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奥数 二年级奥数 重叠问题

小学奥数 二年级奥数 重叠问题

小学奥数 二年级奥数 重叠问题
小学奥数 二年级奥数 重叠问题

(★★★)

有四块各长80厘米的木板,钉成一块木板(如图),中间钉在一起重叠的部分是10厘米,钉成的木板长多少厘米?

【例1拓展】(★★★)

小玲用胶水将两张同样长的纸粘成了一张长为80厘米的长纸条,其中粘在一起的部分长10厘米,这两张纸条各长多少厘米?

(★★★)

二(1)班同学人人参加课外活动,有20人参加英语班,有26人参加电脑班。其中4人两个班都参加。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

【例2拓展】(★★★)

老师出了两道测试题,全班每个同学都至少答对了一道,答对第一道题的有30人,答对第二道题的有28人,两道都答对的有18人,那么全班同学总共有多少人?

(★★★★)

20个同学报名参加美术组和舞蹈组,其中有16人参加了美术组,12人参加了舞蹈组.问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多少个同学?

重叠问题

【例3拓展】(★★★★)

春天来了,全班52人到北海公园划船,有27人划了手摇船,29人划了脚踏船,4名同学因身体不好没有划船而去游览了白塔。问:既划了手摇船也划了脚踏船的同学有多少人?

(★★★★)

学校乐器队按计划招收了42名新学员,会拉小提琴的有27人,会弹电子琴又会拉小提琴的有16人,两项都不会的有1人.会弹电子琴的有多少人?

(★★★★★)

新一期的猫咪训练营开始了,总共有60只小猫咪报名参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有33只猫咪学会了爬树,有25只猫咪学会了抓老鼠,其中既会爬树又会抓老鼠的有10只。那么既不会爬树又不会抓老鼠的猫咪有多少只?

【例5拓展】(★★★★★)

某班组织了一次跳绳和呼啦圈比赛活动,参加跳绳比赛的有29人,参加呼啦圈比赛的有23人,两项都参加的有6人,两项都没有参加的有4人。问全班共有多少人?

二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奥数专题讲练:重叠问题人教新课标

(★★★) 有四块各长80厘米的木板,钉成一块木板(如图),中间钉在一起重叠的部分是10厘米,钉成的木板长多少厘米? 【例1拓展】(★★★) 小玲用胶水将两张同样长的纸粘成了一张长为80厘米的长纸条,其中粘在一起的部分长10厘米,这两张纸条各长多少厘米? (★★★) 二(1)班同学人人参加课外活动,有20人参加英语班,有26人参加电脑班。其中4人两个班都参加。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 【例2拓展】(★★★) 老师出了两道测试题,全班每个同学都至少答对了一道,答对第一道题的有30人,答对第二道题的有28人,两道都答对的有18人,那么全班同学总共有多少人? (★★★★) 20个同学报名参加美术组和舞蹈组,其中有16人参加了美术组,12人参加了舞蹈组.问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多少个同学?

【例3拓展】(★★★★) 春天来了,全班52人到北海公园划船,有27人划了手摇船,29人划了脚踏船,4名同学因身体不好没有划船而去游览了白塔。问:既划了手摇船也划了脚踏船的同学有多少人? (★★★★) 学校乐器队按计划招收了42名新学员,会拉小提琴的有27人,会弹电子琴又会拉小提琴的有16人,两项都不会的有1人.会弹电子琴的有多少人? (★★★★★) 新一期的猫咪训练营开始了,总共有60只小猫咪报名参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有33只猫咪学会了爬树,有25只猫咪学会了抓老鼠,其中既会爬树又会抓老鼠的有10只。那么既不会爬树又不会抓老鼠的猫咪有多少只? 【例5拓展】(★★★★★) 某班组织了一次跳绳和呼啦圈比赛活动,参加跳绳比赛的有29人,参加呼啦圈比赛的有23人,两项都参加的有6人,两项都没有参加的有4人。问全班共有多少人?

小学奥数三 重叠问题

重叠问题简析 三(1)班准备给参加班级绘画比赛的16位同学和参加朗读比赛的12位同学每人发一份纪念品,当中队长玲玲将28份纪念品发下去时,却多出5份,这是怎么回事?对了,因为有5位同学既参加了绘画比赛,又参加了朗读比赛,所以奖品就多出了5份。 数学中,我们将这样的问题称为重叠问题。 解答重叠问题要用到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包含与排除原理,即当两个计数部分有重复包含时,为了不重复计数,应从它们的和中排除重复部分。 解答重叠问题的应用题,必须从条件入手进行认真的分析,有时还要画出图示,借助图形进行思考,找出哪些是重复的,重复了几次?明确求的是哪一部分,从而找出解答方法。 例题1六一儿童节,学校门口挂了一行彩旗。小张从前数起,红旗是第8面;从后数起,红旗是第10面。这行彩旗共多少面?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画出下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从前数起红旗是第8面,从后数起是第10面,这样红旗就数了两次,重复了一次,所以这行彩旗共有8+10-1=17面。 例题2 同学们排队做操,每行人数同样多。小明的位置从左数起是第4个,从右数起是第3个,从前数起是第5个,从后数起是第6个。做操的同学共有多少个?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画出下图:

由图可看出:小明的位置从左数第4个,右数第3个,说明横行有4+3-1=6个人;从前数第5个,从后数第6个,说明竖行有5+6-1=10人,所以做操的同学共有:6×10=60人。 例题3把两块一样长的木板像下图这样钉在一起成了一块木板。如果这块钉在一起的木板长120厘米,中间重叠部分是16厘米,这两块木板各长多少厘米? 思路导航:把等长的两块木板的一端钉起来,钉在一起的长度就是重叠部分,重叠的部分是16厘米,所以这两块木板的总长度是120+16=136厘米,每块木板的长度是136÷2=68厘米。 例题4一次数学测试,全班36人中,做对第一道聪明题的有21人,做对第二道聪明题的有18人,每人至少做对一道。问两道聪明题都做对的有几人?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画出下图: 图中间重叠部分表示两道题都做对的人数,把做第一道题和做对第二道题的人数加起来得21+18=39人,这39人比全班总人数36多出了39-36=3人,这多出的3人既在做对第一题的人数中算过,也在做对第二道题的人数中算过,即表示两道题都做对的人数。 例题5三(1)班订《数学报》的有32人,订《阅读报》的有30人,两份报纸都订的有10人,全班每人至少订一种报纸。三(1)班有学生多少人?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画出下图: +

三年级奥数-重叠问题

重叠问题 1、学校组织看文艺表演,冬冬的座位从左数是第7个,从右数是第10个,这一行座位有多少个? 2、为庆祝六一,小朋友们排成方形的鲜花队,无论从前、从后数,还是从左、从右数,李丽都在第5个,鲜花队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3、同学们排成方形的队伍跳集体舞,无论从前从后数,还是从左从右数,赵英都是第4个。跳集体舞的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4、三(5)班同学参加了音乐、美术这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已知参加音乐组的有32人,参加美术组的有30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10人。三(5)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5、三(1)班订《数学报》的有32人,订《语文报》的有30人,两份报纸都订的有10人,全班每人至少订一种报纸,三(1)班有学生多少人? 6、、三(1)班有学生55人,每人至少参加跳绳和踢毽子比赛的一种,已知参加跳绳的有36人,参加踢毽子的有38人。两项都参加的有几人? 7、三(5)班有42名同学,会下象棋的有21名同学,会下围棋的有17名同学,两种都不会的有10名同学。两种都会下的有多少名同学? 8、学校乐器队招收了42名新学员,其中会拉小提琴的有25名,会弹电子琴的有22名,两项都不会的有3名。两项都会的有多少名?

9、三(6)班有学生55人,参加学校绘画比赛的有20人,既参加绘画比赛又参加书法比赛的有12人,两项比赛没参加的有14人。参加书法比赛的有多少人? 10、乐器兴趣小组有42人其中会弹钢琴的有27人,既会弹钢琴又会弹古筝的有16人,两项都不会的只有1人。会弹古筝的有多少人? 11、同学们排队做操,每行人数同样多。小明的位置从左数起是第4个,从右数起是第3个;从前数是第5个,从后数是第6个。做操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个? 12、三(4)班有学生56人,做对第一道思考题的有29人,做对第二道思考题的有27人,两道题都做错的有7人。两道思考题都做对的有几人?

二年级奥数-第七讲:重叠问题

第七讲重叠问题 哪吒智闯水晶宫---哪吒被骗了哪吒继续往前去寻宝,只见一位白胡子 老爷爷拿着哪吒地乾坤圈站在大厅中间。“那是我的乾坤圈!”哪吒激动的叫起来。哪吒赶紧跑过去一看,“怎么有两个乾坤圈” 白胡子老爷爷微 笑的说:“哪吒不认识我 了”哪吒仔细打量了这位 老爷爷后说:“我记起来 了,你是太白金星。”太 白金星:“哪吒,我听说 了你的事后,特意来帮助 你的,你看,我帮你把乾 坤圈要回来了。”哪吒:“那怎么有两个乾坤圈”太白金星:“这其中一个是我的金钢圈,另一个是你的乾坤圈,刚才我拿一个圈称连我共重67千克,拿另一个圈称连我共重68千克,我的金刚圈比你的乾坤圈重,你猜得出来你的乾坤圈和我的金刚圈多重,我就把你的宝贝还给你”哪吒:“太白金星,你说话可得算数!”太白金星:“那当然了,我胡子都白了,还会骗你你就在这里想吧,我有事先走,一会儿就回来”哪吒在原地想了一天一夜,也没有想出答案,他明白了,他并不知道太白金星的体重是不可能算出乾坤圈和金刚圈的重量的,他被骗了,那个老人根本不是太白金星!他不过是中了龙王的圈套而已,哪吒气冲冲的继续前进,心想,要再被我碰到这假冒的太白金星,我一定把他的胡子拔了! 例题精讲 例1 小朋友们排队练体操,小红的左边有6个人,右边有2个人,这一排共有几个人 6 小红 2 分析:由图知道,小红所在一队的小朋友,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小红的左边的6个人,第二部分是小红这1个人,第三部分是小红右边的2个人。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这三部分加起来。即6+1+2=9(人)。 例2 12个小朋友排队去春游,小云的前面有5个同学,小云的后面有几个同学 小云

小学奥数 容斥原理之重叠问题(二) 精选练习例题 含答案解析(附知识点拨及考点)

1. 了解容斥原理二量重叠和三量重叠的内容; 2. 掌握容斥原理的在组合计数等各个方面的应用. 一、两量重叠问题 在一些计数问题中,经常遇到有关集合元素个数的计算.求两个集合并集的元素的个数,不能简单地把两个集合的元素个数相加,而要从两个集合个数之和中减去重复计算的元素个数,即减去交集的元素个数,用式子可表示成:A B A B A B =+-(其中符号“”读作“并”,相当于中文“和”或者“或”的意思;符号“”读作“交”,相当于中文“且”的意思.)则称这一公式为包含与排除原理,简称容斥原理.图示如下:A 表示小圆部分,B 表示大圆部分,C 表示大圆与小圆的公共部分,记为:A B ,即阴影面积.图示如下:A 表示小圆部分,B 表示大圆部分,C 表示大圆与小圆的公共部分,记为:A B ,即阴影面积. 包含与排除原理告诉我们,要计算两个集合A B 、的并集A B 的元素的个数,可分以下两步进行: 第一步:分别计算集合A B 、的元素个数,然后加起来,即先求A B +(意思是把A B 、的一切元素都“包含”进来,加在一起); 第二步:从上面的和中减去交集的元素个数,即减去C A B =(意思是“排除”了重复计算的元素个数). 二、三量重叠问题 A 类、B 类与C 类元素个数的总和A =类元素的个数B +类元素个数C +类元素个数-既是A 类又是B 类的元素个数-既是B 类又是C 类的元素个数-既是A 类又是C 类的元素个数+同时是A 类、B 类、C 类的元素个数.用符号表示为:A B C A B C A B B C A C A B C =++---+.图示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7-7-2.容斥原理之重叠问题(二) 1.先包含——A B + 重叠部分A B 计算了2次,多加了1次; A B A B +-1 A B 图中小圆表示A 的元素的个数,中圆表示B 的元素的个数, C 1.先包含:A B C ++ 重叠部分A B 、B C 、C A 重叠了2次, 多加了1次. 2.再排除:A B C A B B C A C ++--- A B C 3A B C ++-

(完整版)二年级奥数重叠问题.doc

知识要点:前面已学过排队问题,从前面数,从后面数,丽丽都排第 6,这一排共有几个人?这里丽丽被重复数了两次,有时我们也把这类问题叫重叠问题。 [例1 ]洗好的8块手帕夹在绳子上晾干,同一个夹子夹住相邻的两 块手帕的两边,这样一共要多少个夹 子? 分析:由图知道,两块手帕有一边重叠,用 3 个夹子。三块手帕有两边重叠,用 4 个夹子,我们发现夹子数总比手帕数多1,因此 8 块手帕就要用 9 个夹子。 [例2 ]把图画每两张重叠在一起钉在墙上,现在有 5 张画要多少个图钉呢? 分析:每排两张画要 6 个图钉,每排三张画要 8 个图钉,每排四张画要 10 个图钉。可以看出,图画每增加一张,图钉就要增加 2 颗,那么 5 张画要 12 个图钉。 [例3 ]有两块一样长的木板,钉在一起,如果每块木板长25 厘米,中间钉在一起的长 5 厘米,现在长木板有多长? 分析:把两块木板钉起来,钉在一起的地方的长度就是重叠的部分。现 在的总长就是原来两个总长的和减去重叠的部分。算式:25+25-5=45(厘米)所以现在木板长 45 厘米。 [ 例 4 ] 张老师出了两道题,做对第一题的有 13 人,做对第二题的有 22 人,两道题都做对的有 8 人,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分析:做对第一题的 13 个人里,有 8 个人也做对第二题,那么做对第二题的 22 个人里这 8 个人就又重复数了一次,因此把做对第一题的人数和做对第 二题的人数和起来,再减去重复数的这8 个人。算式: 13+22-8=27(人)所以这个班一共有 27 人。 [ 例 5 ] 四根长都是 8 厘米的绳子,把它们打结连在一起,成为一根长 绳,打结处每根绳用去 1 厘米,绳结长度不计,现在这根长绳长多少厘米? 分析:两根绳有一个结,三根绳有两个结,那么四根绳有三个结。一个 结用去 1+1=2 厘米,那么三个结用去 2+2+2=6厘米,绳子总长 8+8+8+8=32厘米,减去打结的 6 厘米, 32-6=26,现在这根长绳是 26 厘米。

二年级奥数 第七讲:重叠问题

第七讲 重叠问题 哪吒智闯水晶宫---哪吒被骗了哪吒继续往前去寻宝,只见一位白胡子老爷爷拿着哪吒地乾坤圈站在大厅中间。“那是我的乾坤圈!”哪吒激动的叫起来。哪吒赶紧跑过去一看,“怎么有两个乾坤圈?”  白胡子老爷爷微笑的说:“哪吒不认识我了?”哪吒仔细打量了这位老爷爷后说:“我 记起来了,你是太白金星。”太白金星:“哪吒,我听说了你的事后,特意来帮助你的,你看,我帮你把乾坤圈要回来了。”哪吒:“那怎么有两个乾坤圈?”太白金星:“这其中一个是我的金钢圈,另一个是你的乾坤圈,刚才我拿一个圈称连我共重67千克,拿另一个圈称连我共重68千克,我的金刚圈比你的乾坤圈重,你猜得出来你的乾坤圈和我的金刚圈多重,我就把你的宝贝还给你”哪吒:“太白金星,你说话可得算数!”太白金星:“那当然了,我胡子都白了,还会骗你?你就在这里想吧,我有事先走,一会儿就回来”哪吒在原地想了一天一夜,也没有想出答案,他明白了,他并不知道太白金星的体重是不可能算出乾坤圈和金刚圈的重量的,他被骗了,那个老人根本不是太白金星!他不过是中了龙王的圈套而已,哪吒气冲冲的继续前进,心想,要再被我碰到这假冒的太白金星,我一定把他的胡子拔了! 例题精讲 例1 小朋友们排队练体操,小红的左边有6个人,右边有2个人,这一排共有几个人? 6 小红 2 分析:由图知道,小红所在一队的小朋友,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小红的左边的6个人,第二部分是小红这1个人,第三部分是小红右边的2个人。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这三部分加起来。即 6+1+2=9(人)。

小朋友排队去春游,小云的前面有5个同学,小云的后面有几个同学? 小云 分析:这一队的小朋友,可以分成三部分:要求小云后面有几个同 学,就要从总人数12里面去掉小云前面的5个同学,再去掉小云1个 人,才能求出问题。即12―5―1=6(人)。 例3 幼儿园小朋友排队参观盆景,从前面数,小林是第10个,从后面数,小林是第17个,这一排共有几个小朋友? 分析:“从前面数,小林是第10个”说明小林和他前面同学一共是10人,这个“10”里面包括小林,也包括他前面的同学;“从后面数,小林是第17个”,说明小林和他后面同学一共是17人,这个“17”里面包括小林,也包括他后面的同学。如果“10+17”的话,小林就算了两次,所以还要从“10+17”里面去掉小林多算的那一次。即10+17-1=26(个)。 例4 10 个小朋友按1~3的顺序循环报数,报双数的离队,队伍还剩多少人? 分析:队伍还剩的人就是报单数的人。这10名队员报数结果是:1、 2、3、1、2、3、1、2、3、1,这里面双数只有2,出现了3次,其他 都是单数,所以报单数的人有7人。即10-3=7(人)。 例5 洗好的8块手帕夹在绳子上晾干,同一个夹子夹住相邻的两块手帕的两边,这样一共要多少个夹子? 分析:由图知道,两块手帕有一边重叠,用3个夹子。三块手帕有两边重叠,用4个夹子,我们发现夹子数总比手帕数多1,因此8块手帕就要用9个夹子。

小学奥数7-7-3 几何中的重叠问题.专项练习

1. 了解容斥原理二量重叠和三量重叠的内容; 2. 掌握容斥原理的在组合计数等各个方面的应用. 一、两量重叠问题 在一些计数问题中,经常遇到有关集合元素个数的计算.求两个集合并集的元素的个数,不能简单地把两个集合的元素个数相加,而要从两个集合个数之和中减去重复计算的元素个数,即减去交集的元素个数,用式子可表示成:A B A B A B =+-(其中符号“”读作“并”,相当于中文“和”或者“或”的意思;符号“”读作“交”,相当于中文“且”的意思.)则称这一公式为包含与排除原理,简称容斥原理.图示如下:A 表示小圆部分,B 表示大圆部分,C 表示大圆与小圆的公共部分,记为:A B ,即阴影面积.图示如下:A 表示小圆部分,B 表示大圆部分,C 表示大圆与小圆的公共部分,记为:A B ,即阴影面积. 包含与排除原理告诉我们,要计算两个集合A B 、的并集A B 的元素的个数,可分以下两步进行: 第一步:分别计算集合A B 、的元素个数,然后加起来,即先求A B +(意思是把A B 、的一 切元素都“包含”进来,加在一起); 第二步:从上面的和中减去交集的元素个数,即减去C A B =(意思是“排除”了重复计算的元素个数). 二、三量重叠问题 A 类、 B 类与 C 类元素个数的总和A =类元素的个数B +类元素个数C +类元素个数-既是A 类又是B 类的元素个数-既是B 类又是C 类的元素个数-既是A 类又是C 类的元素个数+同时是A 类、B 类、C 类的元素个数.用符号表示为:A B C A B C A B B C A C A B C =++---+.图示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7-7-3.几何中的重叠问题 1.先包含——A B + 重叠部分A B 计算了2次,多加了1次; 2.再排除——A B A B +- 把多加了1次的重叠部分A B 减去.

小学奥数专题-重叠问题(精华版)

小学奥数重叠问题专题 日常生活或数学问题中,在把一些数据按照某个标准分类时,常常出现其中的一部分数据同时属于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类别,这样在计算总数时就会出现重复计算的情况,这类问题就叫做重叠问题。 重叠问题中涉及到的容斥原理是奥数的四大原理之一,是奥数重要知识点。学生学习奥数,一定要掌握容斥原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解决重叠的方法。 1. 解答重叠问题要用到数学中一个重要原理——包含与排除原理,即当两个计数部分有重复包含时,为了不重复计数,应从它们的和中排除重复部分。 2. 解答重叠问题的应用题,必须从条件入手进行认真的分析,有时还要画出图示,借助图形进行思考,找出哪些是重复的,重复了几次。明确需要要求的是哪一部分,从而找出解答方法。 3.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部代表集合和集合之间的关系。这种图称为韦恩图(也叫文氏图)。 4. 解答重叠问题的常用方法是: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有重复包含的几个计数部分加起来,再从它们的和中排除重复部分元素的个数,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漏又不重复。这个原理叫做包含与排斥原理,也叫容斥原理。 5. 容斥原理1:如果被计数的对象,被分为A、B两大类,则:被计数对象的总个数=A 类元素的个数+B类元素的个数-同时属于A类和B类的元素个数。 . .

容斥原理2:如果被计数的对象,被分为A、B、C三大类,则:被计数对象的总个数=A类元素的个数+B类元素的个数+C类元素的个数-同时属于A类和B类元素的个数-同时属于A类和C类元素个数-同时属于B类和C类元素个数+同时属于A类、B类、C类元素个数。 . .

一、重叠问题之长度: (1)拼接(对接) (2)搭接 (3)打结 题目1:(搭接正问题:求总长度) 把两段同样是20厘米长的纸条粘合在一起,形成一段更长的纸条。中间重叠的部分是6厘米,粘好的纸条长多少厘米? 题目2:(搭接反问题一:等长搭接,求原来长度) 把两段一样长的纸条粘合在一起,形成一段更长的纸条。这段更长的纸条长30厘米,中间重叠的部分是6厘米,原来两条纸条各长多少厘米? 题目3:(搭接反问题一:不等长搭接,求原来长度) 两根木棍放在一起,从头到尾共长66厘米,其中一根木棍长48厘米,中间重叠部分长12厘米。另一根木棍长是多少厘米? 题目4:(搭接反问题二:求粘合长度,或重叠长度) 把两段同样是15厘米长的纸条粘合在一起,形成一段24厘米长的纸条,请问中间粘合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 .

六年级奥数重叠问题

六年级奥数重叠问题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第十二讲重叠问题姓名 容斥原理就是:在计数时,为了使重叠部分不被重复计算,人们研究出一种新的计数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中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斥出去,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漏又无重复,这种计数的方法称为容斥原理。 公式法: 运用容斥原理一:C=A+B-AB,这一公式可计算出两个集合圈的有关问题(C表示两个集合的并集,A、B表示两个集合,AB表示两个集合的交集)。 运用容斥原理二:D=A+B+C-AB-AC-BC+ABC,这一公式可计算出三个集合的有关问题。(D表示三个集合的并集,A、B、C表示三个不同的集合,AB、AC、BC表示两个不同集合的交集,ABC表示三个集合的交集) 图象法: 根据题意画图,并借助图形帮助分析,逐个地计算出各个部分,从而解答问题。 例1:某班40位同学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答对第一题的有23人,答对第二题的有27人,两题都答对的有17人,问有几个同学两题都不对 例2:某班有学生48人,其中21人参加数学竞赛,13人参加作文竞赛,有7人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作文竞赛。那么 (1)只参加数学竞赛的有多少人 (2)参加竞赛的一共有多少人 (3)没有参加竞赛的一共有多少人 例3:某校有三个兴趣小组,体育、书法和美术。已知参加这三个兴趣小组的学生人数分别是25人、24人和30人。同时参加体育、书法兴趣小组的有5人,同时参加体育、美术兴趣小组的有2人,同时参加书法、美术兴趣小组的有4人,有1人同时参加了这三个兴趣小组,问:共有多少人参加兴趣小组 例4:某校对五年级100名同学进行学习兴趣调查,结果有58人喜欢语文,有38人喜欢数学,有52人喜欢外语。而且喜欢语文和数学(但不喜欢外语)的有6人,喜欢数学和外语(但不喜欢语文)的有4人,三科都喜欢的有12人,而且每人至少喜欢一科。问有多少同学只喜欢语文 例5:分母是1001的最简真分数有多少个它们的和是多少 例6:某商店调查该商店出售的A、B两种商品销售情况,在被调查的家庭对象中,有1/3不用A商品,有4/7不用B商品,另外有22家既用A商品也用B商品,有1/6的家庭则两种产品都没有用,问该商店共调查了多少户家庭 例7:某班学生中78%喜欢游泳,80%喜欢玩游戏机,84%喜欢下棋,88%喜欢看小说。该班学生中同时有四种爱好的学生所占的最小百分比应是多少 练习 1、一批教师中,会英语的有65人,会俄语的有58人,会日语的有51人,既会英语又会俄语的有21人,既会英语又会日语的有19人,既会俄语又会日语的有17人,三种都会的有5人,三种都不会的有8人。这批教师共有多少人 2、某班有36个同学,在一次测验中,答对第一题的有25人,答对第二题的有23人,两题都答对的有15人,那么两题都不对的有多少人 3、分母是105的最简真分数,共有多少个 4、在1~1000的自然数中,不能被5或7整除的数共有多少个

小学奥数习题版三年级三大原理重叠问题学生版

知识要点 【课前引入】 脑筋急转弯: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起去参加动漫节,可是她们只买了两张票,便顺利地通过了检票处,这是怎么回事?答案:外婆、妈妈、女儿 排队:小明在超市排队付款,从前数小明排在第三,从后数小明排在第四, 你能算出排队的一共有多少人?(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释一下,排队的一共有8人) 排队 【例 1】 学校组织看文艺演出,冬冬的座位从左数起是第12个,从右数起是第21个。这一行座位有多少 个? 【例 2】 同学们排队去参观展览,无论从前数还是从后起起,李华都排在第8个。这一排共有多少个同学? 重叠问题

【例3】同学们排队跳舞,每行、每列人数同样多。小红的位置无论从前数从后数,从左数还是从右数起都是第4个。跳舞的共有多少人? 【例4】为庆祝“六一”,同学们排成每行人数相同的鲜花队,小华的位置从左数第2个,从右数第4个; 从前数第3个,从后数第5个。鲜花队共多少人? 简单计算 【例5】洗好的8块手帕用夹子夹在绳子上晾干,每一块手帕的两边必须用夹子夹住,同1个夹子夹住相邻的两块手帕的两边,这样一共要多少个夹子? 【例6】把10块木块用铁钉钉成一条长木条,每两块之间加钉4个,如下图,共需钉上多少个钉?

【例 7】 把10张图片用图钉像下图那样钉在橱窗里,一共要用多少个图钉? 【例 8】 把两根长为20厘米的筷子用绳子捆成一根长筷子,中间捆在一起的重叠部分是3厘米。捆成的长 筷子长多少厘米? 【例 9】 有四块各长80厘米的木板,钉成一块木板(如图),中间钉在一起重叠的部分是10厘米,钉成的 木板长多少厘米? 【例 10】 两块木板各长90厘米,像下图这样钉成一块木板,中间重合部分 是15厘米,这块钉在一起的木板总长多少厘米? 我要认真思考一下, 怎么算! 难不住我

小学奥数专题-重叠问题(精华版)

小学奥数专题-重叠问 题(精华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奥数重叠问题专题 日常生活或数学问题中,在把一些数据按照某个标准分类时,常常出现其中的一部分数据同时属于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类别,这样在计算总数时就会出现重复计算的情况,这类问题就叫做重叠问题。 重叠问题中涉及到的容斥原理是奥数的四大原理之一,是奥数重要知识点。学生学习奥数,一定要掌握容斥原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解决重叠的方法。 1. 解答重叠问题要用到数学中一个重要原理——包含与排除原理,即当两个计数部分有重复包含时,为了不重复计数,应从它们的和中排除重复部分。 2. 解答重叠问题的应用题,必须从条件入手进行认真的分析,有时还要画出图示,借助图形进行思考,找出哪些是重复的,重复了几次。明确需要要求的是哪一部分,从而找出解答方法。 3.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和集合之间的关系。这种图称为韦恩图(也叫文氏图)。 4. 解答重叠问题的常用方法是: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有重复包含的几 个计数部分加起来,再从它们的和中排除重复部分元素的个数,使得计算的结 果既无遗漏又不重复。这个原理叫做包含与排斥原理,也叫容斥原理。 5. 容斥原理1:如果被计数的对象,被分为A、B两大类,则:被计数对象 的总个数=A类元素的个数+B类元素的个数-同时属于A类和B类的元素个数。

容斥原理2:如果被计数的对象,被分为A、B、C三大类,则:被计数对象的总个数=A类元素的个数+B类元素的个数+C类元素的个数-同时属于A类和B类元素的个数-同时属于A类和C类元素个数-同时属于B类和C类元素个数+同时属于A类、B类、C类元素个数。

二年级奥数试题杂题.重重叠叠全国通用

之前,我们遇到过这样一些问题,两根木头钉在一起还有多长;把两块毛巾挂在铁丝上需要几个夹子等等.解答这些问题的时候都要考虑重叠的部分.在这节课中我们将这些类似的问题归纳在一起,让学生通过有目的的研究,来找到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 同学们,我们都玩过剪纸,如果把两张纸用胶水粘贴在一起,两张纸必然会有一端上下重合在一起,这重合的部分就是重叠部分.以前我们也遇到过一些重叠问题,解决重叠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是哪部分重叠,还要弄清重叠了几部分,然后再来根据题目的意思具体分析.这节课我们就专门来研究这个问题. 【例1】 洗好的8块手帕用夹子夹在绳子上晾干,每一块手帕的两边必须用夹子夹住,同1个夹子夹住相邻 的两块手帕的两边,这样一共要多少个夹子? 【例2】 把两根长为20厘米的筷子用绳子捆成一根长筷子,中间捆在一起的重叠部分是3厘米.捆成的长筷 子长多少厘米? 例题精讲 知识框架 重重叠叠

【例3】小玲用胶水将两张同样长的纸粘成了一张长为80厘米的长条,其中粘在一起的部分长10厘米,这两张纸条各长多少厘米? 【例4】有两根铁丝,一根长为30厘米,另一根长为50厘米,将这两根铁丝焊接成一根长为75厘米的长铁丝.那么,中间的焊接重叠部分长为多少厘米? 【例5】有四块各长80厘米的木板,钉成一块木板(如图),中间钉在一起重叠的部分是10厘米,钉成的木板长多少厘米? 【例6】把10张图片用图钉像下图那样钉在橱窗里,一共要用多少个图钉? …… 【例7】二(1)班同学人人参加课外活动,有20人参加英语班,有26人参加电脑班.其中4人两个班都参加.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

【例8】20个同学报名参加美术组和舞蹈组,其中有16人参加了美术组,12人参加了舞蹈组.问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多少个同学? 【例9】某班有20个同学参加作文和数学竞赛,其中参加数学竞赛的有15人,参加作文竞赛的有13人,问只参加数学竞赛和只参加作文竞赛的各有多少人? 【例10】学校乐器队按计划招收了42名新学员,会拉小提琴的有27人,会弹电子琴又会拉小提琴的有16人,两项都不会的有1人.会弹电子琴的有多少人? 课堂检测 【随练1】小朋友们去喝冷饮,只能选择可乐和雪碧两种饮料.可以选择一种或两种,也可以不选.选择可乐的有18名,不选雪碧的有15名,两种都选的有10名,两种都没选的有多少名?

小学奥数:重叠问题1

小学奥数: 知识要点:前面已学过排队问题,从前面数,从后面数,丽丽都排第6,这一排共有几个人?这里丽丽被重复数了两次,有时我们也把这类问题叫重叠问题。 [ 例1 ] 洗好的8块手帕夹在绳子上晾干,同一个夹子夹住相邻的两块手帕的两边,这样一共要多少个夹子? 分析:由图知道,两块手帕有一边重叠,用3个夹子。三块手帕有两边重叠,用4个夹子,我们发现夹子数总比手帕数多1,因此8块手帕就要用9个夹子。 [ 例2 ] 把图画每两张重叠在一起钉在墙上,现在有5张画要多少个图钉呢? 分析:每排两张画要6个图钉,每排三张画要8个图钉,每排四张画要10个图钉。可以看出,图画每增加一张,图钉就要增加2颗,那么5张画要12个图钉。 [ 例3 ] 有两块一样长的木板,钉在一起,如果每块木板长25厘米,中间钉在一起的长5厘米,现在长木板有多长?

分析:把两块木板钉起来,钉在一起的地方的长度就是重叠的部分。现在的总长就是原来两个总长的和减去重叠的部分。算式:25+25-5=45(厘米)所以现在木板长45厘米。 [ 例4 ] 张老师出了两道题,做对第一题的有13人,做对第二题的有22人,两道题都做对的有8人,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分析:做对第一题的13个人里,有8个人也做对第二题,那么做对第二题的22个人里这8个人就又重复数了一次,因此把做对第一题的人数和做对第二题的人数和起来,再减去重复数的这8个人。算式:13+22-8=27(人)所以这个班一共有27人。 [ 例5 ] 四根长都是8厘米的绳子,把它们打结连在一起,成为一根长绳,打结处每根绳用去1厘米,绳结长度不计,现在这根长绳长多少厘米? 分析:两根绳有一个结,三根绳有两个结,那么四根绳有三个结。一个结用去1+1=2厘米,那么三个结用去2+2+2=6厘米,绳子总长8+8+8+8=32厘米,减去打结的6 厘米,13人 22人 8人

二年级数学排队和重叠问题应用题

排队问题例题 1、同学们排队做操,冬冬的前面有9个人,后面有8个人,这排 同学共有多少人? 2、小朋友排队去看电影,从前面数玲玲是第5个,从后面数,玲 玲是第6个,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 3、18个小朋友排成一排做游戏,从前面数明明排第七,从后面 数她排第几? 4、小朋友排队做操,小红的左边有8个人,右边有8个人。这一 排一共有多少人? 5、二(1)班同学做操,全班排4行,每行人数相等,小红所站 在的一行中从前面数过去是第6个,从后面数过去是第5个,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

6、18个同学排成同样多的两队去参观,王丽排在第一队的第3 个,王丽后面有几个同学? 7、少先队去春游,从排头数起,小芳是第九个,从排尾数起,小 军是第九个,他们中间还有九个人。这队少先队员共有多少人? 8、国庆节校门口挂了一行不同颜色的彩灯,无论从左从右数,第 九盏都是红灯,这一行共有彩灯多少盏? 9、同学们做操排成方形队伍,无论从前从后数,还是从左从右数, 小刚都是第4个,这队伍共有多少人?

重叠问题 1、洗好的8块毛巾用夹子夹在铅丝上晾干,每一块毛巾的两边必 须用夹子夹住,同一个夹子可夹住相邻的两块毛巾的两边,这样一共要多少个夹子? 2、54个同学带着水壶和水果去春游,带水壶的有18人,带水果的有41人,既带水壶又带水果的至少有多少人? 3、二年级(3)班有42人,全班都订了杂志。订《文艺》的有38人,订《少年科学通报》的有24人,两种杂志都订的至少有多少人? 4、20个小朋友排队,从左边数起小华是第11名,从右边数起小刚是第16名,小华和小刚之间隔着几个小朋友? 5、老师出了两道数学题,在20个人中,做对第一题的有13个人,

小学奥数之重叠问题

小学奥数之重叠问题 十三、重叠问题 一、知识要点: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有关重叠的问题。什么是重叠呢,请看下面的图: A,B两个圆圈重叠放在一起,C是它们的重叠部分。 基本关系:联合体=A+B-C AB 重叠体:C=A+B-AB 对这类题目,我们要从信息入手,可以借助作图来分析,找出解题方法。 二、例题学习: 例1:老师出了两道题,在人中,做对第一题的有人,做对第二题的有40312人,每人至少做对一题,两道题都做对的有几人, 8 分析:如图所示:圆表示做对第题的人数,圆表示做对第二题的,两个圆A1B 的重叠部分表示两道题都做对的人数,31人与8人的和中2包含了两道题都做对 的人数,一共是(32+28=59人),比人多出(59-40=19人),这就是两道题40 都做对的人数。 解:31+38=59(人) 59-40=19(人) 试一试:教工运动会,参加跳绳比赛的有人,参加踢毽子比赛的有9人,因383病请假的有3人,如果全校教工有人,那么既参加跳绳比赛又参加踢毽子比赛55 的老师有多少人, 例2:校运动会上,四个年级共有人参加了跑步比赛。其中一、二年级共有118

70人参加,一、三年级共有65人参加,二、三年级共有59人参加,问:四年 级有多少学生参加跑步比赛, 分析:在(70+65+59=194人)中,一、二、三年级的参赛人数均重复出现了两 次,因此一、二、三年级的参赛人数应是总人数的一半,这样四年级的参赛人数也 就可以算出来了。 解:(70+65+59)?2=97(人) 118-97=21(人) 试一试:某校三年级共有三个班级名学生,一班和二班共有人,二班和12889 三班共有人。三年级各班有多少名学生, 87 三、练一练: 1、有个同学参加“六一”游园活动,其中人要表演舞蹈,有人要参加1802862 合唱,既要表演舞蹈又要参加合唱的有5人,那么既不参加合唱,又不表演舞1 蹈的有多少人, 2、三年级一班有人上美术课,其中人没带笔,带油画棒的有28人,带水彩 542 笔的有25人,两种笔都带到有多少人, 3、四年级同学参加语文、数学期终测试,有人语文不及格,有人数学不及 格,65若不及格的同学必须补考,四年级同学最少有多少同学补考,最多有多少人, 、四年级一共有人,一次考试中,语文得优秀的人,数学得优秀的421012015 人,两科都得优秀的人,两科都没得优秀的有多少人, 068 5.少先队员排队去参观蝴蝶展览。从排头数起,小江是第5个;从排尾数起,6 张颖是第8个。张颖的后面排着小江。你知道有多少同学去看蝴蝶展吗, 3 6、180个小朋友平均排成两队去春游。小刚和小明在一个队里。从排头往后 数,

四年级奥数第18讲-重叠问题(教)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 年 级:四年级 课 时 数: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数学 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 第18讲-重叠问题 授课类型 T 同步课堂 P 实战演练 S 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 ① 了解容斥原理二量重叠和三量重叠的内容 ② 掌握容斥原理在组合计数等各个方面的应用 授课日期及时段 T (Textbook-Based )——同步课堂 一、两量重叠问题 在一些计数问题中,经常遇到有关集合元素个数的计算.求两个集合并集的元素的个数,不能简单地把两个集合的元素个数相加,而要从两个集合个数之和中减去重复计算的元素个数,即减去交集的元素个数, 用式子可表示成:A B A B A B =+-U I ,则称这一公式为包含与排除原理,简称容斥原理. 图示如下:A 表示小圆部分,B 表示大圆部分,C 表示大圆与小圆的公共部分,记为:A B I ,即阴影面积. 图示如下:A 表示小圆部分,B 表示大圆部分,C 表示大圆与小圆的公共部分,记为:A B I ,即阴影面积. 包含与排除原理告诉我们,要计算两个集合A B 、的并集A B U 的元素的个数,可分以下两步进行: 第一步:分别计算集合A B 、的元素个数,然后加起来,即先求A B +(意思是把A B 、的一切元素都“包含”进 来,加在一起); 第二步:从上面的和中减去交集的元素个数,即减去C A B =I (意思是“排除”了重复计算的元素个数). 二、三量重叠问题 A 类、 B 类与 C 类元素个数的总和A =类元素的个数B +类元素个数C +类元素个数-既是A 类又是B 类 知识梳理 1.先包含——A B + 重叠部分A B I 计算了2次,多加了1次;

三年级奥数《重叠问题》

三年级奥数《重叠问 题》

三年级奥数《重叠问 题》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第九讲:重叠问题 【知识要点】: 三(1)班准备给参加班级绘画比赛的16位同学和参加朗读比赛的12位同学每人发一份纪念品,当中队长玲玲将28份纪念品发下去时,却多出5份,这是怎么回事?对了,因为有5位同学既参加了绘画比赛,又参加了朗读比赛,所以奖品就多出了5份。数学中,我们将这样的问题称为重叠问题。 解答重叠问题要用到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包含与排除原理,即当两个计数部分有重复包含时,为了不重复计数,应从它们的和中排除重复部分。 解答重叠问题的应用题,必须从条件入手进行认真的分析,有时还要画出图示,借助图形进行思考,找出哪些是重复的,重复了几次?明确求的是哪一部分,从而找出解答方法。 【例1】六一儿童节,学校门口挂了一行彩旗。小张从前数起,红旗是第8面;从后数起,红旗是第10面。这行彩旗共多少面?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画出下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从前数起红旗是第______面,从后数起是第______面,这样红旗就数了______次,重复了______次,所以这行彩旗共有[ ] +[ ]-[ ]=[ ]面。 【课堂反馈1】 1、小朋友排队做操,小明从前数起排在第4个,从后数起排在第7个。这队小朋友共有多少人? 2、学校组织看文艺演出,冬冬的座位从左数起是第12个,从右数起是第21个。这一行座位有多少个? 【例2】同学们排队做操,每行人数同样多。小明的位置从左数起是第4个,从右数起是第3个,从前数起是第5个,从后数起是第6个。做操的同学共有多少个?

三年级奥数4课题重叠问题

课题:重叠问题 【知识讲解】 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 例1.小丽将3块手帕用夹子夹在绳子上晾晒,每一块的手帕两边必须用夹子夹住,同一个夹子 夹住相邻两块手帕的两边,小丽一共要用多少个夹子? 例2.人们排队上公共汽车,小红排在队伍的中间,无论是从前面数还是从后面数,她都是第4个,这一排队伍一共有多少人? 例3.同学们排练舞蹈,15个同学排成一对,从左边数小宁排在第8,问从右边数小宁排在第几? 例4.学校要举行鼓操表演,同学们排成方队,不论是从前往后数,还是从后往前数,或者从左 往右数,还是从右往左数,王洁都是第4,这支方队有多少人? 例5.有两块塑料板各长50厘米,把两块板钉成一个塑料板,中间钉在一起的重叠部分是10厘米,钉成的塑料板长是多少厘米? 例6.二年级一班有36名学生,期末测试后,老师问:语文得“优”的请举手!结果有25人举手。老师又问:数学得“优”的请举手!结果有30人举手。最后老师问:两门都没有得“优”的请举手!没有人举手。你知道这个班两门可都得“优”的有多少人吗?

【巩固练习】 1.幼儿园阿姨把洗好的6张床单用夹子夹在绳子上晾晒,每一张床单两边都用夹子夹住,同一 个夹子夹住相邻的两块床单,一共需要多少个夹子? 2.小红准备把8张照片钉在墙上钉成一行,每一张照片两边都用钉子钉住,同一个钉子可以钉 住相邻的两张照片,一共需要多少个钉子? 3.小朋友们排成一排做操,不论是从前往后数还是从后往前数,小红都是第6个,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4.一串珠子摆放在桌子上,这一串珠子上有一颗红色的珠子。从左往右数这颗红色的珠子排在 第18,从右往左数这颗珠子排在第32,这一串珠子一共有多少颗? 5.16辆七成排成一列车队向前行进,从前面数,唯一的一辆黑色是小汽车是第9辆,问从后面数它是第几辆? 6.二年级两个班的同学在做操时正好排成一个方形队伍,不论是从前往后数,还是从后往前数, 或者从左往右数,还是从右往左数,李伟都是第5个,二年级两个班做操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个? 7.二(1)班同学排队做操,每行是人数同样多。小林的位置从左数是第4个,从右数是第3个,从前数是第5个,从后数是第4个,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

三年级奥数《重叠问题》

三年级奥数《重叠问题》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第九讲:重叠问题 【知识要点】: 三(1)班准备给参加班级绘画比赛的16位同学和参加朗读比赛的12位同学每人发一份纪念品,当中队长玲玲将28份纪念品发下去时,却多出5份,这是怎么回事对了,因为有5位同学既参加了绘画比赛,又参加了朗读比赛,所以奖品就多出了5份。数学中,我们将这样的问题称为重叠问题。 解答重叠问题要用到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包含与排除原理,即当两个计数部分有重复包含时,为了不重复计数,应从它们的和中排除重复部分。 解答重叠问题的应用题,必须从条件入手进行认真的分析,有时还要画出图示,借助图形进行思考,找出哪些是重复的,重复了几次明确求的是哪一部分,从而找出解答方法。 【例1】六一儿童节,学校门口挂了一行彩旗。小张从前数起,红旗是第8面;从后数起,红旗是第10面。这行彩旗共多少面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画出下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从前数起红旗是第______面,从后数起是第______面,这样红旗就数了______次,重复了______次,所以这行彩旗共有[ ] +[ ]-[ ]=[ ]面。 【课堂反馈1】 1、小朋友排队做操,小明从前数起排在第4个,从后数起排在第7个。这队小朋友共有多少人

2、学校组织看文艺演出,冬冬的座位从左数起是第12个,从右数起是第21个。这一行座位有多少个 【例2】同学们排队做操,每行人数同样多。小明的位置从左数起是第4个,从右数起是第3个,从前数起是第5个,从后数起是第6个。做操的同学共有多少个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画出下图。 由图可看出: 小明的位置从左数第____个,从右数第____个,说明横行有[ ]+[ ]-[ ]=[ ]个人; 从前数第_____个,从后数第_____个,说明竖行有[ ]+[ ]-[ ]=[ ]人。 所以做操的同学共有:[ ]×[ ]=[ ]人。 【课堂反馈2】 1、同学们排队跳舞,每行、每列人数同样多。小红的位置无论从前数从后数,从左数还是从右数起都是第4个。跳舞的共有多少人 2、为庆祝“六一”,同学们排成每行人数相同的鲜花队,小华的位置从左数第2个,从右数第4个;从前数第3个,从后数第5个。鲜花队共多少人 【例3】把两块一样长的木板像下图这样钉在一起成了一块木板。如果这块钉在一起的木板长120厘米,中间重叠部分是16厘米,这两块木板各长多少厘米 【思路导航】把等长的两块木板的一端钉起来,钉在一起的长 度就是重叠部分,重叠的部分是____ _厘米,所以这两块木板 的总长度是[ ]+[ ]=[ ]厘米,每块木板的长度是 [ ]÷[ ]=[ ]厘米。 【课堂反馈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