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地理上册交通运输网说课稿

八年级地理上册交通运输网说课稿

八年级地理上册交通运输网说课稿
八年级地理上册交通运输网说课稿

《交通运输网》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星球地图出版社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交通运输网》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选自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第四单元介绍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主要包括农业与工业交通三方面的内容。交通运输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而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就成了重中之重,因此,本节的学习在本单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是学生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同时也能够着力体现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基本理念。

本课首先介绍了现代交通运输的几种方式和我国交通动输网的大致分布格局;关于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这部分内容,教材首先介绍了新中国铁路建设的成就;接着,通过图4.15“中国的铁路运输网”,展现了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的分布,形象地说明了铁路输网的组成,以及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的概念,直观的反映出我国铁路网东密西疏的大致格局。接下来的活动,则是对学生掌握主要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情况的检验。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一案三为主教学模式,并结合学案等教学实际,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线及主要的铁路枢纽。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分布格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爱护交通设施、注意交通安全的观念。

教学重点:

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分布特点;我国主要铁路线的分布及铁路枢纽。

教学难点:

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及铁路枢纽。

二、说教法

1、分组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

2、分析讲解法:对地理原理和难点教师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

三、说学法

充分运用我校的一案三为主教学模式,以学案为重要载体,并加以小组讨论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法。

四、说程序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欣赏歌曲《天路》,并配以青藏铁路图片让学生感觉到我国交通事业的飞跃发展。从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及思维,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二)通览教材

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限5分钟时间让学生带着目标通览教材,做到对本课内容整体把握。

(三)基础知识梳理

板块一:认识交通运输网

首先明确“现代交通运输的5种方式”,可让学生自读课文引言,以抢答的形式说出5种方式,教师加以补充前面几种运输方式都可以兼顾货运与客运,而管道运输只能用于货运。

(过渡)现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中,无论客运还是货运,目前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都是铁路运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铁路运输发展很快,通车里程不断增长,已形成四通八达的铁路运输网,下面我们认识我国的主要铁路网。

板块二:认识铁路线的分布

课件出示中国铁路运输图,要求学生结合教材89页完成以下问题:

1. 找一找我国是否还有不通铁路的省区;(青藏铁路通车以后,我国各省都有铁路相通)

2.认识铁路网的构成.

3.我国铁路网分布的东西差异。

4.认识我国的铁路干线。

要求学生个人思考、组内讨论,小组长统一意见,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成果,前3道题目学生应该都能独立完成,而对于第4道题目,也就是“铁路干线分布的三横五纵”则是本课的重点,我国铁路干线比较繁琐,学生在记忆上有一定的困难,基于这一点,需要留出充足的时间,

(四)重难点解析

“三横五纵”的学习我主要设计如下环节:

1、看图:看教材91页图4.6“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浏览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和名称,对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说图:大屏幕出示关于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flash动画,引导学生按铁路走向和排列顺序依次说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起止点城市的名称,并归纳出“三横五纵”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3、描图:学生用两种颜色的彩笔在课本的图上把我国铁路干线按走向分别描粗,边描边记铁路名称。

4、定图:找出通过山东省境内的主要铁路干线。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我国铁路干线的“三横五纵”的前提下,教师大屏幕出示表格以京广线、湘黔线、兰新线为例引导学生总结铁路干线的命名方法及命名规律。并以“小组计时赛”的形式完成学案中的铁路线的起止点以及时巩固。

(要求,限时2分钟,看哪个小组里面的完成的成员最多,则哪个小组为本环节的胜利小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应用资料的能力,对重点内容采用多种手段,学生看、描、找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直接掌握知识,也作为参与教学的一种形式,同时引进竞争机制,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除我国的“三横五纵”铁路分区格局以外,主要的还有青藏铁路、南昆线。其中,青藏铁路是海拔最高、穿越冻土最长的高原铁路;陇海——兰新线是我国东西距离最长的铁路,同时也是第二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京广线是穿过省会最多的铁路线。

过渡:我国的铁路线有南北干线和东西干线,它们纵横交织,在这些交会的地方,就形成了我国的铁路枢纽。

板块三:认识铁路枢纽

1.以抢答的形式说出什么是铁路枢纽。(铁路干线的交会处)

2.找出南北和东西干线交会形成的铁路枢纽。指导方法:先在图上找出铁路枢纽并标识出,然后完成学案中的表格。小组内交流,然后抽检学生上台展示。对表现好的学生或小组进行鼓励性的表扬。这里重点要强调郑州、徐州、株州,他们有哪几条铁路线在些交汇,这是比较容易混的

3.课件出示男女对抗赛,要求一组说出某两条交会铁路干线的名称,另一组说出这两条干线交会形成的铁路枢纽。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训练,既是对重点知识的巩固,又是对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综合归纳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提高,还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和延伸】(五)巩固提升

这类题目由课件展示,分两类,一基础闯关,以抢答形式完成;二攀登高峰,以小组举手人数最多者回答,最终依据情况,评出最佳表现个人、最佳优秀小组。(五)畅谈收获——课件出示知识网络,1分钟后让学生谈出本节课的收获。(六)情感升华课件出示青藏铁路修建时的困难情境图片,培养学生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爱护交通设施、注意交通安全的观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单元测试题

北炉中学2011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地理单元测验卷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单项选择题(每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你将正确答案所对应的字母填入下列答题表中。 每小题2分,共60分) 1、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我国大部分位于高纬度地区 B.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大西洋,是一个海 陆兼备的国家 C ?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D. 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和最南端分别位于寒带和热带 2、 中央台2011年1月14日发布天气:14日中国渤海、黄海海冰总体分布面积已超过 2万平方千 米。渤海、黄海海冰分布面积广,而我国其他海域没有出现海冰是因为 A.我国海岸线漫长 B.渤海、黄海海域位于寒带 C.我国海域南北跨纬度广 D.我国海域东西跨经度广 3、 歌曲《我爱你一中国》中“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了你东海的碧波,你的帕米尔高原上依然是群星闪 烁;当你的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啊!你的南疆早已到处洋溢着盎然的春色”现象差异的原因主 A.纬度因素,经度因素 B.经度因素,纬度因素 C ?地形因素,海陆因素 D.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市举行,此届亚运会的理念是“激情盛会, 和谐亚洲”,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运动员在 5、 下列省级行政区与该省区陆上相邻的是 A.浙、赣、闽 B. 鲁、云、闽 C. 湘、赣、闽 D. 鄂、闽、云 6、 上图四省区中汽车牌照的第一个字依次为 A.①云②桂③皖④黑 B.①滇②粤③鄂④黑 C.①青②粤③渝④新 D.①新②滇③鄂④鲁 7、 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的特点是 A.东多西少 B. 西多东少 C. 南多北少 D. 北多南少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知识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云南省 B. 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C. 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 D. 各民族有自己不同的生活习俗,蒙古族喜欢摔跤,回族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9、读右图我国总人口,城镇人口及农村人口发展趋势图, 的是 ① 我中城镇人口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② 2000年我国城镇人口大于农村人口 ③ 我国总人口一直呈上升趋势 ④ 2030年时我国城镇人口将大于农村人口 42个项目上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后中国 代表团以199枚金牌独领风骚。据此完成 4?6题 F 列关于我国人口发展趋势的叙述,正确 〔亿2 2010 2020 却 30

人教八年级上册地理2.2气候第一课时说课稿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 第一课时——南北气温的差异。 (二)教材分析 在自然地理环境诸要素中,气候与地理学习的所有章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节课“南北气温的差异”体现了气温作为气候最基本组成要素之一的重要地位。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是学习“东西干湿的差异”、“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等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三)教学重点分析 1 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学习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的前提和基础。 2 一月0 °C等温线的分布位置 一月0 °C等温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了解0 °C等温线的分布位置,东部与秦岭——淮河一线相似,对归纳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有很大帮助。 3 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不同温度带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教育理念。这部分知识的探究既能够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地理与 现实生产、生活的息息相关,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分析 1 对“等温线图”和“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的分析判读能力。 首先,在世界地理课程学习中,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世界气温分布图“,但对“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仍然存在难度。掌握了等温线图的判读,可以迁移到等降水量图的判读以及其他 等值线图的判读过程中。 其次,因为学生对“中国政区图”和“中国地形分布大势图”的掌握不牢固,所以“我国温 度带的划分图”的判读也是教学的难点。 2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因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既受我国的纬度位置和地形地势的分布的影响,又受到冬季风的影响。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的掌握程度来看,仍然有一定的难度。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出发,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并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2)通过阅读等温线图,培养学生观察,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技能。 (3)通过对温度带划分的学习,了解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认识。 (2)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学法,重视学习过程”.使用情景导入法,读图、观察、比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初中地理 农业 说课稿

农业(第二课时)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的第二课时。 备好一节课,要遵循科学的规律和原则,我把它比喻成金字塔,塔尖是课标,是核心,起统领作用。第二次是教材和学生,老师通过把握教材,分析学情,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目标和策略,最后制定教学设计和过程评价。我就以(农业第二课时)为例来具体阐述我的理解和构想。 一、课标: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二、1、教材的分析 本课包括“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和“走科技强农之路”两个标题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教材主要是通过两张地图,来分析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 主要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并结合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的特点,从而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课标修改之后,新教材加重了“走科技强农之路”这部分的笔墨,强调了它的重要地位,因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面临巨大的农业压力,只有走科技强农之路,我国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因地制宜和科技强农两部分内容没有孰轻孰重,同样重要,并重处理。 2、学情分析:学习农业地理,对初二的学生来说,有些陌生而感到比较困难。所以通过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1、依据课标、教材和学生特点,我将本节的教学目标定为。 (1)学生通过模拟农业规划,体会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从而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2)学生通过图文资料的理解,体会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国取得的成就,从而激发爱国的自豪感。 重难点:理解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的含义和体会科技强农的意义。 2、教学策略 教法: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启发引导总结评价 学法:感知案例读图探究小组合作归纳原理应用生活 四、教学设计与过程评价 教学设计分为:导入新课、开展活动、课堂总结三个板块,在整个教学过程,评价贯穿始终,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评价方式:自我测评,组间互评,老师点评。 猜一猜,他们在种什么?学生可能给出的答案多种多样,通过老师的引导分析,结合济南的自然环境特点,引出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一、地理位置优越 (一)地理位置: (1)从半球位置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处于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3)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二)位置的优越性: (1)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①为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热量。 ②纬度南北跨度大,使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①面临大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经济联系。 ②我国西部深入大陆内部,有利于发展陆上交通,加强与中亚、西亚、欧洲等的联系。 ③面临大洋,背靠大陆,有利于形成季 风气候,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我国 内陆,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形成丰富的 降水。 二、疆域辽阔: (1)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 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陆 上边界线长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

长1.8万多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 ①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的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 ②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南北跨纬度约为50度,南北最大距离约为5500千米,因而冬季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绿意盎然。) ③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④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东西跨经度约62°,东西相差约4个小时,东西最大距离约5000千米,因而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 (3)我国的临海与岛屿:自北向南依次为: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内海:渤海、E琼州海峡;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4)中国的陆上邻国:(14个):F朝鲜,G蒙古,H俄罗斯,I哈萨克斯坦、J吉尔吉斯斯坦、K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N印度、O尼泊尔、P不丹、Q缅甸、R老挝、S越南。(5)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T韩国、M日本、L菲律宾、W马来西亚、Y文莱、Z印度尼西亚。 三、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 (2)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特殊省:(部分省区简称,行政中心表) 全称简称行政中 心 全称简称行政中 心 - 2 -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一) 一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是湘教版七年级第三章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 二课程标准:1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 首都。 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前后联系: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学生在认识大洲,了解地区之后走进的第一个国家。因此,,学好它又为今后学习其它国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具有承上 启下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2.知道日本的地形特点。 3.掌握日本多火山多地震,并且分析其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A、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自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 图的能力。 B、运用板快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通过对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的学习,对日本有初步 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析图探究问题的能力。(读图技能) 2通过认识日本,.培养学生防震、减灾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以及读图分析图形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日本的位置,范围,说出首都位置及日本河流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日本的地势及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 六说教法 根据初中生的发展特点,我认为初中生对一些图片视屏比较感兴趣,因此如果本节课一直采用讲授法,同学们不会吸收的很好,因 此我采用图片导入,希望能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整个教学 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地理知识的判读并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培 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讨 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探究问题的兴趣,达到主动 获取知识的目的。通过讲授法,读图法,和讨论法,带领学生从已 知的知识推理未知的知识,这样他们能够更好的理解日本的一系列 知识,并且能够主动地学习,这样他们学到的知识就有很深的印象。 七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获得必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学生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1)探究能力指导: 学生对日本较为熟悉,因此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过思考、讨论来解决问题,重在参与积极思考的这一过程,以培养自我 的学习探究能力。 (2)利用生活中的地理: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说课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农业》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土地资源,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本节课的理论、知识是学好第二课时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出农业包括哪些部门,说说农业的重要作用. 2.能够运用图文资料,说明我国东部和西部农业类型分布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图文比较的方法说明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2.运用已学知识,分析我国农业东西分布差异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农业的重要性,了解家乡农业生产的发展 重点:农业的主要部门,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 难点:形成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二、说课程标准 《4.2农业》的课程标准要求是:指出农业的主要部门,说明农业的重要作用,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从水平考试能力要求来看均属于a层次。 三、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他们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知识,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及探究能力,但还缺乏方法。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说教法: 本课时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形象、直观的优越性,营造情境,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引导以“问题解决式”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灵活运用讲述、暗示、讨论、引导学生发现等教法来进行教学。本节课内容不多,但比较枯燥。如何做到高效?并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兴趣,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分组竞赛法,竞赛法在教学手段上加以变化,就会赋予地理课堂更高的生命力。针对学科现状及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竞赛这种形式容易激发学生斗志,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于,而且会让学生的注意力更为持久。更能走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 五、说学法: 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师生互动等探究式的学 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知识点总结 1.中国的的地理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 3.中国的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国界线20000多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西边是巴基,还有阿富汗,印、尼和不丹,三国在西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4.中国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最南端:南海的男少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5.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台湾海峡属东海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有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韩、日、菲、文、马、印尼) 7.东西部晨昏差异:两地经度不同,我国东西跨经度广,约60度,经度没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南北方季节差异:两地纬度不同,我国南北跨纬度广,约50度,气温变化幅度大 8.我国行政区域划分 9.我国共有34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 两湖两广两河山 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西、山东 五江(疆)二宁青陕甘, 江西、江苏、黑龙江、浙江、新疆、宁夏、辽宁、青海、陕西、甘肃 重蒙台海福吉安 云南、贵州、西藏、四川、北京、上海、天津 云贵西四北上天 重庆、内蒙古、台湾、海南、福建、吉林、安徽 香港澳门喜回归, 祖国一片好河山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10.“三字经”法记忆省级行政区的简称:黑吉辽,内蒙古,京津冀,晋豫鲁,赣皖浙,苏浙沪,滇黔蜀,鄂湘渝,陕甘宁,青新藏,桂粤琼,港澳台 11.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 12.我国人口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13.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4.人口增长过多产生的负面影响:人均粮食、布匹减少,医院就医困难,给国家、学校、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我国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居世界后列,全国每年新增财富大部分北新增人口消耗掉,用来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的财富就减少了 1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 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1)自然原因,东部耕地多,气候好,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2)社会经济方面,东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人口集中,西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落后,城镇少;(3)开发历史原因:东部开发较早,西部开发较晚 1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人口的92%,其余55个民族占8%,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500万的有9个,(记忆口诀:西北蒙、回、维,东北满族乡,西南苗、彝、壮,土家、藏族广) 17.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个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18.汉族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分布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 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欧大陆大的东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临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的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1.省、自治区、直辖市 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初中地理说课稿范文模板

初中地理说课稿模板 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所选用的教材为广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地理七年级第章第节的内容,是初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节内容是。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的基础上,对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以及新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理解、熟记、初步掌握、会运用对进

行等; 能力目标:通过的学习,培养学生图表分析、类比归纳的探究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观察、判断、合作、探究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地理学习的独特性,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并且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七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

2018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一节 交通运输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交通运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引言: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接触、看见、或听见过哪些种类的交通运输工具?他们分别属于什么交通运输方式? 生:道路建设影响经济的发展。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交通建设影响到经济发展,现在在我国有一句话非常流行,那就是“要想富,先修路”,交通运输真的有这么重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国的交通运输情况。 板书:交通运输 二、教学过程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出示五岭县案例,A、B两幅图有什么变化?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五岭县的居民点增多了,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哪里? 生:道路两旁。 师:由此可见交通运输不但影响到经济发展,还影响城镇的分布。在历史上交通便利的地方容易形成贸易中心或大城市,如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米市,出示“四大米市”:无锡、长沙、芜湖、九江,它们当时为什么能够成为著名的米市? 生:思考,回答 师:点拨引导,这里地形平坦,降水丰富,适宜稻米生产;人口集中,市场广阔;它们都位于长江干支流,并且与京杭运河交汇,水运便利。 师: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交通运输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交通运输被誉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板书: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师:从上面的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出,交通发展了,经济就会发展,反过来说,经济的发展也会带动交通发展,千百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下面我们根据这幅图来看一下交通运输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出示图片。 生:学生说出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人力到畜力到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师:现代交通运输工具不止图中这些,大家还知道哪些现代交通工具? 板书:工具 师:图片展示地铁、管道。大家知道什么是管道运输吗? 生:学生介绍。 师:管道运输主要运送液体、气体等。 师:管道运输要通过管道线,其实,无论是火车还是汽车,都要沿着一定的路线走,大家知道哪些交通运输线? 板书:线 生:公路线、铁路线、航空线、航线等。 师:出示公路线、铁路线、航空线、航线,这些交通运输线纵横交织,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出示我国交通运输网。 师:出示我国交通运输网。请据图分析我国交通运输网分布有什么特点? 生: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师:东部密集,西部稀疏。分布很不平衡。我国的交通运输网为什么呈现这种分布特点? 生:我国东部地形平坦,人口稠密,资源丰富;西部地形崎岖,人口稀少,资源缺乏。 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选择出示我国地形、人口分布、矿产资源分布图以及来分析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师: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公路运输最灵活,因此它把各种运输方式连接起来,起到了纽带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的高速公路迅速发展,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高速公路的发展情况。 生:学生看课本90页阅读材料和分布图。 师:出示高速公路图片。同学们有没有走过高速公路,它与普通公路有什么不同? 生:介绍 师:总的来说建设标准高,运输效率高。 师:因为我国人口众多,区域辽阔,资源分布不均,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量大,而铁路运输具有运量大的特点,因此在所有的交通运输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认识了铁路干线的分布特点,就能认识全国交通运输网。下面我们就来认识我国铁路干线分布情况。 板书:铁路 师:在我国的铁路分布图上可以看出我国的铁路大体上可以分为南北向和东西向两大组,南北向的主要有五条干线,东西向的主要有三条干线。一般说“五纵三横”,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这几条铁路干线,老师指图一一讲述。这五纵是京沪线,京九线,京哈线──京广线,焦柳线,宝成线──成昆线;三横是:京包线──包兰线,陇海线──兰新线、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下面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先找南北向五条铁路干线,并用彩笔描出。找的时候注意铁路线的起止点。 板书:五纵三横 师:巡视指导。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说课稿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一节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及其分界线。识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识读“北方地区图”;理解北方地区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及其分布特点;了解黑土地和黄土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介绍家乡的活动,掌握四大地理单元的差异;通过“图片+说明”、播放视频的方式分别介绍黑土地和黄土地的位置和主要特征,再通过相关活动让学生概括出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土地、热爱国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 综合、根据、归纳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 同学们,经过一个长长的暑假,新的学期又开始了,不知道同学们在这个暑假到过哪些地方呢?又见到过什么有趣的事情?能跟大家一起分享吗? 学生七嘴八舌:略 [上课]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首页,这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景观图。请结合图片进行讨论,你在当中看到了什么?又联想到哪些方面呢?假设你是来自上述的四个区域的人,你会怎么介绍“自己”所在的家乡情况呢?我们请四个小组的代表来模拟一下。 [学生活动] 一组: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阔,耕作易于机械化操作,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高。 二组:南方地区主要土地是红土地,丘陵较多,平原少,所以人们耕种主要在一些低级的丘陵和小平原进行,一般是精耕细作的。 三组:西北地区有辽阔的草原,马牛羊特别多,所以我猜农业是畜牧业为主。四组:我看到青藏地区高山冰雪覆盖,雪山连绵,反映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是世界屋脊。 [教师总结] 正是由于区域的差异性较大,而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所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单元,分别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活动] 完成书本P.3活动。 [过渡] 首先我们学习了解的是北方地区。 [课件展示] 北方地区图。(引导学生找出我国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地形区。) [师生互动] 1.让学生找出北方地区所管辖的省级行政区,并分别说出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在图5.2中,找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秦岭、太行山、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渤海、黄海、黄河、淮河、黑龙江、松花江。 3.让学生自读课本P.4~5内容,整体感知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 [提问] 根据所了解到的知识,请归纳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出示表格: 北方地区 自然环境经济特点 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农业工业 秦岭—淮河以北东北三省 两河、两山 京津 陕甘宁 (苏、皖、内蒙古)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2个丘陵) 平原广,耕地以旱地为主,机械化程度高,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工业城市密集,资源消耗量大 重要农业区:二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华北平原重要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过渡] 同学们,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地,人类对土地有着天然的感情,请问,以下两幅图(课前准备两幅黑土地和黄土地的照片)各反映的哪种土地?主要分布地区在哪里? 学生回答:黑土地、黄土地;东平平原、黄土高原。[教师] 对了,两种土地都有各自的特点,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它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影响呢?结合手上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结合我国干湿区和温度带的分布分析) [总结归纳] 略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30分) 1、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 A、东半球,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C、西半球,南半球 D、东半球,南半球 2、我国的内海() A、渤海和琼州海峡 B、渤海和黄海 C、东海和台湾海峡 D、南海和琼州海峡 3、我国沿海诸省自北向南依次为() A、辽宁,山东,江苏,浙江 B、浙江,福建,山东,台湾 C、辽宁,山西,福建,台湾 D、河北,江苏,上海,广东 4、我国东部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 A、黄海,东海,渤海,南海 B、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C、南海,东海,黄海,渤海 D、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5、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A、内蒙古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四川省 D、黑龙江省 6、我国人口分布最为稠密的地区是()。 A、西南部 B、东南部 C、东北部 D、西北部 7、在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A、汉族 B、壮族 C、傣族 D、回族 8、那达慕大会是下列哪几个民族的民族风情()。 A、傣族 B、回族 C、维吾尔族 D、蒙古族 9、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自西向东依次是()。 A、云、台、贵、粤 B、云、贵、粤、台 C、云、台、粤、桂 D、云、桂、粤、台 10、下列省区中,人口稠密的是()。 A、青海省 B、西藏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甘肃省 11、我国领土南北跨度大,绝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12、下列各组省级行政区中,全部有两个简称的是()。 A、云南、重庆、甘肃、陕西 B、北京、贵州、四川、湖南 C、陕西、甘肃、上海、四川 D、云南、贵州、四川、江苏

八年级地理上册《南方地区》说课稿 湘教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南方地区》说课稿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南方地区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一个重要地理分区,同时学生们也居住在该区,对南方地区的地理特点,更应做一个充分的了解。了解我们家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为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分析与处理: 重点:运用地图说出该区的位置、范围;在地形图上识别主要的地形类型。 难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本节课学生们已有学习北方地区的经验,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归纳。 二、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河流、湖泊和岛屿的分布。 (3)了解南方地区的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的分布,并分析其临海分布对经济发展的有利之处。 (4)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重要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南方地区地形图》和《南方地区地形图》,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和记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对南方地区的学习,认识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3)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为建设家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过程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并有我国的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行政区划作为基础,可采用教师提问,学生读图回答,并引导学生做出归纳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 设问导入→合作探究→互动启思 教学环节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设问 导入 1、如何描述南方地区的位置?包括哪些省份? 2、南方地区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区? 3、该区有哪些主要的河流湖泊?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 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让学生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启发 学生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育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引入]: 问题抢答: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板书]:(课题) [新课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应从哪里入手来认识一个大洲或地区呢? [情景提问]:比如,我想去某一个同学家拜访,可不认识,你能为我描述以一下你的家庭住址吗? [归纳、确认]:在这里,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描述——1、你家门牌号码多少?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3、你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征,如:有多大?有多高? 其实,认识一个大洲,也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副板书]:在哪里——地理位置 [承转]: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其实这和描述同学家的住址也是一样的:亚洲所在的街区就是他在世界半球中的位置;亚洲的的门牌号码就是其经纬度;亚洲的邻居就是他周边的大洲和大洋。 [活动]:

八年级地理《交通运输业》

八年级地理科教学设计 一、学科:中学地理(粤教版) 二、课例名称:第四章第三节交通运输业 三、执教教师:沈凯凌 四、课型:活动性学习 五、年级:八年级(上册) 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业的概念及基本运输方式。 2.帮助学生了解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培养民族自豪感。 3.要求学生掌握我国铁路主要干线的分布,记住重要的铁路枢纽。 4.要求学生能读懂列车时刻表,为出行提供便利。 5.帮助学生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合理布局发展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6.帮助学生树立交通守法观念,提高安全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我国主要铁路线的名称及应用;我国主要的铁路枢纽。 教学难点: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列车时刻表的应用。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式、活动练习式。 教具:教材、地理填充图册。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略)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学完第三章,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进入第四章的学习(板书)。第四章里,我们将学习什么呢?让我们来一睹为快吧(指导学生查书)。我们今天学习第三节——交通运输业(板书)。 讲授新课: 1、提问:什么是交通运输业?生活中有哪些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 2、归纳与小结:

(1)交通运输业是指使用运输工具或人力、畜力将货物或旅客送达目的地,使其空间位置得到转移的经济活动。 (2)你们所说的汽车、轮船、飞机、火车分别是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另外还有一种特定的运输方式——管道运输。(参见教材P90图4.36) 3、承转:现代五种基本运输方式中,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铁路运输”(板书),请同学们翻到教材P81。 4、提问:在座的有谁坐过火车吗?等有人回应后,请她(他)谈谈所见所闻。 5、归纳与小结:……,实在没人,教师做现身说法。 6、材料: (1)吴淞铁路是我国的第一条铁路。1866年开始兴建,1876年竣工。全长四十里,是英国资本家未经中国政府的许可而擅自修筑的。他们为了修建这条铁路,用“建造马车道”的谎言骗过了清朝的地方官吏以后,便开始动工。先从上海外国租界修到租界以外的宝山江湾,然后又得寸进尺地修到吴淞。这不仅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是一种赤裸裸的侵略行径,而且还有其经济侵略和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罪恶目的。后来清政府用28万两白银将其赎回,全部被清政府赎回拆除了。 (2)京张铁路是我国第一条自力修建的铁路。1905年开始,詹天佑以他精湛的技术、崇高的责任感和顽强毅力,克服重重阻碍,终于在1909年修建成举世瞩目的真正意义上的我国第一条自力修建的铁路,揭开了中国铁路史上光辉的一页,大大鼓舞了我国人民。 7、归纳与小结:自二十世纪初至今,我国铁路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A、里程及线路布局:已修建铁路9.1万多千米,除澳门外,其它各省级行政单位都有铁路运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青藏铁路与厦深铁路。 B、动力:淘汰了蒸汽,基本实现电气化与燃油化,时速大大提高。 (回忆《铁道游击队》里的火车,介绍武广新干线)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说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第一课时——南北气温的差异。教材分析在自然地理环境诸要素中,气候与地理学习的所有章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节课“南北气温的差异”体现了气温作为气候最基本组成要素之一的重要地位。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是学习“东西干湿的差异”、“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等知识的前提和基础。教学重点分析1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学习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的前提和基础。2一月0°c等温线的分布位置一月0°c等温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了解0°c等温线的分布位置,对归纳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有很大帮助。3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不同温度带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教育理念。这部分知识的探究既能够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地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息息相关,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学难点分析1对“等温线图”和“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的分析判读能力。首先,在世界地理课程学习中,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世界气温分布图“,但对“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仍然存在难度。掌握了等温线图的判读,可以迁移到等降水量图的判读以及其他等值线图的判读过程中。其次,因为学生对“中国政区图”和“中国地形分布大势图”的掌握不牢固,所以“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的判读也是教学的难点。2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因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既受我国的纬度位置和地形地势的分布的影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章从世界 __ 第一节疆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 培养读图能力;形成地理位置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读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运用资料,分析、对比,获得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1. 地理位置空间感的建立。 2. 地理位置优越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回顾七年级地理学过的知识,还记得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吗? (学生回答、更正) (教师补充、归纳)主要从经纬度位置(包括半球位置与五带位置)、海陆位置(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等方面来分析,有时还从与邻国或邻区的相对位置来描述。

二、展示目标 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并理解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三、问题引导自学探究 1、猜一猜:“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 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请同学们猜一猜:描述了我国的哪些位置? (学生回答、更正)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2、“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分它居东”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1)在地图上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2)在地图上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3)观看教材第3页图1.2标出的五个国家,说说从东、西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从南、北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 (学生回答、更正)(1) __、蒙古、日本(2) __、 __、蒙古、日本 3、综合比较以上五个国家,说说从经度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者来看,最能体现我国位置优越性的是什么位置? 4、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及北纬30°、60°纬线的大致位置。探讨下列问题: (1)在地图上指出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所处的纬度范围。 (2)在地图上指出五带的划分界线,说出中国位于哪个温度带? 5、与 __、 __、巴西相比,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是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出分析纬度位置优越性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纬度位置→气候(气温)→农业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全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重点强调在每节新课前学生要依据教师提供的预习指导做好课前预习。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三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等环境问题的典型事例,唤起学生装学习地理知识的强烈愿望,去探索适合国情的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真理。 4、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综合地分析地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总结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最后思考归纳,为学好地理,应做好哪些准备? 课前准备:除学习用具、教材外,还需要准备地图册,填充图册。 课外准备:注意收集国内外,家乡的有关地理信息材料。

3.八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三节《民族》说课稿

八年级地理《民族》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节《民族》。我认为说课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接下来,对本节教材做以下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节《民族》,本节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和分布特点,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征,我国的民族政策。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要从疆域、人口和民族三个方面认识我国的国情,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课既是第二节《人口》的延伸和拓展,又为以后深入的学习区域地理和高中地理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我校八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对我国的民族知识了解甚少。我乡是满族乡,多数学生是满族人,汉族人少,学生们可能会出现误区,认为满族人最多。 三、教学目标 (一)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和民族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开拓视野,了解我们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二)依据生本教学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我国的民族构成和分布特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重点和难点已经确定,怎样处理教材就水到渠成了。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四、教法学法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法和利用图形演示的直观教学法。在教学手段上,把文字、图象、声音、等有机集成,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课堂效率。 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渗透教学法:利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重、难点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这种直观导入法的优点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出我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的大家庭。 (二)新课讲授 1、让学生读画学习目标和重难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2、进入自主学习,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的分布特点 3、参照课本中少数民族的文字,来辨识人民币上面的文字以及民族头像,彰显出我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团结、平等的景象。 4、进入团队合作学习,分组展示 合作讨论一:课本图形反应哪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你还知道哪些?(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