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支架砼基础(地基)承载力验算

支架砼基础(地基)承载力验算

支架砼基础(地基)承载力验算
支架砼基础(地基)承载力验算

支架砼基础(地基)承载力验算

说明:以单幅桥梁为单位计算,由于支架打设基本处在路面标高位置,故不考虑风载因素。

一、恒荷载

1、C50砼:250m3*2.3t/m3=5845KN

2、钢筋:骨架500KN+钢束和其他125KN=625KN

3、方木:按支架图(22.92*0.06*0.12*84+46*.1*.15*25)*6KN/m3=187KN

4、模板:外模460m2+内模500m2=960m2*.12KN/ m2=120KN

5、钢管架自重

立杆:17.6/0.5*(25/0.6)*1.8m(平均长)*3.84kg/m=102kN

纵向水平杆:25*3*(17.65/.5)*3.84kg/m=101KN

横向水平杆:17.65*3*(25/.6)*3.84kg/m=85KN

纵向斜撑杆:2*5*3*4*3.84 kg/m=5KN

横向斜撑杆:2*2*5*4*3.84 kg/m=4KN

各挡扣件总荷载:扣件数10000*15.4N/只=160KN

14#槽钢通长布置:17.65/0.5*25*0.38KN/m=336KN

合计恒荷载:7570KN

二、施工荷载

按桥梁施工手册一般规定,施工荷载可取1KN/ m2

桥面积:25*17.65*1=445KN

二项总荷载=8015KN

支架基础(地基)承载力验算:

1.基承载面积按桥面投影计取为

25*17.65=445m2

2.经土路基压实处理>90%,浇筑C20厚15cm砼基础后强度和整体受压均大为提高,按每

平方24KN受力计算总承载力为:445*24=10680KN

故地基承载力满足连续梁的全部荷载

支架的整体稳定性验算

说明:当支架按规定要求构架,且不缺少必要的结构杆件,亦没有局部未形成稳定结构的情况下,它的工作主要受其失稳承载能力的控制。由于计算时把整架稳定问题转化成对立柱的稳定性进行计算,故总体“整体(立柱)稳定性计算”

扣件式钢管支架的整体(立柱)稳定性计算

0.9N fc

公式≤

фA r1m

式中N—立杆验算截面处的轴心力设计值,其值为

n

N=1.2N Gk+1.4∑N qik

i=1

N Gk—脚手架自重标准值在立杆中产生的轴心力(KN);

n

∑N qik—n个可变荷载标准在立杆中产生的轴心力,一般情况下,

i=1

仅计算施工载载一项;

A—立杆的计算截面面积(mm2);

ф—轴向受压杆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λ=eο/I, eο=μh;

h—步距(mm);

fc—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KN/ mm2),fc=0.205 KN/ mm2是Q235钢钢材;

r1m—材料强度附加分项系数。

计算:

N=1.2N Gk+1.4N qik

N Gk=1.2*7570/1470+1.4*445/1470=6.603

长细比λ=1500(立杆长)/15.8(回转半径)=94.936 查表得ф=0.094

A=4.89*102

r1m=1.5475

0.9N/ФA=0.9*6.603/(0.094*489)=0.129

fc/ r1m=0.205/1.5475=0.133

则0.129<0.133

0.9N fc

фA r1m

故满足要求。

说明:

1、本图尺寸除标高外均以cm计。

2、本箱梁采用Ф45*3.5mm无缝钢管和十字活动接扣件紧固搭设立杆间距一般为横向50cm,纵向60cm布置;

模板采用18mm厚九夹板拼接,沿纵向间隔50cm铺设10*15cm搁栅,横向间距30cm铺设6*12cm的方木。

3、支架基础采用土层压实后铺筑10cm碎石,浇筑15cm厚C20砼。

4、支架应控制整体垂直度和梁底纵横水平杆平面尺寸,确保箱梁梁底标高正确。纵横连杆控制底脚上翻

20~40cm,中间分档视情况而定。

5、扣件的扭紧力应控制在3.5KN以上,特别是梁底水平扣件。

地基承载力计算计算书

地基承载力计算计算书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构件编号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 设计者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 一、设计资料 1.基础信息 基础长:l=4000mm 基础宽:b=4000mm 修正用基础埋深:d=1.50m 基础底标高:dbg=-2.00m 2.荷载信息 竖向荷载:F k=1000.00kN 绕X轴弯矩:M x=0.00kN·m 绕Y轴弯矩:M y=0.00kN·m b = 4 0 l=4000 x Y 3.计算参数 天然地面标高:bg=0.00m 地下水位标高:wbg=-4.00m 宽度修正系数:wxz=1 是否进行地震修正:是 单位面积基础覆土重:rh=2.00kPa 计算方法:GB50007-2002--综合法 地下水标高-4.00 基底标高-2.00地面标高0.00 5 5 5 5 5 4.土层信息: 土层参数表格

二、计算结果 1.基础底板反力计算 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为: G k = A×p =16.0×2.0= 32.0kN 基础底面平均压力为: 1.1当轴心荷载作用时,根据5. 2.2-1 : P k = F k+G k A= 1000.00+32.00 16.00= 64.50 kPa 1.2当竖向力N和Mx同时作用时:x方向的偏心距为: e = M k F k+ G k= 0.00 1000.00 +32.00= 0.00m x方向的基础底面抵抗矩为: W = lb2 6= 4.00×4.00 2 6= 10.67m 3 x方向的基底压力,根据5.2.2-2、5.2.2-3为: P kmax = F k+G k A+ M k W= 64.50 + 0.00 10.67= 64.50 kPa P kmin = F k+G k A- M k W= 64.50 - 0.00 10.67= 64.50 kPa 1.3当竖向力N和My同时作用时:y方向的偏心距为: e = M k F k+ G k= 0.00 1000.00 +32.00= 0.00m y方向的基础底面抵抗矩为: W = bl2 6= 4.00×4.00 2 6= 10.67m 3 y方向的基底压力,根据5.2.2-2、5.2.2-3为: P kmax = F k+G k A+ M k W= 64.50 + 0.00 10.67= 64.50 kPa P kmin = F k+G k A- M k W= 64.50 - 0.00 10.67= 64.50 kPa 2.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 基底标高以上天然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下取浮重度 γm = ∑γi h i ∑h i = 2.0×18.0 2.0= 18.00 基底以下土层的重度为 γ = 18.00 b = 4.00 f a = f ak + ηbγ (b-3) + ηdγm (d-0.5) = 150.00+1.00×18.00×(4.00-3)+1.00×18.00×(1.50-0.5)

支架地基承载力验算

地基承载力、支架验算及预压方案 一、设计方案及选用材料: 材料选择及拼装形式: 我部采用LDJ轮扣式多功能脚手架拼装现浇箱梁满堂红支架,支保架拼装具体形式为:柱距和排距均为0.9m,而步距为1.2m和0.6m,在底模下支撑力杆步距为0.6m,箱梁翼缘板下支撑力杆步距为1.2m。 二、地基处理及计算: 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对支保架基础进行开挖,除去淤泥,然后用自卸汽车外运砂砾回填,进行水撼,然后用砂砾进行找平,采用振动式压路机分层压实,达到96%以上的压实度,设置排水横坡和纵向边沟,在横桥向铺设枕木,枕木上安装轮扣式脚手架。 1.地基承载力计算 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可知,对风化砂(或碎石土)压密实时,容许承载为0.4MPa。木方宽度为0.20m,按横桥向14.5 m通长考虑,假设此面积上荷载应力直接传给压实后的基础土。 单孔总荷载为6570KN(计算附后),承压面积为0.20m×13.5m = 2.7m2,总共有24条这样的基础木板,那么 6570KN/(2.7m2×24)=0.101Mpa<0.4Mpa 所以经压实后,碎石土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2、土层下沉量计算 土的变形模量E 0与压缩模量E S 的关系可按弹性理论得出 E 0 = βE S (2 1221V V --=β V 为中密干粉砂土的泊松比,取值范围为0.2~0.25,β为一比例系数,跟泊松比有关,风化砂(碎石土)的取值为0.9~0.95,查土力资料E 0中风化砂(碎石土)的取值为17.5MPa ,ES=β0 E ,β取下限安全系数大,则 17.5÷0.95= 18.1MPa ,由弹性理论的变形压缩模量 应力=,0.107/18.1=0.006,则变形量为6mm ) 三、 结构形式验算: 轮扣式多功能脚手架强度验算: 1)整体承重计算: (1)支架荷载分析: 每孔支架总荷载按均匀分布计算,支架步距为1.2m ,每孔支架为23排,16列,共有368根立杆。 荷载计算: 1、自重荷载: 单孔箱梁砼总量为165.27m 3按现浇预应力砼单位容重为26KN/m 3计算,共重165.27m 3×26KN/ m 3 = 4297KN , 2、支保架自重估计1066KN 3、模板及框架自重估计397KN 4、施工荷载按3.0KN/m 2,一孔施工荷载为3.0KN/m 2×13.5

地基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 1、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是什么?怎样使用? 答1、 f=fk+εbγ(b-3)+εdγο(d-0.5) 式中: fk——垫层底面处软弱土层的承载力标准值(kN/m2) εb、εd——分别为基础宽度和埋深的承载力修正系数 b--基础宽度(m) d——基础埋置深度(m) γ--基底下底重度(kN/m3) γ0——基底上底平均重度(kN/m3) 答2 、你想直接用标贯计算承载力,是可行的,承载力有很多很多的计算方法,标贯是其中的一种,但目前规范都逐渐取消了,老版本的工程地质手册记录了很多的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标贯锤击数N确定承载力的公式,你可以从中选择一个适合你所在地方条件的公式来计算。 答3、根据土的强度理论公式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公式: fa=Mb*γ*b+Md*γm*d+Mc*Ck 其中Ck为粘聚力标准值,由勘察单位实地勘察、实验确定,在勘察报告上按土层列表显示。 2、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中的d如何取值?d是地基的埋置深度还是基底到该层土层底的深度? 答、d就是基础埋置深度(m),一般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3、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如何推导 答、你可以到百度文库里面下载一个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 计规范》,里面有详细的给你介绍的!

4、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是什么?具体符号代表什么?怎样计算? 答、 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由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公式计算、 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等方法综合确定。 2、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从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fa=fak+εbγ(b-3)+εdγm(d-0.5) 式中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εb、εd--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γ--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b--基础底面宽度(m),当基宽小于3m按3m取值,大于6m按6m取值; 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d--基础埋置深度(m),一般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参考资料:GB50007-2002《地基规范》 5、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f=fk+εbγ(b-3)+εdγο(d-0.5))的说明即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里每个符号的意思? 答、fk——垫层底面处软弱土层的承载力标准值(kN/m2) εb、εd——分别为基础宽度和埋深的承载力修正系数 b--基础宽度(m) d——基础埋置深度(m) γ--基底下底重度(kN/m3) γ0——基底上底平均重度(kN/m3) 6、地基承载特征值如何取得?

地基承载力计算

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由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公式计算、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等方法综合确定. 2、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从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fa=fak+ηbγ(b-3)+ηdγm(d-0.5) 式中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ηb、ηd--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γ--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b--基础底面宽度(m),当基宽小于3m按3m取值,大于6m按6m取值; 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d--基础埋置深度(m),一般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地基承载力是通过地基原位测试后再修正得到的,如果没有原位测试,可参照有关规范使用。如《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的第3章,就有各种岩石、土的基本承载力数据可查(岩石地基承载力、碎石地基承载力、砂土地基承载力、粉土地基承载力、老黏土地基承载力、新近沉积黏土承载力)。通过承载力查表后,再通过测量地下水位情

况,地基的透水情况以及结构物的基底尺寸,进行承载力修正,得到最终的地基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8*N-20(N为锤击数)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是由荷载试验直接测定或由其与原位试验相关关系间接确定和由此而累积的经验值。它相于载荷试验时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上线性变形段内某一规定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不应超过该压力-变形曲线上的比例界限值。 扩展资料 地基承载力(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是地基土单位面积上随荷载增加所发挥的承载潜力,常用单位KPa,是评价地基稳定性的综合性用词。 应该指出,地基承载力是针对地基基础设计提出的为方便评价地基强度和稳定的实用性专业术语,不是土的基本性质指标。土的抗剪强度理论是研究和确定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基础。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有: (1)原位试验法(in-situ testing method):是一种通过现场直接试验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包括(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等,其中以载荷试验法为最可靠的基本的原位测试法。 (2)理论公式法(theoretical equation method):是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的理论公式确定承载力的方法。 (3)规范表格法(code table method):是根据室内试验指标、现场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附小桥涵地基承载力检测)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附小桥涵地基承载力检测) 【摘要】简明列出太沙基、汉森、魏锡克、梅耶霍夫、沈珠江、普兹列夫斯基、王长科等地基承载力理论计算公式。下面用TXT文本简明列出太沙基、汉森、魏锡克、梅耶霍夫、沈珠江、普兹列夫斯基、王长科等地基承载力理论计算公式,供参考使用。适于标准受压,只考虑基础宽度、超载影响,不考虑其他诸如倾斜等因素。 1、太沙基(Terzaghi)地基极限承载力qu公式 qu=c*Nc+q*Nq+0.5*γ*B*Nγ 其中 Nc=(Nq-1)*cotφ Nq=exp(π*tanφ) * tan2(45+φ/2) Nγ= 6 * φ / (40 -φ) 式中c、φ分别表示土的粘聚力、内摩擦角,B表示基础宽度。以下同。 2、汉森(Hansen)地基极限承载力qu公式 qu=c*Nc+q*Nq+0.5*γ*B*Nγ 其中 Nc=(Nq-1)*cotφ Nq=exp(π*tanφ) * tan2(π/4+φ/2) Nγ = 1.5 * Nc * tan2φ 3、梅耶霍夫(Meyerhof)地基极限承载力qu公式 qu=c*Nc+q*Nq+0.5*γ*B*Nγ 其中 Nc=(Nq-1) * cotφ Nq=exp(π*tanφ)*tan2(π/4+φ/2) Nγ = (Nq - 1) * tan(1.4 * φ) 4、魏锡克(Vesic)地基极限承载力qu公式 qu=c*Nc+q*Nq+0.5*γ*B*Nγ 其中 Nc=(Nq-1) * cotφ Nq=exp(π*tanφ) * tan2(π/4+φ/2) Nγ = 2 * (Nq + 1) * tanφ 5、沈珠江地基极限承载力qu公式 qu= (1 + d / B) ^ (1 / 3) * (c / tanφ * (Nq - 1) + 0.5 * γ * b * Nγ)

(完整版)支架承载力计算

支架竖向承载力计算: 按每平方米计算承载力, 中板恒载标准值:f=2.5*0.4*1*1*10=10KN ; 活荷载标准值N Q = (2.5+2 )*1*1=4.5KN ; 则:均布荷载标准值为: P1=1.2*10+1.4*4.5=18.3KN ; 根据脚手架设计方案,每平方米由2根立杆支撑,单根承载力标准值为100.3KN ,故:P1=18.3/2=9.15KN<489.3*205=100.3KN 。满足要求。 或根据中板总重量(按长20m 计算)与该节立杆总数做除法, 中板恒载标准值:f=2.5*0.4*10*20*19.6=3920KN ; 活荷载标准值NQ = (2.5+2 )*20*19.6=1764KN ; 则:均布荷载标准值为: P1=1.2*3920+1.4*1764=7173KN ; 得P1=7173KN<100.3*506=50750KN 。 满足要求。 支架整体稳定性计算: 根据公式: [] N f A σ?≤= 式中: N -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本工程取15.8kN ;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λ决定,本工程λ=136,故=0.367; λ-长细比,λ=l 0 /i =2.15/1.58*100=136; l 0-计算长度,l 0=kμh =1.155*1.5*1.2=2.15m ;

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 1.155;μ-单杆计算长度系数 1.55;h-立杆步距0.75m。 i-截面回转半径,本工程取1.58cm; A-立杆的截面面积,4.89cm2; f-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205N/mm2。 σ=15.8/(0.367*4.89)=88.04N/mm2<[f]=205N/mm。 满足要求. 支架水平力计算 支架即作为竖向承力支架,也作为侧墙内撑支架,因此需计算支架水平支撑力,即侧墙施工时产生的侧压力。 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根据测定,随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而增加,当浇筑高度达到某一临界时,侧压力就不再增加,此时的侧压力即为新浇筑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侧压力达到最大值的浇筑高度称为混凝土的有效压头。通过理论和实践,可按下列二式计算,并取其最小值: F=0.22γc t0β1β2V1/2 F= γc*H 式中 F------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m2) 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3)取26 kN/m3 t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可按实测确定。当缺乏实验资料时,可采用t=200/(T+15)计算;t=200/(25+15)=5 T------混凝土的温度(°)取25° V------混凝土的浇灌速度(m/h);取2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取5.0m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0; β2------混凝土塌落度影响系数,当塌落度小于30mm时,取0.85;50—

地基承载力及基础验算

铁塔独立基础配筋及地基承载力验算计算书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计算公式:《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fa =fak + ηb * γ* (b - 3) + ηd * γm * (d - (基础规范式)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 =190kPa;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ηb =; 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ηd=;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γ=18kN/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γm =m;基础底面宽度b =; 基础埋置深度d = 当b <3m 时,取b =3m fa =190+*18*+** =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 基本资料 基础短柱顶承受的轴向压力设计值F= 基础底板承受的对角线方向弯矩设计值M=·m 基础底面宽度(长度) b =l=4300mm 基础根部高度H =600mm 柱截面高度(宽度)hc =bc =800mm 基础宽高比 柱与基础交接处宽高比:(b - hc) / 2H =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fc =mm,ft =mm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y=300N/mm;纵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边缘的距离as=35mm 纵筋的最小配筋率ρmin =% 荷载效应的综合分项系数γz = 基础自重及基础上的土重 基础混凝土的容重γc =25kN/m;基础顶面以上土的重度γs =m,

Gk =Vc * γc + (A - bc * hc) * ds * γs = 基础自重及其上的土重的基本组合值G =γG * Gk =kN 基础底面控制内力 Fk ---------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柱底轴向力值(kN); Mxk、Myk ---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弯矩值(kN·m); F、Mx、My --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竖向力、弯矩设计值(kN、kN·m); F =γz * Fk、Mx =γz * Mxk、My =γz * Myk Fk =;Mxk'=Myk'=·m;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轴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pk =(Fk + Gk) / A (基础规范式) pk =+/ =<fa =,满足要求!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偏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边缘处的最大、最小压力值pkmax =(Fk + Gk) / A + Mk / W (基础规范式) pkmin =(Fk + Gk) / A - Mk / W (基础规范式) 双向偏心荷载作用下 pkmax =(Fk + Gk) / A + Mxk / Wx + Myk / Wy (高耸规范式) pkmin =(Fk + Gk) / A - Mxk / Wx - Myk / Wy (高耸规范式) 基础底面抵抗矩Wx =Wy =b * l * l / 6 =**6 = pkmax =+/+ 2* = pkmin =+/ 2* = 由于pkmin< 0,基础底面已经部分脱开地基土。则有 pkmax =(Fk + Gk) / (3ax·ay) (高耸规范式) ax·ay ≥(高耸规范式) ax --------- 合力作用点至ex一侧基础边缘的距离,按b/2-ex 计算; ay --------- 合力作用点至ey一侧基础边缘的距离,按l/2-ey 计算;

【2017年整理】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

一.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1.野外鉴别法 岩石承载力标准值f k(kpa) 注:1.对于微风化的硬质岩石,其承载力取大于4000kpa时,应由试验确定; 2.对于强风化的岩石,当与残积土难于区分时按土考虑。 碎石承载力标准值f k(kpa) 注:1.表中数值适用于骨架颗粒空隙全部由中砂、粗砂或硬塑、坚硬状态的粘土或稍湿的粉土所充填的情况; 2.当粗颗粒为中等风化或强风化时,可按其风化程度适当降低承载力,当颗粒间呈半胶结状时,可适当提高承载力; 3.对于砾石、砾石土均按角砾查承载力。 2.物理力学指标法 粉土承载力基本值f(kpa) 注:1.有括号者仅供内插用; 2.折算系数§=0。 粘性土承载力基本值f(kpa) 注:1.有括号者仅供内插用; 2.折算系数§=0.1。

沿海地区淤泥和淤泥质土承载力基本值f(kpa) 注:对于内陆淤涨和淤泥质土,可参照使用。 红粘土承载力基本值f(kpa) 注:1.本表仅适用于定义范围内的红粘土; 2.折算系数§=0.4。 素填土承载力基本值f(kpa) 注:本表只适用于堆填时间超过10年的粘性土,以及超过5年的粉土;所查承载需经修正计算。3.标准贯入试验法 砂土承载力标准值f k(kpa) 注:1.砾砂不给承载力; 2.粉细砂按粉砂项给承载力;3.中粗砂按中砂项给承载力; 4.细中砂按细砂项给承载力; 5.粗砾砂按粗砂项给承载力; 6.N63.5需修正后查承载力. 粘性土承载力标准值f k(kpa) 注:N63.5需经修正后查承载力。 花岗岩风化残积土承载力基本值f(kpa) 注:花岗岩风化残积土的定名: 2mm含量≥20%为砾质粘性土; 2mm含量<20%为砂质粘性; 2mm含量=0为粘性土

浅基础地基承载力验算部分计算题

一、计算题 图示浅埋基础的底面尺寸为6.5m×7m,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如图中所示(其中竖向力 ]=240kPa[。试检算地为主要荷载,水平力为附加荷载)。持力层为砂粘土,其容许承载力基承载力、偏心距、倾覆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 K≥1.5(提示:要求倾覆安全系数)0 [本题15分] 参考答案: 解: )(1

代入后,解得: ,满足要求 ),2满足要求( ), 满足要求(3 3kN,对应的偏心距e=0.3m×10。持力层的=5.0二、图示浅埋基础,已知主要荷载的合力为N容许承载力为420kPa,现已确定其中一边的长度为4.0m (1)试计算为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另一边所需的最小尺寸。 (2)确定相应的基底最大、最小压应力。 [本题12分] 参考答案: 解:由题,应有 )2(N=6×1m×3m,已知作用在基础上的主要荷载为:竖向力图示浅埋基础的底面尺寸为6三、32M。试计算:kNm。此外,持力层的容许承载力0kN,弯矩×=1.510 1)基底最大及最小压应力各为多少?能否满足承载力要求?( e的要求?(2)其偏心距是否满足ρ≤N不变,在保持基底不与土层脱离的前提下,基础可承受的最大弯矩是多少?此时3)若(基底的最大及最小压应力各为多少?

[本题12分] 参考答案: )解:(1 )(2 )3( ba,四周襟边尺寸相同,埋=某旱地桥墩的矩形基础,基底平面尺寸为7.4m=7.5m,四、hN=6105kN2m=,在主力加附加力的组合下,简化到基底中心,竖向荷载置深度,水平荷载HM=3770.67kN.m。试根据图示荷载及地质资料进行下列项目的检算:,弯矩=273.9kN(1)检算持力层及下卧层的承载力; (2)检算基础本身强度; )检算基底偏心距,基础滑动和倾覆稳定性。3 (.

地基承载力计算

地基承载力=8*N-20(N为锤击数) 地基的承载力是随负载增加而地基单位面积的承载力。常用单位KPa是评估基础稳定性的综合术语。应该指出的是,基础承载力是基础设计的一个实用术语,它有助于评估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而不是土壤的基础特性指标。土的抗剪强度理论是研究和确定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基础。 在荷载作用下,地基要产生变形。随着荷载的增大,地基变形逐渐增大,初始阶段地基土中应力处在弹性平衡状态,具有安全承载能力。当荷载增大到地基中开始出现某点或小区域内各点在其某一方向平面上的剪应力达到土的抗剪强度时,该点或小区域内各点就发生剪切破坏而处在极限平衡状态,土中应力将发生重分布。这种小范围的剪切破坏区,称为塑性区(plastic zone)。地基小范围的极限平衡状态大都可以恢复到弹性平衡状态,地基尚能趋于稳定,仍具有安全的承载能力。但此时地基变形稍大,必须验算变形的计算值不允许超过允许值。当荷载继续增大,地基出现较大范围的塑性区时,将显示地基承载力不足而失去稳定。此时地基达到极限承载力。 确定方法: (1)原位试验法(in-situ testing method):是一种通过现场直接试验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包括(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等,其中以载荷试验法为最可靠的基本的原位测试法。 (2)理论公式法(theoretical equation method):是根据土

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的理论公式确定承载力的方法。 (3)规范表格法(code table method):是根据室内试验指标、现场测试指标或野外鉴别指标,通过查规范所列表格得到承载力的方法。规范不同(包括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规范),其承载力不会完全相同,应用时需注意各自的使用条件。 (4)当地经验法(local empirical method):是一种基于地区的使用经验,进行类比判断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它是一种宏观辅助方法。

门式支架承载力计算书

戴港互通现浇箱梁支架计算书 一、HR型可调重型门式支架稳定承载力计算 根据JGJ128-2000《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5.2.1之规定,现计算一榀HR100A型重型门架稳定承载力设计值如下: N d----门架稳定承载力设计值 i-----门架立杆换算截面回转半径 I-----门架立杆换算截面惯性矩 h 0----门架高度,h o =1900mm I 0、A 1 ----分别为门架立杆的毛截面惯性矩与毛截面积 h 1、I 1 ----分别为门架加强杆的高度及毛截面惯性矩,h 1 =1700mm A——门架立杆的毛截面积,A=2A 1 =2×428=856mm2 f——门架钢材强度设计值,Q235钢材用205N/mm2 D 1、d 1 ——分别为门架立杆的外径和内径D 1 =57mm,d 1 =52mm D 2、d 2 ——分别为门架加强杆的外径和内径D 2 =27mm.d 2 =24mm φ-------门架立杆稳定系数,按λ查规范表B.0.6 λ-------门架立杆在门架平面外的长细比λ=Kh /i K--------门架高度调整系数,查规范表5.2.15当支架高度≤30米时,K=1.13 I 0=π(D 1 4-d4 1 )/64=15.92*104mm4 I 1=π(D 2 4-d4 2 )/64=0.98*104mm4 I=I 0+I 1 ×h 1 /h =15.92×104+0.98×104×1700/1900=16.8*104mm4 i=√I/A 1 =√16.8×104/428=19.8mm λ=Kh /i=1.13×1900/19.8=108.43 按λ查规范表B.0.6,φ=0.53 N=φ×A×f=0.53×856×205=93 KN 根据规范9.1.4要求,当可调底座调节螺杆伸出长度超过200~300mm时,N d要乘以修正系数,一般情况下取修正系数0.85,即N d=0.85×93=79KN。 门架产品出厂允许最大承载力为75KN。 托座和底座每个允许承载力不小于50KN,一榀门架2个底座,允许承载力为100KN,不作验算。

地基处理及地基承载力验算

地基处理及地基承载力验算 一、地基处理 1、地基处理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清淤→测量放线→分层填筑宕渣碎石→碾压→摊铺水泥混凝土。 2、河塘、沟渠、泥浆池处理 在支架搭设范围内淤泥,必须进行清淤后,填筑碎石土或宕渣,粒径要均匀。 利用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或挖掘机进行回填工作,清淤后回填底部可以先用粒径稍大的土石方满铺基底,以保证清淤后的基底的稳定,分层填筑、分层压实。顶层压实面平整,无积水,无明显碾压轮迹,无显著的局部凸凹,便道路基路拱按1 % 横坡设置,排水坡面斜向线路外侧,进入临时集水坑。 3、原地面处理 将原地面腐植地表层上耕植土清除,然后按照该部位道路基础标高填筑宕渣,铺筑水泥稳定碎石,确保地基承载力[σ]达到200KPa。 4、支架垫层处理 支架搭设前,按前述方案对地基进行回填压实,搭设支架范围内进行整平、碾压,保证地基密实度达到95%以上(主线范围内的路基压实标准按施工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以保证支架基础的稳定。地基处理后,应该加强箱梁施工内的排水工作,支架地基外两侧1.0m处设置50*50cm纵向临时排水沟,及时排除雨水、积水及梁体养生用水,防止地基在水的浸泡下导致支架下地基沉陷。临时排水沟的外表面用7.5#砂浆进行喷洒抹面,防止雨水的冲刷。

50宕渣15 水泥混凝土素土压实 排水沟 排水沟支架基础硬化范围 二、支架基础承载力验算 基础:15cmC20水泥水泥混凝土基层 + 50cm 宕渣垫层 支架底托几何尺寸为:12cm×12cm ,因水泥混凝土养护后形成刚性板体,可作为荷载传递载体,传递角按45°计算。 底座地基承载力计算面积: A=(0.65×tg45°+0.12/2)2×3.14 = 1.58m 2 取单肢碗扣支架最不利部位计算: 单根底托按最大受力34.51KN 计算, P1=34.51×103/1.58 =21.84 Kpa.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σ]=f k ×k b 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σ]=f k ×k b = 200×1=200 Kpa 以上各计算部位P 值均小于[σ]=200 Kpa ,地基承载力满足使用要求。

地基承载力计算

地基bai承载力=8*N-20(N为锤击数) 地基基础允许承载力是指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下,房屋和构筑物 的沉降量不超过容许值的地基承载力。中国制定的“工业与民用建 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J7-74)中规定,在基础宽度小于3米,埋深0.5—1.0米的条件下,粘性土主要根据孔隙比(e)、天然含 水量(Wo)、相对含水量(Wb)考虑。砂根据饱和度(Sr)和紧密度(D)决定,也可按标准贯入试验及钻探试验锤击数确定地基 承载力。当基础宽度大于3米,埋深大于1米时,必须按下式校正:P=[σ]+ k1r0(b-3)+k2r(h-1)。式中P为计算承载力(吨/平 方米),[σ]为按表查得的承载力(吨/平方米),r0及r为地基土 持力层的天然容重(地下水位以下取水下容重,吨/立方米),k1 及k2为安全系数,取2—3。 密实法 用密实法处理地基又可分为:①碾压夯实法:对含水量在一定 范围内的土层进行碾压或夯实。此法影响深度约为200毫米,仅适于平整基槽或填土分层夯实。②重锤夯实法:利用起重机械提起重锤,反复夯打(图a),其有效加固深度可达1.2米。此法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砂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地基和对大面积填土的压实以及杂 填土地基的处理。③机械碾压法:用平碾、羊足碾、压路机、推土 机及其他压实机械压实松散土层(图b)。碾压效果取决于被压土层的含水量和压实机械的能量。对于杂填土地基常用 8~12吨的平碾或13~16吨的羊足碾,逐层填土,逐层碾压。④振动压实法:在地基表面施加振动力,以振实浅层松散土(图c)。振动压实效果取决于 振动力、被振的成分和振动时间等因素。用此法处理以砂土、炉渣、碎石等无粘性土为主的填土地基,效果良好。⑤强夯法:利用重量 为8~40吨的重锤从6~40米的高处自由落下,对地基进行强力夯实的处理方法。经过强夯的地基承载能力可提高3~4倍,以至6倍,

盘扣式脚手架详细计算书

盘扣式脚手架计算书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 JGJ231-2010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一、脚手架参数 二、荷载设计

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1.02 搭设示意图 盘扣式脚手架剖面图

盘扣式脚手架立面图 盘扣式脚手架平面图三、横向横杆验算

横向横杆钢管类型A-SG-1500 横向横杆自重G khg(kN) 0.05 单跨间横杆根数n jg 2 间横杆钢管类型B-SG-1500 间横杆自重G kjg(kN) 0.043 纵向横杆钢管类型B-SG-1500 纵向横杆自重G kzg(kN) 0.043 横向横杆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205 横向横杆截面惯性矩I(mm4) 92800 横向横杆弹性模量E(N/mm2) 206000 横向横杆截面抵抗矩W(mm3) 3860 承载力使用极限状态 q=1.2×(G khg/l b+G kjb×l a/(n jg+1) )+1.4×Q kzj × l a /( n jg +1) =1.2×(0.050/0.9+0.35×1.8/(2+1))+1.4×2.0×1.8/(2+1)=1.999kN/m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q'=(G khg/l b+G kjb×l a/(n jg+1) )+Q kzj × l a /( n jg +1) =(0.050/0.9+0.35×1.8/(2+1))+2.0×1.8/(2+1)=1.466kN/m 计算简图如下 1、抗弯验算 M max=ql b2/8=1.999×0.92/8=0.202kN·m σ=M max/W=0.202×106/3860=52.43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V max=5q'l b4/(384EI)=5×1.466×9004/(384×206000×92800)

地基承载力计算书

地基承载力验算书 楼上钢结构重量统计如下: 1). 柱子(22aI工字钢) 3*22*33.07=2.2t 2). 梁(22aI工字钢) (10.8*10+9.8*2)*33.07=4.2 t 3). 钢柱(方管60*120) 2.9*48*14.13+11*36*14.13+94*14.13=8.9 t 4). 连梁(方管60*60) (90*3+32*6)*14.3=6.6 t 5). 圆管(圆76) 32*4*5.76=0.7 t 5). 水槽(3mm) 94*0.64*23.55=1.4 t 5). 混凝土柱子500*600 0.5*0.6*0.7*2400*0.5=5.5 t 合计:2.2+4.2*8.9+6.6+0.7+1.4+5.5=29.5 t 二:取中间跨一米宽基础核算, 1)荷载统计 钢屋架荷载设计按300 kN计算(包括活荷载0.7kN/m): 300x5.55/(36x11.1) =4.2Kn 一二层墙体总重(包括装修0.5kN/m):20x7x0.25=35kN 一二层板荷载计算(包括活荷载2.5kN/m):板厚为150mm 板自重0.15x25=3.75kN/m2 板底装修0.50kN/m2 楼面做法,考虑到原来二层板为屋面做法,故取1.50kN/m2 每层楼面横荷载合计为4.25kN/m2 2*4.25x2.7+2.5*2.7+1.5=31.25kN 一米宽基础荷载总计为N=4.2+35+31.25=70.45kN

2)确定基础宽度 b>=N/(fa-yd)=70.45/(100-20x1.2)=0.93<1m (式中fa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00kPa,y为土和基础的容重20kN/m2 ,d为基础埋深1.2米) 根据现在结果看,满足。 3)地基净反力 p=N/b=70.45/1=70.45KP 计算基础悬臂部分最大内力 a=(1-0.24)/2=0.38m M=0.5Pa^2=0.5x70.45x0.38x0.38=5.1kN*m 基础底板配筋A=M/0.9hof=5.1x1000000/(0.9x200x210)=134.8mm2<565(12@200),满足.。 三:加固方案论述 1.先在楼房四角及中间埋设8个沉降观测点,每天观测楼房的基础沉降,如果楼房沉降大于3mm用以下方案进行加固处理。 方案一: 1.1加大基础底面积法适用于当既有建筑的地基承载力或基础底面积尺寸不满足设计要求时的加固。可采用混凝土套或钢筋混凝土套加大基础底面积。加大基础底面积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基础承受偏心受压时,可采用不对称加宽;当承受中心受压时,可采用对称加宽。 2 在灌注混凝土前应将原基础凿毛和刷洗干净后,铺一层高强度等级水泥浆或涂混凝土界面剂,以增加新老混凝土基础的粘结力。 3 对加宽部分,地基上应铺设厚度和材料均与原基础垫层相同的夯实垫层。 4 当采用混凝土套加固时,基础每边加宽的宽度其外形尺寸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中有关刚性基础台阶宽高比允许值的规定。沿基础高度隔一定距离应设置锚固钢筋。 5 当采用钢筋混凝土套加固时,加宽部分的主筋应与原基础内主筋相焊接。 6 对条形基础加宽时,应按长度1.5-2.0m划分成单独区段,分批、分段、间隔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示例

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设置桩长为空桩1.8m ,实桩6.5m ,桩底穿透淤泥质土夹粉砂5.2m ,进入粉质粘土0.5m ;桩距为1.5*1.5m 。 由桩周土和桩端土的抗力所提供的单桩承载力: kN 102.72455.014.31504.05.0152.5555.014.321=÷???+?+???=+=∑=)(p p n i i si p a A q l q u R α——① 由桩身材料强度确定的单桩承载力 kN 275.71455.014.3120025.02=÷???==p cu a A f R η——② 取①、②两者中较小值,R a =71.275kN ; 式中 cu f —与搅拌桩桩身水泥土配比相同的室内加固土试块(边长为70.7mm 的立方体,也可采用边长为50mm 的立方体)在标准养护条件下90d 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kPa ); η—桩身强度折减系数,干法可取0.20~0.30;湿法可取0.25~0.33; p u —桩的周长(m ); n —桩长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 si q —桩周第i 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 i l —桩长范围内第i 层土的厚度(m ); p q —桩端地基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kPa ),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有关规定确定; α—桩端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折减系数,可取0.4~0.6,承载力高时取低值。 2、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Pa f m A R m sk p a 508.6750)1055.01(8.0237.0275.711055.0)1(f spk =?-?+?=-+=β 1055.05.1455.014.3m 2 2=÷?= 式中 spk f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 m —面积置换率; a R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 p A —桩的截面积(m 2); β—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宜按地区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0.75~0.95,天然地基承载力较高时取大值。 要复合地基承载力达到90KPa ,需调整搅拌桩间距,最疏为1.1m*1.1m ,计算得: kPa kPa f m A R m sk p a 9017.9150)196.01(8.0237 .0275.71196.0)1(f spk >=?-?+?=-+=β 196.01 .1455.014.3m 22=÷?= 2010-11-10

现浇支架结构计算(加地基承载力验算)

支架现浇箱梁结构受力验算一、计算依据: (1)《无碴轨道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 (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3)《路桥施工计算手册》 二、计算参数: 工字钢截面特性 钢管截面特性 方木截面特性 二、计算荷载: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q2=2.5 kN/m2;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q3=2.0kN/m2; 模板支架自重荷载:q1=3.0kN/m2;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荷载:q4=26 kN/m3。 三、支架系统受力验算: 1.腹板处支架验算: (1)腹板底10×10方木肋条受力验算:

方木的布置的跨度0.6米,间距为0.2米: q=0.2×(2.5+2.0+3.0+2.7×26)=15.54(kN/m) 按四跨连续梁计算: M max =0.107×ql 2= 0.107×15.54×0.62=0.6(kN.m) W=34-2 2m 1067.16 1.01.06bh ?=?= Q max =0.607×ql=0.607×15.54×0.6=5.7(kN ) σw =W M max =4 -1067.10.56 ?=3593(kPa)=3.593(MPa) <[σg ]=11.0Mpa (合格) τ= 2A 3Q max =4 -10 1002 5.7 3???=855kPa=0.855(MPa) <[τg ]=1.7Mpa (合格) I=46-33m 103.812 1.01.012bh ?=?= f=0.632×100EI ql 4=0.632× 6 -6410 8.31091000.615.54?????=1.7×10-4 (m) =0.17(㎜) < 400 600 =1.5(㎜) (合格) (2)腹板底方木(12×15㎝)分配梁受力验算: 采用迈达斯梁单元建模:方木布置的跨度0.3米,间距为0.6米,荷载为自重加1.2上层方木传力。集中力取值P=0.6×15.54=9.3(kN/m)。 弯应力图如下:

地基承载力计算书

地基承载力计算书

————————————————————————————————作者:————————————————————————————————日期:

地基承载力计算书 吊车履带长度为9.5m,履带宽度为1.3m,两履带中心距离为6.4m,吊车自重为260t,地基承载力计算按最大起重量100t时计算,若起吊100t重物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则其余均满足。 现假设履带吊重心位于两履带中央,不考虑履带吊配重对吊装物的平衡作用,其受力分析如图: 图5.4-1 履带吊受力简化图 考虑起吊物在吊装过程中的动载力,取动载系数为1.1则由力矩平衡原理可以得出靠近盾构井处履带压力为: RMAX=(260×6.4/2+1.1×100×(9.74+6.4/2))/6.4=357.4t 履带长度为9.5m,单个履带宽度为1.3m,履带承压面积S为: S=9.5×1.3=12.35m2 P=R MAX/S=374.6/12.35×10=303.3Kpa 地表为杂填土,顶面浇筑0.3m厚的C30混凝土。把所压的地面面积理想为方形基础,方形基础宽2m,长度2m,埋置深度0.30m,通过本标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得知,地基自上而下为

杂填土、黏土、淤泥质土、粉质黏土等,通过查岩土工程勘察报 告列表,土的重度18kN/m3,粘聚力c=35kPa,内摩擦角φ =10°。根据太沙基极限承载力公式: Pu=0.5Nγ×γ×b+Nc×c+Nq×γ×d γ—地基土的重度,kN/m3; b—基础的宽度,m; c—地基土的粘聚力,kN/m3; d—基础的埋深,m。 Nγ、Nc、Nq—地基承载力系数,是内摩擦角的函数,可以通 过查太沙基承载力系数表见表1或图1所示: 表1太沙基地基承载力系数Nγ、Nc、Nq的数值 内摩擦角地基承载力系数内摩擦角地基承载力系数 φ(度)NγNc Nq φ(度)NγNc Nq00 5.7 1.0022 6.50 20.2 9.17 6.5 1.22 248.6 23.4 11.4 2 0.2 3 4 0.39 7.01.48 2611. 5 27.0 14.2 7.7 1.81 2815.031.6 17.8 6 0.6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