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时移地震
- 格式:ppt
- 大小:5.30 MB
- 文档页数:63
浅孔VSP技术VSP即垂直地震剖面。
其工作方法为:把检波器置于钻孔中,沿不同深度布置或通过移动检波器的深度位置,以记录地表激法的地震信号。
VSP与地面勘探方法的区别如下:1)VSP检波器位于井中,通常为三分量检波器,激发点沿地面布置,可接收到下行波和上行反射波等。
2)地面勘探方法检波器和激发点均放在地面,一般为单分量接收,可接收到双程反射波及直达波和折射波等。
地面勘探方法的示意图 VSP示意图浅孔VSP主要用于工程勘探,勘探的深度较浅。
孔的深度一般为几十米到几百米之间。
它与能源勘察中的VSP技术在原理上是相同的,但又具有其自身特点:1) 干扰因素多且严重,获取高信噪比地震记录比较困难。
2)分辨的地层厚度较薄,探测的地质体几何尺度较小,地质调查要求的精度较高。
3) 为探测较小尺度的几何地质体,需采用较小的深度采样间隔,这使得VSP 记录上各相邻道的时差较小,上、下行波场分离困难。
4) 工程勘查要求周期短、精度高,从而要求VSP 技术具有高效、高分辨率和高准确度等特点。
1. VSP的特点初至下行波与上行波同相轴的交点是产生该上行反射波的地层深度。
优点:检波器离目的层很近,可记录到较准确的地震子波波形,便于反褶积;避开地表,低降速带变化的干扰,随机噪声小,易于准确识别各种波;可以接收上行波,下行波,转换波。
2.震源常规的炸药震源、人工可控震源、电火花、空气枪、锤击等。
遵循的原则:其震源最好与井旁地震剖面震源波形一致;各次激发的震源子波应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重复性;输出强度适中。
3.观测系统可在裸眼井,和有套管井中观测。
主要分为以下几类:零偏移距垂直地震剖面,非零偏移距VSP离开一段距离观测,移动震源或多偏移距VSP,斜井VSP观测。
4.干扰波(1)井筒波:沿井柱流体传播的波,是井柱流体和周围地层的界面波,可能由内套管振动、地面瑞利波等引起。
(2)井下仪器与地层藕合不良引起的噪声。
(3)电缆波:因电缆振动引起噪声,有时形成初至波。
应用合成地震记录来标定地震层位是地震资料解释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也是将地震资料与测井资料相结合的一条纽带。
它最终使抽象的地震数据与实际的地质模型连接起来,为地震资料解释的可靠性提供了依据。
合成记录的精度将直接影响到地震地质层位标定的准确性,因此,提高合成记录的精度就成了地震层位标定的首要问题。
1合成记录的方法原理1.1合成地震记录制作的一般方法一般而言,人工合成地震记录,是利用声波和密度测井资料求取一反射系数序列,再将这一反射系数序列与某一子波反褶积得到结果。
S(t) = R(t) * W(t) (1)式中 S(t) —— 合成地震记录; R(t) —— 反射系数序列; W(t) —— 地震子波。
上式表明,合成记录的好坏与反射系数序列的求取和子波的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
反射系数序列的准确性和精确程度又与测井资料(声波、密度)的采集、处理等过程密切相关;子波的选择,则要考虑子波的长度、相位、频率等诸多因素。
在实际工作中,所得到的结果往往不尽人意[1],主要表现在:(1) 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附近的地震剖面层位不吻合现象较多,或者说同相轴吻合的时窗长度有限;(2) 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附近的地震剖面能量不吻合现象较多,或者说同相轴“胖瘦”程度吻合有限;(3) 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附近的地震剖面存在一定的时移。
其原因主要在于:①子波受地质条件变化的影响,难以给得恰到好处;②深—时转换存在误差;③褶积模型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应地震记录;④实际地震记录存在噪声。
1.2实用优化方法1.2.1校正测井数据首先对测井数据进行校正,对反射系数序列进行非均匀采样[2,3]。
1.2.2选择合适的子波(1)子波的类型。
常用的子波有两类,一是典型子波,如Richer、Traperiod子波等;二是提取子波,提取子波一般有维纳—莱文森混相位子波提取法和自相关子波提取法两种[4,5]。
从剖面提取的实际子波制作的合成记录,虽然其合成地震记录层位精细标定应用研究*洪余刚 陈景山 代宗仰 李凌峰(西南石油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四川省成都市610500)摘 要:通过对合成记录制作的一般方法进行分析,结合研究区实际地质、地震资料,提出合成记录的制作在层位标定中的实用优化方法,强调了子波的提取方法和子波相位引起的偏差。
基于二维的伪三维地震数据构建一、引言地震勘探是石油勘探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而地震数据的处理和解释是地震勘探的核心。
在地震数据处理中,二维伪三维技术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二维伪三维技术的基本原理、数据处理流程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二维伪三维技术的基本原理1. 二维地震数据二维地震数据是指在一个平面内采集到的地震数据,它只能提供垂直于该平面方向上的信息。
因此,需要将其转换为三维模型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2. 伪三维技术伪三维技术是指通过对二维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和重构,使其呈现出类似于真正三维地震数据的效果。
其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叠加多次相同方向上不同位置的剖面来形成一个新的剖面;二是通过对该新剖面进行插值和平滑等操作来生成类似于真正三维模型的效果。
3. 伪三维技术与真正三维技术的区别伪三维技术与真正三维技术的区别在于,伪三维技术是在二维地震数据上进行处理和重构,而真正的三维地震数据则是直接在三维空间内采集得到的。
因此,伪三维技术所呈现出来的效果虽然类似于真正的三维地震数据,但其精度和准确性仍然不能与真正的三维地震数据相比。
三、二维伪三维技术的数据处理流程1. 数据预处理进行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去除噪声、校正时间和幅度等操作。
其中,去除噪声可以通过滤波等方法实现;校正时间可以通过静校正和动校正等方法实现;幅度校正可以通过分析反射系数进行计算。
2. 剖面叠加剖面叠加是指将多个相同方向上不同位置的剖面叠加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剖面。
该过程需要对各个剖面进行时移、增益调整等操作后再进行叠加。
3. 插值和平滑插值和平滑是指对新生成的剖面进行插值和平滑操作以生成类似于真正三维模型的效果。
插值可以通过三次样条插值等方法实现;平滑可以通过小波变换等方法实现。
4. 建立模型建立模型是指将生成的伪三维地震数据转化为真正的三维模型。
该过程需要对伪三维数据进行立体视觉效果的处理,使其能够以三维形式呈现出来。
四、二维伪三维技术的实际应用1. 油气勘探二维伪三维技术在油气勘探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可以帮助勘探人员更全面地了解地下构造和油气分布情况,从而提高勘探效率和成功率。
《地震勘探原理与资料处理》名词解释(共计202个)2015年10月26日于北京东燕郊中隧基地编者:张君秋(防灾科技学院2011级地球物理勘探(油气勘探)专业)一、地震勘探原理名词解释1、地震子波:具有多个相位、延续60~100毫秒、相对稳定的地震波形。
2、波面:在介质中任取一点P,再找出介质中和P点同时开始振动的那些点,将这些点连成一个曲面,就是通过P点的波面。
3、射线:在几何地震学中,通常认为波及其能量是沿着一条“路径”从波源传到所考虑的一点P,然后又沿着那条“路径”从P点传向别处。
这样的假想路径就叫做通过P点的波线或射线。
4、振动图:在地震勘探中,每个检波器所记录的,便是那个检波器所在位置的地面振动,它的振动曲线习惯上叫做该点的振动图。
5、波剖面:把在同一时刻t1各点的位移画在同一个图上,这条曲线就叫做波在时刻t1沿x方向的波形曲线。
在地震勘探中,通常把沿着测线画出的波形曲线叫做“波剖面”。
6、视速度:沿观测方向看到的波的传播速度。
7、视波长:沿观测方向测得的一个周期内波的传播距离。
8、全反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的反射称之为“全反射”。
9、时距曲线:时距曲线就是表示地震波从震源出发传播到测线上各观测点的旅行时间t与观测点相对于激发点的水平距离x之间的关系。
10、时距曲面:若观测面是平面,在直角坐标系中,此面上每一点的位置可用它的坐标(x,y)的二元函数表示,这样,波的到达时间t就是观测点坐标(x,y)的二元函数,即t=f(x,y),其图形是一个曲面,称为时距曲面。
11、时间场:在波传播的介质范围内,若已知t=g(x,y,z)的函数关系,那么,只要知道介质内任一点的坐标(x,y,z)就可以确定波前到达这一点的时间t,因而也就确定了一个标量场t(x,y,z),在地震勘探中把这个标量场叫做时间场。
12、自激自收:在同一点激发和接收地震波。
13、共激发点:多道检波器组成的排列具有相同的激发点。
14、炮检距:激发点到检波点的水平距离。
Landmark问题集锦Landmark软件的特点:Landmark软件主要有两部分组成:OpenWorks软件平台和各个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都是OpenWorks的插件,均运行于OpenWorks的环境下,受它的管理,遵循其设置的规则和标准。
例如,所有应用程序的数据测量系统,投影和坐标系统等都与OpenWorks软件平台的设置一致,这样有利于数据的交换。
所有应用程序产生的各类数据包括地质、地震、测井、人文四大类数据,均存储于OpenWorks数据库中,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数据体,即所谓的数据一体化,总体说来,主要有下列三个特点:方便的数据交换:各个应用程序之间都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数据交换,SeisWorks和StratWorks中的断层多边形、层面网格线、等值线等可以方便地相互交换,MapView的图像也可以转成ZMAP+格式,输出高质量的图像。
数据共享:OpenWorks是一个多用户系统,允许多个用户在一个工区内工作,你可以指定用哪些用户的数据,并可指定应用的次序,达到数据全面的共享。
便利的数据通讯:通讯就是实时的数据交换。
Landmark软件各个应用程序之间以及每个应用程序内部都存在广泛的通讯。
另外,Landmark软件还具有多平台系统的特点,软件可以运行在SUN、SGI、IBM三种工作站上。
应用PetroWorks的软件开发工具包(ModelBuilder),用户可以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增强软件的功能。
OpenWorks有浮动许可的功能,因此网上的任意一台工作站都可通过许可证浮动的方式运行软件。
OpenWorks软件平台所挂接的应用程序很多,其中包括单井处理软件(PetroWorks)和多井处理软件(StratWorks)。
怎样在同一个系统中同时起两个OpenWorks 菜单用同一个用户,在不同的unix 窗口中,使用下面命令:startow -i $$可启动两个OpenWorks 菜单,分别调用不同的井工区,用不同的解释员,作不同的作业。
安徽理工大学一、名词解释〔20分〕1、、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就是利用数字电脑对野外地震勘探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改良,以期得到高质量的、可靠的地震信息,为下一步资料解释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有关的地质信息。
2、数字滤波:用电子电脑整理地震勘探资料时,通过褶积的数学处理过程,在时间域内实现对地震信号的滤波作用,称为数字滤波。
〔对离散化后的信号进行的滤波,输入输出都是离散信号〕3、模拟信号: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
4、数字信号:模拟数据经量化后得到的离散的值。
5、尼奎斯特频率:使离散时间序列x(nΔt)能够确定时间函数x(t)所对应的两倍采样间隔的倒数,即f=1/2Δt.6、采样定理:7、吉卜斯现象:由于频率响应不连续,而时域滤波因子取有限长,造成频率特性曲线倾斜和波动的现象。
8、假频:抽样数据产生的频率上的混淆。
某一频率的输入信号每个周期的抽样数少于两个时,在系统的的输出端就会被看作是另一频率信号的抽样。
抽样频率的一半叫作褶叠频率或尼奎斯特频率fN;大于尼奎斯特频率的频率fN+Y,会被看作小于它的频率fN-Y。
这两个频率fN+Y和fN-Y相互成为假频。
9、伪门:对连续的滤波因子h(t)用时间采样间隔Δt离散采样后得到h (nΔt)。
如果再按h (nΔt)计算出与它相应的滤波器的频率特性,这时在频率特性图形上,除了有同原来的H (ω)对应的'门'外,还会周期性地重复出现许多门,这些门称为伪门。
产生伪门的原因就是由于对h(t)离散采样造成的。
10、地震子波:由于大地滤波作用,使震源发出的尖脉冲经过地层后,变成一个具有一定时间延续的波形w〔t〕。
11、道平衡:指在不同的地震记录道间和同一地震记录道德不同层位中建立振幅平衡,前者称为道间均衡,后者称为道内均衡。
12、几何扩散校正:球面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波前面不断扩大,使振幅随距离呈反比衰减,即Ar=A0/r,是一种几何原因造成的某处能量的减小,与介质无关,叫几何扩散,又叫球面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