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内固定的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2.31 MB
- 文档页数:24
2012年第13期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比较王汉*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3-0015-02*天津市宁河县医院(301500)2012年3月22日收稿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院前急救由于救护车中没有配备呼吸机,很多危重患者在转运途中发生呼吸衰竭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而丧失了进一步治疗的机会,也引发了一些医疗纠风。
实践证明在基层急诊科院前“120”急救及转送急危重患者过程中应用便携式呼吸机机械通气显得非常重要,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蔡柏蔷.呼吸内科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院大学联合出版社,2000.198.[2]韦联星,谢建国,仇毅洲,等.紧急气管插管120例临床体会[J].广西医学,2002,24(9):1442-1444.[3]邵孝鉷.现代急诊医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28.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股骨颈基底部至小粗隆水平的骨折,老年人多发,近些年随着人口老龄化,发病率逐年上升。
既往观念多采用保守治疗,但由于需长期卧床,容易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目前已较多采取手术治疗,使患者早期下床,功能锻炼,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发生[1]。
目前临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内固定方法很多,现笔者对目前存在的内固定方法作如下综述。
1空心加压螺钉多枚空心钉固定抗压、抗弯、抗旋转能力强,固定效果好。
多采用小切口,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
克服了既往多枚斯氏针固定松动、对骨折断端无加压作用等缺点。
但常因老年患者骨质疏松,出现螺钉松动、髋内翻畸形等发生,术后需辅以外固定治疗。
适用于无法耐受长时间骨牵引及较大手术治疗患者。
尤其适用于内侧骨皮质完整的Evans I 、Ⅱ型骨折。
对于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等需较为坚强内固定者不适用[2]。
2偏心髓外固定2.1DHS 内固定: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公认的具有代表性的的内固定系统[3]。
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规范标准一、解剖:解剖:1、骨:①内侧平台相对较大,从前向后、从内向外都是凹陷的;外侧平台相对较小,从前向后、从外向内都是凸起的。
外侧平台高于内侧平台,这一点一定要记住;另外,从前向后胫骨平台有大约10°的倾斜。
这两点会知道临床螺钉打入的方向。
②内外侧平台被胫骨的髁间隆起分开。
髁间隆起有内外两个结节。
前交叉韧带附着于前内侧结节的前方,后交叉韧带附着于后侧髁间区并延伸到干骺端的后侧面。
③胫骨结节可以用来定位手术的入路。
它位于平台下2——3厘米处,为髌腱附着。
髂胫束沿着胫骨外髁展开,附着于Gerdy结节上。
2、软骨:每侧平台都被一个半月形的纤维软骨覆盖,它们通过半月板胫骨韧带-冠状韧带附着于胫骨上。
二、损伤机制:1、胫骨平台的损伤常由于:①由外向内(造成外翻畸形,典型的保险杠骨折)或者由内向外(造成内翻畸形)的侧方暴力——剪切力;②轴向暴力——压缩力;③轴向和侧方暴力混合。
临床上产生最常见的劈裂骨折、压缩骨折或两种皆有的劈裂压缩骨折。
2、单纯的劈裂骨折更常见于年轻人。
年轻人软骨下骨较坚固,能抵御压缩应力,但不能抵御剪切应力;随着年龄增长,骨质密度下降,对压缩应力的抵抗力也逐渐下降。
50岁以后劈裂加压缩骨折更为常见,甚至可以由低能量损伤引起。
3、暴力的大小不仅决定骨折的粉碎程度,还决定关节的移位程度,并相关周围软组织的损伤程度。
例如:外翻应力导致外侧平台的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和内侧半月板的损伤。
三、损伤结果:1、ORIF在胫骨平台骨折的重要意义:①膝关节周围损伤后如果单纯管型石膏固定,超过3周会造成不可接受的关节僵硬,理疗对其毫无作用。
②塌陷的关节骨块没有任何软组织联系,牵引不会使其复位。
因此,只有关节内骨块被解剖复位,下肢的力线被恢复(只有通过ORIF),并且早期主动活动,主要的并发症才会避免。
2、创伤性关节炎:关节面的压缩和劈裂都会导致轴向力线的偏斜,而关节面的对合不良也会导致力线偏斜。
股骨远端骨折的内固定选择刘亚平;张玉期;庞遵平【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远端各型骨折内固定的选择与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股骨远端骨折,根据ASIF分型,依据生物力学原理,分别选用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8例,动力髁螺钉治疗9例,AO解剖型髁钢板治疗20例.结果随访9~24个月,平均14个月,全部病例骨性愈合.根据Kolmenrt股骨远端功能评价标准进行评定,优24例,良9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92%.结论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动力髁螺钉、AO解剖型髁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各有优缺点,临床应根据股骨远端骨折不同类型,选择适宜的内固定系统,是最大限度的获得骨折复位和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0(014)010【总页数】2页(P1199-1200)【关键词】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逆行交锁髓内钉;动力髁螺钉;AO 解剖型髁钢板【作者】刘亚平;张玉期;庞遵平【作者单位】安徽省砀山县人民医院骨科,安徽,砀山,235300;安徽省砀山县人民医院骨科,安徽,砀山,235300;安徽省砀山县人民医院骨科,安徽,砀山,235300【正文语种】中文股骨远端骨折多数是关节内或临近关节部位的骨折,多为直接暴力致伤,常合并膝关节内部结构的损伤。
因解剖结构的特点,髁部后侧受腓肠肌牵拉,导致骨折不稳定,绝大多数需手术治疗。
由于股骨远端髓腔宽大、皮质薄、骨量少,手术常因骨折端粉碎严重、骨缺损等不稳定因素,复位固定较为困难。
目前随着各种新型内固定器材的不断涌现,并且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科学的合理的应用,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如:逆行交锁髓内钉、股骨外侧AO解剖型髁钢板、L型股骨髁钢板、动力髁螺钉等,在治疗上各有优势。
我院自2004年~2006年收治的股骨远端骨折37例中,根据ASIF分型,分别选用逆行交锁髓内钉、AO解剖型髁钢板、动力髁螺钉,取得了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7例,男性32例,女性5例,年龄19~62岁,平均37岁。
股骨髁上骨折二种内固定方法的临床比较谢 伟 郑 琦 郑建平 毕大卫 刘耀升作者单位:324002浙江省衢州市中医院(谢伟郑建平)310004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郑琦毕大卫刘耀升)【摘要】 目的 比较股骨髁上骨折二种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
方法 分别应用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G SHN )、动力加压髁螺钉(DCS )治疗股骨髁上骨折,术后获随访共72例,通过对其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患肢功能进行临床评价。
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12~26个月至骨折愈合后,平均17个月;G SHN 组与DCS 组相比,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肢体功能按K olmert 评分标准评定,G SHN 、DCS 的优良率分别为89.7%、81.8%。
结论 应用G SHN 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少、骨折愈合快、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 股骨髁上骨折 内固定 临床评价【Abstract 】 Objective T o com pare the effect of tw o types of internal fixation for fem oral supracondylar fracture.Methods The average operative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postoperative drainage ,healing time were com pared as well as the function of limb in 72cases from Jan 1995to Dec 2003who were treated by dynam ic condyle screw plate (DCS )or retrograde supracondylar intramedullary interlocking nail (G SHN ).R esults All the case were followed up for 12~26m onths and the average time of fracture healing was 18m onth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postoperative drainage ,fracture healing time between G SHN group and DCS group.Conclusion G SHN have the advantages of little s oft tissue dissection and g ood effect for fem oral supracondylar pared with DCS.【K ey w ords 】 Fem oral Supracondylar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Clinical estimation 股骨髁上骨折是股骨下端离膝关节面15cm 以内的骨折,由于骨折部位髓腔大,骨皮质薄,尤其老年人骨质疏松,内固定困难,又因其邻近膝关节,容易发生骨折畸形愈合、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
骨折的AO分型对骨折及伴发软组织损伤的范围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可以为医师对骨折的治疗、研究和交流提供统一的标准,更好地制订治疗方案,追踪治疗结果并做对比分析,同时也为新的治疗模式提供可评价的基础。
为了这一目的,就需要一个科学、统一的命名和分类系统,同时为了能够被广泛接受和使用,最好简单实用。
从1970年开始,瑞士AO/ASIF(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ternal Fixation)的创始人之一Maurice Muller教授及其同事,就着手建立了一个长骨骨折综合分类系统(Comperhensive Classification of Fractures of the Long Bones),该分类系统通过字母和数字的组合,描述了长骨骨折的部位、形态和严重程度等特征。
美国OTA(the Orthopaedic Trauma Association)在Marc Swiontkowski教授领导下的骨折编码和分类委员会(the Committee for Coding and Classification),采用了Muller 教授的长骨骨折分类系统,并将其分类方法和原则应用到全身其他骨骼,形成了AO/OTA骨折分类系统。
这个字母数字编码分类系统虽然不是最理想的,但目前尚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能够像它这样将全身骨骼包括进来,这一分类方法科学实用,被创伤骨科专家广泛接受、应用,并被不断修正。
一、AO/OTA骨折分类的原则和定义AO/OTA骨折分类的原则,总体上遵循Muller的长骨骨折综合分类系统的原则,将全身的骨骼以阿拉伯数字编码(图1-1 ),将每一骨骼分为3个部位或节段(近端、骨干、远端),再将每一部位的骨折根据骨折形态分为3型(A、B、C),每型下面又分3组(1、2、3),这样一个部位或节段的骨折可以有27个亚组(如A11,A12...C32,C33)。
图1-1 骨骼定位编码1.骨骼编码骨折该系统将全身的骨骼以阿拉伯数字编码(颅面骨和胸骨不在本范围描述),包括有肱骨(1)、尺桡骨(2)、腕骨(24)、掌骨(25)、指骨(26)、股骨(3)、胫腓骨(4)、髌骨(45)、距骨(72)、跟骨(73)、足舟骨(74)、楔骨(75)、骰骨(76)、跖骨(81)、趾骨(82)、脊柱(5)、骨盆(6)、锁骨(06)、肩胛骨(09)。
浅析不同内固定方式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发布时间:2023-03-16T01:32:27.480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5期作者:蔡乐[导读] 本文根据 EO的概念设计锁骨和股骨弹性带锁髓内钉,从生物力学角度,认为适当的旋转、弯曲和剪式应力可以加速骨折的愈合,并分析了促进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原理,为临床骨折治疗供新思路。
蔡乐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骨科江苏徐州221011【摘要】本文根据 EO的概念设计锁骨和股骨弹性带锁髓内钉,从生物力学角度,认为适当的旋转、弯曲和剪式应力可以加速骨折的愈合,并分析了促进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原理,为临床骨折治疗供新思路。
【关键词】内固定﹔弹性固定;骨折愈合;应力;应力遮挡;EO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大多数骨折病人在接受了良好的治疗后,仍然存在着延迟或不愈合的问题,根据统计,由于各种原因,在骨折后不能正常愈合的情况大约有5%~10%。
1影响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因素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有生物力学因素、生理因素、物理因素和基因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骨折的愈合。
近几年,随着生物力学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化,有关生物力学因素对骨折修复作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AO的目的是使骨折一期愈合,并可藉由解剖学复位后的强力内固定。
由于 AO牢固固定,造成关节周围的骨性萎缩,从而造成骨折断端环境的破坏,延迟愈合、不愈合等。
BO强调间接复位,生物固定,以保持骨折的稳定性与软组织的完整性,以达到二阶段的修复,并保证骨头的血液循环。
中医血气的学说,融合了中医与西医的精髓,结合了中国的“正骨”,同时兼顾了功能的恢复,注重术后早期的功能恢复,提倡“综合治疗”和“功能恢复”的概念。
采用微创技术,改良内固定材料,研制弹性带式锁髓内钉,并结合临床实践,介绍了弹性固定技术。
强调微创、全过程的弹性固定、骨折生长愈合,促进骨折愈合,这就是 EO的概念。
随着各种测试方法的不断发展,如有限元方法的不断完善,为进一步开展骨折生物力学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髌骨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疗效比较作者:马绍鹏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1年第33期[摘要] 目的:探讨记忆双向张力钩固定术与镍钛聚髌器内固定术两种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
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记忆双向张力钩固定术,对照组采用镍钛聚髌器内固定术。
所有患者均随访6~14个月。
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率为92.31%,对照组骨折愈合率为82.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记忆双向张力钩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具有可靠的生物力学固定效果,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髌骨骨折;记忆双向张力钩;镍钛聚髌器;内固定术[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11(c)-164-02The comparative effect of two internal fixation methods in treating patellar fracturesMA ShaopengThe Township Center Hospital of Sanjiaji Town in Guanghe County, Gansu Province, Guanghe 73130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bidirectional memory tension hook fixation and poly-patella ulensil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ellar fractures. Methods: 78 cases patellar fractures patients were slected from October 2009 to January 2011 and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39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9 cases.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bidirectional memory tension hook fixation and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poly-patella ulensil internal fixation. All patients had got the follow-up visit for six to fourteen months. Results: The fracture scar over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92.31% and 82.05%,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Bidirectional memory tension hook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ellar fractures has credible animal mechanics fastness effect, and has satisfying curative effect, it is worth of clinical using.[Key words] Patellar fractures; Bidirectional memory tension hook; Poly-patella ulensil; Internal fixation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发生率约占全身各部位骨折的1%,其复位固定要求较高,髌骨骨折治疗稍有不当就会引起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疼痛、跛行等并发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