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愚溪诗序》教案

《愚溪诗序》教案

《愚溪诗序》教案
《愚溪诗序》教案

《愚溪诗序》教案

教案设计李秋宾

《愚溪诗序》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这一单元是中国古代散文单元,本文体裁是序,教材安排为自读课文。故本课教学时一方面要注意文体特点,注重朗读,体味语言,积累文言词句,领会古代散文记叙中兼以议论抒情的特点。另一方面还应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会知识迁移。

[教学设想]: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故语文课堂教学应以课本为例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美好的道德情操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愚溪诗序》是一篇序,其作者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继承了屈原以来“不平则鸣”的创作传统,强调“文者以明道”。他的这篇文章是时而写景,时而写情,时而议论,全文用自嘲的笔法凭27个愚字连缀成文,表达了孤愤抑郁的情怀,形成了寓情于景,托物起兴的艺术特色。故教读时应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引导学生在抑扬顿挫、有节奏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在熟悉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章谴词造句的妙处;同时还应结合作者经历、创作动机及时代背景体会古代散文在记叙中兼以议论抒情的特点,加深对托物兴辞手法及作家作品的理解;并希望通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品相关的一些信息,以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诵读、点拨、讨论与目标教学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具体如下:

1、本文语言浅显,不必多讲,教师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渎能力。

2、注重文章诵读,围绕“愚”来理解、学习本文,突出重点。

3、指导学法,要发现问题——探究疑难——拓展思维,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教法要灵活多变,放手学生自渎,并适当拓展,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归纳、比较联系的能力,实现知识迁移,提高自学能力。

4、充分利用点拨与研讨的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索中拓展学生知识和学会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教法构想依据:

学生现状:高二学生具有阅读一般古代散文的能力。但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故应积极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发现问题,积极质疑思考的习惯,培养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拓展、迁移能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继续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线索,总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3、学习文章以“愚”贯穿全文,写景善于布局的艺术特点。

4、学习本文夹叙夹议、托物兴辞、善于用典的写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古代散文诵读、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1、领会作者对压抑人才的不合理社会的批判。

2、引导学生在面对人生磨难时以达观的态度去积极应对。

[教学重难点]:

1、主动积累文言词语的意识和培养自渎文言文的能力。

2、领会古代散文记叙中兼以议论抒情的特点。

3、理解“正话反说”,典故的作用及对典故的正确理解。这也是本文的难点。

[教学课时]:拟用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介绍常识背景,读熟读懂,积累文言词句,理清思路,归纳内容。

第二课时,抓住“愚”,作深入分析探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文章艺术手法上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体会中国古代士大夫寄情山水的心理,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教学用具]:投影

[教学安排]:

课前预习:

1、教师正音字后,要求学生课下熟读课文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在以往所学基础上归纳整理文言词句。

3、对自渎中的疑难作出记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唐代的“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韩愈的“至情之文”《祭十二郎文》━━柳宗元的风格清新的诗序《愚溪诗序》。

唐以来,为了扫除齐梁遗留下的浮华文风,以陈子昂为先声,韩愈、柳宗元倡导并推行了文学革新运动,由于创作上注重思想内容和文学的社会作用,效仿先秦古文,故称“古文运动”。韩愈和柳宗元既是运动的倡导者,也是运动的实践者,他们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古文”

二、介绍本文相关常识(投影展示)

1、作者: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中期著名文学家。因和刘禹锡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后仕官柳州,人又称之为柳柳州。其代表作是大家都熟悉的《永州八记》。

2、释题:

从题目上看,这篇文章是一篇诗序,再看课文结尾,我们知道这是为《八愚诗》写的序言。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回顾序是什么?

序是著作、诗文集子前面的说明性文字。古代有文序、宴集序、赠序等,本文属于诗序,是文序的一种。

《愚溪诗序》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作。公元80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的“永贞变革”,把矛头直指豪门贵族、藩镇、宦官,革除弊政,打击权奸,作了一些对人民有利的事情。结果被宦官勾结豪门贵族镇压了下去,唐顺宗被迫让位给太子宪宗李纯。唐宪宗李纯上台后,杀了王叔文,逼死王伾,贬柳宗元于永州并终生不得量移。

文章题为“愚溪”,实际上,所记内容是当时作者心境的反映。文章借愚溪风景抒发了自己被埋没受屈辱、不得不愚的悲愤心情。

三、课文朗读。(注意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文章谴词造句的妙处)

1、个读:(学生自荐或老师指定)

正音;肯定处理较好之处;对不足予以指出,并提示全体同学应如何处理。

2、齐诵:(视学生课前读课文的情况读1至3遍,每遍之间进一步提示节奏和情感的把握,且可在朗读中解决一些字词句的问题)

要求注意深沉、愤慨的语气,读得流畅、自然、投入。

四、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读懂全文,理清思路,质疑探讨。

要求:

1、学习小组共同交流课前阅读成果,研讨预习疑难,组内解决,还不懂的记下来,质疑。

2、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活动研讨步骤]:

☆学生分组阅读、翻译(8-10分钟)。

积累实词(愚、家、适等);学习虚词(为、见┄┄于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疑答难,指导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等。

☆用投影展示本课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及重点文言句式,帮助学生完善词句积累。

☆师生互动,概括段落内容。

问题设计:(投影展示)

(一)通常作文之时,要尽量避免同词重复,可本文却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个字不断出现,并以此命名了哪些事物,用意何在?

明确:“愚”;愚溪、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线索。

(二)愚溪最早叫什么?作者为何更名?

明确:(1)冉溪、染溪;(2)“予以愚触罪”;“古有愚公谷”“土之居者,犹齗齗然”(三)作者给溪水更名,除上述原因外,有无溪水的自身原因呢?

明确:①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②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③幽邃浅狭,不能兴云雨。总之:“无以利世”。

(四)第4段说了几个愚人,用意何在?

明确:三个:①宁武子:智而为愚②颜子:睿而为愚③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用意是以宁武子的智而为愚,颜子的睿而为愚衬予“愚”。

(五)第5段是全文高潮,作者再次面对永州的山水将愚溪与作者个人的情况相结合,通过类比,写出愚者自有愚者的乐趣,那么作者是如何将愚溪和愚人进行类比的呢?情感有何变化?明确:“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

“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情感变化:由贬到赞,抒发了内心深处的愤世嫉俗的不平之情!

[归纳]:(板书或投影)

(一)交代溪水的位置并为之更名。

(二)叙写“愚溪八景”。

(三)点明称“愚”原因:“无以利世”。

(四)古今对照言“愚”。

(五)点题:名愚实不愚。

五、练习:画出“愚溪八景”来,体会文章写景善于布局的艺术特点。

学生配合自主完成,一名同学慢读,另一名同学在纸上画出来。

六、小结后齐诵课文,体会文章骈散结合、清新秀丽、简洁生动、富有哲理的语言特点。

七、作业:

1、整理完善文言词句

2、预习作业:

①熟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②课下探讨:本文的“愚”有何深意?体会本文夹叙夹议、托物兴辞、善于用典的艺术特色。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回顾上节要点,朗读课文。

二、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投影)

抓住“愚”,作深入分析探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文章艺术手法上的特点;

三、讨论理解作者以“愚”自称的深刻含意 (“愚”字是课文的题眼,抓住了“愚”,也就抓住了文章的灵魂),以及文章的艺术特色。(投影展示)

问题设计:

1、文章写了“愚溪八景”,说“以予故,咸以愚辱焉”,这愚溪、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愚吗?作者又说,“予以愚触罪”,果真如此吗?

明确:当然不是。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把溪水加之于“愚”,且说其“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明确:愚溪“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且人文景观点缀其间,何愚之有?是蒙冤受愚;而柳高洁孤傲、是被排挤被贬谪,含冤受辱;作者以善鉴万类的溪水类比自照,托物兴辞,这是一种无奈,是对现实的讽刺与抗议,更是悲愤与不满,表达了作者的愤激之情。

2、作者遭贬后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我们应如何正确理解“愚”?

明确:寄情山水、自嘲自慰、宣泄不满,坚守品格。

文中之愚都是正话反说,目的在于揭露现实的黑暗,批判社会压抑人才的不合理现象,表达无奈、愤激之情。(时代的原因,封建社会对人们思想的钳制)

3、找出文中用典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1)古有寓公者——语出《说苑·理政》,引出命名问题。

2)夫水,智者乐也——语出《论语·雍也》,与下文“独见辱于愚”形成对照。

3)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语出《荀子·劝学》正话反说,表达愤慨之情。

4)宁武子“邦无德则愚”,智而为愚者也——语出《论语·公冶长》;

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语出《论语·为政》;

这两个典故为下文“不得为真愚”张目。

5)超鸿蒙——语出《庄子·在宥》;混希夷——语出《老子》,这两个典故意在表现自己的高洁志向。

4、本文的艺术手法有何特点?明确:

1)托物兴辞,寓意深远。

2)全文以“愚”为线索,夹叙夹议、情融其中。(结合课后练习一、二)

3)写景善于布局。

4)善于用典,丰富文章内容。(结合课后练习三)

四、思维拓展:

1、如何看待柳宗元的“超鸿蒙,混希夷”?

明确:故作旷达,无奈之语。

2、怎样理解中国士大夫寄情山水的心理?(投影展示)

明确:拓展:自古以来,士大夫皆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高宗旨,他们读书以入仕参政为目标,借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很多时候,他们的政治抱负因种种原因得不到施展,无法实现“利世”的理想,所以只能寄情山水了。

历代文人中有不少人正是入世不得进,出世又欲罢不能的坎坷人生,使他们走上田园、山水,在一种矛盾、苦闷的心境下,借酒赋诗,以文述怀。这种矛盾冲突,朦胧之态,则使诗文展现出一种矛盾、深邃的意境,形成了意蕴含蓄的“诗美”,使得文学创作展现出另一副清新的景象(如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而且有些在诗文中表现出来的面对失意时积极的生活态度也给后人作出了榜样。(如苏轼的《赤壁赋》)

对此,我们应以辨证的角度,时代的眼光去看待作家作品,吸取其中的精华,树立健康乐观的人生观。

五、小结

1、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学了哪些具体知识,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有何思考。

2、课文朗读,背诵第五段

六、布置作业:

1、进一步完善柳宗元诗文的整理,谈谈自己对其人其作的理解。

2、预习苏轼的《赤壁赋》

七、教学反思:

应具体结合学生情况看有没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比较阅读,加大拓展。

比较阅读

1.比较本文和《兰亭集序》的相同之处。

都有景物描写,都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

2.比较本文和《祭十二郎文》在抒情方式上的区别。

本文托物兴辞,寓情于景。《祭十二郎文》的抒情不拘常格,如泣如诉,自由抒情,感情诚挚,催人泪下。

[本文突破重点、难点的具体方法]:

第一,诵读是一个重点。因为语言是情感的艺术,让学生在诵读中从语言层面理解内容,用心体会作者的情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方法灵活多样,注意深沉、愤慨的语气。

第二,师生、生生交流互动。把学生放在主动地位上,让其在课堂动态交流中学习。学生在讨论、辩论和交换看法的过程中,解决语文教学要点、难点、重点,并做到集思广益,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以求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老师在其中充当“导”的应有地位。

第三,亮点探究。

教师不做整篇逐字逐句的分析,只抓文中的亮点、关键字句进行点拨,好词、好句让学生朗读、品味,帮助学生完善内容整理。

第四,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及拓展性。

第五,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课堂容量。

八、课后小记(记录反馈和不足)

教学流程图

《愚溪诗序》学案设计

[教学构想]:《愚溪诗序》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这一单元是中国古代散文单元,本文体裁是序,教材安排为自读课文。故本课教学时一方面要注意文体特点,注重朗读,体味语言,积累文言词句,领会古代散文记叙中兼以议论抒情的特点。另一方面还应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会知识迁移。

诵读、点拨、讨论与目标教学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1、本文语言浅显,不必多讲,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要有意识地培养自渎能力。

2、注重文章诵读,围绕“愚”来理解、学习本文,突出重点。

3、掌握学法,要发现问题——探究疑难——拓展思维,提高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教法要灵活多变,放手学生自渎,并适当拓展,培养对知识的整理归纳、比较联系的能力,实现知识迁移,提高自学能力。

4、充分利用点拨与研讨的方法,在自主探索中拓展学生知识和学会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具有阅读一般古代散文的能力。但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故应积极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发现问题,积极质疑思考的习惯,培养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拓展、迁移能力。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继续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线索,总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3、学习文章以“愚”贯穿全文,写景善于布局的艺术特点。

4、学习本文夹叙夹议、托物兴辞、善于用典的写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古代散文诵读、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1、领会作者对压抑人才的不合理社会的批判。

2、引导学生在面对人生磨难时以达观的态度去积极应对。

[学习重难点]:

1、主动积累文言词语的意识和培养自渎文言文的能力。

2、领会古代散文记叙中兼以议论抒情的特点。

3、理解“正话反说”,典故的作用及对典故的正确理解。这也是本文的难点。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故语文课堂教学应以课本为例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美好的道德情操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愚溪诗序》是一篇序,其作者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继承了屈原以来“不平则鸣”的创作传统,强调“文者以明道”。他的这篇文章是时而写景,时而写情,时而议论,全文用自嘲的笔法凭27个愚字连缀成文,表达了孤愤抑郁的情怀,形成了寓情于景,托物起兴的艺术特色。故教读时应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引导学生在抑扬顿挫、有节奏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在熟悉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章谴词造句的妙处;同时还应结合作者经历、创作动机及时代背景体会古代散文在记叙中兼以议论抒情的特点,加深对托物兴辞手法及作家作品的理解;并希望通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品相关的一些信息,以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教学课时]: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了解常识背景,读熟读懂,积累文言词句,理清思路,归纳内容。

第二课时,抓住“愚”,作深入分析探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文章艺术手法上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体会中国古代士大夫寄情山水的心理,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教学用具]:投影

[学习安排]:

课前预习:

1、教师正音字后,要求学生课下熟读课文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在以往所学基础上归纳整理文言词句。

3、对自渎中的疑难作出记录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进入课文学习:

唐代的“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韩愈的“至情之文”《祭十二郎文》━━柳宗元的风格清新的诗序《愚溪诗序》。

二、了解本文相关常识(看投影展示)

1、作者: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中期著名文学家。因和刘禹锡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后仕官柳州,人又称之为柳柳州。其代表作是大家都熟悉的《永州八记》。

2、解题:

从题目上看,这篇文章是一篇诗序,再看课文结尾,知道这是为《八愚诗》写的序言。

了解序是什么?

序是著作、诗文集子前面的说明性文字。古代有文序、宴集序、赠序等,本文属于诗序,是文序的一种。

《愚溪诗序》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作。文章题为“愚溪”,实际上,所记内容是当时作者心境的反映。文章借愚溪风景抒发了自己被埋没受屈辱、不得不愚的悲愤心情。

三、课文朗读。(注意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文章谴词造句的妙处)

1、个读:(学生自荐或老师指定)

正音;肯定处理较好之处;对不足予以指出,并提示全体同学应如何处理。

2、齐诵:(视学生课前读课文的情况读1至3遍,每遍之间进一步提示节奏和情感的把握,且可在朗读中解决一些字词句的问题)

要求注意深沉、愤慨的语气,读得流畅、自然、投入。

四、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读懂全文,理清思路,质疑探讨。

要求:

1、学习小组共同交流课前阅读成果,研讨预习疑难,组内解决,还不懂的记下来,质疑。

2、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活动研讨步骤]:

☆学生分组阅读、翻译(8-10分钟)。

积累实词(愚、家、适等);学习虚词(为、见┄┄于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疑答难,指导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等。

☆用投影展示本课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及重点文言句式,帮助学生完善词句积累。

☆师生互动,概括段落内容。

问题讨论:(投影展示)

(一)通常作文之时,要尽量避免同词重复,可本文却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个字不断出现,并以此命名了哪些事物,用意何在?

(二)愚溪最早叫什么?作者为何更名?

(三)作者给溪水更名,除上述原因外,有无溪水的自身原因呢?

(四)第4段说了几个愚人,用意何在?

(五)第5段是全文高潮,作者再次面对永州的山水将愚溪与作者个人的情况相结合,通过类比,写出愚者自有愚者的乐趣,那么作者是如何将愚溪和愚人进行类比的呢?情感有何变化?[归纳]:(板书或投影)

(一)交代溪水的位置并为之更名。

(二)叙写“愚溪八景”。

(三)点明称“愚”原因:“无以利世”。

(四)古今对照言“愚”。

(五)点题:名愚实不愚。

五、练习:画出“愚溪八景”来,体会文章写景善于布局的艺术特点。

学生配合自主完成,一名同学慢读,另一名同学在纸上画出来。

六、小结后齐诵课文,体会文章骈散结合、清新秀丽、简洁生动、富有哲理的语言特点。

七、作业:

1、整理完善文言词句

2、预习作业:

①熟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②课下探讨:本文的“愚”有何深意?体会本文夹叙夹议、托物兴辞、善于用典的艺术特色。

第二课时

一、进入情境

回顾上节要点,朗读课文。

二、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投影)

抓住“愚”,作深入分析探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文章艺术手法上的特点;

三、讨论理解作者以“愚”自称的深刻含意 (“愚”字是课文的题眼,抓住了“愚”,也就抓住了文章的灵魂),以及文章的艺术特色。(投影展示)

解决问题:

1、文章写了“愚溪八景”,说“以予故,咸以愚辱焉”,这愚溪、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愚吗?作者又说,“予以愚触罪”,果真如此吗?

作者为什么要把溪水加之于“愚”,且说其“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2、作者遭贬后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我们应如何正确理解“愚”?

3、找出文中用典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1)古有寓公者——语出《说苑·理政》,引出命名问题。

2)夫水,智者乐也——语出《论语·雍也》,与下文“独见辱于愚”形成对照。

3)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语出《荀子·劝学》正话反说,表达愤慨之情。

4)宁武子“邦无德则愚”,智而为愚者也——语出《论语·公冶长》;

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语出《论语·为政》;

这两个典故为下文“不得为真愚”张目。

5)超鸿蒙——语出《庄子·在宥》;混希夷——语出《老子》,这两个典故意在表现自己的高洁志向。

4、本文的艺术手法有何特点?明确:

1)托物兴辞,寓意深远。

2)全文以“愚”为线索,夹叙夹议、情融其中。(结合课后练习一、二)

3)写景善于布局。

4)善于用典,丰富文章内容。(结合课后练习三)

四、思维拓展:

1、如何看待柳宗元的“超鸿蒙,混希夷”?

明确:故作旷达,无奈之语。

2、怎样理解中国士大夫寄情山水的心理?(投影展示)

明确:拓展:自古以来,士大夫皆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高宗旨,他们读书以入仕参政为目标,借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很多时候,他们的政治抱负因种种原因得不到施展,无法实现“利世”的理想,所以只能寄情山水了。

历代文人中有不少人正是入世不得进,出世又欲罢不能的坎坷人生,使他们走上田园、山水,在一种矛盾、苦闷的心境下,借酒赋诗,以文述怀。这种矛盾冲突,朦胧之态,则使诗文展现出一种矛盾、深邃的意境,形成了意蕴含蓄的“诗美”,使得文学创作展现出另一副清新的景象(如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而且有些在诗文中表现出来的面对失意时积极的生活态度也给后人作出了榜样。(如苏轼的《赤壁赋》)

对此,我们应以辨证的角度,时代的眼光去看待作家作品,吸取其中的精华,树立健康乐观的人生观。

五、小结

1、回顾本课学了哪些具体知识,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有何思考。

2、课文朗读,背诵第五段

六、作业:

1、进一步完善柳宗元诗文的整理,谈谈自己对其人其作的理解。

2、预习苏轼的《赤壁赋》

七、文言字词句的整理:

古今异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能使愚者喜哭眷慕,乐而不能去者通假字于是做《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词类活用

智而为愚者(形容词作名词,聪明人)

然则虽辱而愚之(形容词作动词,用愚来称呼)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形容词作动词,装愚、装傻、装糊涂)

睿而为愚者也(形容词作名词,明知的人)得其尤绝者家焉(名词动用,安家)

无以利世(使动用法,“使……得利”)

溪虽莫利于世(形容词作动词,有力、有好处)

东流入潇水(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往东北)

合流屈曲而南(方位名词作动词,向南流)

今予家是溪(名词动用,安家、住家、住下)

一词多义:

名名之以其能(命名,动词)而名莫能定(名称,名词)

名之以其能(命名,动词)而名莫能定(名称,名词)

为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叫做,动词)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筑成,动词)故凡为愚者(称作,动词)愚池之东,为愚塘(是,动词)智而为愚者也(假装,动词)

皆不得为真愚(算作,动词)

乐,居,类

夫水,智者乐也(爱好、喜好,动词,yào)乐而不能去也(快乐、高兴,动词,lè)

或曰:冉氏尝居也(居住,动词)得泉焉,又买居之(占有,动词)

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类似,动词)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种类,名词)

文言句式

皆山水之奇者;夫水,智者乐也;(判断句)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判断句)

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状语后置句)

溪虽莫利于世(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句)

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宾语前置)

寂寥而莫我知也(宾语前置)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被动句)今予家(于)是溪(省略句)

文言文《愚溪诗序》阅读答案

文言文《愚溪诗序》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这篇文言文《align: center;愚溪诗序》阅读答案,由语文网提供,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买居之,为愚泉居:占据 B.灌水之阳有溪焉阳:北面 C.夫水,智者乐也乐:喜爱、爱好 D.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类:像 9.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寡人之于国也 C.故更之为愚溪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D.其南为愚亭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初中音乐《彩云追月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彩云追月》 执教人: 教学设计: 一、伴着《渔舟唱晚》的旋律,开始今天的音乐课,让学生放松身心,感受乐曲的美。 1、欣赏完,老师问:“这首乐曲的曲名是?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学生回答:“渔舟唱晚》是由古筝演奏的。老师问:“古筝属于西洋乐器还是民族乐器?学生答:“民族乐器”。老师问:“除了古筝,你还了解我国哪些民族乐器。”学生回答,有二胡、琵琶、笛子、萧、笙等等。 2、老师总结:“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我国的民族乐器,今天老师又为同学们带来一件乐器, 你们认识吗?”接着向同学们简单介绍扬琴的知识,并现场为同学们演奏一曲《彩云追月》,同 学们很感兴趣,这样利用扬琴导入课的开始,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欣赏民乐合奏曲《彩云追月》,先完整欣赏一遍,欣赏前提出问题(1)乐曲为我们描绘 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乐曲分几段?欣赏完让学生回答。 4、分段欣赏,欣赏第一段时提出问题:乐曲里有哪些乐器的音色?欣赏完让学生回答,老 师评价及总结。 欣赏第二段时与第一段做对比,它与第一段比较,旋律有什么变化?欣赏第二段时,你能 想象到一幅怎样的情景?欣赏完后让学生回答,老师评价及总结。 把一二段连起来再听一遍,让学生随音乐划拍或身体随音乐律动,更好的感受音乐带给我 们的美。 5、欣赏第三段,老师讲解:“最富有动感的是第三段,乐器间应答似的对话仿佛云和月的 嬉戏,时明时暗,忽上忽下、意趣盎然。 二、欣赏完民乐合奏曲《彩云追月》,介绍曲作者任光及创作这首乐曲时的背景。 三、学习歌曲《彩云追月》: 1、朗读歌词,老师范唱第一段。 2、欣赏歌曲范唱,让学生随歌曲拍四四拍子,感受歌曲的节拍特点,并注意歌曲的速度。 3、让学生随琴用”噜“音模唱老师弹出的旋律,提醒学生发“噜”时要唱的轻快有弹性。 4、随琴用“哩”完整的演唱歌曲旋律。 5、填词演唱歌曲一遍,并拍节拍。 6、学会第二段结束句,前面的旋律与第一段一样。 7、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切分节奏的唱法与拍法,演唱歌曲前半部分时拍节拍,演唱后半部 分时拍节奏。让学生完整随琴演唱一遍,老师评价,指出优点与缺点。 8、歌曲的艺术处理,A 段采用五声音阶构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在演唱A 段时用圆润连 贯的声音演唱,以突出歌曲所表达的意境美。B 段是A 段派生出来的旋律,它比A 段更加 委婉动人,每小节都使用了切分节奏,曲调使人产生心潮澎湃的激动情绪,所以我们在唱 时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9、随伴奏音乐,老师指挥再次完整的演唱一遍歌曲。 四、音乐活动:把学生分三组,打ft乐器组、合唱组、器乐演奏组,给同学们准备时间,然后 老师用扬琴伴奏,师生合作演奏《彩云追月》,使课的气氛达到高潮,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 动的效果及场面。 五、欣赏《花好月圆》与《彩云追月》从情绪与速度作比较。欣赏完请学生回答。 六、总结:“今天我们主要欣赏了民乐合奏曲《彩云追月》,并演唱了由此改编的歌曲。我们的民 族音乐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它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喜欢并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将 来成为传承者,只要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音乐是我们共同的语言!最后让我们在《彩云追月》的旋律中结束这节课。

《赤壁赋》优秀教学案例

《赤壁赋》优秀教学案例 案例的背景与主题 1、案例的背景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我校的一个省级课题,因此学校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也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实践这些新的理念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转变教学方式,重新定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重新审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形式,一直是我们教学中思考、实践和反思的话题。 古代散文教学是语文传承古代文化的主要载体,但是传统的古文教学在教师的教学方式、评价形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很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地方。因此探索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古文教学是我们在省级课题之下的一个子课题。如何走出一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古文教学之路?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尝试以宋代美文《赤壁赋》为载体,通过研究性学习,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带领学生进入快乐的古文学习园地。 2、案例的主题 苏轼的《赤壁赋》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将纯理念的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观的契合

间发出哲理的意蕴。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它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中唯一的一篇宋文,其他三篇则是唐文——李密的《陈情表》、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柳宗元的《愚溪诗序》。唐代散文重在意境和情感,而宋代散文则重在情感和理趣。但无论是意境、情感或是理趣,都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这也就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因此,在对《赤壁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确立如下的三个教学目标:(1)学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2)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3)了解诗人儒道兼济的思想。并以“欣赏分析文中的‘水月’意象”和“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为教学重点。 教学中,第一课时应运用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多听、多看,同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重在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课时重在研究性的讨论学习,方法是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写好发言稿,课堂上以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

愚溪诗序原文及翻译

愚溪诗序 唐·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创作背景】 柳宗元被贬永州,只能与山水为伍,从山水中寻求慰藉,一切凄凉之感、愤激之情,也只能向山水发泄。因此,这时他笔下的山水,都饱含作者深沉的酸甜苦辣。他在一首诗中说:“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本文就是一篇深得骚人之旨的好文章。

关于优质公开课大班数学教案随笔

关于优质公开课大班数学教案随笔 使幼儿在玩中学、乐中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设计使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接下来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最新优质公开课大班数学教案随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优质公开课大班数学教案随笔1 大班数学活动铺垫子(面积守恒)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等内容,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初步体验面积的守恒,在操作过程中能积极尝试,主动学习,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铺垫子(面积守恒)教案吧。 活动目标: 1、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初步体验面积的守恒。 2、在操作过程中能积极尝试,主动学习。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小长方形每人5个三角形若干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设疑(教师出示两个形状不同,但面积相同的纸) 师:小朋友,老师这儿有两张纸,你们觉得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你能有什么办法证明谁大,谁小? 小结:这两张纸到底谁大?谁小?这问题可好难?怎么办?如果我给你们一些小长方形,你们能利用小长方形来解决谁大,谁小的问题吗? 二、利用小长方形,形成初步的面积守恒概念 师:谁来用小长方形试一下?这张纸你用几个小长方形铺满的?再试一下另外一张纸,需要几个小长方形? 小结:这两张纸都用了5个小长方形,说明它们是一样大的。 三、幼儿操作,巩固概念。 师:请小朋友每人拿5块小长方形,拼出一个图案,并把你的图案的形状记录下来。

小结: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们都拼出了那些图案。你们拼出的图形都用了几块小长方形。我们都用了5块,说明这些图形都是一样大的。 四、幼儿操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现在,你们看,老师手中有什么?这三角形有多大吗?请你们看一下,这两个图形是不是一样大?为什么? 现在,也请你们用三角形和小长方形拼出一个图形,并把图形的形状和你使用了几块长方形几块三角形记录下来。 小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图形,你觉得哪些图形是一样大小的? 活动延伸: 师:在小朋友的操作纸上,有一些图形,请你们看一看,哪些图形是一样大小的。请你用一定的标记把它标出来。 活动反思: 数学****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优质公开课大班数学教案随笔2

彩云追教案

彩云追月教案 彩云追月 教学目标: 1、在学习民族音乐作品《彩云追月》的过程中,感受幽淡的夜幕下,云月追逐相映成趣的意境。初步产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2、在欣赏、歌唱、探究中感受音乐的情感并充满感情地歌唱。 3、初步掌握切分节奏、波音、倚音的唱法,并能尝试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教学重点:能尝试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切分节奏、波音、倚音的唱法,及美好的歌唱方式。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引入欣赏 1、欣赏舞蹈《彩云追月》。 提问:(1)看完这段舞蹈体会到怎样的音乐情绪? (优美、抒情) (2)哪一幅图的意境更适合表现这段音乐? (课件出示太阳和月亮) 2、出示课题: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这段舞蹈的乐曲叫做什么?同学们知道吗? (《彩云追月》) 它是由着名的作曲家任光所写。乐曲的旋律舒缓优美,把人带进了“皎洁明月动,彩云紧相随”的诗画意境之中,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民族管弦乐演奏的《彩云追月》。 师:在欣赏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感受作品的节奏、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生欣赏,提供学生选择的答案:节奏:平稳的多变的自由的 情绪:雄壮的抒情的活泼的 速度:中速稍慢较快) 三、新授歌曲 师:如此美妙的乐曲旋律深深打动了词作者王付林,他主动为旋律配上了歌词,于是便诞生了歌曲《彩云追月》,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唱着。同学们仔细聆听老师演唱的《彩云追月》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师演唱《彩云追月》,学生回答问题。 (思念、离愁、盼望亲人相见)

师:说的真好,歌曲描绘了作者思念远在台湾的亲人,盼望两岸早日统一的迫切愿望,让我们怀着这样的心愿再听一遍歌曲,同学们轻声跟着用“嗯”哼鸣模唱,找出你认为较难的乐句我们共同探讨。 (学生找出切分节奏,装饰音,波音来共同探讨) 1、课件出示6 i 6 5 3 5 | X X X XX X | 翘首遥望 (请几个同学试着唱唱看,唱的好的同学可以请他当小老师领其他同学唱,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 2、讲解切分节奏: X X X (板书画W和切西瓜方法,强弱用西瓜的重量引导学生,最重的那个音就是切分音) 3、出示:6 i 6 5 3 5 |(同学们分男女两组第一条旋律) 3 5 3 2 1 2 |(请个别同学尝试唱第二条旋律) 生跟琴跟师反复练唱。 4. 出示波音6 5 5. 出示倚音 5 3 (师范唱,让学生感受波音的正确演唱方式,并请同学先自己尝试唱唱看) 6. 师范唱乐谱,同学轻声尝试跟唱。 7. 学生轻声跟琴尝试带入第一段歌词,师领学生跟唱。 8. 给学生时间熟读第二段词,自主学唱第二段词,学生熟读期间,师可以在前面轻声的弹旋律。 9.分2—4大组,分别跟琴唱第二段词检查他们的自主学习情况。 10.完整的演唱全曲。 四、歌曲处理 师提问: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比较好呢? (深情、优美) 师:很好,那就让我们尝试着用这样的声音来演唱吧! 生:(充满感情地演唱《彩云追月》) 五、拓展延伸 师:一首经典的老歌寄托了人们多少深情的盼望,无论是乐曲还是歌曲,都被许多音乐艺术家们再度创作、传唱着。今天老师还准备了其他版本的《彩云追月》,想一听为快吗? 1、欣赏高胡演奏的《彩云追月》,并试着画一画旋律线,体会乐曲的旋律。 2、欣赏超级女声版《彩云追月》,该曲融入了现代的音乐元素,并用丰富的的和声手法使音乐更加饱满、感人。 六、总结下课:

最新【精品】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教案文言文专题17名师优秀教案

【精品】200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教案文言文专题17 200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教案:文言文专题 复习概述 一、考纲解读 1(理解B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理解与 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C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 中的观点态度 二、整体复习设想 1(熟读课文,夯实基础 (1)、积累实词。 教学大纲规定中学阶段要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可分类复习,按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等给实词归类,以此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多而不乱。 (2)、突破虚词。 复习虚词,可根据今年必考的18个虚词的义项和用法,在课文中去找相应的 例子。常见的用法无需多讲,复习重点应放在不常用难以掌握的用法上。 2(归纳总结、建立知识网络 实词,应该从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类活用等方面梳理; 虚词,应将重要虚词的各种不同用法及典型例句加以梳理; 句式,应将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方面对典型例句加以梳理。 3(选择合适的训练材料进行训练

近三年高考试题汇编 第一部分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化整为零突破《大纲》规定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 (按照学号前40位同学每人负责3个——通过工具书查出常见用法、意义并配 上课文中的例子。,天时间完成)每节课,人×,。8人×3。共5课时(1周) 1.爱 3.被bai 义项: ?被子(表面、覆盖); ? 喜爱,宠爱、关爱、亲爱的、心爱?介词,表示 被动; 的、音“Pī” ?惠爱、仁爱(爱护,怜悯、同情); ?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 ?爱惜(吝惜、吝啬)。 ?披散、散开 ?通“有草字头的爱”隐蔽、隐藏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覆盖 ?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柳毅传》 ?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传》加在……? 吴广 素爱人《陈涉世家》之上 ?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遭受 ?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翡翠珠被《招魂》被子 ? 爱而不见,搔 首踟蹰。《诗经?邶?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表被动 风?静女》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窃爱怜之《触龙》《五人》 ?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 ?其次关木索、被楚受辱。《报任安 书》 ?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同上) ?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pī通"披"

愚溪诗序原文及翻译

愚溪诗序原文及翻译 愚溪诗序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yín)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yào)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chí)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qiāng)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注释 1.灌水:湘江支流,在今广西东北部,今称灌江。 2.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3.潇水:在今湖南省道县北,因源出潇山,故称潇水。 4.能:胜任的,能做到的。 5.以愚触罪:唐宪宗时,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集团革新政治失败,被贬永州。愚,指此事。 6.尤绝:更好的,指风景极佳美的。 7.家:居住。 8.愚公谷:在今山东省淄博市北。刘向《说苑·政理》曾记载此谷名称的由来:“齐桓公出猎,入山谷中,见一老翁,问曰:‘是为何谷?’对曰:‘愚公之谷。’桓公问其故,曰:‘以臣名之。’” 9.龂龂然:争辩的样子。 10.更:易,改换名称。 11.买居之:买下来以为已有。居,占有、拥有。 12.上出:指泉向上冒。 13.合流屈曲而南:泉水汇合后弯弯曲曲地向南流去。 14.负土累石:指运土堆石。负,背。累,堆积。 15.塞其隘:堵住水沟狭窄的地方。 16.错置:交错布置,以求变化。 17.辱:屈辱。 18.乐:喜爱,爱好。此句语出《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19.峻急:湍急。

苏少版小学音乐《彩云追月》教学设计

苏少版小学音乐《彩云追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歌曲情绪,能用圆润、连贯的声音视唱曲谱并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2、学习并掌握切分节奏的特点。 教学重点: 能够较熟练、准确的视唱出歌曲的曲谱 教学难点: 掌握切分节奏的强弱特点,引导学生运用于歌曲的演唱中,能更贴切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熟悉乐曲旋律 1、听赏一段旋律 2、教师:这是我国著名的一首器乐作品《彩云追月》的片段,正是因为它的旋律优美,很多作词家纷纷为他填词,今天老师想为大家演绎一首由王付林作词家创作的《彩云追月》 教师范唱《彩云追月》第一段。 教师:这首《彩云追月》的歌曲表达了王付林作词家思念远在台湾亲人的心情。 3、学生熟悉旋律

教师:下面我们随着琴声来用“lu”轻声哼唱,来细细体会这首歌曲所带来的那种思念的情绪。 二、掌握切分节奏 1、教师:真是一首意境十分优美的旋律,我们来看看它的曲谱,有谁告诉我《彩云追月》的曲谱中主要有那几个音? 学生回答 它的曲谱中主要有1,2,3,5,6这五个音,也正是这五个音构成了我国传统的五声调式,而这首《彩云追月》也正是一首五声性的音乐作品。 2、下面我把这几个音重新排一个顺序,老师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演绎这一段旋律,听完之后,发生了什么改变? 教师范唱: 6 1 6 5 3 5 6 1 6 53 5 学生回答 教师:为什么第二种好听?(因为有节奏的出现) 3、出示6 1 6 53 5 教师:在这段旋律中出现了切分节奏,切分节奏改变了原来的强弱规律,重音放在了第二个音。加强了旋律的流动感,就像思念的潮水,潮起潮落。我们试着体会一下。 教师再次示范,学生模仿。(加上动作) 4、出示:3 5 3 21 2

初中文言文中于的用法教学设计

初中文言文中于的用法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usage of Yu in classical Chi nes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初中文言文中于的用法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汉语是中国的语言文字,汉语常识一般指研究汉语所需具备的领域内的基础知识。本教案根据汉语常识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也叫做语体文。初中文言文中于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小泰整理的初中文言文中于的用法,欢迎阅读 初中文言文中于作连词的用法 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 例: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③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初中文言文中于作【于是】的用法 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

例: 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 ②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捕蛇者说》) ③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罅。(对此)《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于是余有叹焉。(因此)(《游褒禅山记》) ⑤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从此) 初中文言文中于作【见……于】的用法 表示被动。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 初中文言文中于作介词的用法 1.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 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方面”“从……中”

愚溪诗序(人教版高二必修)

愚溪诗序(人教版高二必修) 愚溪诗序》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柳宗元,把握本文的写作特色。 学生能挖掘“愚”字的深刻含义,剖析作者思想感情和文章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 从“愚”字入手,找出“愚”的表象,挖掘“不愚”的实质,弄清“愚”字的深意。 本文是自读课文,课前学生以自学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对文意的梳通。课堂上老师启发点拨、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被贬后不得不愚的悲愤。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和参考资料自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 二、播放动画:学生欣赏一组永州及其附近山水风光图片放松心情并带来美的享受。

三、导入 苏轼曾说:“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好文章需反复诵读,细细咀嚼,方能悟出它好在哪里,妙在何处。我们同学现在手头拿的就是一篇好文章,课前已要求大家结合资料去梳理课文,相信每个同学都已读过。这是柳宗元被贬于永州第六年时写的。当年他曾围绕愚溪及周围景物写了一组山水诗《八愚诗》,本文是为这组诗写的序。 四、出示本文的两则评价材料: 评价资料A:《唐才子传》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天才绝伦,文章卓伟,一时行辈,咸推仰之。”评价资料B:通篇就一“愚”字点次成文,借愚溪自写照,愚溪之风景宛然,自己之行事亦宛然。前后关合照应,异趣沓来,描写最为出色。——《古文观止》 五、亮出本节课的研习内容: 《古文观止》里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愚”字可视为本文的一条线索。如果我们细细地数一数,会发现“愚”字竟多达27处。短短的一篇文章,竟有如此之多的“愚”字,绝非偶然。柳宗元为何对“愚”字如此情有独钟呢? 今天我们就来解读柳宗元笔下的“愚”。 六、挖掘“愚”字的含义。 1、学生自由放声地朗读课文,注意文中用“愚”处,找找文章用“愚”字形容哪些事物?

幼儿园优秀数学教案模板

xx优秀数学教案模板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撰写活动设计是备课的重要环节。教案写得好,目标明确、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那么在教案的实施过程即上课时就能得心应手、有条不紊、中心明确。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幼儿园优秀数学教案模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xx数学教案一:梯形在哪里 设计意图 中班的幼儿已经学习了关于图形的有关知识,并且也非常的喜欢图形,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认识梯形》这个活动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活动目标 1、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发现环境中与梯形相似的物体。 2、具有初步的观察力、想象力。 3、能按活动规则独立进行操作,愿意讲述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已认识长方形,知道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物质准备 教具:房子图一张;生活中含有梯形元素的图片若干。

学具:给图形宝宝涂色一组、正方形、长方形白纸若干、剪刀若干、蜡笔一盒、不同形状的卡片若干、铅笔若干,印尼2份、操作单若干、夹子每人一个。 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难点:认识不同的梯形。 活动过程 1.有趣的房子。 (1)巩固认识长方形。 教师出示房子图:这是什么?房子的墙是什么形状的? (2)认识梯形。 ①教师:房顶是什么形状的?这个图形和长方形一样吗?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后回答。 ②引导幼儿比较梯形和长方形的外形特征,说出两个图形的异同: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都有两条边是平平的;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是一样长的,梯形的四条边事不一样长的。 ③教师出示多种图形,引导幼儿找出梯形。 教师:这些图形里哪些是梯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儿尝试找出梯形并说出其基本特征。 2.梯形在哪里。 (1)教师:“想一想、找一找生活中哪些东西像梯形?” 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2)教师:“仔细看看这些东西像不像梯形?”

彩云追月教案

彩云追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回忆齐唱、合唱的定义与区别,四拍子的指挥 图示;学习四分休止的前休、后休并能准确应用;能够准确的发声并能准确的演唱歌曲彩云追月及其第二声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葫芦丝演奏直观而迅速的吸引学生进入课堂;通过发声练 习中的连音和顿音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演唱歌曲的连音和休止;通过柯达伊节奏、使学生能准确的掌握几个特殊节奏型;通过字母谱提示学生快速并准确的学习两个声部的演唱;通过弹一部唱二部、弹二部唱一部使学生能准确的合唱;通过教师对歌曲的改变激发学生思考如何歌曲进行再度创编。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合唱的过程充分感受“皎洁明月动、彩云紧相随”诗 画般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增进民族文化意识、热爱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喜爱合唱艺术。 二、教学重点 1、齐唱、合唱的定义与区别。 2、四拍子指挥图示。 3、重复记号 4、四分休止 5、歌曲的合唱 三、教学难点: 歌曲二声部的合唱。 教具: 多媒体、钢琴、葫芦丝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吹奏《月光下的凤尾竹》,问:这首乐曲叫什么?月亮象征着和谐、宁静、温馨和团圆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歌曲或者乐曲呢?例如:《在银色的月光下》、《月之故乡》、《月亮代表我的心》、《千千阙歌》、《彩云追月》、《月亮之上》《荷塘月色》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彩云追月》。

彩云追月:彩云意指仙人驾着彩云,寓意是仙人驾着五彩祥云奔向月宫,歌曲描述了人们心目中的月宫仙境。 (二)、新课教学: 1、简介任光 2、初听歌曲,问:歌曲速度、情绪、拍子是怎样的?并复习4/4拍子的强弱规律和指挥图示。(为歌曲划拍子)歌曲是怎样的演唱形式?复习齐唱合唱。 3、复听歌曲小组讨论并为歌曲分段 4、发声练习:注意连音和顿音的演唱区别。 5、A段学唱,关注学生两拍前附点、大切分以及四拍的演唱是否准确。 6、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学唱B段的两个声部。加入字母谱辅助练习。 7、师示范唱二部、弹一部,让二部学生与琴合唱。反之师唱一部、弹二部,让一部学生跟琴合唱。 8、分别用琴给学生找到各自声部的音、师指挥并帮唱。 9、全曲演唱 (三)、拓展与活动: 1、师将改编的陶笛版《彩云追月》为学生演奏。 2、自己改编歌曲的艺术形式,提示可以是独唱、舞蹈、配乐朗诵、器乐独奏、情景剧等等! (四)、小结 今天我学习了齐唱合唱版的《彩月追月》,复习了4/4拍子的强弱规律和指挥图示,以及合唱的定义。学会了演唱彩云追月,老师希望你们能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我们的家乡宜昌,在外不要忘了故乡和亲人!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五、板书设计 ⌒连音线▼顿音 x. x| x x x|

高二语文种树郭橐驼传教案华东师大版

高二语文种树郭橐驼传教案华东师大版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两位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两位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在古文理论上有相同的见解。但韩愈在排斥佛老、复兴儒学、提倡师道方面贡献较大,我们曾学过他的《师说》;而柳宗元则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如我们初中学过他的《捕蛇者说》,就反映了"苛政给人民带来重压"这一社会问题,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外一篇《种树郭橐驼传》。 二、作家作品(与学生交流资料,教师作以补充) 柳宗元(773-819年),“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河东解人(今山东运城县解州镇),世称柳河东。曾任唐朝礼部员外郎,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晚年居官柳州刺史,在柳江沿岸种了很多柳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一生创作600多篇作品,有诗有文,如《黔之驴》《小石潭记》《愚溪诗序》《捕蛇者说》《江雪》《渔翁》等,着有《柳河东集》。三、体裁与背景 本文名“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

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四、积累文言知识,梳理文意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及停顿。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 3、检查自主学习篇的习题,教师答疑。 五、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种树郭橐驼传》以一个什么故事寄寓了什么道理 以郭橐驼用“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方法养树的故事,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深刻道理。 2、请学生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段大意

数学优秀教案课程修订稿

数学优秀教案课程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72页信息窗1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密切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3.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两个苹果(一个平均分、一个不平均分)、1号学具袋(不同形状大小的纸片、吹塑纸、橡皮泥)和2号学具袋(纸条、纸片、软铁丝)等。 学生准备:彩笔、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提问: 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奇妙的问题想请教大家,你们知道我们是怎样来到这个美好世界的吗?学生自由回答。

妈妈十月怀胎,含辛茹苦,我们呱呱坠地,便来到了这个美好的世界。想不想来看看咱们在妈妈肚子里是什么样?(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学生对于自己如何来到这个世界感觉很惊奇,激发了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2.观察胎儿图,发现一半。 课件出示胎儿图,瞧!这就是八周大小的胎儿,看到我们好玩、可爱的样子,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胎儿时期头长占整个身长的一半,其它部分也占整个身长的一半。教师追问:一半是什么意思?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操作学具,理解一半(回顾平均分)。 学生解释。(师拿一个苹果,从中间切开。)问其中的一份是整个苹果的一半吗(是)为什么像这种分法,在数学上我们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一半)(师拿一个苹果,故意切出一半大一半小)这一份是整个苹果的一半吗(不是)为什么只有怎样分才可以说是“一半”我们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一半。 (设计意图:通过线段来理解分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借助了身边的实物苹果来理解“一半”,自然引出“平均分”,使学生明确“平均分成两份,一份就是一半”。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新知的学习做铺垫。) 2.创造符号,表示一半。 我们知道一个物体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2个物体可以用数字“2”表示,那这“一半”该怎样表示呢?课件出示: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表示一半吧!(可以用图形、符号、数字或实物等。) 学生自由想象,创造符号,教师巡视。

八年级音乐 第16课时《彩云追月》教案教案

第16课时《彩云追月》 一、教学目标 1、能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2、通过各种音乐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切分音节奏,并能用各种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3、学生能体会歌曲情绪,并能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能掌握切分音节奏,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能按要求处理、表现歌曲。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听《彩云追月》广东音乐,学生进教室。 导入:节奏练习 认一认:——“切分音”及“切分节奏” X X X X X 用加了连线的切分音节奏配上词语念一念 感受歌曲旋律,体会歌词意境:——诗朗诵 教师有感情的朗诵。 新歌教学 1、学生听赏《彩云追月》FLASH。感受歌曲。 2、选择:节奏——平稳的情绪——抒情的速度——稍慢的 3、用LU哼唱边唱边找切分节奏学生回答,点出方块底色 4、看着歌谱,把这些地方唱一唱,跟钢琴 5、听范唱(童声)开口默唱,注意范唱声音 6、跟琴直接唱老师发现有问题的地方单独唱一唱 (老师发现有XX地方,表现的还不好,我相信同学们还可以表现的更好,我们把XX

再来唱一唱) 波音,倚音更加表达出激动的情绪,跟教师模仿一下 7、跟琴完整演唱带着情绪,注意声音 处理歌曲 1、比较法,讲解切分节奏在本课的作用 师:在这首歌曲,大量使用了切分节奏,它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下面老师用两种不同的节奏来唱一唱(第一乐句) 大家来听一听,哪种节奏表达这种思念之情更深更切? 6 16 53 5 …… 6 1 6 53 5…… 2、在长音处加上切分节奏,用BONG带着音高演唱 注意:1、用手指尖轻轻敲击掌心,根据音高将手势放在“高、中、低”三个位置 2、声音轻轻的 3、节奏平稳 4、速度不要越唱越快 3、加上渐强渐弱记号唱一唱 4、完整演唱 最后,让我们在深情的歌声中走出教室。

最新《愚溪诗序》练习

《愚溪诗序》练习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悖谬(b60 睿智(ru) 幽邃(Su) 宁武子(n汛g) B.坻石(Cm) 不屑(刘60) 眷慕(m凸) 塞其隘(s副) C.漱涤(d) 潇水(X旧0) 鸿蒙(m6ng) 清莹秀澈(ch6) D.谪居(zh6) 屈曲(qD) 触罪(ch0) 锵鸣金石(剖6ng) 2.下列各组词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负土累石(累,堆积) 善鉴万类(万类,万物) B.牢笼百态(牢笼,包罗) 锵鸣金石(锵,锣鼓发出的声音) C.适类于予(适,正,恰好) 混希夷(希夷,虚寂玄妙的境界)

D.邦无道则愚(邦,国家) 嘉木异石错置(错置,杂乱地陈列着) 3.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B.合流屈曲而南 C.邦无道则愚D.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灌水之阳有溪焉②皆山水之奇者 B,①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②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C.①灌水之阳有溪焉②予得专而名焉 D.①寂寥而莫我知也②则天下莫能争是溪 5.下列各句中的“然”字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一项的是()A.土之居者犹断断然B.则茫然而不违

C.昏然而伺归D.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 6.下列各句中“于”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而适类于予B.溪虽莫利于世 C.纪于溪石上D.予虽不合于俗 7.对下列各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夫水,智者乐也②莫我知也 ③莫我若也④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④相同②③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8.翻译句子。(8分) ①得泉焉,又买居之。 ②夫水,智者乐也。

小班数学优质公开课教案

小班数学优质公开课教案:神奇的魔术师(圆形方形三角形) 活动目标:复习巩固对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认识。 活动准备:魔术师的衣服、帽子各一件,三种图形卡片各一张,头饰各一个,不同表情的三种图形卡通挂饰每人一个,三种图形的彩色卡片若干(粘在“图形妈妈”身上),三种图形的标志牌各一个,户外布置好“小商场”,三种不同形状的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游戏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老师打扮成魔术师的样子对孩子们说:“我是神奇的魔术师,我能变出很多很多的东西,看我变变变”。(边说边转一圈,从袖子里拿出三角形)。 提问:(1)我变出了什么? (2)三角形有几条边?(伸出手点数) (3)你见过什么东西是三角形形状的? 2、用同样方法,从左兜里变出正方形,提问相似问题。 3、用同样方法,从右兜里变出圆形,提问相似问题。 (二)进行游戏:图形娃娃找家 1、以魔术师的身份变出图形娃娃,送给孩子们。 师:我的本领可大了,还能把你们变成图形娃娃,看我变变变(从隐蔽的地方拿出卡通图形娃娃挂饰,让幼儿辨认形状),你喜欢哪一个,就自取一个挂在脖子上,自己摸一摸,看一看你是什么形状的娃娃? 2、变出“图形妈妈” (1)师:图形娃娃也有自己的妈妈,你们愿意和自己的妈妈一起做游戏吗?妈妈在哪呢?看我变变变(从屏风后面拉出头戴三角形头饰,身上粘有三角形标志的“妈妈”) 图形妈妈:我是三角形娃娃的妈妈,我的孩子们,你们在哪呢?(三角形宝宝跑到妈妈这,大声地说:我在这里) (2)用同样方法变出“正方形妈妈”,引导幼儿找自己的妈妈。 (3)用同样方法变出“圆形妈妈”,引导幼儿找自己的妈妈。 3、“图形妈妈”带幼儿找自己的家,介绍游戏规则。 “图形妈妈”:今天咱们一起玩一个“图形娃娃找家”的游戏,先来看看咱们的家在哪呢?(带幼儿找和自己形状相同的标志牌) 介绍规则:孩子们听音乐跳舞,自己随意表现,音乐一停,就去找自己的家,看哪个宝贝

《彩云追月》 教学设计

《彩云追月》教学设计 执教:蕉城二小黄碧环 【教学内容】湘版四年级下册第8课音乐欣赏《彩云追月》。 【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民族乐曲《彩云追月》,让学生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意境,体验悠扬、 舒展的旋律,得到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能演奏出主旋律,能用“X X X X X”节奏为乐曲伴奏。 3、以实践、创编等活动形式表现音乐,展示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并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感受民族器乐曲《彩云追月》的音乐风格特点,感受切分节奏的强弱特点。 三、教学难点::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为乐曲伴奏或主奏,以达到丰富音乐效果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钢琴、古筝节奏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课前播放葫芦丝版《彩云追月》,学生进教室后静静听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完全放松的氛围中熟悉乐曲旋律,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播放歌曲,初步感受 1、播放爱戴唱的歌曲《彩云追月》视频,学生带着思考听歌曲。 (1)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2)介绍《彩云追月》的曲作者及音乐创作背景。 【设计意图:通过画面的展现,把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之中,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创设优美、宁静的学习氛围,给孩子们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引导他们理解乐曲的风格。】 三、欣赏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 1、初次听赏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 提问:跟我们刚才听到的流行歌曲进行对比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2、再次聆听民乐合奏《彩云追月》 (1)让学生听辨出有什么乐器在演奏?学生边听边模仿演奏乐器。 (2)当主题音乐出现时用lu哼唱 (3)出示主旋律,学生跟琴用lu唱。 (4)讲解切分节奏 3、第三次聆听音乐。 (1)这段主题音乐出现几次?每出现一次就伸出一根手指。 (2)歌曲的情绪怎么样?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a、师现场用古筝慢速弹奏《彩云追月》主旋律。 b、教师加快速度弹奏,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让学生总结节奏强弱,并加入一些身势动作以帮助自己学习新的节奏。通过对比欣赏总结曲子的节奏、情绪、速度等。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新知识。】 四、集体参与,表现音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