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题

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题

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题
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题

[试题] 《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试题

一、课标要求

1、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2、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容和作用

3、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4、了解公平与效率的含义

5、理解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二、基础知识填空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应于所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必然实行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并存的分配制度。

2._________________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容和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 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体劳动者既是劳动者,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 _______收入受国家保护。按生产要素分配是__________ 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________参与受益分配,参与受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 ______ 、 ______ 、 ______ 和 ______等。

4.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 ______ 与 ______ 的比较,它表示 ______ 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 ______ 的节约和 ______ 的增加。公平主要是指 ______ 的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 ______ ,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 ______ 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和公平的一致性表现在:效率是公平的 ______ ;公平是提高 ______ 的保证。社会主义分配要体现 ______ 、______ 的原则。其中,效率优先的实质是 ______ 优先;兼顾公平是指社会要将 ______ 控制在______ 的围。

三、知识点扫描

1、按劳分配的基本容和要什么?(了解)

▲按劳分配的基本容和要: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以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附1:按劳分配的原因、意义和地位

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是由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按劳分配的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

附2: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①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③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

2、什么是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了解)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注:个体户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既有劳动收入,又有非劳动收入,但主要是前者。]

3、什么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哪些?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有何意义?(了解)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4、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是什么?(理解)

A、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B、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是根本原因:总体比较低,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C、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在要求。

5、什么是效率?什么是公平?(了解)

▲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公平(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6、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理解)

▲认识二者的关系: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即对立统一。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②公平和效率也存在矛盾性,两者强调不同的方面。

▲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做到“兼顾效率与公平”:①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②既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③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附:区分我国的分配制度、分配原则和分配政策

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分配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配政策是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倡导先富帮后富,同时政

府对收入分配加以调节,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四、巩固练习

(一)判断题

1、公有制围只有按劳分配,不存在其他分配方式。

2、按劳分配以劳动者付出的劳动数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3、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凡是劳动收入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

5、农民承包土地所取得的收入是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

6、技工凭技术工作所得的收入是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

7、按劳分配体现公平原则,其他分配方式体现效率原则。

8、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10、效率与公平是矛盾的,二者无法兼顾。

(二)单选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缩小贫富差距,是我国政府今后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方针。这一方针主要体现了

A.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C.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决定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当前的基本经济制度

B、我国现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特点

C、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决定的

D、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3.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A.我国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B.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比较低

C.我国还没有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D.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4.某国有企业在改组为股份制企业时,职工小王购买了该企业面值20000元的股票。年终分红时,小王领到了3000元的股息。这3000元股息收入属于

A.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B.按资本要素分配

C.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

D.按劳动要素分配

7、2006年7月11日南方网载文指出,我国城乡居民总体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却不断地扩大。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城乡间收入差距过大。要解决上述问题,政府必须

A.只实行按劳分配,不再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

B.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

C.鼓励人们创业致富

D.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8、我国现阶段与个体经济相适应的分配方式是

A、按资本要素分配

B、按劳动要素

C、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D、按技术要素分配

15、没有差距,就没有效率。下面有关效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程度

B.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c.投入越多,产出越多,效率就越高 D.人们总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

16、2006年6月23日商务部网载文强调,应强化对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人员的激励,适当

拉开不同岗位问的收入差距。探索实行年薪制、职工持股、技术和知识产权入股、股票期权制等分配制度。上述做法()

A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B.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进发c.体现了公平的原则 D.说明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17、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是贯彻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等重大方针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

①克服平均主义,更好地发挥收入分配的刺激作用②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

③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

④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18、2006年3月16日新华网载文指出,中国改革已经进入“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阶段,即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共同富裕”,妥善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阶段。妥善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

A.初次分配重视公平,再分配重视效率.B.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落实分配政策c.既要防止收入悬殊,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D.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19、2006年5月24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省节约能源条例》,对一些垄断行业的“垄断福利”正式叫停。《条例》规定:“电、煤气、天然气、煤等能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计量、收费,不得向本单位职工和其他用户无偿、低价提供能源产品。”对一些垄断行业的“垄断福利”正式叫停()

①有利于避免国有资产流失②有利于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③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④有利于巩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下列能够体现分配问题上坚持兼顾公平的选项是:()

①加大对西部的投资,加快西部经济发展②扶助弱势群体,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③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落实“三条保障线”④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建设,促进东部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在我国现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

①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②按管理要素分配③按技术要素分配④按企业效益分配⑤按生产要素分配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⑤

22、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

①是对以往分配制度改革认识的深化②承认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都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③是对按劳分配原则的进一步完善④目的是“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

23、“分配方式本质上毕竟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这是说()

A实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

B分配制度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

C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D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分配方式

24、按劳分配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之间的关系是:()

①二者同属生产关系畴,都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②后者为前者提供了可能性③前者

是后者在分配关系上的体现④前者是后者的前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近年来,在居民个人收入分配上,有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为此,党和国家提出要采取综合措施,防止两极分化,落实共同富裕原则。下列政府行为中,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又有利于达成这一目标的是()

A采取政策倾斜和经济扶持的办法,缩小地区和城乡差别

B对高收入行业的工资性收入进行控制

C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D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振兴科技教育

(三)简答题

26、在国家的经济生活中,一方面要“把蛋糕做大”,另一方面又要“把蛋糕切好”。(1)这两句话体现了经济生活的什么道理?

(2)“把蛋糕切好”非常值得重视。结合有关知识,你认为应该怎样“把蛋糕切好”?

27、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1)应怎样正确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2)如何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四)探究题

28、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头两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在整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为此,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在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14分)根据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如何正确看待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差距?

(3)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从而解决收入差距拉大?

第七课

(五)、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一)1-5BBBBB 6-10BBAAB

(二)1-5BBDBD 6-10ADCCC 11—15CAAAC 16-20BDDAB 21—25DDDAA

(三)1、(1)①“把蛋糕做大”体现了在经济生活中,发展经济,增加社会财富。②“把蛋糕切好”体现了在经济生活中,要正确分配社会财富。

(2)①在进行社会财富的分配时,要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②在进行个人消费品分配时,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③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2、(1)效率和公平是一对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又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公平。另一方面,公平是效率的保证。只有在实现权利和利益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积极性,促进效率的提高。

(2) ①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③要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国家要对收入差距进行调节,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四) (1)主要原因有:分配制度的变化,允许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体制不完善;地域差别;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手段不完善;非法收入造成的差距。(3分)

(2)当前我国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合理打开收入差距。这是由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对于收入上的差距,我们一方面要体现效率原则“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另一方面,我们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而导致两极分化,以体现公平原则,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关键是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同时,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为此,要采取多种途径扩大就业,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全课概述 第二单元分析了“投资与创业”,解决了“谁来生产”的问题,与此衔接,生产的财富如何进行分配。本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就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新课标基本要求:阐述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新课程学习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方法】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南岭村”的例子,提出问题:这个村子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为主体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2-63页内容,说明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它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处于什么地位?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

高一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doc

高一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 内容标准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及其意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以及实行意义;效率、公平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深入村镇或社区,实地考察、调研、收集分配中讲求效率的表现与维护公平的表现;分组讨论讲求效率的意义和维护公平的意义;或分正反两方展开辩论;学会分析典型案例,并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对微观分配提出合理的建议。结合现实生活和课堂所学基本观点撰写政治小论文。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二. 知识纵横本单元继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解决了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谁来生产”的问题之后,主要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重在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从社会再生产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看,本单元是从社会产品分配的角度对社会经济过程进行分析,因而是全书的重点之一。本单元包括三课内容,主要讲两大问题:一是个人收入分配(第七课);二是国家收入分配(含第八课“国

家收入的分配”和第九课“征税和纳税”)。除了上述内容,另设置一个“综合探究”栏目,使学生围绕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展开调查和讨论。在第七课中,先是学习作为我国经济制度之重要组成部分的产品分配制度,这是与第四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着密切内在联系的一个内容。从生产关系角度,这两部分内容是不可分割的,理应放在一起来学习。本教材打乱了传统的学科体系,而是按照“为何生产”(消费)———“是谁生产”(生产)———“为谁生产”(分配)———“怎样生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学发展观)的体系安排了全书四个单元,才将这两者活生生拆解开来。虽然体系变了,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丝毫没有因此而改变。只有讲清讲透、学会学好这部分内容,才能使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和把握。接下来的第二节“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则是与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密切相关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虽然由来已久,但在党的xx大上又有新的发展。只有学好这一节,才能使学生做到与时俱进地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 2019-10-17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 内容标准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及其意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以及实行意义;效率、公平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培养学

个人收入的分配检测题题(含答案)

个人收入的分配检测题题(含答案) 课时知能训练一、选择题 1.(2011?江苏单科)下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 ) ①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 方向变化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下列 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 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3.(2012?惠州统考)《中共 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就要求( ) ①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再分配注重 公平②贯彻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规范分配秩序③以富民促进公平,以公平促进富国④消除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4.至2012年初,我国政府推出新医改方案整整三周年,取得了显著成就。该方案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项改革有利于( ) A.提高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B.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 C.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D.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5.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下列选项中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功能的再分配措施有( ) 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②个人工薪所得实行超额 累进税率③扩大财产性收入④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在企业分配中,如果过分压低劳动报酬,则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终将限制企业的发展。这说明( ) A.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B.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教案 全课概述 第二单元分析了“投资与创业”,解决了“谁来生产”的问题,与此衔接,生产的财富如何进行分配。本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就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本课分为2个框题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新课标基本要求 阐述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新课程学习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方法 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南岭村”的例子,提出问题:这个村子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1.7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考情解读 (一)考点提示 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二)复习建议 基础自查: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分配制度? 2.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 3.为什么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4.为什么要重视收入分配公平? 5.怎样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6.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什么? 7.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考查重点:我国的分配制度;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关注热点:1.工资制度的改革,各省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央企薪改方案。 2.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体现我国分配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3.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企业内部的薪酬分配权是企业的法定权利,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定,完善既有激励又有约束、既讲效率又讲公平、既符合企业一般规律又体现国有企业特点的分配机制。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重点知识探究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1.正确认识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 (1)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形式多样,如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 (2)非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是指劳动收入以外的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各种收入。主要包括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等等。其中,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和不动产(房屋、土地、收藏品等)获得的收入。转移性收入是指惠农政策、社会保障等所带来的最低生活保障补助、退休、养老金、价格补贴等收入。 (3)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都受到国家保护。 2.判断分配方式的标准 (1)按劳分配的判断标准: ①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 ②必须是劳动收入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主要表现形式:

高三政治导学案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把握考点,高屋建瓴 结合你对课本知识的把握,请填写本科的高考考点和考查重点: 1、高考考点: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2、考查重点: 二、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1)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 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3)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4)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1)基本内容:在____________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 (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________________,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 (3)按劳分配的作用: 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 ,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是消灭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所有。个体劳动者的受国家保护。 总之: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适合于个体经济形式。 (2)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参与收益分配。 ②.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资本(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科技工作者新技术转让或入股取得的收入);(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等。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________、知识、________、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____________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真题演练】 1、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 000元,奖金8 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 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 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 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44 000元 26 000元 B.36 000元 19 000元 C.49 000元 21 000元 D.44 000元 11 000元 2、从2010年1月1日起,我国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 ①是对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②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 ③把劳动者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与个人收入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④实现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离 A. 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的表现和意义 (1)表现: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意义: ①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利于协调,

高三年级个人收入的分配测试题

高三年级《个人收入的分配》测试题-----------------------作者:

-----------------------日期:

四中高三年级周测《个人收入的分配》2011-8-19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8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具体表现为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我国还存在着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③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不高④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包括①企业职工所获得的奖金收入②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的混合收入 ③企业经营者的财产收入和风险收入④银行存款、购买债券、投资股市获得的收入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3.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在分配上要实行A.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的原则B.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C.按劳分配的原则 D.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则 4我国政府推出新医改方案。该方案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项改革有利于 A.提高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B.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 C.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D.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5.右边漫画启示我国在分配体制改革中,应做到( ) A.理顺分配关系,规分配秩序 B.积累大于消费,努力扩大生产 C.缩小收入差距,更加注重效率 D.坚持效率优先,不断拉开差距 6.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分配出现了差距。下列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认识不正确的是() A.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违背了公平原则,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 B.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D.适度的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7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越来越活跃,也进一步拓宽了人们投资的渠道。对于居民通过存款、债券、股票等投资方式获得的收入,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是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②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③是合法的非劳动收入④是家庭财产性收入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8.确立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①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②会冲击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③有利于人民生活快速达到小康④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④ D.②③④ 9.某村农民某从本村承包了20亩土地搞大棚蔬菜种植,收入颇丰。国家土地流转政策实施后,某把这20亩土地转包给了某,每年某都会从某处收取承包费。某用搞大棚蔬菜积累的资金购买了一辆客车跑长途运输,并雇了一个司机。致富以后某不忘乡亲,自己出资为村民安装了自来水。关于材料中的各种收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某承包土地搞大棚蔬菜种植获得的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所得

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1.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 3.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4.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 质基础;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 原因。 5.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 (1生产决定分配; (2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3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 配制度。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的区别。 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为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 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 1.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2.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1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3.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 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 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 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经济生活》章节测试试题7个人收入的分配

《经济生活》章节测试试题: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单项选择题 1.电视剧《乡村爱情》中的女主人公之一王小蒙为人正直、事业有成,开始时与父母经营豆腐作坊,后来雇佣工人成立豆制品厂,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王小蒙前后的收入包括( ) ①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②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③按劳动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获得的收入 A.①②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开豆腐作坊获得的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获得的收入,雇佣工人成立豆制品厂后获得的收入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获得的非劳动收入,②④正确。 答案:B 2.某县风景区一位“农家乐”店主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这个农家乐月收入有万元左右,利润有四成多。”农家乐店主的收入属于( ) A.按管理要素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C.按劳动要素分配 D.按资本分配 解析:农家乐店主的收入是以个体经济和家庭劳动为基础,故选B项。 答案:B 3.中关村科技园区范围内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将开展试点,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技术入股、股权奖励、分红等形式的激励。这些分配方式属于( ) A.按劳分配B.按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D.按技术要素分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分配方式的理解。题干中奖励的对象包括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C符合题干要求,D仅能与技术入股相对应,不完全符合题干要求。A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B与个体经济相适应,不符合题干要求。故选C。 答案:C 4.目前我国公民收入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劳动型收入、资产型收入、劳资混合型收入,技能声誉型收入等。我国公民存在多种类型收入最根本的原因是( ) A.我国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 B.我国生产力水平发展不平衡 C.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个人收入的分配过关测试题(含答案).docx

.精品文档 . 个人收入的分配过关测试题(含答案 ) 第三单元第7 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课时训练(人教实验版必修1) 时间:45 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72 分) 1.下列做法符合我国分配制度的有() ①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 ②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③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 ④规范收入分配、消除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A.①②④B.①④ .②③④ D .①② 解析:此题易误选④,“规范收入分配、消除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的做法不是分配制度的体现,而是我们国家 实现社会公平的体现。 答案: D 2.之所以要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因为() A.按劳分配有弊端 B.各种生产要素均创造商品价值 .市场经济需要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 D.生产要素不仅作用于生产,也作用于流通

解析:关于生产要素的重要性的说法只有项是正确的, 而现在之所以要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并不是因为按劳分配 有弊端,故其他三项都排除。 答案: 3.2010年9 月7 日至9 日,财政部代发2010年第七期和第八期地方政府债券,共计358 亿元。据悉,其中安徽两期地方债共计89 亿元,票面年利率均在2%以上。居民购买地方债所得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下列对这一分 配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A.它是提高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B.它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方式 .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方式 D.它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分配方式 答案: 4.60 多年,我国的分配制度经历了从“单一的按劳分 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变迁。促成这一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 B.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 .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D.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经济生活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及答案

经济生活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 一、考纲考点 1.生产决定分配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与公平的影响 5.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二、课时知识建构 三、考点解读 考点1、2按劳分配 1.现行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2.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和要求 (1)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基本内容和要求:在经济中,在对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3)按劳分配的原因 ①客观必然性:是由我国现实的决定的。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直接原因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 ②意义:有利于促进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的社会地位。学习小贴士 在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津贴、奖金都是按劳分配的具体表现。 注: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①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③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 考点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考点梳理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劳动,其劳动成果扣除后直接,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学习小贴士

个体劳动所得的分配范围是个体经济,分配对象是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个体劳动者的特点是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2.按生产要素分配 (1)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2)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3)原因: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二)题眼突破 1.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比较 学习小贴士 (1).区分劳动收入与按劳分配收入 ①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而言的。因此,按劳分配收入一定是劳动收入。 ②但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如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提醒】非劳动收入一定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另外,按劳分配一定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不一定都是按劳分配。 (2).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2.关于科技人员的收入分配方式 对科技人员收入的分配形式应全面了解,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1)公有制企业中科技人员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劳分配。还有非按劳分配的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 (2)股份制企业中,科技人员凭技术向企业投资入股,获得相应的股份,从股份制企业获取收入,属按技术要素投入所得的收入。 (3)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中,科技人员受雇于私营企业主和外商,其所得工资是按劳动要素分配。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测试

2011年江苏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测试 姓名班级 1-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31-35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现阶段采取的分配制度是 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2.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归根结底是由决定的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C.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和地位 3.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 A.按劳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平均分配 4.小张大学毕业后,在国有企业工作,从分配方式上看,小张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需分配 5.家在农村的姑姑承包土地获得的收益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劳动要素分配 6.李某花钱购买了一辆出租车,从事旅客运输,月收入达到6000元,,李某的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需分配 7.某“90”后业余作家发表一部小说,获得稿酬1万元,此作家的稿酬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平均分配 8.小王在某外资企业做中层管理人员,从分配方式上看,小王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资本要素分配 9.下列对我国收入差距认识不正确的是 A.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违背了公平原则,不利于社会稳定 B.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一个长期过程 D.适度的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10.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利于 ①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②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③防止两级分化,实现共同富裕④消除收入差距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11.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为了实现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我们应该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专题07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学案)-2019年高考政治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Word版含解析

1.高考以选择题呈现居多,主要以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考查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主观题以图表形式呈现,常与财政的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就业等知识相结合 2.以民生问题、收入分配政策为背景,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大意义和举措 热点题型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命题规律:本考点近几年高考出题并不是很多,但作为我国分配制度的基础理论,也不可忽视对其知识及相关热点的把握和关注。最常见的考法是对各种分配方式的含义与作用进行考查,题目难度适中。一种考法是列举生活实例,点明个人收入构成,由考生分析判断属于哪种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另一种更容易出现的考法是结合社会发展,在课本知识之外延伸考查一些时事关注的新名词、新提法,如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土地使用权流转等。 例1、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积极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承包地,开展土地股份合作、联合或土地托管。据此回答4~5题。

4.鼓励土地流转,村民失地不失权、不失业,更不失利,又能跟专业人士学习养殖种植等技术。这表明实行土地流转() ①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②完善了我国的分配制度 ③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④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D 5.老范是一家占地一百余亩的农家乐老板,他说,他们利用流转土地发展自己的产业,请村民在这儿打工,互惠互利,实现了双赢,这个土地流转政策,真是转出了好日子。这反映出() ①土地承包权的流转给人们带来了实惠②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不断发展③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④土地流转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加他们的收入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D 【提分秘籍】分配方式的判断方法

【财务管理收益管理 】高三年级个人收入的分配测试题

{财务管理收益管理}高三年级个人收入的分配测试题

湛江四中高三年级周测《个人收入的分配》2011-8-19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计88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 最符合题意的。 1.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具体表现为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我国还存在着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③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不高④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包括①企业职工所获得的奖金收入②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的混合 收入 ③企业经营者的财产收入和风险收入④银行存款、购买债券、投资股市获得的收入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3.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在分配上要实行 A.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的原则B.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C.按劳分配的原则D.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则 4 我国政府推出新医改方案。该方案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 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这项改革有利于 A.提高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B.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 C.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D.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5.右边漫画启示我国在分配体制改革中,应做到() A.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 B.积累大于消费,努力扩大生产 C.缩小收入差距,更加注重效率 D.坚持效率优先,不断拉开差距 6.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分配出现了差距。下列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认识不正确的是() A.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违背了公平原则,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 B.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违 背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D.适度的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经 济发展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越来越活跃,也进一步拓宽了人们投资的渠道。对于居民通过存款、债券、股票等投资方式获得的收入,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②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③是合法的非劳动收入④是家 庭财产性收入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课时训练(人教实验版必修1)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下列做法符合我国分配制度的有( ) ①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②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③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 ④规范收入分配、消除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A.①②④B.①④ C.②③④D.①② 解析:此题易误选④,“规范收入分配、消除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的做法不是分配制度的体现,而是我们国家实现社会公平的体现。 答案:D 2.之所以要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因为( ) A.按劳分配有弊端 B.各种生产要素均创造商品价值 C.市场经济需要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 D.生产要素不仅作用于生产,也作用于流通 解析:关于生产要素的重要性的说法只有C项是正确的,而现在之所以要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并不是因为按劳分配有弊端,故其他三项都排除。 答案:C 3.2010年9月7日至9日,财政部代发2010年第七期和第八期地方政府债券,共计358亿元。据悉,其中安徽两期地方债共计89亿元,票面年利率均在2%以上。居民购买地方债所得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下列对这一分配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 A.它是提高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B.它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方式 C.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方式 D.它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分配方式 答案:C 4.60多年来,我国的分配制度经历了从“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变迁。促成这一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

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 收入与分配个人收入的分配教学案

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最新考纲] 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考点一| 我国的分配制度 1.客观必然性 2.按劳分配 地位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2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3公有制占主体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范围4公有制经济中 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5劳动 标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决定因素前提⑥生产资料公有制 物质 基础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 原因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⑧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意义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劳动者⑨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按要素分配 形式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 必要性 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⑩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 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重要性 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1.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入股分红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入股分红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不是按资本要素分配。 2.村民土地流转获得租金是因为土地与资本和劳动结合创造了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村民土地流转获得租金是由于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属于按要素分配所得。 3.按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按要素分配会使收入差距扩大,不能缩小收入差距。 4.在私营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在私营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不属于按劳分配。 1.正确认识各种分配方式 类别对应形式 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 按 要 劳动 要素 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等

个人收入的分配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基础训练 1.[2012·大连质检]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对象是( ) A.社会总产品 B.个人消费品 C.生活必需品 D.物质总产品 2.[2012·福州质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 ) 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②王某承包工程获得的收入③李某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奖金收入④孙某在国有企业的工资收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2012·合肥质检]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解决漫画中分配不公现象的是( ) ①提高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②取缔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分配方式③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④取缔过高收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2012·郑州质检] “每月800元的涨到1080元,700元的涨到950元,600元的涨到820元。”2011年10月1日起,河南省开始执行上调后的最低工资标准。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 ①有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③是通过增加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实现的④有利于平衡收入差距,消除社会分配不公现象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2012·泉州质检] 经济发展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下列措施中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是( ) ①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大 ②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③鼓励人们创业致富,倡导先富帮后富④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打造创业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2012·银川一中质检] 李某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年薪4万元,岗位津贴1万元;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搞一些技术发明,一年的技术转让所得为2万元,期间炒股获得收益2万元。其中,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分别为( ) A.5万元、4万元 B.4万元、5万元 C.5万元、2万元 D.4万元、4万元 7.自2011年1月1日起,我国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全国月人均增加140元左右。这一举措有利于( ) ①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初次分配中注重公平④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12·江南十校质检] 要想解决漫画《分配不公》的现象,政府必须( ) A.推动经济发展,增加社会财富B.取缔非法收入,保护高收入 C.保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D.加强财政社会保障制度,发挥税收调节作用9.[2012·广州质检] 2011年财政收入30%左右的增速和全年超过10万亿的预期使很多人担忧我国财政收入增速过快,或将抑制居民和企业的积极性。要想消除这一忧虑必须( ) ①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增加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④落实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

个人收入的分配过关测试题(含答案)

个人收入的分配过关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单元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课时训练(人教实验版必修1)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下列做法符合我国分配制度的有( ) ①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 ②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③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 ④规范收入分配、消除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A.①②④B.①④ .②③④ D.①② 解析:此题易误选④,“规范收入分配、消除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的做法不是分配制度的体现,而是我们国家实现社会公平的体现。 答案:D 2.之所以要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因为( ) A.按劳分配有弊端 B.各种生产要素均创造商品价值 .市场经济需要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 D.生产要素不仅作用于生产,也作用于流通

解析:关于生产要素的重要性的说法只有项是正确的,而现在之所以要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并不是因为按劳分配有弊端,故其他三项都排除。 答案: 3.2010年9月7日至9日,财政部代发2010年第七期和第八期地方政府债券,共计358亿元。据悉,其中安徽两期地方债共计89亿元,票面年利率均在2%以上。居民购买地方债所得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下列对这一分配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 A.它是提高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B.它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方式 .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方式 D.它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分配方式 答案: 4.60多年,我国的分配制度经历了从“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变迁。促成这一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 B.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 .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D.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