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嫌色细胞癌-CRCC影像学
- 格式:pdf
- 大小:4.29 MB
- 文档页数:39
肾癌影像学表现肾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肾癌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超声、CT、MRI等检查方法的表现。
一、超声超声是肾癌诊断的常用方法之一,可以显示肾脏的形态、大小、结构以及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
肾癌在超声图像上通常表现为肾实质内不均质的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有时可见钙化或出血。
肿瘤较大时,可引起肾盂或肾盏的扩张。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显示肿瘤内部的血流情况,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二、CTCT是肾癌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清晰地显示肾脏的形态、结构以及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与周围器官的关系等。
肾癌在CT图像上通常表现为肾实质内不规则的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有时可见钙化或出血。
增强扫描时,肿瘤通常表现为不均匀强化。
CT还可以显示肾癌转移的情况,如淋巴结转移、肺转移等。
三、MRIMRI是肾癌诊断的另一种方法,具有更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和多方位成像的优点。
肾癌在MRI图像上通常表现为肾实质内不均质的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信号不均匀。
增强扫描时,肿瘤通常表现为不均匀强化。
MRI还可以显示肾癌侵犯周围器官的情况以及肿瘤内部的细节。
四、PET-CTPET-CT是利用PET和CT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检查方法,可以显示肿瘤内部的代谢情况以及肿瘤转移的情况。
肾癌在PET-CT图像上通常表现为高代谢的肿块,同时可以显示肿瘤转移的情况,如淋巴结转移、肺转移等。
肾癌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CT、MRI等检查方法都可以用于诊断肾癌。
不同类型的影像学表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性质、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等,为肾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肾囊肿的影像学表现肾囊肿是肾脏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影像学表现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肾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超声、CT和MRI等检查方法的表现。
一、肾囊肿的超声表现超声检查是诊断肾囊肿的首选方法,其表现如下:1、肾实质内出现圆形或类圆形的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壁薄而光滑。
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价值分析作者:汪裕聪陈锋施承达李盛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第35期[摘要]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肾嫌色细胞癌的动态增强CT影像资料,对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及动态增强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 12例病例动态增强CT表现,原发病灶均为单发,呈软组织密度,3例见假包膜,5例有分叶,肿瘤密度均匀5例,不均匀7例,内部可见线状、小片状坏死或星芒状纤维灶,坏死区一般较小,边缘光整,1例见钙化,动态增强扫描皮髓期肿瘤强化明显低于肾皮质,而高于肾髓质,实质期强化明显低于肾实质,瘤体≤7 cm×6.5 cm的均未见转移。
结论肾嫌色细胞癌属膨胀性生长、少血供、低度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与肿瘤大小和坏死程度有关,其动态增强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肾嫌色细胞癌的发现、术前临床评估和指导治疗有着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肾脏;嫌色细胞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 R816.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5-0055-03肾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CRCC)是肾癌中相对少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其他肾细胞癌亚型都低。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发展,人群体检数量的增多,很多病例在出现临床症状前被B超检查发现,肿瘤尚处在的早期阶段,对于瘤体较小,预后较好的早期CRCC临床可采用肾脏部分切除术、肿瘤挖除术或射频消融术等相对保守治疗,因此术前准确的诊断尤为重要,本文收集2004年5月~2012年1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CRCC 病例,对其动态增强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进一步探讨动态增强CT对CRCC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2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其中男7例,女5例,发现瘤体时年龄35~82岁,平均约52岁。
肾嫌色细胞癌的CT和MRI诊断朱庆强;朱文荣;王中秋;史玉振;童明敏;林艳飞【摘要】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T and MRI features of chromophobe cell renal carcinoma (CCRC), and learn more about of the disease. Methods: 16 cases of chromophobe cell renal carcinom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ll of them were confirmed by pathology and performed CT scan. Six of them involved in MR. CT and MR features of the tumor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Results:CT values of the normal renal cortex,medulla and CCRC were (30. 7±3. 2) ,(28. 5± 2. 8) and (32. 7±5.6)HU respectively on plain scan;CT values of them were (132. 3±17. 7),(58. 4±9. 4) and (68. 6± 12. 4)HU respectively in cortical phase;CT values of them were (166. 6±26. 8),(80. 6±5. 8) and (87. 8±25. 0)HU respectively in medullary phase;CT v alues of them were (132. 3±20. 7),(69. 6±4. 8) and (79. 4±18. 4)HU respectively in renipelvic phase. The enhancement of CCRC was lower than the normal renal cortex (cortical, medullary, renipelvic phase P<0. 01) ,but higher than the normal renal medulla(cortical,medullary,renipelvic phase P<0. 05). The tumor presented isointensity or hypointesity on Ti-weighted image and isointensity or hyperintensity on T2-weighted image. Conclusion:The CT and MR characters of CCRC have special features so that they do some help to CCRC diagnosis.%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肾嫌色细胞癌CT 征象分析方权;徐鹏举;韩太林【期刊名称】《医学影像学杂志》【年(卷),期】2014(000)005【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肾嫌色细胞癌的C T影像学特征,提高对其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上海中山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共46个病灶。
肾嫌色细胞癌的C T平扫及增强表现。
结果46个病灶中,38个呈球形,8个呈不规则形或分叶状;40个病灶密度均匀,6个病灶见出血、囊变、钙化;41个轻到中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肾实质,4个无明显强化,1个重度强化,32个强化均匀,10个强化欠均匀或不均匀,34个为平台型强化,8个为持续型或减退型强化;包膜完整41个,无明显包膜或包膜部分不完整5个,1个病灶周围脂肪间隙受累,余45个病灶未见区域淋巴、血管及远处转移。
结论肾嫌色细胞癌在CT上多表现为球形、密度均匀、具有包膜的肿块,轻中度平台型均匀强化;出血、囊变、钙化少见,局部侵犯及转移罕见。
【总页数】5页(P886-890)【作者】方权;徐鹏举;韩太林【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浙江义乌 322000;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上海 200032;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1;R814.42【相关文献】1.肾嫌色细胞癌的CT征象与MVD及Ki67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J], 康晓丽;周俊林;何宁;李晓鸣2.肾嫌色细胞癌、嗜酸性细胞瘤与透明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征象对比研究 [J], 朱刚明;李兆勇;梁俊生;曾仲刚;陶娟3.肾嫌色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分析 [J], 张海兵;徐雯4.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肾嫌色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J], 黄志成;孙志强;孙双燕;杜娟5.肾嫌色细胞癌CT、MRI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分析 [J], 邓波; 孟令平; 李长富; 高晓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肾嫌色细胞癌影像诊断的 CT与 MRI分析彭泽学;魏仁国;李小平【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25【摘要】目的:分析肾嫌色细胞癌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回顾分析本院经术后病理确诊的18例肾嫌色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分别有10例和8例于术前行CT检查或MRI检查,分析两种检查的影像学表现。
结果CT和MRI检查中病灶边缘较为光滑,呈类圆形或圆形,有轻度到中度强化表现,均未见肾脏周围组织结构受侵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CT检查有1例病灶内可见小钙化灶、1例可见斑片样钙化灶,另1例可见少量出血。
MRI平扫后5例TlWI上呈等低信号,T2WI及DWI上呈高信号,3例TlWI及T2WI均呈等信号,DWI 上高信号。
结论肾嫌色细胞癌的CT与MRI影像学均有一定特征性,对于该病诊断时可结合两种影像学表现,加强与其他肾肿瘤鉴别诊断。
【总页数】1页(P3832-3832)【作者】彭泽学;魏仁国;李小平【作者单位】416000 湖南吉首湘西自治州州人民医院CT室;416000 湖南吉首湘西自治州州人民医院CT室;416000 湖南吉首湘西自治州州人民医院CT室【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肾嫌色细胞癌的CT和MRI诊断 [J], 朱庆强;朱文荣;王中秋;史玉振;童明敏;林艳飞2.肾嫌色细胞癌的螺旋CT和MRI诊断价值 [J], 汪裕聪3.肾嫌色细胞癌的MSCT及MRI影像表现分析 [J], 陶磊; 陈自谦; 张俊祥; 倪萍; 鹿丽4.肾嫌色细胞癌CT、MRI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分析 [J], 邓波; 孟令平; 李长富; 高晓龙5.肾嫌色细胞癌的CT与MRI诊断价值 [J], 潘冬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分析刘国保; 刘国顺; 李雯曦; 黎蕾【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5(000)003【摘要】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资料、CT及MRI表现。
结果 16例肾嫌色细胞癌均为单发病灶,右肾9例,左肾7例。
病灶大小约4-14cm不等,类圆形或浅分叶状14例、"8"字形2例。
CT平扫密度均匀9例,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密度不均7例,T1WI等低混杂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2例见斑点状、细条状钙化,2例见星状瘢痕,均未见出血。
增强扫描14例边界清晰,13例呈轻至中度强化,1例明显强化,实质期高于皮髓质期,均低于肾皮质;2例边界不清,1例坏死囊变明显,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合并肾周炎症,排泄期强化高于皮髓质期、肾皮质期。
结论肾嫌色细胞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但当肿瘤体积较大,坏死、囊变较多并合并肾周筋膜炎时,容易误诊。
【总页数】4页(P63-66)【作者】刘国保; 刘国顺; 李雯曦; 黎蕾【作者单位】解放军184医院影像诊断科江西鹰潭 335000;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广州 510180;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盘松楼ICU 广东广州 5101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3; R737.11【相关文献】1.肾嗜酸细胞腺瘤和肾嫌色细胞癌的MRI特征及鉴别诊断 [J], 段娜;李庆祝;周长玉;饶敏;陈晓2.肾嫌色细胞癌127例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J], 罗彬杰;贾占奎;顾朝辉;田向永;李松超;王军;丁亚飞;杨锦建3.增强CT在肾嫌色细胞癌和肾嗜酸细胞腺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J], 黎亚娟; 黄夏玲; 龙莉玲4.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在鉴别肾嫌色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腺瘤中的应用价值 [J], 鲍远照;葛亚琼;程琦;刘欣;严立;韦炜5.肾嫌色细胞癌113例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J], 王志向;刘冰;鲍一;时佳子;杨启维;陈星晔;杨庆;叶华茂;许传亮;侯建国;杨波;王林辉;孙颖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肾脏嫌色细胞癌影像分析(附20例报告)李清霞; 何健; 汪维; 秦国初; 朱斌【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6(014)006【总页数】3页(P79-81)【关键词】嫌色细胞肾癌;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作者】李清霞; 何健; 汪维; 秦国初; 朱斌【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仙林鼓楼医院B超室江苏南京 210046;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放射科江苏南京 210008;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泌尿科江苏南京 2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3; R737.11CRCC是肾细胞癌中一种少见肾癌亚型,约占5%[1],其预后及生物学行为跟其他类型肾癌不同,预后良好,如果术前能明确诊断,对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有较大的指导意义,部分患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根治术。
目前CRCC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B超和CT检查,B超快捷、方便,CT是诊断CRCC的首选影像学检查,尤其是动态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本文共搜集了南京鼓楼医院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RCC,分析其超声及CT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1.1 一般资料本文为回顾性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免除患者的知情同意。
搜集南京鼓楼医院2011年4月~2015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RCC患者20例,常规超声检查20例,超声造影检查15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检查20例。
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17~74岁,平均51.7岁,50岁以下5例。
12例患者无明显症状,由体检B超或因其他疾病检查而发现,腰痛、腰酸6例(伴血尿2例),腹部包块2例。
尿潜血阳性3例,其余患者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
1.2 影像检查方法及图像分析超声检查应用丹麦BK2202UV彩色超声显像仪,探头型号8820e,频率2.5~5.5MHz。
按常规方法检查肾脏,包括仰卧位、俯卧位,和侧卧位,进行多方位扫查。
重点观察肿瘤大小、形态、回声,包膜,肾门淋巴结有无肿大,有无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癌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