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系统异常影像学
- 格式:ppt
- 大小:9.61 MB
- 文档页数:46
腹部静脉解剖和变异
腹部静脉是指人体腹部内的静脉系统,包括下腔静脉、门静脉、肝静脉、肾静脉等。
这些静脉主要承载来自腹部器官的血液,将其运输回心脏。
腹部静脉的解剖和变异对于诊断和治疗许多疾病非常重要。
下腔静脉是腹部静脉系统的主干,是一条直径约2.5cm、长约10cm的大静脉,起始于腰椎4-5水平,经过腹膜后壁进入腹部。
下腔静脉的主要分支包括肾静脉、肝静脉和髂静脉,这些分支在不同个体中的位置和数量可能存在变异。
门静脉是腹部静脉系统中另一个重要的血管,它携带来自腹部消化器官的血液,包括胃、胰腺、肠道等。
门静脉穿过肝脏,分成肝内门静脉和肝外门静脉两支分支,与肝脏内的肝静脉相连。
肝静脉是静脉系统中的一条重要的血管,承担着将肝脏内的血液排放至下腔静脉的任务。
肝静脉通常有三支,分别为中肝静脉、左肝静脉和右肝静脉。
肝静脉的位置和数量同样存在变异。
肾静脉是腹部静脉系统中的一对静脉,将肾脏内的血液输送至下腔静脉。
左肾静脉较右肾静脉长,因为它穿过腹主动脉和脾脏。
肾静脉的变异比较常见,包括位置、数量和径路的变异。
总的来说,腹部静脉的解剖和变异对于外科手术和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腹部静脉的解剖和变异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手术规划和诊断评估。
肝脏体积缩小,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胆囊内、胆囊管及胆总管下段多发大小不等高密度影;脾脏体积增大;胰腺体部上方见类圆形等密度影,边缘见弧形钙化灶。
增强后门静脉未见确切显示,肝门部血管影较细;脾动脉增粗、多发迂曲,部分呈囊状扩张。
左肾上极前方类圆形等密度影,增强后门静脉期病灶与门静脉血管密度相等。
门静脉的始末两段均为毛细血管,一端始于胃肠、脾、胰的毛细血管网,一端终于肝小叶的窦状隙,当血流速度减慢时易形成血栓,也易于癌栓及其他栓子的停留。
门静脉及其属支均缺乏静脉瓣,一旦栓塞形成,即可迅速蔓延至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
栓塞一般起源于门静脉,可蔓延至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及门脉系统的任何部分。
在肝门区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与相应的胆管伴行,有1/4的门静脉管壁薄、弹性差并与胆管及肝动脉系统共同包被于Glision鞘内,门静脉的上述特点易使肝门区门静脉形成血栓,但胆道系统炎症也易累及门静脉,导致门静脉完全或部分阻塞。
根据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发生的部位,临床分为肝内型和肝外型,以肝内型多见,门静脉左支病变较右支病变多见与解剖学特点有关,左支较右支粗大,横部与矢状部呈90度角。
而累及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的较少。
董晓秋等根据管腔走行和行程的特点,将CTPV分为直线型和迂曲型。
我们观察的病人则表现为一部分门静脉管系显示不清,完全被蜂窝状或迂曲扩张管状结构所代替;另外一部分则表现为门静脉变细或管壁增厚,伴周围迂曲扩张的改变。
门静脉癌栓多伴有门静脉的明显扩张,当肝癌伴有门静脉明显扩张时,要注意是否有形成,癌栓有充满型和未充满型。
弥漫性肝癌有时与肝硬化难以鉴别,门静脉内癌栓的发现有助于弥漫性肝癌的诊断。
弥漫性肝癌继发门脉海绵样变性的较少见,因弥漫性肝癌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是机体为保护肝脏正常血流量灌注的一种代偿性病变。
门静脉与肝动脉为入肝血流,若门静脉阻塞范围局限,其周围侧支静脉扩张跨越阻塞部位与肝内的门静脉相沟通,从而保证了肝脏门静脉的血流灌注;当门静脉阻塞范围较广时,周围侧支循环再通不够、代偿不足时,可引起门静脉血流淤滞,导致肝前型门静脉高压。
急性门静脉血栓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者:郭思恩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23期门静脉血栓(PVT)又称门静脉系统血栓(PVST),是指门静脉的肝外部分形成的血栓,包括门静脉分支,即脾静脉和/或肠系膜静脉。
曾被认为是临床较为少见的深部血管阻塞性疾病,多起病隐匿,缺乏典型症状和体征,常未予重视,容易延误治疗。
根据血栓形成的速度、阻塞的部位和范围分为完全或部分PVT,以及急性或慢性的PVT,并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急性PVT指门静脉内突然形成的血栓,慢性PVT又称门静脉海绵样变,二者的区别主要是根据有无侧支循环形成和门静脉高压症的表现。
一般是以出现腹痛症状开始计算,以14~90d作为急性转为慢性PVT的时间标准。
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以及临床医师对该病的不断认识, PVT检出率明显提高,相关报道也随之增多。
现就其急性PVT的诊断和治疗做一综述如下:1 PVT的病因PVT发病机制大体分三方面: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壁的破坏、机体促凝作用力与抗凝作用力失衡。
引起PVT形成的原因很多:①局部因素:肝硬化失代偿、外伤、腹部手术、腹部炎症、肿瘤、门静脉血管内皮损伤;②获得性因素:骨髓增生性疾病、抗磷脂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③其它因素:包括遗传性因素、妊娠和使用口服避孕药等。
无论何种原因,最终将导致血液凝血功能障碍、血液流速缓慢,血管内皮损伤等[1]。
高凝状态作为发病的危险因素最常见疾病是骨髓增生性疾病。
对于没有已知危险因素的PVT患者,立即给予原发性高凝状态的相关检查是必要的。
有观点认为既有低水平的纤溶能力又有内皮功能障碍是PVT形成的重要因素[2] 。
2 急性PVT的临床症状PVT急性期发病突然,由于肝门静脉血栓形成,导致入肝血流量减少,而引起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如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病情继续进展,少数患者可出现肠坏死,继而发生腹膜炎、腹膜刺激征和肠鸣音消失等,腹腔穿刺可见血性腹水,此时病情较为凶险,病死率高达50%[3]。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是指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流淤滞、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继而引发脾大及脾功能亢进、食管和胃底黏膜下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腹水等一系列病症的临床病症。
【解剖概要】正常人全肝的血流量每分钟约为1 500ml,其中门静脉血流量每分钟约为1 100ml,平均占肝血流量的75%。
肝动脉血流量平均占全肝血流量的25%,每分钟约为350ml。
由于肝动脉的压力大、血含氧量高,故门静脉和肝动脉对肝的供氧比例几乎相等。
门静脉骨干由肠系膜上、下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其中约20%的血液来自脾。
门静脉在肝门处分为左、右两支,别离人左、右半肝并慢慢分支,其小分支和肝动脉小分支的血流汇合于肝小叶的肝窦,然后汇入肝小叶的中央静脉,再汇人小叶下静脉、肝静脉,最后汇入下腔静脉。
因此,门静脉系位于两个毛细血管网之间,一端是胃、肠、脾、胰的毛细血管网,另一端是肝小叶的肝窦(肝的毛细血管网)。
门静脉的正常压力约在1.27 ~ 2. 35ka (13 ~ 24cmH2O)之间,平均为1.76kPa (18cmH2O)左右。
门静脉高压症时,压力可升高至2. 94~4. 90kPa (30~50cmH2O)。
门静脉和腔静脉之间存在四组交通支(图21-1)。
1.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门静脉血流经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通过食管胃底静脉与奇静脉、半奇静脉的分支吻合,流入上腔静脉。
2.直肠下端、脏管交通支门静脉血流经肠系膜下静脉、直肠上静脉与直肠下静脉、肛管静脉吻合,流入下腔静脉。
3.前腹壁交通支门静脉左支的血流经脐旁静脉与腹上深静脉、腹下深静脉吻合,分别流人上、下腔静脉。
图21-1 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的交通支1.胃短静脉2.胃冠状静脉3.奇静脉4.直肠上静脉5.直肠下静脉、肛管静脉6.脐旁静脉7.腹上深静脉8.腹下深静脉①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②直肠下端、肛管交通支③前腹壁交通支④腹膜后交通支4.腹膜后交通支肠系膜上、下静脉在腹膜后有许多分支与下腔静脉分支彼此吻合。
· 论著·肝移植术后严重门静脉狭窄的三维可视化成像与门静脉支架植入术疗效分析赵洪强 刘影 马建明 李昂 于里涵 童翾 吴广东 卢倩 张跃伟 汤睿【摘要】 目的 分析肝移植术后严重门静脉狭窄的三维成像特征与优势,评估门静脉支架植入术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肝移植术后因严重门静脉狭窄接受门静脉支架植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严重门静脉狭窄的影像学特征、三维重建的成像优势及介入治疗效果。
结果 10例患者中狭窄类型包括向心性缩窄3例,曲折成角致狭窄2例,受压狭窄2例,长段狭窄和(或)血管闭塞3例。
三维重建图像在狭窄的准确判断、狭窄类型的辨别和狭窄累及长度判断方面具有优势。
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门静脉支架植入术,支架植入后门静脉最狭窄处直径较治疗前增加[(6.2±0.9)mm 比(2.6±1.7)mm ,P <0.05],吻合口流速较治疗前下降[(57±19)cm/s 比(128±27)cm/s ,P <0.05],近肝处门静脉主干流速较治疗前增加[(41±6)cm/s 比(18±6)cm/s ,P <0.05]。
1例患者因介入穿刺引起肝内血肿,经保守观察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
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立体直观展示狭窄部位、特征与严重程度,有利于临床医师进行治疗决策和辅助介入操作。
及时的门静脉支架植入术可以有效逆转病变进程并改善门静脉血流。
【关键词】 肝移植;血管并发症;门静脉狭窄;介入治疗;三维可视化成像;门静脉支架;血流加速;门静脉高压【中图分类号】 R617, R5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445(2024)01-0011-08Analysis of 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imaging of severe portal vein stenosi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portal vein stent implantation Zhao Hongqiang *, Liu Ying, Ma Jianming, Li Ang, Yu Lihan, Tong Xuan, Wu Guangdong,Lu Qian, Zhang Yuewei, Tang Rui. *Hepatopancreatobiliary Center , Beijing Tsinghua Changgung Hospital Affiliatal to Tsinghua University , Key Laboratory of Digital Intelligence Hepatolog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 Tsinghua University , Beijing 102218,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Tang Rui, Email: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for severe portal vein stenosi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d to evaluate clinical efficacy of portal vein stent implantation.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10 patients who received portal vein stent implantation for severe portal vein stenosi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e portal vein stenosis, and advantages of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imaging and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efficacy for severe portal vein stenosis were analyzed.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20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930119);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创新单元(2019-I2M-5-056);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青年启动基金资助项目(12019C1012)作者单位: 102218 北京,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中心 数智肝胆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赵洪强、刘影、李昂、于里涵、童翾、吴广东、卢倩、张跃伟、汤睿);拉萨市人民医院普外科(马建明、汤睿)作者简介:赵洪强(ORCID 0000-0002-8544-2865),博士,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为肝脏移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Email :*************************通信作者:汤睿(ORCID 0000-0003-3118-3842),博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肝脏移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Email :******************第 15 卷 第 1 期器官移植Vol. 15 No.1 2024 年 1 月Organ Transplantation Jan. 2024 Results Among 10 patients, 3 cases were diagnosed with centripetal stenosis, tortuosity angulation-induced stenosis in 2 cases, compression-induced stenosis in 2 cases, long-segment stenosis and/or vascular occlusion in 3 cases.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images possessed advantages in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stenosis, identification of stenosis types and measurement of stenosis length. All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implanted with portal vein stents. After stent implantation, the diameter of the minimum diameter of portal vein was increased [(6.2±0.9) mm vs. (2.6±1.7) mm, P<0.05], the flow velocity at anastomotic site was decreased [(57±19) cm/s vs. (128±27) cm/s, P<0.05], and the flow velocity at the portal vein adjacent to the liver was increased [(41±6) cm/s vs. (18±6) cm/s, P<0.05]. One patient suffered from intrahepatic hematoma caused by interventional puncture, which was mitigated after conservative observation and treatment. The remaining patients did not experience relevant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s 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technique may visually display the 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everity of stenosis, which is beneficial for clinicians to make treatment decisions and assist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Timely implantation of portal vein stent may effectively reverse pathological process and improve portal vein blood flow.【Key words】Liver transplantation; Vascular complication; Portal vein stenosis; Interventional therapy; 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imaging; Portal vein stent; Accelerated blood flow; Portal hypertension术后门静脉狭窄是肝移植主要的血管并发症之一,尽管发生率低,但可能造成移植物丢失、患者死亡等严重后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