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

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

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
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

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2月~2012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为尺桡骨双骨折并采用重建干钢板内固定的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6~12个月后,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患者患肢的功能优良率可达到94%。结论按照适应证以及熟练掌握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疗效满意。

[关键词] 尺桡骨双骨折;重建钢板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4-160-03

尺桡骨双骨折为日常常见前臂损伤,尤以青壮年居多[1],也称为前臂双骨折,多由外力剧烈碰撞或跌倒时手着地所伤。前臂的旋转功能对手部灵巧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故对骨折进行治疗时,应如同对待关节内骨折一样仔细对各种移位纠正,使前臂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本研究选取2007年2月~2012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经x线片等检查确诊为尺桡骨双骨折并采用重建干钢板内固定的患者,对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46例,男30例,女16例,年龄15~72岁,平均

尺桡骨双骨折怎样复位

尺桡骨双骨折怎样复位 *导读:尺桡骨干双骨折需将两骨近远段正确对位,矫正四种畸形,恢复两骨的生理长度。这种骨折复位比较困难,复位后容易移位。但是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经验证明,手法正复,适当外固定多数病例可以治愈。单纯尺骨或桡骨骨折治疗相同。复位比较困难,要求高,复位后容易移位。…… 尺桡骨双骨折在前臂骨折中居第二位,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可发生侧方移位、重叠旋转、成角畸形,治疗较为复杂,不同形式的暴力所致骨折的类型亦不同。 尺桡骨双骨折的治疗方法: 尺桡骨干双骨折需将两骨近远段正确对位,矫正四种畸形,恢复两骨的生理长度。这种骨折复位比较困难,复位后容易移位。但是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经验证明,手法正复,适当外固定多数病例可以治愈。单纯尺骨或桡骨骨折治疗相同。 复位比较困难,要求高,复位后容易移位。 (1)儿童青枝骨折多有成角畸形,可在适当麻醉下,轻柔手法牵引纠正,石膏固定6~8周。亦可用石膏楔型切开法纠正成角畸型。 (2)有移位骨折先纵向牵引纠正重叠和成角畸型,并在持续牵引下,如系上1/3骨折(旋前圆肌止点以上),前臂要置于旋后位;中下1/3骨折(旋前圆肌止点以下),前臂要置于旋转中立

位,以纠正旋转畸形。然后在骨折处挤压分骨,恢复骨间膜的紧张度和正常间隙,最后使骨折端完全对位。复位后用长臂石膏管型固定8~12周,石膏成型后立即切开松解,固定期间要注意观察肢端血循,环防止发生缺血挛缩。肿胀消退后,及时调整外固定松紧度,注意观察和纠正骨折再移位。 尺桡骨双骨折的治疗方法包括开放复位内固定: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者或复位后固定困难者;上肢多处骨折骨间膜破裂者;开放性骨折伤后时间不长污染较轻者;骨不连或畸形愈合功能受限者。

尺桡骨双骨折诊疗方案

尺桡骨双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一、概述: 尺桡骨干双骨折较为多见,约占全身骨折的6%。青少年占多数。前臂中立位时,两骨干接近平行,骨间隙最大,骨干中部距离最宽,骨间膜较紧张,对尺桡骨起稳定作用;当前臂旋后时,骨间隙缩小,骨间膜上下松紧不一致,而两骨的稳定性降低;前臂旋前时,桡骨上段斜向交叉于尺骨上段,骨间隙最窄,骨间膜处于松弛状态,对两骨的稳定不利。 二、诊断 (一)诊断依据 1、病史:多有明确的外伤史,肢体遭受直接、间接或旋转暴力均可产生尺桡骨干双骨折。 2、临床表现: (1) 前臂肿胀,皮下瘀斑较严重,疼痛剧烈,尤其活动时疼痛加剧; (2)疼痛及压痛明显,纵轴叩击痛阳性,旋转功能障碍; (3)完全骨折有移位者,前臂有短缩、成角或旋转畸形;可触及骨擦感及异常活动; (4)若合并有前臂筋膜间隔区综合征者,可出现患肢剧烈疼痛、肿胀严重,手指麻木,皮肤发绀,被动活动手指时疼痛加重。 (5)其他:应注意有无桡神经深支损伤。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入院后常规检查血、尿、大便检查、生化全套、心电图及胸片,需手术病人查丙肝、乙肝表面抗原、凝血系统、梅毒血清、艾滋病抗体等。 (2)影像学检查:拍摄正侧位X线片可确定骨折类型、移位方向。注意拍片时应包括肘关节和腕关节,以免遗漏上下尺桡关节脱位。 (二)证候分类 根据骨折部位可分为上1/3 骨折、中1/3骨折、下1/3骨折,如尺桡骨双骨折同时合并肱骨骨折,称为“漂浮肘”。 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闭合性骨折与开放性骨折两种。 以三期辨证治疗为基础,将骨折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期,早期一般在骨折后1-2周,中期在骨折后3-4周,晚期在骨折1个月以后。 早期:前臂肿胀明显,压痛,纵轴叩击痛,前臂活动受限,局部散在瘀斑,舌红边有瘀斑,苔黄,脉弦数。 中期:前臂肿胀较前消退,压痛及叩击痛减轻,局部仍可见散在瘀斑,舌暗红,苔薄白,脉细弦。 晚期:前臂骨折处无压痛,肿胀消退,肌肉萎缩,肢体乏力,舌淡苔少,脉细缓。 三、治疗方案 (一)、中医外治法

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这种内固定术多用于长管骨骨折,比较牢靠,临床应用较多。但缺点是切口长,软组织分离和骨膜剥离较广泛,骨折端的血运受损较重,愈合较慢。 [适应证] 1.四肢长管骨骨干横折或短斜折,手法复位、外固定失败或其它原因不能行手法复位、外固定者。 2.全身多发性骨折或一骨多处骨折,全部用手法复位、外固定处理有困难者,可考虑对1~2处手法复位困难或外固定不易维持对位的骨折,施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3.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需施行手术治疗时(如切骨矫形、骨移植等),多需同时应用钢板作内固定,以恢复骨支架。 4.骨畸形切骨矫正术(如股骨转子下切骨术或股、肱骨髁上切骨术)后,可用预制的成角钢板或加压成角钢板(如髁钢板等)固定。 5.某些长斜形、螺旋形、蝶形粉碎性骨折亦可用加压螺钉及平衡钢板固定,可有效地抵消扭转、剪刀和弯曲应力。 6.干骺端粉碎性骨折或缺损,为保护移植骨及碎骨片,以防压缩,用支柱钢板固定,可起到架桥作用,保证植骨愈合[图1]. [术前准备] 1.钢板要求钢板的横断面应呈弧形,与圆形骨面可密切贴合,钢板孔应有倾斜的凹陷部,使半沉头式的螺钉头可以相应嵌入,增加固定效果,并可减少螺钉头突出而引起疼痛[图2]. 2.钢板的选择钢板种类甚多[图3],应根据骨折部位、形态及骨的直径选用固定效果好的品种。钢板按其性能分为普通钢板和加压钢板两种,后者有圆孔(静力加压)和自身加压钢板(动力加压)及多种特制规格钢板。现举几种常用的钢板种类如下: 直形长钢板:多用于长骨干骨折。选择钢板的长度应是断骨直径的4~5倍。一般股骨用8孔,胫骨用6孔,肱骨用4孔钢板。 成角尖形钢板:多用于股骨髁上骨折或股骨转子间切骨术。 成角钢板:用于长骨切骨矫形术。 转子钢板:用于股骨颈骨折转子间切骨术后内固定。 三叉形钢板:用于髁部Y或T形骨折。

后踝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

后踝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 目的分析后踝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4例后踝骨折患者,给予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对选取的患者进行为其5~15个月随访观察,34例患者中,优30例,良4例。结论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骨折固定复位效果良好,患者后踝骨折恢复效果良好,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标签:后踝骨折;钢板内固定;开放手术 踝骨骨折为一种常见的骨折,多发人群为年轻患者,主要发病是因外伤或病理原因而导致骨质部分受到影响或出现完全断裂情况,患者主要表现为脚踝畸形、青紫、疼痛以及肿胀。为研究有效治疗后踝骨骨折的方法,笔者对我院收治的34例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愈合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于2011年9月~2012年6月收治的34例后踝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34例患者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为19~55岁,平均年龄为(37±1.2)岁,骨折发生时间为1~13h。致伤原因:扭伤7例,高处坠落伤8例,重物砸伤10例,车祸伤9例。其中2例患者因内踝处受到严重的挤压而导致患者的软组织受损,在治疗1个月后可见患者骨折复位情况良好,其余28例患者均于伤后3d接受手术治疗。 1.2方法给予闭合性患者,术前先给予患者CT、三维重建方法对后踝骨骨折块情况进行观察,对于偏向胫骨外侧或内侧的患者,做合适的手术切口。根据踝关节解剖结构以及患者受伤机制特点,多于腓骨后侧切口处做手术切口,从后踝-外踝-内踝的手术治疗方法,连续给予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后,取俯卧体位,患肢驱血后在大腿根部采用气囊止血带实施止血治疗。首先固定后踝对患者骨折实施复位,沿腓骨远端对患者实施纵切口手术治疗,将腓骨长短肌显露后,将肌鞘切开后,向外侧对腓骨肌实施牵拉。从脾肌与腓骨长短肌处实施钝性分离,将胫骨远端后侧骨膜切开后,将后踝折块或胫骨远端后侧完全显露出,并做好骨折块之间的组织以及凝血块清理工作。选择一个适合的腓骨远端异形板实施固定,先在骨折端近侧的胫骨处合适位置放置放置钢板,保证钢板活动范围适度。复位后拧紧螺钉,并采用钢板对骨折块实施复位固定,并根据骨折快的形态以及大小将于钢板远端拧紧螺钉孔,实施复位,在近端采用1~2枚螺钉进行固定,完成后踝骨折复位手术。若骨折块偏内侧,可与踝关节后内侧做出一个切口,之后逐层深入,做好胫神经和胫后动脉的保护工作,显露出后踝骨折块胫骨下段后侧,按照之前的方法实施骨折复位。在切口深筋膜下对内踝骨处实施分离,并采用拉力螺钉进行固定,并在外踝处对患者实施纵切口。在直视下对患者实施外踝骨复位。 1.3术后处理所选取的患者手术后均不接受外固定,其中2例患者因内踝骨外露后皮瓣出现转位,为有效保证皮瓣的正常供血,开始引导患者适当进行功能

尺桡骨干双骨折护理常规

尺桡骨xx骨折护理常规 桡尺骨干双骨折是指前臂桡骨和尺骨同时发生的骨折,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骨折部位多发于前臂中和下部。 1.临床表现 1.有外伤xx。 2.多发生于儿童及xx。 3.局部肿胀,疼痛及压痛,肢体可有畸形,骨擦音和异常活动,前臂功能障碍。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情况。 2.辩证施护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肢体功能位或所需的治疗性体位。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骨折部位疼痛、肿胀、血运情况。 (2)外固定包扎的松紧度,发现问题时,报告医师,及时调整。 (3)患肢皮肤温度和颜色、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被动活动手指时的反应等。 3、尺桡骨骨折应使上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屈曲90o、腕关节背伸30o、前臂中立位、手半握拳、拇指对掌位,三角巾悬吊。 4、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5、小夹板外固定护理

(1)向患者说明小夹板固定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2)整复固定完毕,搬动患者时,注意保护患肢,保持正确的位置,严防骨折断端重新移位。 (3)固定期间,抬高患肢并保持患肢的功能位或所需特殊体位。 (4)注意观察小夹板包扎的松紧度,以布带能在夹板上下移动1CM为标准,随着患肢肿胀逐渐消退,及时报告医师,进行调整。 (5)经常巡视病房,倾听患者主诉,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如发现肢端皮肤青紫或苍白,肤温较对侧下降甚至冰凉,主诉剧痛、麻木等现象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6)整复固定后麻醉药效消失,患者感觉正常后,即可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7)经常检查压垫的放置位置是否合适,避免夹板压迫,形成压疮。保护小夹板的清洁。 (8)解除固定后,如需中药熏洗、热敷、应予以具体指导。 3.给药护理 遵医嘱局部给予贴敷、熏洗,过敏者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4.饮食护理 (1)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骨折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2)长期卧床患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5.情志护理

四肢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术

四肢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术(第2版)【张长青曾炳芳主编】 《四肢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术(第2版)》是一部专门介绍锁定内固定手术技术的学术专著,其第一版于2007年初出版发行,深受临床医生的欢迎。近年来,锁定接骨板已在国内骨科临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使用。此次修订,对原来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补充了一些典型的临床病例,并对锁定钢板内固定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进行了探讨。全书共四章。第一章为总论,介绍了锁定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史及生物力学原理,锁定钢板的种类、应用现状和应用要点,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微创技术与锁定钢板的应用等。第二章为《四肢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术(第2版)》重点,详细介绍了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各类四肢骨折的手术技术,并配以大量典型、翔实的临床病例分析。第三章为锁定钢板的特殊应用,结合临床实际病例,介绍了编者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在治疗特殊骨折及骨不连中的体会。第四章为新增部分,探讨了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四肢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术(第2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配以大量的典型临床病例,实用性强,适合骨科临床各级医生阅读。 (三)外固定架治疗 用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固定螺钉在远离骨折的部位经皮钻入骨干,同样不需要扰乱骨折处,符合微创的原则。手术操作简便,以及术后可调节性,是其主要优点。特别是在处理开放性骨折时,固定螺钉可以放置于远离创口的部位,为创面的修复和日后处理提供极大的方便,外固定支架因此成为治疗开放性骨折的首选固定方法。只是由于固定杆远离骨干,存在一定的力矩,加上固定螺钉的弹性,固定的稳固性存在问题,尤其是用于固定股骨干骨折时常常发生固定失效和骨折再移位,甚至导致骨连接迟缓或不连接。因此临床上多用于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作临时固定,待条件适宜再改作内固定;当然也可以用作非负重性长骨,如肱骨及桡骨远端骨折的最终治疗。不过也有人用钢缆接骨技术(cableosteosynthesis)来弥补外固定支架稳定性不足的缺陷,用于治疗长骨骨折不连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尽管对于关节内骨折和许多干骺端骨折,不可避免地需要切开复位,但越来越多的医生依然遵循微创的原则,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的方法,实现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既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对骨折片血液供应的破坏,又达到尽可能解剖复位满足肢体功能恢复的需要。不过,外固定支架的稳定性需要改善,固定螺钉裸露在体外,护理不当容易发生松动和钉道感染,这有赖于器械的改进和应用技术的完善,例如使用带有羟基磷灰石涂层的固定螺钉,有助于防止松动。现在临床使用的外固定支架有多种,除了经典的Ilizar.ov支架、OrthofiX单臂外固定支架外,还兼有两者的Hybrid支架等。它们各有千秋,但原则是一致的,既追求稳固又不失简便。临床上还有应用带关节的支架治疗关节内骨折和关节僵硬的报道,实现动与静的结合,在提供固定的同时允许适度的活动,在很多情况下发挥独特的治疗效果。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锁定接骨板固定的生物力学原理与骨折愈合 第三节锁定接骨板的种类、应用现状和应用要点 第四节锁定接骨板内固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五节微创技术与锁定接骨板的应用

40例尺桡骨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40例尺桡骨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5-02-05T09:59:44.5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7期供稿作者:陈玉宇 [导读] 尺桡骨骨折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骨折类疾病,在治疗过程中与其他部位骨折有一定的特殊性。陈玉宇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王集镇中心卫生院 221211) 【摘要】目的对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式对患有尺桡骨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尺桡骨骨折疾病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20例。采用夹板外固定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手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尺桡骨骨折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式对患有尺桡骨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关键词】切开复位内固定尺桡骨骨折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7-0071-02 尺桡骨骨折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骨折类疾病,在治疗过程中与其他部位骨折有一定的特殊性[1]。经皮穿针内固定、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钢板内固定、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等是临床对该类骨折疾病进行治疗的方法[2]。本次对患有尺桡骨骨折疾病的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尺桡骨骨折疾病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尺桡骨骨折发生时间1-16小时,平均发病时间(4.1±0.5)小时;患者年龄22-86岁,平均年龄(47.5±1.7)岁;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治疗组患者尺桡骨骨折发生时间1-17小时,平均发病时间(4.3±0.6)小时;患者年龄21-85岁,平均年龄(47.7±1.6)岁;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6例。两组上述三项自然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通过正骨手法整复方式进行治疗,臂丛麻醉之后在X光机的引导下实施手法复位,由2名助手进行持续对抗牵引5min左右,术者进行夹挤分骨整复术,使夹挤分骨屈肘角度能够维持在90°左右。2名助手分别将患者的腕掌部握住与肘上方进行对抗牵引,对旋转移位、成角与重叠等现象进行彻底纠正。透视复位达到满意后,捆扎小夹板,每隔1一个星期进行一次复查。治疗组:采用钢板和或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在臂丛麻醉处理之后,在患者上臂位置扎气囊止血带,根据桡骨骨折的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切口入路,对桡骨近段骨折手术时注意保护桡神经深支,桡骨骨折我们实施钢板内固定治疗,固定桡骨的钢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一定的预弯处理,以达到适应桡骨的旋转弓的效果。对尺骨骨折患者我们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由于尺骨干后缘全长皆在皮下,任何一段尺骨干骨折都可以从后侧入路显露,自尺侧腕屈肌和尺侧腕伸肌间进入。使骨折复位,将髓内钉在尺骨鹰嘴尖打入,髓内针通过骨折端后继续向远端缓慢推进,在透视下达尺骨小头附近,查看骨折对位对线佳,固定牢固即可。也可在透视下经尺骨鹰嘴闭合穿针复位固定尺骨,青少年应注意避免损伤骺板。若尺骨为粉碎性骨折建议使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患肢采用石膏固定在功能位5个星期左右。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根椐Anderson前臂骨折功能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90分以上为优;75分以上为良;50分以上为可;50分以下为差[3]。 1.4 观察指标 选择手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尺桡骨骨折疾病治疗效果等作为观察指标。 1.5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处理,当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则实施X2检验。 2 结果 2.1 尺桡骨骨折疾病治疗效果 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尺桡骨骨折疾病治疗效果比较[n/(%)] 2.2 手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4.83±0.64)个月手臂功能恢复正常,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3.01±0.53)个月手臂功能恢复正常。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采用夹板外固定方式对尺桡骨骨折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操作方法简单,所需费用相对较低,创伤轻微,痛苦程度较小等,但也存在诸多缺点[4]。1,小夹板治疗尺桡骨骨折固定不确切,2.会造成压疮和筋膜室综合症,3.畸形愈合会严重影响前臂旋前旋后功能。切开复位内固定优点,能达到解剖复位,固定牢固.稳定性高,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安全性更好。但该手术必定是开放性手术。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组织感染骨不连接等并发症。只要术前充分合理准备,术中避免过多剥离骨膜严格规范操作等,术后用应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1]徐林,蔡锦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12(18):1416-1417.

尺骨桡骨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尺骨桡骨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适应症】 尺骨桡骨双骨折闭合复位失败或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 【麻醉方法】采用臂丛阻滞麻醉 【手术切口】前臂背侧切口,以骨折为中心,在尺骨的尺侧及桡骨的桡侧各做一长约6cm纵形切口 【手术体位】仰卧位,患肢外展置床旁桌上。上臂绑气囊止血带,健侧上肢固定于身体同侧。双下肢用约束带固定,静脉通路建立在下肢。 【手术步骤】 1.常规消毒、铺蛋单 2.显露尺骨 3.尺骨骨折复位内固定(1)如为尺骨上1/3横折,亦可用髓内钉固定(2)如尺骨为斜折或螺旋骨折,骨折端不稳定易在移位时,可用钢板固定 4.桡骨骨折显露、整复并内固定 5.透视检查针位、针长及骨折复位情况 6.缝合伤口 【护理操作配合】 1.递擦皮钳夹乙醇纱布消毒皮肤,递治疗巾及无菌单,套袜套,贴术前膜,铺大单、中单 2.递驱血带驱血,巡回护士上气囊止血带压力,递2块干纱布置

于,切口两侧,,递手术刀切开皮肤,电刀,中弯血管钳切开皮显露尺骨骨折部 3.递克氏针,电钻自鹰嘴将克氏针钻入尺骨近骨折段髓腔,;递骨膜剥离器和复位钳对合骨折 4.递电钻、钻套通过钢板孔钻骨孔;递测深器测量骨孔深度,递丝锥攻丝;递螺钉及起子拧入螺钉,同法拧入其余螺钉 5.递骨刮匙,中弯血管钳清除积血;桡骨复位后,将合适的钢板弯成一定的弧度,配合方法同尺骨内固定 6.递无菌中单遮盖手术野,进行C形臂机透视 7.递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清点器械、纱布、棉垫、缝针等,递2-0号可吸收线缝合筋膜和皮下组织,清点器械、纱布、棉垫、缝针等,递乙醇棉球消毒切口皮肤,小皮针、1号丝线、有齿镊间断缝合皮肤,递乙醇棉球再次消毒切口皮肤,递敷料覆盖伤口

尺桡骨骨干骨折

精选文档 尺、桡骨干骨折 一、查房医嘱 概述 尺、桡骨干骨折多发生青少年,不同形式的暴力所致骨折的类型亦不同。 入院评估 一、病史询问要点 外伤史,前臂疼痛剧烈、活动障碍。 二、体格检查要点 1.局部疼痛、肿胀、肢体畸形,前臂旋转功能受限。 2.检查局部明显压痛,有骨摩擦音及假关节活动。 3.X线检查可确定骨折。 三、分析门诊、急诊资料 通常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X线表现不难确诊。 四、继续检查项目 上、桡尺远侧关节X线,注意有无关节脱位。 五、门诊医嘱示范 对于怀疑骨折的病人 拍摄前臂正侧位X线片。 对已已经确诊骨折需要保守治疗的病人

闭合复位石膏固定。1. 精选文档 2.对症止痛非甾体类药物。 3.随访固定4~6周,定期拍片复查。 病情分析 一、初步诊断 外伤史;患侧局部肿胀、畸形、压痛,可触及骨擦感;X线可发生骨折线即可确定诊断。 二、鉴别诊断 ' 1.孟氏骨折 指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可通过X线照片加以鉴别。 2.盖氏骨折 指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通过X线照片可以明确诊断。 三、临床分期或分型 (一)尺、桡骨双骨折 1.直接暴力骨折为横型或粉碎型,骨折线在同一平而。 2.间接暴力跌倒时手掌着地,暴力通过腕关节向上传导,首先使桡骨骨折,通过骨间膜向内下方传导,引起低位尺骨斜形骨折。 3.扭转暴力前臂受扭转外力,发生双骨螺旋性骨折,多为高位尺骨骨折和低位桡骨骨折。 (二)桡骨干骨折 幼儿多为青枝骨折。单纯桡骨干骨折移位不多。

(三)尺骨干骨折 精选文档 单纯尺骨干骨折少见,由直接暴力所致,骨折端移位较少。 治疗计划 一、治疗原则 根据病人的骨折特点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二、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受伤时间短,局部肿胀轻,无血管神经损伤,可进行手法复位外固定。 2.手术治疗 1)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手法复位失败;开放性骨折;合并神经、血管、肌腱损伤;陈旧骨折畸形愈合或畸形愈合。 禁忌证局部或全身感染。 2)术前准备(全身准备及专科准备) 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包括对病人心、脑、肺、肾等多脏器评估。3)手术入路及特点 ·病人仰卧位。 ·根据骨折的部位选择切口,一般在尺、桡骨上分别作切口。 ·可采用钢板螺钉或髓内钉固定。 4)注意要点 ·尽量解剖复位,以避免前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5)术前准备

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探讨

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探讨 发表时间:2011-08-22T15:59:06.250Z 来源:《求医问药》2011年第7期供稿作者:李国松叶俊强史玉朋代宇林绵辉 [导读] 目的:探讨治疗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发生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 李国松叶俊强史玉朋代宇林绵辉(深圳龙岗中心医院骨科广东深圳 518116)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发生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本组39病例均进行清创或内固定物取出,术后所有患者进行伤口局部持续冲洗或负压吸引治疗,所有患者均根据细菌培养药敏使用抗生素。结果:39例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病例, 23例取出内固定物,余16例保留内固定物,经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骨折和伤口顺利愈合。结论: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有肯定的疗效。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感染 The Research of Treatment for Infection after Fracture Fixation with Plates Li Guo-song ,Ye Jun-qiang , Shi Yu-peng et al .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 Longgang Central Hospital of Shenzhen , Shenzhen , 51811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of infection after fracture fixation with plates. Methods 39 cases were carried out debridement or fixation removed, all patients was irrigated or partial vacuum suction treatment on wound postoperation and all patients were used antibiotic based on bacterial culture. Results In the all 39 cases of infection after plates internal fixation,23 patients removed internal fixation, other 16 cases reserved internal fixation, the wound and fracture healed after comprehensive surgical treatment. Conclusions Comprehensiv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infection after plate fixation has a positive effect. 【Key Words】Fractures,Internal fixation,Infection 【中图分类号】R687.3+2 【文献标识码】B 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临床中经常遇到,病程相当复杂,如治疗不当,将使感染迁延不愈,导致严重的病废。我院自2005年6月~2009年6月共收治四肢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感染病人39例,经过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而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39例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13~69岁(平均37.1岁)。18例为闭合性骨折术后感染, 21例为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病程2周以内18例, 2~10周16例, 10周以上5例, 发生于小腿25例,大腿部7例,前臂4例,上臂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3例,绿脓杆菌3例,铜绿假单孢菌1例,阴沟肠杆菌2例,大肠杆菌2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例,致病菌不明1例。 1.2临床表现分三期: 早期感染、延迟感染和晚期感染。2周以内病程者,大部分有发热、白细胞增高、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和(或)有波动感,分泌物为脓血样和(或)脓性液,内固定物还没有外露没有松动, X线片示骨质无破坏或偶有骨膜反应,我们把这一阶段作为早期感染。2~10周病程者,多表现为中低热或不发热,血白细胞偏高或正常,局部红肿热痛减轻,已经现窦出口流脓,分泌物变稠,有的出现骨质钢板外露, X线片表现不一,有的出现骨膜反应,有的已经出现骨破坏,钉道或针道增宽内固定物松动,术中见骨折端内固定物周围有脓苔、肉芽、瘢痕和少量死骨,此阶段定为延迟感染。10周以上者,有窦口反复流脓排死骨,骨质钢板外露,表现同慢性骨髓炎,内固定物已经完全松动,死骨明显,这阶段定为晚期感染。 1.3治疗方法早期感染病例,彻底清创;延迟感染病例,根据情况保留或取出内固定物,病灶清除;慢性感染病例,完全取出内固定物,同时按慢性骨髓炎方法处理。术后伤口局部负压吸引或持续冲洗,配合抗生素治疗。 2 结果 所有39例伤口及骨折均愈合,经18~36个月随访伤口无继发感染,无继发性骨髓炎。但有以下并发症:①关节功能障碍2例,其中膝关节1例,踝关节1例;②骨折畸形愈合1例,为去除内固定后改石膏外固定的病人;③肌腱粘连1例,为前臂骨折感染病例。 3 讨论 3.1病原学及感染机制分析毒力较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常会造成早期感染。造成晚期感染的病原体通常毒力较低,数量较少,如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1]。内植物相关的感染经常是由生长在生物膜内的微生物所致。病原体首先粘附到内植物表面,然后聚集成生物膜[2]。处于自由活动的微生物对抗生素和宿主的防御机制(抗体和巨噬细胞)敏感,而生活在生物膜内的病原体由于生物膜基质的保护则对此耐受。生物膜内代谢物质耗尽及废物的积聚使得病原体生长缓慢甚至进入静止期,较活跃期对大多数抗生素的耐受力提高了约1000倍[3]。另外,异体组织的存留机会增加机体的易感性。例如,在几内亚猪上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造成脓肿的实验中,当皮肤部位没有内植物时与皮下组织内有内植物相比,前者感染剂量低于后者10万倍。部分抗生素可以消灭那些被生物膜保护的静止状态下的微生物。如利福平对葡萄球菌有效,而喹诺酮类药物对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有效。 3.2感染的诊断:1、临床与实验室表现: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红、肿、热、痛)以及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结果的异常常可直接做出诊断。2、影像学检查:在感染的早期,影像学的作用较小,而感染已经侵及骨骼或干扰愈合。超声检查可确定液体的蓄积(隐匿的脓肿与血肿),可达组织深层,尤其在大腿。X线平片对感染的诊断既不敏感也不特异,在一些感染病例早期可观察到固定物的松动,在平片上尤其注意应注意骨桥是否进行性发展。CT可协助分析死骨的形成及骨坏死的范围。MRI可更好地观察软组织的异常情况,并能提供更为精确的解剖细节[4]。3、微生物学:术前对聚集液体进行穿刺抽吸,术中在不同的感染部位做组织培养,这是诊断导致感染的病原体较为准确的取材方法,取材至少需要3~4处[5]。不建议进行浅表的组织培养,因其敏感性低,并经常容易被其他与感染无关的细菌污染。 3.3感染的治疗如果感染的症状出现较早,并被及时发现,在遵从一些一些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治疗常会取得成功。1、手术治疗:清创:是指通过手术切除所有死骨和感染组织,需要对整个感染部位进行广泛暴露,清创一定要彻底。内固定物的取出:只要内固定物能够提供稳定固定,及时有感染和金属异物存留体内,骨折仍可发生愈合[6]。外露的钢板也可暂时留置,待骨桥形成后再予取出。但如果内固定物出现了松动,则应将之取出,改用其他固定方式,如外固定架。软组织覆盖:没有清创就进行软组织覆盖是毫无用处的,可行局部肌瓣、筋膜皮瓣覆盖。如果需二次观察,伤口可保持开放。2、抗生素选择:但病原体不明时,在进行细菌培养的同时就应开始应用广谱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如果内固定物留在体内,抗生素的治疗时间为3个月。如果取出抗生素,治疗时间则为6周。药敏结果出来后按药敏用

尺桡骨骨折手术知情同意书

□□□□□医院 尺桡骨骨折手术知情同意书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位病历号 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 医生已告知我患有需要在xx下进行手术。 前臂由尺、桡骨组成,两骨接骨间膜相连。两骨与周围骨共形成6个关节结构,分别为: 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尺桡近侧关节(上尺桡关节)、尺桡远侧关节(下尺桡关节)、桡腕关节及骨间膜。其中尺桡近、远侧关节是前臂旋转功能的重要解剖基础。尺桡骨骨折多为双骨折,且严重粉碎,同时合并肌肉、神经及血管损伤,给治疗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及后遗症,如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前臂旋转功能障碍、骨筋膜室综合征等等。 具体术式需要根据术中具体情况最后确定。常见手术为切开/闭合复位内固定,必要时植骨及一期或二期修复合并损伤等损伤。 手术目的是尽可能复位骨折,恢复尺桡骨的长度和力线,修复相关损伤,为骨折愈合与术后功能锻炼提供条件,最大限度保留前臂功能。患者预后还与骨折分型、骨质、患者年龄、性别、一般情况、体质、术后康复情况、是否出现并发症及合并症情况等因素有直接或决定性关系。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 医生告知我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治疗方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此手术存在以下风险和局限性: 1)麻醉意外,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2)根据术中情况变更术式或内固定方式; 3)术中损伤神经、血管及邻近器官,如运动神经损伤致相应肌肉功能失支配,引起肢体功能障碍;皮神经损伤致相应部位麻木疼痛;血管损伤导致大出血,严重者可致休克,肢体缺血性挛缩甚至危及生命,术中大出血,导致循环障碍,休克,需大量输血,甚至死亡可能。 4)围手术期心、肺、脑血管意外出现; a)脑出血或脑栓塞,神志不清,昏迷甚至死亡; b)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血压降低,休克,甚至死亡; c)肺栓塞,呼吸功能障碍,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5)伤口并发症: 出血、血肿、裂开、不愈合、脂肪液化、感染,瘘管及窦道形成;各种原因伤口不能一期闭合,需植皮、皮瓣移植或延迟关闭等;术后切口或创口部疤痕形成,甚至可能形成增殖性疤痕或疤痕疙瘩。 6)术中止血带、导尿管及其他导(置)管并发症,皮肤、血管、神经等损伤,尿管脱落,尿道、膀胱损伤及相应管道感染等出现; 7)骨折碎裂、移位较重,骨折对位对线不满意,骨折畸形愈合,术后可能需辅助外固定或牵引治疗,双上肢不等长; 8)术后肢体功能恢复不满意,缺血性肌挛缩,相邻关节僵硬,僵直,异位骨化,长时间肢体反复肿胀,顽固性疼痛,麻木,旋转屈伸活动受限,可能需进一步手术可能; 9)术后肿胀严重,影响血供,进一步加重肿胀,从而两者恶性循环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10)术后伤口感染,骨髓炎,可能累及关节致化脓性关节炎,需再次植骨、更换固定方式,清创、灌洗等可能;

骨折内固定术后注意事项

涡阳县第五人民医院 骨折内固定术后注意事项 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科别:术后并不是治疗的结束,是您康复的开端,医生帮您将断裂畸形的骨折矫正好,并用内植物将其固定,以此保护好骨头有一个稳定的生长环境。术后适当时间积极进行肢体功能恢复训练,改善肢体血液循环,最大限度地保存肢体关节活动范围,防止关节功能丧失,也是治疗必不可少的环节,请按医嘱功能锻炼,康复过程是漫长的,一般要6个月到一年的康复时间,有些严重损伤,很难恢复到伤前的运动水平。 内固定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在骨折未愈合前剧烈运动或下地负重,极易发生金属钢板疲劳断裂,导致骨折的再移位。骨折的愈合时间不能一概而论,简单骨折愈合时间需3月左右,复杂粉碎性骨折及老年人骨折愈合时间更是需要3到6个月以上。目前临床上在判断骨折愈合能力,骨折愈合程度,以及预测骨折愈合时间上,除了X线片提供有限的信息外,而无更准确、更有效的方法。所以术后病人需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嘱咐,及时复诊,定期复查X线片。 上肢:术后1月、2月、3月、6月及一年各来院复诊摄片,按医嘱进行患肢功能锻炼;末经医生允许,禁止患 躯干,下肢:术后1月、2月、3月、6月及一年各来院复诊摄片,按医嘱进行患肢功能锻炼;末经医生允许,禁止患肢下地负重行走,半年内禁止剧烈体力活动(有些特殊复杂骨折,骨折愈合较慢,需要更长时间)。 脊柱骨折:末经医生允许,禁止下地负重行走,否则导致骨折再压缩,会遗留严重后遗症。 髋部骨折:术后保持患肢中立外展位(足尖向上),禁止内收、内旋及外旋,禁止盘腿,避免侧卧位。 出院后如有伤口红、肿、热、痛及分泌物等,请及时与医生联系,来院复查。 患者或家属意见及签名:主治医师签名:

尺桡骨干双骨折护理措施

尺桡骨干双骨折护理措施 骨折虽然常见,而且一般可治愈,但是,骨折也有它的危害。骨折早期及晚期所带来是危害是不同的,下面简单介绍骨折早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1、休克。严重创伤,骨折引起大出血或重要器官损伤所致。 2、脂肪拴塞综合症。发生于成人,是由于骨折处髓腔内血肿张力过大,骨髓被破坏,脂肪滴进入破裂的静脉窦内,可引起肺、脑脂肪栓塞,亦有人认为是由于创伤的应激作用,使正常血液中的乳糜微粒失去乳化稳定性,结合成直径达10-20vm的脂肪球而成为栓子,阻塞肺毛系血管。同时,椎间孔镜在肺灌注不良时,肺泡馍细胞产生脂肪酶,使脂肪栓子中的整形脂肪小滴水解成甘油与游离脂肪酸,释放儿茶酚胺,损伤毛系血管壁,使富于蛋白质的液体漏至肺间质和肺泡内,发生肺出血,肺不张和低血氧,临床上出现呼吸功能不全,发绀、胸部拍片有广泛性肺实变。动脉低血氧可致烦燥不安。嗜睡、甚至昏迷和死亡。 3、重要内脏器官损伤: a、肝、脾破裂:严重的下胸壁损伤,除可致肋骨骨折外,还可能引起左侧的脾或右侧的肝破裂出血,导致休克。 b、肺损伤:肋骨骨折时,骨折端可使肋间血管及肺组织损伤,而出现气胸、血胸或血气胸,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 c、膀胱和尿道损伤:由骨盆骨折所致,引起尿外渗所致的下腹部、会阴疼痛、肿胀以及血尿、排尿困难。 d、直肠损伤:可由骶尾骨骨折所致。而出现下腹部疼痛和直肠内出血。 4、重要周围组织损伤: a、重要血管损伤:常见的有股骨髁上骨折,远侧骨折端可致蝈动脉损伤。胫骨上段骨折的胫前或经后动脉损伤,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近侧骨折端易造成肱

动脉损伤。 b、周围神经损伤:特别是在神经与其骨紧密相邻的部位如骨中、下1/3交界处极易损伤紧贴肱骨行走的跷神经。腓骨颈骨折易致腓总神经损伤。 c、脊髓损伤:为脊柱骨折和脱位的严重并发症,多见于脊椎颈段和胸腰段。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的截瘫,目前,虽有不少关于脊髓损伤再生的研究,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脊髓损伤所致的截瘫可导致终身残废。 5、骨筋膜室综合症。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筋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候群。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常由创伤骨折的血肿和组织水肿使其室内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股筋膜室容积见效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前臂8.7kPa(65mmHg)小腿7.3kPa(55mmHg)可使供应肌肉的动脉关闭,形成缺血-水肿-学血的恶性循环,根据缺血的不同程度而导致 a、濒临缺血性肌挛缩-缺血早期,及时处理恢复血液供应后,可不发生或仅发生极小量肌肉坏死,可不影响肢体功能。 b、缺血性肌挛缩-较短时间或程度较重的不完全缺血,恢复血液供应后大部分肌肉坏死。形成挛缩畸形,严重影响患肢功能。 c、坏疽-广泛、长时间完全缺血,大量肌肉坏疽,常需截肢,如有大量毒素进入血循环,还可致休克、心率不齐和急性肾衰竭。 以上是骨折早期的危害,总之,进口臭氧治疗仪骨折会引起其他疾病,有损健康,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时刻谨防骨折。 二、尺桡骨干双骨折吃什么好? 食疗方: 方1赤小豆适量煎服,加赤砂糖少许温服之,本方适用于活血化瘀期。

尺桡骨干双骨折的两种治疗方法

尺桡骨干双骨折的两种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弹性钉髓内固定术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两种方法对尺桡骨干双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并进行对比。方法:抽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0名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40名,行闭合复位弹性钉髓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40名,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月-3月,对术后疗效进行评定。结果:实验组术后显效3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包括显效和有效)为95%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相比,闭合复位弹性钉髓内固定术治疗可对尺桡骨干双骨折复位产生较好效果,但应注意闭合复位弹性钉髓内固定术治疗的手术经验及术后规范的功能康复锻炼。 【关键词】闭合复位弹性钉髓内固定术;尺桡骨干双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尺桡骨干双骨折是骨科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骨折,骨折发生移位较难整复和固定。目前国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法复位闭合弹性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及后期功能康复锻炼,但由于大多为保守治疗导致不良反应较多或愈合时间较长[1]。随着闭合复位弹性钉髓内固定术的发展[2],为进一步提高疗效,本研究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于20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0名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0名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名, 其中男27名,女12名,年龄31-76岁,平均年龄56岁,行闭合复位弹性钉髓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40名, 其中男26名,女14名,年龄31-77岁,平均年龄58岁,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两组患者均以畸形、活动受限及尺桡骨部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且均经正位、穿胸位X片明确诊断。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检验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 P > 0.05 ),具有较高的可比性。 1.2 方法实验组所有患者均行闭合复位弹性钉髓内固定术:C型臂x线机透视下或直视下进钉,待弹性钉钉尖到达骨折端时,通过闭合复位,旋转调整弹性钉钉尖方向,穿过骨折线进入近端髓腔,直至遇到较大阻力时停止进钉。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于初次进针点上方内侧处以同样的方法置人第2枚弹性钉并调整位置,骨折端位置满意后继续进入弹性钉直至其近端贴近皮质骨,折弯尾部剪断,将钉尾留于皮下。术后并鼓励患者慢慢加强患肢功能练习,逐渐由被动向主动功能锻转。对照组所有患者行手法复位闭合弹性钉内固定治疗后,可实施早期康复常规锻炼。术后随访1月-3月,统计采用本院指定的疗效判定标准,具体如下:①无效:疗程结束时尺桡骨干双骨折症状基本无改变,患者关节伸展活动受限或恶化;②有效:疗程结束时尺桡骨干双骨折症状好转,患者关节伸展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或轻微受限;③显效:疗程结束时尺桡骨干双骨折症状消失,患者

尺、桡骨骨干骨折

尺、桡骨干骨折 一、查房医嘱 概述 尺、桡骨干骨折多发生青少年,不同形式的暴力所致骨折的类型亦不同。入院评估 一、病史询问要点 外伤xx,前臂疼痛剧烈、活动障碍。 二、xx要点 1.局部疼痛、肿胀、肢体畸形,前臂旋转功能受限。 2.检查局部明显压痛,有骨摩擦音及假关节活动。 3.X线检查可确定骨折。 三、分析门诊、急诊资料 通常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X线表现不难确诊。 四、继续检查项目 上、桡尺远侧关节X线,注意有无关节脱位。 五、门诊医嘱示范 对于怀疑骨折的病人 拍摄前臂正侧位X线片。 对已已经确诊骨折需要保守治疗的病人 1.闭合复位石膏固定。 2.对症止痛非甾体类药物。

3.随访固定4~6xx,定期拍片复查。 病情分析 一、初步诊断 外伤史;患侧局部肿胀、畸形、压痛,可触及骨擦感;X线可发生骨折线即可确定诊断。 二、鉴别诊断’ 1.xx骨折 指尺骨上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可通过X线照片加以鉴别。 2.xx骨折 指桡骨下骨折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通过X线照片可以明确诊断。 三、临床分期或分型 (一)尺、桡骨双骨折 1.直接暴力骨折为横型或粉碎型,骨折线在同一平而。 2.间接暴力跌倒时手掌着地,暴力通过腕关节向上传导,首先使桡骨骨折,通过骨间膜向内下方传导,引起低位尺骨斜形骨折。 3.扭转暴力前臂受扭转外力,发生双骨螺旋性骨折,多为高位尺骨骨折和低位桡骨骨折。 (二)桡骨干骨折 幼儿多为青枝骨折。单纯桡骨干骨折移位不多。 (三)尺骨干骨折 单纯尺骨干骨折少见,由直接暴力所致,骨折端移位较少。 治疗计划

一、治疗原则 根据病人的骨折特点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二、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受伤时间短,局部肿胀轻,无血管神经损伤,可进行手法复位外固定。 2.手术治疗 1)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手法复位失败;开放性骨折;合并神经、血管、肌腱损伤;陈旧骨折畸形愈合或畸形愈合。 禁忌证局部或全身感染。 2)术前准备(全身准备及专科准备) 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包括对病人心、脑、肺、肾等多脏器评估。 3)手术入路及特点 ·病人仰卧位。 ·根据骨折的部位选择切口,一般在尺、桡骨上分别作切口。 ·可采用钢板螺钉或髓内钉固定。 4)注意要点 ·尽量解剖复位,以避免前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5)术前准备 ·备皮,术前30min麻醉准备期给予抗生素。三、术前医嘱示范 (一)长期医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