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踝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Operative Report
Operation date:
Pre-op diagnosis: 左三踝骨折
Post-op diagnosis: Same as above.
Operation done: 左三踝骨折切复钢板螺钉克氏针钢丝内固定术
Surgeons:
Anesthesia done: 腰麻
Anesthesiologists:
Procedure:
1.患者麻醉实施成功后取平卧位,然后常规消毒、铺巾。
左下肢充气止血带
充至0.07mp a。
2.取外踝弧形切口长约4cm,切开皮肤、皮下、筋膜、肌层、骨膜,暴露外
踝骨折处,清除骨折端的嵌顿软组织、瘀血,冲洗、复位。
先在骨折处垂直骨折线打一枚镙钉,暂固定。
再用半管形5孔钢板予以外踝固定,C臂机透视见复位佳,冲洗止血。
再在内踝取一弧形切口长约4cm,同法暴露内踝骨折处,同前法清理断端软组织,复位。
用两枚交叉克氏针固定内踝,8字钢丝张力带加固,再次C臂机透视见复位佳,在外踝切口处用钝性分离肌层等,直达后踝,将后踝耗拔复位,经胫前方打一枚克氏针作为导针固定后踝通过该导针,打入一板适当长度的空心钉固定后踝,C臂机透视见复位佳。
3.冲洗、止血后,予以逐层缝合各切口,包敷、石膏托固定后松止血带。
4.术程顺利,术后安返PACU。
经踝关节后内侧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经踝关节后内侧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效果。
方法:采用抽签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采用后内侧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术的30例患者被设为对照组,采用经踝关节后内侧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术的30例患者则被设为实验组,对组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经踝关节后内侧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具有手术时间短的优点,可有效促进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患者的骨折断端愈合和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患者住院时间也显著缩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经踝关节后内侧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术;疗效在临床上,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是指患者的后内侧骨折线延伸至内踝后丘或丘间沟,外侧骨折块主要累及胫骨腓切迹的后1/4~1/3,该类型骨折的临床发病率较低,占所有后踝关节骨折患者的28.00%左右[1]。
在临床上,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的发生会对患者的行走能力造成严重的阻碍,患者在发病后往往会因骨骼断裂而丧失行走能力,且会伴有剧烈的疼痛,若治疗不及时便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故优质的对症干预治疗十分重要[2-3]。
在本研究中,便针对性分析了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经踝关节后内侧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我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间收治的60例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均采用抽签法的方式进行分组处理,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纳入30例研究对象。
踝关节内踝骨折内固定术
一概述
踝关节骨折是创伤骨科的常见疾病,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中内固定材料又有克氏针、普通螺针、加压螺钉、金属板及
张力带等等。
踝关节内踝骨折内固定术适用于踝关节骨折手法复位不
成功者;内踝骨折有软组织嵌入者;整复后不稳定者;踝关节失去正
常联系者;后踝骨折片超过关节面的1/4~1/3者。
二麻醉方式及术前准备
1.麻醉方式
硬膜外麻醉或腰麻。
2.术前准备
选择合适的内固定器材。
三适应证
踝关节骨折手法复位不成功者;内踝骨折有软组织嵌入者;整复后不
稳定者;踝关节失去正常联系者;后踝骨折片超过关节面的1/4~1/3者。
四禁忌证
严重软组织肿胀,发生水疱者;开放性粉碎性骨折;严重陈旧性骨折。
五手术步骤
手术大体步骤:①经内踝骨折处为中心的纵切口。
②显露骨折,剥离
并去除嵌入的骨膜等组织,复位骨折块,固定并维持对位,用骨钻在
远端骨折处自内踝尖端向近断端和外侧穿孔,拧入螺钉固定。
③分层
缝合。
六术后并发症
骨不连,骨坏死。
七术后护理
出现局部肿胀、痛等情况,需对症处理,如冷热敷、消肿等。
八注意事项
术后需用短腿石膏固定于踝90°~95°位3~5周。
九术后饮食
多饮水,新鲜水果蔬菜,高蛋白、高维生素、高含钙质食物。
后踝骨折的手术指征选择后踝骨折是指距踝关节下方的踝骨部分骨折,这种骨折常常由于外伤,如跌倒、扭伤或交通事故而导致。
对于后踝骨折的处理,一般情况下会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手术指征的选择对于后踝骨折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后踝骨折的手术指征选择。
1.稳定性骨折如果后踝骨折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骨折,即骨折没有明显的移位和错位,通常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如石膏固定或使用支具进行固定。
在稳定性骨折中,手术并不是必需的。
3.关节面错位如果后踝骨折导致踝关节面的明显错位,这种情况下也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恢复踝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
手术的方式通常是通过开放复位,再通过内固定或外固定的方式来稳定关节面。
4.合并其他骨折如果患者同时伴有其他部位的骨折,如胫骨骨折或距骨骨折,这些患者也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的方式会根据具体病情来选择,但一般情况下需要对所有骨折进行恢复稳定。
5.软组织损伤除了骨折本身,一些患者可能伴有踝关节的软组织损伤,如韧带撕裂或肌腱断裂。
对于这些患者,手术治疗不仅需要稳定骨折,还需要修复和重建软组织结构,以保证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恢复。
二、后踝骨折手术的选择1.内固定手术内固定手术是目前治疗后踝骨折的主要方式之一,可以通过钢板螺钉固定术或内固定术来稳定骨折,并且保持骨折部位的正常解剖结构。
内固定手术的优点是可以直接对骨折进行修复,并且可以使骨折部位更快地愈合,缩短康复时间。
2.外固定手术外固定手术是另一种治疗后踝骨折的方式,适用于一些复杂的骨折或软组织损伤。
外固定器可以通过外固定的压力来稳定骨折,并且可以通过动态外固定器来对骨折部位进行拉伸。
外固定手术一般会在软组织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可以有效地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性。
3.骨搬移手术对于一些严重的后踝骨折,尤其是伴有关节面错位的骨折,可能需要进行骨搬移手术来恢复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骨搬移手术可以通过移动骨折部位来恢复关节面和临近软组织的正常位置,从而保持踝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
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手术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手术流程详解踝关节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对于严重的骨折,医生通常会选择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踝关节骨折例手术治疗分析踝关节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它是指踝部骨折和脚踝关节损伤。
通常来说,踝骨折分为内踝骨折、外踝骨折和双踝骨折等。
这种损伤常常是体育运动、摔倒、车祸等造成。
随着医疗技术的日益发展,手术治疗成为治疗踝关节骨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踝关节骨折例手术治疗的一些情况。
手术前准备工作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前,医生们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了解骨折的类型、位置和程度、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其他的相关信息。
在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X射线、CT等影像检查以明确骨折的情况,以及确定手术方案。
术前的检查和准备工作对于手术治疗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手术方式目前治疗踝关节骨折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开放复位内固定(ORIF)和闭合复位内固定(CRIF)两种形式。
其中,ORIF是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它通常包括了骨折复位、骨折板、螺钉和钢板的植入、以及软组织修复等这些程序。
与之不同的是,CRIF是在不打开骨折部位的情况下进行内部固定。
无论是哪种手术方式,均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以确保治疗效果。
手术之后护理手术治疗之后的护理和康复,同样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关键。
康复程序旨在恢复受损部位的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帮助患者的恢复。
常用的康复方法包括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疼痛管理和营养指导等等。
一些注意事项在治疗踝关节骨折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维持身体健康。
2.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运动和活动。
3. 使用拐杖或轮椅等助力设备,以减轻身体的负担。
4. 定期随访,检查伤口是否感染,锻炼是否适宜。
结论:踝关节骨折例手术治疗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常见方法之一。
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准备工作,在手术过程中遵循科学的方法,手术之后需要进行适当的护理和康复。
这些方法都能使治疗获得最佳的效果,也给患者带来了许多好处。
重要的是,患者需要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程序,以期得到最大的恢复。
可吸收螺钉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摘要】目的探讨治疗三踝骨折的一种新方法。
方法对26 例三踝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可吸收螺钉结合钢板内固定,术后适当的外固定加功能锻炼。
结果经平均1 年随访,疗效优21 例良4 例可1 例。
结论对三踝骨折行可吸收螺钉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
【关键词】三踝骨折内固定术可吸收螺钉三踝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容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
我院对2006 年3 月~2009 年5 月26 例三踝骨折患者行可吸收螺钉加钢板内固定术取得满意疗效。
1 材料与方法病历资料,本组26 例男21 例女5 例,年龄21~51 岁,均为外伤引起的闭合性损伤,左踝16例,右踝10 例。
按Danis-Weber 分型B 型15 例,C 型11 例,受伤时间1 小时~10 天。
2 治疗方法术前完善检查,摄踝穴位和侧位X 线片,以了解骨折损伤类型、程度和移位情况,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使用气囊止血带,按照后—外—内的内固定顺序固定,取踝关节外后侧入路,先暴露后踝复位,用1~2 枚可吸收螺钉从后向前固定后踝,用一切口暴露外踝复位并用1/3 管型钢板固定,如有下胫腓联合分离,在踝关节背伸位下用一枚螺钉通过钢板于踝关节上方2~3 cm 平行胫距关节面并向前倾斜25~30°,贯穿两侧腓骨及一层胫骨皮质固定,内踝骨折用后内侧L 切口暴露,并用1~2 枚可吸收螺钉或松质骨螺钉固定,术后石膏托功能位固定,4~6 周后拆石膏不负重活动踝关节。
3 结果所有病例骨折均达解剖复位,26 例均获随访,时间6 月~2 年。
骨折愈合时间10~16 周。
疗效评定依据Baird 踝关节评分标准。
本组优18 例良5例可3 例。
术后未出现踝穴不稳及炎症。
4 体会4.1 注意事项三踝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尽可能解剖复位,完全复位固定,早期功能锻炼,以避免关节僵直和肌萎缩,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理想的手术时间是创伤后8小时内。
后踝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
目的分析后踝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4例后踝骨折患者,给予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
结果对选取的患者进行为其5~15个月随访观察,34例患者中,优30例,良4例。
结论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骨折固定复位效果良好,患者后踝骨折恢复效果良好,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标签:后踝骨折;钢板内固定;开放手术
踝骨骨折为一种常见的骨折,多发人群为年轻患者,主要发病是因外伤或病理原因而导致骨质部分受到影响或出现完全断裂情况,患者主要表现为脚踝畸形、青紫、疼痛以及肿胀。
为研究有效治疗后踝骨骨折的方法,笔者对我院收治的34例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愈合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于2011年9月~2012年6月收治的34例后踝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
34例患者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为19~55岁,平均年龄为(37±1.2)岁,骨折发生时间为1~13h。
致伤原因:扭伤7例,高处坠落伤8例,重物砸伤10例,车祸伤9例。
其中2例患者因内踝处受到严重的挤压而导致患者的软组织受损,在治疗1个月后可见患者骨折复位情况良好,其余28例患者均于伤后3d接受手术治疗。
1.2方法给予闭合性患者,术前先给予患者CT、三维重建方法对后踝骨骨折块情况进行观察,对于偏向胫骨外侧或内侧的患者,做合适的手术切口。
根据踝关节解剖结构以及患者受伤机制特点,多于腓骨后侧切口处做手术切口,从后踝-外踝-内踝的手术治疗方法,连续给予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后,取俯卧体位,患肢驱血后在大腿根部采用气囊止血带实施止血治疗。
首先固定后踝对患者骨折实施复位,沿腓骨远端对患者实施纵切口手术治疗,将腓骨长短肌显露后,将肌鞘切开后,向外侧对腓骨肌实施牵拉。
从脾肌与腓骨长短肌处实施钝性分离,将胫骨远端后侧骨膜切开后,将后踝折块或胫骨远端后侧完全显露出,并做好骨折块之间的组织以及凝血块清理工作。
选择一个适合的腓骨远端异形板实施固定,先在骨折端近侧的胫骨处合适位置放置放置钢板,保证钢板活动范围适度。
复位后拧紧螺钉,并采用钢板对骨折块实施复位固定,并根据骨折快的形态以及大小将于钢板远端拧紧螺钉孔,实施复位,在近端采用1~2枚螺钉进行固定,完成后踝骨折复位手术。
若骨折块偏内侧,可与踝关节后内侧做出一个切口,之后逐层深入,做好胫神经和胫后动脉的保护工作,显露出后踝骨折块胫骨下段后侧,按照之前的方法实施骨折复位。
在切口深筋膜下对内踝骨处实施分离,并采用拉力螺钉进行固定,并在外踝处对患者实施纵切口。
在直视下对患者实施外踝骨复位。
1.3术后处理所选取的患者手术后均不接受外固定,其中2例患者因内踝骨外露后皮瓣出现转位,为有效保证皮瓣的正常供血,开始引导患者适当进行功能
锻炼,其余患者可在麻醉清醒后对患者踝关节进行主被动运动。
并采用拉力螺钉对下胫腓关节实施分离,一般在骨折手术的30d患者可下床进行负重情况下,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将螺钉拔下,防止折断。
2结果
对选取的患者进行为其5~15个月隨访观察,根据Leed标准对患者相关疗效标准进行评价,功能疗效评价为:优:活动无疼痛感,复位良好,无畸形出现,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通过X先检查可见患者关节面恢复平整,踝关节活动度恢复超过健侧的75%;良:患者可正常步态行走,过长时间的行走,关节出现疼痛或轻度不适,踝关节活动度恢复超过健侧的50%,通过X线检查可见患者的关节面恢复良好,有不平整,踝关节内侧间隙正常;差:患者正常行走受到影响,出现跛行,活动可感明显的疼痛,踝关节活动度恢复低于健侧的50%,踝关节内侧间隙不断增宽。
34例患者中,优30例,良4例。
恢复良的患者内踝骨外露接受皮瓣转位手术治疗后,在运动2w后皮瓣血运情况恢复良好,无切口缘皮肤坏死或切口感染发生。
3讨论
内外踝骨折因所处的位置偏浅,临床在对其实施骨折复位固定时,方便易行,其中后踝骨折内固定是手术治疗的关键与难点。
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与解剖复位以及内固定、患者早期的功能锻炼情况密切相关的[1]。
因此,在对患者实施骨折复位时,首先应保证骨折处解剖准确。
传统的内固定方法多采用螺钉实施复位,但因后踝解剖位置特殊性,在实际操作中,复位情况不良,即便复位后,也会导致患者骨折块出现再次移位。
对于出现严重粉碎行骨折或较大程度的骨折块,或不能实施螺钉固定或螺钉固定效果不佳[2]。
尤其是在对一些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实施骨折复位时,采用螺钉复位固定效果不佳。
本次研究中,给予患者采用后踝骨折切开复位采用锁定钢板实施内固定。
因骨折近端为皮质骨,采用钢板固定有助于钢板与胫骨紧密贴合,在钢板和螺钉的双重固定作用下,会导致骨折复位情况良好。
术后可给予患者适当进行踝关节的主被动运动或功能锻炼,有效放置骨折的移位,有效恢复踝关节功能[3]。
本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为期5~15个月随访观察,可见34例患者中,患者骨折复位优30例,良4例,优良率为100.0%,表明采用锁定钢板固定效果显著。
由此可见,在对后踝骨折患者实施治疗中,先对患者实施解剖复位,之后对钢板实施解剖复位,之后给予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有效固定骨折。
尤其是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时,皮质固定稳定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显著,值得应用推广到临床治疗中。
参考文献:
[1]渠继武.后踝骨折内固定治疗16例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1,17(2):862.
[2]雷磊.空心钉与钢板治疗后踝骨折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8):784.
[3]孙铭.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25例胫骨Pilon骨折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4):789.编辑/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