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松药应用和监测
- 格式:ppt
- 大小:141.00 KB
- 文档页数:50
肌松药的特点及应用肌松药是指通过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或神经肌肉传导途径,从而使肌肉松弛、无力的药物。
肌松药主要用于手术麻醉、重症监护和急救等领域,以减少手术操作的阻力,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避免术中意外动作和肌肉反应,使手术过程更安全顺利。
肌松药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松弛肌肉:肌松药通过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或神经肌肉传导途径,抑制神经肌肉兴奋性,导致肌肉的松弛和无力状态。
这样可以使手术操作更加容易和顺利。
2. 作用迅速:肌松药一般通过静脉注射给药,作用快速,通常只需几分钟即可达到最大效果。
这对于手术麻醉来说非常重要,可以迅速控制患者的肌肉反应,提供良好的手术操作条件。
3. 作用持久:肌松药的作用持久,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的肌肉松弛状态。
这样可以确保手术操作过程中肌肉始终保持松弛状态,减少手术阻力,提高手术成功率。
4. 可逆性:肌松药一般具有可逆性的特点,通过给予逆转剂可以迅速恢复肌肉的功能和力量。
这是肌松药的一个重要特点,可以在手术结束后迅速恢复患者的肌肉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肌松药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手术麻醉:肌松药在手术麻醉中被广泛应用。
在一些需要深度麻醉和放松肌肉的手术中,如心脏手术、腹腔手术等,肌松药可以达到完全放松肌肉的效果,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和操作条件。
2. 重症监护:肌松药在重症监护中也有重要作用。
在一些需要完全控制患者肌肉活动和呼吸功能的情况下,如机械通气、呼吸机的使用等,肌松药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肌肉活动,维持呼吸功能。
3. 急救:在一些严重创伤或急性疾病导致呼吸衰竭和窒息的情况下,肌松药可以快速实现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维持患者的生命功能。
4. 神经肌肉疾病治疗:肌松药对于一些神经肌肉疾病如肌无力、舞蹈病等的治疗也有一定的应用。
通过控制并减少神经传导,使病情得到控制和缓解。
需要注意的是,肌松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肌肉反应,防止出现药物过量和不良反应。
肌松药作用得监测现代全麻包含了全身麻醉药,麻醉性镇痛药与肌肉松弛药。
肌松药得应用,对维持适当麻醉,避免麻醉过深所导致得生理干扰、为手术提供安静术野与良好得操作条件,增加机体对气管插管得耐受具有不可替代得作用,已成为现代全麻得三要素之一。
但就是多年来,临床评价肌松药得标准多以临床征象为主,如睁眼、抬头、举臂、吐舌、潮气量及吸气负压等试验,因影响因素多,且很不精确,英实验结果评价肌松作用有很大局限性,故并不可靠.许多文献报道,可采用神经刺激器等进行肌松药得监测,有些可达左性,有些指标具有左量意义,对临床合理应用肌松药有很强得指导意义。
一、全麻期间肌松监测得意义(1)决左最佳得气管内导管插管时机。
(2)维持适当得肌松,保证对气管内插管得良好耐受.为术者提供松弛,安静得术野,保证手术并阶段顺利进行,尤英精细手术得进行。
(3)避免琥珀胆碱过量,并对其用量过多引起得II相阻滞作出正确诊断。
(4)合理使用药物,可节省肌松药量.(5)决定肌松药逆转得时机及拮抗药得剂量。
(6 )指导肌松药得使用方法与追加肌松药得时间.(7)对术后呼吸功能不全进行原因得鉴別,确诊就是否存在肌松药得残余效应,及决定最佳拔管时机。
二、肌松药作用得监测方法1。
神经刺激器就是临床上常规应用得肌松药作用监测仪,要求操作简单,轻便,安全可靠。
脉冲宽度0、2-0、3ms,单相正弦波,电池使用时间长.理想得神经刺激器应为桓流, 呈线性输出。
输岀电压300-40 0 V,当皮肤阻抗为0-2、5千欧姆时,输出电流25-5 OmA, 最大电流6 0- 8 0m Ao但末梢较冷时•皮肤阻抗增大(>2、5-5千欧姆),则输出电流减少, 对刺激得反应降低,为克服上述缺点,神经刺激器应有电流指示及低电流报警,避免判断错误。
远端电极放在近端腕横纹1cm尺侧屈腕肌梯侧,近端电极置于远端电极近侧2-3 cm处. 对尺神经刺激,产生拇指内收与余四指屈曲,凭视觉与触觉估计肌松程度。
肌松药作用的监测肌松药是一类常用于麻醉手术中的药物,通过阻断神经肌肉信号传导,使患者的肌肉松弛,达到手术需要的效果。
但是,肌松药也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因此需要对其作用进行监测,以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一、神经肌肉传导监测:肌松药的主要作用是阻断神经肌肉接头的神经肌肉传导,使肌肉松弛。
在手术过程中,可以通过监测肌肉的反应来评估肌松药的效果。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肌电图(EMG)、人工触发肌电传导监测(TOF)等。
这些监测方法可以通过测量肌肉的电活动来判断肌松药的作用程度,从而调整肌松药的剂量。
二、呼吸监测:肌松药能够通过阻断呼吸肌肉的神经肌肉传导,导致呼吸肌肉麻痹,从而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
为了保证患者的呼吸安全,需要进行呼吸监测。
常用的呼吸监测指标包括呼吸频率、氧饱和度(SpO2)等。
通过对呼吸监测指标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呼吸功能异常,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进行辅助通气等。
三、血压、心率监测:肌松药的应用可能会导致循环动力学的变化,如血压的下降、心率的改变等。
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些循环动力学的变化,需要进行血压、心率监测。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无创血压监测、心电图(ECG)等。
通过对血压、心率的监测,可以判断循环动力学的变化,及时调整药物的使用和剂量,保证患者的循环稳定。
四、肌张力监测:肌松药的应用会导致患者的肌肉松弛,为了评估肌松的程度和调整肌肉松弛药的剂量,需要进行肌张力监测。
目前,常用的肌张力监测方法包括神经肌肉电刺激监测、加权肌张力监测等。
通过对肌张力的监测,可以判断肌松的程度,及时调整肌松药的使用和剂量。
总之,监测肌松药的作用是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监测神经肌肉传导、呼吸、血压心率以及肌张力等指标,可以评估肌松药的作用程度,及时调整药物的使用和剂量,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功能的稳定和安全。
在肌松药的应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并及时调整相关参数,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肌松药药品管理制度一、肌松药品概述1、肌松药品种类肌松药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导致肌肉无法收缩的非脱敏剂;另一类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全身性松弛的脱敏剂。
常见的非脱敏剂有琥珀酰胆碱、雷尼替丁等;脱敏剂有罗库溴铵、泾镁硅酸铵等。
2、肌松药品适应症肌松药品通常用于麻醉手术中,以解除肌肉紧张,使手术更加顺利进行。
此外,还常用于急救和重症监护室中,用于治疗严重肌肉紧张和惊厥等症状。
3、肌松药品不良反应肌松药品可能引起呼吸抑制、肌肉疼痛、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肌松药品时需要十分谨慎,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用药剂量,以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肌松药品管理制度1、肌松药品采购管理(1)合理采购:医疗机构应根据各科室的用药需求,结合临床指南和药品目录,制定采购计划,确保肌松药品的合理使用和库存安全。
(2)严格验收:对于采购到的肌松药品,医院药品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验收,并对药品的生产日期、有效期、包装完好等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2、肌松药品储存管理(1)储存环境:医院药品库房应符合卫生标准,保持干燥、通风、清洁,并且要对肌松药品进行分区存放,与其他类别的药品进行隔离。
(2)温度控制:对于需要冷藏的肌松药品,医院应保证储存设备的温度稳定,避免药品变质影响使用效果。
3、肌松药品配送管理(1)严格配送:医院药品配送人员在运输肌松药品时,要保证药品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坏或错漏的情况。
4、肌松药品使用管理(1)规范用药:医院临床科室在使用肌松药品时,要严格按照医嘱和临床指南进行使用,不得擅自增加用药剂量或频次。
(2)用药监测:对于使用肌松药品的患者,医护人员要加强监测,关注患者的呼吸情况和肌肉松弛程度,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5、肌松药品追溯管理(1)追溯体系:医院应建立肌松药品的追溯体系,记录肌松药品的采购情况、配送情况、使用情况等,以便在发生药品安全事件时能够进行追溯和查找责任。
肌松药对微血管减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和气管插管的影响肌松药对微血管减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和气管插管的影响引言微血管减压术是一种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手术技术,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和气管插管。
而肌松药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麻醉过程中的药物,其对神经电生理监测和气管插管的影响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肌松药在微血管减压术中使用时对神经电生理监测和气管插管的影响。
一、肌松药的作用机制和分类肌松药主要通过与肌肉细胞内的酸性核蛋白结合,从而抑制骨骼肌收缩。
根据其作用细胞的不同,肌松药可以分为非去极化型和去极化型两类。
非去极化型肌松药(例如琥珀胆碱、松弛我)作用于神经内肌板,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导致骨骼肌无法收缩。
而去极化型肌松药(如丙草胺)则作用于神经肌接头,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去极化作用,使神经冲动无法传递。
二、肌松药在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是一种精确而复杂的手术技术,需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完全静止。
因此,肌松药往往被应用于微血管减压术中,以确保患者的肌肉松弛,方便手术进行。
三、肌松药对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影响1.影响神经冲动的传导肌松药作用于神经内肌板,可以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使神经电生理监测信息无法准确获取。
这可能会造成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神经功能的误判。
2.影响底噪信号的判断底噪信号是神经电生理监测中的重要指标之一,用于判断神经功能的状态。
肌松药的使用可能干扰底噪信号的获取,从而影响对神经功能的评估。
四、肌松药对气管插管的影响1.增加插管的难度肌松药使用后,患者的喉肌松弛,口腔和喉部的肌肉张力减弱,这可能增加气管插管的难度。
医护人员需要更加小心谨慎地进行插管操作,以确保插管的成功。
2.增加插管后的并发症风险肌松药的使用可能增加插管后的并发症风险。
例如,由于患者的自主呼吸受到抑制,可能导致气道梗阻或低氧血症等并发症。
结论微血管减压术中肌松药的使用对神经电生理监测和气管插管均有一定的影响。
【⿇醉兵器库】肌松监测1942年,Harold Griffith发表了关于⿇醉中使⽤所提取的箭毒的研究结果。
神经肌⾁阻滞剂很快成为⿇醉医⽣的常规选择⽤药,临床中的⼤多数⼿术都需要神经肌⾁阻滞剂(以下简称肌松药)的帮助,在使⽤肌松药后我们常使⽤⼀些临床体征来判断肌⼒恢复情况。
临床体征:(1)清醒、呛咳和吞咽反射恢复;(2)头能持续抬离枕头5 s以上;(3)呼吸平稳、呼吸频率10~20次/分,最⼤吸⽓压≤-50 cm H2O;(4)PETCO2和PaCO2≤45 mm Hg。
其实,除了临床体征以外,我们有更加确切和可靠的⽅法来评价神经肌⾁功能,那就是------肌松监测。
⽅法与原理将⼀对氯化银ECG盘状电极或⽪下针状电极置于⼀条外周运动神经表⾯,利⽤外周神经刺激器传输⼀频率和幅度均可变的电流到电极上,然后观察该神经⽀配的肌⾁诱发的机械或电反应。
肌⾁对⼀个刺激的反应取决于被刺激所兴奋的肌纤维数⽬,如果刺激强度⾜够,则这根神经所⽀配的所有肌纤维都会兴奋,会激发出最⼤反应。
给予肌松药后,肌⾁反应的降低与阻滞的肌纤维数⽬成正⽐。
在刺激强度稳定时,反应降低的程度能代表神经肌⾁阻滞的程度。
不同模式的神经刺激a、单刺激(single-twitch stimulation,SS)b、四个成串刺激(train-of-four stimulation,TOF)c、强直刺激(titanic stimulation ,TS)d、强直刺激后计数(post-tetanic count stimulation,PTC)e、双短强直刺激(double -burst stimulation ,DBS)单刺激:给予外周运动神经单次超强点刺激,频率1.0Hz(每秒1个)到0.1Hz(每10秒1个)。
在使⽤肌松药前需要设定参照值(T0),术中通过观察T/T0来判断肌松药的作⽤。
注:Non-dep ⾮去极化肌松药,Dep 去极化肌松药四个成串刺激(TOF):间隔0.5s(2Hz)的四个超强刺激,⼀般每隔10-20s重复⼀串刺激,⽤第四个反应幅度除以第⼀个反应幅度所得的TOF⽐值评价肌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