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关系的突破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3
专题五之二外交关系的突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2)、了解中美关系改善的过程
(3)、知道中日邦交正常化
(4)、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
(5)、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过程,熟练运用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
(2)、学会运用联系的方法分析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3)、与学生一起探究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日建交对中国和世界以及国际关系的影响,培养合作和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中美关系的改善是在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
策的指导下取得的成就。
(2)、通过学习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突破,认识它们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的贡献。
重点: 中美关系的改善
难点: 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
导入新课:课件展示1954年5月10日与1972年3月6日的时代周刊封面。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我们看两幅时代周刊的封面。第一幅是1954年5月10日的时代封面,标题是“红色中国的周恩来”。当时正是日内瓦国际会期间,周恩来身后竹笼里张牙舞爪、目露凶光的青龙和标题中红色中国的表述,都可以看出时代记者对于新中国的敌视与对立。第二幅是1972年3月6日的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尼克松的中国之旅”。画面像一幅不太规则的四格画,分别是:毛泽东接见尼克松、周恩来会见尼克松、尼克松夫妇游览长城、观看中国样板戏“红色娘子军”。将这四幅画巧妙地分隔开的是一个黑色的汉字“友”字。这一次,时代记者罕见的第一次以友好的笔触对新中国做了正面报道。虽然时代周刊对外标榜客观公正,时代记者的专业水准也很高,但是他们的立场并不是世界主义的,而是美国主义的。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一时代记者为代表的美国人看中国的眼光开始发生变化呢?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中-------专题五之二外交关系的突破
课件展示照片“乔的笑”
师:请学生将照片反应的事件、时间、意义在课文中找出来。由此导入70年代的外交突破之一:中国重返联合国
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本89页,回答相关问题:
①如何理解“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
②美国为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炮制了什么方案?对于该方案中国政府的态度怎样?
③中国能够重返联合国的原因有哪些?
师:重返联合国标志着美国长期以来孤立遏制新中国政策的破产。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得不开始考虑他和中国关系的改变,由此导致70年代中国外交突破之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课件展示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关键的照片:美国乒乓球队来华、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以及建交公报发表。
师:请学生根据照片结合课文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制定一个表格,包括时间、事件、意义三项。
师:据尼克松总统回忆:当中美双方同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时,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震惊了整个世界,此事成为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新闻之一。但也有西方国家和媒体表示这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为什么说中美接触是情理之中的事?请同学们依据材料分析。
材料一:1971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作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
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1969年3月,苏军入侵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两国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冰点。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这一切使中国人感到苏联已经蜕变为一个“社会帝国主义”国家,比美国更富有侵略性。
材料三:70年代的美国,由于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得不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尼克松迫于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材料四:美国在亚洲虽具有较强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但它在战略上收缩和保守的倾向很明显。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所以,中国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做出积极的反映。
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回答
美国:①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②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③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
中国:①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②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③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师:由此可见,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两国来说都是必要的,符合两国的利益。那关系的改善给中国带来什么呢?对世界又意味着什么呢?
课件展示资料:
材料一: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摘自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材料二:(尼克松说)如果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它的七亿五千万人民参加,就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
――乔治・桑特尔《尼克松传》
材料三:70年代初以来,中国同西欧(包括北欧和南欧)国家出现了建交高潮。……中国还同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建立了外交关系。……从1970年到1979年,中国同亚非拉5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93)
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回答
中国:①是中国70年代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②带动了更多国家与中国改善关系,出现了建交的热潮;直接推动中日关系改善;③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
世界: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促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发展。
师: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已经30多年了。那现在我们可以说中美之间的关系已经完全正常了呢?中美关系中哪个核心问题没有处理好?
生:台湾问题
师:指导学生阅读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明确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这三个公报是中美在冷战时期开启对话和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基础,其中有关台湾问题的部分在今天的重要性则更为显现。
师:中美关系正常化是70年代中国外交突破的关键所在,直接促成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展示图片“田中角荣访华”,请同学们一句教材找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标志和对中日及世界的影响。
师:田中在欢迎的国宴上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我对此表示深切的反省。”热烈的会场,正在鼓掌的人们,听到了“添了麻烦”这句话,一下子静了下来。为什么当田中说道添麻烦时,中国人不高兴了。这说明中日之间的敏感问题是什么?
生:日本侵华历史问题
师:如果要保持和中国的友好关系,日本方面对此应该怎样去做?
师:70年代是中国外交突破的时期,我们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中国的外交成就:扬眉吐气—重返联合国;跨洋握手—中美关系正常化;冰释雪融—中日邦交正常化。课下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制定的因素有哪些?
教学反思:学生已经学习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及其影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通过本期以来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探究与合作学习能力,而且对本课重要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并有着浓厚的兴趣。本课运用了大量图片和文字资料,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