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操作初学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胃镜操作技巧1 持镜:左手置于胸前,左手持内镜的操作部,保持操作部直立状态,以虎口及腕部的力量撑住内镜,仅以左手握内镜操作部,不要抓持过紧,抓持过紧会影响操作的灵活性;以左手的拇指和中指及无名指调节大小旋钮,两的稳定性,以防止图像晃动而影响观察(调整小旋钮时视野的晃动幅度很大,可以用旋转镜身替代);左手中指给气,左手食指控制吸引按钮,同时控制冻结图像以及解除冻结;为了防止过度送气,可以仅仅用食指控制两个在吸引按钮上。
右手持软管部,控制内镜的进退,同时可以辅助旋转镜身,当左手旋转操作部时,右手不可握持过紧,否旋转;当右旋镜身时左手无法再向右旋转时,可以用右手向左推镜身在体外的软管部或者右旋镜身的软管部,在辅助右旋;同样手柄放平或者无法左旋时,可以用右手向右上拉镜身在体外的软管部或者左旋镜身的软管部,可辅助左旋;如果要向左右方向旋转,也可暂时用右手旋转。
右手抓持镜身应不小于15cm,以20~30cm为宜;其优点有二:首先,胃镜插入食管前,握持胃镜软管换位置;抓持过短会导致内镜刚刚进入食道时,右手已经抵住口垫,不得不倒手换镜,这样会使刚刚进入食道的来;握持较长的软管部的另一个优点是,即使在口腔或咽部存在未能预料的抵抗,因为内镜自身具有弯曲度和弹被检者带来痛苦和危险的发生。
我们在动旋钮之前,一定要明白自己的镜身的位置:是否发生过旋转以及旋转了多少度,旋钮的上下左右常状态没有发生任何旋转或者翻转时的运动方向。
发生了旋转或者翻转后的情况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当然up的时候都由上方向下移动,镜身先端部上弯曲;Left时候图像由左向右移动。
镜身先端部向左弯曲。
循腔进镜有2个技巧:A、尽可能沿小弯侧前进,痛苦小,到达幽门镜身短;B、前进时右手把镜身轻微减少镜身与咽后壁的会厌和悬雍垂的接触,患者不适反应小。
咽部到食管入口的操作:胃镜通过舌根后即可看到会厌软骨,偶尔可见声带,食管入口通常处于关闭状态杓状会厌襞中的两个小角软骨之间的后方,参见下图),因为患者一般取左侧卧位,内镜先端部多数自然从应以左侧梨状隐窝为目标推动内镜前进,从左侧楔状结节的背侧间隙开始向中央(顺时针方向)边旋转边轻轻插入管入口。
掌握这些技巧,轻松搞定胃镜基本操作(进镜篇)胃镜检查是消化科医生必备的一项技能,在消化疾病的诊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笔者在学习胃镜时收集过一些操作的资料,现总结如下,望大家批评指正。
1准备(1)患者:胃镜检查有一定的不适,患者往往有恐惧心理(无痛胃镜除外),检查前需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使患者主动配合。
患者一般取左侧卧位,屈膝,头后仰(使咽喉部与食管成直线),轻轻咬住牙垫,嘱患者口水自然流出不要吞咽。
(2)医师:进镜前首先保证自己是在患者和显示器之间一个合适的位置,这样方便操作和观察。
然后活动大小旋钮,检查固定阀、送气/水装置、吸引装置是否正常,最后进行白平衡调节。
2进镜右手持镜身于 20 cm 处,左手持操作柄置于左前胸,活动大小旋钮看清胃镜前端活动方向。
进镜时将镜身前端贴近患者舌面,看见舌中线后将舌面图像调整至显示器正上方进镜,距门齿约 15 cm 时可见到声门。
先观察两侧梨状隐窝,一般选左侧梨状隐窝作为进镜方向。
此时左手右旋操作柄(顺时针方向)并上推大钮,右手轻轻推送镜身。
向前推送的过程中遇到阻力时可以一边旋转镜身一边向前推送或嘱患者作吞咽动作。
进入食管时会有落空感,视野中看到直行血管和淡红色粘膜(胃粘膜橘红色)即可确定已进入食管。
如果视野中看到的是无规则的网状毛细血管,那么镜身很可能是在梨状隐窝内或食管憩室内,此时需退镜重进;如果看到视野中一片苍白或灰白环状结构,那么镜身肯定是进入气管了,必须立即退镜。
进入食管后即可「循腔进镜」,适当注气观察食管有无狭窄、炎症等病变,并采集图片。
进镜至齿状线时注气,嘱患者「深吸一口气」,在齿状线清晰时采集图像并观察齿状线范围。
继续进镜至胃内,进入胃内会因为镜头与胃粘膜贴近而橘红一片,需少量注气使胃体轻度张开,此时可看到胃粘膜皱襞和粘液湖(如粘液湖量多可以吸引),然后上推大钮下打小钮沿胃体上部小弯侧「循腔进镜」或左旋操作柄上推大钮同时抬高右手。
若在通过胃体时看到黑色镜身,说明胃镜已在胃底反转,此时可退镜至贲门下方调整方向后再进入。
胃镜操作技术要领和经验(重点)胃镜操作技术要领和经验进镜方法1、持镜:左手置于胸前,持内镜的操作部,保持操作部直立状态,以虎口及腕部的力量撑住内镜,仅以左手无名指及小指持握内镜操作部,不要抓持过紧,抓持过紧会影响操作的灵活性;以左手的拇指(和中指)调节大小旋钮,注意保持旋钮的稳定性;左手食指控制吸引按钮,同时控制冻结及解冻图像钮;中指用来控制给水给气钮,为了防止过度送气,可以仅仅用食指控制两个按钮,将食指放在吸引按钮上(图1)。
图1内镜操作部的握持右手抓持镜身应不小于15cm,以20~25cm为宜;其优点有一、胃镜插入食管前,右手不必更换位置:抓持过短会导致内镜刚刚进入食道时,右手已经抵住口垫,不得不倒手换镜,这样刚进入食道的胃镜先端部易脱出;二、如果口腔或咽部存在未能预料的抵抗(如插入梨状窝),前端镜身的弯曲和弹性可防止给被检者带来危险。
右手控制内镜的进退,同时可以适当辅助旋转镜身,当需右旋镜身时左手无法再向右旋转时,可以用右手向左推镜身体外部分或者右旋镜身,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右旋;左旋时同理。
谨记:在内镜操作过程中,明确镜端在腔内的状态和位置,做到循腔进镜,动作轻柔、幅度小,避免多余的动作。
2、咽部到食管入口的操作:胃镜通过舌根后即可看到会厌软骨,偶尔可见声带,食管入口通常处于关闭状态(图2),食管开口位于杓状会厌襞中的两个小角软骨之间的后方(图3),因为患者一般取左侧卧位,内镜先端部多数自然从下咽部左侧进入,从左侧楔状结节的背侧间隙开始向中央(顺时针方向)边旋转边轻轻插入。
插入过程中,感知到轻微阻力,通过食管入口的时候,可以看到直行的毛细血管,这些血管的走行方向就是我们的进镜方向,内镜先端部通过食管入口后会有“落空感”。
图2从口腔到咽部所看到的示意图,c图箭头所指为会厌,d图线条所指由上至下依次为:声带、声襞,梨状窝、楔结节。
注意:我们以左侧梨状隐窝为进镜方向,但是并不是真正的进入梨状窝,只是内镜稍向杓状会厌襞的左侧缘倾斜即可(指向杓状会厌襞中的小角软骨与楔状软骨之间的楔结节),内镜先端部最终抵住的部位是楔结节,然后稍稍右旋的同时推进内镜就可以很容易的进入食管了;如果内镜真的进入梨状窝就会没有视野,而且有一定的风险,梨状窝和食管下段的穿孔(多见于侧视镜操作)占全部穿孔的50%;因此内镜通过咽部时不可过度用力,直接向前推进内镜也是危险的,且不易成功,应该在推进内镜的同时轻轻的向右旋转(左手操作手柄顺时针旋转,抬高左手和轻微右旋可有同样的效果),右旋之前可以轻轻down。
胃镜的操作技巧
胃镜操作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医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胃镜操作技巧:
1.准备工作:胃镜应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
在操作前,医生要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注入气体或液体,调节好灯光,以确保胃镜的正常工作。
2.患者体位:患者应取左侧卧位,头向左侧。
这样可以使胃部自然下垂,使操作更加容易。
3.应用止痛药:在操作前,医生应给患者口服止痛药或使用局部麻醉剂,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4.进入胃腔:医生应在患者口中插入胃镜,并通过咽喉和食管缓慢地往下推进。
操作时要注意避免刺激喉部和气管。
5.挤压胃部:当胃镜进入胃腔后,医生可通过挤压胃部来获得更好的视野。
同时,通过注入气体或溶液,可扩张胃腔,使胃黏膜更容易观察。
6.取样和治疗:医生可以使用荧光胃镜对胃黏膜进行检查,并在需要时进行取样或治疗。
7.操作结束:当医生完成了检查或治疗后,应注意让患者保持口腔清洁。
胃镜应经过适当的清洁和消毒后归还给医疗机构。
胃镜检查的基本操作流程
胃镜检查是一种用于检查食管、胃和十二指肠内部情况的常用医疗操作。
下面是胃镜检查的基本操作流程:
1. 检查前准备:患者需要在检查前禁食 6-8 小时,以确保胃部排空。
可能还需要服用一些药物,如消泡剂或局部麻醉剂,以减少不适感。
2. 麻醉:通常会给患者进行咽喉部的局部麻醉,以减轻检查过程中的不适感。
3. 插入胃镜:医生会将胃镜通过患者的口腔插入食管,然后进入胃部和十二指肠。
在此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轻微的恶心和喉部不适,但通常可以通过深呼吸和放松来缓解。
4. 观察和诊断:胃镜可以通过其摄像头和光源,让医生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内部情况。
医生可以检查黏膜的颜色、纹理、有无炎症、溃疡、肿瘤等异常情况。
5. 活检:如果医生发现可疑的病变区域,可能会使用胃镜上的活检器械提取组织样本,以便进行进一步的病理检查。
6. 检查后:检查结束后,胃镜会被慢慢拔出。
患者可能会感到一些轻微的不适感,但这种感觉通常会很快消失。
7. 报告和解读: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撰写详细的报告,并向患者解释发现的任何异常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胃镜检查是一种相对安全和常见的检查方法,但仍然存在一些风险和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
在检查前,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检查的目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胃镜操作技巧
胃镜是一种内窥镜检查方法,用于检查胃部、食管和十二指肠等消化道部位。
胃镜操作技巧的掌握对于医生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1. 准备工作:医生应在手术室内进行操作,并确保设备完好。
患者需要禁食6-8小时,排便清空,并取下口香糖、假牙等物品。
2. 镜头插入:医生应在口腔内使用麻醉剂和润滑剂,然后将胃镜插入口中,通过咽喉、食管进入胃内。
3. 视野调整:医生应注意视野的调整,通过调整镜头角度和位置,确保对检查部位的观察和记录。
4. 洗涤和吸引:医生应使用注射器向检查部位注入生理盐水,清除障碍物并保持视野清晰。
同时,通过吸引器将胃液吸出。
5. 活检:如果需要,医生可以使用专业工具进行活检。
在此过程中,医生应注意不要损伤周围组织,并将取样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
6. 检查结束:操作结束后,医生应将胃镜缓慢地从患者体内抽出,并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遵循操作规范,严格控制操作时间和力度,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和疼痛。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医生可以逐渐掌握胃镜操作技巧,并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 1 -。
胃镜基本操作胃镜插入前准备:检查送气送水,病人体位,头适度后仰,太仰容易进气管。
镜身涂或喷洒润滑剂,使进镜通畅。
此时可固定左右旋钮。
1.胃镜的插入:送镜,左手水平位,左手先慢慢up,看到梨状窝后(多取左侧),左手轻轻down,并有略微内旋的动作,右手轻轻送镜子。
如未顺利进入,嘱病人做吞咽动作,左手抬高,略内旋,在吞咽完成的瞬时轻轻顺势将镜子送入。
或尝试从右侧梨状窝送镜,通过舌根后,左手轻微外旋,右手送镜。
通过咽部后,左手竖起并略向内旋,即可看到食道在视野正中。
2.食道胃接合部:进入食道入口后,左右旋纽仍保持固定,送气,一边观察憩室、狭窄、肿瘤和静脉曲张等病变是否存在,一边慢慢送镜。
3.胃窦部:进入胃内后,尽量减少送气,通过胃体到达胃窦。
通过胃体时,左手为水平位,到达胃角附近时,左手竖起变为垂直位,同时略微up,继续进镜。
4.十二指肠球部前壁~上壁:面对幽门,左手仍垂直位,不要调左右旋钮,只要调上下和左手腕轻轻内旋外旋调节即可,看到幽门开放后进入。
进入十二指肠后,将固定的旋钮调至free,进入球部稍微送点气使其伸展,观察从前壁到上壁。
5.十二指肠球部下壁~后壁:镜身略向后退,似乎要从球部退出的感觉时停止,观察后壁下壁。
(略内旋)。
6.十二指肠降部:左手用力up大旋钮和向右小旋钮,同时左手内旋,甚至上身也顺时针方向转动,右手送镜至降部。
此时多数是按以上手法盲插,所以在球部有溃疡或变形时,要十分注意。
7.胃窦的前壁~小弯侧:慢慢退镜到幽门前庭部时,用力up,稍稍往前送镜,左手外旋,观察胃窦从小弯到前壁。
8.胃窦的后壁~小弯侧:镜身略后退,左手内旋,观察胃窦从小弯到后壁。
9.胃角:维持用力up,镜身继续后退,看到胃角。
左手外旋观察胃角前壁侧,内旋观察胃角后壁侧。
也有可能无论怎样up,都没有看到胃角,也可先放弃,最后检查时再次尝试。
10.从胃角直上到胃体下部小弯侧,继续后退,越过胃角看到胃体下部小弯侧,此时视野中也能看到胃体下部前壁后壁(左手外旋或内旋),观察。
胃镜操作技术要领和经验进镜方法1、持镜:左手置于胸前,持镜的操作部,保持操作部直立状态,以虎口及腕部的力量撑住镜,仅以左手无名指及小指持握镜操作部,不要抓持过紧,抓持过紧会影响操作的灵活性;以左手的拇指(和中指)调节大小旋钮,注意保持旋钮的稳定性;左手食指控制吸引按钮,同时控制冻结及解冻图像钮;中指用来控制给水给气钮,为了防止过度送气,可以仅仅用食指控制两个按钮,将食指放在吸引按钮上(图1)。
图1 镜操作部的握持右手抓持镜身应不小于15cm,以20~25cm为宜;其优点有一、胃镜插入食管前,右手不必更换位置:抓持过短会导致镜刚刚进入食道时,右手已经抵住口垫,不得不倒手换镜,这样刚进入食道的胃镜先端部易脱出;二、如果口腔或咽部存在未能预料的抵抗(如插入梨状窝),前端镜身的弯曲和弹性可防止给被检者带来危险。
右手控制镜的进退,同时可以适当辅助旋转镜身,当需右旋镜身时左手无法再向右旋转时,可以用右手向左推镜身体外部分或者右旋镜身,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右旋;左旋时同理。
谨记:在镜操作过程中,明确镜端在腔的状态和位置,做到循腔进镜,动作轻柔、幅度小,避免多余的动作。
2、咽部到食管入口的操作:胃镜通过舌根后即可看到会厌软骨,偶尔可见声带,食管入口通常处于关闭状态(图2),食管开口位于杓状会厌襞中的两个小角软骨之间的后方(图3),因为患者一般取左侧卧位,镜先端部多数自然从下咽部左侧进入,从左侧楔状结节的背侧间隙开始向中央(顺时针方向)边旋转边轻轻插入。
插入过程中,感知到轻微阻力,通过食管入口的时候,可以看到直行的毛细血管,这些血管的走行方向就是我们的进镜方向,镜先端部通过食管入口后会有“落空感”。
图2 从口腔到咽部所看到的示意图,c图箭头所指为会厌,d图线条所指由上至下依次为:声带、声襞,梨状窝、楔结节。
注意:我们以左侧梨状隐窝为进镜方向,但是并不是真正的进入梨状窝,只是镜稍向杓状会厌襞的左侧缘倾斜即可( 指向杓状会厌襞中的小角软骨与楔状软骨之间的楔结节),镜先端部最终抵住的部位是楔结节,然后稍稍右旋的同时推进镜就可以很容易的进入食管了;如果镜真的进入梨状窝就会没有视野,而且有一定的风险,梨状窝和食管下段的穿孔(多见于侧视镜操作)占全部穿孔的50%;因此镜通过咽部时不可过度用力,直接向前推进镜也是危险的,且不易成功,应该在推进镜的同时轻轻的向右旋转(左手操作手柄顺时针旋转,抬高左手和轻微右旋可有同样的效果),右旋之前可以轻轻down。
胃镜操作方法
1、插镜:向病人说明如何配合,取得病人合作,争取一次
插管成功。
摆好病人体位,头略抬,插管时在20cm处持镜,前端向上
弯曲约15°(沿舌面弧度),沿咽后壁滑入食管,在病人恶心时食管
狭窄部开放顺势插下或感有阻力较大时嘱其做吞咽动作即可顺势插入,不可强行插入以免引起梨状窝血肿或其它损伤。
2、入贲门:入食管后边进镜边充气,令部分气体先入胃内,到达
贲门后如镜端与胃体后壁呈直角则向左旋转镜身并同时向左调节小旋
钮继续向前,进入胃内边送气边进镜,即可观察扩张的胃腔,顺胃大
弯到达幽门口。
3、进幽门:入幽门时等幽门口自然扩张,镜端尽量不接触胃粘膜,避免刺激胃窦,减少病人的反应,如幽门口长时间不开则将镜端轻轻
顶在幽门口,幽门口会自然张开,迅速进入球部。
4、入球部:进入球部后左手在病人咬口处固定镜身,以防病人恶
心时镜端从幽门滑出,可少量注气,向右旋转小旋钮,以看清球部。
5、观察胃角:退出幽门口后在胃窦部向上旋转大旋钮做J型反转,观察胃角,如没有看到胃角则前后轻轻移动镜身或左右旋转镜身(或
稍等胃窦的蠕动)即可找到胃角。
6、观察胃底、贲门:观察完胃角后将镜身(继续保持J型)一边
向外拉一边向左旋转,沿胃大弯到达胃底(或将镜端进入黏液湖,不
可将镜端顶在胃粘膜上,以防划伤胃黏膜),此时可清晰的观察到胃底、贲门及贲门口的镜身,然后将大旋钮向下旋转恢复镜端位置,并
向右轻轻旋转镜身,将镜端回到胃窦部,做活检(HP)。
7、退镜:后退镜身,途中观察胃大弯及前后壁、齿状线、食管,检查完毕。
胃镜初学⼊门(进镜篇)想错过促进中⼼的每天精彩推送?戳上⽅蓝字“现代内镜中⼼设计促进中⼼”关注我们并点击右上⾓“···”菜单,选择“设为星标”这个时候进镜的过程要上推⼤钮DOWN,将镜⼦进到锲状结节的背⾯间隙,看到梨状隐窝,在左侧梨状隐窝时左⼿腕右旋进镜,在右侧梨状隐窝时左⼿腕左旋进镜,进镜过程中轻轻DOWN,便可推开间隙进⼊⾷管。
为什么旋转进镜呢因为旋转进镜⼀⽅⾯是可以使⼒量在软式内镜上能够传导⾄前端,另⼀⽅⾯,正常情况下⾷管是闭合的,若要进⼊⾷管需要打开⼊⼝的通路。
在进⾷管的过程中应该与患者充分交流,嘱其不要做吞咽动作,⼀是有利于其吞咽时⾷管肌⾁放松,进镜顺利,⼆是避免引起呛咳,患者痛苦也能减⼩,提⾼患者依从性,进⼊⾷管后⼀般边充⽓边进镜。
贲门难点在于清晰的观察,可告知患者轻轻呼⼝⽓,清晰观察齿状线,⾷管胃底结合部。
胃体:进⼊胃体腔,还有⼀个难点,就是初学者⽼是进⼊胃底部,所以在⾷管适当注⽓后,胃体是被轻度充盈的,可以清晰看到胃体腔在屏幕的左侧,顺势进⼊(如粘液湖、量多、可以吸引)。
并将视野调⾄胃体⼤弯(皱襞较多⼀侧)位于屏幕下⽅,对侧便是⼩弯,沿⼩弯顺势进⼊。
继续进⼊见胃窦,此时,如有粘液或附着物,将其⽤⽔冲洗掉,并拍照(同时将幽门置于屏幕中间),以免胃镜进幽门时将幽门⼝划伤(恶⼼及幽门⼝不好注开时均有可)。
球部:进⼊球部后适当注⽓,尽可能看⼀个全貌,若进⼊后屏幕⽆视野,应轻轻退⼀点,以免前端划伤球部粘膜,继续注⽓,见全貌固定、拍照。
顺势进镜,左⼿腕右旋,越过球降移⾏部,进⼊降段,UP、退镜,UP不⼀定到底的,根据患者具体的降部的解剖结构。
从3D解剖中可以看见,从球部到降部的过程,在左侧卧位时表现为向上,向后,向脚端的过程,⽽胃镜此时在胃内UP就是向上、向头端的,所以进⼊到上述肠腔的时候,右旋改变了UP的⽅向。
这时退镜,其实是进境的,这是由于胃⾓的存在,导致胃镜在胃⾓处产⽣⼀个⽀点,胃内成襻的胃镜在⽀点两端能够出现退镜时(实际就是拉镜⼦)伸直的⼀个过程。
1.胃镜手法:第零步:首先要清楚,在食道:左前右后,上右下左;在胃及十二指肠:左前右后,上小弯下大弯。
活检钳张开以后大小约0.5cm,幽门口张开以后大小约2.0cm。
第一步:器械准备----安装胃镜器械,调平衡,试吸引。
第二步:术前准备----进镜之前先安抚患者的紧张心情,简要询问患者的病症及以前是否做过胃镜检查及如何诊断。
使患者处于左侧立卧位,身体纵轴与口角竖线为十字交叉状态。
调整大小螺旋,使它们归为原始状态。
第三步:由咽进入食道----直视下从口腔进镜,使屏幕上的舌面处于正上方,送镜约10cm,感到阻力后向内打大螺旋,使镜身符合嗓门的自然弯曲,送镜约15cm,见到环咽肌和梨状窝,向外打大螺旋,使镜头贴于咽喉后壁,并从屏幕中的左侧或右侧梨状窝(一般都选左侧)走镜(如果稍提高镜身,镜头就会自动走向左侧梨状窝),嘱患者做吞咽或深呼吸动作,同时稍用力向内右送镜,如果感到一种突破感,内镜便顺利进入食道。
(食道内有时可见到白色的糖原颗粒沉积)第四步:由食道进入胃部----调整螺旋,使视野处于食道中间,吸气,将位于咽部的粘液吸掉,以免误吸入气管,送镜,充气,观察食道四壁粘膜,见到齿状线后定位采图。
继续送镜约40cm,可见到贲门口,左手向外拉平镜身,视野出现胃粘膜皱襞,内镜便顺利进入胃部。
第五步:由胃部进入十二指肠球部----继续充气,如果镜头出现一片模糊,那是镜头贴于胃底粘膜上面,稍退后镜头,使视野出现清晰的胃粘膜皱襞,大螺旋向内打45-60度,左手向右转,基本处于端平镜身,送镜约20cm,可见到镜头由胃底逐渐走向胃窦。
见到胃窦后,迅速向内送镜,调整大螺旋,使视野处于胃的中间,送镜约60cm,镜头到达幽门,充气,可见到逐渐开启的幽门口,送镜,使镜头穿入幽门,如果感到一种轻松的突破感,内镜便顺利进入十二指肠球部。
撤镜,向外调整大螺旋,可看到十二指肠上角,调整视野,最好在保证同时含有球部和上角的角度定位采图。
手把手教你如何操作胃镜,没法更详细了!(值得收藏)2016-07-28 18:47据说好多内镜医生都获益匪浅,一般人我不告诉他!来源:“早诊早治与健康”(cancer-edet)—消化内镜领域专业平台!嘱患者深吸气,膈肌下移,使齿状线显示更加清楚记得进来第一件事拍照哦!进入胃腔后首先要采集一张图片,目的是观察患者胃部黏膜,贲门部初学者很容易搞混,一个很重要的动作是左旋、左收下进镜旋转大钮就能看到胃体、胃底交界的大弯侧现在位于视野右侧的腔是胃体腔的方向,继续沿着胃体腔的方向右旋进镜,并向上推大钮,到达胃窦部看到幽门口时要留一张图此处也应留图一张继续进镜到达幽门,这是胃镜操作的一个难点,由于患者幽门口是不断蠕动的,操作时要跟着幽门蠕动的方向,对准幽门口进镜继续进镜到达十二指肠球部,并注意留图一张接下来要进入十二指肠降部,也是一个很难的地方首先要在球降交界部位,右旋镜子,向下打大钮,是一个UP,然后向外拉镜,把进幽门时大弯侧形成的胃镜弯曲拉直,胃镜是向前的一个过程,这样就完成了降部的观察此处也应留图一张缓慢的退镜,可以看到视野9点钟方向是乳头继续缓慢退镜,观察降部黏膜现在(胃镜)退到胃腔下面很重要的工作是胃部观察,需要强调的是规范采图,日本消化内镜协会制定了指南,在消化胃腔的采图至少要22张,日本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大概要采40张图包括:胃窦下面的四个壁,胃窦舌下部小弯侧、前壁、大弯侧、后壁胃窦上部小弯侧、前壁、大弯侧、后壁嗯!采图!采图!采图是关键!现在看到的是胃角,有一个溃疡胃角的中央、胃角的偏前壁、胃角的偏后壁,这样胃角需采3张图大钮UP到底,形成一个U形旋转旋转之后左旋内镜,镜头顶着胃体的大弯侧,向上拉镜首先看到的是胃底穹窿,留图之后右旋一下目的是重视胃底在贲门的四个壁,特别是胃体的小弯侧包括前壁、后壁、胃体的小弯侧,这样反转能看到的胃底的4个壁的采图胃角三张图!继续沿着胃体小弯侧进镜,下一步观察的是胃体小弯侧黏膜现在看到的是胃体中部小弯侧,继续进镜是胃体下部的小弯侧把大钮松开,镜子拉直。
医医学初学胃镜的操作方法
胃镜是一种用于检查胃部和食管的医疗设备,操作方法如下:
1. 准备工作:清洗胃镜,检查镜头是否干净和完好无损,准备所需的药物和设备。
2. 让患者保持舒适姿势:让患者平躺或侧卧在检查床上,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
3. 局部麻醉:使用局部麻醉剂喷洒或涂抹在患者的咽喉部,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4. 插入胃镜:将胃镜插入患者的口腔中,缓慢地沿着食管引导至胃部。
医生需要关注患者的反应,以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5. 观察胃部:通过胃镜的镜头观察胃部的情况,如胃壁的颜色、纹理、溃疡或肿瘤等。
医生还可以取样进行活检或进行其他必要的治疗。
6. 拔出胃镜:待操作完成后,缓慢地将胃镜从患者的口腔中拔出,并确保患者的舒适度。
在胃镜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患者的反应和舒适度,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此外,操作胃镜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和训练下进行,以确保操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胃镜检查基本操作方法
1. 做好术前准备:患者需在饭后空腹6-8小时内进行检查,口腔内及咽喉部应清洁干净。
检查前进入诊室后需要脱掉外套、鞋袜和其他杂物,保留内衣裤并穿上一件短袖衣服,女性还需要取下胸罩。
2. 麻醉:口腔表面使用喷涂麻药,麻醉后再用喉镜给喉部麻醉,这样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3. 喉镜下插管:在患者的口中插入一根喉镜,并透过喉镜将胃镜插入患者食管内。
4. 观察:胃镜到位后,医生会观察胃黏膜的颜色、形态和有无异常病变等情况,并进行拍照或视频记录。
5. 取样:在观察过程中,医生如果发现可疑病变,就可以进行切片取样送检。
6. 检查结束:检查结束后,医生将胃镜缓慢地从食管中拔出来,患者在恢复期间需要多休息和保持清淡饮食。
7. 检查报告:检查结束后医生会给患者写出检查报告,指导患者做进一步治疗。
胃镜基本操作
胃镜插入前准备:检查送气送水,病人体位,头适度后仰,太仰容易进气管。
镜身涂或喷洒润滑剂,使进镜通畅。
此时可固定左右旋钮。
胃镜的插入:送镜,左手水平位,左手先慢慢up,看到梨状窝后(多取左侧),左手轻轻down,并有略微内旋的动作,右手轻轻送镜子。
如未顺利进入,嘱病人做吞咽动作,左手抬高,略内旋,在吞咽完成的瞬时轻轻顺势将镜子送入。
或尝试从右侧梨状窝送镜,通过舌根后,左手轻微外旋,右手送镜。
通过咽部后,左手竖起并略向内旋,即可看到食道在视野正中。
食道胃接合部:进入食道入口后,左右旋纽仍保持固定,送气,一边观察憩室、狭窄、肿瘤和静脉曲张等病变是否存在,一边慢慢送镜。
胃窦部:进入胃内后,尽量减少送气,通过胃体到达胃窦。
通过胃体时,左手为水平位,到达胃角附近时,左手竖起变为垂直位,同时略微up,继续进镜。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上壁:面对幽门,左手仍垂直位,不要调左右旋钮,只要调上下和左手腕轻轻内旋外旋调节即可,看到幽门开放后进入。
进入十二指肠后,将固定的旋钮调至free,进入球部稍微送点气使其伸展,观察从前壁到上壁。
十二指肠球部下壁~后壁:镜身略向后退,似乎要从球部退出的感觉时停止,观察后壁下壁。
(略内旋)。
十二指肠降部:左手用力up大旋钮和向右小旋钮,同时左手内旋,甚至上身也顺时针方向转动,右手送镜至降部。
此时多数是按以上手法盲插,所以在球部有溃疡或变形时,要十分注意。
胃窦的前壁~小弯侧:慢慢退镜到幽门前庭部时,用力up,稍稍往前送镜,左手外旋,观察胃窦从小弯到前壁。
胃窦的后壁~小弯侧:镜身略后退,左手内旋,观察胃窦从小弯到后壁。
胃角:维持用力up,镜身继续后退,看到胃角。
左手外旋观察胃角前壁侧,内旋观察胃角后壁侧。
也有可能无论怎样up,都没有看到胃角,也可先放弃,最后检查时再次尝试。
从胃角直上到胃体下部小弯侧,继续后退,越过胃角看到胃体下部小弯侧,此时视野中也能看到胃体下部前壁后壁(左手外旋或内旋),观察。
继续后退,观察胃体中部小弯侧;继续后退,观察胃体上部小弯侧。
贲门部正面(反转):仍保持up,左手180度内旋,看到贲门部正面,此时可在画面1/3看到镜身。
此时前壁与后壁的关系同观察胃体小弯侧时相反。
胃底(反转),略微down(原为用力up),充足送气,观察胃底。
如果黏液池有黏液,可吸引或使患者右侧卧位。
为了不吸引到粘膜,胃镜前端应与液面平行的没入液面下吸引。
贲门部小弯侧,再次用力up,左手略外旋,镜身位置亦发生变化,观察贲门小弯侧。
胃角对侧大弯:用力up,左手180度外旋,回复到原来位置,然后松开大小左右螺旋,送镜至胃角对侧,开始检查。
首先观察胃角对侧大弯,然后向后退镜,观察胃体下部中部上部的大弯,左手外旋或内旋观察前壁或后壁。
到达胃体上部时,将胃内空气吸引。
最后退镜时再次检查食道,有无遗漏病变。
Note:
右手推荐持笔式握镜,这样可以避免因紧张用力握镜,这种情况下,左手的抬高放低和内旋外旋都失效。
两臂伸开,镜身不要弯曲。
上文中up和down都指操作部的up,而非左手大拇指up和down。
病人(病床)位置高低也要合适,医生右手大约和病人同一高度。
左手的动作,左臂呈水平位时,左手抬高相当于小旋钮向右,反之相当于向左。
左臂呈竖立位时,左手腕内旋(顺时针)相当于小旋钮向右,观察后壁。
反转用于观察胃底,左手内旋180度观察后,再外旋180度恢复原来位置。
胃镜前准备a 胃内消泡剂;b 4%麻醉剂(?)加水100ml含漱;c 仰卧,3分钟含;d 合成抗蠕动剂,有合并症时用;e 镇静剂,拮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