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我的家在日喀则》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5
《我的家在日喀则》教案教学内容:《我的家在日喀则》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其主要的文化特色与艺术风格。
2、能够以轻快自然的声音演唱《我的家在日喀则》,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了解藏族音乐的风格,培养对藏族文化和藏族歌舞艺术的兴趣。
3、体会藏族歌舞的韵律特点,能够得用身边现有的道具装扮自己,和着音乐做简单的藏族舞蹈律动,用体态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从中感受乐曲的欢快情绪;2、用舞蹈表现藏族音乐的特点教学方法和手段:体验感受式、情境诱导式、自主探究式、兴趣诱发式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同学们,我是今天跟大家一起玩音乐的沈老师,你们会动物的叫声吗?生:师:有谁知道小猫是怎么叫的?生:师:请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学一下,我这样问,小猫怎么叫,你们回答:喵喵喵喵喵。
师:有谁知道小狗是怎么叫的呢?生:师:小狗怎么叫?生:汪汪汪汪汪师:接下来沈老师用音乐的方式来问,你们用音乐的方式来回答我(师示范第一句)练声曲:(注意提醒学生气息的控制,感受肚子颤动的感觉,注意嘴型,发声时,不能吊着唱,声音状态要积极一点)师:好喜欢孩子们的声音,这样老师给你们发一个奖励,我给你们跳段舞好不好?生:师:那老师就有一个任务了,请小朋友们看完过后告诉我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师:用日喀则的伴奏跳一小段生:(藏族)师:对,这段舞蹈是藏族的,接下来沈老师就带着孩子们走进藏区,去了解他们的风土人情。
师:出PPT 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生活着一个伟大的名族“藏族”这里的天空蓝蓝的(图1)朵朵白云下牛羊满山坡(图2)这里有美丽的雪域高原(图3)有雄伟的布达拉宫(图4)还有一群勤劳勇敢(图5),能歌善舞的藏族人民(图6)配伴奏音乐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学习几个简单的藏族的舞蹈动作。
全体起立,跟着老师一起做,双手扶胯,五指并拢大拇指微微分开,胳膊肘不能往下掉,身体微微向前倾,因为藏族人民长期生活在高原,他们长期要背很重的东西,所以导致了他们身体向前倾的体态。
《我的家乡在日喀则》教学设计《《我的家乡在日喀则》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我的家乡在日喀则》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欣赏《在那东山顶上》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以舞蹈与其它藏族风格的音乐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并表现歌曲的民族风格与特色。
教学难点:自身协调地、与同学和谐合作地参与到表现音乐的综合性活动中来。
教学流程:导入与听赏倾听不同地区的音乐片段(江南与西藏),看老师的舞步表现,猜一猜音乐来自什么地区。
说一说自己的判断,尤其是两种舞蹈迈步后身体动律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尝试藏族舞蹈的舞步动律,特别是其颤膝的动作。
视频欣赏歌曲《在那东山顶上》,感受藏族风格音乐的同时,领略其美丽风光。
学唱歌曲《我的家乡在日喀则》(背景音乐《我的家乡在日喀则》)简介西藏日喀则地区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听一听热爱家乡的日喀则人民的歌声,感受音乐情绪。
同时注意: (1)歌曲中反复记号的运用。
(2)歌曲中有哪些地方是相同或相似的。
学生上台用PPT色笔勾出相同或相似的句子。
学唱以下乐句,对比其不同之处,并知道是为什么。
视谱学唱以下乐句。
“你觉得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中间一个段落中哪一句特别具有西藏歌曲的风格?”试着唱一唱“听呀啦——”一句,注意气息的饱满。
再完整地演唱歌曲的中间段落。
完整地演唱歌曲。
学生为歌曲划分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表现。
三、更丰富的表现形式——简单的踢踏舞表演。
“日喀则是个好地方,让我们来看看那里的普通农民是怎样表现自己对家乡与生活的热爱的。
请留意他们用了同时运用了几种不同的形式来表现。
”欣赏《飞弦踏春》片段。
学生总结自己的感受。
板书:唱歌堆谐舞蹈奏乐“他们刚才跳的舞蹈是踢踏舞,你印象中的踢踏舞是什么?”简介藏族的踢踏舞,带领学生学习两个简单的踢踏舞动作。
节奏如下:全班集体以男孩子舞蹈、女孩子唱歌、伴奏音乐伴奏的方式表现歌曲《我的家乡在日喀则》,将课堂推向高潮。
《我的家在日喀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认识我国西藏自治区的日喀则地区,了解其地理位置、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等。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日喀则的特点和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尊重、珍惜和保护各民族文化成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日喀则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
2. 日喀则的民族文化和特色。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入了解日喀则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2. 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包括日喀则的图片、视频等。
2. 学生提前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西藏自治区的位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我的家在日喀则》歌曲,引导学生关注这首歌曲的词曲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歌曲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韵律,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感。
3. 了解日喀则教师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向学生介绍日喀则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日喀则的特点和魅力。
4. 探讨日喀则特色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日喀则特色,如美食、服饰、建筑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要尊重、珍惜和保护各民族文化成果。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美文。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7. 课后作业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美文,进一步体会家乡的美好和民族的自豪感。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是否恰当,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表演等。
《我的家在日喀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让学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大胆表达、敢于交流、勇于创新,培养学生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
二、通过师生互动,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大胆、自信的健康心态。
三、通过对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的学习,认识XX 、X节奏并进行节奏创编练习。
达到鼓励音乐创作,开发和培养学生音乐创作性潜能。
四、能准确表现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进一步了解藏族歌舞音乐的风格,培养学生喜爱民族文化艺术的兴趣。
教材分析:《我的家在日喀则》是一首藏族民歌,歌曲为2/4拍,五声宫调式。
节奏简单,以四分、八分音符构成,旋律轻快活泼、流畅上口。
唱起这首歌,眼前仿佛出现了藏族同胞歌唱家乡、载歌载舞的情景。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小组合作创编,学生在歌词创编中;打击乐合奏中;舞蹈创编中;多层次展开联想和发挥,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难点:以课题《我的家在日喀则》为中心,以音乐为主线,围绕音乐形象,艺术形象,进行综合艺术体验活动。
(五)教具准备收音机、磁带、各种打击乐器。
(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情景铺垫师生随着《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边唱边跳进教室,落座。
师:孩子们,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美丽的西藏,一起来感受快乐与幸福!(音乐无限,快乐无限,)师:开心吗?这个时候最想用什么词来表达你现在的心情呀?想一想:把你表示高兴、快乐、幸福的词或成语来加进去.出示节奏谱:××××××××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啦生:····(真聪明!)师:见到远方的客人,藏族小朋友不禁要问:你是从哪里来的,你的家在哪里?你热爱你的家乡吗?孩子们,你,会怎样回答呢?想想:出示节奏谱:2/4××××××××××××你的家在哪里?我的家在哪里?(教师边以节奏的形式提问)二、根据歌曲节奏创编歌词生介绍,教师板书:(我的家在太原、就在祁县城呀等等)师生活动: 1、师生一起轻声、高位置地念歌词拍击节奏:手拍节奏,脚踩节拍2、师生对读、生生对读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我们既然打心眼里都这么热爱我们的家乡。
《我的家在日喀则》教案《我的家在日喀则》教案1《我的家在日喀则》是一首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五声调式的藏族民歌歌曲委2/4拍,五声宫调式,节奏简单,以四分、八分音符构成,旋律轻快活泼,流畅上口。
歌曲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中____|X X|节奏音型很有特点。
第二部分节奏拉宽,一个七拍的长音好似人们在高歌吟唱。
第三部分完全再现了第一部分主题。
唱了这首歌,你一定会想起一群身着彩艳盛装的藏族人民跳着欢快的踢踏舞的热烈场面,歌词中的衬词“啊嗦啊嗦马里拉”贯穿全曲,使歌曲的欢乐气氛更为热烈,抒发了藏族人民热爱家乡和庆贺丰收的喜悦心情。
学情分析1、总情况:二年级绝大多数接受过学前教育,其中一部分受过较好的学前教育,会唱好多歌曲,会弹钢琴、跳舞。
学生为启蒙儿童,大部分以7周岁为主,但不足龄的也有,大多为独生子女,家长较宠溺,稳定性差,很好动,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比较喜欢唱歌,能够感受音乐律动美.2、学习习惯、心理特点:学生刚进入小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
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本学期才是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的第三个学期,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
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
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
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
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在这一点下功夫。
重点发展舞蹈、律动的学习。
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
教学目标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体验感受藏族民族中高亢、嘹亮和欢快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用甜美的声音演唱自己编写的歌词,用歌声赞美自己的家乡——格尔木。
认知目标:简单了解藏族人民的风俗,日喀则的地理位置。
认识课本上的打击乐器和所学的音乐知识“衬词”、反复记号“:‖”及其应用。
《我的家在日喀则》教案教学内容:小学音乐第十册第四单元唱:《我的家在日喀则》动:集体舞,《我的家在日喀则》教学目的:1.认知目的:初步理解感受西藏的风土人情、音乐舞蹈风格。
2.技能目的:①能心情饱满地、精确地演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深入体会歌曲中抒发的藏族人民酷爱家乡的喜悦心情。
②初步接触理解藏族踢踏舞,通过学跳几个踢踏舞步,从而让学生宠爱上藏族歌舞艺术。
③通过歌词创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育创建力,丰富他们的音乐感受。
3.情感目的:从《我的家在日喀则》到《我的家在双沟》,在学生情感的自然迁移中,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对家乡的酷爱之情。
教材分析:《我的家在日喀则》是一首充溢浓郁乡土气息的五腔调式的藏族民歌。
歌曲分三个局部:第一局部中XX XX|X X|节奏音型很有特点。
第二局部节奏拉宽,一个七拍的长音好像人们在高歌吟唱。
第三局部完全再现了第一局部主题。
唱了这首歌,你肯定会想起一群身着彩艳盛装的藏族人民跳着欢快的踢踏舞的热情场面,歌词中的衬词“啊嗦啊嗦马里拉”贯穿全曲,使歌曲的快乐气氛更为热情,抒发了藏族人民酷爱家乡和庆贺丰收的喜悦心情。
教学重点:用轻快和连接饱满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深入体会歌曲中表现的骄傲、喜悦的心情。
教学难点:1.歌曲第二局部的七拍长音要唱得饱满、连接。
2.通过藏族踢踏舞表演《我的家在日喀则》,表现欢快热情的心情。
教具打算: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歌曲《青藏高原》把学生带入浓郁的藏文化气氛。
一、理解藏族风土人情1.你们宠爱刚刚的那首歌曲《青藏高原》吗?这节课我们就坐着火车一起去青藏高原走一走看一看好吗?(播放课件《走进西藏》)2.随着我们的摄像机镜头去西藏转了一圈,你有何感受?二、理解藏族踢踏舞1.藏族人民能歌善舞,藏族舞蹈主要有三大种类旋子舞(以长袖善舞为特色)、锅庄舞(一群人围成圈边唱边舞)、踢踏舞(以脚下踢踏为主),今日教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下藏族的踢踏舞。
(完整版)《我的家在日喀则》教案《我的家在日喀则》教案设计教学内容:1、学唱《我的家在日喀则》2 感受不同速度的音乐情绪3 、学跳藏族舞教材分析:《我的家乡日喀则》是一首藏族民歌,唱出了对家乡的热爱。
日喀则在西藏的西面,日喀则在藏语中是“如意的庄园”的意思。
歌曲的曲调属于藏族踢踏舞曲。
踢踏舞是藏族的一种民间舞蹈,热烈奔放。
歌曲的旋律活泼、跳跃,节奏感强,具有很强的舞蹈性。
唱起这首歌,眼前仿佛出现了藏族同胞歌唱家乡、载歌载舞的情景,适合低年级学生演唱。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感受西藏的风土人情、音乐舞蹈风格。
2、技能目标:(1)能情绪饱满地、准确地演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深刻体会歌曲中抒发的藏族人民热爱家乡的喜悦心情。
(2)通过聆听不同的音乐速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他们的音乐感受。
(3)能够掌握藏族舞的基本动作踢踏步、甩袖。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我的家在日喀则》这首歌使学生了解到民族团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轻快和连贯饱满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深刻体会歌曲中表现的自豪、喜悦的情绪。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歌曲,完整演唱《我的家在日喀则》教学方法:讲解、引导、教唱、示范、听赏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一)师:“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和你们在一起度过一节快乐的音乐课,师:“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请你们欣赏一下,看谁能听出来是哪个民族的音乐?”生答师:师做献哈达动作,生说一说是什么动作。
师“让老师来告诉大家吧,这是藏族一种礼仪。
(献哈达图片出示) 哈达是一种藏族特有的礼仪用品,藏族人在见到客人时就会双手托举把哈达挂在客人的脖子上,表示对客人的尊敬,让我们模仿一下礼貌的藏族朋友献哈达好么?”(三)请生模仿献哈达师:藏族朋友在献哈达的同时还会为客人送去祝福,你们听,“扎西得勒”,这是藏语,意思是吉祥如意。
”师:“我们也来学一学,最后让我们同桌之间献上哈达,送上祝福吧?”师:“你们看,朋友收到你的祝福多开心呀。
我的家在日喀则执教:纪轶臻学校:辽宁省实验学校年级:二年级【教学目标】1、学唱《我的家在日喀则》了解藏族歌舞音乐风格,培养学生喜爱藏族文化和藏族歌舞艺术的兴趣。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能够有表情地演唱和表现歌曲【教学难点】学习藏族踢踏舞,用表演形式自信的演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哈达、水袖等【教学过程】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
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
”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
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
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们早就枯死了,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
主持人: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竹板一敲来说话,水的用处真叫大;洗衣服,洗碗筷,洗脸洗手又洗脚,煮饭洗菜又沏茶,生活处处离不开它。
栽小树,种庄稼,农民伯伯把它夸;鱼儿河马大对虾,日日夜夜不离它;采煤发电要靠它,京城美化更要它。
主持人: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快板,你们说水的用处大不大?甲说:看了他们的快板表演,我知道日常生活种离不了水。
乙说:看了表演后,我知道水对庄稼、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丙说:我还知道水对美化城市起很大作用。
2.主持人:水有这么多用处,你们该怎样做呢?(1)(生):我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2)(生):我以前把水壶剩的水随便就到掉很不对,以后我一定把喝剩下的水倒在盆里洗手用。
《我的家在日喀则》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感受西藏日喀则的风土人情。
引导学生欣赏并体验藏族音乐、舞蹈的魅力。
1.2 教学重点:感受藏族音乐、舞蹈的特色。
1.3 教学难点:理解藏族音乐、舞蹈背后的文化内涵。
1.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视频、音频资料。
准备藏族舞蹈的教学视频。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藏族音乐的特色。
1.5.2 分享:教师分享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描绘的日喀则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1.5.3 探索: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藏族舞蹈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藏族舞蹈的特色。
1.5.4 体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藏族舞蹈的学习和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藏族舞蹈的魅力。
第二章:日喀则的自然风光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日喀则的自然风光,感受其独特魅力。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2 教学重点:了解日喀则的自然风光。
2.3 教学难点:理解日喀则自然风光背后的地理特征。
2.4 教学准备:准备日喀则的自然风光图片或视频。
2.5 教学过程:2.5.1 导入:教师播放日喀则的自然风光视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日喀则的自然美景。
2.5.2 分享:教师分享自己对日喀则自然风光的认识和感受,引导学生关注日喀则的地理特征。
2.5.3 探索: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日喀则的自然风光图片,让学生了解日喀则的自然景观。
第三章:日喀则的民俗风情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日喀则的民俗风情,感受其独特魅力。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了解日喀则的民俗风情。
3.3 教学难点:理解日喀则民俗风情背后的文化内涵。
3.4 教学准备:准备日喀则的民俗风情图片或视频。
3.5 教学过程:3.5.1 导入:教师播放日喀则的民俗风情视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日喀则的民俗特色。
3.5.2 分享:教师分享自己对日喀则民俗风情的认识和感受,引导学生关注日喀则的文化特点。
《我的家在日喀则》教案
教学内容:
小学音乐第十册第四单元
唱:《我的家在日喀则》
动:集体舞,《我的家在日喀则》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感受西藏的风土人情、音乐舞蹈风格。
2.技能目标:
①能情绪饱满地、准确地演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深刻体会歌曲中抒发的藏族人民热爱家乡的喜悦心情。
②初步接触了解藏族踢踏舞,通过学跳几个踢踏舞步,从而让学生喜爱上藏族歌舞艺术。
③通过歌词创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造力,丰富他们的音乐感受。
3.情感目标:
从《我的家在日喀则》到《我的家在双沟》,在学生情感的自然迁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我的家在日喀则》是一首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五声调式的藏族民歌。
歌曲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中XX XX|X X|节奏音型很有特点。
第二部分节奏拉宽,一个七拍的长音好似人们在高歌吟唱。
第三部分完全再现了第一部分主题。
唱了这首歌,你一定会想起一群身着彩艳盛装的藏族人民跳着欢快的踢踏舞的热烈场面,歌词中的衬词“啊嗦啊嗦马里拉”贯穿全曲,使歌曲的欢乐气氛更为热烈,抒发了藏族人民热爱家乡和庆贺丰收的喜悦心情。
教学重点:
用轻快和连贯饱满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深刻体会歌曲中表现的自豪、喜悦的情绪。
教学难点:
1.歌曲第二部分的七拍长音要唱得饱满、连贯。
2.通过藏族踢踏舞表演《我的家在日喀则》,表现欢快热烈的情绪。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青藏高原》把学生带入浓郁的藏文化氛围。
一、了解藏族风土人情
1.你们喜欢刚才的那首歌曲《青藏高原》吗?这节课我们就坐着火车一起去青藏高原走一走看一看好吗?(播放课件《走进西藏》)
2.随着我们的摄像机镜头去西藏转了一圈,你有何感受?
二、了解藏族踢踏舞
1.藏族人民能歌善舞,藏族舞蹈主要有三大种类旋子舞(以长袖善舞为特色)、锅庄舞(一群人围成圈边唱边舞)、踢踏舞(以脚下踢踏为主),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下藏族的踢踏舞。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藏族踢踏舞。
2.怎么样?是不是挺带劲的?在藏语里,踢踏舞被称为“谐桌”,即脚上的舞蹈,藏族踢踏舞注重的是舞者脚上的跳、踢、跃和跺等动作以及产生的音响效果。
想不想学跳藏族踢踏舞?(师教退踏步动作)
3.跟着《我的家在日喀则》音乐片段跳一跳
三、歌曲学习
1.初听歌曲。
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一首歌曲,是一首藏族踢踏舞曲,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
请仔细听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
师介绍:“日喀则”读KA,是西藏第二大城市,是藏语中“日喀则”最肥沃的土地、最美好的庄园的意思。
“啊嗦啊嗦马里拉”是藏族歌曲中的衬词。
2.难点解决:学唱第二部分长音处。
①这首歌曲是日喀则的孩子们在向大家介绍他们的家乡呢?听!他那长长的吆喝声,想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呢!(师播放七拍长音处)
②请你数一数这个长音一共有几拍?猜一猜藏族孩子亮着嗓子长长的吆喝时会做些什么动作?合着音乐做一做动作。
③最后一个“啊”处是什么记号?为什么要用下滑音记号?(师范唱有下滑音的和没有下滑音的,让学生体会此时的感情)生用兴奋而短促的声音唱下滑音“啊”。
④完整唱这一句。
3.再听歌曲
从同学们刚才这么激动的声音当中,我仿佛真的看到了日喀则的冰糖和葡萄,(出示冰糖与葡萄的画面)瞧!那一串串轻轻一咬就能流出蜜汁的紫葡萄和晶莹剔透如水晶般的冰糖,真是令人垂涎欲滴啊!下面我们再次来听一听藏族孩子是如何自豪的介绍他们家乡的吧!
思考: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段?
4.学唱一、三两段
①找一找一、三两段的异同
②跟琴唱谱
③加入歌词唱
④师生合作唱(先师问生接唱,然后生问师接唱)
5.学唱第二段
①生唱一三段,师唱第二段
②第二段曲调比较蜿蜒曲折,但是它有几小节的旋律是相同的,下面老师把这段曲谱给大家唱一唱,请你仔细找一找,哪些小节旋律相同。
③生跟着琴唱一唱曲谱
④把歌词带入唱一唱
⑤比较“拉”唱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时不同的感受,引导学生用愉悦的声音演唱歌曲。
⑥完整演唱第二段
6.跟着伴奏完整演唱歌曲(师生合作唱)
四、创编歌曲
1.日喀则是个好地方,其实我们的家乡句容也同样是个好地方,这里有美味的草莓、葡萄,有闻名全国的茅山、宝华山,下面我们就用《我的家在日喀则》旋律填上词,来唱一唱我们的家乡好吗?(生试着填词,师在电脑上记录下来)
2.生唱自己填词的歌曲《我的家在双沟》
五、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一个神秘的地方——西藏,领略了那儿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与音乐舞蹈,藏族还有更多美妙的音乐动人的舞蹈等着同学们去学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电视、电脑网络等手段继续学习,老师也欢迎同学们课后多与我进行交流。
好,今天的课就到这儿结束,最后我们一同用藏语“扎西得勒!”相互到个别吧,扎西得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