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管理中的“严”与 “爱”周前小学颜仓鲁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论班级管理中的严爱统一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严爱统一则是一个关键的管理理念。
它包含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对他们的关怀爱护,同时要求教师和学生要保持一致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班级管理中的严爱统一的重要性,并分享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严爱统一在班级管理中如此重要。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是管理的对象,而教师则是管理者。
为了保持良好的教育秩序和学生全面的发展,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教育,同时也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理解。
只有严格要求学生,才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而对学生的关爱和理解,则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保持一致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则可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氛围,有利于师生和谐相处和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实现。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管理。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性格、兴趣爱好、学习习惯都不尽相同。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的管理和教育,针对学生的个性化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教育策略。
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给予其适当的自由空间,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要给予其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方法。
只有把每一个学生的需求都纳入管理的范畴,才能实现全面的发展和教育的目标。
在班级管理中,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协作。
家长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支持者和帮助者,他们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教育管理中,教师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努力。
只有教师和家长保持一致的管理理念和教育目标,才能实现对学生的全面管理和教育。
在教育管理中,严爱统一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
管理篇•班级管理一、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而一年级更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良好的习惯会形成良好的班风,会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提升。
因此,良好习惯的培养,对于刚进校门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利用儿歌形式对他们进行习惯教育为了强化学生的这些行为,利用儿歌对他们进行习惯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因为儿歌朗朗上口、简单易记,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
为了提醒学生课前要做哪些准备,我们编了上课儿歌:“铃声响,进课堂,文具书本摆放好,身体坐正看前方。
”下课儿歌:“下课了,换书本,先如厕,再休息。
”还有上课的坐姿儿歌、写字姿势儿歌。
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时间一长,注意会不集中,小动作就会多起来,我会及时组织纪律,并及时表扬坐得端正的学生。
习惯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需要的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强调,不断监督、巩固、提升的过程。
2.严格要求,抓典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一两天就行的,它必须贯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
由于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比较差,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过急。
有了上面的儿歌,就要让他们对照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决不允许有下一次错误,他们就记住了,几点了,做到了什么,应该怎么做,严格地告诉他们,逐步就形成规律了。
有的时候任凭老师怎么说学生也记不住,这就要求老师抓典型事例,加深学生印象。
针对课前做好准备工作的要求,在刚开学的前几周,按要求做到的学生我都在全班表扬,课堂上当小老师领读,他们越来越想表现得更好,以此奖励这些同学,也激励别的同学奋进。
3.建立评价制度,以激励学生要想让学生形成好的习惯只靠老师的提醒、教育也是不够的,我认为要建立一个与其学习、习惯等挂钩的评价制度。
我根据日常表现、课堂、作业、背课文等情况,奖励小红花,谁得的小红花多,谁就能当小老师,戴老师的喇叭领读,发作业本,帮老师拿东西,在六一儿童节就能得奖状……在一年级的小学生眼里,能做到以上这些是何等荣耀的事情,这样,学生的兴趣积极性高了。
论班级管理中的严爱统一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全面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严爱统一是一种较为重要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
严爱是对学生严格要求,统一则是对学生要求一致,这两者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了班级管理中的有效手段。
下面将从严爱和统一两个方面来探讨班级管理中的严爱统一。
严爱是对学生的一种严格要求。
在教育和管理中,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必不可少的。
严爱不是简单的严格,而是在爱的基础上进行的。
即在爱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教育管理,通过实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老师可以对学生要求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纪律,不迟到早退,不说脏话,不欺负同学,不挑拨同学关系等。
这样的要求是为了养成学生的良好品行和纪律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和素质。
严爱也是为了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只有在严格的要求下,学生才能明白自己的不足或错误并加以改正,才能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认真对待学习和生活。
严爱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有着积极作用的,它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统一是对学生的一种一致要求。
在班级管理中,统一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年龄相仿,性格各异,如果没有一定的规定,学生可能会因此而各行其是,导致班级秩序混乱,学习氛围减弱。
老师和学校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需要对学生进行一致的要求。
上课时要求学生按时到达,上课期间不得离开教室,不得接打手机等。
在学习上也是如此,老师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课,参加集体活动等。
通过一致的要求,学生在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的能够牢固的树立自己的学习信念和目标,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统一的要求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责任感,形成学生的良好品行和学习习惯,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助于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严爱和统一是班级管理中的两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严爱和统一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班级管理中重要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手段。
谈班级管理中的“严” 与“爱”发表时间:2010-01-21T15:41:07.090Z 来源:作者:杨军政[导读]谈班级管理中的“严” 与“爱”杨军政(武山县金华九年制学校,甘肃 武山 741314)摘 要:班主任是一个班级工作和活动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是否端正、向上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严格管理,教育学生以及爱学生成为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学生中图分类号:C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91x(2010)01作为一名称职的班主任,不仅要能出色地教学,还要有良好的管理、驾驭班级的能力。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工作和活动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是否端正、向上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面我就班主任该如何管理学生谈谈看法。
1 严格管理,教育学生在育人实践上,一些班主任对“严”的曲解、误用令人深思。
他们将“严”演变为体罚和变相体罚。
心虽善,动机也好,但严而无格,爱必荡然无存,也不属于“严是爱”的范畴,学生的自尊、人格、上进心被“严”的霜风冷雨击碎,心灵受创伤,心理被压抑,久而久之将形成视“师”如仇的逆反心态。
这种“严”,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隐性扼杀[1]。
真正的严应该是:严而不厉,严而有格。
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
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
但严格不等于严厉。
严厉意味着班主任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孩子产生惧怕、退缩心理。
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
严而有格,“格”就是范围、分寸。
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严但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严要有分寸。
当学生犯错时,班主任不能简单、草率地批评完事, 而要采用不同方法严格要求学生,这个不同方法就是格。
如果班主任严而无格,乱严一气,乱批评人,势必会有不好的结果。
班主任对学生一味地严格,不给学生以关怀、体谅,表面上看,学生非常听话,甚至做得很好,也能遵守各项制度,但时间长了,学生见了班主任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害怕之至[2]。
小学班级管理中“严”与“爱”的结合发布时间:2021-05-13T13:16:22.15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4期作者:李佳会[导读] 班主任在学校的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关心爱护学生的身心,尊重理解学生的需求。
李佳会辽宁省昌图县古榆树镇中心小学 112500摘要:班主任在学校的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关心爱护学生的身心,尊重理解学生的需求。
小学的班级管理,应该“严”与“爱”相结合,在关爱学生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他们。
本文结合班级管理实践的经验,分享“严”与“爱”相结合的班级管理策略,给班级管理人员提供自身经验,构建特色、高效的班级管理模式。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严”与“爱”相结合;班主任引言:小学阶段的学生毕竟是身心发展还未完善的孩子,不可能是一个完美的个体,他们还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教师要容许学生犯错,既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也要严格地要求他们,规范他们的行为规范,做一个社会主义优秀学生。
年龄尚小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低,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也应该关心爱护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
小学班级管理要采用“严”与“爱”相互结合的管理策略,在鼓励的过程中达到教育的目的,在严格要求的过程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班级管理要“严”1.“严”之有理在班级管理中,如果出现了学生违规违纪,教师不应该直接上来指责学生,而是应该先了解具体情况,再根据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
在管理学生时,应该先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问题发生的具体情况,明确学生的具体需求,当他们发生错误行为时,与他们讲道理,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以理服人,让他们从内心上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使学生从根本上改正自己的错误,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2.“严”之规范“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严与慈班级管理有很多的方法,下面结合切身实际谈谈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有的“严厉与慈爱”这一点。
我国思想家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作为班主任,要管理好班级,必须践行其中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自己的爱推而广之,延及到自己的学生身上。
对儿女,要爱,但爱并不能是所谓的溺爱。
正所谓“严父慈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有细心的呵护,更要有严格的教导,尤其在涉及孩子的习惯养成及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
“严”不仅是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需要,也是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需要,常言道“树不修剪不成形、人不管教不成才”。
而高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之青春期的叛逆,使得高中学生的管理更为复杂。
因此,一个好的班主任,必须严慈相济,刚柔并进。
首先来谈谈“严”这一点。
我一直信奉《三字经》“教不严,师之惰”的信条,用这一准则严格要求自己。
俗语也有“给安好心不能给好脸”这样的话。
还处于身心发展形成时期的学生,他们的思想言行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严格要求学生把握人生发展的正确方向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里的“严”是对学生提出目标和要求,要坚定不移的贯彻到底;对学生违犯纪律的行为一定坚决纠正,直至彻底改正;对学生的不良习惯一定要纠正;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培养要持之以恒。
每次开学初,我会组织班上学生熟悉《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关规定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制定相关的班级制度,比如班级学生量化考核制度,狠抓学生基本生活习惯、文明语言、举止行为、纪律道德,使常规管理制度化。
一旦学生犯了原则性的错误(明显是故意的),如上课不听、作业不写、行为不端、言语粗野等,就决不姑息迁就,绝不能抱着不提醒下次会改的侥幸心理。
例如,一次一个学生不完成作业,还和任课教师顶嘴,交由我处理。
和他谈话时,眼神飘忽不定,一条腿还直晃,一脸的不屑。
很显然,在这个孩子身上有不少的坏习惯。
我提高了嗓音,厉声厉色,“和老师说话时,眼神不允许四处游离,腿更不允许晃动。
论班级管理中的严爱统一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严爱统一则是其中的重要原则。
严爱统一是指在管理学生行为中既要有严格的要求,又要有爱心的关怀,同时要保持管理上的统一,确保每位学生都受到公平的对待。
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如何做到严爱统一,是每一位班主任和老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班主任和老师要有严格的管理要求。
管理学生行为是班主任和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是班级管理的基本要求。
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和老师要有清晰的管理目标和严格的管理规定,不能宽松对待。
对于学生的违规行为要及时予以批评和处罚,不能心软。
严格的管理要求不仅可以保持班级秩序,还可以让学生懂得自律和尊重规则的重要性。
但是在实施严格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和老师也要注意运用爱心,不能一味地严厉惩罚,而应该关心和关爱学生,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只有在这种严格与关爱并重的管理方式下,学生才会对规则和纪律有更深刻的认识,才能真正达到管理的目的。
班主任和老师要做到公平对待,保持管理上的统一。
公平对待是指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偏袒任何一个学生。
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如果发现学生有违纪行为,班主任和老师要做到公平公正地处理,不能因为某个学生家庭背景好或其他原因而对其放宽要求。
而管理上的统一则是指班级管理中的要求和处理方式要一致,不能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情况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这里的公平和统一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
如果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即使管理上的规定再严格也难以让学生接受。
而如果管理上的统一性不够,会导致班级管理混乱,同时也会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暗示,影响到他们对规则的认同和遵守。
班主任和老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做到公平对待,并保持统一,这是保证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
班主任和老师要关心和帮助学生,树立正面榜样。
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和老师要不断地关心和帮助学生,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论班级管理中的严爱统一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元,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境。
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对于学生的学业和个性发展至关重要。
而在班级管理中,严爱统一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严爱统一是指在严格管理的注重对学生的爱和关怀,使学生在严格管理的环境下得到成长,建立起统一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从严格管理和呵护关怀两方面来探讨班级管理中的严爱统一。
严格管理是构建和谐班级的基石。
在班级管理中,严格管理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学生处于成长期,他们缺乏足够的自制力和自觉性,需要老师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管理。
而严格管理可以有效地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营造出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从学习角度来看,班级中的严格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学生成绩得到提高。
从生活角度来看,班级中的严格管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规范和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严格管理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班级的基石。
严格管理并不意味着冷酷无情,呵护关怀同样是班级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学生处于成长期,他们需要老师的关爱和呵护,这样才能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老师不仅要严格管理学生的行为,还要关心学生的精神发展,关心学生的成长历程。
老师可以通过关怀学生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关怀,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亲近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信任度和认同感。
老师还可以通过关怀学生的方式,发现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关怀中得到成长。
呵护关怀是班级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构建和谐班级的重要保障。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做到严爱统一?老师要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
老师应该认识到严格管理和呵护关怀是相辅相成的,不能片面强调严格管理,也不能忽视呵护关怀。
在管理学生的行为时,要正确处理好严格和关怀的关系,既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纪律,也要关心学生的成长。
老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
学生的发展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和帮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困难和问题,老师要倾听学生的声音,理解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老师的关怀中得到成长。
浅谈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严与爱 平湖中学 ——陈芾
班主任管理的是一个集体,而具体工作的对象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学生个体,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如不严爱有度,严与爱巧妙的结合和运用,不仅有损他人和集体,而且还会惹火烧身,造成不良的后果。有不少新班主任,特别是年轻的班主任,片面地理解“严”字,以为“尊严而惮,可以为师”,从严治班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于是,在学生面前总是不苟言笑,成天板着一副面孔。当学生出现纪律问题时,便大动干戈,声色俱严,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或者立即报告政教处,请求严加惩处;学生取得了成绩,没有表扬,而是严肃的鞭策。总是摆出一副 “恨铁不成钢” 、 “为学生的今后着想”的架式。 其实,这是不懂严与爱的辩证关系,不注意教育技艺表现,再说的严重点,就是班主任素质太低,修养差。从表面看,严与爱是相矛盾的,好像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就不能爱、要爱就不可能严。实际上,严与爱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统一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上。爱而不严就会降低育才的标准,放松要求就会导致偏爱,溺爱甚至护短,必然不能培养出合符质量要求的学生。严而不爱就会严而无度、严而出格,就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甚至激起逆反。严而无果,必然也不能培养出合符质量要求的学生,只能导致教育的失败。所以,教育家斯兵塞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就变得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他们就是一个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严出于爱,爱与严结合就会让学生可亲可敬,乐于接受教育,乐于接受管理,朝着培养目标迈进。 那么,在教育实践中,怎样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我认为要注意以下4点: 1. 严出于爱,严而有度 有了培养目标作方向以后,爱总是先导,或者说严总出于爱的。这就是要求我们要根据对象,把握施“严”的程度,做到不过头也无不及,争取能恰到好处。对优秀学生,作班主任的也不要轻易表扬,即使表扬也要注意分寸,主要是引导其找差距,看不足,上层次,这种严充满教育理智感。对于一般学生,则要根据其不同特点,分阶段提出适当要求,促其不断进步,不企求一蹴而成。对于后进生,不搞批评一贯制,而是帮助其寻找闪光点,满腔热忱地鼓励他们进步,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实际上也是严,是充满爱意的严。这种“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处处表现了严与爱的有机结合。 2.爱严结合,严而有格 古语说:“大匠诲人,必以规矩”,诲人就是育人,而要达到目的必须以一定的规矩要求他,这里的规矩就是格,就是我们的校纪、校规、班规、《学生德育规范》,以及学生科平时发的各种文件。这是国家及学校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具有法规性。按照这些规矩要求学生、教育学生就是严;诲而不倦,管而不厌,学生都达到这些标准,健康成长就是爱。按“格”施严,就是以法诲人、育人,则其心服口服;出“格”施严,则往往造成误解,甚至引起逆反,到头来严不了,爱也无从体现。 3.爱中有严,严而有方 如何把握严与爱是一种教育艺术,班主任一定要十分重视爱中有严,严而有方的。只有在爱生之情中蕴含着望生成才而严格要求,精雕细琢,这样的“严”才是学生乐于接受的。班主任要将爱与严辩证统一地寓于日常学习,生活和课外活动之中,精心设计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爱到陶冶,获得力量。可以肯定没有对学生真诚的爱,没有高超的教育技巧是不会耗费心思去设计,力求提高班级活动的教育效果的。这样把严寓于爱中,生动活泼,其效果肯定会比那些板着面孔训斥好得多。 4.爱严并举,严而有恒 俗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学生的教育必须爱严并举,严而有恒。这是因为影响教育的因素诸多。从学生方面看,他们处在生理发育,心理发展时期,未成定型,情绪情感多变,心理不稳定,易受环境影响;从外部环境看,他们又处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接受新鲜信息多,基础知识的总量大大超过他们祖辈,父辈的童年时代。他们接受的信息多渠道、多方式、鱼龙混杂、良莠兼有。而他们阅历浅、辨识差,所以对学生的严与爱必须一以贯之、长期坚持,不因一时成功而松劲,也不因暂时失败而废止,持之以恒必然会收到良好效果。 以上是笔者几年来,严与爱在班级管理中理解和运用的点滴体会,愿与诸君共勉。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严”与“爱”
榆中县周前小学颜仓鲁
良好的班风形成,除了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使班级有内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并确立班级和个人的奋斗目标,使集体和个人能健康、向上、和谐地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要在“严”和“爱”上下功夫。
下面就从我的班主任管理实践出发,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严的教育
教以正、管以严,这不仅是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需要,也是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需要。
常言道:“树不修剪不成型,人无管教不成才”,“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终变坏”。
学生毕竟是孩子,来校学习接受教育的,再优秀的学生不可能没有缺点、不犯错误。
因此,要对他们严格要求。
“严”并非苛刻、死板、固执己见,而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倾向进行正确、严格的教育和引导。
1、严之有法。
作为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应有法制观念,否则,容易做出一些情可谅而法不容的事情。
例如,有的班主任为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常私拆他们的一些“可疑”信件;有的班主任为了搞好早晚自修课的纪律,常勒令个别“闲话能手”停课思过,以“杀鸡吓猴”;有的班主任为了严惩调皮捣蛋者,甚至进行体罚。
这些做法,班主任也知道是违法的,但心里总以为,反正是为了学生好,就是出
了点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况且这些做法在班风建设中,有时也的确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事实上,只有真正尊重法律并严格依法办事,才是对人对己负责任的一种做法。
2、严而有理。
班主任对班级要进行科学管理,对学生要讲清道理,处理事情要公平合理。
有经验的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并不是靠“以权压人”,而是靠“以理服人”。
当班级出现不正常现象或学生违纪甚至多次违纪。
这就首先要求教师及时了解情况,分清对错和利害,然后发散思维,初步拟出几种教育措施,接着幻想一一实施,最后择优选择最为合理、恰当的措施。
譬如,有一次以两位学生逃课到县体育场打篮球。
知情后,我初步拟出几种处理方案:第一,批评几句,写一份书面检讨;第二,罚站反省,再接受批评;第三,请家长来校;第四,心平气和地让他们认识到这次行为给自己、给班级带来的危害和影响,并在全班同学面前作公开的检讨和保证。
为了让两位逃课的学生既深刻地认识错误,又能在班级内消除影响,以理服人。
我便选择了第四种方案,且效果很好。
3、严而垂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以说一个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这就要求教师品德高尚、言行规范、严于律己。
我刚接这个班时,刚进教室,只见地面一片狼藉,学生熟视无睹,靠“骂”肯定无济于事。
于是,我便弯下身去捡,当捡到一学生的脚下时,那学生便红起了脸,并说:“老师,我来捡。
”我只笑着点头,其他学生都赶忙把自己四周的垃圾捡起来扔进桶里。
自此以后,卫生保持情况好多了,每当我躬身捡垃圾时,学生都条件
反射般低头四顾,确保自己的“包干区”无事。
二、爱的教育
生活中不能没有爱,教育更不能没有爱,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因此,在我们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要给予他们父母、朋友般的爱。
1、爱要不宠。
对学生的爱,是指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身体状况等,而不是无纪律、无原则的溺爱和纵容。
自从我踏上讲台,就十分信奉这样一句话:“宁可让学生在不懂事的时候责怪我,而不要让学生懂事后责怪我。
”这就是在“严”的前提下的真正的爱。
还是拿前文的第一个例子来讲,逃课的学生中有班级的班长,假如因为有两位班长在列就轻描淡写地处理,姑且不说班级同学有意见,今后的工作不好开展,就这班长会认为犯了错误就可以享受特权,连老师也要给他几分面子,而不思过错、骄傲自大,可以说这对他们本人今后是相当不利的。
这不是爱,是宠是害!
2、爱不失衡。
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爱优生是人,爱差生是神。
”我们教师虽不是神,但应具有这样的胸怀和追求。
再者,教育对象不可能素质能力都一样,同样来校接受教育,不应当受到歧视和忽略。
另外,“亲其师,则信其道。
”学生,哪怕是差生,让他们感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关心和平等对待,他们就会自然觉得你这位教师可亲可敬,进而相信你,听从你的教育。
3、爱要可感。
学生毕竟是孩子,虽你具备了对他们的爱心,但板着脸去教育,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爱,从而不敢接近你、信任你。
这就还要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爱意。
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可以言传情、以目传情、以手传情。
比如在和学生谈话结束时,摸摸他的头或拍拍他的肩膀,再说句鼓励的话,足以让学生心花怒放,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
因此,作为一个教育者,千万不要吝啬微笑,不要吝啬表扬,不要吝啬每一个爱心的举动。
总之,对学生的教育,既要严,又要爱,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
它们并不矛盾冲突,狐立地存在和实施,而是辩证统一的。
我想,“严”和“爱”将是我们教育学生的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