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班锁结构分析法》第六章 第一节

《鲁班锁结构分析法》第六章 第一节

《鲁班锁结构分析法》第六章 第一节
《鲁班锁结构分析法》第六章 第一节

第六章经典六柱锁的拆解分析

第一节经典六柱锁拆解的理论分析

经典六柱锁的可拆解分析是《鲁班锁结构分析法》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同时它又与柱组的拼合是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柱组的拼合是几个柱子静态的按榫卯规律的拼合。而经典六柱锁的可拆解分析是考虑柱子在锁中的可移动方向及移动时所需要的条件。

综观鲁班锁界,从理论上对经典六柱锁的可拆解分析做一个规律总结,本文是开了一个先河。实际上,我也是在之前分析了数千个柱组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以下的经典六柱锁的可拆解规律。也算是从实践到理论的一个飞跃。当然这些规律的正确与否,还是要用单个锁的拆解来验证。

既然是第一个从理论上对经典六柱锁的可拆解分析做一个规律总结,那么这些规律对所有的经典六柱锁是否全覆盖;总结出的规律是否有特例需要另外处理。这些都需要用实践来证明。在12万个经典六柱锁计算完成之前,我不敢做本文完全正确且无遗漏的保证。

我的对经典六柱锁的可拆解分析既然是《鲁班锁结构分析法》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么这个分析就是在《鲁班锁结构分析法》已有的理论基础上,充分利用《中国码》的强大功能进行分析。

我对经典六柱锁的可拆解分析不是对整个的六柱锁进行拆解分析,而是对《鲁班锁结构分析法》中将全部的锁分解成的6个柱组分别进行拆解分析。如图一:

图一

由图一可知,单柱。二柱组肯定可拆解。无须分析。

上梁三柱组和下梁三柱组是整体镜象关系。即任意一个上梁三柱组都可以在下梁三柱组中找到一个它的镜象柱组。反过来,即任意一个下梁三柱组都可以在上梁三柱组中找到一个它的镜象柱组。所以上梁三柱组和下梁三柱组的可拆解状况,只要分析一个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对全部的经典六柱锁的可拆

解分析只要对下梁三柱组,四柱组,五柱组这三种柱组进行分析就可以了。下面就对这三个柱组进行分析。

一.下梁三柱组:

对于三柱组,只要能拆出一根柱子,就可以判定这个三柱组可拆解。

图二是下梁三柱组的结构图,左上角是下梁三柱组的立体图,其它是下梁三柱组的折纸盒表示图。折纸盒表示图中的红色数字(8除外)是下梁三柱组的三根柱子中待定的中国码;红色的“A,D,a,d”是下梁三柱组的三根柱子中固定的中国码.

淡蓝色的小方块表示是可以可以随意安放的元件。

图二

按照《鲁班锁结构分析法》中分析的结构规律。下梁三柱组中三根柱子的三个榫卯配合是:

后檐的中国码的第“1”位配左柱的中国码的第“4”位;

后檐的中国码的第“3”位配下梁的中国码的第“1”位;

下梁的中国码的第“3”位配左柱的中国码的第“2”位。

下梁三柱组中三根柱的数字码之和依然等于15,只是其中“8”号块必然属

于下梁,所以用红色表示。图中也将“8”号块与下梁的主体连为了一体。

以上是组成下梁三柱组的必须条件。

按照锁的拆解规律,下梁三柱组中三根柱子只要可以拆出一根,就能确定此柱组为可拆解的三柱组。

下面就以拆出后檐,左柱,下梁的顺序叙述拆出它们所需要的条件。

1.拆后檐:

拆后檐的充分条件是;它的第一位中国码是“A”。符合此条件,后檐即可向上移出。

于是左柱的第四位中国码必然是“a”。其它的各柱编码没有要求,只要满足组成下梁三柱组的条件即可。见图三:

注:后檐的编码是Ddad3也可以左右向横移而出,但是它属于左柱可移出的特例,这里就不给图了。

图三

2.拆左柱:

拆左柱的充分条件是;它的第四位中国码是“d”,且1号块不属于左柱。于是后檐的第一位中国码必然是“D”。其它的各柱编码没有要求,只要满足组成下梁三柱组的条件即可。见图四:

这时左柱的中国码是:A*ad0或A*ad4。

“*”是符合三柱组组成条件的任意码。后续也是如此表述。

图四

3.拆下梁:

拆下梁有3种状况:

一是下梁可直接向下移出。这时下梁的中国码是*Dda8或*Dda10。其余柱子

的编码满足组成下梁三柱组的条件即可。见图五:

图五

二是下梁的中国码是AD*a8或AD*a12时,下梁可直接向右移出。见下图:

第三种状态是下梁向右移动一个单位后再向下移出。(这是实心锁中的一个“腾挪”的拆柱子动作,“腾挪”就是先移动,再拆出)

实现这个状态的必要条件有两个:一是后檐的第二位码是A或B;第三位码是a。二是下梁的第一位码是A,数字码是8,10,11,12,14,15这6个之一。数字码是这6个数的理由是:为了下梁可向右移动,1#块可有可无;但有1#块时2#块必须有;没有1#块时2#块可有可无;4#块可有可无;8#块是下梁三柱组的下梁必须有。数字码为8,10, 12,14是没有1#块的状态

(见图六下排中间);数字码为11,15是有1#块时的状态(下图六下排右侧)。图六如下。

图六

下梁三柱组的可拆解条件就以上四个。符合上述条件的任意一个,此下梁三柱组即可拆解。对上述四个条件任意一个都不符合,那就是一个三柱死疙瘩。总结一下,下梁三柱组的可拆解条件是:

1.后檐第一个编码是“A”,可向上拆出;

2.左柱的编码是A*ad0或A*ad4,可向左拆出;

3.下梁的编码是*Dda8或*Dda10,可向下拆出;

4.下梁的中国码是AD*a8或AD*a12时,下梁可直接向右移出。

5.后檐的编码是*Aad*或*Bad*,且下梁的数字码是8,10,11,12,14,15,

可向右移动一个单位后,向下拆出。

举一个死疙瘩的例子:如图七:

图七

后檐与左柱的榫卯配合为B——b,不符合条件1和2,确定后檐和左柱都不能单独拆出。下梁与左柱的榫卯配合为A——a,不符合条件3,确定下梁不能向下拆出。下梁的数字码是9,不符合条件4,不可向右移动,也不可拆出。四个条件都不符合,所以三根柱都不可以移动,因此这个三柱组合是个死疙瘩。

之所以对下梁三柱组叙述的如此详细,是因为下梁三柱组的拆解是非常重要的拆解程序。后续,四柱组,五柱组的拆解过程中,都有可能使用三柱组(左柱+后檐+下梁的三柱组或右柱+后檐+下梁的三柱组)的拆解程序。其中右柱+后檐+下梁的三柱组虽没有叙述,但是它的拆解过程的原理与下梁三柱组的拆解原理相同,只是镜象操作而已。

二.四柱组:

四柱组的拆解的逻辑过程如下:

先做拆一根柱子的尝试。这根柱子可以是后檐或左右柱。(四柱组中下梁不可以单独拆出)如果后檐可以拆出,那么此四柱组可拆解,拆解过程结束。如果后檐不可以拆出,但是左右柱可以拆出一根,就转到三柱组的拆解过程。如果任一根柱子都不可以单独拆出,那么就要进行两柱同时拆出的尝试。这个两柱组可能是后檐+左柱,也可能是后檐+右柱。如果有一个二柱组可以拆出,那么此四柱组可拆解,拆借过程结束。如果有上述两个二柱组都不可以拆出,那么即判定此四柱组不可拆解,拆解过程也结束。

四柱组的结构图如图八:

图八

下面就叙述拆出后檐,左柱所需要的条件。

1.拆后檐:

四柱组中第一步单独拆出后檐的必要条件是:后檐的第一,二位编码都是“A”,于是,第三位编码必然是“a”。所以它的编码就是AAad*。即如果后檐可拆出,那么它就必然是:Aaad0(#1024),Aaad1(#992),Aaad2(#960),Aaad3(#928)这四根之一。见图九:

图九

2.拆左右柱:

四柱组的左右柱的拆出方向有三种:左右柱可分别向前移出;左右柱可分别向左(或向右)移出;左右柱可分别下前移出。

由于四柱组中左右柱镜象对称,所以叙述以拆出左柱的条件为主。

第一种:左右柱可分别向前移出的条件:左右柱满足此条件的要求相同。即如果左右柱可向前移出,那么,它们的第二位编码也是“A”,数字码是0,所以它们的编码就是AA**0。也就是#256,#512,#768,#1024这四根柱子之一。这四根柱子在柱组中放置的位置共有7种。见图九:

图九

第二种:左右柱可分别向左右移出的条件:

和拆下梁三柱组一样,左柱可向左移出的条件是:左柱的中国码是:A*ad0或A*ad4。按照镜象关系,右柱可向右移出的条件是:右柱的中国码是:A*da0或A*da8。见图十:

图十

第三种:左右柱可分别先向下移动2个单位,再向前移出的条件:(这又是一个实心锁中的一个“腾挪”的拆柱子动作)

它有4情况:以左柱为例,左柱数字码是“1”,紫色块就必须有;左柱数字码是“4”,绿色块就必须有;左柱数字码是“5”,紫色块和绿色块都必须有,即它的第二位编码是“D”;左柱数字码是“0”,紫色块和绿色块都可有可

无。见图十一:

这时左柱的编码和它的六种柱形见图十二:

图十二

按镜象规律,右柱可以先向下移动2个单位,再向前移出的编码和它的六种

柱形见图十三:

图十三

四柱组的左右柱如果可以拆出一根,那么就转到拆三柱组的操作程序。这时,拆三柱组的操作程序与上述的拆下梁三柱组的过程相比,增加了一种可拆解的可能,就是这个三柱组的“柱”如果是#1024,#768,#512,#256这四根柱子之一,可直接拆出。其余完全相同。

四柱组的左右柱如果一根都不可以可以拆出,那么就要进行拆出二柱组的尝试。这个二柱组可能是后檐+左柱,也可能是后檐+右柱。由于二柱组后檐+左柱和后檐+右柱结构上属于镜象关系,所以以下以拆出右柱和后檐为例说明二柱组的拆出条件。

右柱+后檐二柱组的拆出条件是:1. 后檐的第一位编码是“A”;2. 右柱的

第二位编码是“D”,第三位编码是“a”;3. 右柱和后檐的数字码之和是“10”

或“11”。此时,右柱+后檐的二柱组可向上移出。至此,拆解过程结束。见图十四:

如果右柱+后檐的二柱组不可以向上移出。那么此四柱组不可拆解,是个四柱死疙瘩。

右柱+后檐的二柱组可向上移动还有一个很直观的说法:右柱+后檐的二柱组可向上移动的条件是需要2个竖直方向上的滑槽与滑块配对,一是后檐的第一位编码“A”作为滑槽;二是下梁右侧空缺四个块作为滑槽。(见图十四)只要这2个滑槽同时具备,右柱+后檐的二柱组就可以向上移动。

说明:右柱+后檐二柱组可向右移出的条件是左柱可单独向左移动的特例,所以不再讨论。

图十四

如果右柱+后檐或左柱+后檐的二柱组有一个可以拆出,此四柱组即判定为可拆解;如果右柱+后檐或左柱+后檐的二柱组任意一个都不可以拆出,此四柱组即判定为不可拆解。

不管结果如何,四柱组的拆解到此结束。

三.五柱组:

五柱组的拆解的逻辑过程如下:

先做拆一根柱子的尝试。在我的拆解过程中,这根柱子只选前后檐之一。如果前后檐可以拆出其中一根,那么就转到四柱组的拆解过程。

如果前后檐任一根柱子都不可以单独拆出,那么就要进行两柱同时拆出的尝试。这个两柱组理论上有四种组合:后檐+左柱,后檐+右柱,前檐+左柱,前檐+右柱。

如果有一个二柱组可以拆出,那么就转到三柱组的拆解过程。

如果有上述四个二柱组都不可以拆出,那么即判定此五柱组不可拆解,拆解过程也结束。

五柱组的结构图如图十五:

思修第六章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教学简况】: 授课对象:09级高职全体学生 教学目的: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法律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同时,使大学生了解爱情、婚姻家庭的本质和调节婚姻家庭关系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规范,明确正确对待爱情的应有态度。 重点难点: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明确正确对待爱情的应有态度。 学时安排:4学时 【教学过程】: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正确认识和对待爱情,掌握道德对婚姻家庭的基本要求,将为今后成家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节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 (一)职业的定义 职业的通俗表述就是人们所从事的工作。社会分工造成了职业的划分,职业也因此具有了特定的业务要求和职责规定。一定的职业是从业者获取生活来源、扩大社会关系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可以给职业下个定义就是 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动也是从业者扩大社会关系、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因此,职业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 实践活动。 (二)、职业道德 材料一:盗亦有道 盗亦有道即使是当贼的,也有他们的所谓“行为规范”。 出自《庄子·外篇·箧第十》跖之徒问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 何适而无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 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是否可以下手,为智;能猜出房屋财物的所在,为圣;行动之时,把所盗财物公平分给手下,为仁。 于盗贼身上?盗跖认为, 的鼠辈之贼。 好汉的“替天行道”,周润发黑帮英雄片中的“重情重义” 类,或许也是盗亦有道的另类注解吧。 另类的典故,至少给我们一个启示,哪怕是强盗也要有职业道德。 一个结论:有职业必有道德 有道德才有职业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六章第一节质量(解析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质量同步 训练 一、单选题(共13题;共26分) 1、小明和妈妈从北京去西藏旅游,发现进入西藏拉萨,带去的食品包装都膨胀了,如图所示,该过程中一定不变的物理量是() A、密度 B、温度 C、质量 D、体积 2、将2.5t换算成以千克为单位的正确换算式为() A、2.5 t=2.5 t×1 000 kg=2 500 kg B、2.5 t=2.5×1000=2 500 kg C、2.5 t=2.5 t×1 000=2 500 kg D、2.5 t=2.5×1 000 kg=2 500 kg 3、图中,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得金属球的质量为() A、80g B、81.6g C、82g D、78g 4、一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A、将它熔化成铁水 B、将它轧成薄铁片 C、将它切掉一个角 D、将它从地球运到月球 5、(2019?哈尔滨)在实验室,用天平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力 6、一个物体质量大小决定于()

A、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B、物体的形状 C、物体的空间位置 D、物体的状态 7、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前,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这时应() A、将游码向左移动 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C、将游码向右移动 D、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8、用天平称出一个塑料瓶的质量,然后将其剪碎再放到天平上称,比较这个物体在形状变化前后的质量()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9、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小明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只将20g的砝码放在天平右盘后,发现指针略偏于分度盘左侧,这时他应该() A、向右调平衡螺母 B、向右调游码 C、继续向天平右盘中加入10g的砝码 D、直接记录结果为20g 10、(2019?衡阳)下列有关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A、称量前,应调节平衡螺母或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B、称量前,应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以免超过量程 C、称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物体 D、称量时,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左盘加砝砝 11、某同学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用了10g,5g和1g砝码各一个,游码放在0.1g处横梁正好平衡;结果发现原来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砝码被放在左边,而物体被放在了右边,该同学打算从头再做一遍,另一个同学说,这样也可以,那么另一位同学所讲的正确读数为() A、16.1g B、15.9g C、16.9g D、15.1g 12、邵莹同学在测量物体质量之前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天平调平,于是她向左盘中放入质量为0.3g的砂粒,这是天平平衡了.在测量过程中向右盘放入了62g的砝码,此时天平再次平衡,则此物体的实际质量为() A、62g B、62.3g C、61.7g D、61.3g

第六章第一节质量(20201109221740)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 第一节质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知道托盘天平的构造,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练习天平的使用,养成学生使用物理仪器测量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质量概念的理解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难点: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和用天平测量实际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 教师:大头针、铁锤、火柴根、木块、天平及砝码、体重称、橡皮泥 学生:天平及砝码、小石块、烧杯及水 【教学过程】

【设问】这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之间有什么相 同点和 不同点,你如何去分类? 【总结】像大头针、铁锤、火柴根和木块这些生 活中常 见的物品我们称之为 物体;而铁和木材我 们称之为物质。 区别,更加直观,更容易接受理解。) 【引入】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由物质构成,物体 有大有小,我们如何去衡量构成一个物体的物质 的多少呢?请同 学们根据提示进行自学。 【自学指导】 1、 什么是物体的质量?用什么符号表示? 2、 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 样? 3、 质量的单位与平时生活中所使用单位有何不 同?它们 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4、 阅读课本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质量。 补充说明: 1 公斤=1kg ; 1 斤=500g ; 1 两=50g 【自学检测】 1、 在下列数字后面填上适当的质量单位. ① 1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________ ; ② 1片药的质量约为500 _______ ; ③ 1卡车煤的质量为5 ___________ ; 2、 0.5 t= ______ g ; 300 g= ________ kg 3、 1.5 x 104mg = ___ g,它可能为下列哪个物 体的质 量() A 、电脑 B 、课桌 C 、钢笔 D 、中学生 【出示实物】大头针、铁锤、火柴根、木块 情景导入 二、新课 讲授 1、质量的 概念和单 位 学生讨论回答: 大头针和铁锤是铁 制品,火柴根和木 块是木制品。大头 针和火柴根含有的 铁和木材比较少, 铁锤和木块含有的 铁和木材比较多。 物体:具体的,有 一定形状和体积。 物质:抽象的,组 成物体的原材料, 没有形状和体积。 物体由物质构成 学生自学 物理学中把物体中 含有物质的多少叫 做物体的质量。用 符号m 表示。 基本单位:千克 (kg )常用单位: 吨(t )、克(g )、 毫克(mg 3 1t=10 kg 1g=10 -3 kg 1mg=10 -6kg 生活中质量的单位 公斤,斤,两 1公斤=2斤; 1斤=10两. 学生口答: 1、 ①g ② mg ③ t 5 2、 5X 10 0.3 3、 15 C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何去理解物体和物质呢? (设计意图: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物体和物质的

新教材八年级上物理第六章第一节质量第二节密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节质量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一般中学生的质量,最接近于 ( ) A.45kg B.45g C.450kg D.4t 2、一元硬币的质量最接近( ) A.0.5g B.5g C.50g D.500g 3、下列物体的质量最接近2kg的是 ( ) A.一个苹果 B.一只公鸡 C.一本物理书 D.一张课桌 4、下列物体中,质量约为2×105mg的是() A.一个图钉 B.一册初二物体课本 C.一张课桌 D.一把木椅 5、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质量不变 B. 水结成冰时,质量不变 C.一壶水加热到沸腾时,质量不变 D. 一千克铁比一千克棉花质量大 6、托盘天平使用前需要:①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螺母,使横梁平衡;②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③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以上三步的合理顺序应为( ) A. ③②①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①②③ 7、有关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已调节好的天平移到另一处使用,不需要重新调节 B.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到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C.从砝码盒中提取砝码时,必须用镊子夹取 D.天平横梁平衡后,托盘可以互换 8、在已经调好的天平左盘内放入一金属块,用镊子向右盘内加减砝码,但怎么也不能使天平恢复平衡.此时应该 ( ) A. 把两个托盘对调 B. 把物体放在天平右盘内测量 C. 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 D. 使用游码 9、一架天平的砝码已经磨损,用它测物体的质量,其测量结果( ) A. 偏大 B. 偏小 C. 没有影响 D. 无法确定 10、小明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忘记了先将游码调零,则他用这架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 ) A.测量值等于真实值 B. 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C.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1、在太空中运行的宇宙飞船座舱内,用天平称量某物体的质量,其结果是( ) A.测出的质量和地球上测出的一样 B.测出的质量比地球上测出的大 C.测出的质量比地球上测出的小 D.用天平不能称出物体的质量 12、为了测一瓶油的质量,某同学采用了如下步骤:(1)移动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2)瓶内倒入油后,称得油和瓶的总质量;(3)瓶放左盘,称得瓶的质量;(4)将天平整理好;(5)将天平置于水平台上;(6)将游码置于左端零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缺步骤,顺序为(5)(6)(1)(3)(2)(4) B. 不缺步骤,顺序为(4)(5)(6)(1)(3)(2) C. 缺步骤"(7)油的质量等于瓶和油的质量减去瓶的质量",顺序为(5)(6)(1)(3)(2)(7)(4) D. 缺步骤"(7)油的质量等于瓶和油的质量减去瓶的质量",顺序为(4)(5)(6)(1)(3)(2)(7) 13、某同学在称一物体的质量时,错把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若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是100g,游码在标尺上的刻度值为2 g,则物体的质量应为( ) A. 102g B. 98g C. 104g D. 96g 14、小明用天平称一本书的每张纸的平均质量,该书共有200页.她调好天平后,将书放入左盘中,在右盘中加砝码,并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此时右盘中砝码数为140g,游码数为2.5g,则每张纸的质量接近下面哪个值( ) A.140g B.2.5g C.0.7g D.1.4g 15、托盘天平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有关其使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称量物体前首先应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以免超过量程 B.称量时,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加砝码 C.不管桌面是否水平,只要调平横梁就可以称量 D.不能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 16、一根铜棒,在下列情况下,其质量会变化的是() A.把铜棒扎成一薄铜片B.把铜棒加热到300℃ C.宇航员将铜棒带到月球上D.钳工用锉刀对它进行加工 二、填空与实验题 17、小明同学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首先取来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如图 甲所示情况. (1)他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明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小华立即对小明说: “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小华所说的两个错误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虚心地听取了小华的建议,重新进行操作.在称量过程中,又出现了如图甲 所示的情况,接下来的操作他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平再次平衡后,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那么小明所称量物体的质量是______g. 18、在实验室里用___ _____测物体的质量,当用它称物体质量时,若把一只最小的砝 码加入右盘时嫌多,而取出这只最小的砝码又嫌少,这时应通过___________使天平平衡,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19、使用托盘天平时,先要调节天平,天平调节分两步: (1)先把天平放在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处。 (2)调节横梁右端的 ,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处,这时横梁平衡。 图甲 图乙 图丙

第六章第一节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我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性质就引入的质量这个物理量。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符号:“m表示。 (2)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2. 质量的单位 (1)国际单位:千克(kg) (2)其他单位:吨⑴;克(g);毫克(mg)。 (3)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看P109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 3?质量的测量一一天平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天平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3)天平的使用 天平的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A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B .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教师强调:1、调节平衡螺累母按: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 2、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4、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则应改用 移游码。 5、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4)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A ?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 B .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C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小结: 达标测评

思修第六章第一节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案 第六章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分析了社会主义法律是如何运行的。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法律含义、特征、产生与发展三个方面对“法律”进行了阐释,使学生对“法律”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引导学生从法的创制、实施、法律借以产生的物质生活条件、法律内容所体现的意志等角度来定义法律,旨在使大学生深刻理解法律的本质含义。 情感目标: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法律,要在理解法律及其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发展规律和时代价值,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法律的本质特征 教学难点:法律的运行 【教学方法、教具】 以教材、教参、多媒体为教具,以启发法、讲授法、提问法等为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制度基石。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建设法治中国,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参与和推动。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大学生肩负着重要责任。大学生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不仅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而且要努力提高法治素养。这就需要培养法治思维,尊重和维护法律权成,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努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观看案例视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二、讲授新课 法律案例:同学A在校道上捡到一副眼镜,放在宿舍的桌面上,在用电脑时不小心压坏了眼镜。捡在别人丢失的东西有妥善保管的义务吗?同学A需要赔偿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一)法律的含义 法律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 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程序,制定、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二是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第六章第1节质量

教学设计 课题: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 学习目标: 1、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质量。 3、认识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及位置而改变。 学习重点: 质量的概念和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学习难点: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新课引入: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电视上有报道某某商品有质量”问题,某某产品质量”合格, 这里所指的质量”与我们物理学中所讲的质量”是不是同一个概念? 进行新课: 一、质量 阅读课本P108至P111文字内容,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 1.一切物体由组成,一个铁锁比一个小铁钥匙所含的铁物质要,物理 上质量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 ,而生活中某产品的质量是指 ________________ 2.质量通常用字母表示,质量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_________ .常用的质量单 位还有____ 、_____ 和____ ,1kg= _________ g,1t= _______ k g。 二.质量的测量 1?实验室里我们通常用_____ 测物体质量,生活中常用 ________ 、_____ 测物体质量 2.观察托盘天平构造,认清天平各部分的名称 1”濮涉 N 一托盘硼4.标兄于一呼宿卯毋氐粕*十

三?天平的使用 (一)使用要求: 1.不超称量。 2.砝码要用镊子夹。 3.潮湿、药品间接放。 (二)天平的使用方法 1.天平放水平,游码左归零。 2.螺母调平衡,左物右码称。 3.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读数。m物=m砝+m 游 (三)测量橡皮的质量。 课堂小结及板书设计 第1节质量 一、质量 1 ?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二、质量测量 1?实验室测量质量工具:天平 2?天平的使用 (1)天平放水平,游码左归零。 (2)螺母调平衡,左物右码称。 (3)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读数。 m物=m砝+m游 三、质量的测量技巧 课堂练习: 1、一满杯水结冰后,冰将杯子胀破了,这是因为在水结冰时() A、体积变大了 B、质量增大了 C、体积和质量增大了 D、体积和质量都减小了 2、如图所示为小明测一金属块质量时天平平衡后所用砝码和游码的情况,贝吐匕 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______ 。 50 20 10 如果要测液体的质量,又将如何测量呢?下节我们再继续探索吧!

第六章第一节 质量教学设计

第六章第一节质量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的第六章第一节——质量。 质量是力学的第一个物理量,也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物理量。它是力学学习的基础,对力学的学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即将学到的密度的知识中也要用到质量及其质量的相关知识。此外,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因此,学好质量也为惯性的学习打好了基础。除此之外,在后面第七章重力的学习中也要用到质量,而且到了高中还要进一步的学习质量。 总而言之,质量的学习是很基础的。 二、学情分析 第六章是学生在八年级物理学习了有关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认识物质的属性。而经过一年时间的学习,学生不管是在科学探究的能力还是认知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本章除了进一步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外,在科学内容方面着重认识两个重要物理量——质量和密度。本节课——质量在物理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基本物理量,对学生来说质量是个比较陌生的概念;而对它的单位,购物时经常用到,比较熟悉。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符号及其单位。 2.知道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查阅资料等,理解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质量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 2.理解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 难点 1.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2.质量单位的换算。 教学突破 在初中阶段对质量概念的理解要求比较低,因此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东西有多有少”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物体。“从物质的量”的概念出发,引出质量的初步概念,这样认识起来会比较自然和顺畅。 五、本节教法、学法 教法:

第6章 第1节

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目标导航 1.结合具体实例,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2.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 一、杂交育种(阅读P 98-99 1.选择育种 (1)方法:驯化野生动物、栽培植物时,挑品质好的个体来传种,经过长期选择,汰劣留良,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2)原理:利用生物的变异。 (3)缺点:育种周期长,可选择范围有限。 (4)实例: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对优良性状的玉米的选育。 2.杂交育种 (1)概念: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过程:(以高产抗病小麦的选育为例) P 高产、不抗病×低产、抗病 ↓ 高产、抗病(均为显性性状) F 1 ↓? 出高产、抗病个体 F 2 连续↓?

选出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所有高产、抗病个体 ↓ 新的优良品种 (3)原理:基因重组。 (4)优点:操作简便。 (5)应用 二、诱变育种(阅读P 100) 1.概念 2.优点:可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优良变异类型。 3.缺点:诱发产生的突变,有利的个体往往不多,需处理大量材料,使选育工作量大,具有盲目性。 4.应用??? 农作物:培育“黑农五号”大豆微生物:青霉菌的选育 1.连线 2.判断正误

(1)杂交育种过程中,从F 中选出符合人们要求性状的个体就可以大田推广 2 种植。( ) (2)诱变育种可提高变异频率,能够产生多种多样的新类型,为育种创造丰富的原材料。( ) (3)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和低频性,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个体往往不多。( ) (4)诱变育种可产生新基因从而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 答案(1)×(2)√(3)√(4)× 一、杂交育种的过程与应用 1.设杂交育种的过程图解 已知AAbb与aaBB为亲本: P AAbb×aaBB ↓ AaBb ① F 1 ↓? A_B_ A_bb aaB_ aabb ② F 2 ? ?↓多次自交直到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AABB AAbb aaBB ③ 2.分析 (1)材料的选择:要求所选育种材料分别具有我们所期望的个别性状,所选的原始材料,是人们在生产中多年栽培过的能稳定遗传的品种,一般是纯合子。 (2)杂交一次,得子代F 是杂合子,不管在性状上是否符合要求,一般都不 1 能直接用于扩大栽培。

思修第六章

第六章培养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习题集 [日期:2009-04-03]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第六章培养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习题一 一、单选题 1.“真正的爱情就是要把疯狂的或是近于淫荡的东西赶得远远的。”这表明了爱情的( ) A.纯洁严肃性 B.平等互爱性 C.专一排他性 D.强烈持久性 2.在职业道德建设中,堪称从业者“立人之道”、“进德修业之本”的是( ) A爱护公物 B诚实守信 C文明礼貌 D 3、“婚外情不是真正的爱情。”这表明了爱情的( ) A.纯洁严肃性 B.平等互爱性 C.专一排他性 D.强烈持久性 4、人生幸福需要心理健康,事业的成功需要心理健康,现代社会生活更需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指的是( ) A.心理情绪不急不躁 B.思维正常,体格强壮 C.体质好,身体无疾病状态 D.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 5、善于在社会生活中,在自然界和文学艺术中发现、欣赏美的能力是( ) A.创造能力 B.审美能力 C.识别能力 D.想象能力 二、多选题 1..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从业者在下列职业活动中,体现了职业道德要求的有() A.干一行爱一行,安心本职工作,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 B.诚实劳动,有一分力出一分力,出满勤,干满点,不怠工,不推诿 C.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平等待人,秉公办事,不违章犯纪,不滥用职权 D.处处为职业对象的实际需要着想,尊重他们的利益,满足他们的需要 E.恪尽职守,顾全大局,主动承担社会义务,为社会、为他人作出奉献 2. 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础。下列表现属于爱岗敬业的有() A. 在本职工作中勤奋努力,不偷懒,不怠工 B. 喜欢自己的工作,能心情愉快、乐观向上地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 C. 为了求得未来自己理想的职业,利用现有的职业劳动时间全力为求新职做准备 D. 不情愿地成为了现有职业的劳动者,在没有调换工作之前,仍坚守工作岗位,履行职业责任 E. 把自己看成现职工作单位的一分子,把自己从事的工作视为生命存在的表现方式,尽心尽力地去工作 3..某企业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时,也进行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的基本要 求有( )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 E.奉献社会 4、下列行为符合家庭美德要求的有( )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第1节质量 第一部分: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质量 ①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②物理符号:m ③单位:a国际单位:千克(kg) b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c单位换算: 1 t =1 000 kg 1 kg=1 000 g 1 g=1 000 mg ④估测常见物体质量:成年人:约50-70 kg 1包方便面:约100 g 1只鸡或鸭:约2 kg 1升水: 1 kg 1个鸡蛋:约60 g 1个苹果:约250 g 1个大头针:约80 mg 2、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3、测量: (1)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 托盘天平。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 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 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 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3)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 二、重、难点 重点:质量概念的建立 难点: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 1、托盘天平的调节(怎么做?如何判断?) (1)天平水平放置: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2)调节横梁平衡: A.先将游码归于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B.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2、托盘天平的使用(怎么用?如何读数?) (1)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右盘; (2)砝码放置顺序:先大后小,再移游码; (3)天平平衡后读数: m 物= m 砝 + m 游码示数 。 3、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遵守哪些原则?) (1)不要超过量程 (2)保护天平 A.保护天平的刀口:轻拿轻放; B.保护天平的清洁和干燥:用镊子夹取砝码,化学药品、液体不能直接放在 天平盘上。 4、测量固体的质量: (1)调节天平; (2)被测物体放左盘,砝码放右盘,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3)记录数据。 5、测量液体的质量: (1)调节天平; (2)测量空烧杯质量m ; (3)将被测液体倒入烧杯,测量总质量m 总 ;

人教版第六章第一节质量学案

第六章第1节质量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说出质量的初步概念和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3、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4、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二、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物体的质量?质量用什么字母表示? 2.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 3.对照课本观察托盘天平的画图,说出主要结构有哪些? https://www.doczj.com/doc/f715603568.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6%89%98%E7 %9B%98%E5%A4%A9%E5%B9%B3%E7%9A%84%E6%9E%84%E9%80%A0%E5%9B%BE &ie=utf-8&in=6348&cl=2&lm=-1&st=-1&pn=7&rn=1&di=187277629200&ln=1180&fr=&fm=& fmq=1363742818250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 2#pn7&-1&di187277629200&objURLhttp%3A%2F%https://www.doczj.com/doc/f715603568.html,%2Fuploads%2Fsltd%2 Frenjiao%2Frjbczwljnj%2F8HCE85H5%2F20110706140039_69764.gif&fromURLippr_z2C%24q AzdH3FAzdH3F4_z%26e3Bwg5wi_z%26e3Bv54AzdH3FwrrAzdH3Ffsp1AzdH3F%3Fv%3D4wt g%26w%3D1jpwts%26t1%3D8dm8a%26hg5owrrsyt1%3D&W297&H220&T12216&S14&TPgif 4.总结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https://www.doczj.com/doc/f715603568.html,/v_show/id_XODY1MDUyODg=.html 三、在你预习过程中,你还有那些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问,请记录下来(每人至少要提出两个问题) 课内探究学案 一、明确学习目标:(我质疑我好学) (请按学习小组交流“预习导学案”中的问题,将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在小组内汇总起来,写到黑板上) 二、合作探究:(我参与,我快乐。) 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4×102kg=( )g 3×104mg=( )kg 2、观察天平了解各部分构造,练习调节横梁平衡。 3、归纳用天平测铁块质量的方法步骤 三、交流展示: 交流一:用天平如何测出一枚打头针的质量?总结方法。 交流二:用天平如何测水的质量? 四、课堂小结,反思整合: 请同学们整理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画出知识树然后小组内交流完善。 五、达标测试,反馈提升: 1.下面是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的几个步骤: (A)调节横梁平衡(B)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C)把游码放在零刻度线位置

第六章第一节《质量》教学设计

第六章第一节《质量》教学设计课 题 第六章第一节质量 一教材分析 课本页——页。包括三部分知识: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托盘天平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质量》一节的教科书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 、内容上:把“质量”和“实验:用天平称固体的质量”结合起来学习。、方法上: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由学生自己总结出实验的结论,一方面在让学生练习使用天平称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使用天平的技能,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获得体验。 这样,新教材注重了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通过学生自己切身的体验,真正掌握了天平的使用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测量固体的质量。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切身的体验,真正掌握了天平的使用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托盘天平的使用操作的兴趣,在使用操作托盘天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三 过程 通过自学课本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在天平的操作过成中总结规律,熟悉使用方法。

与 准备教师用:天平、课件 学生用(分组):天平、砝码、小石块、导学案。 四重 点难点、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 阶段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一 情景 引入 课题【课件】: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并提出问题:大梨小梨的本质 区别是什么?如果我有一个大梨和一个小梨你会选择哪个吃 呢?引入《质量》。 选择 大小 质量 不同 激发 学习 兴趣 二联系生【课件】请把下列物体分分类,说出根据什么理由来分类,分为 几类? 铁锤、椅子、铁钉、桌子、自行车轮胎、汽车轮胎。 导学物理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六章第一节《质量》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六章第一节 《质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知识,即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测质量。教材首先从学生所熟悉的铁锤和铁钉、木桌和木椅、练习本和课本,通过比较组成这些物质的多少,引出质量的概念。接着介绍了质量的单位──千克、克、毫克、吨,列举了一些物体质量的大小,目的是让学生对千克形成较具体的观念。 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又能与能量相联系,这些知识将在高中物理中学习。在初中对质量的概念讲得很浅显,只简单地使学生认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但这并不是质量的定义,教学中不必过分强调。对于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状态、形状而变,也是让学生知道即可。 教学中让学生对照着实物认识天平的各主要部分和它们的作用。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习后面两节课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处于初二阶段成长阶段,刚接触物理不久,对质量的理论认识有一定的难度,但他们的感性认识是丰富,学生和家长买菜的经验,斤、两这些名次早已耳濡目染,运用好学生这些经验本身就是教学中的一大资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3) 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而变化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质量概念;托盘天平使用。 2、教学难点: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质量的单位换算、科学计数法应用。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演示法,归纳总结法 六、教学用具:托盘天平和砝码多套,橡皮、小刀等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 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第一节 质量教案

质量

课题第一节 质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 了解天平的构造,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对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估测的能力. 通过用天平测量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通过对物质质量的测量,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来测质量. 难点: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教学方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课件,器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新课教学 1.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我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性质就引入的质量这个物理量。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符号:“m”表示。 (2)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在地球和月球上称量同一物体的质量不变) 2.质量的单位 (1)国际单位:千克(kg) (2)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3)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看P109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 3.质量的测量——天平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天平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机械制图(王幼龙第四版)第六章第一节视图

课时教案 备课时间2014年4月6日课题第六章第1节视图——基本视图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常用的图样的表示方法 2、掌握基本视图的形成、展开以及画法 3、掌握基本视图的投影关系、方位关系及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讲解、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重点基本视图的形成、展开以及画法、基本视图的投影关系、方位关系及特点难点基本视图的投影关系、方位关系及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 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归纳第五章组合体的视图所包含的内容 引入 由零件图引入。 在生产中,很多零件的表达方法并不仅仅只使用三视图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三视图表示物体的方法。然而,在实际生产中,仅用三视图不足以完整清晰地表达出其形状和结构。本节将介绍以下几个常用的视图---后视图、仰视图和右视 图。教师引领,师 生共同归纳 举例说明 课件出示轴测 图,带领学生 分析 培养学生善于 归纳总结的习 惯 认真听讲并理 解和体会 回顾并跟随教 师思路进行分 析

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基本视图 1、基本视图:物体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的视图。 2、基本投影面:正六面体的六个面。 3、六个基本视图的名称和投射方向: 主视图:由前向后投射所得的视图; 俯视图:由上向下投射所得的视图; 左视图:由左向右投射所得的视图; 右视图:由右向左投射所得的视图; 仰视图:由下向上投射所得的视图; 后视图:由后向前投射所得的视图。 4、投影关系: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5、基本视图的配置关系: 练习一:根据给出的三视图补画其他三个视图观察该物体的 立体图想象三 视图 由三视图拓展 到基本视图 强调 基本视图的投 射方向 课件演示展开 过程 组织学生小组 讨论基本视图 的投影关系 方位关系 归纳视图的特 点 ? 找学生进行形 体分析 课件演示模型 巡回指导 反馈 快速完成三视 图 认真听讲 建立空间概念 小组讨论 归纳总结 学生快速完成

第六章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发展

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发展 一、法律的词源与含义

2.“法”的中文词源 古代的法字是“灋”,由三部分组成:氵、廌、去。“氵”,平坦之如水,喻示法象水一样平。“廌”(音zhi质),据说是一种独角神兽,又叫獬(音xie谢)豸,性中正,辨是非,在审判时被触者即被认为败诉或有罪,所以“击之,从去”。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这样解析:“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此兽羊非羊,似牛非牛,似鹿非鹿,也有人说它同麒麟相象。它的头上长着一支独角,锋利无比,故又俗称独角兽。獬豸有分别罪与非罪的本能,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见人争斗时,用它的一只角向无理、有罪的一方触去,是非曲直,立见分晓,这就是中国古代的神明裁判。“去”是对不公正行为的惩罚,一说判决把罪人从所在的部落、氏族中驱逐出去,于水上凛去(古代之流刑),一说交由神明判决,由神兽“触不直者去之”。《说文解字》这一解释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在商周时代,法和刑是通用的;第二,法从古代起就有公平的象征意义:“水”不但有平整正直的意思,而且有“裁判”的功能性的含义,把罪者置于水上,随流飘去,有驱逐的意思;第三,古代法具有神明裁判的特点。 在古代文献中,称法为刑,法与刑通用。如夏朝之禹刑、商朝之汤刑、周朝之吕刑,春秋战国时期有刑书、刑鼎、竹刑。魏相李悝集诸国刑典,造《法经》六篇,改刑为法。在古代文献中,“法”除与刑通用外,在秦汉时期,改“法”为“律”,二字已同义。据我国《尔雅·释诂》记载,在秦汉时期,“法”与“律”二字已同义,都有常规、均布、划一的语义。据《说文解字》解释,“律,均布也。”“均布”是古代调音律的工具,把律解释为均布,说明律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是普遍的、人人遵守的规范。《唐律疏议》更明确指出:“法亦律也,故谓之律”。把“法”和“律”连用作为独立合成词,却是在清末民初由日本输入。 除了上述几字与法字有关外,古代作为社会规范的“礼”,也有约束和规制的含义,与法有一定的联系。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_第一节_质量习题(含答案)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一节质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质量变小 B.1 kg铁比1 kg棉花的质量大 C.玻璃打碎后,形状发生了变化,但质量不变 D.一杯水凝固成冰后体积变大,质量也变大 2.如图是一台华为荣耀8手机,下面对该手机质量估算接近实际的是( C) A.2 g B.20 g C.200 g D.2 000 g 3.使用托盘天平时,以下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A) A.加减砝码时,可用手直接轻拿轻放砝码 B.不允许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中 C.测量过程中如移动天平需重新调节平衡 D.被测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左侧对应的质量 4.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应根据估计所用的砝码,按质量__由大到小__(选填“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向右盘中增减砝码;在调换砝码时,如果发现添加最小的砝码嫌多,而取最小的砝码又嫌少,这时应采取__移动游码__的方法使天平平衡。 5.一个正常发育的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 B) A.45 t B.45 kg C.45 g D.45 mg 6.1 kg的铁块与1 kg的棉花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铁块所含的物质较少 B.两者所含的物质一样多 C.棉花所含的物质较少 D.物质不同无法比较 7.下列事例中,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B) A.由热变冷的铝锅 B.烧杯中正在沸腾的水 C.铁球被压成铁饼 D.从地球带到太空的食品 8.夏天来了,一些同学喜欢自制冰棒,他们将一杯80 g的水放入冰箱中,完全结冰后,其质量( A) A.仍是80 g B.大于80 g C.小于80 g D.不能确定 9.航天员将地球上质量为50 kg的物体带到月球上,此时物体的质量将( C) A.增大B.减小 C.不变D.无法确定 10.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