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联盟4月2020届高三历史全国Ⅰ卷文综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165.75 KB
- 文档页数:6
24、秦朝及以后,历代监察官多是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高的官员,如,汉代刺史是以六百石的职位监察二千石的郡国守相,唐代巡视各道的监察御史也仅为正八品。
这种做法A.旨在防范监察官员独断专权B.有利于监察效果的提升C.体现了皇权下移的开明统治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管辖25、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
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汉书·杨恽传》“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
”《后汉书·逸民传》“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
”(东汉)王充《论衡》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C.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D.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26、唐代中期后,儒学领域出现了一批“异儒”(出自《旧唐书》)思潮,对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如史学家刘知几就在其《通史》中首次倡言“六经皆史”。
这说明唐代A.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冲击B.儒学趋向平民化发展C.儒学的神秘化得到加强D.儒学理论有待于重构27、明太祖废永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是不能正常运行的,为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
由此可知,明初A.国家中枢行政体系遭到破坏B.皇权体系受到了制度化制约C.内阁参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D.丞相制度最终得到变相复兴28、《时务报》是维新派创办的一个影响较大的报纸,梁启超曾说,他在主笔该报时“记事则西多而中少,译报则政详而艺略”。
这说明梁启超A.反对学习西方器物技艺B.热衷于报道西方的政闻C.注重营造维新舆论环境D.借报刊批驳洋务派主张29、图5是1935年7月至1936年6月上海市趸售(整批出售)物价指数的变化情况。
此情况说明A.国民政府极力推行通货膨胀政策B.西方国家加剧了对中国商品倾销C.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环境有所改善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遭到严重挫折30、1961年2 月8 日,毛泽东接见法国参议员密特朗时说,中法之间存在一堵墙,但是“只要在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下,是可以拆掉的”。
百校联盟2020届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全国I卷地理试卷第I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伊犁河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国际河流,全长1236千米,流域面积15.1万平方千米,是巴尔喀什湖的主要补给水源。
雅马渡以上为上游,雅马渡至哈萨克斯坦的卡普恰盖为中游,卡普恰盖至巴尔喀什湖为下游。
伊犁河上游冬季气温比新疆其他地区高,干流封冻只有60天左右。
图1示意伊犁河水系。
据此完成1~3题。
1.伊犁河是巴尔喀什湖主要补给水源的主要原因是该河A.流域面积大B.径流量偏大C.流程长D.支流多.2.卡普恰盖水库建成后,伊犁河下游A.含沙量减小,水量减小B.含沙量增大,水量增大C.含沙量减小,水量增大D.含沙量增大,水量减小3.与天山东部地区相比,伊犁河上游冬季气温较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大气环流B.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D.地形苏拉威西岛(图2)是印度尼西亚中部的一大岛屿,由四个分别向东北方、东方、东南方和南方伸出半岛组成。
岛屿海岸陡峭、海湾深邃。
该岛年降水量2500mm以上,但波尼湾北岸年降水量仅550mm,是印尼最干燥的地方。
据此完成4~6题。
4.苏拉威西岛海岸陡峭、海湾深邃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火山喷发B.冰川侵蚀C.风化作用D.断层发育5.波尼湾北岸年降水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间短B.地处西北季风和东南信风背风坡C.海拔高,气流上升幅度小D.山谷风环流显著,山风强于谷风6.苏拉威西岛的半岛之间陆上来往较少,主要是由于该岛屿A.热带雨林茂盛,沼泽湿地遍布B.人烟稀少,路途安全系数较低C.中部地形崎岖不平,阻隔交通D.周围海域风平浪静,便于航运太原位于汾河谷地,是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国际交流中心。
图3示意太原市城区空间形态。
据此完成7~9题。
7.汾河为太原城市形成与发展提供的最有利条件是A.便利的水运B.优美的滨河景观C.肥沃的土壤D.丰富的淡水资源8.太原空间形态的形成主要受制于A.气候B.地形C.河流D.植被9.为合理规划功能区,太原市工业区宜选址在图中的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阿萨尔盐湖位于吉布提中部,富含溴化钠等化工资源。
2020届江西省百校大联考高三4月文科综合考试历史试题1.周人崇拜农作物并以“稷”这种谷物来追名自己的始祖,并认识到农业生产既仰赖天时,又依靠人力,从而产生了对“天”的崇拜和对人事的重视。
周人的这些观念A.体现了对现实的关注B.源于神权统治的出现C.反映出生产力的进步D.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2.汉初,人们追求不死成仙的热度消退,与治病、养生、长寿、健体相关的医学著作大量问世。
汉武帝时再次掀起求仙热潮,除了《淮南子》本身就是综合以前各家理论的杂家,即使有部分养生医学的理论,也是归结到不死成仙上,医学成就寥寥。
这一现象说明A.汉代医学成就集中于汉初B.神仙信仰影响汉代医学的兴衰C.汉武帝假弃道家黄老学说D.中国古代医药学注重理论总结3.唐代应试举子会在考前将自己的作品卷轴投献给达官贵人或政坛巨卿,主考官会与有社会名望且关系密切的人共同决定录取名单,故而请托之风也愈演愈烈。
这些现象反映出唐代A.社会地位决定考试成败B.科举取士并未实施C.贵族政治仍居主导地位D.选官制度有待完善4.《明夷待访录》指出,历代王朝公私不分,权利义务不平,没有公法可言。
因此黄宗羲反对“一家之法”“非法之法”,主张“天下之法”“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材料体现出黄宗羲A.勾画了未来社会政治框架B.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C.反对封建礼教的斗争精神D.主张分权制衡的先进理念5.下面为晚清同治年间洋(货)关税收入变化趋势情况统计图(单位:两)。
这一变化趋势A.反映出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B.表明中国逐渐收回了关税主权C.便利了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D.说明中国确立了洋税主体地位6.清朝晚期,革命派希望历史教育能激励少年的爱国尚武、尊崇革命之情;温和派希望历史教育能使国人思想开明,支持改革;保守派则企图借用历史教育达到忠君卫教的目的。
可见,历史教育A.体现出鲜明的国家意志B.旨在强化思想的控制C.是宣扬政治理念的载体D.促进了革命思想传播7.国民政府宣布于1939年1月起停付以关税做担保的债赔各款,改将海关担保各项债务之数额摊至各关,其中国统区各关应承担的份额存人中央银行备付,恢复支付的条件是日占区各关补齐欠缴之款并恢复每月向总税务司解款。
全国Ⅰ卷2020届高三五省优创名校第四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24.周成王时,将殷商贵族迁徙到成周(洛阳),并封其同母弟康叔做卫侯,统治殷商旧地。
在众诸侯中,康叔封地最大,权势最重。
周初这一举措A.旨在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B.完成了周朝政治中心的转移C.强化了周王对地方的直接统治D.造成了诸侯争霸混战的局面25.汉、魏时期的州郡长官可以自行选用僚佐;北周、北齐以来,州郡僚佐已多归吏部选授;至隋朝时,地方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而且县佐须用别郡人。
材料中地方官选用的变化A.保证了政权的稳定性B.完善了专制集权政体C.提高了地方官员素质D.消除了地方割据根基26.据《宋会要辑稿》载,江西信州(上饶)及其附近盛产铜、铅,“常募集十余万人,昼夜采凿,得铜、铅数千万斤”;《文献通考》中提道,宋神宗时“岁课铜1400多万斤”,按当时2/10税率计算,年产铜在7000多万斤。
据此可知,宋代A.冶金业摆脱政府控制B.雇工劳动受到政府保护C.私营冶金业获得发展D.政府税赋形式发生变化27.康熙年间,石涛创作《山居图》(如右图),小屋掩映在险峻山崖下的树林中,屋里隐约可见一人独坐。
这一作品A.突破了传统文人绘画的创作风格B.代表了清代宫廷画的审美取向C.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需要D.表达了部分士大夫的精神追求28.中英《天津条约》明确规定:两国“约定照各大邦和好常规,亦可任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去)大清、大英两国京师”,并对驻外公使待遇、来往礼节做了规定。
这反映出A.清廷舍弃了传统华夷观B.清朝利用国际法维护利权C.英国谋求扩大侵华权益D.中英间形成平等外交关系29.下面为19世纪后期清政府举办的煤矿企业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A.洋务运动重心发生变化B.近代民族工业的地域分布日趋均衡C.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艰难D.民族工业遭到帝国主义的资本制约30.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做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明确指出:“资本主义某种程度的发展代替了外国和本国封建的压迫,不但是进步,而且有利于资产阶级。
2020年4⽉百校联盟2020届⾼三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全国Ⅰ卷)⽂综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绝密★启⽤前百校联盟普通⾼中2020届⾼三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全国Ⅰ卷)⽂综-历史试题2020年4⽉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II卷(⾮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务必将⾃⼰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效。
4.本试卷满分30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5.考试范围:⾼考全部内容。
第I卷本卷共35个⼩题,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24.齐宣王谓⽥过⽈:“吾闻儒者亲丧三年,君与⽗孰重?”过对⽈:“⽗重。
”王忿然⽈:“曷为⼠去亲⽽事君?”对⽈:“⾮君之禄,⽆以养吾亲;⾮君之爵,⽆以尊显吾亲。
凡事君,以为亲也。
”宣王悒然,⽆以应之。
据此可知,当时A.⼈伦关系与政治关系具有统⼀性B.移孝作忠成为主流思想C.忠孝观念有利于专制制度的加强D.纲常思想⽇益深⼈⼈⼼25.两汉时期,司⾪校尉集京师及其周边地区监察权于⼀⾝,在朝会之时曾与尚书令、御史中⽔并称“三独坐”。
但是,这⼀时期有明确记载的45位司⾪校尉中,遭贬遭杀者有28位,这些遭贬、遭杀者的罪状主要由御史中丞或丞相司直检举,间或有皇帝亲⾃巡视发现。
这表明,汉代A.司⾪校尉位卑权重B.注重对监察权的管控C.重⽤酷吏治理朝政D.御史⼤夫丧失监察权26.唐中后期统治集团内部曾出现⽜李党争。
对于如何选拔官员,李党主张“经术孤⽴者进⽤”,⽜党则主张“地胄词彩者居先”。
门阀⼠族多以经术传家,故重经术即重门第;诗赋词彩是进⼠科考试的主要内容,故重词彩亦即重科举。
⽜李此争论可以说明当时A.世家⼤族垄断官场的局⾯已被打破B.进⼠科成为了科举考试的主要科⽬C.⼠族地主与庶族地主在⽃争中合流D.党派⽃争使唐朝治国渐趋理性务实27.明中叶,在西北和塞北长城沿线⼀带,戍守官兵达七⼋⼗万之众。
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全国I卷文科综合历史24.周代通过分封,使姬姓周人的亲族迅速遍及天下,北起燕山,南至汉水,西起陕.甘,东到齐鲁,到处都楔入了姬姓人群。
这说明,分封A.旨在抑制地方诸侯势力B.削弱了周王室统治力量C.萌发了宗族认同的意识D.奠定了地缘政治的基础25.汉武帝元封五年,刺史“假印绶,有常治所”,由使臣性的监察官,变为常住性的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察机构。
这一变化A.扩大了刺史监察职权B.有利于提高监察效率C.废止了郡国并存制度D.便于了刺史惩处贪官26."下表是不同文献对唐宋时期江南经济状况的记述。
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长安地区物资严重缺乏B.江淮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C.扬州成为最富庶的城市D.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2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极力驳斥“有公而无私”,指出“人道就是对人私利与欲望的满足,道德就存在于人们的物质利益之中”。
这一主张A.彻底否定了宋明理学B.旨在批判君主专制统治C.适应了工商业的发展D开启了思想启蒙的先河28. 1907年,河南中州凭心煤矿公司拟续招股本以扩大规模,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该地藩司(地方行政部门)以银“二十万,即人该公司,俾资经营”。
由此推知,当时A.政府借机抑制民营企业规模B.清政府仍恪守传统经济政策C.近代民族企业发展步履艰难D.民族企业生存环境得到改善29.1913年11月,《民权报》发表评论说:“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
”这一-评论折射出A.传统政治模式被颠覆B.政治斗争空前激烈C.政治民主化基本实现D.民主观念深人人心30.1929年4月,毛泽东给中共中央的信中指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是)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
”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革命重心已转向农村B.毛泽东初步形成了新的革命思想C.“工农武装割据"得到全党认同D.中国革命摆脱了苏联道路的束缚31.图6是1953年的宣传画《建政权,选好人》。
秘密★启用前高考全国卷24省4月联考文科综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4.战国时期,韩非在主张遵循客观规律的同时更强调发挥人的主动精神,“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
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
这一主张反映了()A.百家思想在争鸣中不断融合B.新兴地主阶级积极有为的哲学观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思想逐渐形成D.法家建立大一统国家的主张25.秦汉时女性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立户授田,为“女户”。
秦汉算赋,以十五岁为限征收,秦汉的典籍中有不少“赐女子百户酒”的记载。
这说明秦汉时期()A.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逐渐形成B.政府采取有效措施限制土地兼并C.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不断形成D.女性经济活动是税收的来源之一26.关于“玄武门之变”,北宋编纂《新唐书》载为:“太宗以兵入玄武门,杀太子建成及齐王元吉。
”但成书于五代的《旧唐书》中记载的却是李建成和李元吉谋害太宗,太宗反击获胜。
这说明()A.“玄武门之变”有其历史必然性B.综合多种史料即可确认历史的真相C.还原真实历史依赖新史料的发现D.历史记述受时代影响而呈现主观性27.手艺式手工业是明清江南市镇中颇为流行的一种手工业形式。
手艺工匠拥有简单的生产工具,以流动或者定点的形式为消费者进行订货加工,其原料与产品都很少出人市场。
据此可知明清时期的手艺式手工业()A.自然经济色彩相当浓厚B.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之一C.工匠缺乏基本人身自由D.技术传承具有开放性的特点28. 19世纪下半叶,美国传教士李佳白提出:“中国立南北直省,环拱京师,外而督抚将军,内而阁部大臣,俱有专司,以上承天子,意美法良,诚不必如泰西君民共主,政多纷更也。
”这一主张()A.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B.说明中国传统政体有一定合理性C.旨在强调中西政治制度各有优劣D.认为分权体制优于君民共主体制29.近代很多民族企业在行政上会采用传统的文武“工头制”,工头力量极为强大,有时候会影响到总经理的决策和地位。
2020高考全国卷24省4月联考文科综合一、选择题24.战国时期,韩非在主张遵循客观规律的同时更强调发挥人的主动精神,“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
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
这一主张反映了()A.百家思想在争鸣中不断融合B.新兴地主阶级积极有为的哲学观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思想逐渐形成D.法家建立大一统国家的主张25.秦汉时女性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立户授田,为“女户”。
秦汉算赋,以十五岁为限征收,秦汉的典籍中有不少“赐女子百户酒”的记载。
这说明秦汉时期()A.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逐渐形成B.政府采取有效措施限制土地兼并C.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不断形成D.女性经济活动是税收的来源之一26.关于“玄武门之变”,北宋编纂《新唐书》载为:“太宗以兵入玄武门,杀太子建成及齐王元吉。
”但成书于五代的《旧唐书》中记载的却是李建成和李元吉谋害太宗,太宗反击获胜。
这说明()A.“玄武门之变”有其历史必然性B.综合多种史料即可确认历史的真相C.还原真实历史依赖新史料的发现D.历史记述受时代影响而呈现主观性27.手艺式手工业是明清江南市镇中颇为流行的一种手工业形式。
手艺工匠拥有简单的生产工具,以流动或者定点的形式为消费者进行订货加工,其原料与产品都很少出人市场。
据此可知明清时期的手艺式手工业()A.自然经济色彩相当浓厚B.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之一C.工匠缺乏基本人身自由D.技术传承具有开放性的特点28. 19世纪下半叶,美国传教士李佳白提出:“中国立南北直省,环拱京师,外而督抚将军,内而阁部大臣,俱有专司,以上承天子,意美法良,诚不必如泰西君民共主,政多纷更也。
”这一主张()A.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B.说明中国传统政体有一定合理性C.旨在强调中西政治制度各有优劣D.认为分权体制优于君民共主体制29.近代很多民族企业在行政上会采用传统的文武“工头制”,工头力量极为强大,有时候会影响到总经理的决策和地位。
百校联盟2020届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全国I卷历史试卷(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本试卷满分30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5.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第I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齐宣王谓田过曰:“吾闻儒者亲丧三年,君与父孰重?”过对曰:“父重。
”王忿然曰:“曷为士去亲而事君?”对曰:“非君之禄,无以养吾亲;非君之爵,无以尊显吾亲。
凡事君,以为亲也。
”宣王悒然,无以应之。
据此可知,当时A.人伦关系与政治关系具有统一性B.移孝作忠成为主流思想C.忠孝观念有利于专制制度的加强D.纲常思想日益深人人心25.两汉时期,司隶校尉集京师及其周边地区监察权于一身,在朝会之时曾与尚书令、御史中水并称“三独坐”。
但是,这一时期有明确记载的45位司隶校尉中,遭贬遭杀者有28位,这些遭贬、遭杀者的罪状主要由御史中丞或丞相司直检举,间或有皇帝亲自巡视发现。
这表明,汉代A.司隶校尉位卑权重B.注重对监察权的管控C.重用酷吏治理朝政D.御史大夫丧失监察权26.唐中后期统治集团内部曾出现牛李党争。
对于如何选拔官员,李党主张“经术孤立者进用”,牛党则主张“地胄词彩者居先”。
门阀士族多以经术传家,故重经术即重门第;诗赋词彩是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故重词彩亦即重科举。
牛李此争论可以说明当时A.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已被打破B.进士科成为了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C.士族地主与庶族地主在斗争中合流D.党派斗争使唐朝治国渐趋理性务实27.明中叶,在西北和塞北长城沿线一带,戍守官兵达七八十万之众。
这一地带,每年军队及其家属对于棉织品的消费在五六百万匹以上。
这些布匹,除少量征收之外,百分之八九十由朝廷委派官员去江南购买。
2020届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全国I卷文科综合选择题24. 齐宣王谓田过曰:“吾闻儒者亲丧三年,君与父孰重?”过对曰:“父重。
”王忿然曰,曷为士去亲而事君?”对曰:“非君之禄,无以养吾亲;非君之爵,无以尊显吾亲。
凡事君,以为亲也宣王悒然,无以应之。
据此可知,当时A.人伦关系与政治关系具有统一性B.移孝作忠成为主流思想C.忠孝观念有利于专制制度的加强D.纲常思想日益深入人心25. 两汉时期,司隶校尉集京师及其周边地区监察权于一身,在朝会之时曾与尚书令、御史中丞并称“三独坐' 但是,这一时期有明确记载的45位司隶校尉中,遭贬、遭杀者有28位,这些遭贬、遭杀者的罪状主要由御史中丞或丞相司直检举,向或有皇帝亲自巡视发现。
这表明,汉代A.司隶校尉位卑权重B.注重对监察权的管控C.重用酷吏治理朝政D.御史大夫丧失监察权26. 唐中后期,统治集团内部曾出现牛李党争。
对于如何选拔官员,李党主张“经术孤立者进用”,牛党则主张“地冑词彩者居先”,门阀士族多以经术传家,故重经术即重门第;诗赋词彩是迸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故重词彩亦即重科举。
牛李此争论可以说明当时A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已被打破 B.进士科成为了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C. 士族地主与庶族地主在斗争中合流D.党派斗争使唐朝治国渐趋理性务实27. 明中叶,在西北和塞北长城沿线一带,戍守官兵达七八十万之众。
这一地带,每年军队及其家属对于棉织品的消费在五六百万匹以上。
这些布匹,除少量征收之外,百分之八九十由朝廷委派官员去江南购买。
这A.说明官方贸易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B.有利于江南市镇经济的发展…C.催生了跨区域长途贩运贸易的兴起D.推动经济重心出现转移趋向28. 有学者提出:“中国受外国凌侮,平民受教民欺压,人人衔恨,无以制之。
一旦传闻义和拳烧洋楼毁电杆之奇技,明知非正,未始不足称快。
”这反映出当时A.反侵略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心理B.国人民族意识普遍觉醒C.义和团运动的举措顺应历史潮流D.清廷统治基础丧失殆尽29.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向导》周报中提出:希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拋弃依赖外力及专用军事两个旧观念,十分注意对于民众的政治宣传,勿失去一两个宣传的机会。
这表明A.国共两党关于革命领导权的问题分歧明显B.国民大革命的社会基础巩固C 中国共产党利用舆论对革命施加政治影响D.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时机成熟30. 抗战胜利之初,国民政府着手接收沦陷区的日伪产业与物资。
接收机关包括:军统局、中央军、地方政府、敌伪产业处理局,各部门互不统属,各行其是。
行政院长宋子文致电蒋介石:上海方面,军政部接收之布匹四倍于经济部,其中不合军用者达三百余万匹。
这反映出国民政府A.为发动内战做了充分的准备B.对失当的经济政策进行反思C.对抗战胜利的到来准备不足D.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矛盾重重31. 下表为中国1978年与1986年部分经济数据的对比,这一变化得益于A.农轻重的协调发展B.改革的逐步深化C.城乡差距逐步缩小D.市场经济的调节32. 苏格拉底教授学生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
他首先问“欺骗”归于哪一类?学生答,归于非正义。
苏格拉底问,将军在作战时欺骗了敌人呢?学生认为这是正义的,而只有对朋友欺骗才是非正义的。
苏格拉底又提出,哄骗自己的孩子吃药,使孩子恢复健康呢?学生们陷入深思。
苏格拉底的教学A.更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B.发展了“人生而平等”的价值观念C.强调个人感受易造成真理缺失D.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33. 美国内战结束之后,两党进入轮流执政时期。
共和党控制国会时或者共和党总统执政时,关税一般相对较高,而且呈上升的趋势;而民主党控制国会时或者民主党总统执政时期,关税不断下降。
这揭示了A.对外贸易的自由化逐步成为时代潮流B.共和党与民主党的分歧不可调和C.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制定具有导向性D.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具有随意性34.1923年,列宁指出:“我们的敌人曾不止一次地对我们说,我们在一个文化不够发达的国家里推行社会主义是冒失行为。
但是他们错了,我们没有从理论(一切书呆子的理论)所规定的那一端幵始,我们的政治和社会变革成了我们目前正面临的文化变革、文化革命的先导。
”这反映出当时苏联A.伴随政治经济变革文化建设提上日程B. “一五”计划改善了人们生活C.列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开始萌发D.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先导性35.他的作品是把艺术的视觉审美放在首位,把饱含激情、热情奔放、饱满富丽的性情抒发和色彩表现融入画面单纯化的色彩表达形式当中,最后带给观者的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色彩丰富的惊叹。
与“他”的作品风格一致的是非选择题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19世纪中期,晚清政府财政每年“亏短一千数百万两”,由此,防灾减灾及社会救助经费被大幅缩减。
在光绪朝,虽然黄河泛滥的频率与范围更甚于前,但政府治河用款不及道光时的十分之一。
因而,在晚清时期,大灾小救、小灾不救的现象极为普遍。
在这种情况下,民间救助活动日趋活跃。
当时出现的比较著名的义赈组织包括:沪上协赈公所、澳门协赈公所、绍兴协赈公所等Q在19世纪末,义赈已成为当时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救灾形式和手段……当时中国主要的救灾活动表现为施粥、义诊、发放衣物以及提供部分的简易搭建,这些做法一定程度上缓解着灾荒对于民众生命的威胁,但是民众心理的恐慌以及未来的发展却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
、——摘编自陈桦《中国社会救助活动的近代转型》材料二联邦德国于1961年制定了《联邦社会救助法》,明确社会救助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受救助者享有符合人类尊严的生活”,并对社会救助作了一般原则性规定,具体的救助额度等细节问题则由各州立法决定。
德国由于社会救助对象有限以及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社会救助的待遇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对申请者资格的限制以及对有劳动能力者的工作审查都有所放松,侧重强调受助者的权利。
社会救济不仅包括必要食品、住房、衣物、身体护理、家庭用品、取暖、日常生活的个人用品,还包括书籍、简易运动器材等物品……按照法律规定,在救助实施前或者救助四星期之后,受助者与救助机构应当签署一份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书,写明受助者的现状以及积极融入社会与再就业的可能性,并对受助者进行必要的指导乃至培训。
——摘编自喻文光等《德国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及其启示》(1) 根据材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4土会救助活动的主要特点。
(8分)(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晚清时期中国相比,指出德国社会救助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形成双方差异的原因。
(17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历史)真正绵延至今而且时时影响着今天的生活的,在我看来至少有两种东西:一是几千年来不断增长的知识和技术,前人的智慧和辛劳积攒了许多生活的知识和技术,使后人得以现成享用,也使后来的人们可以把前人的终点当起点,正是在这里,历史不断向前延续;二是几千年来反复思索的问题以及由此形成的观念,多少代人苦苦追寻的宇宙和人生的意义,多少代人费尽心思寻找的有关宇宙、人生问题的观念和方法,影响着今天的思路,使今天的人依然常常沿着这些思路思索这些难解的问题,正是在这里,历史不断地重复着历史。
如果说前者属于技术史,那么后者就只能属于思想史。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请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唐朝初期,实施均田制的条件依然完备。
随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唐政府逐渐放宽了土地买卖制度,致使国家所掌握的公田荒地不断减少,均田制也就无从实施。
自唐朝开元盛世之后,国家户籍迟迟没有更新,耕地与户籍人口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政税收制度也进入了混乱态势。
安史之乱导致全国人口四处流散,可缴纳税收的农民持续减少,致使国家到了无税可征的地步。
这就导致以户籍和人丁为基础的租庸调法难以继续推行。
加之地方节度使则是各霸一域,朝廷根本无法对其进行有效调度,而地方赋税则是轻易被各藩镇任意截留。
朝廷赋税收入骤减,使得国库异常空虚。
为缓解不利局势,唐德宗任命杨炎为丞相,并且命其对赋税制度进行大胆改革。
杨炎推行了两税法改革。
两税法就是把之前所推行的租庸调法以及地税和户税全部合并起来的一种多元化税收制度。
一年之内,分夏秋两季征收,即便农户所承担的税赋没有得到有效減缓,但省去了原本“旬输月送”的麻烦与消耗。
因为户籍破坏严重,人口计算混乱,两税法规定,依据贫富差距来缴纳赋税,照顾到民众的实际缴纳能力。
——摘编自吴桂梅《唐代两税法改革对当时农民经济的影响分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税法的特点。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税法推行的原因。
(9分)4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和洲际弹道导弹。
这对美国是一个很大的刺激,1961年5月,经总统肯尼迪批准,制订了阿波罗计划,其目标是:在六十年代把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以显示美国在空间技术和新式武器上的优势。
这一庞大的研究工程是由国家航空与航天局负责制订和组织实施的。
为了统一研制计划管理工作,设立了系统办公室。
总部设立有航天科学、应用、高级研究与技术、载人航天飞行四个计划处。
大量的工作是由所属的三个研究中心进行的,而具体工作则交给承包商负责完成。
这项计划组织的科学家、工程师等技术人员达42万人,加上管理人员和工人约60万人。
投资300亿美元,使用电子计算机600多台,牵涉到12000多个科研和生产机构。
登月计划包括飞航系统、土星C—S空间运载火箭与推进系统、燃料系统、发射系统、飞行制导系统、轨道控制系统、通讯跟踪系统、测试系统、航空航天医学系统等。
在实际中,每天都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原计划的改变,因此计划有一定的灵活性。
对于如此庞大的现代管理系统,普遍的方式是集体研究和集体攻克难题,但同时也强调科技人员个人独创性的发明和创新。
阿波罗计划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
——摘编自宋河洲《曼哈顿计划与阿波罗计划的组织实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阿波罗计划”取得成功的原因。
(7分)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阿波罗计划”的影响。
(8分)4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西奥多•罗斯福(1858—1919年)年少时代就非常注重锻炼,日复一日的磨练使他成为气宇轩昂的男子汉。
1880年,罗斯福毕业于哈佛大学。
大学期间,他曾经跟校长有过这样的开场白:“艾略特先生,我是罗斯福总统。
”1895—1897年,任纽约市警察局局长期间,他不仅为了社会治安亲自在纽约大街上巡逻,并“随时会披上衣服出去寻找执勤时开小差的警察”;对警员进行年度体能检测;关闭导致腐败的警方运营的商业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