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愚溪诗序》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18.52 KB
- 文档页数:10
文言文阅读练习《愚溪诗序》愚溪诗序[唐]柳宗元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愚池之东,为愚堂。
其南,为愚亭。
池之中,为愚岛。
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
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略改动)【注释】①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
②家:安家。
③龂龂(yín yín):形容争辩的样子。
④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
见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灌水之阳.,有溪焉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B.故更.之为愚溪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皆山水之奇.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D.大舟不可.入也潭中鱼可.百许头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17.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2分)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18.“是溪”“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分)19.作者文中说自己“愚”,他的“愚”和《愚公移山》中愚公的“愚”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分)。
愚溪诗序阅读练习及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愚溪诗序阅读练习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愚溪诗序》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
《愚溪诗序》作者借述愚溪而对自我的写照,表达自己济世之愿不能实现的满腔孤愤郁结。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愚溪诗序》文言...《愚溪诗序》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
《愚溪诗序》作者借述愚溪而对自我的写照,表达自己济世之愿不能实现的满腔孤愤郁结。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愚溪诗序》文言文阅读材料原文愚溪诗序柳宗元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愚池之东,为愚堂。
其南,为愚亭。
池之中,为愚岛。
①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
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
皆不得为真愚。
②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透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
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愚溪诗序》文言文阅读题6.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予家是溪家:安家B.今是溪独见辱于愚愚:我C.漱涤万物,牢笼百态牢笼:涵盖D.寂寥而莫我知也寂寥:孤独7.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可以染也 / 予以愚触罪。
高中语文愚溪诗序阅读练习1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齿斤齿斤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1.古代山南水北谓之阳,故此可推知愚溪在灌水之。
解析:由“灌水之阳有溪焉”得知愚溪应在灌水之北。
答案:北2.下面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得其尤绝者家.焉A.且庸人尚羞.之B.左右欲刃.相如C.可烧而走.也D.吾得兄.事之解析:A.羞:意动用法;C.走:使动用法;D.兄:名词作状语。
B.刃:名词用作动词,用刀杀。
B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
答案:B3.“愚溪”三易其名,称“冉溪”是以为之命名,称“染溪”是以为之命名,作者称其为“愚溪”则是以为之命名。
解析:对照原文,易得出前两个答案。
联系文中“以愚治罪”“爱是溪”“古有愚公谷”等语句,再结合作者的身世境遇、个人情趣及在当时环境中的主观感受,就可以得出第三个答案了。
答案:居者姓氏溪水功用居者性格特点二、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夫水,智者乐也。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
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
皆不得为真愚。
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1.选出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 )例句: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A.而君幸于赵王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C.受制于人D.于是入朝见威王解析:例句及A、B、C三句均为被动句,D句不是。
答案:D2.注音并释义。
(1)又峻急多坻.石坻(2)睿.而为愚者也睿(3)违于理,悖.于事悖答案:(1)坻:chí,水中高起的石头。
10分)《愚溪诗序》基础知识测试1.《愚溪诗序》是《》的序,序是写在正文或文集之的一种文体。
2.柳宗元,字,代文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了“”。
3.且臣少仕伪朝,,,。
4.臣生当陨首,。
,谨拜表以闻。
15分)1.龂.龂然塞.其隘.智者乐.坻.石2.不屑.幽邃.睿.智悖.逆3.铿锵..更.改佯.愚..漱涤20分)1.灌水之阳.2.可以染也3.犹.龂龂然4.谪.潇水上5.买居.之6.累.石7.幽邃.8.蛟龙不屑.9.终日不违.10.睿.而为愚11.悖.于事12.善鉴.万类13.眷慕..14.漱涤万物15.牢笼百态(16分)1.凡①愚泉凡六穴②故凡为愚者2.适①适类于予②始适还家门③处分适兄意3.莫①至莫夜月明②莫能争是溪③嬉戏莫相忘4.绝①噌吰如钟鼓不绝②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③得其尤绝者5.焉①且焉置土石②得其尤绝者家焉③专而名焉④杀鸡焉用牛刀⑤盘盘焉,囷囷焉(14分)1.盖上.出2.合流屈曲而南.3.无以利.世4.智.而为愚5.虽辱而愚.之6.具表以闻.7.宜业.其家25分)1.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2.名之以其能3.夫水,智者乐也。
4.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10分)《愚溪诗序》基础知识测试1.《愚溪诗序》是《》的序,序是写在正文或文集之的一种文体。
2.柳宗元,字,代文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了“”。
3.且臣少仕伪朝,,,。
4.臣生当陨首,。
,谨拜表以闻。
15分)1.龂.龂然塞.其隘.智者乐.坻.石2.不屑.幽邃.睿.智悖.逆3.铿锵..更.改佯.愚..漱涤20分)1.灌水之阳.2.可以染也3.犹.龂龂然4.谪.潇水上5.买居.之6.累.石7.幽邃.8.蛟龙不屑.9.终日不违.10.睿.而为愚11.悖.于事12.善鉴.万类13.眷慕..14.漱涤万物15.牢笼百态(16分)1.凡①愚泉凡六穴②故凡为愚者2.适①适类于予②始适还家门③处分适兄意3.莫①至莫夜月明②莫能争是溪③嬉戏莫相忘4.绝①噌吰如钟鼓不绝②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③得其尤绝者5.焉①且焉置土石②得其尤绝者家焉③专而名焉④杀鸡焉用牛刀⑤盘盘焉,囷囷焉(14分)1.盖上.出2.合流屈曲而南.3.无以利.世4.智.而为愚5.虽辱而愚.之6.具表以闻.7.宜业.其家25分)1.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2.名之以其能3.夫水,智者乐也。
《愚溪诗序》练习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悖谬(b60 睿智(ru) 幽邃(Su) 宁武子(n汛g)B.坻石(Cm) 不屑(刘60) 眷慕(m凸) 塞其隘(s副)C.漱涤(d) 潇水(X旧0) 鸿蒙(m6ng) 清莹秀澈(ch6) D.谪居(zh6) 屈曲(qD) 触罪(ch0) 锵鸣金石(剖6ng) 2.下列各组词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负土累石(累,堆积) 善鉴万类(万类,万物)B.牢笼百态(牢笼,包罗) 锵鸣金石(锵,锣鼓发出的声音) C.适类于予(适,正,恰好) 混希夷(希夷,虚寂玄妙的境界)D.邦无道则愚(邦,国家) 嘉木异石错置(错置,杂乱地陈列着) 3.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B.合流屈曲而南C.邦无道则愚D.今是溪独见辱于愚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灌水之阳有溪焉②皆山水之奇者B,①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②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C.①灌水之阳有溪焉②予得专而名焉D.①寂寥而莫我知也②则天下莫能争是溪5.下列各句中的“然”字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一项的是()A.土之居者犹断断然B.则茫然而不违C.昏然而伺归D.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6.下列各句中“于”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而适类于予B.溪虽莫利于世C.纪于溪石上D.予虽不合于俗7.对下列各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夫水,智者乐也②莫我知也③莫我若也④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④相同②③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8.翻译句子。
(8分)①得泉焉,又买居之。
②夫水,智者乐也。
③寂寥而莫我知也。
④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阅读下文,完成9一13题。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
皆不得为真愚。
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愚溪诗序》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纪于溪石上“纪”通“记”,记载,记录四、一词多义1、可以:可以染也可以凭借,可以用。
不可以不更也同现代汉语中“可以”,表示能愿,许可等含义。
2、得:得其尤绝者家焉动词,遇到,发现(引申)。
皆不得为真愚能愿动词(助词),能够。
3、居:冉氏尝居也动词,住,居住。
得泉焉,又买居之动词,拥有,占有(引申)。
4、类:无以利世,适类于予动词,类似,适合(引申)。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名词,种类。
5、乐:夫水,智者乐也动词,喜爱,喜欢。
乐而不能去也形容词,高兴,快乐。
6、名:名之以其能/予得专而名焉名词动用,命名,称,叫。
而名莫能定名词,名字,名称。
7、为: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动词,叫作,称作。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动词,筑成,建成(引申)。
愚池之东,为愚塘判断动词,是。
智而为愚者也动词,假装,装作。
皆不得为真愚动词,算作。
故凡为愚者动词,叫作,称作。
8、莫:而名莫能定/则天下莫能争是溪/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寂寥而莫我知也不定指代词,没有人,没有谁溪虽莫利于世副词,没有9、之:灌水之阳有溪焉/土之居者犹龂龂然愚溪之上/愚池之东为愚堂/池之中为愚岛结构助词,的。
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故更之为愚溪/然则虽辱而愚之/而无所避之人称代词,它,代溪或溪水。
皆山水之奇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可译为“的”(也可以不译)。
10、焉灌水之阳有溪焉句末语气词,不译。
得其尤绝者家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咸以愚辱焉/予得专而名焉代词,它,代指愚溪。
方法指导:动宾+焉——语气词;动词+焉——兼词或代词;不及物——兼词,及物——代词11、以予以愚触罪/以予故介词,表示原因,因为咸以愚辱焉/亦颇以文墨自慰介词,表示方式、手段,用……,凭借/依靠……12、然土之居者犹龂龂然/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形容词词尾,表示“……样子”,可不译。
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指示代词,这样。
愚溪诗序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及其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夫水,智者乐.也(lè,爱好,喜爱)B.又峻急多坻.石(chí,水中高起的石头)C.而善鉴.万类(jiàn,照)D.锵.鸣金石(qiānɡ,金石碰击的声音)解析:A项,乐:yào,爱好,喜好。
答案:A2. 对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②以.愚辞歌愚溪③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④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A.两个“以”相同,两个“然”相同B.两个“以”相同,两个“然”不同C.两个“以”不同,两个“然”相同D.两个“以”不同,两个“然”不同解析:两个“以”字都是介词,用、拿、把一类的意思;第一个“然”字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第二个“然”字是代词,这样。
答案:B3. 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夫水,智者乐也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③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④寂寥而莫我知也A.①③两句句式相同,②④两句句式不同。
B.①②两句句式不同,③④两句句式相同。
C.①④两句句式相同,②③两句句式不同。
D.①②两句句式相同,③④两句句式相同。
解析:①为判断句,②为被动句,③④为宾语前置句式。
答案:B4. 下列句子的译文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适类于予②无所避之A.①与我正好相似②各种事物都无法逃过(我的笔端)B.①正适用我这类人②没有可以避难的地方C.①正适用于我这类人 ②(我)想逃却没有地方D.①与我正好相似 ②没有可以逃避的地方解析:适:恰好,正。
答案:A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和著名的思想家。
后人因为他家籍河东,所以称他为“柳河东”。
B.在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柳宗元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
不久,革新失败他被贬为永州司马。
十年后,改贬为柳州刺史,后病终于柳州,后人又称他为“柳柳州”。
用心 爱心 专心 116号编辑 为: (一)动词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②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2.以为,认为。
①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
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3.判断词,是。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②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被”,译为“被”。
吾属今为之虏矣。
2介绍原因或目的。
为了,因为。
,高中语文愚溪诗序阅读练习2 人教版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高柔字文惠,陈留人也。
柔从兄干,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家从之。
太祖①平袁氏,以柔为管长。
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
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
”咸还,皆自励,成为佳吏。
高干既降,顷之以并州叛。
柔自归太祖,太祖欲因诛之,以为刺奸令史;处法允当,狱无留滞,辟为丞相仓曹属。
鼓吹②宋金等在合肥亡逃。
旧法,军征士亡,考竞其妻子。
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型。
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
柔启曰:“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
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
正如前科,固已绝其意望,而猥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
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
”太祖曰:“善。
”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
文帝③践阼,以柔为治书侍御史,赐爵关内侯。
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辄杀,而赏告者。
柔上疏曰:“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
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以降天父养物之仁。
”帝不即从,而相诬告得滋甚。
帝乃下诏:“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
”于是遂绝。
帝以宿嫌,欲枉法诛治书执法④鲍勋,而柔固执不从诏命。
帝怒甚,遂召柔诣台⑤。
训练十九愚溪诗序课前预习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睿.而为愚(ruì)悖.于事(bèi)B。
漱.涤万物(sòu)多坻.石(chí)C。
负土累.石(lèi)锵.鸣金石(qiāng)D。
谪.潇水上(zhé)塞.其隘.(sèyì)答案:A解析:B项“漱"读为“shù";C项“累”读为“lěi”;D项“塞”读为“sāi”,“隘”读为“ài”。
2。
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古文观止》说此文“通篇一‘愚’字点次成文,借愚溪自写照"。
作者通过将愚溪拟人化的方法,把自己和溪水交融为一体,批判压抑人才的不合理社会.B.作者在文中以溪喻人,把景物描写与自己遭遇、心境结合起来写,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C.文章在记愚溪八景时,善于摄景,巧于布局,八景的位置和距离全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具有很强的立体感.D.从全篇看,第1段和第3段是写溪及附近的景,还有命名原因;第2段是写以“愚"命溪的理由;第4段写了“愚”的种类和性质;第5段写愚者之乐;最后一段归结了创作有关诗的理由。
答案:A解析:A项不是将愚溪拟人化。
作者借愚溪倾吐自己的抱负和才能被埋没,把情感寄寓于景物,情景交融,寓意深远。
3.为下文横线处加上标点。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①智而为愚者也②颜子”终日不违如愚③睿而为愚者也④皆不得为真愚。
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答案:①”,②;③",④。
4。
填空:“夫水,智者乐也".语出_______________,原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文中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蛇龙不屑,不能兴云雨"语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训练:柳宗元《愚溪诗序》(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卜.面的文言文,完成卜.面小题。
材料一:夫水,羽者乐也。
今是溪①独见辱于愚,何裁?或其流若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地石,大舟不可人也。
幽遂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而,无以利世而适关于于然则虽异而愚之可也。
宁武于“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小于“终日不选如愚”,睿而为愚者也。
皆不得为真愚.令于遭有道,而违于理,A于事,故凡为患者,其我若也。
夫然,则天下英能手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差万矣,清莹着澈,锵鸣金石。
匪使愚者喜笑春幕,乐而不能去也。
干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就漆万物,¥喜百感,而无所避之。
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选,曹然而同万,超鸿蒙,混京夷,寂察而笑我知也。
于是作《八愚诗》,记于溪石上。
(节选自押宗元《愚溪诗序》)【注】是溪:指愚溪,原名冉溪.柳宗元因参加政治革新被贬水州,定居于此,并更其名为“愚溪”。
材料二:(庄子)以谬悠①之说,芯片之言,无端崖②之料,时恣纵而不傥,不以附见之也。
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
以卮言③为受好,以玄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矣,而不效悦④于万物。
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其书虽Jt脩,而连拧⑤无伤也;其辞虽参差⑥,而散黄•⑦可现。
彼其充实,不可以已。
上与浊岁才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
其于本也,弘大而群,深间而辟:其于宗也,可谓料造⑧而上遂矣。
虽然,其应于化而解于物也,其理不周,其来不蜕,芒乎昧乎,未之尽者。
(节选自《庄子•天下》)【注】①谬悠:虚空悠远。
引申为荒诞无稻。
②端崖:边际。
③厄言:指不若边际的议论,绝衍:潦行不定的意思。
④放倪:即“傲睨”,傲视。
⑤连狞:宛转的样子。
⑥参差:谓其辞旨神奇多变。
⑦散诡:奇异.®倜适:亦作“阚适”,条达之意。
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聘答即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无以A利世B而适C央于予D然E则F虽辱G而愚之H可也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颜子,指孔子得意弟子颜回。
一课一测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谪.潇水上(zhé)犹然(zhì)B.遂负土累.石(lěi)塞.其隘(sè)C.又峻急多坻.石(dǐ)漱涤.万物(tāo)D.悖.于事(bèi)睿.而为愚者(ruì)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①嘉.木(奇特)②漱涤.(洗涤)③乐.水(爱好)④睿.智(机灵)⑤灌水之阳.(南)⑥幽邃.(暗淡)A.①③⑥B.②④⑥C.②④⑤D.①④⑥3.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善鉴.万类以铜为鉴.B.莫.我若也溪虽莫.利于世C.适类于予舟行适.临汝D.故.姓是溪为冉溪以予故.,咸以愚辱焉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名.之以其能命名,动词。
B.而名.莫能定名称,名词。
C.夫水,智者乐.也享受,动词,读“yào”。
D.乐.而不能去也快乐,高兴,动词,读“lè”。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或曰:冉氏常居.也居住,动词。
B.得泉焉,又买居.之安置,动词。
C.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类似,好像,动词。
D.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种类,名词。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溪虽莫利.于世B.睿.而为愚者也C.宁武子“邦无道则愚.”D.然则虽辱而愚.之7.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今予家.是溪名词“家”作动词用,安家。
B.智.而为愚者也形容词“智”用作动词,动脑筋。
C.东.流入于潇水方位名词“东”作动词“流”的状语,向东。
D.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东北”作“行”的状语,往东北。
8.下列各句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①灌水之阳有溪焉②得其尤绝者家焉③以予故,咸以愚辱焉④予得专而名焉A.①句和③句相同,②句和④句不同。
B.①句和③句不同,②句和④句相同。
C.①句和④句相同,②句和③句不同。
D.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文言文《愚溪诗序》阅读答案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这篇文言文《align: center;>愚溪诗序》阅读答案,由语文网提供,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愚池之东为愚堂。
其南为愚亭。
池之中为愚岛。
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
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
皆不得为真愚。
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
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买居之,为愚泉居:占据B.灌水之阳有溪焉阳:北面C.夫水,智者乐也乐:喜爱、爱好D.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类:像9.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寡人之于国也C.故更之为愚溪入之愈深,其进愈难D.其南为愚亭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属于作者委婉地表达对黑暗政治抗议的一组是①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②予虽不合于俗③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④遂负土累石,塞其隘⑤以予故,咸以愚辱焉⑥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A.①③④B.②④⑥C.①②⑤D.③⑤⑥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愚溪诗序》通篇就是写了一个愚字。
专项练5 古诗文阅读(二)(2023·浙江杭州·校考一模)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愚溪诗序(节选)柳宗元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①家.焉。
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②,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
池之中为.愚岛。
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
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注释】①尤绝者:风景特别美的地方。
②龂龂(yín)然:争辩的样子。
【乙】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丙】溪居柳宗元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②。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③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①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此指官职。
②谪:当时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
③榜(bàng):船桨。
38.请你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表格中加点的字。
39.小语和小文在读划波浪线句子的时候发生了分歧,你赞同谁的说法?结合文意,简要说明理由。
小语: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小文: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愚溪诗序文言文阅读答案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可以能熟能生巧,为大家分享了愚溪诗序阅读答案,欢迎借鉴!愚溪诗序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愚池之东为愚堂。
其南为愚亭。
池之中为愚岛。
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
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
皆不得为真愚。
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
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译文】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往东流入潇水。
有人说,有个姓冉的曾经住在这里,所以把这条溪水叫做冉溪。
还有人说,溪水可以用来染色,按照它的功能命名为染溪。
我因愚犯罪,被贬到潇水。
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
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没人能定下来,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看来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改名为愚溪。
我在愚溪上面买了个小丘,叫做愚丘。
《愚溪诗序》学习要点和能力训练 一.学习要点 一作者介绍 柳宗元公元 773-819,唐河东人,字子厚。
贞元九年进士,中博学宏辞科。
顺宗永贞元年任礼部员外郎,参与王叔文为首的政治改革活动。
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
元和十年改任柳州刺史,卒于任。
世称柳河东,柳柳州。
诗文皆工,尤擅长散文,山水游观短记最为人称颂。
他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
传世有《柳河东集》《唐柳先生集》。
对于他的文章,韩愈的评价是"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崔蔡不足多 也。
" 二思考题 1.第一段,"灌水之阳"的这条溪水有几个名字?每个名字得名的缘 由是什么? 2.第二段,作者《八愚诗》中提到的"八愚"在二段是否能找到?3.第三段,"智者乐水"可见水向来是智者的象征,为什么作者一反 常规,用"愚"来玷辱这溪? 4.第四段,作者提到的"为愚"和"真愚"的人分别是谁?为什么? 5.第五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三课文分析 1.第一段,该溪水有三个名字"冉溪"得名的原因是"冉氏尝居也";" 染溪"得名的原因是"可以染也";"愚溪"得名的原因有三个,"予以愚触罪"" 古有愚公谷""名莫能定"。
其实前两个命名都是铺垫,作者要说的是溪水的真名前人就有两种提 法,至今大家争论不休,那么因愚犯罪来此安家的我,就套用古代山谷里 面住着愚公因而得名的典故,把它的名字改了吧。
2.第二段,"八愚"是愚溪、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厅、 愚岛。
这"八愚"有的是天然形成的前四个,有的是人工修建的后四个。
《愚溪诗序》练习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悖谬(b60 睿智(ru) 幽邃(Su) 宁武子(n汛g)
B.坻石(Cm) 不屑(刘60) 眷慕(m凸) 塞其隘(s副)
C.漱涤(d) 潇水(X旧0) 鸿蒙(m6ng) 清莹秀澈(ch6) D.谪居(zh6) 屈曲(qD) 触罪(ch0) 锵鸣金石(剖6ng) 2.下列各组词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负土累石(累,堆积) 善鉴万类(万类,万物)
B.牢笼百态(牢笼,包罗) 锵鸣金石(锵,锣鼓发出的声音) C.适类于予(适,正,恰好) 混希夷(希夷,虚寂玄妙的境界)
D.邦无道则愚(邦,国家) 嘉木异石错置(错置,杂乱地陈列着) 3.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B.合流屈曲而南
C.邦无道则愚D.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灌水之阳有溪焉②皆山水之奇者
B,①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②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C.①灌水之阳有溪焉②予得专而名焉
D.①寂寥而莫我知也②则天下莫能争是溪
5.下列各句中的“然”字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一项的是()A.土之居者犹断断然B.则茫然而不违
C.昏然而伺归D.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
6.下列各句中“于”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而适类于予B.溪虽莫利于世
C.纪于溪石上D.予虽不合于俗
7.对下列各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夫水,智者乐也②莫我知也
③莫我若也④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④相同②③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8.翻译句子。
(8分)
①得泉焉,又买居之。
②夫水,智者乐也。
③寂寥而莫我知也。
④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阅读下文,完成9一13题。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
皆不得为真愚。
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
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
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9.就上文而言,选用文中的词语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古今对照:①宁武子:
颜子:
②予:
10.宁武子“邦无道则愚”语出《论语·公冶长》,颜子“终日不违如愚”语出《论语·为政》,文中用此二典的作用是什么?
11.本文内容上“名愚实智”,试从“溪”和“予”两个角度找出句子表现这一点。
12.下列各句中“愚”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故更之为愚溪B.智而为愚者也C.睿而为愚者也D.邦无道则愚
13.对这两段文字赏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中引《论语》中宁武子“智而为愚”、颜子“睿而为愚”,来衬托我的“愚”。
正话反说,词兼褒贬,自有一番深意,嘲尽愚溪,又自嘲不已。
B.第二段中用“溪虽莫利于世……乐而不能去也”,与前文“无利于世”抑扬对照,代溪解嘲;以“予虽不合于俗……而无所避之”,与“违于理,悖于事”抑扬对照,自为解嘲。
C.第二段中“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
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达到了形神俱忘的化境,抒发了一种超然物外四大皆空清静无为的理想。
D.作者把愚溪的纯洁秀美和自己的高尚情操文学才能联系起来写,并融合了愚溪不能有益于世的惋惜与对自己抱负不得施展的抑郁情绪,实乃抒发了一种愤激不平之情。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一19题。
尝谓文者,礼教治政云尔。
其书诸策而传之人,大体归然而已。
而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云者,徒谓“辞之可以已也”,非圣人作文之本意也。
自孔子之死久,韩子作,望圣人于百千年中,卓然也。
独子厚名与韩并。
子厚非韩比也。
然其文卒配韩以传,亦豪杰可畏者也。
韩子尝语人文矣,曰云云,子厚亦曰云云。
疑二子者,徒语人认其辞耳,作文之本意,不如是其已也。
孟子曰:“君子欲其自得之①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独谓孟子之云耳,非直施于文而已,然亦可托以为作文本意。
且所谓文者,各为有补于世而已矣。
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
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
某学文久,数挟此说以自治。
始欲书之策而传之人,其试于事者,则有待矣。
其为是非邪,未能自定也。
执事正人也——不阿其所好者;书杂文十篇献左右,愿赐之教,使之是非有定焉。
(《临川先生文集》卷七十七)
[注]①自得:自己有所得,即心得。
之:指儒家的学问——道。
14.给画线句加上标点。
-
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
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
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
15.在括号里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A.尝谓文者,礼教治政云尔
B.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C.非圣人作文之本意也
n.某学文久,数挟此说以自治
16.给下面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韩子作
A.发生B,做C.写作D,兴起
②独子厚名与韩并
A.一起B.并且C并列D.吞并
③居之安,则资之深
A.资产,资本B。
资助,供给C.凭借,掌握D.积蓄,准备④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
A.容器B.外貌,形式C.容许D.容易
17.指出下列各句加点的词指代的内容。
A.疑二子者,徒语人认其辞耳。
B.作文之本意,不如是其已也。
C.某学文久,数挟此说以自治。
18.选择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恰当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尝谓文者,礼教治政云尔()
②而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云者()
③子厚亦曰云云()
④独谓孟子云耳()
A.如此,女呲B这几句话C而已,罢了D……的说法
19.在这篇短文里,作者阐明了他对文学的见解和主张,请依题意填空(引用原句并写出大意)。
①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上,他认为:
②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上,他认为:
③在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他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