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衰呼衰肾衰肝衰试题及答案

心衰呼衰肾衰肝衰试题及答案

心衰呼衰肾衰肝衰试题及答案
心衰呼衰肾衰肝衰试题及答案

1、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最常见的诱因是( E )

A.妊娠与分娩

B.环境、气候的急剧变化

C.发作快心室率房颤

D.输液过多过快

E.肺部感染

2、引起左心衰竭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是( A )

A.肺淤血、肺水肿

B.左心室扩大

C.肺动脉压力增高

D.心肌收缩力降低

E.体循环静脉压升高

3、左心功能不全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B )

A.咳嗽、咳痰

B.劳力性呼吸困难

C.心源性哮喘

D.端坐呼吸

E.乏力

4、慢性左心衰竭与肺部感染时肺部啰音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有下列哪个特点( D ) A.双肺底湿啰音 B.仅有湿啰音,没有哮鸣音

C.固定性局限性肺部湿啰音

D.双肺底湿啰音,并随体位变化而改变

E.双肺满布哮鸣音

5、下列哪一项对鉴别右心衰竭与肝硬化最有意义( E )

A.肝功能异常

B.腹水

C.双下肢水肿

D.肝脏肿大

E.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6、急性左心衰竭为减轻呼吸困难首先采取的护理措施是( C ) A.高浓度吸氧 B.利尿低盐饮食

C.端坐,双腿下垂 D.平卧,抬高双腿

E.皮下注射吗啡

7、可用于各级心衰的药物(除禁忌证外)是( B )

A.多巴胺

B.ACEI

C.利尿剂

D.钙通道阻滞剂

E.β受体阻滞剂

8、洋地黄类药物禁用于下列哪种情况下的急性左心衰竭( C )

A.急性心肌炎

B.重度二尖瓣狭窄伴快速心室率的房颤

C.重度二尖瓣狭窄伴窦性心律

D.急性广泛心肌梗死48小时后

E.以上都不是

9、长时间较大剂量静脉滴注硝普钠可产生的副作用主要是( C )

A.血压下降

B.左室充盈压下降

C.氰化物中毒

D.狼疮综合征

E.心动过速

10、风心病心衰用洋地黄和利尿剂治疗,出现恶心、食欲不振,心电图为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下列哪一种情况最可能( D ) A.心衰加重 B.低钾 C.风湿活跃

D.洋地黄中毒

E.洋地黄剂不足

11、洋地黄中毒伴缓慢性心律失常时首选处理措施是( B )

A.人工心脏起搏

B.阿托品

C.氯化钾

D.硫酸镁

E.异丙肾上腺素

12、男性,56岁,患高血压性心脏6年,近一年来,每天从事原有日常活动时出现心悸,气短,休息后好转,判定为( B ) A.心功能I级 B.心功能Ⅱ级

C.心功能Ⅲ级

D.心功能Ⅳ级

E.以上都不是

13、Ⅱ呼吸衰竭根据以下何种分类:( D )

A. 病理生理

B. 病因

C. 起病缓急

D. 按血气分析结果

E. 是否代偿

14、Ⅰ型呼吸衰竭是指: ( D )

A. PaO2>60mmHg PaCO2 >50 mmHg

B. PaO2>60mmHg PaCO2<50 mmHg

C. PaO2>70mmHg PaCO2 <55 mmHg

D. PaO2<60mmHg PaCO2<45 mmHg

E. 以上都不是

15、Ⅱ型呼吸衰竭是指:( D )

A. PaO2<60mmHg PaCO2 <50 mmHg

B. PaO2<55mmHg PaCO2 >50 mmHg

C. PaO2<50mmHg PaCO2 >50 mmHg

D. PaO2<60mmHg PaCO2 >50 mmHg

E. PaO2>60mmHg PaCO2 <50 mmHg

16、Ⅱ型呼吸衰竭常见于下列哪一种疾病:( D )

A.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B. 肺炎

C.肺水肿

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E.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7、肺性脑病患者的治疗方面,下列哪项为错误的:( E )

A. 口鼻面罩无创通气

B. 持续低流量给氧

C. 静脉应用呼吸兴奋剂

D. 鼻饲饮食

E. 应用镇静剂治疗

18、下列哪些是错误描述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C )

A.心、肝、肾功能受损是不可逆的

B.临床表现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C.临床上均可出现精神神经症状

D.呼吸困难是呼吸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

E.PaO2<60mmHg,PaCO2 >50 mmHg

19、21男性,82岁,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史30年,近2周来咳嗽脓痰加剧,2天来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动脉血气分析:PH7.20,PaCO2 92mmHg,PaO2 50mmHg,应考虑:( B )

A. I型呼吸衰竭

B. Ⅱ型呼吸衰竭伴肺性脑病

C. 急性脑炎

D.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E. 脑血管意外

20、肝性脑病是指( E )

A. 严重肝病所继发的脑水肿

B. 严重肝病所继发的昏迷

C. 严重肝病所继发的精神症状

D. 严重肝病所继发的神经症状

E. 严重肝病所继发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21、二期肝性脑病患者经常出现下列哪种特征性的表现( D )

A.行为异常

B.昏迷

C.昏睡

D.扑翼样震颤

E.精神严重错乱

22、肝性脑病常见的诱因是( B )

A. 胃肠蠕动增强

B.上消化道出血

C. 脂肪摄入增多

D. 糖类摄入增多

E. 肠道内细菌活动减弱

23、肾小球滤过率(GFR)小于多少时需限制蛋白质摄入:( D )

A.80ml/min

B.60ml/min

C.120ml/min

D.50ml/min

E.30ml/min

24、在我国引起慢性肾衰竭的第一位病因是 ( D )

A.糖尿病肾病 B.高血压肾病 C.慢性肾盂肾炎

D.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E.梗阻性肾病

25、慢性肾衰竭常出现的钙磷代谢紊乱是 ( B )

A.血磷↑,血钙↑ B.血磷↑,血钙↓ C.血磷↓,血钙↑

D.血磷↓,血钙↓ E.血磷正常,血钙↑

26、纠正尿毒症贫血的最好方法( C )

A.输库存血+铁剂

B. 输新鲜血+铁剂

C. EPO+铁剂

D. 血透+铁剂

E. 输血+铁剂+血透

27、高钾血症时心电图的特点是( A )

A.T波高尖,QRS波群增宽

B.T波低平,Q-T间期缩短

C.T波低平,Q-T间期延长

D.T波低平,Q-T间期延长

E.T波低平,出现U波

28、高钾血症对机体的最大危害是( E )

A.低血糖

B.心肌收缩性降低

C.骨骼肌麻痹

D.酸中毒

E.心室纤颤和停跳

29、下述有关高钾血症的治疗,哪项是错误的( C )

A.静注速尿

B.口服碳酸氢钠

C.降低血清钠浓度

D.注射葡萄糖和胰岛素

E.注射钙剂

30、尿毒症病人出现精神失常时下列哪种治疗最好( D )

A.安定注射

B.鲁米那肌注

C.冬眠1号静滴

D.充分血透

E.氯丙嗪静滴

共用题干,每题仅一个最佳答案

男,68岁,2周来反复胸痛,发作与劳累及情绪有关,休息可以缓解。3小时前出现持续性疼痛,进行性加剧,并气促,不能平卧,血压110/70mmHg,心率120次/分,律齐,心尖部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双肺散在哮鸣音及湿性啰音。

31、根据上述临床表现,该患者的诊断最可能是 ( E )

A.风心病二尖瓣关闭不全

B. 扩张型心肌病

C.支气管哮喘

D. 支气管肺炎

E.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竭

32、应首选检查 ( B )

A.X线胸片

B. 心电图

C. 超声心动图

D. 血清心肌酶

E. 心肌核素扫描

33、下列何种治疗方案应首选 ( E )

A.β受体阻滞剂预防室性心律失常

B.抗生素控制感染

C.洋地黄类药物治疗

D.肾上腺皮质激素减轻支气管痉挛

E. 吗啡和利尿剂治疗

共用题干,每题仅一个最佳答案

患者男性,60岁,高血压病史15年,既往血压控制不稳。近期因工作劳累感头晕、头痛、恶心等症,晨起突然头痛剧烈、心悸、多汗、呼吸困难,呼吸30次/分,血压260/120mmHg,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急诊来医院查体:心率120次/分,律齐,心尖区舒张期奔马律,双肺满布湿罗音和哮鸣音。

34、该患者可诊断为:( A )

A.急性左心衰B.急性右心衰C.心包填塞

D.心源性休克E.以上都不是

35、考虑病因为:( C )

A. 二尖瓣狭窄B.肺动脉高压C.高血压心脏病

D.乳头肌断裂E.以上都不是

36、此时宜首选治疗措施为:( C )

A.病人坐位,双腿下垂B.高流量吸氧

C.硝普钠静点D.利尿剂E.氨茶碱

37、大剂量应用下列哪种药物,可引起硫氰酸中毒:( D )

A.硝酸甘油B.利尿剂C.洋地黄

D.硝普钠 E.钙拮抗剂

共用题干,每题仅一个最佳答案

男,71岁吸烟患者。反复咳嗽,咳痰、气喘40年,近1周来咳黄痰且黏稠不易咳出,白天嗜睡,夜间不眠,今晨被发现唤之不醒而急诊。查体:BP148/90mmHg,昏睡状。瞳孔等大,球结膜水肿,颈软,桶状胸,双肺可闻及较多干、湿啰音,心率120分,可闻及早搏,双下

肢凹陷性水肿,未引出病理反射。

38、该患者昏睡最可能的原因是( D )

A.脑出血

B.脑血栓

C.脑梗死

D.肺性脑病

E.代谢性碱中毒

39、为进一步确定昏睡原因,最有意义的首选检查是( C )

A.心脏超声波

B.胸部X线

C.血气分析

D.脑部CT

E.心电图

40、假设上述原因确定,首选的治疗措施是( E )

A.使用利尿剂

B.使用祛痰药物

C.持续低浓度吸氧

D.使用支气管扩张剂

E.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是非题

1、对已有心功能不全的呼吸困难的病人,夜间睡眠应取平卧位。(×)

2、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多为右心力衰竭。(×)

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的典型表现。(√)

4、抢救急性左心衰患者,首先应用快速利尿剂如呋塞米20~40mg静脉注射。(√)

5、判断呼吸衰竭的主要血气标准是PaO2高于50mmHg, PaCO2低于60 mmHg。(×)

6、慢性较严重的呼吸衰竭不宜吸高浓度氧的主要原因为高浓度氧可引起氧中毒。(×)

7、少尿是指24小时尿量<100ml。(×)

8、镇静剂、麻醉剂使用不当,可诱发肝性脑病。(√)

9、慢性肾衰竭常见死亡原因是心力衰竭。(√)

10、慢性肾衰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它是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8心力衰竭(174题)

第十章心力衰竭 单选题(A型题) (D)1.下列哪一种情况最易发生心肌向心性肥大 A、甲亢症 B、严重贫血 C、维生素B1缺乏 D、高血压病 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C)2.左心衰竭病人出现右心衰竭时表现出: A、肺淤血继续存在 B、肺水肿继续存在 C、肺淤血减轻 D、肺淤血加重 E、肺循环和体循环恢复正常 (D)3.急性心力衰竭时下列哪项代偿不可能发生 A、心率加快 B、心腔紧张源扩张 C、交感神经兴奋 $ D、心肌肥大 E、血液重新分配 (C)4.下列哪项最符合心力衰竭的概念 A、心脏每搏输出量降低 B、静脉回心血量超过心输出量 C、心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 D、心功能障碍引起大小循环充血 E、伴有肺水肿和肝脾肿大、下肢水肿的综合征 (E)5.向心性肥大的主要机制是: A、心缩力增强 B、冠脉血流量增加 C、心率加快 D、心输出量增加 E、收缩期室壁张力增加 (C)6.离心性肥大的主要机制是: A、心脏收缩期阻力过大 B、冠脉血流量增加 C、舒张期室壁张力增加 【 D、心率加快 E、心输出量增加 (E)7.心力衰竭时血液灌流量减少最显著的器官是: A、皮肤 B、肝脏 C、骨骼肌 D、脑 E、肾脏 (A)8.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时下列哪种变化不可能发生 A、外周血管阻力降低 B、心肌收缩力减弱 C、心室残余血量增多 D、循环时间延长 E、休息时心率加快 (B)9.心力衰竭的变化中下列哪项提法不正确 A、心脏肌源性扩张 B、心输出量低于正常水平 C、血流重分布 D、血压不变或降低 E、静脉淤血,静脉压升高 (D)10.下列哪项指标能够反映左心室的前负荷变化 ) A、中心静脉压 B、平均动脉压 C、心输出量 D、肺动脉楔压 E、Vmax (B)11.心力衰竭时出现夜尿的主要机制是: A、平卧后肾淤血加重 B、平卧后肾血流量增加 C、平卧后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减少 D、平卧后水肿液吸收入血减少 E、平卧后心肌收缩力加强 (C)12.端坐呼吸的发病机制中下列哪一项不存在 A、端坐时回心血量减少 B、端坐时水肿液不易入血 C、端坐时转移至腹腔、下肢的血液减少 D、端坐时胸腔空积变大 E、端坐时肺活量增加 {

浅析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ICU救治中的应用

浅析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ICU救治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进一步对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ICU救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50例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指数的改善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上的改善,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指数等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总有效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8%,对照组总有效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0%,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常规的药物联合无创呼吸机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以及血气分析指数,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突然发作的左心功能异常导致心脏负荷加重、收缩力减低引起心排血量骤减、肺循环压力升高引起心源性休克、组织灌注不足的综合征,该病症主要是由于心肌受损或血流动力学发生障碍以及缓慢心力衰竭逐渐加重所致[1]。该疾病来势较急,进展迅速,在临床上患者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等,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因此,患者必须及时进行治疗,否则将有生命危险。当前,有研究表明,无创呼吸机能够扩张患者气管,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对改善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特选取本院ICU于2012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50例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旨在帮助其他同类疾病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ICU于2012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50例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最大87岁,年龄最小53岁,平均年龄(70.21±4.24)岁,患者在入院时,伴有咳嗽、呼吸困难、意识障碍、昏迷等症状,所有患者均为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立即采用强心剂、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为患者补充溶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患者取半卧位,头部抬高,将无创呼吸机供氧管与机器连接,呼吸模式S/T,根据患者的呼吸情况调整入氧流量以及氧浓度。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诊断及治疗

[CHFS2010]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抖动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一)定义和分类 心房抖动(房颤)是慢性心衰患者最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以心房活动不协调,继而心房功能恶化、丧失为特点。心电图表现为正常P波消逝,代之以大小、形态及时限不等的快速震荡波或抖动波。假如房室传导正常,常出现不规则的快速心室反应,加重心衰。房颤能够单独出现或与其他心律失常合并出现,如心房扑动。 房颤分为以下4类: 阵发性房颤:房颤发作2次以上,持续时刻<7天,一般

<24h,多为自限性,可自行终止。 持续性房颤:持续时刻>7天的房产,一般不能自行转律。能够是房颤的首发的表现,也能够是阵发性房颤反复发作的结果。药物或/和电转复能终止房颤。 永久性房颤:即使复律治疗也不能终止房颤的发作或复律后24h内复发,或未曾复律。 初发房颤:首次发觉房颤,既往没有房颤病史,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 慢性心衰常合并持续性房颤或永久性房颤。 (二)流行病学 临床上10%—35%慢性心衰患者伴有房颤,是充血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心脏疾病严峻程度和心功能恶化,房颤发病率也不断增加。国外研究显示心功能I级房颤发病率约为4%,心功能II—III级房颤发病率为10—26%,III—IV级20—29%,而心功能IV级患者房颤发病率增加到50%。 我国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房颤患病率约为0.77%,标准化率为0.61%。按此计算,我国目前房颤患者超过800万。其中1/3为阵发性房颤,2/3为持续或永久性房颤。部分地区房颤住院病例调查发觉,在房颤相关因素中,老年为58.1%,高血压

病40.3%、冠心病34.8 %、心力衰竭33.1%、风湿性瓣膜病23.9%。心衰合并房颤占有相当大比例,按此比例,我国目前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超过264万。 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均显示房颤患病率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房颤、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发病逐年增加,而各种心血管疾病最终进展为心力衰竭,心衰合并房颤患者将进一步增加。 (三)发生机制 临床观看发觉心肌肥厚、心脏扩大的患者容易发生心律失常,而且心脏射血分数的高低阻碍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表明心脏存在机械-电反馈作用。慢性心衰时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心房内血流淤积,压力升高,心房逐渐扩大,心房不应期缩短,传导减慢,增加触发活动。心房纤维化,心房传导性和兴奋性不均一,增大除极和复极离散,容易产生折返。促使房颤发生和维持。 心衰过程中过度激活的神经内分泌变化也在房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增加血管紧张素II,促进细胞外基质纤维化,导致缓慢传导,心房复极不均一;动物实验显示心衰还可导致离子通道重构,其中最有意

内科学复习题名词解释COPD呼吸衰竭心力衰竭预

内科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COPD 2.呼吸衰竭 3.心力衰竭 4.预激综合征 5.缺血性心肌病 6.肝肾综合征 7.扑翼样震颤 8.急性肾炎综合征 9.组织性蛋白尿 10.功能性蛋白尿 1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12.急性白血病治疗完全缓解 13. Graves病 14.异位ACTH综合征 15.Addison病 16.Somogyi现象 17.肾上腺危象 18.风湿性疾病 19.自身免疫性疾病 20.雷诺现象 21.中间综合征 22.迟发性脑病 答案: 1.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气流阻塞进行性发展,但部分有可逆性,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某些支气管哮喘患者在疾病进程中发展为不可逆性气流阻塞,当支气管哮喘与慢性

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重叠存在或难以鉴别时,也可列入COPD范畴。 2.由于呼吸系统或其他系统疾病致使动脉血氧分压降低PaO2<60mmHg (7.98kPa)和(或)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增高PaCO2>50mmHg(6.65kPa)。 3.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4.是指心电图呈预激表现,即心房冲动提前激动心室的一部分或全体,或心室冲动提前激动心房的一部分或全体,而临床上有心动过速发作。其解剖学基础是除了特殊传导组织外,还有由普通工作心肌组成的房室旁路连结在心房和心室之间。 5.为心肌的血供长期不足,心肌组织发生营养障碍和萎缩,以致纤维组织增生所致。其临床特点是心脏逐渐扩大,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其病理基础是心肌纤维化(或硬化)。 6.是指失代偿肝硬化出现大量腹水时,由于有效血容量不足及肾内血液重新分布等因素,引起自发性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和低尿钠,但肾无重要病理改变。 7.患者两臂平伸,肘关节固定,手掌向背侧伸展,手指分开时,可见手向外侧偏斜,掌指关节、腕关节、甚至肘与肩关节急促而不规则地扑击样抖动,常见于肝性脑病患者。 8.以突起的血尿、蛋白尿、少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为表现,其中血尿为必备。 9.因组织遭受破坏后而释出胞质中各种酶及蛋白质,在肾小球滤液中浓度超过

无创呼吸机在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无创呼吸机在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无创呼吸机在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加上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SjvO2和SpO2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无创呼吸机在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上,能够使疗效更佳,显示出无创呼吸机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标签:无创呼吸机;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疗效 心力衰竭的产生原因一般是患者的心功能异常,心脏负荷的增加导致患者心脏收缩能力下降,于此同时患者的肺循环压力逐渐上升,心脏的排出量减少,导致患者血液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1]。呼吸衰竭指的是患者肺功能的受损,它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机体缺氧可以导致患者生理代谢异常,如果不及时给予患者正确的治疗,或者治疗不及时的话,就会引起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患者的死亡[2]。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心率较快,起病危急,致死率较常见病高。本研究将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50名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病人进行研究,旨在探究无创呼吸机在整个病情的发展的重要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25例。观察组女性患者11例,男性患者14例,年龄在45~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5±3.5)岁,病程为2~10年,平均病程为(5.3±2.7)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13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46~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5±4.2)岁,病程为2~11年,平均病程为(6.2±3.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疾病史等一般个人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都进行了强心、利尿、平喘、扩血管、抗感染、祛痰等医院常规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处理进行常规治疗以外,还进行了无创呼吸机的治疗。将患者的头部进行抬高,太高的角度要大于30°。同时给予患者鼻面罩吸氧,将呼吸模式调整为S/T上,在此基础上选择正确的呼吸阀,将氧流量控制在5~7 L/min,吸氧浓度在40%~50%之间,气压控制在8~14 cmH2O。

无创呼吸机用于ICU中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

无创呼吸机用于ICU中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 目的:研究ICU病房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116例我院2012.6-2014.6期间ICU病房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8例。其中58例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另58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PaO2、PaCO2以及SpO2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O2、PaCO2以及SpO2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17%、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效果显著,有效的改善了血气情况,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标签:ICU;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疗效 急性心力衰竭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左心功能异常,引起心脏负荷增加,导致心脏排血量降低,周围循环阻力增大,发生肺水肿、肺淤血等一系列病理反应,多数患者可伴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引起呼吸衰竭,若不及时治疗,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以往临床使用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如今机械通气的出现为呼吸衰竭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案,广泛应用于ICU病房中,成为急性心力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1] 。本文对我院ICU病房患者进行研究,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116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 2.6-2014.6期间ICU病房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检查和诊断符合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诊断标准[2] 。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69.2±5.5)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3±1.4)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62-88岁,平均年龄(71.5±5.1)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8±1.1)年。排除标准:①排除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器质性病变的患者;②排除有意识障碍等精神疾病造成无法交流沟通的患者;③排除不愿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④排除其他严重疾病对研究有影响的患者等。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其中包括抗生素、维持酸碱平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应用支气管扩张剂、给予吸氧的治疗手段。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将患者头部抬高与水平呈30度夹角,将输氧管与呼吸机相接,氧流量调至6L/min,固定鼻面罩,选择S/T呼吸模式。吸气

肺炎合并心衰

肺炎合并心衰病人的标准护理计划 一、气体交换受损 【相关因素】与肺部感染有关 【主要表现】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肺部困定湿罗音。 【护理目标】患儿气促、发绀症状逐渐改善至消失,呼吸平稳。【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清静、明亮、空气新鲜,保持室内相对湿度50%-60%,注意通风,定时开窗换气,避免空气对流风 2.被褥要轻暖,衣着避免过多和过紧而影响呼吸。体位要头高或半卧位,以减轻肺部淤血。保持口、鼻、眼、皮肤的清洁。 3.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决定吸氧量的多少及持续时间,可鼻导管给氧或头罩给氧,氧流量一般为高中低,分别为6-8L/min,3-5L/min,1-3L/min,可采用间歇给氧,缺氧严重时,可连续呼吸道正压吸氧或应用人工呼吸器。 二、清理呼吸道无效 【相关因素】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痰液粘稠、无力排痰有关。【主要表现】痰液粘稠,呼吸困难伴喘息。 【护理目标】患儿能顺利有效排出痰液,呼吸道通畅。 【护理措施】 1.肺炎时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痰时间每次不超过15秒,压力小于0.133千帕,动作轻柔,防止呼吸道黏膜损伤,注意无菌操作。

2.经常更换体位勿使气道受压。平卧位时,背部颈部要垫起。 鼻腔内有粘稠的分泌物或结痂,应及时轻轻用棉签清除。必要时予以氧气雾化,以利排痰,时间不超过20分钟,雾化后拍背促使痰液引流。 3.拍背方法为将手成弓形叩背部,第八肋以上避开脊柱和肾脏,左右各拍5分钟,力度适中拍至微微发红。吸痰前予以拍背,尤其在喂奶及服药前吸痰,可保持呼吸道通畅。 三、体温过高 【相关因素】与肺部感染有关及机体免疫反应有关 【主要表现】体温超过正常范围。 【护理目标】患儿体温恢复正常。 【护理措施】 1.首先给予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腋下、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行走处,水温32-36℃。待半小时后测体温。同时要注意遮盖患儿,以免受凉。如患儿出现颤抖,应立即停止降温。经物理降温无效者,遵医嘱予以药物降温。 2.高热抽搐时,应及时按压人中、涌泉,按医嘱给予镇静药物。防止咬伤舌部并加强防护措施。 3.保持衣着及被盖适中。大量出汗时应及时更换衣服。体温骤降时给予保暖,避免孩子直接吹风,防止着凉。 4.由于高热时唾液分泌减少,口唇干裂,容易发生口腔炎,可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口腔,每天两次,防口腔感染,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口

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治疗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房室结消融 【摘要】心力衰竭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合并心房颤动,这类患者也可存在不同程度的机械不同步运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可以改善他们的心功能、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但这些患者容易产生双室起搏不完全,使CRT 有效性明显降低。有试验证明房室结消融能提高这类患者CRT 的成功率。该文将对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理机制、CRT 及房室结消融在CRT 中的必要性进行叙述。 心力衰竭(心衰) 和心房颤动(房颤) 是两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两者间相互作用复杂,常合并存在,且一种疾病可以增加另一种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它们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最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 1 心衰合并房颤的流行病学特征 心衰合并房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许多基础研究或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两者互相影响。房颤的发生率与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的研究表明,NYHA Ⅰ级的人群中有5 %是房颤患者,NYHA Ⅱ~Ⅲ级人群中,比例10 %~25 %,在NYHAⅣ级人群中,比例高达50 %[1 , 2 ] 。而有10 %~30 %的房颤患者伴有心衰,这部分人群通常预后不良,死亡率明显上升[3 ,4 ] 。有研究显示伴有房颤的心衰死亡率几乎是一般心衰患者的2 倍。 我国2001 年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显示:成年人心衰患病率为0. 9 % ,男性为0. 7 % ,女性为1. 0 % ,心衰中房颤发生率高达15 %~27 %。按此计算,我国目前35~74 岁成年人中约有400 万例心衰患者,其中80 万例患者合并房颤[ 5 ] 。https://www.doczj.com/doc/e710892230.html, 2 心衰与房颤两者共存的病理机制及影响 慢性心衰与持续性房颤经常同时存在,相互影响促进,它们的共存机制是:房颤引起的快速心室反应可以通过心肌缺血、钙通道调节异常或者细胞外基质的重塑导致心肌进一步重构、扩张,进而心功能异常。另外,心房收缩功能的丧失和心室节律的不规则导致心输出量下降使患者更易于发生心衰。在动物实验中,诱发心衰的动物发生房颤后心率明显增快,同时心输出量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 进一步下降[6 ] 。反之,心衰患者因为心肌细胞凋亡、心房扩大、纤维化、传导减慢和不应期的离散等因素的共同参与决定了心衰是房颤的高危因素。 3 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衰的治疗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力学转变成神经体液抑制,从而改善心衰患者的生存和预后,但许多终末期心衰患者即使得到最佳药物治疗的情况下,生存质量仍然堪忧。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 herapy ,CRT) 提高了这些人的生活质量,CRT 改善心脏机械不同步,提高心脏做功效率,从而改善心功能。既往的一系列大型临床研究, 如心肌病多部位起搏治疗试验(multisite stimulation in cardiomyopat hy , MUSTIC) 、多中心InSync 随机临床评估试验(multi2center insync randomied clinical evaluation ,MIRACLE) 、慢性心衰起搏和除颤器治疗对比研究(comparison of medical therapy , pacing and defibrillation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 COMPANION) 、心衰的CRT 试验(cardic resnychronisation in heart failure ,CAREHF) 等证实了CRT 不但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提高其生活质量, 还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无创呼吸机应用于治疗ICU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无创呼吸机应用于治疗ICU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18-08-17T11:59:45.79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7期作者:杨安军 [导读] 观察无创呼吸机应用于治疗ICU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杨安军 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医院贵州省铜仁市 554100 摘要: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应用于治疗ICU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ICU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0例,以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患者治疗前后心、肺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进行各自治疗以后,应用了无创呼吸机的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有效率方面,分别为93.33%(14/15),远高于对照组的60.00%(9/15),组间相差较大,数据在统计学上有参考价值(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在心、肺功能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相差较大,数据在统计学上有参考价值(P<0.05)。结论:在治疗ICU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时,无创呼吸机的应用可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同时改善患者心、肺功能。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ICU心力衰竭;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是ICU心力衰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心力衰竭指严重到影响生命的心功能不全,一般会合并其他脏器功能障碍。无创正压通气可针对ICU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通气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1,2]。本文观察无创呼吸机应用于治疗ICU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一定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ICU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0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纳入在我院被诊断为ICU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者。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病史者;②临床资料不全者;③有严重的肝肾器质性疾病者。将30例ICU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以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其中观察组:男9例,女6例;年龄37~75岁,平均(58.79±1.58)岁;对照组:男8例,女7例;年龄36~74岁,平均(58.76±1.55)岁。两组患者,在各项指标上P值均大于0.05,数据从统计结果,不具有意义,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排水利尿、解痉平喘、扩张血管和强心治疗,同时治疗期间应促进患者排痰,预防发生感染。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联合无创呼吸机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给予患者低流量吸氧,氧气流量为2.5L/min。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患者治疗前后心、肺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患者呼吸频率和心率恢复正常,症状消失;②有效:患者呼吸频率和心率接近正常水平,症状减轻;③无效:临床症状未好转。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将30例ICU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研究数据均输入至SPSS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有效处理,有效率和满意率均采用%的形式表示,处理方式为χ2检验,结果显示,P<0.05,便形成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有效率的比较 进行各自治疗以后,应用了无创呼吸机的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有效率方面,具体为93.33%(14/15),远高于对照组的60.00%(9/15),组间相差较大,数据在统计学上有参考价值(P<0.05),见表1。 3.讨论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心血管疾病是其危险因素。呼吸衰竭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引起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来源于肺组织、肺血管、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统的病变。ICU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多采用药物进行治疗。近年来,随着无创呼吸机的应用,其治疗效果明显提升[3,4]。 此项试验中,进行各自治疗以后,应用了无创呼吸机的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有效率方面,分别为93.33%(14/15),远高于对照组的60.00%(9/15);此外,观察组患者在心率和肺功能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根据上述材料,表明在无创呼吸机应用于ICU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与孙留涛等[5]人的研究内容相符,值得广泛应用,提升患者治疗效率。

[CHFS2010]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word资料19页

[CHFS2010]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诊断与治疗中国专 家共识 (一)定义和分类 心房颤动(房颤)是慢性心衰患者最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以心房活动不协调,继而心房功能恶化、丧失为特点。心电图表现为正常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及时限不等的快速震荡波或颤动波。如果房室传导正常,常出现不规则的快速心室反应,加重心衰。房颤可以单独出现或与其他心律失常合并出现,如心房扑动。 房颤分为以下4类: 阵发性房颤:房颤发作2次以上,持续时间<7天,一般<24h,多为自限性,可自行终止。 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7天的房产,一般不能自行转律。可以是房颤的首发的表现,也可以是阵发性房颤反复发作的结果。药物或/和电转复能终止房颤。 永久性房颤:即使复律治疗也不能终止房颤的发作或复律后24h 内复发,或未曾复律。 初发房颤:首次发现房颤,既往没有房颤病史,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 慢性心衰常合并持续性房颤或永久性房颤。 (二)流行病学 临床上10%—35%慢性心衰患者伴有房颤,是充血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心脏疾病严重程度和心功能恶化,房颤发病率也不断增加。国外研究显示心功能I级房颤发病率约为4%,心功能II—

III级房颤发病率为10—26%,III—IV级20—29%,而心功能IV级患者房颤发病率增加到50%。 我国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房颤患病率约为0.77%,标准化率为0.61%。按此计算,我国目前房颤患者超过800万。其中1/3为阵发性房颤,2/3为持续或永久性房颤。部分地区房颤住院病例调查发现,在房颤相关因素中,老年为58.1%,高血压病40.3%、冠心病34.8 %、心力衰竭33.1%、风湿性瓣膜病23.9%。心衰合并房颤占有相当大比例,按此比例,我国目前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超过264万。 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均显示房颤患病率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房颤、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发病逐年增加,而各种心血管疾病最终进展为心力衰竭,心衰合并房颤患者将进一步增加。 (三)发生机制 临床观察发现心肌肥厚、心脏扩大的患者容易发生心律失常,而且心脏射血分数的高低影响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表明心脏存在机械-电反馈作用。慢性心衰时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心房内血流淤积,压力升高,心房逐渐扩大,心房不应期缩短,传导减慢,增加触发活动。心房纤维化,心房传导性和兴奋性不均一,增大除极和复极离散,容易产生折返。促使房颤发生和维持。 心衰过程中过度激活的神经内分泌变化也在房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增加血管紧张素II,促进细胞外基质纤维化,导致缓慢传导,心房复极不均一;动物实验显示心衰还可导致离子通道重构,其中最有意义的是Na+-Ca2+交换增加,导致延迟后

呼吸衰竭题

72. 阻塞性肺气肿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即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A.发绀、呼吸困难 B.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C.二氧化碳结合力升高 D.心慌、多汗、血压升高 E.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mmHg) 65. 59岁,咳嗽、咳痰20年,加重10天,昏睡一天,明显紫绀,呼吸10次/分、表浅,双肺闻干湿罗音,心率110次/分,Bp16/11kPa(120/85mmHg),血气分析PaO (32 mmHg)、PaCO(80mmHg)。。最重要的抢救措施是 A.可拉明静脉点滴 B.多巴胺静脉滴注 %碳酸氢钠静滴 D.呼吸机辅助呼吸 E.β-受体刺激剂喷雾吸入 62. 慢性咳嗽、咯痰30年,加重伴尿少2天。血气分析、PaO (36mmHg), PaCO 10kPa(75mmHg)、BE-16mmol/L。最可能的诊断为 A.呼吸性酸中毒 B.代谢性酸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 E.代谢性碱中毒 64. 65岁,肺心病患者,经过治疗,病人兴奋躁动,血气分析:、PaO(50 mmHg)、PaCO10Kpa(75mmHg)、BE+10mmol/L、HCO 40mmol/L,血氯80mmol/L, 你认为患者最有可能存在 A.呼吸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碱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158. 男性,50岁,患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达30年,近一周来受凉后复发,体温37.8℃,两肺密布干湿罗音。血白细胞12×10/L、中性82%,血清钾L、 血清氯74mmol/L。血气分析、PaO、PaCO 、HCO L、BE-6mmol/L,其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最可能是 A.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 D.代谢性酸中毒 E.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57. 64岁,慢性咳嗽、咯痰伴喘息十年加重3天。血气分析:PaO (55mmHg)、 PaCO (69mmHg)。最合适的氧疗方法是 A.流量2L/min的氧气经鼻导管持续吸入

无创呼吸机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评价

无创呼吸机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评价 摘要:目的:评价在对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急诊ICU科室共收治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60例,采用计算机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各为30例,两组患者均行基础性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行无创呼吸机,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经过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等指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其参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患者,组间对比计算为p<0.05的差异性。结论:在对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加用无创呼吸机的效果显著,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效果分析 当人体的左心功能出现了异常性的心脏负荷加重,其收缩力的不断降低导致人体的心排血量呈现为骤减的趋势[1],且肺循环压力上升造成急性心力衰竭病症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病症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因为患者的心肌能力受损导致,同时伴随呼吸衰竭的患者还表现出活动后的疲乏以及心率性的上升[2]。针对于此,本文将以无创呼吸机为治疗基础,评价将其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病症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数据 选取我院急诊ICU科室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60例,采用计算机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 (n=30)和参照组(n=30),本次入选的的患者均依据临床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病症的相关标准所选取,同时所有患者均行肺部CT以及血气分析等相关指标检查。在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62岁,中位年龄(70.3±7.0)岁;在参照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61岁,中位年龄(70.4±7.1)岁。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如年龄、性别以及中位年龄对比,呈现为p>0.05的无差异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医嘱进行强心剂、利尿剂、扩张气道以及低流量的持续性氧疗治疗,氧疗保持在每分钟6升,其吸氧浓度控制在38%左右。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保持半卧位的姿势,其头部向上,角度抬高30°左右,并将无创呼吸机供氧管以及机器相互连接起来,呼吸模式为S/T,IPAP控制在8-10cmH20,最终压力为15-20cmH20,呼气相正压为4-6cmH20。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进行研究的60例患者所有临床数据均行SPSS17.0软件处理,其中对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对两组患者的SaO2、PaO2、PaCO2 指标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时,判定为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aO2、PaO2、PaCO2 指标对比,观察组指标优于参照组,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指标对比

[CHFS2010]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CHFS2010]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一)定义和分类 心房颤动(房颤)是慢性心衰患者最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以心房活动不协调,继而心房功能恶化、丧失为特点。心电图表现为正常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及时限不等的快速震荡波或颤动波。如果房室传导正常,常出现不规则的快速心室反应,加重心衰。房颤可以单独出现或与其他心律失常合并出现,如心房扑动。?房颤分为以下4类: 阵发性房颤:房颤发作2次以上,持续时间<7天,一般<24h,多为自限性,可自行终止。 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7天的房产,一般不能自行转律。可以是房颤的首发的表现,也可以是阵发性房颤反复发作的结果。药物或/和电转复能终止房颤。 永久性房颤:即使复律治疗也不能终止房颤的发作或复律后24h内复发,或未曾复律。初发房颤:首次发现房颤,既往没有房颤病史,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 慢性心衰常合并持续性房颤或永久性房颤。 (二)流行病学 临床上10%—35%慢性心衰患者伴有房颤,是充血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心脏疾病严重程度和心功能恶化,房颤发病率也不断增加。国外研究显示心功能I级房颤发病率约为4%,心功能II—III级房颤发病率为10—26%,III—IV级20—29%,而心功能IV级患者房颤发病率增加到50%。 我国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房颤患病率约为0.77%,标准化率为0.61%。按此计算,我国目前房颤患者超过800万。其中1/3为阵发性房颤,2/3为持续或永久性房颤。部分地区房颤住院病例调查发现,在房颤相关因素中,老年为58.1%,高血压病40.3%、冠心病34.8%、心力衰竭33.1%、风湿性瓣膜病23.9%。心衰合并房颤占有相当大比例,按此比例,我国目前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超过264万。 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均显示房颤患病率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房颤、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发病逐年增加,而各种心血管疾病最终进展为心力衰竭,心衰合并房颤患者将进一步增加。?(三)发生机制 临床观察发现心肌肥厚、心脏扩大的患者容易发生心律失常,而且心脏射血分数的高低影响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表明心脏存在机械-电反馈作用。慢性心衰时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心房内血流淤积,压力升高,心房逐渐扩大,心房不应期缩短,传导减慢,增加触发活动。心房纤维化,心房传导性和兴奋性不均一,增大除极和复极离散,容易产生折返。促使房颤发生和维持。?心衰过程中过度激活的神经内分泌变化也在房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增加血管紧张素II,促进细胞外基质纤维化,导致缓慢传导,心房复极不均一;动物实验显示心衰还可导致离子通道重构,其中最有意义的是Na+-Ca2+交换增加,导致延迟后除极和触发活动。此外,L-Ca2+电流、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延迟整流钾通道电流Iks减少,都可引起心房传导速度和不应期改变,从而诱发房颤发生。?房颤第一天就存在电重构情况,电重构使得房颤易于持续存在,并使房颤转复后窦性心律较难维持,即房颤致房颤作用,这种加重的过程与心房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有关。 合并房颤的慢性心衰患者每搏量、心输出量、峰值耗氧量均较窦律时进一步下降。房颤导致的快速、不规则心室率使心肌缺血,心肌顿抑,基质重构、心肌溶解进一步降低心肌功能,可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因此,慢性心衰和房颤之间互为促进,形成恶性循环。 (四)临床症状和危害 1.临床症状 房颤的临床表现多样。多数患者出现心悸、气短,出现和加重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端坐呼吸、乏力、头晕和黑矇、浮肿、咳嗽、咳痰、咳血、少尿等症状。冠心病患者还可能出

心衰

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1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导致严重呼吸功能障碍引起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伴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增高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它是一种功能障碍状态而不是一种疾病,可因肺部疾病引起也可能是各种疾病的并发症。 参与呼吸运动的任一环节,包括呼吸道,肺组织,中枢神经,运动神经,肌肉,胸廓的病变,都会导致呼吸衰竭。分五点: (1)呼吸道阻塞性病变 支气管炎症痉挛、上呼吸道肿瘤、异物、舌根后坠(昏迷患者)等阻塞气道,引起通气不足,气体分布不匀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2)肺组织病变 肺炎、重症肺结核、肺气肿弥漫性肺纤维化、肺水肿、肺不张、有效弥散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引起缺氧或缺氧合并二氧化碳潴留。 (3)肺血管病变 肺血管栓塞、肺梗死、肺毛细血管瘤,使部分静脉血流入肺静脉,发生缺氧。 (4)胸廊胸膜病变 胸廊外伤、畸形、手术创伤、大量气胸或胸腔积液等,因胸廊活动和肺扩张受影响,导致通气减少及吸入气体不均,影响换气功能。 (5)神经肌肉疾病 脑血管病变、脑炎、脑外伤、电击、药物中毒等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脊髓灰质炎以及多发性神经炎所致的肌肉神经接头阻滞影响传导功能;重症肌无力和等损害呼吸动力引起通气不足。 急性呼吸衰竭是呼吸功能原来正常,由于某些突发的疾病如呼吸阻塞、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肌麻痹肺梗塞、ARDS,在短时间内引起的呼衰,因机体不能很快代偿,抢救不及时会危及患者生命 慢性呼衰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肺结核等,其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虽有缺O2,或伴CO2潴留,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仍能从事个人生活活动,称为代偿性慢性呼衰。一旦并发呼吸道感染,或因其他原因增加呼吸生理负担所致代偿失调,出现严重缺O2、CO2潴留和酸中毒的临床表现,称为失代偿性慢性呼衰。 1.1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 发憋、呼吸费力、喘息常为主要主诉,表现在频率、节律和幅度的改变。如中枢性呼衰呈潮式、间歇或抽泣样呼吸;慢阻肺是由慢而较深的呼吸转为浅快呼吸,辅助呼吸肌活动加强,呈点头或提肩呼吸。中枢神经药物中毒表现为呼吸匀缓、昏睡;严重肺心病并发呼衰二氧化碳麻醉时,则出现浅慢呼吸。 (2)紫绀 是缺O2的典型症状。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5%时,可在血流量较大的口唇指甲出现紫绀;另应注意红细胞增多者紫绀更明显,贫血者则紫绀不明显或不出现;严重休克末梢循环差的患者,即使动脉血氧分压尚正常,也可出现紫绀。紫绀还受皮肤色素及心功能的影响。 (3)精神、神经症状 急性呼衰的精神症状较慢性为明显,急性缺O2可出现精神错乱、狂躁、昏迷、抽搐等症状。慢性缺O2多有智力或定向功能障碍。 CO2潴留出现中枢抑制之前的兴奋症状,如失眠、烦躁、躁动,但此时切忌用镇静

急性左心衰合并COPD、呼衰的护理研究

急性左心衰合并COPD、呼衰的护理研究 摘要:呼衰、心衰对于老年患者是致死率高的疾病,心梗合并呼衰心衰患者病 情复杂,危重,护理难度大,病死率高。我科于2014年1月29日收治1例90 岁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导致2型呼衰心衰合并心梗的患者,给予气管插 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抗炎化痰,抗凝扩冠,营养心肌,镇静,调节电解质紊乱 等治疗,以及积极的肠内营养支持,有效的心理护理,患者成功拔管,恢复自理 能力。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呼衰;COPD 1前言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合并呼吸衰竭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重症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死率,患者通常需要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辅助。无创呼吸机主要旨 在帮助患者恢复基本呼吸功能,给予其必要的呼吸支持,为治疗奠定稳定基础, 以面罩以及鼻罩为途径,不必切开气管或插管,对患者具有较高的治疗辅助意义。在无创呼吸机的治疗基础上,患者容易因治疗中的痛苦产生不良情绪,其并发症 风险水平较高,不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为了促进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症的治 疗进展,本研究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护理结果,现将其 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2资料与方法 患者,男性,90岁,主诉咳痰喘息1周,加重1天。2014年1月25日入院 普通病房,既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余年,冠心病10余年,给予抗感染、化痰、平喘治疗未见好转,29日喘息明显血气分析示pH7.28,PCO2104mmHg, PO2185mmHgHCO-348.9mmol/L,BE(B)16.2mmol/L,BNP>10000pg/ml, TNT14.04ng/ml转入我监护室。转入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Duopap模式,给予心电呼吸监护,动脉置管监测动态血压和血气,异舒吉静脉泵入扩冠治疗, 速碧林抗凝治疗,托拉塞米和西地兰间断利尿强心治疗。保留中心静脉监测中心 静脉压。保留胃管鼻饲留置,患者插管后烦躁咬管,遵嘱给予咪达唑仑和丙泊酚 镇静治疗。患者胸片显示肺感染,Q12监测血气,根据血气给予精氨酸纠正碱中毒,雾化吸入协助排痰,与插管10天后血气恢复正常,TNT降至正常, BNP110Pg/ml,遵嘱调低呼吸机的压力参数。12天后肺感染控制,血气稳定的情 况下改变呼吸机模式,Spont模式减少镇静药的使用,第14天试脱机6小时后戴机,第15天停用镇静药3小时后血气稳定予拔除插管。观察1天后,患者可自 行咳嗽,咳痰,无声音嘶哑,血气分析示pH7.45,PCO245mmHg,PO2147mmHg,HCO-332.8mmol/L,BE(B)8.1心肌酶各项恢复正常,转出监护室。 3护理 3.1呼吸机使用和插管的护理 严格记录插管深度,班班交接。加强口腔护理,8小时做1次口护,有两名 护士配合完成,一人固定插管,观察深度,另一名清理口腔和牙垫,观察口腔有 无破溃及牙齿有无松动,及时给予预防护理,然后固定牙垫和插管。有布粘膏和 寸带两种方法共同固定,注意更换粘膏位置预防面部压疮的发生,寸带压迫耳朵 的位置有增强贴预防保护,一周更换增强贴1次。6小时监测囊压,观察呼吸机 漏气参数,使用灭菌注射用水湿化气道,调节温度在32~37℃,避免气道干燥, 痰液黏稠而造成气道阻塞。及时添加湿化水,倾倒冷凝水,雾化吸入1天3次, 及时清理呼吸道,吸痰前后与纯氧吸入。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监测各项指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