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性胎盘
- 格式:ppt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26
胎盘植入性疾病的风险评估和治疗策略2024摘要胎盘植入性疾病(P1aCentaaccretaspectrum,PAS)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产科医生面临的重要挑战。
随着临床及基础研究的推进和积累,临床诊疗水平不断提高,PAS患者的妊娠结局得到一定改善。
本文围绕对PAS高危人群进行术前风险评估,进而优化治疗策略展开讨论。
胎盘植入性疾病(PIaCentaaccretaspectrum,PAS)是指绒毛组织过度侵袭,根据程度分为粘连性、植入性和穿透性[1],PAS患者常面临严重产后出血、产时膀胱和尿路损伤,甚至死亡的风险[2]。
前几十年的高剖宫产率使我国进入了”后剖宫产时代”,再加上新生育政策的实施,高龄和剖宫产后再妊娠的孕妇增加,故在我国PAS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
2015-2016年间我国24省96家医院分娩信息数据显示,PAS加权患病率达2.20%(1653/75132)[3]oPAS带来的困境不仅限于我国,2023年一项基于美国全国的研究数据显示,剖宫产活产孕妇PAS患病率达0.29%[2],PAS正在成为产科医生都可能面对的挑战。
随着PAS研究的深入开展,国内外学术组织根据研究成果不断更新临床指南,制定更为合理的诊疗路径[4-5]。
依托孕期常规保健模式,基于高危因素精准评估PAS风险及程度,及时转诊,充分预案,可改善PAS孕产妇妊娠结局。
一、PAS的风险评估1 .子宫手术及宫腔操作因素PAS病理生理机制与蜕膜发育不全或缺失、滋养细胞的分化异常、绒毛外滋养细胞侵袭力增强及子宫螺旋动脉重铸异常有关[6,7]。
研究显示,PAS主要危险因素为≥2次的剖宫产(aOR=2.34,95%CI:141~3.88)及反复人工流产(2次,aOR=2.16,95%CI:1.20-3.92;3次,aOR=4.31,95%CI:1.70~10.96;≥4次,aOR=4.76,95%CI:3.12~7.26)[3,8];其他高危因素还包括妇科手术史(如子宫肌瘤剔除术)、受孕方式(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以及合并前置胎盘,均可造成子宫内膜受损或功能改变,妊娠时子宫内膜蜕膜化异常,滋养外细胞分化侵袭过程异常29,10]。
胎盘穿透性植入合并出血一例报导引言胎盘穿透性植入是指胎盘组织穿透了子宫壁进入宫颈、阴道或腹腔等处。
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妊娠并发症,包括严重的出血和胎儿死亡。
在临床工作中会遇到一些极为严重的胎盘穿透性植入合并出血的病例,这些病例需要我们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现报告一例我院收治的胎盘穿透性植入合并出血的病例,以飨同仁。
病例报告患者:赵某,32岁,G5P3,现住院。
主诉:上腹部疼痛伴阴道出血2天。
现病史:患者于妊娠37周因上腹部疼痛并出血入院。
患者因胎盘植入合并出血在本院就诊。
既往史:患者自孕12周开始出血,多次住院处理,确诊为胎盘植入,但患者一直选择保守治疗。
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楚,呼吸19次/分,血压120/80mmHg,心率75次/分。
腹部平坦,无压痛,宫高约35cm,子宫松软,胎心齐,胎头位-2。
阴道检查:宫颈口紧闭,阴道内可见新鲜血。
实验室检查:Hb 80g/L,B超检查示胎儿脐带在子宫后壁壁内,娩带密集,中、下段子宫前壁及宫颈前壁有许多血容瘤表现。
诊断:胎盘穿透性植入合并出血。
治疗过程:给予红细胞悬浊液及血浆置换,输注止血药物。
患者病情稳定,手术日期3日后。
于38周行剖宫产,术中发现胎盘褶脉确实穿透宫壁达于宫颈腔,使子宫前壁形成一个血肿。
行剖宫产术中剖开宫颈、子宫前壁和膀胱,将子宫前壁半切除,分离胎盘,术后2小时行手术止血,手术耗时2小时,术中出血约1500ml。
术后病理诊断:胎盘部分穿透合并胎膜下室及子宫腔出血。
随访:术后血常规纠正至Hb 120g/L,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于术后3日出院。
讨论胎盘穿透性植入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孕产妇并发症,但一旦发生常会危及孕妇及胎儿的健康。
本例患者自孕12周开始出血,自诊断为胎盘植入并选择保守治疗,时常出现阴道出血,至孕37周患者因上腹部疼痛并出血入院。
术后病理证实了患者的诊断。
患者为G5P3,本例患者因胎盘穿透性植入合并出血危及生命,在38周剖宫产取出胎儿及胎盘,手术去除胎盘时出血约1500ml。
胎盘植入病理诊断标准
一、胎盘植入概述
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组织在妊娠期间异常侵入子宫内膜之外的部位,通常发生在子宫壁
内膜、子宫壁肌层或子宫浆膜层。
其主要特征是异位的羊膜、绒毛组织或具有胎盘肾上腺
组织特征的绒毛组织绕行和直接侵蚀到子宫壁内膜及其下的结缔组织。
二、胎盘植入病理诊断标准
1. 胎盘植入至子宫壁内膜时,可见胎盘组织绕行在子宫壁内膜之下,直接与子宫壁
内膜接触,未侵入子宫壁肌层的属于子宫内膜异位型胎盘植入。
2. 胎盘植入至子宫壁肌层时,可见胎盘组织穿透子宫壁内膜并沿子宫壁肌层分布,
未侵入子宫浆膜层的属于子宫壁肌层异位型胎盘植入。
3. 胎盘植入至子宫浆膜层时,可见胎盘组织侵蚀子宫浆膜层,并发现异位的羊膜、
绒毛组织或具有胎盘肾上腺组织特征的绒毛组织,但未侵犯到腹膜、肠壁等脏器的属于子
宫浆膜层异位型胎盘植入。
4. 胎盘植入病灶的病理切片中可见异位的羊膜、绒毛组织或具有胎盘肾上腺组织特
征的绒毛组织,其中绒毛组织内可见明显的血管样结构。
三、胎盘植入病理诊断注意事项
1. 胎盘植入病理诊断需排除其他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
2. 胎盘植入病理诊断需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鉴别,可通过胎盘组织与子宫内膜组织的
比较来进行判断。
3. 胎盘植入病理诊断时需注意采集标本,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充分性。
以上为胎盘植入病理诊断标准,依据此标准可以进行胎盘植入的病理诊断。
但请注意,本文仅供参考,具体诊断需根据具体情况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胎盘植入超声诊断标准一、胎盘内血流丰富程度,有无胎盘后间隙消失。
胎盘内血流丰富程度通常通过观察胎盘内血管数量、分布以及血流速度等指标来评估。
若胎盘内血管数量增多、分布紊乱,血流速度异常加快,则可能存在胎盘植入。
同时,还需关注胎盘后间隙是否存在,若胎盘后间隙消失,则可能提示胎盘植入。
二、胎盘厚度,有无异常增厚。
正常胎盘厚度通常在1-2cm之间,若胎盘厚度超过2cm或异常增厚,则可能存在胎盘植入。
此时,需进一步观察胎盘与子宫肌层的界限是否清晰,有无突破子宫肌层。
三、胎盘与子宫肌层的界限是否清晰,有无突破子宫肌层。
正常情况下,胎盘与子宫肌层的界限清晰,且不会突破子宫肌层。
若观察到胎盘与子宫肌层的界限模糊不清,或突破子宫肌层,则可能提示胎盘植入。
四、胎盘内部回声是否均匀,有无局灶性回声异常。
正常胎盘内部回声均匀,若观察到胎盘内部回声不均匀,或存在局灶性回声异常,则可能提示胎盘植入。
此时,需进一步检查胎盘内部结构,以确定是否存在局灶性出血、钙化或纤维化等情况。
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胎盘内血流情况,观察有无异常血流信号。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显示胎盘内血管的分布和血流情况,若观察到异常血流信号,如局部血流增多、血管分布紊乱等,则可能提示胎盘植入。
此时,需进一步检查母体循环系统是否存在异常。
六、频谱多普勒超声测量胎盘内血流速度分布,分析血流参数。
频谱多普勒超声可以测量胎盘内血流速度分布,分析血流参数如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等。
若观察到血流速度分布异常,或搏动指数、阻力指数等参数异常,则可能提示胎盘植入。
此时,需进一步检查胎儿循环系统是否存在异常。
七、结合孕妇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超声图像表现,作出诊断。
在评估孕妇是否存在胎盘植入时,需结合孕妇的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若孕妇存在前置胎盘、高龄产妇、多次流产史等高危因素,或出现产后出血、子宫穿孔等临床表现,且超声图像表现异常(如上述所列各项指标异常),则可作出胎盘植入的诊断。
胎盘植入是什么意思
胎盘植入是一种并发症,这种并发症经常出现在女性怀孕早期,很多人不清楚胎盘植入是什么意思,而引起胎盘植入的原因也有很多,同时,胎盘植入的类型也有很多,和诱发原因有一定关系。
★ 1.胎盘植入
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绒毛直接侵入子宫肌肉层,这是一种极危险的胎盘着床形式。
胎盘植入常发生在孕早期,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正常胎盘与子宫之间隔着子宫内膜,内膜本身可以阻止胎盘上绒毛膜细胞的入侵,但当子宫内膜受伤时,胎盘便有可能直接侵入子宫肌肉层,甚至吃出到子宫外面,称之为植入性胎盘。
★2.胎盘植入的类型:
①浅层侵入——粘连性胎盘:是绒毛直接附着于子宫肌层所致,此种胎盘可能部分能自行剥离,但部分会残留宫腔,需行人工剥离,手术较困难。
②中层侵入——植入性胎盘:绒毛侵入部分子宫肌层,植入部分不能自行剥离,人工剥离时会损伤子宫肌层。
在显微镜下可看到绒毛侵入到子宫肌层。
③深层侵入——穿透性胎盘:绒毛侵入子宫肌层并穿透子宫肌壁直达浆膜,常可造成子宫破裂,只能手术治疗。
★ 3.胎盘植入的原因
胎盘植入常见于子宫内膜创伤性或炎性损伤、瘢痕形成之后,所以人工流产、引产、剖宫产经产妇、产褥感染、前置胎盘、高龄被认为是导致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
胎盘植入诊断标准一、胎盘植入的初步认识1.1 胎盘植入啊,这可不是个小问题。
简单来说呢,就是胎盘不正常地长到子宫肌层里头去了。
这就好比是一个不速之客,本来胎盘就该好好地待在它该在的地方,结果它却侵入到了不该去的地方。
正常情况下,胎盘和子宫壁之间是有明确界限的,可胎盘植入的时候,这个界限就乱套了。
1.2 这胎盘植入的发生率虽然不是特别高,但一旦发生了,那对产妇来说可就是个大麻烦。
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二、胎盘植入的诊断依据2.1 首先得看孕妇的病史。
要是之前有剖宫产史、前置胎盘之类的情况,那发生胎盘植入的风险就大大增加了。
这就像有了前科一样,医生就得提高警惕。
比如说,一个孕妇之前做过多次剖宫产手术,那她再次怀孕的时候,医生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担心会出现胎盘植入的情况。
2.2 症状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如果孕妇老是有不明原因的阴道流血,尤其是在孕晚期,这就有点像“事出反常必有妖”。
这时候就得多想想是不是胎盘植入捣的鬼。
还有腹痛,如果腹痛比较严重而且找不到其他合理的解释,也得怀疑是不是胎盘植入在作祟。
2.3 影像学检查就像是医生的透视眼。
超声检查是很常用的方法。
如果超声看到胎盘和子宫肌层之间的界限不清,胎盘里面有很多不规则的血窦,就像看到了一团乱麻一样,那胎盘植入的可能性就很大。
磁共振成像(MRI)也能帮忙,它能更清楚地显示胎盘和子宫肌层的关系,就像是给子宫做了个全方位的扫描,让那些隐藏的问题无处遁形。
三、诊断中的注意事项3.1 医生可不能只看一方面就下结论。
就像盲人摸象一样,只摸到一部分就说这是个什么东西肯定不行。
得把病史、症状还有各种检查结果综合起来考虑。
有时候可能看起来像胎盘植入,但实际上可能是其他的问题。
3.2 在诊断胎盘植入的时候,医生的经验也很关键。
有经验的医生就像老中医一样,能从各种细微的地方发现问题。
他们见过的病例多了,就更能准确地判断是不是胎盘植入。
所以啊,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情况,多找几个有经验的医生来会诊,就像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样,这样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从而更好地保障产妇的健康。
一、预案背景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组织不同程度侵入子宫肌层的一组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妊娠并发症。
胎盘植入可能导致产后大出血、感染、休克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母婴生命。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胎盘植入的发生,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医护人员对胎盘植入的识别和诊断能力;2. 建立多学科合作机制,确保母婴安全;3. 加强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4.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孕妇对胎盘植入的认识。
三、预案内容1. 识别与诊断(1)加强产前检查,对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如剖宫产史、多次人工流产史等)进行重点筛查;(2)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胎盘植入的临床表现,如腹痛、阴道出血、子宫收缩乏力等;(3)B超检查是诊断胎盘植入的重要手段,医护人员应熟练操作,提高诊断准确率。
2. 应急处置(1)一旦确诊胎盘植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多学科团队进行救治;(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补液、输血等支持治疗;(3)密切监测母婴生命体征,做好病情评估;(4)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保守治疗、剖宫产等;(5)加强术后护理,预防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3. 多学科合作(1)成立由产科、麻醉科、妇产科、泌尿外科、输血科等科室组成的救治小组;(2)明确各科室职责,加强沟通协作,确保救治工作顺利进行;(3)定期召开多学科讨论会,分享救治经验,提高救治水平。
4. 应急预案演练(1)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2)针对不同类型的胎盘植入,制定相应的演练方案;(3)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改进,完善应急预案。
5. 宣传教育(1)开展孕妇健康教育,提高孕妇对胎盘植入的认识;(2)普及预防措施,降低胎盘植入的发生率;(3)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确保母婴安全。
四、预案实施与监督1. 成立应急预案实施领导小组,负责预案的组织实施和监督;2. 定期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3. 对违反预案规定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胎盘植入症状报告描述模板背景介绍胎盘植入是指在正常分娩或人工流产后,胎盘组织残留在子宫内,甚至穿透了子宫壁并附着在子宫外部组织。
这种情况很少见,但是一旦发生,可能导致出血、感染、不孕等严重后果,因此需要及时处理。
本文档为胎盘植入症状报告描述模板,以供临床医生使用。
症状描述1. 出血胎盘植入常常伴随有阴道出血,特别是在行经周期外或分娩或流产后的几周内出现。
出血可能是轻微的暗红色阴道分泌物,也可能是大量持续不断的出血。
需要注意的是,胎盘植入也可能伴随有因子Ⅷ缺乏或纤维蛋白原缺乏等出血性疾病的表现,因此需要进行血液方面的检查。
2. 疼痛胎盘植入时,子宫内的胎盘组织会在不适当的位置附着,引起疼痛。
疼痛的程度可能因人而异,从轻微的坠痛到剧烈的痛感不等。
常见的疼痛部位包括下腹部和会阴部,部分病人还会出现腰酸背痛等症状。
3. 子宫扩张当胎盘组织在子宫内部留存时,会阻碍子宫的正常缩小,导致子宫扩张。
子宫扩张的程度也可能因人而异,但通常不会伴随有分娩时那样的强大收缩。
4. 妊娠细胞肿瘤(GTN)胎盘植入常常伴随有妊娠细胞肿瘤(GTN)的风险。
GTN是一种可以在分娩后或人工流产后产生的癌症,其表现形式有宫颈异常出血、非孕期持续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异常增厚等。
一旦发现GTN,需要立即进行治疗。
处理方式对于胎盘植入的处理,需要视情况而定。
对于轻度胎盘植入,常常可以通过观察和等待来进行。
如果病人出现出血或疼痛等症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来切除胎盘残留物。
对于在处理胎盘植入过程中发现的妊娠细胞肿瘤,需要进行化疗或手术治疗。
化疗治疗GTN时,需要严密监测病人的血液情况,以免出现贫血、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胎盘植入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病症,需要及时处理。
本文档提供了病人在描述胎盘植入症状时可以参考的模板,希望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和治疗此病症。
胎盘植入手术指南概述胎盘植入手术是一种医疗程序,旨在将胎盘从一个人的子宫移除,并植入到另一个人的子宫中。
这种手术通常在特定情况下使用,例如、子宫损伤或其他医疗原因。
本指南将详细介绍胎盘植入手术的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
准备工作在进行胎盘植入手术之前,医生和患者应该进行详细的讨论和确认。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准备工作事项:1. 患者评估:医生需要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包括特定的医疗情况和过去的手术史。
这有助于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2. 心理支持:由于胎盘植入手术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和情绪产生影响,医生应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咨询。
3. 法律咨询:涉及胎盘植入的医疗程序可能涉及法律问题,医生应建议患者咨询专业律师,以确保所有法律程序得到遵守。
手术步骤胎盘植入手术通常分为以下步骤:1. 麻醉:在手术开始之前,患者会接受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没有疼痛感。
2. 子宫准备:医生会用适当的消毒剂清洁患者的外阴部,并在子宫腔内放置一个宫腔扩张器,以便更好地访问子宫腔。
3. 胎盘移除:医生使用手术器械谨慎地将胎盘从患者的子宫内取出。
4. 胎盘植入:医生将胎盘转移到另一个人的子宫内。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精确地植入胎盘,并确保它安全地连接到子宫内壁。
5. 手术结束:手术完成后,医生会移除宫腔扩张器,并确保患者稳定。
注意事项进行胎盘植入手术时,有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考虑:1. 风险和并发症:胎盘植入手术可能会涉及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和手术失败等。
患者应被告知这些潜在风险,并在手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术后护理:患者在手术后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定期进行复诊。
这有助于监测患者的康复过程,并确保手术的成功。
3. 法律问题:胎盘植入涉及或子宫捐赠等情况时,可能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
患者应咨询专业律师,以确保法律程序合规。
结论本指南提供了胎盘植入手术的完整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进行这种手术之前,患者应与医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评估,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胎盘植入性疾病目前国际上统一规范化命名为胎盘植入性疾病(PAS),并根据胎盘绒毛滋养层细胞侵袭的深度分为:侵入深度为子宫浅肌层的粘连型胎盘植入(PC)、侵入深度为子宫深肌层的植入型胎盘植入(PI)和穿透子宫壁全层到达子宫浆膜层甚至侵入子宫比邻器官的穿透型胎盘植入(PP)。
PI 及PP又合称为侵入性胎盘植入。
患者可以同时出现上述3种状况,诊断以最严重的为准。
PA S根据植入面积又可分为部分性胎盘植入(partia l placenta accre ta)和完全性胎盘植入(complete place nta a ccreta),该分类法目前不常用。
PAS是孕期子宫破裂、严重产后出血、产科紧急子宫切除乃至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PAS的早期诊断与管理对改善妊娠结局至关重要。
PAS的高危因素【专家观点或推荐1】PAS的发生率与剖宫产次数、宫腔操作次数相关。
剖宫产史伴前置胎盘是PAS最为重要的高危因素(强推荐,证据等级中)。
PAS与剖宫产史及其次数、前置胎盘显著相关,其他相关高危因素还包括:(1)既往子宫手术史(子宫内膜或肌层受损),如刮宫术、手取胎盘、产后子宫内膜炎、宫腔镜手术、子宫内膜消融术、子宫动脉栓塞术和子宫肌瘤剔除术;(2)子宫病变或结构畸形:如宫腔粘连、双角子宫和子宫腺肌症等;(3)其他: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孕、高龄妊娠和双胎。
【专家观点或推荐2】早孕期诊断剖宫产瘢痕处妊娠(CS P)的孕妇发生PAS风险高,是孕期出血、子宫破裂及围分娩期子宫切除的高风险人群(强推荐,证据等级低)。
PAS的诊断【专家观点或推荐3】产前诊断PAS有利于提供最佳的产科管理,可显著降低P A S孕妇大出血发生率以及孕产妇死亡率(强推荐,证据等级中)。
【专家观点或推荐4】超声和MRI是产前诊断PAS的主要方法,超声是诊断和孕期随诊PA S的首选,MR I暂不适宜作为常规手段(强推荐,证据等级高)。
MRI可作为超声的补充手段,适用于后壁胎盘和/或超声提示侵犯宫旁组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