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男狐形象探析
- 格式:pdf
- 大小:67.78 KB
- 文档页数:2
68男性潜意识的原型投射——浅谈《聊斋》狐妖形象的创作动机史春晓 扬州大学文学院摘要:《聊斋志异》中有关狐妖类的章目有近八十,篇幅可观且情节引人。
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作者笔下创造的那个神、仙、狐、鬼的世界,学术界诸多人士又有了新的解读,获得了新的文化审美效果。
本文选取其中颇具有代表的写狐的名篇——《莲香》进行文本分析,力求能够解读作者在此文本中的思想情感,一探作者塑造狐妖类形象的创作动机。
关键词:聊斋;莲香;文本分析;创作动机《聊斋志异》中的狐妖形象多是貌美心善,并且具有贤良的品德,堪称人妻的典范。
她们仿若爱与美的化身,为世俗男子所钦慕,企盼与之相爱相守。
《莲香》一文主要讲述了桑生、莲香和李氏一人一妖一鬼之间的爱情故事。
从叙事角度和情节发展角度分析,因狐女莲香处于文章的核心位置,故文本以其名为题。
文中一开始就说莲香装作是“西家妓女”,甘愿和桑生欢好,这种不期自来的行为颇有高唐神女的自由风范。
对待爱人,莲香为桑生寻药不辞辛苦, 因知人妖殊途,她与桑生订下“十年相见之约”后毅然赴死,转世为人再续前缘。
对待情敌,李氏是“颇有怨色”,可莲香性情敦厚、宽容大度,对桑生的出轨还善解人意地作出了“窈娜如此,妾见犹怜,何况男子!”的解释。
文中这种二女共事一夫的设定,无疑是对娥皇女英神话原型的改写与重现,她们与舜构成“一夫一妻一妾”的结构,显然也是广大男性心中对于家庭结构的理想范本。
所以作者让莲香在遭到桑生这种可以称得上是爱情的背叛之后反而没有嫉妒,没有悲哀,极度展现其高贵品格与宽广胸怀。
看似表现了作者心中对于理想中的贤德之妻的相关要求,实则更像是为男子们在享受齐人之福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家庭内部的纠纷,为达到一个所谓“齐家”的目的做出掩饰。
“漫向天涯试壮游,天涯浪迹一孤舟。
新闻总入《鬼狐史》,斗酒难消磊块愁。
” 这是作者在《感愤》诗中发出的心声。
然而现实之愁苦却无法以现实之笔法写尽、于现实之中消解,于是作者选择了鬼狐花妖这些超自然的幻想对象借以宣泄。
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系别中文系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2012级汉语言文学本科三班姓名耿孟杰论文题目论《聊斋志异》中狐男形象指导教师贾齐华职称教授2016年 4月20日毕业论文诚信承诺书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ds (1)一、狐自古以来的意象 (1)二、《聊斋志异》中作者为何涉及狐男 (2)三、狐男形象分析 (3)(一)严慈相济的狐父 (3)(二)内外兼修的狐书生 (5)(三)性格两极的狐仆 (6)四、结语 (7)参考文献 (8)论《聊斋志异》中狐男形象学生姓名:耿孟杰学号:20120103173系别:中文系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贾齐华职称:教授摘要: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众多的鬼狐精魅形象,其中给读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狐,但大多数人注重于对狐女形象的研究,而我所关注的却是对狐男形象的研究。
从不同的角度把狐男形象划分为狐父形象、狐书生形象和狐仆形象。
这些狐男形象又具有各自的特点:狐父形象就是现实中人间父亲的真实写照,狐书生则寄托了作者深沉的理想和情思,狐仆形象为作品增添一些活泼因素。
关键词:《聊斋志异》;狐男形象;狐父;狐书生;狐仆Abstract:Pu Songling in Liao Zhai Zhi Yi created many ghost fox charm image . The readers to the most profound impression is fox, but most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study of the image of the female fox, and my focus is on the male fox image research. From different angles to division of fox image of a male father image for the fox, fox image of a scholar and fox servant image.These fox male image and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fox father figure is in reality human father true portrayal, fox scholar is pinned the author's deep ideals and emotions, fox servant image works add some active factors.Key Words:Liao Zhai Zhi Yi;fox male image;fox father;fox scholar;fox servant狐这一意象最初代表着图腾、祥瑞之意,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到清末时期蒲松龄的笔下狐则具有了完整的人的意象。
论《聊斋志异》中的狐妖形象摘要:在《聊斋志异》中,描写狐妖的篇幅极为可观且十分精彩。
学界对于狐妖形象的研究很是关注,成果斐然。
本文借鉴学者对狐妖形象研究的成果,通过分析《聊斋志异》中关于狐妖的故事,解读蒲松龄笔下“和易可亲”的充满人性温暖的夜半美人身上所寄托的情感与思想。
本文将首先简单介绍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艰苦历程及狐妖一词的来源与嬗变;其次,分析小说中刻画的狐妖形象及其与以往小说中狐妖形象的不同。
再次,通过所刻画的狐妖形象的分析,解读狐妖所反映出来的女性意识和“士”观念对蒲松龄创作的影响。
最后,对全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
关键词:《聊斋志异》狐妖形象女性意识士观念引言狐妖在中国古代的小说中是一个相当常见与家喻户晓的文学形象或素材。
“狐妖”这一词最早见于晋代的书籍中,葛洪《抱朴子》谓狐狸满三百岁,化为人形,其所著《西京杂记》一书中,有古冢白狐化为老人入人梦中的故事。
干宝《搜神记》一书内,谈狐的作品已相当多。
及唐代,谈狐之窗愈多,《广异志》、《宣室志》连篇累牍,《太平广记》专录狐事者达九卷之多。
宋、明时,谈狐作品渐少。
至清,以《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为代表的笔记小说又大畅其说。
其中以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写狐妖最为出色,这与蒲松龄的家乡文化风情是很有联系的。
狐妖传说主要流于北方,蒲松龄的家乡山东临淄亦多神话传说故事。
在这种环境的熏染下蒲松龄从小喜欢天马行空的作品,他酷爱小说。
蒲松龄青少年时正值明清易代,发生了很多新奇事,引发了他写小说的热情。
从张笃庆的诗说蒲松龄“自是神仙人不识”,“司空博物本风流”[1],可以得出。
蒲松龄大概从25岁开始写作,无论生活上遇到多大的困难,甚至穷到揭不开锅的境况下仍坚持不放弃写作。
正是蒲松龄把写小说看得跟生命一样重要,并且他总是有意识地向朋友收集小说材料,就像《聊斋志异》里所说的“雅爱搜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
经过蒲松龄几十年的孜孜不倦的笔耕,最终完成了《聊斋志异》这部伟大的文学著作。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探析古代文学中的狐形象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形象,它在不同的作品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描写和象征意义。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进行探析,即狐狸的形象特点以及狐狸的象征意义。
狐狸在古代文学中的形象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狐狸的聪明狡诈。
狐狸是一种机智、灵活的动物,常常被描述为机敏、狡猾的形象。
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梦见狐狸精化身为黛玉,试图引诱他。
这个形象揭示了狐狸的聪明与狡诈。
二是狐狸的美丽诱人。
狐狸常常被描绘为美丽的形象,拥有优美的容貌和令人迷倒的魅力。
例如在《聊斋志异》中,狐狸精常常以美丽的姿态出现并以此蛊惑人心。
这种美丽诱人的形象展现了狐狸的幻化能力和具有欺骗性的一面。
狐狸在古代文学中的形象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一是狐狸作为鬼魅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狐狸被认为是一种灵异的动物,与鬼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例如在《聊斋志异》中,狐狸经常化身为美丽的女子,吸取男子的阳气以延长寿命,这种形象象征着鬼魅之物对人类的诱惑和威胁。
二是狐狸可以代表欲望和人性的黑暗面。
在一些古代文学作品中,狐狸的形象常常与欲望和人性的黑暗面联系在一起。
例如在《聊斋志异》中,狐狸精经常以美貌和性感诱惑男子,并借此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种象征意义表达了人性的贪婪与诱惑的力量。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具有多样的形象特点和象征意义。
狐狸的聪明与狡诈、美丽诱人以及鬼魅的象征等都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对狐狸形象的描写和运用。
这些形象的揭示和象征意义的表达,丰富了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味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狐狸形象。
摘要《聊斋志异》是一部短篇志怪类小说集,讲述了近五百个志怪故事,为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的代表作。
作者在小说中描绘了大量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构建了各种光怪陆离和精彩绝伦的故事,可以说是涵盖了社会百态。
蒲松龄笔下这些生动的人物形象是《聊斋志异》的精华所在,也为许多后世的研究者提供了许多研究的人物形象,其中男性妖怪这一类人物形象,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
首先,本论文将通过对作品的阅读进而运用归类法和分类比较研究法来分析《聊斋志异》中的男妖形象。
《聊斋志异》中男妖形象的出现较多且比较复杂,本文运用这些方法来试图从关注度较少但又大量存在的男性妖怪群体出发,分析并归纳其类型及他们的形象特征,继而探究分析作者在描述该类形象时所在意义以及情感,以便对整个浩大纷繁的《聊斋志异》研究工作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聊斋志异》;男妖形象;类型;意义AbstractLiaozhaizhiyi is not only a representative work of Pu Songling, a novelist in Kangxi period of Qing Dynasty, but also an excellent collection of short stories in classical Chinese. Nearly 500 novels describe a large number of distinctive characters and construct a variety of bizarre and wonderful stories, which can be called a ukiyo painting with various contents. The author portrays many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and becomes the most vivid and vivid part of the novel. Also for many later researchers to provide a lot of research figures, including the male monsters, this kind of figures, embodies the author's rich thoughts and feelings, which is worthy of our attention and research.First of all,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image of the male demons in Liaozhaizhiyi by reading the works and then using classification and comparative study.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 images of male monsters in Liaozhaizhiyi. This paper uses these methods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ir types and imag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group of male monsters with less attention but a large number of existence. Then it explores and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and emotion of the author in describing such images, so as to help the researchers of Liaozhaizhiyi Make a little effort.Keywords: "Liao Zhai Zhi Yi";Male demon image; type; significanc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 I II 绪论 (1)(一)研究意义 (1)(二)研究现状 (1)一、《聊斋志异》中的男狐妖 (3)(一)狐妖 (3)1、狐叟(翁) (3)2、狐少年 (4)3、狐中青年 (5)二、《聊斋志异》中的其他妖类 (7)(一)纯男妖 (7)(二)伪男妖 (8)三、《聊斋志异》中男妖形象的意义 (9)(一)以妖为友,孤独自照 (9)(二)以妖为镜,刺贪刺虐 (10)(三)以妖为媒,线牵万千 (10)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绪论(一)研究意义《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志怪小说,作者蒲松龄也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
摘要:历来论者对《聊斋志异》中的男性形象都不甚重视,多将目光投注于花妖狐魅等女性形象,本文旨在探讨《聊斋志异》花妖故事中的男性形象,并通过对其中几位男性形象的对读和赏析,力求对这类与花妖交往的特殊人群做一个全面的解读。
关键词:花妖男性形象多疑矫情通达《聊斋志异》400余篇中绝大部分写的都是神仙鬼狐花妖,历来论者亦多瞩目于此,郭沫若就曾评价道:“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鲁迅先生也说:“花妖狐魅,多具人情”。
然而,与这些鬼狐花妖所交往的男性却较少受到重视,本文旨在探讨《聊斋志异》花妖故事中的男性形象。
据笔者统计《聊斋志异》一书中关于花妖、花神的篇目共五篇,分别是《葛巾》、《香玉》、《黄英》、《荷花三娘子》和《绛妃》。
其中,《绛妃》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讲自己在梦中应邀为花神绛妃写一篇讨伐封神的檄文,全篇重点在这篇精彩的檄文,人物形象塑造上略逊一筹,因此这里不做讨论。
《荷花三娘子》虽然里面有个荷花仙子,但是这个故事实际上分了两部分,前半部分出现的狐女形象更加鲜明,尤其是她大胆前卫的“春风一度”的情爱论个性十足,她的光芒几乎掩盖了后半部分出现的荷花三娘子,因此在这里也暂不做讨论。
本文重点在于分析《葛巾》、《香玉》、《黄英》三篇中的男性形象。
三篇都写了人与花妖之恋。
《葛巾》写常大用与紫牡丹花葛巾之恋,由于常大用身份的的怀疑,导致二人的恋情以失败告终。
《香玉》写黄生与白牡丹香玉的生死相恋。
《黄英》写马子才与菊精黄英相识并结为夫妻的故事。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第一卷)里,认为艺术中理想的人物性格首先应具备完满性,即人物性格应有多侧面的特点。
他称赞荷马史诗中许多形象地塑造说:…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
‟”②从性格的美学特点来看,《聊斋志异》中许多成功的艺术形象都是黑格尔所说的那种完满性和明确性的统一,这在常大用、黄生和马子才身上同样体现的很明显。
《聊斋志异》狐形象研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狐这一意象占据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这一形象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并最终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
本文将《聊斋志异》中的狐形象进行分类,并对《聊斋志异》中狐形象的文学意蕴进行研究。
标签:狐形象;《聊斋志异》;分类狐最初作为一种自然物,被原始先民视为不寻常的动物,对于狐这一形象,在历代人们眼中和文学创作上都经历了不同的变化。
一、《聊斋志异》中狐妖形象多样性分类蒲松龄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有意识的收集各种材料,他说自己“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终于完成了《聊斋志异》这一伟大的著作。
其中不乏创作了大量的狐妖形象,但这些狐妖,一改过去狐妖在过去的邪恶形象,创造出了不少美丽感人的狐妖形象,她们或美丽善良或感恩图报或有情有义或天真烂漫或无私奉献,具有人性美,甚至超越人性的特点。
她们之间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性,狐妖形象的多样性主要分为以下五类:情狐、友狐、谐狐、侠狐、仙狐。
(一)情狐《聊斋志异》塑造了一批美丽动人的情狐形象,她们与人间男子相恋,是爱与美的象征。
《阿绣》描画了刘子固的痴情故事。
刘子固结识了杂货铺少女阿绣,因为阿绣“姣丽无双而对她念念不忘,但却因为阿绣已许人家而伤心难过,并希望能遇到一个类似阿绣的人。
这时,狐女幻化成阿绣的模样来和刘子固求欢,被发现后狐女坦坦荡荡地直抒衷情,转身离去,后来经历战乱,狐女施法将民女阿绣救出。
狐女有神力,却不报复无情义的刘子固,而是把失落的爱无私奉送他人。
当民女阿绣陷入被乱军俘虏的危难时刻,狐女阿绣即使不特别加害,民女阿绣也清白难保,甚至性命难保,狐女阿绣却施展神力把民女阿绣从战乱中救出,狐女这位爱情失意者,没有悲哀,没有懊丧,没有嫉妒,没有怨天尤人,只有对所爱者的宽容和帮助,足见她对情的投入之深。
(二)友狐友情是蒲松龄非常重视的一种情感,其中有七十多篇题材涉及友情,知己之情在蒲松龄笔下被刻画的生动形象,知己之情不局限于人类之间,而是拓展到了人与异类之间,狐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聊斋志异》花妖故事中的男性形象赏析优选份《聊斋志异》花妖故事中的男性形象赏析 1关键词:花妖男性形象多疑矫情通达《聊斋志异》400余篇中绝大部分写的都是神仙鬼狐花妖,历来论者亦多瞩目于此,郭沫若就曾评价道:“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鲁迅先生也说:“花妖狐魅,多具人情”【①。
然而,与这些鬼狐花妖所交往的男性却较少受到重视,本文旨在探讨《聊斋志异》花妖故事中的男性形象。
据笔者统计《聊斋志异》一书中关于花妖、花神的篇目共五篇,分别是《葛巾》、《香玉》、《黄英》、《荷花三娘子》和《绛妃》。
其中,《绛妃》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讲自己在梦中应邀为花神绛妃写一篇讨伐封神的檄文,全篇重点在这篇精彩的檄文,人物形象塑造上略逊一筹,因此这里不做讨论。
《荷花三娘子》虽然里面有个荷花仙子,但是这个故事实际上分了两部分,前半部分出现的狐女形象更加鲜明,尤其是她大胆前卫的“春风一度”的情爱论个性十足,她的光芒几乎掩盖了后半部分出现的荷花三娘子,因此在这里也暂不做讨论。
本文重点在于分析《葛巾》、《香玉》、《黄英》三篇中的男性形象。
三篇都写了人与花妖之恋。
《葛巾》写常大用与紫牡丹花葛巾之恋,由于常大用身份的的怀疑,导致二人的恋情以失败告终。
《香玉》写黄生与白牡丹香玉的生死相恋。
《黄英》写马子才与菊精黄英相识并结为夫妻的故事。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第一卷)里,认为艺术中理想的人物性格首先应具备完满性,即人物性格应有多侧面的特点。
他称赞荷马史诗中许多形象地塑造说:‘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
’”②从性格的美学特点来看,《聊斋志异》中许多成功的艺术形象都是黑格尔所说的那种完满性和明确性的__,这在常大用、黄生和马子才身上同样体现的很明显。
首先从三人的共同点来看,三人皆为爱花惜花之人,因花缘起。
“常大用,。
,癖好牡丹。
闻曹州牡丹甲齐、鲁,心向往之。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探析狐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被赋予妖艳美丽的形象。
在《聊斋志异》中,狐仙白素贞便是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形象。
她化身为绝世美女,以其妩媚风情让许多男子为之倾倒。
在《娇红记》中,狐仙娇红更是以其艳丽的容貌和妖媚的魅力令人神魂颠倒。
这种妖艳美丽的形象使得狐在古代文学中成为了魅惑人心的象征,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对于美的追求和渴望。
狐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被描绘为具有灵性和智慧的形象。
在《聊斋志异》中,狐仙白素贞和许多其他狐狸精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超凡的能力。
她们能够化形成人,具有非凡的医术和预知能力,同时也能够运用巫术和魔法。
在《封神演义》中,狐妖妲己更是具有狡诈狐狸精神的代表,她能够智取商纣王,操纵政治,并最终导致商朝的灭亡。
这种灵性和智慧的形象使得狐在古代文学中成为了耐人寻味的角色,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对于智慧和智力的崇尚和向往。
狐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常常被赋予神秘的形象。
在《山海经》和《淮南子》中,狐常常被描绘为神秘的神圣存在,能够与天地相通,具有非凡的能力和精神力量。
在《聊斋志异》中,狐仙和狐妖也展现出了神秘的仙妖之气,有着神秘不可测的神力和能力。
这种神秘的形象使得狐在古代文学中成为了神秘的象征,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对于神秘和超自然力量的神往和向往。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具有多重的内涵和象征意义,既有魅惑人心的一面,也有灵性智慧的一面,同时还有邪恶阴险的一面,以及神秘神圣的一面。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中狐的形象进行探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人对于狐这一形象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也可以深入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和内涵。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不仅是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形象,更是古代人对于生活、世界和人性的理解和思考,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论《聊斋志异》中的狐妖形象摘要:在《聊斋志异》中,描写狐妖的篇幅极为可观且十分精彩。
学界对于狐妖形象的研究很是关注,成果斐然。
本文借鉴学者对狐妖形象研究的成果,通过分析《聊斋志异》中关于狐妖的故事,解读蒲松龄笔下“和易可亲”的充满人性温暖的夜半美人身上所寄托的情感与思想。
本文将首先简单介绍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艰苦历程及狐妖一词的来源与嬗变;其次,分析小说中刻画的狐妖形象及其与以往小说中狐妖形象的不同。
再次,通过所刻画的狐妖形象的分析,解读狐妖所反映出来的女性意识和“士”观念对蒲松龄创作的影响。
最后,对全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
关键词:《聊斋志异》狐妖形象女性意识士观念引言狐妖在中国古代的小说中是一个相当常见与家喻户晓的文学形象或素材。
“狐妖”这一词最早见于晋代的书籍中,葛洪《抱朴子》谓狐狸满三百岁,化为人形,其所著《西京杂记》一书中,有古冢白狐化为老人入人梦中的故事。
干宝《搜神记》一书内,谈狐的作品已相当多。
及唐代,谈狐之窗愈多,《广异志》、《宣室志》连篇累牍,《太平广记》专录狐事者达九卷之多。
宋、明时,谈狐作品渐少。
至清,以《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为代表的笔记小说又大畅其说。
其中以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写狐妖最为出色,这与蒲松龄的家乡文化风情是很有联系的。
狐妖传说主要流于北方,蒲松龄的家乡山东临淄亦多神话传说故事。
在这种环境的熏染下蒲松龄从小喜欢天马行空的作品,他酷爱小说。
蒲松龄青少年时正值明清易代,发生了很多新奇事,引发了他写小说的热情。
从张笃庆的诗说蒲松龄“自是神仙人不识”,“司空博物本风流”[1],可以得出。
蒲松龄大概从25岁开始写作,无论生活上遇到多大的困难,甚至穷到揭不开锅的境况下仍坚持不放弃写作。
正是蒲松龄把写小说看得跟生命一样重要,并且他总是有意识地向朋友收集小说材料,就像《聊斋志异》里所说的“雅爱搜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
经过蒲松龄几十年的孜孜不倦的笔耕,最终完成了《聊斋志异》这部伟大的文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