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一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3

专题一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3

专题一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3
专题一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3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一、物质的溶解与加热

1、物质的溶解

①少量固体的溶解(震荡溶解)手臂不动、手腕甩动;

②较多固体的溶解(搅拌溶解)仪器,烧杯、玻璃棒。

2、物质的加热

给物质加热的基本方法:用试管夹住离试管口1/3处,首先在酒精灯外焰处加热,然后将试管底部集中在外焰处加热。

①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②隔着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③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等。

3、给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

①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不能将试管对着人,防止沸腾的液体冲出烫伤人;

②若试管壁由水,加热时必须擦干净,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爆裂;

③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因为一冷一热,试管容易爆裂;

④给试管中液体预热的方法:夹住试管在外焰来回移动便可预热;

⑤预热后,集中加热盛有液体的中部,并不时沿试管倾斜方向平移试管,以防止液体受热暴沸而喷出。

4、给试管中固体加热

装置的固定(试管口朝下)铁夹夹的位置、管口的方向、加热的顺序。

二、化学实验安全

1、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应先将试管干燥或使试管均匀受热,这样可以防止加热过程中试管炸裂。

2、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不能直立,应与桌面成45°角,并且试管内的液体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更不能将试管对着有人的方向,这样可以防止加热过程中液体沸腾冲出烫伤人。

3、使用酒精灯的过程中,不能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也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这样做可避免失火。

4、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液体时,应垫上石棉网,可防止烧坏受热不均炸裂。

5、蒸发溶液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可避免液体受热不均溅出伤人。

6、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H4、CO前一定要检验它们的纯度,这样做可防止不纯气体点燃发生爆炸。

7、做CO还原CuO实验时,在加热之前应先通入CO,这样做可赶跑空气,防止装置内CO与空气混合受热时爆炸,同时还要进行尾气处理,防止CO污染空气。

8、用KMnO4和KClO3制O2时,要注意药品中不要混有可燃物,否则有引起试管爆炸的危险。

9、用KMnO4制O2时,不要忘记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否则加热时KMnO4粉末会溅入导管内堵塞导管,从而使试管炸裂。

10、加热某些固体药品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然后再熄灭酒精灯,这样做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使热的试管炸裂。

11、白磷等易燃物应保存在水中,用后不能随意丢弃,因为白磷着火点较低,易发生缓慢氧化而自燃.这样做可避免发生火灾。

12、做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时,白磷的燃烧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13、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这样可防止水浮在酸液上方,沸腾后溅出造成事故。

14、蒸馏时,可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这样可防止液体暴沸。

三、实验过程中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1、割伤:取出伤口中的玻璃或固体物,用蒸馏水洗后涂上红药水,用绷带扎住或敷上创可贴药膏。大伤口则应先按紧主血管以防止大量出血,急送医院治疗。

2、烫伤:轻轻涂以玉树油或鞣酸油膏,重伤涂以烫伤油膏后送医院。

3、试剂灼伤

①酸:立即用大量水洗,再以3%-5%的碳酸氢钠溶液洗,最后用水洗。严重时要消毒,拭干后涂烫伤油膏。

②碱:立即用大量水洗,再以1%-5%硼酸液洗,最后用水洗。严重时同上处理。

③溴:立即用大量水洗,再以酒精檫至无溴液存在为止,然后涂上甘油或烫伤油膏。

④钠:可见的小块用镊子移去,其余与碱灼伤处理相同。

4、试剂或异物溅入眼内:任何情况下都要先洗涤,急救后送医院。

①酸:用大量水洗,再以1%的碳酸氢钠溶液洗。

②碱:用大量水洗,再以1%硼酸液洗。

③溴:用大量水洗,再以1%的碳酸氢钠溶液洗。

④玻璃:用镊子移去碎玻璃,或在盆中用水洗,切勿用手揉动。

5、中毒:溅入口中尚未咽下者应立即吐出,再用大量的水清洗口腔,如已吞下者,应根据毒物的性质给以解毒剂,可内服一杯含有5~10cm3稀硫酸铜溶液的温水,再用手指伸入咽喉部促使呕吐,并立即送医院。

6、不渗触电时,立即切断电源,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找医生抢救。

7、起火:要立即切断电源,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火势扩展。

四、过滤

1、过滤的原理: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差异,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开来的一种方法。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少量的泥沙

2、过滤的实验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含铁圈)、滤纸。

3、过滤的操作:一贴、二低、三靠。

(1)一贴:即使滤纸润湿,紧贴漏斗内壁,不残留气泡。(防止气泡减慢过滤速度)(2)二低:①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

②液面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过滤不净)

(3)三靠:①倾倒时烧杯杯口要紧靠玻璃棒上。

②玻璃棒下端抵靠在三层滤纸处。

③漏斗下端长的那侧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五、蒸发、结晶和重结晶

用途装置举例注意事项

晶重结晶分离各组分在

溶剂中的溶解

度随温度变化

不同的混合物

KN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大,

NaCl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小,可用该法从二者的

混合液中提纯KNO3

①一般先配较高温

度下的浓溶液,然后

降温结晶

②结晶后过滤,分离

出晶体

蒸发溶解度随温度

变化较小的物

从食盐水溶液中提取食

盐晶体

①溶质应不易分解、

不易水解、不易被氧

气氧化

②蒸发过程应不断

搅拌

③近干时停止加热,

余热蒸干

六、蒸馏

1、蒸馏的原理:蒸馏的原理是将沸点相差较大的液态混合物加热使沸点低的物质先沸腾(汽化),再使其冷凝(液化)的连续操作过程称为蒸馏。

2、蒸馏的目的:分离液态混合物,即从溶液中分离出某种(或几种)纯液态物质。它要求溶液中的其他成分是难挥发的,或沸点与馏出物相差很大的物质。如用天然水制取蒸馏水和从工业酒精中制取无水乙醇等。

3、蒸馏的适用范围:适用于沸点相差较大的液态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回收溶剂等。

4、蒸馏的应用

①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②海水淡化(海水淡化的重要方法就是蒸馏);

③工业上制酒精和由工业酒精制取无水乙醇等。

5、实验装置及注意事项

①主要仪器: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温度计、酒精灯

②温度计的位置:水银球上端应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端相切,以用于测量蒸汽的温度.

③加入碎瓷片的目的:防止暴沸

④进、出水的方向:下进上出,与蒸汽形成逆向热交换

6、分馏

(1)分馏的原理:分馏与蒸馏基本相同。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沸点不同,把互相混溶的几种液态物质经加热而使混合液体汽化、冷凝的操作过程。实验室用于分馏的仪器装置与蒸馏完全相同,只是在锥形瓶中收集到的液体是混合物。在工业上分馏是在分馏塔上进行。其过程是混合液沸腾后蒸汽进入分馏塔中被部分冷凝,冷凝液在下降途中与继续上升的蒸汽

接触,二者进行热交换,蒸汽中高沸点组分被冷凝,低沸点组分仍呈蒸汽上升,而冷凝液中低沸点组分受热汽化,高沸点组分仍呈液态下降.结果是上升的蒸汽中低沸点组分增多,下降的冷凝液中高沸点组分增多。最终低沸点组分蒸汽不断上升而被蒸馏出来,高沸点组分则不断流下来,按不同的温度范围收集液体,从而将它们分离。分馏属于物理变化,所得的产物一般是具有一定沸点范围的馏分。

(2)分馏的目的:分馏的目的主要是分离出沸点比较接近的液态混合物。

(3)分馏的适用范围:适合于分离提纯沸点相差不大的液态有机混合物。

如分馏石油,其主要产物有:石油气(丙烷、丁烷等小分子烃)、汽油、煤油、重油、沥青。

7、蒸馏、分馏的比较

(1)蒸馏和分馏的相同点:

都是分离液态混合物的方法。蒸馏和分馏都是利用液态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通过控制加热温度,使一部分物质经汽化又冷凝、液化后再收集,另一部分还保持原来的状态留在原来的装置中。

蒸馏和分馏过程都是物理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只是将原来的物质进行了分离。

(2)蒸馏和分馏的差别点:

主要在于蒸馏只进行一次汽化和冷凝,分离出的物质一般较纯,如用天然水制取蒸馏水和从工业酒精中制取无水乙醇;

分馏分离出的物质依然是混合物,其沸点范围不同。

工业上对石油进行常压、减压分馏后可得到沸点范围不同的多种馏分。

蒸馏和分馏没有本质区别,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分馏是蒸馏原理的应用。

七、分液与萃取

1、分液: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

2、分液操作:让分液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打开活塞,让下层液体从下面流出到分界面,再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口倒入另一烧杯。

3、萃取: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4、萃取剂的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5、萃取操作:在分液漏斗中加溶液和萃取剂,右手堵住漏斗上口塞,左手握活塞,倒转用

力振荡、放气、正立放铁圈上静置。

6、萃取剂选择:1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互不反应2溶质在其中溶解度比原溶剂大得多。

7、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八、物质的分离提纯

1、分离或提纯时,若需要加入试剂,试剂的选择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1)所选试剂一般只和杂质反应。

2)操作不应引入新的杂质。

3)不减,即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

4)易分,即欲被提纯的物质与杂质应容易分离。

5)易得,试剂应尽可能容易获得,且价格低廉。

2、还必须做到以下“三必须”:

1)所加除杂质的试剂必须“过量”,只有过量才能除尽欲除杂质。

2)由过量试剂引入的新的杂质必须除尽。

3)分离和除杂质的途径必须选择最佳方案。

3、物质分裂和提纯方法的选择:

1)固-固混合分离型:加热(包括灼烧、热分解和升华)、结晶(重结晶);

2)固-液混合分离型:过滤、盐析、蒸发;

3)液-液混合分离型:萃取、分液、蒸馏、渗析;

4)气-气混合分离型:洗气,包括:

(1)采用液体净化剂时--用洗气瓶,

(2)采用固体净化剂时--用干燥管或反应管。

4、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常用方法如下表:

九、洗气

1、洗气:洗气就是把混合气体中杂质气体除去的过程,比如用浓硫酸除去混在O2中的水蒸气,洗气的对象为水蒸气.洗气操作时要长导管进短导管出。

2、常见的干燥剂:

(1)酸性干燥剂:

①浓硫酸:

适用范围:中性及酸性气体;

不适用范围:有机不饱和化合物(烯,炔等)碱性物质。

②五氧化二磷: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干燥有机物,由于生成的磷酸会覆盖表面,所以常与载体连用;

不适用范围:醇、有机酸、HCl(盐酸)、HF(氢氟酸)等。

2)碱性干燥剂

①碱石灰:主要用于干燥碱性气体,不能干燥酸类和酯类;

②金属钠:用于干燥非极性有机物,不能干燥含水量过多的物质,否则有危险;

③碱金属的氢氧化物:不能干燥酸性物质。

3)中性干燥剂

硅胶:可以干燥除HF外的几乎所有物质,掺入氯化钴可以制成变色硅胶,用途非常广泛(如食品保干)。

4)盐类干燥剂

临河四中新教育实验实施方案

临河四中新教育实验实施工作方案 开展新教育实验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平台。新教育实验的开展,为教师搭建了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为学生创建了快乐成长的理想乐园,为学校构建了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以“新教育实验”为抓手,根据《临河区教科局推进新教育实验工作的实施意见》,我校正式启动新教育实验,我们将严格按照临河区教科局有关推进新教育实验的文件,认真实施上级新教育实验方案,将新教育实验作为主线,纳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来。为更好的实施新教育实验,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十九大思想为指导,以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核心价值追求,旨在全校范围内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育方法、提升教师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我校教育品质,努力实现“教师的行为方式、学生的生存状态、学校的发展模式、教育的科研范式”四大改变,让新教育实验惠及广大师生,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全面推动全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让我校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工作目标 ㈠总体目标:促进学生在健全人格、学有所长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促进教师在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技能基础上的专业化发展,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共同发展,探索学校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理想道路。 ㈡具体目标: 1、营造书香校园。积极营造书香校园阅读氛围,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让师生共沐书香。 2、构筑理想课堂。学习新教育教学理念,探索适合我校的教学模式,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在传授文化知识与学生生活体验之间形成有机联系,并追求个性化的课堂,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以“每周研讨课”为载体,组织开展教师课堂比武以及各类专题教研活动,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来提高学科课程的教学质量。 3、每月推进一事。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校与社会行生活的节律,每月开展一个主题活动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公民意识,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三、新教育实验领导组:组长:张晓波 副组长:张卫民、汪玉霞、郭彪、 成员;魏建华柴旭晨贾辉马征贺春丽马静王红梅魏婕乔红艳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统筹推进新教育实验工作;研究制定学校实验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开展新教育实验项目课题研究,研究部署新教育实验规划和解决实施中的重大问题;

高考化学研究物质实验方法习题精练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学海导航 一、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根据混合物中各物质溶解性、沸点、被吸附性能及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不同,可以选用过滤和结晶、蒸馏(或分馏)、纸上层析、萃取和分液等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分离提纯方法 适用范围 实例 过滤 固体与液体不互溶的混合物 粗盐的提纯 结晶与重结晶 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溶剂中溶解度不 同,包括蒸发溶剂结晶和降温结晶 分离NaCl 和KNO 3的混合物 蒸馏(分馏) ①难挥发的固体杂质在液体中形成 的混合物 ②互溶液体沸点有明显差异 蒸馏水、无水乙醇的制备、石油的分馏 CCl 4(沸点76.75℃)和甲苯(沸点110.6℃)混合物的分离 层析 被吸附能力不同的物质的分离 红、蓝墨水混合物中的不同色的分离 分液 两种互不混溶的液体混合物 CCl 4和水的分离 萃取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 同 利用CCl 4从溴水中萃取溴 注意:不同的分离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要根据不同混合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离,且有时需要多种方法配合使用。 二、 常见物质(离子)的检验 物质(离子) 方法及现象 CO 3 2- 与含Ba 2+的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气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 2)。 SO 42- 与含Ba 2+的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盐酸。 Cl - 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NH 4+ 与NaOH 浓溶液反应,微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刺激性气味 气体(NH 3)。 Na + 焰色反应呈黄色 K + 焰色反应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I 2 遇淀粉显蓝色 蛋白质 灼烧 有烧焦羽毛气味 三、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1.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体积、溶质的物质的量相互关系 V n c B B = , B B c n V = , V c n B B =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主要仪器:容量瓶、烧杯、玻棒、胶头滴管、量筒、托盘天平及砝码、药匙 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解—移液—定容 注意事项:①容量瓶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溶液;不能用作反应容器;不能直接在其中进

行为实验操作详解版

行为实验操作: 行为实验时间:; 日程安排: Handling: 9:00-12:00,共4天,每天每只2-3 min。 Behavioral tests: Day1 旷场实验: 无适应,光照30 lux,测试时间10 min;将小鼠放在旷场实验箱一角,使用Anymaze自动分析小鼠总移动距离、在中心区(中心25*25cm2)的时间、静止的时间等。 Day2 明暗箱实验: 无适应,暗箱光照10 lux,明箱光照650 lux,测试时间5min;测试开始时小鼠放在暗箱,使用Anymaze自动分析小鼠进入明箱次数、在明箱时间、在明箱的运动距离。 Day3 高架十字 无适应,开臂光照40 lux,测试时间5min,将小鼠放在中心区域,并保证小鼠的头朝向开臂。记录小鼠在开、闭臂移动的总距离、时间、低头次数等。 Day4 自发性交替实验: 无适应,光照10-30 lux,测试时间8 min;测试开始时小鼠放在Y迷宫中心区,手动分析交替次数、进入臂的总次数、AAR、SAR、总活动距离5个指标。 在做自发性交替实验时,在操作箱的壁上挂上立体参照物。 Day5适应 光照30 lux,在矿场实验箱中间放置一物体,鼓励小鼠探索,测试时间10 min,一小时后重复一次。 Day6新物体识别 光照30 lux,在矿场实验箱两对角线对称放置物体A,测试时间10 min,一小时后将其中一物体换另一新物体B,测试时间10 min。记录两次试验小鼠对各物体的探测次数、时间、移动总距离等。 Day7适应 光照30 lux,在矿场实验箱中间放置一物体,鼓励小鼠探索,测试时间10 min,一小时后重复一次。 Day8空间物体识别 光照30 lux,在矿场实验箱两对角线对称放置物体A,测试时间10 min,一小时后将其中一物体的位置改变,测试时间10 min。记录两次试验小鼠对各物体的探测次数、时间、移动总距离等。在操作箱的壁上挂上立体参照物。

单元总结-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单 元 总 结 【归纳拓展】 1.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①过滤,②分液,③结晶、重结晶,④蒸馏和分馏,⑤层析,⑥萃取。 2.常见离子的检验 Cl —的检验:与AgNO 3溶液反应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SO 42一的检验:先加稀盐酸无现象,再加入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CO 32一检验: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无色无气味的气体,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NH 4+检验:与强碱共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刺激性气味气体。 3.焰色反应 (1)定义: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称做焰色反应。 (2) 实验操作:铂丝先用稀盐酸洗净后灼烧,灼烧到没有颜色,再蘸取待测物质。 (3) 钠钾元素焰色反应的颜色:钠――黄色;钾――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4.物质的量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物质的量(n) = N N =M m =V V =c B V ;物质的量浓度(c B )=B M 1000。 5.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实验仪器:容量瓶、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 (2)实验步骤:①计算,②称量或量取,③溶解或稀释,④转移,⑤洗涤,⑥振荡,⑦定 容,⑧摇匀,⑨装瓶。 【自主检测】 1.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开始仰视液面,读数为19.0 mL , 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为11.0 mL ,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 ( ) A .等于8.0mL B .大于8.0 mL C .小于8.0 mL D .无法判断 2.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写有以下实验数据:①用托盘天平称取11.7 g 食盐 ②用量筒 量取5.26 mL 的盐酸 ③用广泛pH 试纸测得某酸溶液的pH 是3.3 ④配制250mLNaOH 溶 液所选容量瓶上标记的温度为20℃,其中数据合理的是 (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④ 3.下列各项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可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器中的液体 B .为了防止容量瓶漏水,可在玻璃塞上涂上凡士林 C .为了确定一种纤维是人造毛还是纯羊毛,可在火焰上灼烧 D .为了除去NaCl 中少量Na 2CO 3,可加入盐酸至溶液显中性 4.实验室需用480mL 0.1mol ·L —1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mL 容量瓶进行配制,以 下操作正确的是 ( ) A .称取7.68g 硫酸铜,加入500mL 水 B .称取12.0g 胆矾配成500mL 溶液 C .称取8.0g 硫酸铜,加入500 mL 水 D .称取12.5g 胆矾配成500mL 溶液 5.要配制浓度约为2mol ·L -1NaOH 溶液100mL ,下面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取8gNaOH 固体,放入250mL 烧杯中,用100mL 量筒量取100mL 蒸馏水,加入 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 B .称取8gNaOH 固体,放入100mL 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 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m A

物体识别过程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一个典型的物体识别系统往包含以下几个阶段:预处理,特征提取,特征选择,建模,匹配,定位。 1.2.3预处理 预处理几乎是所有计算机视觉算法的第一步,其动机是尽可能在不改变图像承载的本质信息的前提下,使得每张图像的表观特性(如颜色分布,整体明暗,尺寸大小等)尽可能的一致,以便于之后的处理过程。预处理有生物学的对应。瞳孔,虹膜和视网膜上的一些细胞的行为类似于某些预处理步骤,如自适应调节入射光的动态区域等等。预处理和特征提取之间的界线不完全分明。有时两者交叉在一起。它主要完成模式的采集、模数转换、滤波、消除模糊、减少噪声、纠正几何失真等预处理操作。因此也要求相应的设备来实现。 预处理经常与具体的采样设备和所处理的问题有关。例如,从图象中将汽车车牌的号码识别出来,就需要先将车牌从图像中找出来,再对车牌进行划分,将每个数字分别划分开。做到这一步以后,才能对每个数字进行识别。以上工作都应该在预处理阶段完成。 从理论上说,像预处理这种先验式的操作是不应该有的。因为它并不为任何目的服务,所以完全可以随意为之而没有“应该怎么做”的标准,大部分情况下预处理是看着实验结果说话。这是因为计算机视觉目前没有一个整体的理论框架,无法从全局的高度来指导每一个步骤应该如何进行。在物体识别中所用到的典型的预处理方法不外乎直方图均衡及滤波几种。像高斯模糊可以用来使得之后的梯度计算更为准确;而直方图均衡可以克服一定程度的光照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特征本身已经带有预处理的属性,因此不需要再进行预处理操作。 预处理通常包括五种基本运算: (1)编码:实现模式的有效描述,适合计算机运算。 (2)阀值或者滤波运算:按需要选出某些函数,抑制另一些。 (3)模式改善:排除或修正模式中的错误,或不必要的函数值。 (4)正规化:使某些参数值适应标准值,或标准值域。 (5)离散模式运算:离散模式处理中的特殊运算。 2.4特征提取 特征提取的目的是从模式样本中提取能代表该模式特有的性质。这是模式分类中最关键的一步,但又是最难以控制的一步。其准则是提取尽量少的特征,而能使分类的误差最小。但随之而来就有了矛盾,特征提取在分类之前完成,事先并不知道哪些特征能使分类误差最小,目前还无法解决这个矛盾。特征提取负责从图像中得到重要的信息以交给下一层使用,而忽略不太重要的信息。特征提取

新教育实验晨诵案例精选

新教育实验晨诵案例精选 晨诵:《跌倒》 (一) 今天是来自焦作的访问教师梅素霞老师第一次尝试晨诵。 七点刚过,三位老师已经出现在三(2)班的教室里了,黑板前,梅老师正在一笔一画地认真书写着今天要带给同学们的晨诵诗《跌倒》,这是她和陈美丽老师经过了多次沟通后精心为孩子们挑选的。陈美丽老师正在黑板的左上角写下“祝郝新宇同学生日快乐”,简笔画一支小小的烛光,传递着老师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对学生特别的祝福。而同样来自焦作的毋老师,正在用相机捕捉这极有意义的时刻。 陆陆续续来到教室后,很多孩子捧起了来自班级自由阅读书架的童书,愉悦地读着。从去年9月份,三(2)班正式开展实验以来,孩子的精神气质已经有了很明显的变化,不脱孩子的天真稚气,但是更显得沉静温和了。这也给实验教师和家长们更多美好的期待,三年后,这些孩子迈出小学校门走向更高一级人生阶梯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呢?再以后,这些童年阅读的书籍,在这些孩子更漫长的人生岁月中,又会成为哪个特定时刻的“预言”和“启示”呢? 正想间,昨天刚刚到的来自新教育新疆奎屯实验区的覃永红老师、来自苏州大学朱老师的两名研究生王莹彤、陈丽玫,还有其他访学王丽娟、高国军、胡琴也都来到了三(2)班,短短的时间里,这些老师们之间也已经形成了专业发展的小小共同体,吃饭、散步等极微小的个人时间中,还经常可以看到他们依然在热烈地讨论着。 (二) “我姓梅,梅花的梅,今天和大家一起晨诵。”简洁的自我介绍中,今天的晨诵开始了。 跌倒 牧也 风,跌倒了 才有了美丽的落叶 云,跌倒了 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 太阳跌倒了 才有了静谧的 夜晚 所以 我们不再害怕跌倒 让我们在跌倒时 用最美丽的姿势 站起来 梅老师先让全班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正确、流利,尝试着读出诗中的感情来。 在学生个别交流朗读情况的时候,梅老师特别邀请今天过生日的郝新宇同学第一个为大家朗读,聪明的孩子们都知道其中的原因,他们自发用掌声向郝新宇表示生日的祝福。幸福激动的郝新宇,读起诗来,显得格外的有力量了。(不过在这里我们还是要建议,生日对于每个孩子一年只有一次,尤其是三二班从上学期来,已经形成的良好的班级的生日送诗传统,可能每个孩子都在期盼着自己生日那一天,老师和同学们会为自己送来怎样的诗句?梅老师

【2019年整理】实验小学新教育实验方案

##实验小学新教育实验方案 新教育实验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以“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建设数码社区、构筑理想课堂”为内容,努力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新模式、新方法,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 我校于##年12月加入新教育实验。本学期,我校将认真实施上级新教育实验方案,将新教育实验作为主线,纳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通过实验提升师生素养,提高教育质量。 一、主要实验内容: 营造书香校园为主,兼顾其他实验内容。 二、具体方案: (一)目的: 引导全校师生在读书实践活动中,遨游书海,与大师对话,为精神打底;呼吸书香,与经典为友,为人生奠基。从而享受读书的快乐,感受读书的幸福,体味读书新生活。 (二)实验对象:全校师生 (三)面向全体——校园文化大餐 1.指标:通过每周一国旗下讲话等系列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成为学校的风景线。 2.做法:每周一个读书主题,放在周一国旗下讲话中进行,由师生

同台演说。利用红领巾广播站适时播放一些经典名句名篇。“让学校的墙壁说话”,充实学校墙报、黑板报,营造读书氛围。 5.跟进措施: ①建立一支辅导学生读书演讲的导师小组,建立导师制度。 ②对读书活动系统部署,成立读书指导、监督小组。 ③把能积极演讲作为书香个人的一项基本标准,结合开展读书节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④充实完善书香为内容的墙报、黑板报、手抄报。 ⑤结合有关节目、活动,组织演出比赛。 (四)面向学生——让书成为学生的朋友: 1.指标: 诗词:一二年级能熟读背诵比较简单、易理解的古诗40首;三四年级能熟读背诵经典诗词40首;五六年级:熟读背诵有一定难度的经典诗词40首; 童书:一二年级:每生本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不少于2本;三四年级:每生本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不少于2本;五六年级:每生本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不少于3本。 2.做法: ①开发校本课程——《与经典同行》 以年级为单位遴选经典诗文诵读教材,确定必须熟读背诵的篇目。 ②以班级为单位,实行三环递进式阅读:好书推荐——阅读指导课——汇报交流课。开展童书阅读指导,加强对学生读书方法进行指导。

中学2020年新教育实验工作计划

中学2020年新教育实验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理念为指导,并将这一理念融入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去。继续扎实推进新教育儿童课程,努力丰富学生的智力背景;将校本教研的核心落实在课堂,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凭借,提高老师们的实验水平。以精致的学校管理、高效的课堂教学、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生命灵动、健康地成长,最大限度地彰显学校的特色品牌。 二、工作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整体推进新教育实验,开发卓越课程,打造“完美教室”,不断改进学校文化,让每个人都能幸福健康地成长,形成学校的文化特色。 1.以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以“班级故事”“读后感”征文的方式常态化开展儿童课程,润泽孩子的心灵。

3.实施有效教学框架备课、上课,抓主题研讨规范研课、观课、议课,营造教研的学术氛围,构筑理想课堂。 4.确立系统的“每月一事”德育主题。 5.做好新教育开放日活动。 三、具体目标: ①通过读书活动,激发师生尤其是全体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阅读量,培养阅读习惯和习作习惯,结合学校实际,走进海洋文化,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②构建高效课堂,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的理念为指导,通过“学习、实践、交流、合作、反思、改进、提高”的实践策略,提高教师设计、实施、评价、反思教学的能力。努力探索常态教学条件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勇气,张扬学生的个性,奠定学生的自信,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教学方式和策略。 ③通过缔造完美教室,师生一起体验生命的活力,提高生命境界,逐步形成我校的书香特色,不断提升我校的办学品位。 三、具体工作: 1.教师读书活动 教师的学习应立足教师事业发展的原则,结合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吉祥三宝”——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在全面学习、

化学实验基础与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第二单元化学实验基础与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一、选择题 1.(2014年7月·浙江学考)欲分离某CCl4和H2O的混合液,除铁架台、铁圈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2.选择萃取剂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有关这种萃取剂应具备的性质和说法正确的是( ) A.萃取剂可以选择酒精 B.难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小 C.难溶于水,且必须易与碘发生化学反应 D.难溶于水,且碘在此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3.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A.金属钠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实验结束后,用嘴吹灭酒精灯 C.皮肤上不慎沾上NaOH溶液,立即用盐酸冲洗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4.(2014年1月·浙江学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利用焰色反应可鉴别KCl溶液和NaCl溶液 B.利用丁达尔效应可鉴别溶液和胶体

C.运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D.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时,需预先用蒸馏水湿润pH试纸 5.下列溶液中Cl-浓度最小的是( ) A.200 mL 2 mol·L-1MgCl2溶液 B.1 000 mL 2.5 mol·L-1NaCl溶液 C.300 mL 5 mol·L-1KClO3溶液 D.250 mL 1 mol·L-1FeCl3溶液 6.某溶液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向其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下列中的( ) A.S B.C C.Mg2+ D.N 7.除去下列括号内的杂质,试剂和操作均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试剂操作 A Na2CO3(NaHCO3) 盐酸蒸发,结晶 B Cl2(HCl) 饱和食盐水气体通过洗气瓶 C NaCl(Na2CO3) 稀硫酸蒸发结晶 D NH3(H2O) 浓硫酸气体通过洗气瓶 8.某物质灼烧时,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一定是钠的化合物 B.该物质一定含钠元素 C.该物质中不含钾元素 D.该物质一定是金属钠

春学期实验小学“新教育实验”工作计划方案正式版

Making a comprehensive plan from the target requirements and content, and carrying out activities to complete a certain item, are the guarantee of smooth implementation.春学期实验小学“新教育实验”工作计划方案正式 版

春学期实验小学“新教育实验”工作 计划方案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计划资料适用于对某个事项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目的为完成某事项而进行的活动而制定,是能否顺利和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和依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初步设想: 1.晨诵、读写绘、有效课堂全面推进,其他项目自主实验。 2.坚持每周研课、每月总结、学期表彰的实验工作制度。 3.组织好新教育全国开放周、县语文学科基地开放活动。 4.做好每学期实验资料的收集归档与展示工作。 5.加强与实验先进学校的经验交流。 具体工作: 1.各实验项目制定学期实验工作计

划,并在全校教师会上交流,发至全校教师。 2.关于教育在线论坛实验记录帖的开设。 ⑴最初实验班继续开设班级实验专帖。提倡其他班级开设专帖。 ⑵各主持人开设实验项目总帖,由主持人负责管理。 ⑶各语文备课组开设晨诵专帖,由备课组长管理。 ⑷读写绘开设低段读写绘专帖,由史桂华老师负责管理。 3.认真组织4月份新教育全国开放周活动。 ⑴活动由新教育研究中心组织,学校

全力配合。 ⑵有关实验老师积极参加开放周展示活动,做到过程到场,反思到位,记录到帖。 ⑶全校老师尽力调课参加开放周培训活动,参与研讨。 4.关于“晨诵”实验项目。 ⑴继续实行“每周一诗”制度。 ⑵鼓励老师们根据自己的特长、班级的情况和学生的特点,灵活地开展晨诵活动。比如:晨诵课时可以在保底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内容的自由选择,等等。 ⑶根据以往上报学校的晨诵时间进行晨诵,方便交流与检查。 ⑷各备课组经商议后,组织有愿望的

济东中学新教育实验聆听窗外声音方案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济东中学新教育实验聆听窗外声音实施方案 为丰富校内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有素养、善思考、能创新的社会型、复合型人才,同时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扎实开展新教育实验工作,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教育实验”理论为指导,通过举办学习讲座、召开主题报告会、参加社区活动等形式,请进来指导、走出去交流,请进来帮带、走出去实践,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利用社区资源,结合媒体网络资源,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形成多元价值观,从而加强学校内外沟通,感受窗外的世界、引导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为新教育实验注入动力,为师生的生命发展,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实现师生教育生活的幸福完整。 二、工作目标 1.扩大学生视野,开阔学生胸襟,提高学生的做人层次与端正求学态度,树立远大理想。 2.拓展教师的视野,开阔教师胸襟;改变和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让教师更自觉、主动、积极地学习,成为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人。 3.丰富充实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促进内涵发展。 三、具体内容 (一)教师方面 1.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首先,通过新教育论坛与各种学习交流,聆听同伴

声音,催生教育智慧。其次,通过外出考察学习,聆听校际声音,让他山之石攻玉。再次,通过专业引领,聆听“大师”声音,丰厚知识,提升理念。从而从“窗外”汲取力量,吸纳百家之长,形成自身特色。学校组织工作室负责人和实验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每学期5次以上);每位实验教师每学期写1份实验交流材料。 2.聆听来自网络的声音。搜集“大师”、名家的讲座视频、课堂实录,搜集新教育的有关理论、了解其它各实验区的推进状态和实验项目的进展情况。 3.聆听来自学生的声音。与学生同听报告、同写心得,与学生同交流;通过学生日记、与学生的书信、便签等走进孩子内心深处。 4.撰写教育随笔。根据书香校园建设方案,教师每学期同读1本教育理论书籍,教师可在书上添加批注,学校对书籍统一管理并每学期出1期读书心得集。每位实验教师根据实验任务每周要写1篇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或教育案例,交校新教育实验工作室保存,质量较好的由学校工作室挑选上传到新教育实验网站。 (二)学生方面 1.通过阅读聆听窗外声音。结合晨诵、午读、暮省、地方课程或书香校园建设读书活动指导学生阅读,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多读书,读好书”系列活动,给学生创设展示平台,保证读书效果。如开展故事大王会、朗诵会、赏诗会、背古诗擂台赛、阅读手抄报评比和读书摘记评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2.通过看影视作品聆听窗外声音。配合学期重点阅读书籍,观看相应影视作品,以班级为单位选择其中一部进行话剧表演;通过观看爱国影片、专题片等,进行影评、时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 3.通过举办主题报告会聆听窗外声音。 (1)通过各种渠道,请相关单位为学生做专题报告或讲座。如请公安局、派出所同志为师生作法律知识讲座,请医院的护士或者医生为师生作卫生常识讲

1.2.1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1.2.1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学习目标】 1.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分类、比较)。 2.认识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主要的化学性质。 3.知道钠的保存,了解钠的用途。 【自学探究】 知识点1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研究钠的性质 1.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 ⑴主要有、、、等。 ⑵观察是一种、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⑶实验法是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条件,同样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⑷分类法是根据物质的某些特点将众多物质分类对其性质及变化进行研究,总结出各类物质的一般性质和特性。 ⑸比较法是将不同的物质进行比较,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性质间的内在联系。 2.钠的性质 ⑴钠的物理性质:钠是一种的金属;熔点为,比一般金属的熔点要低;钠的硬度,;密度比水的。 ⑵钠的化学性质:①与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②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操作金属钠在空气中放置钠加热燃烧 实验现象钠切面变暗,失去金属光泽a.熔成闪亮小球 b.燃烧,发出火焰c.生成固体 化学方程式 3.钠的制取、保存和用途 ⑴制取电解熔融的氯化钠 ⑵保存 ⑶用途工业上用钠作强还原剂,用于冶炼金属;Na-K合金(液态)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在电光源上,用钠制高压钠灯 知识点2过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 3.过氧化钠的性质及用途 ⑴物理性质: ⑵化学性质:

⑶用途:、能使某些物质退色,做漂白剂。 【思考探究】 1.结合课本第9页“观察·思考”栏目完成下列问题 ⑴怎样取用一小块钠?简述操作过程。从中你可以看出钠有什么性质?剩余钠应如何处理? ⑵新切开的钠是什么颜色?随后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⑶向培养皿中加适量水,滴入1~2滴酚酞,将切好的钠投入水中,有什么现象?你解释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吗? 2.实验室中如何保存少量的金属钠?原因是什么? 3.钠能置换出水中的氢和盐酸中的氢,试探究哪个反应更剧烈?原因何在? 4.有人说,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排在铜的前面,所以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以置换出单质铜。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5.请结合钠与过氧化钠的性质,思考如果金属钠着火,能不能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 6.某同学将过氧化钠投入到滴有酚酞的水中,发现溶液先变红,振荡后红色又退去。请你帮他分析这其中的原因。 【典例探究】 【典例1】一小块钠长时间置于空气中,可能有下列现象,这些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变成白色粉末②表面变暗③变成白色固体④变成液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 【典例2】用脱脂棉包住约0.2g过氧化钠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水, 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 (1)由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的结论是:第一,有氧气生成; 第二,_________。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 用以验证第一条结论的实验方法及现象是________。用以验证第二条结论的实验方法及现象是_________。

小学新教育实验实施计划方案

户部乡中心小学新教育实验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理念为指导,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新教育实验的校本研究,重点以“创建书香校园”为途径,着力推动新教育实验在我校深入开展,扎实推进新教育学生阶梯阅读课程,努力丰富学生的智力想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使整个校园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二、实验领导小组 组长:于兆春 副组长:梁运峰 成员:永臣林光锡亮王爱杰涌福 三、实验容及措施 (一)创设环境,让校园弥漫书香。 1、布置教室、校园等环境,设计班级、学校读书标语,通过宣传板报、走廊等贴名人格言、读书明星、好书推荐等,让校园、教室散发出书香气息。 2、加强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建设,定期添置图书,鼓励广大师生每周保证有一定的时间“泡”在图书室中,使之成为师生借书、读书的开放的港湾。

3、开展“人人捐出一本书”活动,开展班际合作交流,构造跨班的、合作的图书馆。 4、开发校本课程,诵读经典。 5、利用新教育儿童阶梯图书,开展“晨诵午读暮省”,构筑和谐的师生阅读生态圈。 6、通过舆论宣传,形成师生读书状况的良好氛围,利用学校、广播室、开设《书香校园》专栏。 (二)保证学生在校阅读时间 1、每天早晨7点40分至8点为晨诵时间,教师指导诵读。 2、每天中午12点半至1点,学校红领巾广播室播放经典。 3、每天中午1点40分至两点为午读时间,学生自由阅读。 4、利用每天晨会的部分时间,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展示诵读。 5、利用每节课前预备铃时间,开展课前一首诗活动。 6、每周二、三、五,开展每周一诗背诵活动。 7、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教师指导学生阅读。 (三)家校联手,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须。 1、利用家长会宣传读书的重要性,对学生人生的影响,端正家长的读书观,赢得家长的支持。 2、给家长写公开信,倡导家校携手,引导学生与经典为伍。 3、推荐新书,建议家长和学生一起来做藏书家,扩大阅读容。

规律总结-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规律总结 1.物质检验的操作步骤 (1)物理方法:依据特殊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溶解时的热效应等)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2)化学方法:一般应包括取样、操作、现象、结论四个部分,要求做到: ①“先取样,后操作”,如果样品是固体,一般先用水溶解,配成溶液后再检验; ②要“各取少量溶液,分别加入几支试管”进行检验,不得在原试剂瓶中进行检验; ③要“先现象,后结论”,如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所观察到的现象应记录为“有 气泡产生”或“有无色气体放出”,不能说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或“有无色二氧化碳气体放出”。 2.常见物质的主要物理特性 (1)固体物质的颜色 ①白色固体:CuSO4、MgO、P2O5、CaO、Ca(OH)2、CaCO3、KClO3、KCl、NaCl、Na2CO3等②红色固体:Cu、Fe2O3③黑色固体:C(木炭)、CuO、MnO2、Fe3O4、铁粉④蓝色固体:CuSO4·5H2O⑤绿色固体:Cu2(OH)2CO3⑥淡黄色固体:S。 (2)沉淀的颜色 ①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物是AgCl、BaSO4。 ②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且能产生大量气泡,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白色沉淀物常见的是CaCO3、BaCO3、MgCO3、ZnCO3、BaSO3、CaSO3。 ③不溶于水,能溶于酸,但没有气泡生成的白色沉淀物常见的是Mg(OH)2、Zn(OH) 、Al(OH)3。 2 ④不溶于水的蓝色沉淀物是Cu(OH)2。 ⑤不溶于水的红褐色沉淀是Fe(OH)3。 (3)溶液的颜色 ①蓝色溶液:含Cu2+的溶液,如CuSO4溶液、CuCl2溶液(带绿色)。 ②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如Fe2(SO4)3溶液、FeCl3溶液。 ③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如FeSO4溶液、FeCl2溶液。 ④无色溶液一般是不含Cu2+、Fe3+、Fe2+的溶液。 (4)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SO2、HCl、NH3。 (5)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1、点亮小灯泡 实验目的: 1、使学生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2、使学生会连接简单电路;观察、描述和纪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像与推测。 3、使学生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像与推测;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实验材料: 小灯泡、电池、导线等 要点亮小灯泡,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也许学生们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但是他们并不一定了解电路的真正的意义。所以首先要引导学生对电路中的材料及其结构进行观察和认识,那么了解小灯泡的结构是观察的重点。

学生了解了小灯泡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导线大约10厘米长,两端分别除去外包皮约1.5厘米;干电池是1.5V的;小灯泡最好挑选电压最低的那种,这样连接在电路中比较亮,容易观察。 有了这些材料,学生们就可以尝试着点亮小灯泡了。同时应该让学生了解电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动的。 电流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才能使灯泡发光。 在此基础上,教材提供了四种连接方式,这四种连接方式比较典型,让学生都要尝试连一连,知道哪种连接小灯泡亮,哪种连接小灯泡不亮,比较一下它们各自的特点,加深对电路的理解。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亮) 2、导线连接电池铜帽和底部的锌壳,小灯泡只有锡粒端接触电池铜帽。(不亮,短路)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和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锌壳接触。(亮) 4、导线连接小灯泡螺纹与电池旁的外壳,小灯泡的锡粒端接触电池铜帽。(不亮,断路)

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

小学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试行)新教育实验是探索本真教育,思考终极意义,引领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追求的教育活动。开展新教育实验,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平台。为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全力打造教育强区,根据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市《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如下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学生、教师和学校“全面和谐的发展”为根本,坚持“传承与创新、改革与发展”的工作原则,采取“稳步推进、分类实施、全面介入、重点突破”的基本策略,确立“燃烧热情,积极参与;点亮信念,创新创优;奋展勇气,提升质量;温暖心灵,塑创特色”的基本思想,强化“研究兴校、质量立校、品牌强校”的工作要求,积极追寻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提档升级,进位争先。 二、目标任务 积极推进“新生命教育、新公民教育、新父母教育”三项整合性教育项目,组织实施“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实现“学生生存状态、教师行走方式、学校发展模式、教育科研范式”四大改变,逐渐形成“晨诵、午读、暮省”的学生生活方式和“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

的教师发展模式,推动学生生命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学习型组织的构建,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让每个受教育者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和丰富的情感。 三、实验板块 (一)营造书香校园 1.书香氛围。学校要进一步打造文化走廊,构筑文化载体,丰富文化视点。在文化环境的建设上,美化景观布点,张贴名人格言,制作读书标语,设置校级图书角和班级“快乐书吧”等等。通过“橱窗文化”“标牌文化”“命名文化”以及“墙壁文化”,让读书成为一种享受,一种校园文化,一种生活状态。 2.读书条件。继续加大投入,切实增加图书的藏量。加强设施建设,有足够的书架、书柜、阅览桌椅以及报刊架。提高图书利用率,设立读书角,阅览室以全开架借阅为主。加强校园网建设,设置相关链接,增设“书香校园”栏目,依托“师生博客”和“教师论坛”,开展新书好书推介、时文美文共读、思想观点交流等活动。 3.读书组织。以学科组为单位,建立教师读书会,培植教师自觉读书。以班级、年级为单位,建立学生读书会,培养学生读书习惯。建立文学社、小记者、广播站、兴趣小组等社团和组织,培育学校读书氛围。组织读书沙龙,促进大阅读和大讨论。 4.阅读机制。根据自身实际,明确频率、数量、节点方面的硬性要求。按照“周月季年”的“四段阅读计划”,诵读古诗,赏析美文,阅读名著佳作。按照“写讲演节”的“四项活动计划”,撰写读书体会,做好读书演讲,组织情景剧表演,举办校园读书节。按照“师生家友”的“四项共读计划”,

行为实验操作详解版

行为实验操作: 行为实验时间:; 日程安排: Handling : 9:00-12:00,共 4 天,每天每只2-3 min。 Behavioral tests: Dayl旷场实验: 无适应,光照30 lux,测试时间10 min ;将小鼠放在旷场实验箱一角,使用Anymaze自动分析小鼠总移动距离、在中心区(中心25*25cm2)的时间、静止的时间等。 Day2明暗箱实验: 无适应,暗箱光照10 lux,明箱光照650 lux,测试时间5min ;测试开始时小鼠放在暗箱,使用Anymaze自动分析小鼠进入明箱次数、在明箱时间、在明箱的运动距离。 Day3高架十字 无适应,开臂光照40 lux,测试时间5min,将小鼠放在中心区域,并保证小鼠的头朝向开臂。记录小鼠在开、闭臂移动的总距离、时间、低头次数等。 Day4自发性交替实验: 无适应,光照10-30 lux,测试时间8 min ;测试开始时小鼠放在Y迷宫中心区,手动分析交 替次数、进入臂的总次数、AAR、SAR、总活动距离5个指标。 在做自发性交替实验时,在操作箱的壁上挂上立体参照物。 Day5适应 光照30 lux,在矿场实验箱中间放置一物体,鼓励小鼠探索,测试时间10 min,一小时后重复一次。 Day6新物体识别 光照30 lux,在矿场实验箱两对角线对称放置物体A,测试时间10 min,一小时后将其中一 物体换另一新物体B,测试时间10 min。记录两次试验小鼠对各物体的探测次数、时间、移动总距离等。 Day7适应 光照30 lux,在矿场实验箱中间放置一物体,鼓励小鼠探索,测试时间10 min,一小时后重复一次。 Day8空间物体识别 光照30 lux,在矿场实验箱两对角线对称放置物体A,测试时间10 min,一小时后将其中一 物体的位置改变,测试时间10 min。记录两次试验小鼠对各物体的探测次数、时间、移动 总距离等。在操作箱的壁上挂上立体参照物。

新教育实验工作计划实验方案

新教育实验工作计划实验方案 一、实验指导思想: 以新教育核心理念“为了一切人,为了人的一切”为指导,将这一理念融入实验的各项行动中去。以“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为理想目标。继续扎实推进“构筑理想课堂”的行动研究,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点进行新教育儿童课程开发的实验,探索“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梯性阅读”课题研究,进一步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强化“师生共写随笔”,加大参与新教育实验的强度、力度和深度,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凭借,提高老师们的实验水平。尝试进行“培养卓越口才,建立数码社区”的行动研究。以精细的学校管理、高效的课堂教学、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生命灵动。使整个校园成为书香气息芬芳馥郁、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二、实验板块: (一)理想课堂实践研究 自2013年4月开展新教育实验以来,姚李中心学校一直把“框架备课下的理想课堂”探索作为实验重点,从6月21日姚李中心学校在县首届实验现场会上8节课的展示,可以看出“构筑理想课堂”的行动研究已取得阶段成果,从本学期起开始,“构筑理想课堂”工作室要组织骨干教师进一步充实研究团队,利用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实施“全员参与,全课程覆盖”的新教育实验活动机制,努力探索构建理想课堂的理论与实践,不懈追求理想课堂的“三层六度”研究。“六度”研究: 1、参与度。通过“导学单”有效利用,强化学生课前预习研究,实现学生课堂全面参与、全程参与、有效参与。 2、亲和度。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课堂上教师以一颗理解尊重的心,以一腔宽容宽厚的爱使课堂在人与人的互动中完成。 3、自由度。课堂上要充满着自由轻松的氛围,打造生活化的课堂,凸显人的价值,展现人的生命价值。 4、整合度。课堂上要做到真正的整合知识的智慧,课前教师要深度研读教材,解读教材,发现教材的精髓、精华。对现有的共享资源“导学案”、“导学单”要进行认真研究,选择适合自己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内容,设计适合自己学生需要的学习形式和方式。 5、练习度。课堂上要真正地让孩子练习和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 6、延展度。课堂要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与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

2020高中化学专题1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1课时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学案苏教版必修

第1课时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知识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过滤、蒸馏、萃取、分液、结晶)。 b c 目标 定位 1.根据混合物各成分的性质会选择物质的分离方法。 2.初步学会使用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等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提纯。 一过滤与蒸发 1.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 (1)主要仪器及用品: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附铁圈)、滤纸等。 (2)在进行过滤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②二低: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液体的液面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靠到玻璃棒上;玻璃棒的底端 应轻靠到漏斗三层滤纸一侧;漏斗颈的末端应靠到烧杯的内壁上。 2.蒸发——是指给液体加热,使液体受热汽化,从溶液中分离出固体物质的方法。蒸发可得晶体,蒸发也用于浓缩溶液。 (1)主要仪器:蒸发皿、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棒等。 (2)在进行蒸发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在加热蒸发过程中,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由于局部过热造成 液滴飞溅; ②加热到蒸发皿中剩余少量液体时(出现较多晶体时)应停止加热,用 余热蒸干; ③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取下,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 验台或引起蒸发皿破裂。如果的确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则要放在石 棉网上。 归纳总结 1.固体+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1)若固体不溶于水,采用过滤法。 (2)若固体溶于水,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方法。

2.固体+固体分离的物理方法 (1)若一种组分易溶于水,另一组分难溶于水,可以先加适量的水溶解混合物,然后过滤。 (2)若两种组分都溶于水,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较大差异,可以先加适量水溶解混合物,然后蒸发结晶或冷却结晶。 [提醒] (1)沉淀的洗涤:为除去沉淀表面附着的可溶性物质需对沉淀进行洗涤,其方法是向漏斗中的沉淀里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让水自然滤出,重复2~3次。 (2)检验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是取洗涤液加入沉淀剂没有沉淀产生,表明洗涤液中无杂质离子,沉淀已洗净。 (3)过滤及洗涤沉淀的操作中不能用玻璃棒搅拌液体。 1.粗盐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先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再将滤液倒入蒸发皿 B.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当加热至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 D.蒸发完成时,用坩埚钳把蒸发皿移至石棉网上 答案 A 2.蒸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B.当蒸发皿盛满溶液时,用微火加热 C.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D.在蒸发溶液时,为防止污染药品,一般不用玻璃棒搅拌 答案 A 解析用蒸发皿蒸发溶液时,若蒸发皿盛满溶液,加热沸腾会使溶液大量溢出,B选项不正确;蒸发皿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C选项不正确;为防止因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D选项不正确。 二萃取与分液 1.从溴水中提取溴的实验 (1)在试管中加入2~3 mL溴水,再向试管中加入1 mL CCl4,振荡、静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