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蔬菜育种专题

蔬菜育种专题

蔬菜育种专题
蔬菜育种专题

2017年第43期总105期

蔬菜育种专题

本期导读

前沿资讯

1.应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打破作物产量障碍

学术文献

1.印度甘蓝品种子叶和下胚轴再生植株的高频培养

2.芥菜型油菜在短期盐胁迫条件下的生理、生化过程和基因表达的变化

3.控制条件下春甘蓝型油菜耐热性遗传特性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4.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译技术在甘蓝型油菜中利用一条sgRNA产生多个位点特异性突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联系人:王爱玲

邮箱:agri@https://www.doczj.com/doc/f715613262.html,

2017年10月23日

前沿资讯

1.Plant geneticists develop a new application of CRISPR to break yield barriers in crops(应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打破作物产量障碍)简介:冷泉港实验室(CSHL)的科学家正在研究开发基因编辑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潜能。以番茄为例,他们利用CRISPR/Cas9技术快速生成变异植株,表现为三个重要的农业性状:果实大小、分支结构和植物的整体形状,这些都是决定植株产量的主要因子。这种方法适用于所有食物、饲料和燃料作物,包括主食大米、玉米、高粱和小麦。

主持项目研究的冷泉港实验室Zachary Lippman教授认为,目前的作物产量不能满足全球未来人口增长的需求,其中一个最大的限制是自然界没有提供足够的遗传变异供育种工作者使用,特别是对于可能涉及几十个基因的主要产量性状。冷泉港实验室已经利用CRISPR技术产生新的遗传变异,可以促进作物改良并使其结果更可预测。

研究小组的实验结果发表在2017年9月14日在线出版的《细胞》杂志上,包括使用CRISPR“剪刀”在三个被称为“启动子”的番茄基因组序列进行多次剪切,这个DNA区域附近的相关基因能够帮助调节产量基因何时何地以及在什么水平上是活跃的。这样,在每个调控区域内产生了一组突变,研究人员就能够在三个目标性状上获得广泛变异。

利用CRISPR技术产生新的遗传性状变异的能力,植物的每个特性可以通过一个控制灯泡的调光开关方式来控制,育种者就可以人为地调整植物以适应环境。

利用CRISPR变异调控与“产量”相关的基因,可以实现对数量性状的一个更微妙的影响。微调基因表达,比删除或失活其编码蛋白质,更有可能有利于商业化的农业生产,因为这种遗传变异提供了改善产量性状的灵活性。

传统育种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将那些相关基因的有益变异集合在一起,从而培育出最佳的品种,这一品种还需要持续不断地改进。而基因编辑技术则可以通过直接生成和选择最有希望的变异基因来避开这种限制,这有助于打破产量壁垒。

每一个突变的区域被称为数量性状位点(QTL)。在任何给定的植物中,QTL的自然产生历时数千年,是自然突变导致产量性状微妙变化的结果。从自然界中寻找和利用QTL 一直是植物育种工作者的目标,但最有价值的QTL导致性状的细微变化是罕见的。Lippman和他的团队已经表明CRISPR生成的QTL可以结合现有的QTL创造遗传变异的“工具箱”,远超于在自然界中发现的遗传变异数量。

这项研究由皮尤拉美奖学金、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研究奖学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植物基因组研究计划资助。

来源: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发布日期:2017-09-17

全文链接:

https://www.doczj.com/doc/f715613262.html,/news-and-features/plant-geneticists-develop-a-new-appli cation-of-crispr-to-break-yield-barriers-in-crops.html

学术文献

1.High frequency regeneration of plants from cotyledon and hypocotyl cultures in Brassica oleracea cv. Pride of India(印度甘蓝

品种子叶和下胚轴再生植株的高频培养)

简介:Morphogenic potential of cabbage cv. Pride of India, for multiple shoot induction was tested under in vitro conditions using cotyledon and hypocotyl explants. Aseptically grown seven to nine days old seedlings of cabbage were used as source of explants for reproducible plant regeneration studies. Forty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nd combinations of TDZ (alone), TDZ with adenine, TDZ with NAA and TDZ with IAA were tried. Maximum shoot regeneration response from cotyledon explants (91.11%) and hypocotyl (94.40%) was obtained on MS medium containing 0.330mg/l TDZ+79.70mg/l Adenine and 0.220mg/l TDZ+0.088mg/l IAA, respectively. Rooting was achieved within two to three weeks on all the rooting media, but MS medium containing 0.10mg/l NAA produced the maximum number of strong and healthy roots (100%). The regenerated complete plantlets with healthy roots and shoot system were transferred to pots containing sterilized cocopeat and successfully acclimatized and no phenotypic variations were observed among regenerated plants. Highly efficient, reproducible plant regeneration protocol has been standardized in cabbage cv. Pride of India, which would be valuable for Agrobacterium-mediated gene transfer studies in cabbage.

来源:Biotechnology Reports

发布日期:2017-02-28

全文链接:

https://www.doczj.com/doc/f715613262.html,/ass/c9fbaaa9-8999-43ec-98ce-fbc235a93235.pdf 2.Time course of physiological, biochemical, and gene expression changes under short-term salt stress in Brassica juncea L.(芥菜型油

菜在短期盐胁迫条件下的生理、生化过程和基因表达的变化)

简介:Salinity-imposed limitations on plant growth are manifested through osmotic and ionic imbalances. However, because salinity-induced responses vary considerably among crop plants, monitoring of such responses at an early stage has relevance. In this study, physiological (seed germination, seed vigor index, root length, shoot length, fresh weight, dry weight) and biochemical attributes (osmoprotectants, K+/Na+ ratio) were analyzed for a time-course assessment of salt responses in Indian mustard (Brassica juncea L.) with an emphasis on early monitoring. The results showed strong correlations for total soluble sugars at germination phase (24 h), proline content in the seedling establishment phase (48 h) and various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including seed vigor index (R2=0.901), shoot length (R2=0.982), and fresh weight (R2=0.980) at 72 h (adaptation under stress). In addition, transcription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under NaCl treatment for key genes belonging to the family of selective ion transporters (NHX, HKT) and abscisic acid synthesis (AAO-3). The status of mitochondrial respiration was also examined as a probe for salinity tolerance at an early stage.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lthough all the analyzed parameters showed correlations (negative or positive) with salt stress magnitude, their critical response times differed, with most of the studied biochemical, physiological, or molecular markers providing valuable information only after radicle emergence, whereas mitochondrial respiration via alternative oxidase was useful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of salt responses.

来源:The Crop Journal

发布日期:2016-11-12

全文链接:

https://www.doczj.com/doc/f715613262.html,/ass/1498089e-fc38-47f9-ad6d-baa68060709f.pdf 3.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heat stress-tolerance traits in spring-type Brassica napus L.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控制条件

下春甘蓝型油菜耐热性遗传特性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简介:High temperatures have a detrimental effect on growth, development, and yield of Brassica napus. Even a short period of heat stress can lead to yield losses of 15%-20%. A collection of spring-type accessions available in Germplasm Resources Information Network (GRIN)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short periods of high-temperature stress at the early flowering stage of B. napus. Two sets of accessions with three replications per set were grown in a greenhouse at 22/18℃day/night temperatures. Plants from the second set at the 6-day flowering stage were exposed to heat-stress conditions (maximum temperature up to 35℃) in a plant growth chamber for five days. The heat-stressed plants were then allowed to recover in a greenhouse. Pollen sterility, sterile/aborted pods, and number of pods on main raceme were recorded for both control (set 1) and heat stressed (set 2) plants. Heat susceptibility indices for all three traits were calculated and an association-mapping study was conducted using 37,539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to identify genomic regions controlling the heat stress traits. A total of 5, 8, and 7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 were associated with pollen sterility, sterile/aborted pods, and number of pods on main raceme, respectively. Together they explained respectively 46.3%, 60.5%, and 60.6% of phenotypic variation. Candidate genes in the QTL regions included genes associated with flowering, male sterility, pollen abortion, embryo abortion reducing pollen development, and pod development.

来源:The Crop Journal

发布日期:2017-10-04

全文链接:

https://www.doczj.com/doc/f715613262.html,/ass/37d37335-b294-4a30-8480-3f87db6618c3.pdf 4.CRISPR/Cas9-mediated genome editing efficiently creates specific mutations at multiple loci using one sgRNA in Brassica napus(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译技术在甘蓝型油菜中利用一条sgRNA产生多个位点特异性突变)

简介:CRISPR/Cas9 is a valuable tool for both basic and applied research that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different plant species. Nonetheless, a systematical assessment of the efficiency of this method is not available for the allotetraploid Brassica napus—an important oilseed crop.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the mutation efficiency of the CRISPR/Cas9 method for 12 genes and also determined the pattern, specificity and heritability of these gene modifications in B. napus. The average mutation frequency for a single-gene targeted sgRNA in the T0 generation is 65.3%. For paralogous genes located in conserved regions that were

targeted by sgRNAs, we observed mutation frequencies that ranged from 27.6% to 96.6%. Homozygotes were readily found in T0 plants. A total of 48.2% of the gene mutations, including homozygotes, bi-alleles, and heterozygotes were stably inherited as classic Mendelian alleles in the next generation (T1) without any new mutations or reversions. Moreover, no mutation was found in the putative off-target sites among the examined T0 plants. Collectively,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CRISPR/Cas9 is an efficient tool for creating targeted genome modifications at multiple loci that are stable and inheritable in B. napus. These findings open many doors for bio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in oilseed crops.

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发布日期:2017-08-08

全文链接:

https://www.doczj.com/doc/f715613262.html,/ass/382dea2b-e5fe-466a-91aa-a6a85301b2d3.pdf

蔬菜栽培学习题答案

蔬菜栽培学》练习题《蔬菜栽培学》练习题题 第一章绪论 1. 试说明蔬菜生产的意义。 ①蔬菜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满足了人们对蔬菜的需求而且给菜农带来巨大的经 济效益,有些地区甚至成为农村一项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各种出口蔬菜、加工蔬菜、速冻蔬菜为我国创收大量外汇。 ③许多蔬菜还是家畜的优质饲料,所以蔬菜生产也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 ④蔬菜还可以与大田作物、果树间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的收益。 2. 试说明蔬菜的营养价值。 ①维生素的来源;②矿物质的来源;③纤维素的来源;④维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⑤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来源;⑥挥发性物质、有机酸和色素的来源。 3. 试说明蔬菜的生产方式和栽培特点。 生产方式:自给性、商品性、专业化、季节性蔬菜生产。 栽培特点:①种类繁多,食用器官多样化。②对栽培条件要求高,需精耕细作。③绝大多数需育苗④保护地栽培。⑤采后处理。 第二章蔬菜生物学基础 1. 试述蔬菜作物的几种分类方法及其对蔬菜栽培的意义。 分类方法:植物学分类法、食用器官分类法、农业生物学分类法 意义:①植物学分类法能了解各种蔬菜的亲缘关系,在杂交育种、培育新品种、及种子繁育方面有重要意义。②食用器官分类法对掌握栽培关键技术有一定意义。③农业生物学分类法将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基本相似的蔬菜归为一类,综合了上述两种分类方法的优点,比较适合生产上的要求。 2. 农业生物学分类中,哪几类属于喜温性蔬菜?哪几类属于耐寒性蔬菜? 喜温性蔬菜:茄果类、瓜类、豆类、薯芋类、水生蔬菜。 耐寒性蔬菜:白菜类、甘蓝类、根菜类 3. 简述蔬菜作物的八大起源中心及其代表作物 ①中国中心:白菜、芥菜、萝卜、丝瓜、竹笋

蔬菜种苗培育行业概况研究

蔬菜种苗培育行业概况研究 1、行业概况及市场情况 我国是蔬菜种植和消费大国,2016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约22,328.28 千公顷,产量约79,779.71 万吨,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据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2016 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约占世界的39.17%,产量约占世界的74.20%。我国目前已形成华南与西南热区冬春蔬菜、长江流域冬春蔬菜、黄 土高原夏秋蔬菜、云贵高原夏秋蔬菜、北部高纬度夏秋蔬菜、黄淮海与环渤海设 施蔬菜等六大优势区域,各区域优势品种不同、上市档期交替,形成良性互补的 区域发展格局。 蔬菜种苗培育行业位于整个农业产业链中游,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 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性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蔬菜新品种选育、育种技术, 设施栽培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对蔬菜品种进行改良及其产 业化方面均得到迅猛发展,并取得了长足进步。此外,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节 水灌溉等技术也取得明显进步。科技含量提升带来蔬菜产量大幅增长,品种日益 丰富,质量不断提高,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总体上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 (1)国外发展现状

从20 世纪50 年代至今,国外发达国家竞相研究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技术 普及率已达90%以上,生产组织和管理水平较高。无土育苗(又称营养液育苗) 技术于20 世纪80 年代在美国、英国和日本各国得到迅速发展。1992 年韩国引进工厂化育苗技术,设计标准化结构温室:等屋面钢结构玻璃温室和等屋面刚性 覆盖材料温室,开发专业化的自动播种系统、环境控制系统、可移动式苗床、嫁 接装置、催芽室、灌溉施肥系统和幼苗发育管理技术体系,蔬菜集约化商品苗覆 盖率达80%上。美国Speedling Transplanting和Green Heart Farms 公司包括花卉在内的商品苗年产量均超过10 亿株,其中蔬菜苗产量占80%以上。目前美国100%的芹菜、鲜食番茄,90%的青椒,都采用穴盘育苗移栽技术。荷兰的现 代化育苗技术作为欧洲典型代表,以大规模、专业化的集约化育苗为特点,实现 蔬菜育苗的机械化、自动化操作,境内种苗专营公司所生产的秧苗除满足本国蔬 菜栽培农场的需要外,还向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出口。 (2)国内发展现状 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不仅能够节省能源和资源,降低育苗成本,提高种苗生 产效率及质量,还便于推广蔬菜新品种及育苗新技术,实现标准化生产,同时穴 盘育苗技术采用泥炭、蛭石等轻型基质育苗,便于长距离运输。因此在主要蔬菜 产区建立大型蔬菜集约化育苗工厂,利用育苗工厂的良好条件实现蔬菜种苗的集 约化生产,对我国蔬菜种植业起着关键性作用,是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结构 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是增强我国蔬菜种苗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蔬菜

蔬菜育种技术

蔬菜育种技术 教案 课程名称:园艺植物育种技术各论适用专业:园艺专业等 适用年级:三年级 学年学期: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任课教师:刘志勇 编写时间:2011年3月

第一章绪论 上课班级:08级园艺专业 日期:2011年4月17日 学时数:2学时 本章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蔬菜育种的定义及重要性,了解蔬菜育种技术课程的内容和任务,了解蔬菜育种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章基本要求: 通过概念的阐述,是学生明白蔬菜育种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要开展育种技术研究,让学生掌握蔬菜育种的任务及基本流程。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表述清楚蔬菜育种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节的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蔬菜育种的概念和任务 第二部分:蔬菜育种的基本途径 第三部分:蔬菜育种技术体系 第四部分:蔬菜育种工作的发展趋势 本章教学重点: ①使学生了解、熟悉蔬菜作物主要的育种途径。 ②使学生掌握蔬菜作物育种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种子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本章教学方式:板书 本章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通过举例说明,加深学生对关键问题的理解,联系生产实际,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章主要参考书目: ①西南大学主编,《蔬菜育种学各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②沈阳农业大学主编,《蔬菜育种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年。

③山东农业大学,《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本章思考题: ①蔬菜育种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②蔬菜育种的趋势有哪些?

第二章大白菜育种技术 上课班级:08级园艺专业 学时数:8学时 本章教学目标: ①了解大白菜的基本生物学特点 ②掌握大白菜的分类及其特点 ③掌握大白菜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点,尤其是杂交制种相关的性状 ④掌握大白菜杂交制种的基本流程 本章基本要求: ①使学生了解大白菜的基本种性特点,进而了解开展杂交制种技研究的必要性 ②使学生了解现阶段大白菜杂交制种技术研究现状,进而理解雄性不育在大白菜杂交种生产中的重要性。 ③掌握大白菜100%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定向转育模式的实质 本节的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起源与种质资源重点讲谭其猛和李家文两位学者的起源学说。 第二部分:开花授粉与性状遗传为后期雄性不育系的利用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我国大白菜育种研究现状及展望重点讲已有成就及存在不足 第四部分:现代育种的主要目标产量已经满足,应将优质放在第一位,举例黄心、桔红心、紫色大白菜等。 第五部分:主要育种途径与选择技术可以拿其中的一个生态型进行举例说明。第六部分:良种繁育主要讲一下雄性不育系和自交不亲和系,重点讲制种的原则。本章教学重点: ①使学生了解、熟悉目前大白菜各种杂交制种方法优劣。 ②使学生掌握大白菜的最根本的生物学特性。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使学生了解国内和国外白菜类蔬菜杂交种生产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本章教学方式:板书

蔬菜育种实验

蔬菜育种实验 Vegetable Breeding experiments 实习名称:蔬菜育种大实验 适用专业:园产品贮运加工专业、园艺作物栽培与育种、园艺种苗工程专业设施园艺专业等方向。 实习周数:2 学分:2 开课学期:第6、第7 学期 一、课程的特点,发展现状: 蔬菜育种大实验是配合园艺作物育种学、蔬菜育种学而设立的一门实验课,该课程综合 了以上两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设立了24 个实验项目。通过实验课的完成,可使学生对理论课 有较深的理解和较完整的掌握。通过室内测试和田间鉴定使学生学会应用理论知识解决蔬菜育种中的实际应用问题。该课程的设立可使蔬菜育种课的实验内容连贯起来,如在做杂交授粉后,可一直跟踪观察、调查授粉后植株生长、果实发育、种子成熟等情况和种子的收获。连贯性的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蔬菜育种大实验课是新设立的实验课,它将给育种课带来活力,学生可从育种材料的整 理开始到种子的收获;从春到秋,接触整个蔬菜育种环节。是一门很有前途的实验课。 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本实验课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蔬菜育种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包括传统与现代的育种方法和良种繁育的基本技术,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要求学生从蔬菜育种基本的实验开始做起,逐步完成所有的实验。每个学生必需认真完 成每个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指导 2.主要参考书: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蔬菜育种学各论蔬菜育种技术 四、考核办法: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占50%,考试占50%。 (一)品种资源的登记及性状的观察记载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综合实验类别:专业计划学时:3 每组人数:5 人首开日期:2005 年3 月 2.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品种资源(原始材料)的搜集与整理的方法,学会品种形态特征的观察、记载的内

蔬菜育种大大实验

蔬菜育种大大实验 Vegetable Breeding experiments 实习名称:蔬菜育种大实验 适用专业:园产品贮运加工专业、园艺作物栽培与育种、园艺种苗工程专业 设施园艺专业等方向。 实习周数:2 学分:2 开课学期:第6、第7学期 实验大纲主撰人: 一、课程的特点,发展现状: 蔬菜育种大实验是配合园艺作物育种学、蔬菜育种学而设立的一门实验课,该课程综合了以上两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设立了24个实验项目。通过实验课的完成,可使学生对理论课有较深的理解和较完整的掌握。通过室内测试和田间鉴定使学生学会应用理论知识解决蔬菜育种中的实际应用问题。该课程的设立可使蔬菜育种课的实验内容连贯起来,如在做杂交授粉后,可一直跟踪观察、调查授粉后植株生长、果实发育、种子成熟等情况和种子的收获。连贯性的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蔬菜育种大实验课是新设立的实验课,它将给育种课带来活力,学生可从育种材料的整理开始到种子的收获;从春到秋,接触整个蔬菜育种环节。是一门很有前途的实验课。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本实验课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蔬菜育种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包括传统与现代的育种方法和良种繁育的基本技术,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要求学生从蔬菜育种基本的实验开始做起,逐步完成所有的实验。每个学生必需认真完成每个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指导 2.主要参考书: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蔬菜育种学各论蔬菜育种技术 四、考核办法: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占50%,考试占50%。 (一)品种资源的登记及性状的观察记载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综合实验类别:专业计划学时:3 每组人数:5人 首开日期:2005年3月 2.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品种资源(原始材料)的搜集与整理的方法,学会品种形态特征的观察、记载的内容和方法。 3.主要仪器设备

蔬菜品质的研究进展

北方园艺2006(4):55~56?专题综述? 蔬菜品质的研究进展 李会合 (四川省重庆文理学院生命科学系,永川402168) 摘要:蔬菜是人们日常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剐食品。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的品质引起广大科研工作者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现重点论述蔬菜品质的内涵及影响因素,探讨 蔬菜品质成分问的关系、蔬菜品质的评价方法。提出蔬菜品质今后研究工作的主攻方向,为提高蔬菜品质 和生产无污染、安全、优质的无公害蔬菜提供参考。 关键词:蔬菜;品质 中圈分类号:S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一o009(2006)04一0055—02 蔬菜作为人类不可缺少的重要食物,是人体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而且能刺激食欲,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促进肠的蠕动帮助消化,总之,对人体的血液循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都有调节功能,因而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和增进健康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营养价值,尤其是对中国人民以素食为主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结构而言,蔬菜的地位尤为重要。20世纪70年代以前。园艺学家、育种家和广大的蔬菜工作者、生产者都把提高产量作为蔬菜生产和消费领域的中心课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境意识和保健意识的提高,人们从色、香、味、形、营养等品质特性上对蔬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家和生产者也开始把注意力从提高产量转移到改善品质上来,成立了世界范围内的蔬菜品质工作小组,并多次召开了蔬菜品质专题讨论会,就蔬菜品质的概念、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影响蔬菜品质的产前、产后因素;优良品种的选育及蔬菜合理施肥等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1“],提高蔬菜品质,生产高产优质的蔬菜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1蔬菜品质的内涵 品质是一个内含复杂而外延广阔的清晰概念,容易领会其含义而又难以准确讲清楚。欧iIfi质量监督组织认为“品质是满足人们需要的各种特征和特性的总和”包括了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客观因素是指和消费者嗜好无关的关于产品感官、营养卫生、工艺特征的中性描述,而主观因素则涉及到产地、成本、价格、市场、流通、消费者等从生产到消费整个过程所产生的调节因素[5]。《农业大词典》中对蔬菜的品质描述为蔬菜内在和外在的质量。内在品质为营养品质,外在品质为商品品质。前者主要是指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特殊芳香物质、蛋白质、脂肪及有机酸等的含量,以及有害物质残留量的有无和高低等,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后者则侧重于外观的商品性状,如大小、形状、色泽、质地等,是商品分级的主要依据[6]。 有的学者认为,应该把蔬菜的品质根据农产品理化性 第一作者简介:李会舍,1977年生,博士,现 在重庆文理学院生命科学系工作。主要从事 植物生理学、城市环境生态学的教学工作及 植物营养生理与品质、植物营养与环境等科 研工作,主持和参加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 作。在多种刊物上发表论文15篇。 收稿日期:2006一01—14质、结构学特点、产品用途、工艺流程、贮藏保鲜特点5个大方面分为14种类型,即物理品质、化学品质、外观品质、内含品质、食用品质(包括营养、烹调、蒸煮和卫生品质)、饮食加工品质(包括食品加工、酿造加工品质)、饮用品质、工业用品质、商品品质(销售、市场品质)、医用品质、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品质、保鲜品质和贮藏品质[7一]。这是到目前为止对蔬菜品质最为全面的描述。 综合大量研究结果来看,蔬菜品质包括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卫生品质和贮藏加工品质等方面[9J…,其中感官品质包括蔬菜产品的大小、形状、味道、色泽、口感、质地、风味等,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欲的直接因素,决定蔬菜的商品价值;营养品质指标包括矿质营养元素、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等物质的含量;卫生品质也叫安全品质,主要包括蔬菜中的生物污染如病菌、寄生虫卵和化学污染如硝酸盐累积、重金属富集、农药残留等;贮藏加工品质指蔬菜的耐贮存性和适合于各种特殊用途的属性。其中。蔬菜的营养品质和卫生品质对人体的营养和健康息息相关。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及保健意识的增强,广大消费者和食品专家对蔬菜的营养和安全品质更加重视。因此,安全、优质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成为科学研究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2蔬菜品质的影响因素 蔬菜品质既受遗传因素的制约,也受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具体可分为二个方面[9Jh”]:遗传因素——即作物的品种特性,它是农作物品质的决定因子;业已证明,植物品质的诸多性状,例如形状、大小、色泽、厚薄等形态品质,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含量及氨基酸组成等理化品质,都受到遗传因素的控制。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因子(温度、光照、降雨等)和土壤因子(水分、养分状况等)。 由于遗传因素对品质性状的影响大多数是多基因控制的和累加性的,很多品质性状都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这是人们通过改善生态因子或改进栽培技术提高植物品质的理论基础。改变蔬菜的生长环境条件,必然能够影响蔬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通过协调和改善蔬菜的营养构成,创造蔬菜优生优育的生态环境。控制蔬菜体内营养物质的新陈代谢平衡和库一源关系,可以提高蔬菜的适应性,有效地调节蔬菜品质的改善和保持优质。其中,不同品种蔬菜品质问存在基因型差异,这是筛选和培育高品质蔬菜品种的基础,在蔬菜品种一定的情况下,施肥在作物品质调控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蔬菜的品质有显著影响,表现在单一肥料的专一调 55 万方数据

蔬菜栽培学习题答案

蔬菜栽培学》练习题 《蔬菜栽培学》练习题题 第一章绪论 1.试说明蔬菜生产的意义。 ①蔬菜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满足了人们对蔬菜的需求而且给菜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有些地区甚至成为农村一项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各种出口蔬菜、加工蔬菜、速冻蔬菜为我国创收大量外汇。 ③许多蔬菜还是家畜的优质饲料,所以蔬菜生产也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 ④蔬菜还可以与大田作物、果树间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的收益。 2.试说明蔬菜的营养价值。 ①维生素的来源;②矿物质的来源;③纤维素的来源;④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 ⑤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来源;⑥挥发性物质、有机酸和色素的来源。 3.试说明蔬菜的生产方式和栽培特点。 生产方式:自给性、商品性、专业化、季节性蔬菜生产。 栽培特点:①种类繁多,食用器官多样化。②对栽培条件要求高,需精耕细作。 ③绝大多数需育苗④保护地栽培。⑤采后处理。 第二章蔬菜生物学基础 1.试述蔬菜作物的几种分类方法及其对蔬菜栽培的意义。 分类方法:植物学分类法、食用器官分类法、农业生物学分类法 意义:①植物学分类法能了解各种蔬菜的亲缘关系,在杂交育种、培育新品种、及种子繁育方面有重要意义。②食用器官分类法对掌握栽培关键技术有一定意义。③农业生物学分类法将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基本相似的蔬菜归为一类,综合了上述两种分类方法的优点,比较适合生产上的要求。 2.农业生物学分类中,哪几类属于喜温性蔬菜?哪几类属于耐寒性蔬菜? 喜温性蔬菜:茄果类、瓜类、豆类、薯芋类、水生蔬菜。 耐寒性蔬菜:白菜类、甘蓝类、根菜类。 3.简述蔬菜作物的八大起源中心及其代表作物。 ①中国中心:白菜、芥菜、萝卜、丝瓜、竹笋 ②印度—缅甸起源中心:黄瓜、苦瓜、丝瓜、茄子、苋菜 ③印度—马来西亚起源中心:冬瓜、山药、生、黄秋葵 ④中亚西亚中心:菠菜、蚕豆、洋葱、大蒜、芫荽 ⑤近东中心:甜瓜、莴苣、胡萝卜 ⑥地中海沿岸中心:甘蓝、芜菁、芹菜、石刁柏 ⑦阿比西亚中心:西瓜、甜瓜、豇豆、扁豆、豌豆 ⑧中美中心:番茄、辣椒、南瓜、菜豆

蔬菜育种

甜瓜育种研究进展及展望 摘要:阐述国内外在甜瓜育种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就和进展情况,并对今后甜瓜育 种的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甜瓜,育种,进展,展望 Abstract:This paper recviewed the main achievements and progress at home and abroad in Cucumis melo L. genetic breeding. The prospects of breeding of Cucumis melo L. were predicted. Key words:Cucumis melo L.;breeding;progress;prospect 甜瓜(Cucumis melo L.),又名香瓜,果实香甜可口,深受人们喜爱。我国甜瓜栽培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甜瓜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甜瓜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国家之一[1]。同时,其在国际市场上属于高档果品,市场潜力很大。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甜瓜栽培面积逐年提高,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甜瓜品种改良的要求也越高,本文将综述国内外甜瓜主要育种成就和展望未来甜瓜育种目标。1研究现状 甜瓜育种主要包括抗病育种、品质育种和特色育种。在国外,广泛应用生物技术育种,热点研究DNA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另外,育种与栽培技术紧密结合,从栽培上预防病害和提高品质[2]。 1.1 种质资源的研究 种质资源是育种工作的基础,国内外都对此十分重视。在种质资源的研究上,国外对遗传基因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002年Michel Pitrat 在国际葫芦科遗传协会年报(CGC Report)第25期发表了最新的1份甜瓜基因目录[3],它包括171个不同类型的基因。林德佩认为,对我国甜瓜育种实用性强的基因有58 个。我国是薄皮甜瓜,厚皮甜瓜的重要起源地[1],因此也积累了丰富的甜瓜种质资源,到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种质库从各地搜集入库的甜瓜地方品种有616份,其中厚皮甜瓜331份,薄皮甜瓜285份。通过进一步调查、搜集、整理,加上国内育种单位育成的新品种,我国现有甜瓜种质资源1000多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国外引进大量的甜瓜种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育种单位目前所保存的国内外甜瓜种质资源约3500份[4]。新疆吐鲁番葡萄瓜类研究所是我国

对今后我国蔬菜育种研究思考与建议

对今后我国蔬菜育种研究思考与建议 不断改进农作物育种技术和选育、推广新品种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专家认为,在诸多的农业增产措施中,采用良种的作用占30%-40%。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农作物育种工作。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蔬菜育种工作在理论上和生产实践中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在大大缩短。经过近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几十年来,我国在蔬菜种质资源的搜集、鉴定,育种技术的改进,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应用,新品种的选育以及抗性育种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或重要进展。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蔬菜育种工作在主法上、规模上、投资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蔬菜平均单产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为使我国的蔬菜育种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我们还应该加强如下几方面的的工作。 一、加强种质资源征集、评价及创新的深度和广度: 种质资源的研究水平是影响育种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我国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复杂,植物种灰繁多,加之几千年封闭的小农经济造成的种群隔离,自然和人为因素促使在这片地域上形成了较多的物种,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种质资源。几十年来,育种工作者在种质资源的搜集、整理、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建立了国家级、地区级几十个种质资源库。但是与我国巨大的种质资源量相比,我们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对资源研究的深度、广度还相当欠缺。除了与栽培品种有密切关系的种质资源得到较多的研究外,大量的野生资源没有得到研究、利用,或者研究、利用处于较低水平;有些种质资源只停留在保存阶段,甚至很多资源没有得到征集。种质资源研究水平的低下,造成育种遗传基础的狭窄。另外,在种质资源的创新方面,很多工作刚刚起步,目前我国耐寒、耐热、抗多种病害、耐盐碱等特异种质资源还很缺乏。这种现状制约了我国蔬菜育种工作的进展。为使我国育种工作向深层次发展,必须加大对种质资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把种质资源的搜集、鉴定、创新当作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二、加快生物技术在蔬菜育种上的应用: 生物技术的发展为蔬菜育种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总体业讲我国在生物技术理论、应用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是很大。尽管如此,为了弥补差距,我们还应该加强以下工作: 1.加强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遗传标记形式。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国外已得到较系统的研究和利用,但在我国遗传研究中的应用还刚刚起步。在今后工作中应尽快将这项技术应用于育种实践。研究的重点方向是: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绘制遗传图谱;提出快速、准确地鉴别一代杂种纯度的方法;对通过远缘杂交导入的外源基因进行检测;对蔬菜的主要质量性状基因和数量性状基因进行标记。 2.进一步研究和利用原生质体培养及细胞融合技术。目前我国蔬菜育种中特异优良种质资源的缺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远缘杂交可为抗逆、抗病、抗虫等特异资源的创新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但是,远缘杂交很难成功。通过原生质体和体细胞融合技术可以克服生殖障碍,实现遗传物质的交流。 3.加强花药、小孢子培养的研究。扩大小孢子培养的作物种类,除了芸薹属外,在茄果类,瓜类作物中也要建立和完善小孢子培养技术;探讨打破小孢子培养中基因型限制的方法,提高诱导效率。 4.深化植物基因工程研究。我国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令人瞩

番茄品质育种计划书

番茄品质育种计划书 育种项目:番茄品质育种 番茄品质主要包括果实的商品品质、风味品质以及营养品质3个方面。 一.商品品质 果实的商品品质体现在果实的形状、大小、颜色、硬度以及耐储性等方面。果实的形状、大小、颜色由于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不同,世界各国间的要求也不尽相同。[1]另外,据报道通过转基因育种,使果实中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被抑制97%以上,番茄红素的合成量也很低,仅为正常植株的2%。转基因的植株的花冠为淡黄色,果实为黄色。加工番茄要求着色均一致[11]。 1.果实硬度 番茄从采收到销售需经过很多环节,这就要求番茄具有较强的耐挤压和抗损伤能力。因此,果实的硬度显得至关重要。目前一般是通过比较果实果肉厚度,种子腔大小,再结合手感握测来筛选果实硬度高的品种[15]。 2.耐贮运性 由于番茄品种间果实贮存期的长短差异较小,通过系选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因此人们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两个成熟突变基因上,即成熟抑制基因rin(riping inhibitor)和不成熟基因nor(non ripening)。[8]其原理,一是通过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的活性来抑制细胞壁果胶的降解,使果实抗软化。另一种是通过抑制乙烯的生成,提高果实耐受"成熟过度"的能力。目前,特别是成熟抑制基因已经开始被应用到育种实践中[19]。 二.营养品质和风味品质 果实的营养品质主要取决于果实中矿物盐和维生素的含量,尤其是VC、V A 的含量,提高这些营养成分的含量也是番茄育种中不可忽视的方面。[7]影响果实风味品质的因素很多,目前尚无法根据一定指标进行改良。过去,育种家希望通过传统方法提高果实的含糖量,从而改良品质,但是由于碳代谢的复杂性和缺少基因型的多样性使育种方法难以突破[6]。目前有关学者正致力于提高工程植株Monellin基因表达的研究[1]。 研究依据: 番茄是一种世界范围广泛种植的蔬菜作物,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消费蔬菜之一。番茄原产南美洲的热带密林。番茄在我国栽培历史较短,20世纪5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但已经发展成为主要的蔬菜之一。番茄除可鲜食和烹饪多种菜肴外,还可制成酱、汁、沙司等强化维生素C 的罐头及脯、干等加工品,用途广泛。由于番茄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和用途广泛,因此需要量逐年上升,无论国内、国外栽培面积都在不断扩大,栽培方式也日益多样化。目前美国、俄罗斯、意大利和中国为主要生产国,在欧美、中国和日本有大面积的温室、塑料棚及其他保护设施栽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番茄品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市场对其番茄果实大小、形状、颜色、品质、风味、耐储运性、上市时间等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作为生产者还要考虑品种的抗病性、丰产性、熟性以及经济效益。为满足市场对番茄的要求,以上这些毫无疑问都应成为番茄育种的主要育种目标。 研究目标: 如何提高番茄营养成分含量、提升番茄品质,如何应用常规技术、分子聚合育种或转基

蔬菜育种学 A 标准答案

鲁东大学成人教育《蔬菜育种学》试题 成绩: 一、名词解释(本题5个小题,每题2分,满分10分) 1.蔬菜育种学:是指研究蔬菜作物遗传改良和种子生产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的科学。 2.选种:是指利用作物群体中存在的的自然变异,将符合要求的优良植株选择出来,经过比较和繁育而获得新品种的途径。 3.有性杂交育种:即根据育种目标选配亲本,通过人工杂交将分散在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之中,然后对其后代进行培育选择和比较鉴定,继而获得优良定型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4.大白菜商品品质:是指大白菜作为商品上市时,决定其商品等级的性状,主要是一些能够进行外观评价的形态性状,包括外叶、结球性、球形、球的大小、球色和裂球等。 5.芥菜雄蕊柱头化:雄蕊的花药变成柱头状,并有乳突,退化花药无花粉粒。这种雄蕊也叫心皮化雄蕊。 二、填空(本题2个小题,每空2分,满分10分) 1. 大白菜的起源目前有两种说法,分别是杂交起源说和分化起源说。 2. 甘蓝的种质资源分为尖头型、圆头类型和平头类型等三种。 3. 辣椒的育种目标主要包括丰产性育种、抗病性育种、品质育种和熟性育种等四 个方面。 三、简答题(本题5个小题,每题10分,满分50分) 1. 菠菜可分为几种性型?如何选育和利用雌株系? 菠菜可分四种性型(1)绝对雄株(2)营养雄株(3)雌株(4)雌雄同株(1分) 通常在一个或几个品种内选择若干经济性状优良的纯雌株和雌二性株(雄花率在5%)两两配对杂交,同时对雌二性株人工控制自交,最后由纯雌株和雌二性株上分别单株收种,单贮存,单编号。如纯雌株为A1、A2、A3……,雌二性株为B1、B2、B3……,在下一代按编号顺序排列播种育试验田,进行各个单株系(系统)间比较鉴定。如果发现哪个纯雌株系为全部纯雌株,就应在该系统内选择10~20株同相应的父本继续进行测交,同时对父本雌二性株仍选雄花率5%以下的植株进行自交,如果没得到100%的雌株系,则应在雌株率较高的系统内选若干纯雌株,同相应父本或其他系统内选择若干雄花率5%以下的雌二性株两两配对测交,同时对父本人工控制自交,继续进行测交筛选。如继续这样下去,通常经4~6代测交筛选,即可选育出经济性状整齐一致的雌株系及雄花率在5%以下的保持系。 (4分) 2. 石刁柏组织培养无性系和花粉培养单倍体植株中有哪些难点? 答:(1)石刁柏试管苗生根难和移栽难于成活是组培快繁体系的主要障碍。(2分)(2)石刁柏花粉培养有以下问题难以解决:首先是体细胞干扰会出现Mm株,其次是染色体自发加倍形成较多的二倍体,要与体细胞培养成的植株进行区分;(3分) 3. 马铃薯野生种在育种工作中有哪些利用价值? 答:(1)马铃薯野生种多带有抗病虫、高淀粉、高蛋白和抗逆性等优良基因,所以远缘杂交是拓宽马铃薯基因资源和选育优异育种材料的重要途径;(2分)

蔬菜种苗培育行业概况研究-行业概况、竞争情况、上下游关系、壁垒

蔬菜种苗培育行业概况研究-行业概况、竞争情况、上下游关系、壁垒 1、行业概况及市场情况 我国是蔬菜种植和消费大国,2016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约22,328.28 千公顷, 产量约79,779.71 万吨,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据FAO(联合国粮食及 农业组织)统计,2016 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约占世界的39.17%,产量约占世界 的74.20%。我国目前已形成华南与西南热区冬春蔬菜、长江流域冬春蔬菜、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云贵高原夏秋蔬菜、北部高纬度夏秋蔬菜、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等六大优势区域,各区域优势品种不同、上市档期交替,形成良性互补的区域发展格局。 蔬菜种苗培育行业位于整个农业产业链中游,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性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蔬菜新品种选育、育种技术,设施栽培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对蔬菜品种进行改良及其产业化方面均得到迅猛发展,并取得了长足进步。此外,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节水灌溉等技术也取得明显进步。科技含量提升带来蔬菜产量大幅增长,品种日益丰富,质量不断提高,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总体上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

(1)国外发展现状 从20 世纪50 年代至今,国外发达国家竞相研究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技术 普及率已达90%以上,生产组织和管理水平较高。无土育苗(又称营养液育苗)技术于20 世纪80 年代在美国、英国和日本各国得到迅速发展。1992 年韩国引 进工厂化育苗技术,设计标准化结构温室:等屋面钢结构玻璃温室和等屋面刚性覆盖材料温室,开发专业化的自动播种系统、环境控制系统、可移动式苗床、嫁接装置、催芽室、灌溉施肥系统和幼苗发育管理技术体系,蔬菜集约化商品苗覆盖率达80%上。美国Speedling Transplanting和Green Heart Farms 公司包括 花卉在内的商品苗年产量均超过10 亿株,其中蔬菜苗产量占80%以上。目前美 国100%的芹菜、鲜食番茄,90%的青椒,都采用穴盘育苗移栽技术。荷兰的现代化育苗技术作为欧洲典型代表,以大规模、专业化的集约化育苗为特点,实现蔬菜育苗的机械化、自动化操作,境内种苗专营公司所生产的秧苗除满足本国蔬菜栽培农场的需要外,还向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出口。 (2)国内发展现状 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不仅能够节省能源和资源,降低育苗成本,提高种苗生产效率及质量,还便于推广蔬菜新品种及育苗新技术,实现标准化生产,同时穴盘育苗技术采用泥炭、蛭石等轻型基质育苗,便于长距离运输。因此在主要蔬菜

番茄品质遗传及育种研究进展.

中国蔬菜 2010(14):1-7 CHINA VEGETABLES 番茄品质遗传及育种研究进展 李晓蕾李景富康立功张贺许向阳 * (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摘要:番茄品质育种主要集中在外形美观、大小适中、着色均匀、高VC含量、高可溶性固形物含 量、高糖度、高糖酸比、高番茄红素含量及耐贮运相关品质性状等方面。本文综述了番茄品质相关评价、遗传分析和育种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番茄品质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育种目标和技术路线。 关键词:番茄;品质;育种;综述 中图分类号:S6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346(2010)14-0001-07 Research Progress in Tomato Quality Genetics and Breeding LI Xiao-lei, LI Jing-fu, KANG Li-gong, ZHANG He, XU Xiang-yang* (Horticulture College,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30, Heilongjiang, China) Abstract:Objectives of tomato(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quality breeding were focused on good looking appearance, moderate size, even coloring, rich VC content, high soluble solid content, high sugar content, high ratio of sugar and acid, high content of lycopene and be able to tolerant to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lative review, genetic analysis and breeding progress about tomato quality; and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omato quality breeding and future breeding objectives and technological line.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是一种世界范围广泛种植的蔬菜作物,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消费蔬菜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番茄品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提高番茄营养成分含量、提升番茄品质,如何应用常规技术、分子聚合育种或转基因技术获得高品质优良番茄品种已成为番茄品质育种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番茄品质相关评价、遗传分析和育种的研究进展。 Key words:Tomato; Quality; Breeding; Review 1 番茄品质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 1.1 外观品质 1.1.1 番茄果实颜色番茄果实颜色主要由果皮颜色和果肉颜色决定,果皮颜色分为黄色和透明,黄色果皮基因为Y、透明果皮基因为y,二者为等位基因,Y对y显性。果肉颜色分为红色、收稿日期:2010-01-25;接受日期:2010-03-28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Nycytx-35-gw08),国家“863”计划项目(2006AA10Z1B9,2006AA100108,2006AA10A116),

(二)蔬菜育种基础知识资料

一、蔬菜良种繁育基础知识 (一)蔬菜种子基础知识 (二)蔬菜育种基础知识 (三)蔬菜种子生产基地建设 (四)蔬菜良种繁育基础知识 (二)蔬菜育种基础知识 1、培育蔬菜优良品种主要有哪些途径? 答:培育蔬菜优良品种主要有查、引、选、育等途径。 查:品种资源调查,对当地品种进行调查收集和整理,从中发现一些在当地表现很好而未推广的品种。 引:从国内外引进当地没有栽培的优良品种。 选:即选种,从现有的品种群体内选取自然产生的优良变异个体,利用适当的选择方法,使其成为显著优于原品种群体的新品种。 育:即育种,利用育种原始材料,通过杂交、自交、回交、人工诱变等手段,对生物的遗传性进行有目的的控制和改造,创造出高产、稳产、优质、抗逆、熟期适当和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或一代杂种,甚至新的生物类型。 2、蔬菜有性繁殖的自然授粉方式有哪些类型? 答:有性繁殖是由雌配子(卵细胞)和雄配子(精细胞)相互结合(受精)产生后代,是植物繁殖的基本方式。授粉是指雄蕊花药中的成熟花粉粒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按照自然授粉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三类。

(1)自花授粉:同一花内或同一植株内及同品种不同植株间的花粉进行授粉而繁殖后代的一类蔬菜,如大豆、花生、豌豆、菜豆、茄子、番茄等,典型方式为闭花传粉,如豌豆等植株,不待花蕾张开就已完成传粉作用。天然异交率0-4%。 (2)异花授粉:不同基因型的不同品种间的植株依靠风力、昆虫等外力传粉、授粉而繁殖后代的一类蔬菜,其后代的遗传变异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如莴苣、马铃薯、西瓜、甜瓜、南瓜、黄瓜、菠菜、芦笋、十字花科蔬菜,天然异交率50-100%。 (3)常异花授粉:以自花授粉为主上,但同时有相当高的异花授粉繁殖后代,天然异交率5-50%的一类蔬菜。如辣椒等。 3、蔬菜作物的异花授粉类型有哪些? 答:异花授粉蔬菜作物分为单性花、雌雄蕊异熟、雌雄蕊异长和自花不孕(不亲和)及雄性不育等类型。 单性花的蔬菜作物必然需要异花传粉,如雌雄同株的西瓜、甜瓜、南瓜、黄瓜等瓜类、甜玉米等和雌雄异株的菠菜、石刁柏等。 雌雄蕊异熟是指每株植物或每朵花上的雌蕊和雄蕊的成熟时间不一致的现象,如雄花序比雌花序先成熟的甜玉米,雄蕊先熟的洋葱和雌蕊先熟的甘蓝等。 雌雄蕊异长是指两性花中的雌蕊和雄蕊的长度不同的现象,如白菜等。 自花不孕(不亲和)是指花粉落到同一朵花或同一植株上不能结实的现象,如甘蓝、大白菜等。 雄性不育:雌雄同株植物中,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它的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并能将雄性不育性遗传给后代的现象。 4、不同授粉方式的蔬菜作物种子生产有什么特点? 答:自花授粉蔬菜作物的种子生产,可利用纯系品种、混合品种及品种间杂交种,生产中要注意防止机械混杂和生物学混杂。 异花授粉蔬菜作物的种子生产,可利用杂种优势,生产中要注意防止机械混杂,严格隔离和控制授粉,去杂去劣。 常异花授粉蔬菜作物的种子生产,可利用品种间杂交种,最好利用自交系间杂交种的杂种优势。种子生产中要注意设置隔离区、及时拔除杂株,防止异交混杂、机械混杂。 5、蔬菜作物营养器官繁殖的种子生产有什么特点? 答:蔬菜作物营养器官繁殖是无性繁殖的的一种常见方式,其用以繁殖后代的各类营养器官不是植物学上的种子,而是块茎、块根、鳞茎、球茎、匍匐茎、根茎等材料。 蔬菜作物营养器官繁殖过程极少产生变异,群体内个体与个体之间具有高度

最新(二)蔬菜育种基础知识资料

(二)蔬菜育种基础知 识资料

一、蔬菜良种繁育基础知识 (一)蔬菜种子基础知识 (二)蔬菜育种基础知识 (三)蔬菜种子生产基地建设 (四)蔬菜良种繁育基础知识 (二)蔬菜育种基础知识 1、培育蔬菜优良品种主要有哪些途径? 答:培育蔬菜优良品种主要有查、引、选、育等途径。 查:品种资源调查,对当地品种进行调查收集和整理,从中发现一些在当地表现很好而未推广的品种。 引:从国内外引进当地没有栽培的优良品种。 选:即选种,从现有的品种群体内选取自然产生的优良变异个体,利用适当的选择方法,使其成为显著优于原品种群体的新品种。 育:即育种,利用育种原始材料,通过杂交、自交、回交、人工诱变等手段,对生物的遗传性进行有目的的控制和改造,创造出高产、稳产、优质、抗逆、熟期适当和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或一代杂种,甚至新的生物类型。 2、蔬菜有性繁殖的自然授粉方式有哪些类型? 答:有性繁殖是由雌配子(卵细胞)和雄配子(精细胞)相互结合(受精)产生后代,是植物繁殖的基本方式。授粉是指雄蕊花药中的成熟花粉粒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按照自然授粉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三类。

(1)自花授粉:同一花内或同一植株内及同品种不同植株间的花粉进行授粉而繁殖后代的一类蔬菜,如大豆、花生、豌豆、菜豆、茄子、番茄等,典型方式为闭花传粉,如豌豆等植株,不待花蕾张开就已完成传粉作用。天然异交率0-4%。 (2)异花授粉:不同基因型的不同品种间的植株依靠风力、昆虫等外力传粉、授粉而繁殖后代的一类蔬菜,其后代的遗传变异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如莴苣、马铃薯、西瓜、甜瓜、南瓜、黄瓜、菠菜、芦笋、十字花科蔬菜,天然异交率50-100%。 (3)常异花授粉:以自花授粉为主上,但同时有相当高的异花授粉繁殖后代,天然异交率5-50%的一类蔬菜。如辣椒等。 3、蔬菜作物的异花授粉类型有哪些? 答:异花授粉蔬菜作物分为单性花、雌雄蕊异熟、雌雄蕊异长和自花不孕(不亲和)及雄性不育等类型。 单性花的蔬菜作物必然需要异花传粉,如雌雄同株的西瓜、甜瓜、南瓜、黄瓜等瓜类、甜玉米等和雌雄异株的菠菜、石刁柏等。 雌雄蕊异熟是指每株植物或每朵花上的雌蕊和雄蕊的成熟时间不一致的现象,如雄花序比雌花序先成熟的甜玉米,雄蕊先熟的洋葱和雌蕊先熟的甘蓝等。 雌雄蕊异长是指两性花中的雌蕊和雄蕊的长度不同的现象,如白菜等。 自花不孕(不亲和)是指花粉落到同一朵花或同一植株上不能结实的现象,如甘蓝、大白菜等。 雄性不育:雌雄同株植物中,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它的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并能将雄性不育性遗传给后代的现象。 4、不同授粉方式的蔬菜作物种子生产有什么特点? 答:自花授粉蔬菜作物的种子生产,可利用纯系品种、混合品种及品种间杂交种,生产中要注意防止机械混杂和生物学混杂。 异花授粉蔬菜作物的种子生产,可利用杂种优势,生产中要注意防止机械混杂,严格隔离和控制授粉,去杂去劣。 常异花授粉蔬菜作物的种子生产,可利用品种间杂交种,最好利用自交系间杂交种的杂种优势。种子生产中要注意设置隔离区、及时拔除杂株,防止异交混杂、机械混杂。 5、蔬菜作物营养器官繁殖的种子生产有什么特点? 答:蔬菜作物营养器官繁殖是无性繁殖的的一种常见方式,其用以繁殖后代的各类营养器官不是植物学上的种子,而是块茎、块根、鳞茎、球茎、匍匐茎、根茎等材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