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例植入性胎盘保守治疗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29.45 KB
- 文档页数:1
11例胎盘植入治疗分析何剑芬胡红波罗萍香李仕林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韶关512026)=摘要>目的分析胎盘植入的治疗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1例胎盘植入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11例患者中无1例患者死亡;3例患者行子宫切除手术治疗,8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
8例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中1例因胎盘穿透至浆膜层改行子宫切除术,其余7例患者保守治疗成功,复查无胎盘组织残留,月经恢复正常。
8例中有2例患者保守治疗1年后再次妊娠。
结论合理、积极地采用保守治疗方法治疗胎盘植入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胎盘植入保守疗法子宫切除术DO I:1013969/j1iss n11000-8535120111011016Anal ysis of treat m ent of11cases of p lacenta accretaH e J i angfeng,H u H ongbo,Luo P i ngx i ang,et al1Yuebei Peop le.s H o sp ital of Guangdong,Shanguang512026,China=Ab strac t>O bjective T o i nvesti ga te t he trea m ent outcome o f11cases of placenta accreta in our hosp ita l1M e thods T he c li n ica l da ta o f11cases w it h placenta accrete we re retrospecti ve ly ana l yzed1R esu lts A ll t he pa ti ents w ere a live13ca-ses treated w ith hysterec t om y,whil e8cases trea ted w it h u teri ne conservative trea t m ents11case received hysterecto m y for p l acen-ta percreta after conserva tive treat m ents,wh ile ute ri ne conservati on had successf u lly perfor m ed i n the other7cases12pati ents got pregnan t aga i n afte r conservation treat m ent1Con clusi on Str i ct selecti on o f conservative trea t m ents fo r placenta accreta not on-ly preven ts dreadful co m pli ca tions but a lso reta i ns fertility1=K ey word s>P lacenta accrete;U te ri ne conserva ti ve trea t m ents;H ysterecto m y胎盘植入为产科少见而危重的一种并发症,是指胎盘绒毛因子宫蜕膜发育不良等原因而植入子宫肌层,甚至穿透浆膜层,产时胎盘不能完全剥离,往往引起致命性的产后大出血和自发性子宫破裂,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
胎盘植入的保守治疗作者:来源:《健康管理》2017年第04期胎盘植入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孕卵着床部位蜕膜即构成屏障作用的底蜕膜缺陷,绒毛侵入或穿透子宫肌层,引起产时、产后大出血的一种产科急症。
美国报道的发生率由1985年的0.08%上升至2005年的0.3%。
国内发病率报道不一,2004年北京妇产医院报道为1/1000。
近30年来,随着剖宫产率增长,人工流产、引产病例增多,胎盘植入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发病率增加了10倍。
对于产前影像学检查怀疑胎盘植入患者,要在术前或产前做好充分准备,包括制定完善的手术预案及抢救预案、充分备血、详细的病情及处理方法告知等。
对于出血凶猛、休克、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或单位血源不足时,子宫切除是目前最快速有效的治疗手段。
而对于生命体征稳定、出血不多的胎盘植入患者可以考虑保守治疗。
所谓胎盘植入的保守治疗就是利用各种治疗手段保留子宫,进而最大可能地保留妇女远期生育能力。
保守治疗的适应证包括:(1)生命体征平稳,出血少,不危及生命。
(2)无感染或易感征象。
(3)肝肾功能及凝血机制正常。
(4)有保留子宫意愿,且了解保守治疗局限性及并发症。
胎盘植入保守治疗包括单纯保守治疗、药物保守治疗及保守性手术治疗,本文对不同的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单纯保守治疗所谓单纯保守治疗是针对无出血的胎盘植入患者,断脐后将胎盘置于原位暂不行特殊处理待其自然排出或变小吸收。
1995年Komulainen等曾报道了2例单纯保守治疗成功的胎盘植入病例,采用广谱抗生素及缩宫素分别治疗3周及11d后出院,均于4个月后检查宫腔内未见胎盘,哺乳期后月经复潮;1例5年后妊娠时再次诊断为胎盘植入而行子宫切除,而另1例1年后妊娠时亦发生胎盘滞留,但较易剥离。
2011年Steins Bisschop等对胎盘植入单纯保守治疗病例进行荟萃分析,其中287例胎盘植入病例中子宫切除55例,切除率19%;49例胎盘植入病例有44例月经恢复,恢复率90%;36例胎盘植入病例中有24例再次妊娠,再次妊娠率为67%。
胎盘植入诊治的临床效果分析胎盘植入术(Placenta Implantation)是一种治疗子宫出血和不孕症的新型技术,其核心是将富含干细胞的胎盘组织植入子宫内膜,通过促进子宫内膜再生、修复血管和提高子宫内膜免疫功能来达到治疗效果。
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开始尝试胎盘植入诊治各种妇科疾病,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本文就对胎盘植入诊治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一、胎盘植入诊治的适应症胎盘植入诊治主要适用于子宫出血和不孕症等妇科疾病,具体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宫腔粘连、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卵巢功能减退等疾病。
胎盘植入也可用于治疗慢性宫颈炎、宫颈息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妇科炎症和肿瘤性疾病。
这些疾病都是影响妇女生育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胎盘植入的诊治能够对这些疾病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1. 促进子宫内膜再生胎盘组织中含有丰富的干细胞和生长因子,这些成分可以有效促进子宫内膜再生,修复受损的子宫内膜,并恢复其应有的生理功能。
临床研究表明,通过胎盘植入诊治的患者,子宫内膜再生的速度较传统治疗明显加快,子宫内膜表面更加光滑、增生更加均匀,缺损处修复效果更加明显。
2. 修复子宫内膜血管子宫内膜血管的形成和发育对于子宫内膜的健康至关重要,而胎盘组织中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可以有效促进血管的增生和修复,提高子宫内膜的血供情况。
一些研究显示,胎盘植入后,子宫内膜血管网络更加丰富,血流更加通畅,从而为子宫内膜提供了更好的生存环境。
3. 提高子宫内膜免疫功能胎盘植入能够提高子宫内膜的免疫功能,加强其抗病原体和抗炎能力。
胎盘组织中的干细胞可以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激活和调节子宫内膜细胞的免疫功能,增强其吞噬和杀菌能力。
临床研究发现,通过胎盘植入诊治的患者,子宫内膜的炎症反应减轻,感染发生率降低,子宫内膜免疫功能明显提高。
4. 治疗子宫出血和不孕症胎盘植入诊治不仅可以促进子宫内膜的再生和修复,还可以有效改善子宫出血和不孕症。
谈植入性胎盘保守治疗【摘要】目的探讨植入性胎盘保守治疗方法的可行性。
结果回顾分析2001年5月至2009年5月我院收治的9例植入性胎盘病例采用保守性手术或应用甲氨蝶呤化疗配合米非司酮,血府逐瘀汤保守治疗的效果:8例保守治疗成功,1例子宫切除。
结论无严重出血及非穿透性胎盘植入可保守治疗。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lantation of the placenta the feasibility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in May 2001~ May 2009 in our hospital admitted nine cases of placenta accreta cases of conservative surgery or application of methotrexate chemotherapy with mifepristone, a conservative Xuefuzhuyu Tang the effects of treatment: 8 cases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 success, an example of hysterectomy.Conclusion No serious bleeding and non-penetrating treatment of placenta accreta may be conservative.【Key words】Placenta accreta; Conservative treatment植入性胎盘是产科较少见的并发症,根据植入范围不同分为部分性植入和完全性植入;根据胎盘侵入子宫肌层的深浅分为粘连性胎盘、植入性胎盘和穿透性胎盘。
以往多采用子宫切除术,但患者因此丧失了生育能力。
胎盘植入保守治疗23例临床分析【关键词】胎盘植入;保守治疗;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胎盘植入是较少见的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产前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产前很难诊断,均在分娩时胎儿娩出后发现胎盘剥离困难才得到确认,但多已发生产后大出血、感染,甚至危及产妇生命,是产科子宫切除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1]。
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明显上升,刮宫次数增加,胎盘植入率有所上升,应引起充分重视。
本文对我院自2000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23例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8岁;其中初产妇13例,经产妇10例;经产妇有剖宫产史8例。
23例中有前置胎盘7例,剖宫产史合并前置胎盘4例。
本次妊娠前有3次以上人流史14例,2次人流史15例,1次人流史3例。
1.2临床表现10例因产前出血,B超诊断为前置胎盘;8例因胎盘滞留,手取胎盘困难而诊断,其中3例由乡卫生院转入我院;其余5例因妊高征、胎儿宫内窘迫、疤痕子宫、巨大儿、臀位而行剖宫产,术中发现胎盘植入。
宫角植入4例;子宫下段植入14例,其中6例在原下段剖宫产疤痕处植入;宫体植入5例。
胎盘植入面积最小2cm×2cm,最大8cm×5cm。
产后出血<500ml15例,500~1500ml6例,1500ml 以上2例;输血4例。
本组23例保守治疗前查βHCG501~11086IU/L,9例低于1000IU/L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另14例采用甲氨蝶呤(MTX)治疗。
1.3诊断标准及适应证均在胎儿娩出后发现胎盘剥离困难,徒手剥离胎盘时发现胎盘与子宫壁间无明显界限或剖宫产术中发现胎盘植入,以术后病理诊断为准。
适用于生命体征稳定,少量阴道流血或局部压迫止血(剖宫产术中或宫腔填纱)后出血较少,并且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
1.4方法9例βHCG<1000IU/L的患者用米非司酮75mg口服(服药前后2h空腹),每12h1次,连用3d为1个疗程,3d后复查βHCG。
胎盘植入保守治疗16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植入保守治疗的效果。
方法对16例胎盘植入保守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结果 16例患者经甲氨蝶呤(MTX)及米非司酮联合治疗5天后,查β-HCG明显下降;17~35天,β-HCG转阴,13~39天阴道停止流血。
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采用甲氨蝶呤(MTX)50Mg/M2单次肌内注射联合米非司酮25Mg/次,2次/天(空腹),连用3天的方法,在保守治疗植入性胎盘中是有效和安全的。
【关键词】胎盘植入甲氨蝶呤米非司酮保守治疗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的绒毛侵入部分子宫肌层,表现为孕期自发性子宫穿孔或胎儿娩出后胎盘植入的部分不剥离或只有部分剥离,而且产前很难诊断,常合并如子宫穿孔、产后大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如危及孕妇生命,常需切除子宫来挽救孕妇生命,是女性发生子宫切除的重要诱因[1]。
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都难以接受。
近年随着医疗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院于2005年01月~2011年12月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胎盘植入患者1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患者,年龄21~33岁,平均26.5岁,其中初产妇2例,经产妇14例;有剖宫产史13例;妊娠高血压1例;合并前置胎盘6例。
既往有3次以上人工流产史4例;2次人工流产史9例;1次人工流产史4例。
1.2 临床表现及诊断:在本组16例病患中,顺产3例,胎儿娩出30 分钟后胎盘未见娩出,3例胎盘徒手剥离困难,伴产后出血,检查胎盘不完整,因而诊为胎盘植入。
其余13例,均因合并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疤痕子宫在行剖宫产术时,发现徒手剥离胎盘困难,检查剥离的胎盘不完整,宫腔内探查发现无法剥离残留组织,诊为胎盘植入。
完全性胎盘植入2例,部分胎盘植入11例。
包括3例宫角植入;4例宫体植入;6例子宫下段植入(其中4例在原下段剖宫产疤痕处植入)。
胎盘最小植入面积:35MM×45MM,最大植入面积:55MM×75MM。
胎盘植入15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其胎盘植入发病的有关因素,临床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 月在本院诊治15例胎盘植入病例。
结果本组中3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12例保守治疗成功,其中2例采用MTX治疗,另10例采用MTX加剖宫产术中植入面缝扎取得满意效果。
结论胎盘植入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可以预防本病,MTX治疗加剖宫产术中植入面缝扎为保守治疗成功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关键词】胎盘植入;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是由于子宫蜕膜发育不良等因素影响胎盘绒毛植入子宫肌层,是产时一种严重并发症,植入性胎盘按植入的程度不同可分为:(1)愈着性胎盘,指胎盘绒毛与子宫肌层直接粘一块,中间并无蜕膜组织予以分离;(2)植入性胎盘,指胎盘绒毛深入肌层;(3)穿透性胎盘,胎盘绒毛穿透整个子宫肌层,到达浆膜层,甚至有时穿透浆膜层进入腹腔;又因愈着、植入及穿透的面积不同,可分为部分和完全性两种。
植入性胎盘无论妊娠或产时均不易确诊,一旦发病致严重产后出血,危及母儿生命,在围生医学备受重视的今天,植入性胎盘应值得重视,本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15例,现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2008年1月—2011年12月间本院分娩总数为4682例,植入性胎盘15例。
其中1例因中孕引产外院分娩后全部胎盘残留而转诊本院,本院分娩的14例中,植入性胎盘合并前置8例,年龄21~34岁。
其中初产妇9例,经产妇6例,孕次最多7次,产次最多3次,合并瘢痕子宫3例,孕周在26~41周之间。
本院分娩14例中有6例因无痛性阴道出血、1例伴出血性休克入院,3例有临产先兆症状入院,5例要求择期手术入院,另1例是外院引产后整个胎盘未排除,且无阴道出血转入本院,15例患者估计平均出血量450~3000ml。
相关因素:15例患者均有人工流产史,末次人流距发病最短时间为5个月,最长时间为2年7个月。
合并剖宫产史3例,二次剖宫产相隔时间最短的为1年3个月,最长的为6年。
植入性胎盘的保守治疗摘要】胎盘植入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可造成产前或产后大出血,危及孕母及胎儿生命。
其发生率据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通告报道,在过去50年内上升了10倍,现在已达1 /2500[1,2] 。
植入性胎盘病情危急,产前诊断困难,可造成严重的产时、产后出血。
在许多产科医疗中心,植入性胎盘已经成为产时子宫切除的首位因素。
而对此疾病的处理方式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现就植入性胎盘的保守治疗,综述如下。
【关键词】植入性胎盘超声诊断保守治疗胎盘植入的发病机理主要为子宫内膜缺如,受损及发育不良所致。
常见原因包括有多次刮宫史、前置胎盘、宫腔感染、剖宫产史以及多产史,由于人工流产及剖宫产术的增加,造成产妇子宫内膜层损伤及修复不全,当女性再次受孕时,宫腔内的蜕膜发育缺陷致使绒毛侵入肌层形成胎盘植入[3-6]。
随着剖宫产手术的增加,植入性胎盘的发生率在过去的30 年里显著增加。
植入性胎盘病情危急,产前诊断困难,可造成严重的产时、产后出血。
若胎盘穿透子宫浆膜层,还可能导致子宫破裂,膀胱输尿管或者直肠损伤,腹腔内出血,甚至死亡。
当胎儿娩出后如胎盘部分或全部不能剥离,切忌盲目徒手剥离胎盘,应考虑胎盘粘连或植入可能。
1 胎盘植入的超声诊断植入性胎盘病情危急,产前诊断困难,超声多普勒检查是诊断胎盘植入的一项重要方法,对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7]。
胎盘植入发展至穿通时,不断侵蚀的绒毛组织穿过子宫浆膜层延伸至膀胱后壁时,超声检查可发现膀胱后壁与子宫浆膜层的交界面血管增多,Chou 等[8] 报道膀胱壁血管曲张时也可出现膀胱后壁血管增多的现象,和穿透型胎盘植入的彩色多普勒表现不易区分,故诊断时应结合胎盘植入的其他超声指标加以鉴别。
此外,子宫浆膜层见到局限性胎盘样回声的外向凸出结构,这项指标理论上可以用于胎盘植入的诊断,但该项指标仅可与其他超声指标联合应用而不能单独评估(超声诊断的文章)。
Finberg等[9]把胎盘陷窝的超声表现用积分法分成0-6个级别,指出胎盘植入中的胎盘陷窝多表现为3分级别。
胎盘植入15例分析作者:黄普艳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3期【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植入发病的有关因素,临床处理方法。
方法对2000年2月~2013年3月在本院诊治的15例胎盘植入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人工流产、剖宫产等宫腔操作与本病有关,以往治疗以子宫切除为主,而本资料行子宫动脉栓塞、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结论胎盘植入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及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可以预防本病,使用子宫动脉栓塞、米非司酮为保守治疗成功提供了另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胎盘植入;子宫动脉栓塞;米非司酮胎盘植入指胎盘绒毛为汲取营养而植入子宫肌层,是产时一种严重并发症,在妊娠的任何时期或产时均不易确诊,剖宫产术中或产后致严重产后出血,危及母婴生命,倍受临床重视,特将河南省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00年2月~2013年3月共收治的15例病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000年2月~2013年3月间本院收植入性胎盘15例,病理确诊4例,临床诊断11例。
2例因中期妊娠引产在外院分娩后部分胎盘滞留而转入本院,本院分娩的13例植入性胎盘,年龄23~38岁。
其中初产妇5例,经产妇10例,孕周1. 2 临床表现 15例植入性胎盘中,有3例孕期有阴道流血史,余孕期均无明显阴道流血及腹痛史。
3例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产前B超提示胎盘植入可疑,其余12例产前B超均未提示异常。
5例子宫后壁下段植入, 2例宫底前后壁穿透性胎盘植入, 1例宫颈植入, 2例宫底部植入, 5例子宫瘢痕处植入。
1. 3 分娩方式 2例中期妊娠引产(在外院分娩后部分胎盘残留转本院),剖宫产8例,自然分娩5例。
1. 4 出血量>2000 ml者8例,出血量1000~2000 ml者5,出血量1. 5 治疗方法 2例中期妊娠引产(在外院分娩后部分胎盘残留转本院), 1例给予米非司酮50 mg b.i.d. 口服6 d后加用缩宫药物残留胎盘排除, 1例因大出血急诊行全子宫切除术;阴道分娩5例均给予米非司酮50 mg b.i.d.口服6 d后加用缩宫药物治疗10~15 d,阴道自行排出机化胎盘组织。
保守性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部分性植入胎盘2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保守性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部分性植入胎盘的有效性。
方法对20例剖宫产术中诊断为部分性植入胎盘的患者术中施行保守性手术,术后24小时给予口服米非司酮50 mg,每12小时一次,共3次,然后25 mg,每12小时一次,连用7天。
每周测定血βhCG及定期做盆腔B超检查,观察阴道流血情况和月经复潮时间。
结果 20例患者3周内血βhCG均下降到正常,2月内B 超检查子宫均恢复正常,无1例清宫,无晚期产后出血和产褥感染发生,均于3~6月月经复潮,收到满意效果,痊愈出院。
结论保守性手术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部分性植入胎盘有效,避免了常规子宫切除,保障了妇女身心健康,实用于部分性植入胎盘出血量少时。
【关键词】保守性手术米非司酮部分性植入胎盘胎盘植入是产科少见而危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致命性的产后大出血而直接威胁着产妇的生命安全。
既往治疗多采取切除子宫,尤其是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
但切除子宫往往不被年轻患者所接受,因而探索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胎盘部分植入并且保留子宫的方法十分必要。
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8年8月剖宫产术中采用保守性手术联合术后口服米非司酮治疗部分性植入胎盘2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2月妇产科剖宫产术中确诊为胎盘植入者共20例,年龄20~35岁,平均27岁,20例均有人工流产史,其中有前次剖宫产史2例,人工流产次数1~5次,平均3次。
胎盘植入体积最大7.5cm×5.3cm×5cm,最小 2.5cm×1.3cm×1.0cm,均为部分性植入胎盘,合并前置胎盘2例。
产时出血400~600ml 5例,600~ 1000ml 12例,>1000ml 3例。
输血情况:未输血7例,输血400 ~800ml 12例, 1例输血1200ml。
植入性胎盘1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植入性胎盘发病的相关因素、诊断及治疗。
方法:对10例植入性胎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复习文献。
结果:其中5例急行子宫全切除术;保守性手术治疗3例;1例药物保守治疗成功;1例药物保守治疗后行剖宫取胎盘术。
10例中前置胎盘5例,剖宫产史2例,≥3次人工流产史4例,2次人工流产史3例,3次分娩史2例。
無产妇死亡。
结论:植入性胎盘的发生与前置胎盘、剖宫产史、多次刮宫史、高产次有关,正确诊断与处理,可以减少出血量,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植入性胎盘诊断治疗资料与方法2002年1月~2009年6月分娩9156例,发生植入性胎盘10例,年龄21~37岁。
初产妇3例,经产妇7例。
其中前置胎盘5例,剖宫产史2例,≥3次人工流产史4例,2次人工流产史3例,3次分娩史2例。
临床表现:10例中,5例产前无症状,5例有孕期出血,均为前置胎盘合并出血。
8例剖宫产中发现胎盘剥离不全,粘连严重,检查有缺损;2例为自然分娩后胎盘滞留。
1例发生在我科,第三产程因胎盘未娩出而行徒手剥离,部分胎盘剥离后,部分无法继续取出,并有宫壁一起被拉的感觉且出血量多而停止操作。
另1例在家分娩后胎盘未娩出伴大出血,呼外院出诊,行徒手剥离胎盘感觉粘连极紧,整个胎盘均未剥离,行B超检查诊断“胎盘植入”而转我院。
诊断标准:病理检查是诊断胎盘植入的金标准[1]。
凡剖宫产时或阴道产后,出现胎盘剥离困难,强行剥离仍有残留,剥离面粗糙、出血,即可诊断为胎盘植入。
结果8例剖宫产术中5例因出血活跃,植入灶深,植入面积大而行子宫全切除术,其中4例合并中央性前置胎盘、1例部分性前置胎盘。
3例在术中肉眼见胎盘植入面积不大,采用钳夹、刮匙搔刮、局部病灶楔形切除、缝扎止血、长纱布条填塞子宫腔等保守治疗,成功保留子宫。
2例阴道分娩后胎盘滞留,1例行人工剥离,取出部分胎盘组织,因出血多而停止操作,术后给予缩宫素、止血及抗感染、口服生化汤丸等综合治疗后,产后2周自动排出残留胎盘组织;1例胎盘完全滞留外院转入,阴道流血少,用甲氨蝶呤(MTX)化疗7天及口服米非司酮后,HCG水平进行性下降至接近正常值,复查B超示胎盘几乎穿透正常肌层,宫肌菲薄,为减少出血,防止钳刮时子宫穿孔,且患者较年轻,为尽量保留子宫,行剖宫取胎盘术。
胎盘植入保守治疗15例分析作者:倪丽花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6期【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植入保守治疗的疗效及分析胎盘植入的原因。
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共收治住院分娩产妇1350例,其中出现有15例胎盘植入,术中行人工剥离胎盘,在不出血的情况下钳夹植入部位胎盘组织,并送病检,术后予抗炎、缩宫治疗,并予米非司酮75mgbid口服,连用三天,定期复查肝功能、血HCG及B超。
结果 15例病例术中未发生大出血,无输血,无一例发生晚期产后出血,2周后复查B超示宫腔内未见异常回声,血HCG降至10U/L左右,一周后复查均恢复至正常。
结论保守治疗胎盘植入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胎盘植入;保守治疗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16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06-01胎盘植入是产科较少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2]。
现将我院近几年来出现的胎盘植入治疗及原因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共收治住院分娩产妇1350例,15例出现胎盘植入,年龄在20-40岁之间,其中10例有两次以上人工流产术,5例为一次人工流产,后追问病史,3例有两次以上清宫,患者孕期无不适主诉,无阴道出血,来院要求剖宫产术。
术中发现有胎盘植入。
1.2 治疗方法术中行人工剥离胎盘,在不出血的情况下钳夹植入部位胎盘组织,并送病检,术后予抗炎、缩宫治疗,并予米非司酮75mgbid口服,连用三天,定期复查肝功能、血HCG及B超。
2 结果15例病例术中未发生大出血,无输血,无一例发生晚期产后出血,2周后复查B超示宫腔内未见异常回声,血HCG降至10U/L左右,一周后复查均恢复至正常。
3 讨论3.1 病因人工流产、引产、剖宫产、产褥感染、前置胎盘、高龄被认为是导致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
12例植入性胎盘保守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6-01-27T15:02:02.20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作者:孙倩倩1 ,王鹤1 [导读] 河北省香河县人民医院产科病理检查不仅能明确诊断,而且能明确胎盘植入的类型,但因为是保守治疗。
孙倩倩1 ,王鹤1
(河北省香河县人民医院产科 065400)
植入性胎盘是产科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可导致产妇严重的分娩时,产后出血,继发感染等,甚至母婴死亡,现在随着人流术与剖宫产术普遍增加,使植入性胎盘增多,植入性胎盘是指子宫下段蜕膜发育不良,胎盘绒毛穿透底蜕膜,侵入子宫肌层形成植入性胎盘,使胎盘剥离不全而发生产后出血[1]。
以往对植入性胎盘特别是完全性植入性胎盘的治疗多以子宫切除为主,但切除子宫使产妇丧失生育能力,造成产妇心里和生理的重大创伤,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我科共治疗植入性胎盘12例,均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年龄21-40岁,均孕足月,其中剖宫产11例,阴道分娩1例,胎盘部分植入11例,完全植入1例。
1.2 诊断
病理检查不仅能明确诊断,而且能明确胎盘植入的类型,但因为是保守治疗,有标本也是排出的胎盘组织,故所有病例均为临床诊断及产后超声诊断,临床诊断:胎盘剥离不下,胎盘与宫壁牢固粘连,甚至触不到胎盘边缘,剥离胎盘后剥离面活动性出血,宫壁附着毛糙细碎的胎盘组织,血窦不闭合,出血不止。
1.3治疗方法
植入性胎盘的保守治疗方法,根据分娩方式不同,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
(1)11例剖宫产,根据术中探查情况,植入面积最小3cm×3cm,最大10cm×8cm,胎盘植入深度均未穿透子宫浆膜层,手术方式:徒手剥离胎盘,活动性出血部位用1号可吸收线8字缝合止血,压迫数分钟,应用促进子宫收缩药物,子宫收缩乏力,出血较多者应用B-Lynch法或补丁法缝合子宫,甲氨蝶呤50mg宫壁注射一次,术后口服米非司酮50mg12小时一次连用5-7天,产后均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应用宫缩剂促进子宫收缩,产后5天,15天及42天复查血HCG。
(2)1例阴道分娩,胎盘不剥离,行人工剥离胎盘术,仍未成功,伴有产后出血,因我院无介入条件,经与家属商议后行剖宫取胎盘术,术中及术后处理方法同上。
2 结果
12例植入性胎盘保守治疗均成功,11例病例在产后15天血HCG降至正常,1例病例在产后42天血HCG降至正常。
3 讨论
根据胎盘绒毛膜侵入子宫肌层的程度不同,将胎盘植入分为粘连性,植入性,穿透性胎盘,形成机理尚不明确,可能与子宫内膜病变,损伤及发育不良有关,而前置胎盘与胎盘植入有相同的病理基础,故刮宫,剖宫产,前置胎盘为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故在分娩中胎盘剥离不下或胎盘与宫壁粘连致密,特别是合并前置胎盘时,胎盘剥离后,胎盘附着部位宫壁毛糙血窦开放,出血不止应考虑胎盘植入的可能性,胎盘植入早期诊断困难,故对可疑病例应高度警惕,及时B超检查,切忌粗暴干涉至大出血,失去保守治疗时机[2],急诊子宫切除可有效的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子宫切除给年轻女性,特别是要求生育的妇女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子宫切除后卵巢的血供及卵巢功能亦受影响,另外保留子宫有利于内分泌调节,对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3]。
对植入性胎盘采取保守治疗取得了成功,对胎盘植入面积大小也不受影响,米非司酮及MTX均能抑制滋养细胞增殖,二药连用,可短时间内使滋养细胞变性,坏死,血HCG迅速下降,在治疗过程中还应监测B超,血HCG及血液系统等,防止滋养细胞残存导致远期不良影响及迟发性产后出血和感染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8.
[2] 梅红.植入性胎盘 26例临床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1995.11(6):314-315.
[3] 郑萍,王淑兰,高晓秋等.子宫切除术后卵巢功能的变化.首都医科大学,2000.21(4):33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