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各种排序算法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123.00 KB
- 文档页数:17
数据结构最基础的十大算法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如何组织和存储数据以便于访问和修改。
在数据结构中,算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下面将介绍数据结构中最基础的十大算法。
1. 线性搜索算法线性搜索算法是最简单的算法之一,它的作用是在一个列表中查找一个特定的元素。
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其中n是列表中元素的数量。
2. 二分搜索算法二分搜索算法是一种更高效的搜索算法,它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 n)。
该算法要求列表必须是有序的,它通过将列表分成两半来查找元素,直到找到目标元素为止。
3. 冒泡排序算法冒泡排序算法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该算法通过比较相邻的元素并交换它们的位置来排序列表。
4. 快速排序算法快速排序算法是一种更高效的排序算法,它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 n)。
该算法通过选择一个基准元素并将列表分成两部分来排序列表。
5. 插入排序算法插入排序算法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该算法通过将每个元素插入到已排序的列表中来排序列表。
6. 选择排序算法选择排序算法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该算法通过选择最小的元素并将其放在列表的开头来排序列表。
7. 堆排序算法堆排序算法是一种更高效的排序算法,它的时间复杂度为O(n log n)。
该算法通过将列表转换为堆并进行排序来排序列表。
8. 归并排序算法归并排序算法是一种更高效的排序算法,它的时间复杂度为O(n log n)。
该算法通过将列表分成两部分并将它们合并来排序列表。
9. 哈希表算法哈希表算法是一种高效的数据结构,它的时间复杂度为O(1)。
该算法通过将键映射到哈希表中的位置来存储和访问值。
10. 树算法树算法是一种重要的数据结构,它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于树的深度。
树算法包括二叉树、AVL树、红黑树等。
以上是数据结构中最基础的十大算法,它们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经典排序算法总结最近⼏天在研究算法,将⼏种排序算法整理了⼀下,便于对这些排序算法进⾏⽐较,若有错误的地⽅,还请⼤家指正0、排序算法说明0.1 排序术语稳定:如果a=b,且a原本排在b前⾯,排序之后a仍排在b的前⾯不稳定:如果a=b,且a原本排在b前⾯,排序之后排在b的后⾯时间复杂度:⼀个算法执⾏所耗费的时间空间复杂度:⼀个算法执⾏完所需内存的⼤⼩内排序:所有排序操作都在内存中完成外排序:由于数据太⼤,因此把数据放在磁盘中,⽽排序通过磁盘和内存的数据传输才能进⾏0.2算法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较0.3名词解释n:数据规模k:桶的个数In-place:占⽤常数内存,不占⽤额外内存Out-place:占⽤额外内存0.4算法分类1.冒泡排序冒泡排序是⼀种简单的排序算法。
它重复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次⽐较两个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错误就把它们交换过来。
⾛访数列的⼯作是重复地进⾏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
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1.1算法描述⽐较相邻的元素,如果前⼀个⽐后⼀个打,就交换对每⼀对相邻元素做同样的⼯作,从开始第⼀对到结尾最后⼀对,这样在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的数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个重复步骤1-3,知道排序完成1.2动图演⽰1.3代码实现public static int[] bubbleSort(int[] array) {if (array.length == 0)return array;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i++)for (int j = 0; j < array.length - 1 - i; j++)if (array[j + 1] < array[j]) {int temp = array[j + 1];array[j + 1] = array[j];array[j] = temp;}return array;}1.4算法分析最佳情况:T(n) = O(n) 最差情况:T(n) = O(n2) 平均情况:T(n) = O(n2)2.选择排序表现简单直观的最稳定的排序算法之⼀,因为⽆论什么数据都是O(n2)的时间复杂度,⾸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元素,与数组中第⼀个元素交换位置,作为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的元素,与数组中的下⼀个元素交换位置,也就是放在已排序序列的末尾2.1算法描述1.初始状态:⽆序区为R[1..n],有序区为空2.第i躺排序开始时,当前有序区和⽆序区R[1..i-1]、R[i..n]3.n-1趟结束,数组有序化2.2动图演⽰2.3代码实现public static int[] selectionSort(int[] array) {if (array.length == 0)return array;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i++) {int minIndex = i;for (int j = i; j < array.length; j++) {if (array[j] < array[minIndex]) //找到最⼩的数minIndex = j; //将最⼩数的索引保存}int temp = array[minIndex];array[minIndex] = array[i];array[i] = temp;}return array;}2.4算法分析最佳情况:T(n) = O(n2) 最差情况:T(n) = O(n2) 平均情况:T(n) = O(n2)3、插⼊排序是⼀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通过构建有序序列,对于未排序序列,在已排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找到相应位置并插⼊,需要反复把已排序元素逐步向后挪位,为最新元素腾出插⼊空间3.1算法描述1.从第⼀个元素开始,该元素可以认为已经被排序2.取出下⼀个元素(h),在已排序的元素序列中从后往前扫描3.如果当前元素⼤于h,将当前元素移到下⼀位置4.重复步骤3,直到找到已排序的元素⼩于等于h的位置5.将h插⼊到该位置6.重复步骤2-53.2动图演⽰3.3代码实现public static int[] insertionSort(int[] array) {if (array.length == 0)return array;int current;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 1; i++) {current = array[i + 1];int preIndex = i;while (preIndex >= 0 && current < array[preIndex]) {array[preIndex + 1] = array[preIndex];preIndex--;}array[preIndex + 1] = current;}return array;}3.4算法分析最佳情况:T(n) = O(n) 最坏情况:T(n) = O(n2) 平均情况:T(n) = O(n2)4、希尔排序是简单插⼊排序经过改进之后的⼀个更⾼效的版本,也称为缩⼩增量排序,同时该算法是冲破O(n2)的第⼀批算法之⼀。
java常用算法和数据结构Java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它具有丰富的算法库和数据结构库,为开发人员提供了许多常用的算法和数据结构。
下面将介绍一些Java常用的算法和数据结构。
1.排序算法-冒泡排序(Bubble Sort):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顺序错误则交换位置,重复该过程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将数组分为已排序和未排序两部分,每次从未排序部分取出一个元素,插入到已排序部分合适的位置。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每次从未排序部分选择最小(或最大)的元素,放到已排序部分的末尾。
-快速排序(Quick Sort):选择一个基准元素,将数组分为两部分,小于基准的放左边,大于基准的放右边,递归地对左右两部分进行快速排序。
-归并排序(Merge Sort):将数组分为两部分,分别对每个子数组进行排序,然后合并两个有序子数组。
2.搜索算法-二分查找(Binary Search):对有序数组进行查找,每次将查找范围缩小一半。
-广度优先搜索(BFS):以树或图的形式搜索,从根节点开始,逐层扩展搜索范围,直到找到目标节点。
-深度优先搜索(DFS):以树或图的形式搜索,从根节点开始,逐个访问节点的所有邻居节点,直到找到目标节点或搜索完所有节点。
3.数据结构-数组(Array):一组按顺序存储的相同类型元素的集合,通过索引访问元素,可以快速访问元素,但插入和删除元素较慢。
-链表(Linked List):一组通过指针连接的节点存储的元素的集合,支持灵活的插入和删除操作,但访问元素较慢。
-栈(Stack):一种特殊的线性数据结构,遵循先进后出(LIFO)原则,只能在栈顶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
-队列(Queue):一种特殊的线性数据结构,遵循先进先出(FIFO)原则,在队尾插入元素,队头删除元素。
-堆(Heap):一种特殊的树形数据结构,可以快速找到最小(或最大)元素,常用于实现优先队列。
数字的大小比较及排序方法在数学和计算机领域,比较和排序是常见的操作。
当我们面对一系列数字时,我们需要进行比较以确定数字的大小关系,然后可能需要将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序。
本文将探讨数字的大小比较方法以及常用的排序算法。
一、数字的大小比较方法在进行数字比较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1. 直接比较法:直接比较数字的大小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
例如,当我们比较两个数字a和b时,我们可以使用如下表达式:a >b :表示a大于ba <b :表示a小于ba =b :表示a等于b2. 绝对值比较法:有时我们不仅需要比较数字的大小关系,还需要考虑数字的正负情况。
此时,我们可以使用绝对值进行比较。
例如,当我们比较两个数字a和b的大小时,我们可以比较它们的绝对值 |a| 和 |b|,并按照绝对值的大小关系得出结果。
3. 比较符号法:除了使用比较运算符进行比较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比较符号进行数字的大小比较。
常用的比较符号包括“>”(大于)、“<”(小于)、“=”(等于)、“≥”(大于等于)和“≤”(小于等于)。
二、数字的排序方法当我们有一系列数字需要排序时,我们可以使用下列排序算法:1. 冒泡排序法:冒泡排序法是最简单的排序算法之一。
它通过反复比较相邻两个数字的大小,并根据需要交换它们的位置,直到所有数字按照指定的顺序排列。
冒泡排序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2. 插入排序法:插入排序法通过将数字逐个插入到已排好序的数字序列中,完成排序。
插入排序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但在实际应用中经常比其他排序算法更快。
3. 快速排序法:快速排序法是一种分治排序算法。
它通过选择一个枢纽元素,将序列划分为左右两个子序列,并对子序列进行递归排序,最终完成整个序列的排序。
快速排序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但在极端情况下可能达到O(n^2)。
4. 归并排序法:归并排序法也是一种分治排序算法。
它将序列递归地划分为较小的子序列,然后将子序列合并为一个有序序列,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简单排序算法排序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算法之一。
通过对原始数据集合进行排序,可以更方便地进行搜索、统计、查找等操作。
常用的排序算法有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等。
本文将介绍这些简单排序算法的具体实现及其优缺点。
一、冒泡排序(Bubble Sort)冒泡排序是一种基础的交换排序算法。
它通过不断地交换相邻的元素,从而将数据集合逐渐排序。
具体实现步骤如下:1.比较相邻的元素。
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它们两个;2.对每一对相邻元素做同样的工作,从第一对到最后一对,这样一轮排序后,就可以确保最后一个元素是最大的元素;3.针对所有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4.重复步骤1~3,直到排序完成。
冒泡排序的优点是实现简单、容易理解。
缺点是排序效率较低,尤其是对于较大的数据集合,时间复杂度为O(n²)。
二、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选择排序是一种基础的选择排序算法。
它通过在数据集合中选择最小的元素,并将其放置到最前面的位置,然后再从剩余元素中选出最小的元素,放置到已排序部分的末尾。
具体实现步骤如下:1.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2.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元素,放到排序序列末尾;3.重复步骤1~2,直到排序完成。
选择排序的优点是实现简单、固定时间复杂度O(n²)。
缺点是排序效率仍然较低,尤其是对于大数据集合,因为每次只能交换一个元素,所以相对于冒泡排序,它的移动次数固定。
三、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插入排序是一种基础的插入排序算法。
它将未排序的元素一个一个插入到已排序部分的正确位置。
具体实现步骤如下:1.从第一个元素开始,该元素可以认为已经被排序;2.取出下一个元素,在已经排序的元素序列中从后往前扫描;3.如果该元素(已排序)大于新元素,将该元素移到下一位置;4.重复步骤3,直到找到已排序的元素小于或等于新元素的位置;5.将新元素插入到该位置后;6.重复步骤2~5,直到排序完成。
课 程 设 计 课程:数据结构 题目:排序算法比较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设计时间: 指导教师: 一、 设计题目 排序算法比较
二、 运行环境(软、硬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7 运行环境vc6.0
三、 算法设计的思想 大架构采用模块化编程的思想,将每个不同的功能分别写成不同的子程序,分别进行封装构成各个小的模块,最后将各个模块组合起来。在每个子程序的编写过程中特事特办面对不同的预想功能采取不同的数据结构不同的算法实现。 总体算法思想为按功能分块,依照预想功能实现顺序拼装。 具体思想请见流程图。
四、 流程图 功能流程图 随机生成随机数并输出
请用户选择想要使用的排序方法计算其使用的排序时间并输出
询问用户是否继续运行程序
否
是
输出结束语句 结束
开始 请用户输入将要生成随机数的上下限,按照上下限生成30000个随机数并输出 程序编写流程图 开始 定义全局变量 a[30000],aaaa[3000],结构体数组aa[30000]用来存放随机数,choice,choice1
编写各个子算法子函数,和时间选择函数,既菜单选择函数,部分需要声明的函数在头文件下声明。
各模块依据功能流程图组装
结束 算法流程图 局部变量l,h收集上下限,sjs()
将用户选择数值赋值于choice,将choice作为参数调用time(),用if语句判断选择将要调用的算法子函数
main1()
menu() choice1==1
Choice1==2 结束
开始 五、 算法设计分析 程序总体采用模块化设计,程序间通过传参和调用进行有机组合。这样的总体布局将将各个功能隔离开来,每个模块负责每个模块的功能,使得程序的布局简单明了。且子程序只有在被调用时才会运行大大节约系统资源减少了运算时间。同时由于功能的隔离使得程序的扩展性大大提高,无论程序将要任何改动时,都会方便很多。 六、 源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a[30000]; int choice; int choice1; struct xlx{ int key; int link; } aa[30000]; int aaa[300000]; void main1(); /**************************生成随机数函数**********************/
void sjs() { int i=0,j,b,h,l;
printf("请输入你所期望的将要生成随机数的取值范围:\n"); printf("最小值(不能为负数):"); scanf("%d",&l); printf("最大值(无上限):"); scanf("%d",&h); srand( (int) time(0)); for(j=0;i<30000;j++) { b=rand(); if(b>=l&&b<=h) { a[i]=b; aa[i].key=b; aaa[i]=b; i++; } } for(i=0;i<30000;i++)
printf("%d ",a[i]); }
/*************************直接插入排序函数***********************/ void direct(int a[]){ printf("\n现在使用直接插入排序法进行排序:\n"); int i,j,w; for(i=0;i<30000;i++) { for(j=i;j>=0;j--) { if(a[j]>=a[j+1]) { w=a[j]; a[j]=a[j+1]; a[j+1]=w; } } } }
/*************************冒泡排序函数*************************/ void bubble_sort(int a[]) { printf("\n下面使用冒泡排序法进行排序:"); int i,j,w; for(i=0;i<30000;i++) for(j=0;j<30000-i;j++) if(a[j]>a[j+1]) { w=a[j]; a[j]=a[j+1]; a[j+1]=w; } }
/*************************选择排序****************************/ void choices_sort(int a[]) { printf("\n现在使用选择排序法进行排序:\n"); int i,j,k,t; for(i=0;i<30000;i++) { k=i; for(j=i+1;j<30000;j++) if(a[k]>a[j]) k=j; t=a[i]; a[i]=a[k]; a[k]=t; } }
/*************************快速排序****************************/ quick(int first,int end,int L[]) { int left=first,right=end,key;
key=L[first]; while(left{ while((left=key)) right--; if(leftL[left++]=L[right]; while((leftleft++; if(leftL[left]=key; return left; }
void quick_sort(int L[],int first,int end) { int split;
if(first{ split=quick(first,end,L); quick_sort(L,first,split-1); quick_sort(L,split+1,end);
} }
/**************************堆排序*****************************/ void sift(int *x, int n, int s) { int t, k, j; t = *(x+s); /*暂存开始元素*/ k = s; /*开始元素下标*/ j = 2*k + 1; /*右子树元素下标*/ while (j{ if (j足就继续下一轮比较,否则调整。*/ { j++; } if (t<*(x+j)) /*调整*/ { *(x+k) = *(x+j); k = j; /*调整后,开始元素也随之调整*/ j = 2*k + 1; } else /*没有需要调整了,已经是个堆了,退出循环。*/ { break; } } *(x+k) = t; /*开始元素放到它正确位置*/ }
void heap_sort(int *x, int n) { int i, k, t; for (i=n/2-1; i>=0; i--) { sift(x,n,i); /*初始建堆*/ } for (k=n-1; k>=1; k--) { t = *(x+0); /*堆顶放到最后*/ *(x+0) = *(x+k); *(x+k) = t; sift(x,k,0); /*剩下的数再建堆*/ }
} /*************************归并排序****************************/ int listmerge(struct xlx list[],int first,int second)/*递归传递*/ { int start=30000; while(first!=-1&&second!=-1) if(list[first].key<=list[second].key) {
list[start].link=first; first=list[second].link;
} else {
list[start].link=second; start=second; second=list[second].link;
} if (first=-1) list[start].link=second;
else list[start].link=first; return list[30000].link;
} int rmerge(struct xlx list[],int lower,int upper) /* 归并并返回已排序的结果数组的起始位置*/
{ int middle; if(lower>=upper) return lower; else{ middle=(lower+upper); return listmerge(list,rmerge(list,lower,middle), rmerge(list,middle+1,upper));
} }
/*************************时间计算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