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斯的明和肌松药的相互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213.00 KB
- 文档页数:8
肌松药临床应用的几个问题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邵东华肌松弛药松弛骨骼肌(简称肌松),是全麻中重要的辅助用药,用以在全麻诱导时便于作气管内插管和在术中保持良好肌松。
使用肌松药可避免深全麻对人体的不良影响,但肌松药没有镇静、麻醉和镇痛作用,肌松药不能在病人清醒时应用,更不能替代麻醉药和镇痛药。
使用肌松药必须注意气道管理,根据肌松程度作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保证病人有效和足够的每分钟通气量。
肌松药还适用于危重病人在机械通气时消除病人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之间的对抗,以及用以治疗痉挛性疾病等。
每一个肌松药均有其药理学上的特性,因此使用时要结合病情,根据手术需要、病人病理生理特点、伍用的麻醉药和治疗用药选用适当的肌松药和合理的用量。
一.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许多生理和病理因素可以影响肌松药在体内的分布、消除及神经肌肉接头对肌松药的敏感性,从而影响肌松药起效、强度和时效。
此外有许多可以通过不同途径的药物相互作用增强或减弱肌松药作用。
(一)影晌肌松药的药代动力学凡影响肌松药在体内分布和消除者均可影响肌松药作用。
如增加肌松药与蛋白的结合量,可增加其在体内分布容积,延缓由肾排泄。
增加细胞外液量可增加肌松药在体内分布容积。
肝或肾功能损害,使肌松药在体内消除延缓,作用时效延长。
非典型性假性胆碱酯酶影响琥珀胆碱和米库氯胺在体内分解,使其作用延长;肝疾病致体液在体内潴留可增加肌松药分布容积,以及球蛋白增加使与某些肌松药结合里增加,因此肌松药的初量可能较正常人大。
肾功能衰竭病人不宜应用经肾排泄的肌松药如戈拉碘按、阿库氯胺等,而对部分经肾排泄的肌松药如泮库溴铵等时效也延长,琥珀胆碱和阿曲库铵在体内消除可不依较肾功能,对肝肾功能不良的病人也可以安全使用。
(二)影晌肌松药的药效动力学1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血浆和细胞外液pH改变对肌松药作用影响十分复杂,较为肯定的是呼吸性酸中毒增加氯筒箭毒碱和泮库溴铵的肌松作用,且使其作用不易为新斯的明拮抗;代谢性碱中毒同样抑制新斯的明对上述两肌松药的拮抗,且延长和增强戈拉碘按作用;低钾血症和高钠血症可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作用;低钙血症和高镁血症减少乙酰胆碱释放,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作用;钙剂可用来拮抗肌松药与镁的协同作用。
舒更葡糖钠与新斯的明逆转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效果比较【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舒更葡糖钠与新斯的明逆转罗库溴铵肌松的作用效果。
舒更葡糖钠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促进神经元对乙酰胆碱释放,增加肌纤维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来减轻肌无力。
新斯的明则通过拮抗神经递质GABA的受体来增强神经冲动传导,达到逆转罗库溴铵的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舒更葡糖钠在缓解肌无力方面效果更显著,而新斯的明在逆转罗库溴铵肌松方面效果更为明显。
综合比较两者,舒更葡糖钠更适合用于治疗肌肉无力症状,而新斯的明更适合用于逆转罗库溴铵引起的肌肉松弛。
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探讨两者在不同病理状态下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舒更葡糖钠、新斯的明、逆转罗库溴铵、肌松、作用机制、效果比较、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综合比较、总结、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舒更葡糖钠与新斯的明逆转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效果比较引言神经肌肉阻滞剂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麻醉手术和重症监护等领域,其中罗库溴铵是一种常用的非脱枪性神经肌肉阻滞剂。
罗库溴铵可能会引起肌松过度,导致呼吸肌抑制、需氧量增加和延长肌松恢复时间等不良后果。
为了逆转罗库溴铵引起的肌松效果,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逆转剂来恢复神经肌肉功能。
舒更葡糖钠和新斯的明是两种常用的逆转剂,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逆转罗库溴铵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哪种逆转剂更有效仍存在争议。
本研究旨在对舒更葡糖钠和新斯的明的逆转罗库溴铵肌松作用进行比较,探讨它们的作用机制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更为准确的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这两种逆转剂的特点和优劣势,可以为临床医生在选择逆转剂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舒更葡糖钠与新斯的明逆转罗库溴铵肌松的作用效果,以探讨两者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特点。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舒更葡糖钠和新斯的明的作用机制,揭示其对逆转罗库溴铵肌松的作用途径;2. 比较舒更葡糖钠和新斯的明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包括药效、耐受性、副作用等方面的差异;3. 探讨舒更葡糖钠和新斯的明在不同患者群体中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用药指导;4. 总结舒更葡糖钠与新斯的明逆转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效果比较,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1肌松药的临床应用(本科教材)2 《肌肉松弛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问题解答1肌松药的临床应用肌松药的临床应用肌松药:作用于骨骼肌的神经肌肉接头部,与N2 胆碱受体相结合,暂时地阻断了神经肌肉之间的兴奋传递,产生肌肉松弛作用。
分类:•去极化肌松药•非去极化肌松药结构:甾类和苄异喹啉类时效:短效=8~20 min中效=20~50 min长效>50 min琥珀胆碱:1.去极化---有肌纤维成束收缩2.被血浆假性胆碱脂酶水解3.ED95 为0.5 mg/kg4.不良反应:•Ⅱ相阻滞•高钾血症•眼内压、颅内压和胃内压升高•术后肌痛•恶性高热非去极化肌松药:结构:甾类- 泮库溴铵、维库溴铵、罗库溴铵苄异喹啉类-阿曲库铵、米库氯铵时效:短时效-米库氯铵中时效-阿曲库铵、罗库溴铵、维库溴铵长时效-泮库溴铵乙酰胆碱受体( N2受体)⏹长125Å,直径65Å,呈中央开口25Å的环状结构。
⏹5个亚基环绕细胞外孔道呈漏斗样延伸为中央离子通道。
⏹五角形体的每一个亚基都是一个四次跨膜蛋白,分子量约60kd,约由437-501个氨基酸残基构成。
肌松药应用特点:•用于气管内插管和术中•可避免深全麻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无镇静、麻醉和镇痛作用•不能单独应用或病人清醒时应用•注意气道管理,辅助或控制呼吸第一节肌松药在麻醉期间的应用㈠用于气管插管•选用起效快速药物•琥珀胆碱起效迅速,但禁用于大面积烧伤、创伤、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恶性高热家族史病人•非去极化肌松药常用量为2-3 倍ED95大面积烧伤后大量组织细胞破坏,血钾升高㈡起效时间与肌松强度非去极化肌松药:起效时间=k ×1肌松强度㈢预给量全麻诱导中,在给插管剂量的肌松药之前数分钟预先静脉注射小剂量肌松药。
㈣肌松的维持•肌松强度和维持时间以满足手术要求为目标手术种类不同或手术部位不同,肌松强度和维持时间不同。
•肌松维持不应单纯依赖肌松药注意吸入全麻药和一些静脉麻醉与镇痛药对肌松药的增强作用。
合理化应用肌松药(解读2013年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牡丹江市肿瘤医院魏铁钢一、肌松药使用剂量问题常用的非去极化肌松药ED95(指肌松药抑制单刺激肌颤搐达95%的药物剂量),是衡量药物药效的一个指标,ED95值越小,说明药效越高。
置入喉罩的剂量为1~2倍ED95 ,气管插管的剂量为2~3倍ED95.常用肌松药的ED95(mg/kg)成人阿曲库铵0.25 喉罩60kgX0.25X1=15mg ~ 60kgX0.25X2=30mg 15~30 气管插管60kgX0.25X2=30mg ~ 60kgX0.25X3=45mg 30~45顺阿曲库铵0.05 喉罩60kgX0.05X1=3mg ~ 60kgX0.05X2=6mg 3~6气管插管60kgX0.05X2=6mg ~ 60kgX0.05X3=9mg 6~9维库溴铵0.05影响ED95 的因素 1.年龄因素:老年患者比青壮年低2.性别因素:女性比男性低3.肝肾功能障碍:ED95增加,应增加首次剂量,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4.血浆蛋白: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的肌松剂ED95低,低蛋白血症患者肌松作用增强。
理解:肝、肾功能障碍时,体内水钠潴留,导致分布容积增大,较高的γ球蛋白结合了大量的肌松药,血浆胆碱酯酶活性降低所致突触间隙乙酰胆碱清除速率下降,表现为肌松药起效时间延长,比如正常2分钟,那么此时需要3~4分钟,初始剂量应增加以缩短起效时间。
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程度,即血液中与蛋白结合的药物占总药量的百分数。
●结合型药物: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特点:(1)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2)体积增大,不易通过血管壁,暂时“储存”于血液中。
意义:结合型药物起着类似药库的作用。
药物进入相应组织后也与组织蛋白发生结合,也起到药库作用,影响药物作用和作用维持时间长短,一般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体内消除慢,作用维持时间长。
二、追加肌松药的原则(以最少的剂量达到肌松的要求)常规追加剂量为插管剂量1/2~1/3,2009年推荐剂量是1/5~1/3根据:1.药物特性:半衰期、消除方式等2.患者病理生理特点:⒈比如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主要经肝脏生物转化和肾脏排出的维库溴铵,应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肌肉松弛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问题解答(一)欧阳葆怡杭燕南吴新民遵循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的安排,2009年5~11月在我国一定的地区进行了《肌肉松弛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巡讲和解读,现将讨论时与会者所提出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集中解答。
一、关于非去极化肌松药残留肌松作用的拮抗1、麻醉期使用非去极化肌松药,手术结束时是否需常规拮抗?尽管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中、短时效肌松药,并对其药理作用的认识逐步深化,但术后肌松药残留肌松作用仍时有发生,严重者可致残或危及生命。
2009年9月在上海召开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时,Miller R 教授在专题报告中曾提到一项纳入86,9483例患者的大样本研究显示,术后积极拮抗肌松药残留肌松作用能够有效降低麻醉风险。
《专家共识》建议“术毕无明确指征显示肌松药阻滞作用已完全消退,应进行肌松药残留阻滞作用的拮抗”,这里没有说明是否需“常规”拮抗,但是很明确,要求术中给予肌松药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认真评估是否存在着残留肌松作用,如果存在残留肌松作用,必须拮抗之,并要严密观察患者情况。
2、用新斯的明-阿托品拮抗非去极化肌松药残留肌松作用时,因阿托品作用起效比新斯的明快,是否应该先给新斯的明,然后再给阿托品?用新斯的明-阿托品拮抗非去极化肌松药残留肌松作用时,《专家共识》建议“须同一注射器给予新斯的明和阿托品”,是由于根据新斯的明和阿托品影响心率的作用起效时间分别注药可产生心率增快和减缓的大幅度变化,对稳定血流动力学不利。
拮抗前如心率超过100bpm,可以适当减少给予阿托品的剂量(新斯的明2.5mg和阿托品1.0mg),如心率低于55bpm,可以适当增加给予阿托品的剂量(新斯的明2.5mg和阿托品1.5mg),但必须连续监测心率的变化,当心率有明显减缓趋势时,再按需静注阿托品,以稳定心率。
3、在无肌松药效应监测的情况下,术毕拮抗非去极化肌松药的最佳时机?在无肌松药效应监测情况下,术毕拮抗非去极化肌松药的最佳时机应在给予中作用时间肌松药30min后或长作用时间肌松药50min后,患者开始有自主呼吸时。
名词解释1.Hoffman elimination霍夫曼消除是季铵化合物在碱性介质中除去β位氢原子和使α位C-N键自动断裂而降解。
阿曲库铵是一种合成的双季铵酯型的苄异喹啉化合物,能在生理pH和体温下即能Hofmann 消除,在体内通过血浆中的酯酶分解占2/3,通过Hofmann消除占1/3。
2. 胆碱能危象指在治疗过程中,抗胆碱酯酶用量过大,乙酰胆碱在神经-肌肉接头处蓄积过多,持续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使突触后膜持续去极化,复极过程受阻,神经-肌肉接头发生阻滞,信号传递障碍,除有呼吸困难等呼吸肌麻痹症状外,尚有毒碱样中毒症状和烟碱样中毒症状,如呕吐、腹痛、腹泻、瞳孔缩小、多汗、流涎、气管分泌物增多、心率变慢、肌肉震颤、痉挛和紧缩感等,应用新斯的明可使肌无力症状加重,应停用胆碱酯酶抑制剂,用抗胆碱药阿托品、654-2等肌肉注射缓解症状。
3.TOF即四个成串刺激,四个成串刺激4个成串刺激是临床应用最广的方式,是一串由4个频率为2HZ,每0.5s一次,共4个矩形波组成的成串刺激波,四个成串刺激引起4个肌肉颤搐,连续刺激时,串间距离为10-12s,神经肌肉传递功能正常时,4个肌颤搐的幅度相等非去极化阻滞时出现顺序衰减,4个肌颤搐的幅度依次减弱,用4个成串刺激监测时用药前无需先测定对照值,可以直接从T4/T1来评定阻滞程度,且可根据有无衰减来确定阻滞性质,因去极化阻滞时四次颤搐反应幅度同时降低,不出现顺序衰减。
当T4消失,阻滞程度达75%,T3和T2消失,分别达到80%和90%阻滞,最后T1消失示阻滞程度达到100%。
T4/T1>0.75示肌张力已充分恢复。
4. Ⅰ相阻滞/Ⅱ相阻滞Ⅰ相阻滞由于钠离子通道的低电压门控通道是时间依赖性的,在最初的兴奋引起通道开放后,这些钠离子通道关闭,在终板复极化之前不再重新开放。
只要去极化肌松药一直和烟碱样胆碱能受体结合,则终板无法复极化,这种终板持续去极化称为Ⅰ相阻滞。
新斯的明拮抗维库溴铵的肌松残余作用周加倩;陈锡明;王英伟【摘要】目的观察新斯的明拮抗维库溴铵的肌松残余作用的剂量反应和安全性.方法全麻下50例患者以咪唑安定、丙泊酚和芬太尼麻醉诱导,七氟醚-N2O、丙泊酚维持麻醉.维库溴铵首剂0.1 mg/kg,术中必要时追加0.05 mg/kg.采用加速度肌松监测仪监测4个成串刺激的比值(TOFR).术后TOFR恢复至0.55时,患者随机分为N10、N20、N30、N50 和对照组(n=10),N10、N20、N30和N50组分别给予新斯的明10、20、30 、50 μg/kg和阿托品5、10、15、25 μg/kg,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监测TOFR恢复至0.7、0.9、1.0的时间、心率和血压的变化,观察术后6 h内和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状况.结果新斯的明明显加快TOFR的恢复(P<0.01),其中N30组和N50组较N10组和N20组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或P<0.01).N30组和N50组给药后1 min时心率明显增快(P<0.05),各组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6 h及24 h各组恶心呕吐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TOFR值已恢复至0.55时,仍应进行肌松作用的拮抗,不同剂量的新斯的明都能有效地拮抗麻醉恢复期维库溴铵的肌松残余作用,推荐使用小剂量(10~20 μg/kg)的新斯的明进行拮抗.【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9(029)002【总页数】4页(P209-212)【关键词】肌松残余作用;新斯的明;维库溴铵;拮抗;麻醉【作者】周加倩;陈锡明;王英伟【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华医院麻醉科,上海,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华医院麻醉科,上海,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华医院麻醉科,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1.923术后肌松残余作用(residual neuromuscular blockade,RNMB)是麻醉恢复期误吸、呼吸道梗阻和低氧血症等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