备”

的特点, 不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危机, 都必然不同程度地给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造成破坏,使社会陷入混乱和恐慌, 由于决策的时间以及信息有限, 往往会导致决策失误, 从而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三是紧迫性。对政府来说, 危机一旦爆发, 其破坏性能量就会被迅速释放, 并呈快速蔓延之势, 如果不能及时控制, 危机会急剧恶化, 使政府遭受更大损失。因此, 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舆情危机公关。 应该认识到, 网络舆情危机公关, 不是仅仅给了反对者一个舞台, 实际上是给了政府一个更大的空间。因为与其他个体相比, 政府能较快地接触事件的源头, 有大量资源可供利用, 可以通过自己掌握的各种舆论工具和政府公权力, 控 制事态的发展。政府还拥有大量的人才资源和网络资源, 为自己的公关服务。从技术层面上看, 新闻稿的网络优化, RSS 的利用, 内容更新系统的利用, 政府博客的使用和传播, 使得政府在互联网宣传方面拥有比其他个体更强的优势, 从而在 危机到来时, 只要反应及时, 可以利用既有的互联网 “ 声誉” 从容化解。众所周知, 搜索引擎是可以作弊的, 至少是可以“ 操作” 的, 一些人为了增强其“ 流行性” , 想出了一些“ 劲爆” 的题目以吸引公众的眼球, 为什么政府的关键词流行性反而没有某些个人的高, 就是因为没有人“ 操作” 。应该对以搜索引擎优化为核心的政府网络舆情公关做巨大的改革, 这也是政府公关部门可以提供的公关危机解决办法的一个重点技术应用区域。目前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搜索引擎需要一个过程, 但是一旦技术和服务体系建立了, 效果可以说是一劳永逸的。因此, 政府只要努力, 就可以通过网络舆情分析系统, 为提升政府的形象服务。当然, 政府公关部门在处理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实施网络舆情危机公关时, 决不是随心所欲, 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妥善地处理, 用稳妥的方法赢得公众的谅解和信任, 尽快恢复组织的信誉和形象。 二、网络舆情危机公关的措施

校园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处置机制

校园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处置机制为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监测,特别是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控,防止不良信息对校园的侵害,掌握网络舆情主动权,加强对网络舆情的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和保障校园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工作目标 加强网上舆情监控,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坚决封堵、删除各种有害信息,及时掌握学校学生在各种网络媒介中的言论和动态,加强正面引导,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消除不良影响,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 二、主要内容 本办法中的网络舆情,特指可能或已经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影响的网上负面报道或网络负面言论。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处置,是指对涉及宣传思政工作的新闻报道或评论在互联网上刊发、扩散后,所引发的反应、言论、评论和后续报道等综合舆论情况的监测、控制和化解等具体措施。 三、组织结构 成立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定教导处为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牵头开展网络舆情管 理与处置的组织、监督、实施、考核工作。

四、工作职责 网络舆情监督员负责监测学校的微博、微信,学生个人人人通、微博、微信的舆情情况,了解各网站当前的舆情,及时将舆情通报网络舆情管理员,督促及时控制和引导,并作好日志记录和备案工作;负责跟踪各单位的舆情控制及引导情况,及时上报学校。 五、工作原则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转交办,按照“快速反应、确认事实、妥善处理”的原则及时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准确查找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舆情反映的问题,对舆情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对舆情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全面评估,及时准备好跟(回)帖材料。 在处置网络舆情事件时,一定要端正工作态度,多渠道、多方法全面了解事件真相,不推卸责任,勇于承担应负的责任;在回应时不要只站在如何消除对学校和学校形象的影响上,而要站在师生或受害者的立场上。第一时间告知学生和当事人事情真相,进行真诚、公开、及时的沟通,不使矛盾进一步激化,赢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根据某一重大舆情事件的发展态势和走向,最大程度地争取媒介的公信力和权威性,适时转移目标,发布最及时权威的信息,左右网络舆情的走向,把噪音杂音压下来,使该网络舆情信息关注度逐渐转冷。要加强正面宣传,树立良好风气。 六、操作流程

防控网络舆情应对方案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网络舆情应对方案为快速妥当处置新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网络舆情,有序引导舆论,有效预防、减少和因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应对媒体的能力,营造我局良好舆论环境,依据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统筹组织。 将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采取法律、管理、技术、舆情疏导等综合措施加强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有效防止舆情危机发生。 (二)分级负责,依法处置。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组织实施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及早防范。 建立舆情监测、报告、通报制度,及时发现和掌握苗头性和预警性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预防和消除不良影响。 二、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一)领导机构及职责 成立市****学校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院务会成员及辅导员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 组,负责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的制定并组织实施,有效监督。

(二)职能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1)根据舆情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班级班主任、辅导员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 (2)审定舆情控制与信息发布方案,积极与学校及上级相关部门沟通,商定信息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审定信息发布稿、负责信息发布和接受媒体采访的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 (3)对舆情突发事件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 (4)落实****市教育局等相关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2、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加强对网络新闻、论坛、博客、微信群、QQ群、贴吧、搜索引擎等具有新闻舆论及社会动员功能业务的日常监测,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发生舆情突发事件,迅速上报领导小组组长; (2)协调班主任、督导员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重要信息及时上报; (3)主动配合宣传部门的工作,及时提供事件有关信息。三、处置程序及办法 (一)研判预警 对可能引发重大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仙桃市网络舆情处置工作细则

仙桃市网络舆情处置工作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全市网络舆情的处置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处置机制,妥善处置网上舆情,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仙桃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根据《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办法》(中办发【2008】22号)和《关于进一步规范突发事件和网络热点事件舆论引导流程的暂行规定》(鄂宣发【2010】6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中的网络舆情是指通过新闻报道、新闻爆料、论坛、博客、播客、微博、微信、QQ 群等互联网形式,反映出来的涉及仙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和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重大事件的言论和观点信息,以及可能或已经对仙桃形象、政府公信力产生不良影响的网上负面报道和负面言论。 第二章舆情分类 第三条根据网络舆情的影响力和发展态势,将舆情分为三级:一级(重大)舆情、二级(严重)舆情、三级(一般)

舆情。一级舆情是指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有可能形成重大网络热点事件的苗头性舆情,或本属二级舆情,因处置不当,导致发展态势进一步扩大的网络舆情。如中央级媒体关注或报道、国内大型门户网站刊发后引起和可能引起广泛关注的涉仙舆情。二级舆情是指网上影响较大、可能会引发网络热点事件的舆情,或本属三级舆情,因处置不当,导致发展态势进一步扩大的网络舆情。如省内媒体关注或报道、荆楚网及市内主要网站刊发的容易引起关注和需要市委、市政府协调解决的重大民生诉求等方面的涉仙舆情。三级舆情是指市内网站的一般爆料、投诉、普通民生诉求等方面需要及时解决的网络舆情。 第四条舆情级别由市委宣传部和市网管办确定。 第三章舆情处置 第一节责任主体及分工 第五条各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网络舆情处置第一责任人,对重大舆情要亲自处置。分管领导(网络发言人)是直接责任人,负责处置涉及本地本部门的网络舆情。市委宣传部、市网管办负责协调、指导全市网络舆情处置工作,涉事地方和部门分管领导(网络发言人)负责协调、指导本地本部门网络舆情处置工作。 第六条各地各部门按照市委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要求,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分管网络舆情工作并担任网络发言人,至少配备一名政治素质高、责

中学网络舆情监控应急处置预案

中学网络舆情监控应急处置预案 为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加强学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因网络舆情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学校舆论环境,根据学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1.准确把握、快速反应。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 2.加强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有利于学校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全体师生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 3.讲究方法、提高效能。坚持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与新闻发布同时布置、同时落实,新闻发布依托主流强势媒体、积极引导和应用好外来媒体,处置舆情突发事件的各行政部门密切配合新闻发布工作等行之有效的做法,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发布最新消息,正确引导舆论。 4.严格制度、明确职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 二、工作方法 1.加大学校网站建设力度,增强校园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网上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2.加强对校内网络信息内容管理,对各部门采写的信息,在部门负责人审核通过后,由各单位网络信息员通过学校网络信息处理平台报送,党总支进行文字审核,对涉密信息和重大信息还须同时报校保密办、党办、校办审核。 3.围绕网上热点问题,在师生访问频繁、关注度高的新闻网站、门户网站以及互动类网站等,撰写正面评论文章;对涉及本校工作的网上不实言论,适时以论坛贴文的形式主动进行引导,消除负面影响。 4.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在校园网上主动导贴,积极跟贴,适时结贴。及时发布正面观点,做好正面引导工作。 5.针对别有用心的造谣、歪曲和攻击,开展理直气壮的舆论斗争,发表即时性评论,及时跟贴,批驳反面声音,澄清事实,抵御负面言论的渗透和传播。

浅谈公安机关如何应对涉警网络舆情导控工作

浅谈公安机关如何应对涉警网络舆情 导控工作 摘要:以郭美美事件为切入点,本文在探讨网络舆情传导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了涉警网络舆情的特点,明确了公安机关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导控工作的重要性,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公安机关;网络舆情;涉警事件 自2011年郭美美事件在网络掀起轩然大波,引发了公众对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的信任危机,三年后的今天郭美美由于涉嫌赌博而被落网,这种信任危机并未能解除,反而激起了网民对公安机关处理事件的态度及动因的激烈质疑。因此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情成为了摆在公安机关能力建设面前的现实课题。 一、涉警网络舆情的特点 1、涉警网络舆情的界定 涉警网络舆情是指网民针对发生在一定的事件和空间内的围绕公安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所产生和持有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社会政治态度、情绪和观点的总和,它反映的是网民的政治立场和利益诉求与警方进行互动

的动态发展过程[1]。 2、网络舆情的传导机制 网络舆情案件的有些是基于现实的社会性事件而传播的,有些则是纯粹的谣言散播,但总体而言网络舆情通常都会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形成和扩散、高涨、波动、消退[2]。网民出于有意或无意的目的以特定的形式将相关事件传播到互联网上并发表自己对该事件的理解和看法,随着关注人数的增多,大量的网民会以各种形式在网络上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舆情集聚速度会以指数形式上升,在全社会构筑舆论高潮;这种高潮不会一直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高潮阶段形成的舆情会逐渐沉寂,但有些悬而未决的事件会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因为某些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引发新的高潮,这就是舆情的波动阶段,以郭美美事件的发展为例,自2011年爆发,由于事件中所涉及的相关人物、相关部门的事件真相未能水落石出,公之于众,于是在2014年郭美美被捕后再次掀起了舆论高潮;在事件得到公正处理或网民有新的关注目标之后,这一舆情便会慢慢淡化,最终沉寂。 3、涉警网络舆情的特点 网络舆情通常都具有易爆性、即时性、丰富性、广阔性等特点,涉警网络舆情通常更为复杂,除此之外还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涉警舆情蝴蝶效应显著[3]。许多涉警舆情事件的

网络舆情现状及导控策略研究

网络舆情现状及导控策略研究 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4年12月底,我国网民达6.49亿,手机网民数量达5.57亿,43.8%的网民喜欢在网络上发表评论,即时通信使用率达90.6%.近年来,互联网以其开放性、自由性、交互性、群体性等特点和沟通交往、民意表达汇聚等功能使个人言论自由得到空前的体现,公众通过各种新兴媒体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通过迅速传播成为网络热点.网络舆情是因为各种事件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党的十七届四次会议强调要重视网络舆情,提升舆论引导水平;十八届二次会议提出要增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和政风建设,改进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当前,国内外学者已从舆情危机、信息公开、民意调查、政府治理、舆情引导、应对机制等角度实行了广泛研究,对研究我国地方政府网络舆情的导控策略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但以大量舆情事件折射的社会实际问题的现状调查为出发点,发现问题并提出策略的研究还较少,这正是本文的研究所在. 1浙江省地方网络舆情现状 根据《人民网》发布的“地方应对网络舆情水平推荐榜”可知,榜单10个事件中从2009年湖州临时性强奸(排名第9)、杭州飙车案(排名第6)到2010年温州钱云会案(排名第7),再到2011年湖州织里事件(排名第8),浙江省地方应对网络舆情的水平得分普遍很低,但浙江省一直是全国网络舆情热点事件高发的省份.所以,以浙江省为例,调查和研究地方网络舆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1网络舆情热点事件浙江省网络舆情调查的来源主要有: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凤凰网、《浙江在线》等知名门户网站和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转载和评论;天涯、猫扑等主流社区论坛上点击量和

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分析完整版

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策 略分析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分析 市委政法委曲建平应培国 近年来,网络舆情对政治经济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与日俱增,一些重大的网络舆情事件使人们开始认识到网络对社会监督起到的巨大作用。同时,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诱发民众的不良情绪,引发巨大社会舆论力量,使政府决策和管理运作受到很大影响,进而对社会稳定形成严重威胁。因此,分析网络舆情的成因和特点、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认识并加以正确引导策略,或许将对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一、引发网络舆情危机的原因 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不同于传统媒介,网络舆论的控制性比较低,在扩大人们话语权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问题,为网络舆论的正确引导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网络舆情危机呢 1、网络舆情危机与网络本身的特点有关 (1)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在网络传播中,网络的开放性使人们能够自由地选择所需要的信息,而不再被动地接受信息,同时也不再受传统媒体的时间限制。网络信息发布的门槛低,信息传播方式的灵活,使得人们不但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成为了信息的传播者,在网络这个广阔的平台上,人们有了展示想法的机会,能够相对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也能够与更多的人进行交流讨论。在这样的一种条件下,人们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上网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就是这样一种自由,人们把它当成绝对的自由,不再受约束,发言者基本无需考虑承担法律责任的问题,在网络上言语的使用上有些“肆无忌惮”,直至引发网络舆情危机。 (2)网络的即时性、扩散性。网络媒体不再受截稿时间和发布时间的限制,每当有突发性事件或重大性事件时,网络媒介都会第一时间进行报道和追踪。网络新闻的编辑时间短,凭借现代的数码传播技术,缩短了信息传播的周期,能够及时地发布信息,拉近了受众与信息传播者及发生事件的距离。同时,在新闻发布的短时间内,网络上便会迅速形成舆论。网民在BBS论坛、QQ、博客、播客上发帖、跟帖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进行讨论。人们的各种观点以“雪崩式”的效果,立刻扩散开来。在信息发布的初级阶段,人们容易缺乏理性,在事情的来龙去脉没有弄清楚之前,便争论不休,往往误导别人对事情真相的了解,甚至引发网络暴力。 (3)网络的聚焦性、放大性。网络是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其信息的承载量是无穷的,没有节制。它包含了各方面的信息,包罗万象,这也使得信息的内容庞杂,无用的、反动的、封建的信息等充斥着网络。同时为赚足“眼球效应”,网络主题又相对集中,如有关涉“官”、涉“腐”与涉“富”话题,往往比较敏感,点击良比较大,易成为现实危机突发事件的加速器和推动力。 (4)网络的无序性、无界性。网络传播不受疆域的限制,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党派,什么背景,何种信仰的传播者都能够表达思想。事实证明,过去,一个认为有必要限制在一定范围的消息,只要在当地的报纸、广播、电视刊(播)发,就基本可以做到非常有效,而在当今信息化条件下,各类新闻事件的传播、扩散可谓瞬间万里,且在“一人疾呼、万人参与、百万人关注”的状况下,要使“内紧外松”的宣传策略和公共沟通方式这一传统的手段奏效简直是无法想象的。更何况,很多网站都在境外,根本无法对其内容进行控制和管理。 2、网络舆情危机与网络主体的特点有关

广东韶关_建立网络舆情快速处置机制

信息系统工程 │ 2011.10.20 8 TOP NEWS 新闻透视 2011年2月以来,广东韶关市纪委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及时主动掌握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动态,建立舆情快速处置机制,提速信访举报件的处理。 一、“与时俱进”高度重视网络舆情。韶关市纪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多次在委局会议上强调要与时俱进,发挥网络监督作用,切实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的采集、研判和处置工作。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受理和处置机制,为公民行驶网络监督权利提供便利渠道。与此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的盛行,国内不少官员尝试“网络问政”,地方政府和部门对网络信息的回应方式也屡次受到关注。河南省郑州市2011年建立了一个名为“网络舆情处置联席会议会商”的制度,每日举行例会,对网络舆情进行“直接议决,直接交办,直接督查,直接反馈”,与会者现场参与社会管理。 每日例会讨论网络舆情直接议决交办 2010年底,按照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连维良的批示精神,郑州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牵头建立了“网络舆情处置联席会议会商制度”。 每周四定期举行“网络舆情处置联席会议”的“中层中会商”,对当天网络舆情信息进行研判处置和对一周舆情汇总分析。除此外,还有每周一至周三、周五的“基层小会商”,分析网民动向、强化网民反映问题的交办和督查。另有“临时应急会商”和“主要领导大会商”。 展示政府积极态度或在全国推广 郑州市“网络舆情处置联席会议”常设部门目前已发展到12个,包括郑州市委市政府督查室、郑州市两办信息处、郑州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郑州市公安局网监支队等,网络舆情所涉及的地方和单位亦需派人参会,会上对当日的网络信息的处置形成正式决策,“直接议决,直接交办,直接督查,直接反馈”。会商意见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正式决策。 郑州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管理科每天都会对“会商”事项打电话进行督办,并以《郑州市网络敏感信息督办周报》的形式报送市领导。在“督办周报”中还将对问题产生应担责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进行点评。 郑州的网络舆情处置联席会议,在会上直接参与社会管理,其结果既最快最好地处理和回应了信息,又展示了政府的积极态度。 同时,加强网络舆情的管理、引导和规范,维护网络监督的正常秩序,使网络监督在有序的轨道上运行。 二、“专人专机”规范收集舆情信息。2011年2月,韶关市纪委开通了网络舆情信息采集分析系统,4月,韶关民声网也开通了纪检监察板块。为此,市纪委信访室配备了专用电脑,指派专人每天负责网络舆情搜索排查工作,及时发现、了解和跟踪涉腐网络舆情。同时,在各县(市、区)也开通了网络舆情信息采集分析系统,要求各县(市、区)纪检监察机关也相应建立网络舆情信息搜索和处理机制。 三、“书记批示”快速核查和处理。对排查、梳理出来的纪检监察业务范围内的网络舆情信息,编辑成 《网络舆情信访摘报》,直接呈送韶关市纪委书记亲自审核批示,采取直查快办、跟踪督办、分类交办等形式快速处置,做到快查快结。 四、建立健全及时反馈引导机制。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进行反馈。实名举报的按照实名举报办理,其它的则按照“在什么范围内发生就在什么范围公开”的原则办理,积极消除网民疑虑,减少负面影响。 广东韶关:建立网络舆情快速处置机制 郑州市创新网络管理 网络舆情处置联席会显功效

对网络舆情危机导控的法律应对几点思考

对网络舆情危机导控的法律应对几点思考 网络舆情是把“双刃剑”,在意识形态领域交锋的主战场上,必须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在网络舆情“沉默的螺旋”上升之际提前介入,在“群体极化”形成之前果敢“亮剑”,用法律武器提高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能力,抢占舆论斗争主阵地、打好主动仗,夺取主导权。 一、健全网络舆情危机导控法律法规体系 庞德曾说:“法是社会控制的最终有效工具。”网络舆情危机的有效平息需要健全的法律机制进行引导和管控,方可化解冲突;因此,在网络舆情应对中必须将法律法规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摆在战略首位。 第一,转变网络舆情应对观念,强化法律导控意识。要理性应对网络舆情,不能采取过激的舆论斗争方式,必须将以往非理性的“封堵”策略转变为有效的法律导控,强化网民对网络舆情认知的法律意识,增强网民舆情观念认同感和舆情危机炒作的法律威慑力,通过法治思维澄清事实真相、疏通舆情危机,回应媒体的猎奇心理和网民的质疑,转变“被动挨打”的局面。 第二,健全网络舆情应对法律制度,重构法律导控秩序。健全的舆情应对法律体系是有效导控网络舆情危机的制度性屏障。首先,加紧完善网络舆情管控的法律法规,制定适合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管理法》、《危机应对法》等网络法规,防止网络“失范”,建立权责明晰的网络管理法规体系,加强敏感舆论资讯管制,规范信息发布机制,关注敏感论坛,过滤不良信息,制定新闻发布和管控制度,切实将网络舆情危机纳入到统一的程序和制度中,更好地用法律手段来调整并建立紧急状态下的舆情危机管理机制,依法管理网络,确保网络舆情规范有序。其次,以法律制度提高网络舆情管控的战略地位,成立专门的网络中心,不断加强网络“把关人”制度建设,建立网络队伍培训机制,提高舆情危机应对能力,通过制度性建设将网络舆情危机导控常态化,增强网络虚拟战场的事实存在,为舆论斗争扫清障碍。 第三,加大投入力度形成体系。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网络大国,但我国先进的网络安全产品和关键领域安全设备主要依赖进口,主流防火墙技术和杀毒技术大都来自国外,网络安全技术仍然“受制于人”,网络安全防护方面还很薄弱。为此,我们必须在高度重视网络安全战略意义的同时,加大对网络安全技术和装备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网络空间作战技术和装备的研制攻关,建立享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满足自身需求的网络安全技术产品,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网络安全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守护网络边疆的实战能力,牢牢掌握网络安全的话语权、主动权和控制力。 加强科学研究强化应用,有网络战争必然有网络国防。近年来,我国在网络实务中采取了一些强有力的措施和举动,组建了“网络蓝军”,并加强了网络作战相关理论和实战应用的研究等。但从侧面看,相关科学研究成果相对单一、零散

网络舆情监控处置制度

平昌县第三中学 网络舆情监控处置制度 为净化网络环境,根据国务院信息办、公安部、国家安全部、教育部及四川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学校的网上舆情监控、报告、处理等工作由学校信息中心、政教处、保卫处等部门协助完成。 二、学校办公室为舆情监控的领导部门,总负责舆情的处理协调事务。 三、信息中心负责网上舆情监控、报告事务;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学校办公室报告,然后根据办公室的处理意见(文字批示或电话指示)对舆情处理(如删除、举报等),并把处理结果及时报给学校办公室。 四、政教处、教务处、信息中心在发生重大舆情时要全力协助学校查处相关校内、外人员。 五、保卫处在发生重大舆情时,要协助学校联系公安部门,全力查处相关违法人员,情节严重的要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六、网络信息中心暂设一名专门人员负责网上舆情监控。 七、网上舆情监控内容包括校内外论坛、贴吧、博客、QQ 群、虚拟社区等网站。 八、监控人员在工作时间每天浏览查看与学校相关的监控网站至少三次以上,并做好记录。 九、监控人员发现不良信息,要及时备份,并在1个工作日内,报请学校领导阅示。特殊情况,直接电话向学校领导汇报。 十、网络监控人员发现包含以下内容信息的。应及时向上级报告;违反法律规定的,应及时上报公安机关。

1、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2、损害国家机关声誉的; 3、煽动分裂国家、破环国家统一的;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5、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6、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教 唆犯罪的; 7、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恶意攻击他人的; 8、损害学校声誉,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 9、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一、对违反网络安全法规或传播有害信息的人员,情节严重的交予公安部门查处。 十二、做好有害信息备份,在国家有关机关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 1、把有害信息以文本、web页面或图片等电子格式保存, 并分类编号存储。 2、做好有害信息的记录情况。记录应包括:有害信息的 网址、主题、发布时间、发现时间、上报时间、处 理结果等相关信息。

网络舆情危机的概念辨析及指标设定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97072916.html, 网络舆情危机的概念辨析及指标设定 作者:孙玲芳周加波徐会侯志鲁许锋 来源:《现代情报》2014年第11期 [摘要]针对学界对网络舆情危机概念研究模糊不清的现状,本文在总结与探讨舆情、网络舆情的概念的基础上,从公共危机管理的角度,提炼出网络舆情危机的概念,并指出网络舆情危机具有不确定性、破坏性、紧迫性、连带性、相对性和波及面广等特点。初步建立了网络舆情危机预警的指标体系,为网络真情危机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网络舆情危机;概念辨析;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C9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4)11-0025-04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人们现实的利益冲突、各种思想观念和社会心态以及社情民意都更为集中地在网络上反映出来,相对于传统传播环境,网络时代更容易爆发舆情危机。由于网络空间具有匿名性、自由性、渗透性、虚拟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再加上缺乏法律和伦理的强有力约束,互联网可能成为谣言和偏激声音传播的温床。一些事情,无论大小,只要具有某种敏感特质,通过“蝴蝶效应”和“滚雪球”效应均会迅速形成网络舆情,进而产生巨大的舆情影响力,某些网友曾放言,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破坏社会稳定,甚至危及国家安全。随着网络舆情危机发生几率的走高和危害程度的加深,近年来网络舆情危机引起了学者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相关的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但是略显遗憾的是,人们很容易跳过网络舆情危机本身,而直接进入网络舆情危机的应用研究(如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检测、跟踪、预警、治理策略等)。虽然这种做法能够在短期内促进网络舆情危机研究的表面繁荣,但长此以往,却会带来认识和研究上的混乱。例如有的学者将网络舆情危机理解为负面网络舆情,有的简单将其理解为网络危机,有的还称其为网络领域内的公共危机或舆情危机。在“网络舆情危机是什么”都没搞清楚的情况下,直接进入到“怎么办”的层面,得出来的结论难免会有隔靴搔痒,不得要领之嫌。因此,有必要界定网络舆情危机的概念和内涵,提炼相关变量和指标。 1、相关理论研究概况 1.1 舆情基本概念界定 “舆情”一词古而有之,它是古汉语中由“舆”和“情”两字构成的一个偏正词组。据最新考证,从词源学首见书证的角度“舆情”一词最早应出自《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一百二十七“朕采于群议,询彼舆情,有冀小康,遂登大用”之句。此后,虽然在古代文献中“舆情”一词出现的频率逐渐增高,但古代学者并没有对“舆情”的内涵进行系统研究,仅仅作为一个词汇在使用,因此不能称之为概念。作为一个研究范畴的舆情概念的确立只有10多年的时间。目前对于“舆情”的定义多达10几种,比较有权威和代表性是王来华、刘毅以及张元龙的观点。2003年王来华在其主编的《舆情研究概论》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出“舆情”的概念,他认为舆情是

舆情应对机制方案

天桥乡换届工作舆情突发事件 应对机制预案 为做好全乡换届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特别是网络舆情的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因舆情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换届舆论环境,根据县乡换届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1、准确把握、快速反应。舆情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 2、加强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有利于全县、乡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 3、讲究方法、提高效能。坚持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与新闻发布同时布置、同时落实,新闻发布依托《政府网站》处置舆情突发事件的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新闻发布工作等 行之有效的做法,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发布最新消息,正确引导舆论。 4、严格制度、明确职责。完善换届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 二、组织机构

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实行联席会议制度。乡纪委、综治办、司法所等单位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乡换届领导小组办公室为牵头单位。乡党委成立换届舆情突发应急处置联席会议领导小组,乡党委书记任组长,成员单位负责人任副组长,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协调、指导及联席会议日常工作。 联席会议职责: 1、根据舆情的发生发展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单位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 2、审定舆情应对方案,决定新闻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负责新闻发布、审定新闻发布稿和接受记者采访的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 3、对舆情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部门进行处置。 4、依纪依法对当事人、责任人、责任单位提出处理和责任追究意见建议,并按有关程序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5、落实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应对机制 (一)建立舆情监控信息员队伍。各成员单位要确定一名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反映机敏、熟悉业务的干部担任舆情监控信息员,对涉及换届工作舆情实行24小时监控和引导,加强网上舆情监测和应对。重点加强对干部关心、群众关注的重点论坛的实时监控,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监测舆情发展动向。

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来临,网络已经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重要载体之一。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及时监测、精确研判、有效引导、积极化解,对维护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网络舆情缺乏认识。二是网络舆情平台建设滞后。三是处理网络舆情的方法简单(封、堵、删)。四是网络舆情危机应对能力差。五是网络舆情应对技术不够“新”、队伍不够“专”、监管不够“灵”。六是网络舆情应对单打独斗,未形成合力。 二、舆情应对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领导,形成网络舆情应对合力。加强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组织领导,彻底改变看待新媒体的传统思维方式,积极适应网络时代公开透明的舆论环境,建立健全常态化舆情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能职责,配备所需的硬件设施;发挥各单位的作用,建立与宣传、公安、主流网络媒体的沟通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工作合力和良好局面,促进网络民间力量与政府力量的良性互动。 (二)完善机制,强化网络舆情体系建设。一是规范网络舆情监测,完善日常监测报告制度,要求相关部门把网络舆情信息收集、研判纳入日常业务工作,形成制度化和常态

化。二是强化舆情分析,把握舆情事件发展态势。要把握好网络舆情总体态势和发展趋势,掌握舆情发展的走势特点和规律,要善于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而正确预测舆情发展趋势。三是加强舆情研判,健全舆情研判会商制度。通过舆情会商会议,分析舆情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可能引起负面反应的舆情做出预警,把舆情扩散态势控制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引导,完善网络舆情事件应对措施。建立网络舆情危机预案制度,把握舆情干预时机,提升舆情疏导技巧,化解舆情事件时间压力。在网络舆情潜伏期,及时表态,抢抓第一落脚点;发展期,要冷静面对,有效疏导;在舆情高涨期,要掌握主动,因势利导,引领话题;在舆情回落期,要防止舆情反弹,淡化支节。 (四)注重预防,加强网络舆论阵地建设。一是探索新媒体管理方式。强化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建设,抢占网上话语权,有效形成网络舆论阵地。二是提高新闻发布引导舆论能力。建立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引导机制和新闻发言人与媒体双向沟通机制,提高党委政府引导舆论的能力。三是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开创官民交流新模式,制度化回复和办理网民留言,把网民诉求留在本地网站,防止舆情事件扩大化,推进网络规范运行。四是打通“两个舆论场”。建立健全由新闻发言人、网评网宣员共同参与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体系。

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应对预案

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应对预案为了切实提高xx网络舆情监控及应对能力,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掌握、引导舆情的主动权,最大程度地避免网络舆情事件对公司造成的损害,减少负面影响,为xx 持续、稳定、高速发展提供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网络舆情监控应对的原则是“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基本办法是“专人巡查,提早发现,合理研判,积极应对,先入为主,科学处置,消除影响”;基本手段是“进行新闻采访报道,发布公司新闻通稿,网评跟帖及时应对,召开新闻发布会”。 二、组织保障 按照《xxx有限责任公司网络舆情监控及应对办法》要求,公司成立网络舆情监控与应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舆情应对领导小组”),对事关xxx的舆情监控和应对工作起指导、监督和决策作用。 组长:党委书记 副组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成员:xxx。 舆情应对领导小组下设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舆情办”),设在党委宣传部,宣传部长兼任办公室主

任。重大舆情突发事件要成立新闻发布组,确定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信息发布内容口径。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在当时和事后自行接受媒体采访或发布信息。 新闻发布组成员主要由公司领导,涉及舆情事件的单位、下属公司负责人组成。 三、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1、网络舆情监控 网络舆情监控平台24小时不间断采集,舆情监控工作人员设置监测主题和关键词,利用监控平台采集与xx相关的舆情。 及时对舆情监控平台采集到的负面网络舆情进行人工 判读,对负面舆情做出准确判断。 发生突发事件时,党委宣传部组织涉事单位对网络舆情进行不间断跟踪监控,及时、全面掌握舆情走向,为正确研判、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2.网络舆情的研判及预警 网络舆情监控平台监控到网络舆情时,监控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报网络舆情办公室,网络舆情办公室分析网络舆情产生的原因,及时监控关注该网络舆情的内容、成因、关注度、跟帖人数、热点指数等动态指标,做好记录、统计,以及目前舆情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网络舆情办公室与网络舆情涉事单位保持紧密沟通,并按以下标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