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安徽省社区体育的发展
- 格式:pdf
- 大小:798.39 KB
- 文档页数:3
DOI: 10.16655/ki.2095-2813.2024.08.020新时代社区智慧体育服务构建理论溯源、国外经验及推进策略1.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合肥230601;2.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51;3.安徽省体育科学技术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51摘要:社区体育服务直接面向社区居民,具有受惠人群广、需求多样化的特点,承载着增强人民体质、预防慢病、丰富大众精神文化等使命。
创新社区智慧体育服务的理论与方法,对提升社区体育治理能力和服务管理效能,以及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实现全民健身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通过剖析国外智慧体育实践经验和中国智慧,总结社区智慧体育发展的主要路径,提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社区智慧体育服务的策略,以期为形成社区智慧体育服务治理新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社区智慧体育服务发展的新路径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新时代 社区 智慧体育 理论溯源 国外经验 推进策略中图分类号: G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2813(2024)08-0069-05 Theoretical Sources, Foreign Experience and Promotion Strategi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ommunity Sports Services in the NewAgeCHEN Yadong1LI Yunqing2WU Xianfeng31.Hefei Norm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Province, 230601 China;2.Anhui Professional & Technical Institute ofAthletics, Hefei, Anhui Province, 230051 China;3.Anhui Research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 Hefei, AnhuiProvince, 230051 ChinaAbstract: Community sports services are directly for community resident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wide range of beneficiaries and diversified needs, and carry missions such as enhancing people's physical fitness, 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s and enriching the spiritual culture of the public. Innovating the theory and methods of smart community sports servic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the governance ability and service management efficiency of community sports, promoting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and national health, and achiev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upgrading of national fitness.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foreign smart sports and Chinese wisdom,summarizes the main path of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community sports, and proposes strategies to further promote smart community sports services in the new era. Through this paper, it hope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forming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名称:基于区域协同化理论的长三角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项目编号:SK2021A0498);合肥师范学院人才引进项目(项目名称:安徽省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体系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2RCJJ16)。
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及其理论分析一、概述公共体育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提供的,以满足公众基本体育需求为主要目的,涵盖体育设施、体育活动、体育组织、体育指导等方面的公益性服务。
它是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必然要求,也是各级人民政府贯彻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是各级人民政府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必然要求,是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体育健身的需求日益增长,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当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服务不均衡等。
加强对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及其理论的分析和研究,对于推动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概念进行界定,对其理论基础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公共体育服务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
通过对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及其理论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公共体育服务的本质和特征,明确政府和社会在公共体育服务中的角色和责任,为构建更加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背景: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在我国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今天,公众对健康、休闲和娱乐的需求逐渐上升,公共体育服务作为满足这些需求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公共体育服务是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促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手段。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公共体育服务在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构建健康生活方式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公共体育服务是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及发展路径摸索第1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3)第2章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概述 (3)2.1 全民健身的概念与内涵 (3)2.2 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构成 (4)2.3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 (4)第3章国际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比较与借鉴 (5)3.1 国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发展概况 (5)3.1.1 欧洲国家 (5)3.1.2 美国与加拿大 (5)3.1.3 日本与韩国 (5)3.2 我国与国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差距 (5)3.2.1 政策法规层面 (5)3.2.2 体育服务供给层面 (6)3.2.3 社会参与层面 (6)3.3 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6)3.3.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6)3.3.2 加强体育服务供给 (6)3.3.3 提高社会参与度 (6)3.3.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6)第4章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6)4.1 公共服务理论 (6)4.2 公共政策理论 (7)4.3 社会治理理论 (8)第5章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核心要素 (8)5.1 政策法规体系 (8)5.2 人力资源体系 (8)5.3 设施资源体系 (9)5.4 科技创新体系 (9)第6章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发展路径摸索 (9)6.1 政策引导与制度创新 (9)6.2 社会力量参与与多元化运营 (9)6.3 信息技术与智能化发展 (9)第7章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0)7.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10)7.1.1 系统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全面覆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各个方面,保证评价结果的完整性。
(10)7.1.2 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的选取应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证研究,保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10)7.1.3 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具备较好的可比性,便于对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进行比较分析。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能够公平地享有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我国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政府加大了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了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
特别是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
然而,由于地区、城乡、群体之间的差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仍存在一些问题。
三、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1. 地区差异问题:不同地区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和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一些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低。
2. 城乡差异问题: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和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3. 群体差异问题:不同群体之间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程度也存在差异,如低收入群体、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往往难以得到充分满足。
四、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1. 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不同地区、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导致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和水平存在差异。
2. 政策执行力度不够:虽然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力度不够、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3. 资源配置不均衡:基本公共服务的资源配置存在不均衡现象,导致一些地区和群体无法充分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五、解决措施1.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特别是对农村地区和低收入群体的关注和支持。
2. 优化政策执行:加强政策执行力度,确保政策得到有效实施,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
3. 推进资源均衡配置: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使不同地区和群体都能充分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基本问题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基本问题。
公共体育服务作为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公共服务职能,是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服务供给不足、供给结构不合理、服务质量不高等。
本文将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
本文将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现状进行概述,包括服务供给的总量、结构、质量等方面的情况。
将重点分析当前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如服务供给不足、城乡差异大、供给方式单一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问题的成因,包括政策制度、资金投入、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提出解决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问题的策略和建议,旨在推动公共体育服务的均衡发展,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为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行动提供有力支撑。
二、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理论基础在探讨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基本问题时,必须首先明确其理论基础。
这些理论不仅为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提供了指导原则,也为我们解决供给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
公共产品理论是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基础理论之一。
根据该理论,公共体育服务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这意味着一旦公共体育服务被提供,任何个体都无法被排除在外,同时个体的使用也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服务的使用。
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有责任和义务确保公共体育服务的充分供给。
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政府的角色应从传统的“掌舵者”转变为“服务者”。
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不仅仅是满足公众的基本需求,更是政府实现公民参与、促进社区发展、提升公民福祉的重要手段。
政府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时,应更加注重公民的意见和需求,确保服务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治理理论主张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服务。
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治理理论强调了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等多方力量的协同合作。
Sport年 月总第 期20176164中小城市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研究——基于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市铜陵市的调查张 迪(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深刻剖析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市铜陵市公共体育服务非均等化发展不成熟的原因,提出铜陵市公共体育服务基础设施资源供给状况、人民需求及满意度及公共体育服务的差异问题,并对铜陵市公共体育服务的建设发展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旨在为推动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市铜陵市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完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铜陵市;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 (2017)12-128-03投稿日期:2017-04-09作者简介:张迪(1992—),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2002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体育行政部门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研究制定体育行业政策和发展规划,依法加强行业管理和提供服务上来。
目前,铜陵市的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已明显提高,体育事业发展成绩较为显著。
2016年5月,《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指出:加快完善体育共建共享机制,着力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使全体人民能够共享发展,享受体育乐趣,提升幸福感。
但铜陵市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和公共体育服务供给间依旧存在矛盾,城乡、群体间的公共体育服务发展仍存在差距,导致铜陵市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模式出现偏差,也就是所谓的非均等化现象出现。
本文就公共体育服务非均等化现状为着力点,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旨在引导和加快铜陵市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铜陵市建设基本情况铜陵市属中国安徽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安徽省南部、长江下游南岸。
铜陵市生产总值增长高于全国、全省,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957.3亿元人民币,工业生产较快增长,消费市场平稳增长,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安徽省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社区体育实践途径及策略研究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不断提高,而我国社区体育人才相对紧缺,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实践不但有利于社区体育建设,也有利于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
本文通过分析安徽省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参与社区体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推动安徽省高校体育专业建设和安徽省社区体育发展。
标签:安徽省;高校;体育专业;社区体育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和“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引导青年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它是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接触社会,提高个人能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求和社会有更大的接触,对社会做出贡献的活动。
体育专业大学生通过社区体育实践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专业素质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社区体育的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才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引起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的关注。
当前安徽省高校体育专业在大学生社区实践方面越来越重视,通过社区体育实践引导学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知识和智力优势,为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体育需求服务,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奉献精神。
安徽省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社区体育实践尽管在推动教学改革和发展学生能力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暑期社会实践专业性不强、形式单一目前安徽省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都需要完成一定时数的暑期社会实践工作,但由于大学生自身对社会实践认知以及自身社会阅历等因素的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形式较为单一且应用性、服务性较低,未能将专业知识充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专业创新创业与社区实践也未能有效结合。
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不断发展,相关赛事层出不穷,但是存在只注重创意而项目难以落地的现状。
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张利;田雨普
【期刊名称】《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27)2
【摘要】对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我国体育公共服务总量严重不足、区域差异明显、城乡差异明显、阶层差异明显。
造成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政府用于体育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比重过低;基层财政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严重不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差距;投资方式单一;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单位体制依然有很大的影响,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提出一系列建议和对策,以求逐步推进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
【总页数】5页(P137-141)
【关键词】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管理体制;财政
【作者】张利;田雨普
【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05
【相关文献】
1.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J], 谭广
2.山东省体育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J], 郅伟勇;周玉玺
3.快速老龄化背景下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对策研究 [J], 窦泽方;周武
4.四川省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J], 冉卫东
5.四川省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J], 冉卫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基本公共服务是保障全体人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就是由政府承担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主要责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目标人群全覆盖、服务全达标、投入有保障,地区、城乡、人群间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距明显缩小,在全社会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着力培养新的就业增长点,扩大就业规模,统筹各类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创业示范城市。
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职业教育适应性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等。
加快健康太原建设,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加强县级医院提标扩能建设,深化“5G+”智慧医疗推广应用,为群众提供更加公平可及、经济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
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力推动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公共住房建设,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扎实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保障居民基本住房权利。
健全以“扶老、助残、爱幼、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制度,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增加公共文化体育供给,实施公共文化数字工程、群众文化惠民工程,繁荣市民文体生活。
大力发展集中管理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性社会保障需求。
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规范民营医院发展,推动医养结合等多业态融合服务发展,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性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新技术手段,发展智慧文化、智慧广电、智能体育等文化新业态,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性文化需求。
“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安徽省农村休闲体育发展现状及优化路径探析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越来越高。
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指引下,体育活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地区则是体育发展的重要基础,休闲体育成为了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安徽省农村休闲体育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就安徽省农村休闲体育发展的现状及优化路径进行探析。
一、安徽省农村休闲体育发展现状1.发展基础薄弱安徽省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农村休闲体育设施建设不足。
农村地区的广场、健身路径、篮球场等休闲体育设施缺乏,农民群众开展体育活动的场所有限,不利于体育活动的开展。
2.体育观念淡薄农村地区的传统观念中,体育活动并不被重视,农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以务农为主,对体育活动的需求和参与意愿相对较低。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休闲体育设施,也无法吸引农民群众参与。
3.人才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的体育师资力量不足,专业人才稀缺。
这使得农村地区无法开展系统、规范的休闲体育活动,缺乏专业的指导和教练,限制了农村体育活动的水平和质量。
4.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安徽省对于农村休闲体育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农村地区的休闲体育项目缺乏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制约了农村休闲体育项目的开展和成效。
二、安徽省农村休闲体育发展的优化路径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农村休闲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地区的休闲体育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群众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场所和条件。
2.加强体育宣传教育通过加强对农村地区的体育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群众对休闲体育的认识和重视,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增强农民群众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意愿和积极性。
3.建立健全的师资队伍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体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提供专业化的体育教练和指导力量,提高农村休闲体育活动的水平和质量。
三、结语“健康中国2030”是国家级战略,对于农村地区的休闲体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于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及其均等化的相关政
策
中国领导高度重视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和均等化,出台了一系列
相关,以确保全国人民享有平等、普惠、高质量的基本公共服务。
1.教育:中国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行九年义务教育,扩大
学前教育覆盖,提高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投入,推动城乡义
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2.医疗卫生:推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全民医保,提高
保障范围和水平,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的建设和医务人员的队伍建设。
3.社会保障: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金
水平,推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大病保险制度,加大对
低收入人群的保障力度。
4.文化体育:加强基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推动乡村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广播电视、图书馆、文化活动场所等基础文化设施,满足人
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5.社会服务: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社会服务保障,推动
社区养老、托幼、家政等服务业发展,提高残疾人、儿童、妇女等特
殊群体获得公共服务的机会和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标,中国领导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
和公共服务机构的支持,提高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强化统筹协调,推动区域间和城乡间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
幸福感。
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9-000-01摘要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指出:“体育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为群众提供良好的体育公共服务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能”。
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体育公共服务城乡、地区供给发展不协调,体育公共服务无法实现均等化。
根据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要实现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体育公共服务的主体实现多元化;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来扶植相对落后的地区;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以及建立健全体育公共服务的评估和监管体系。
关键词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理论(一)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动主体是以政府为主的各类公共组织;其实质是在公共服务方面使全体公民的权利得到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并不等于公共服务平均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在项目的均等和机会、结果的均等。
江明蓉在研究中认为“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不同阶层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1]”。
(二)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涵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居民享受体育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二是居民享受体育公共服务的结果均等;三是社会在提供均等化体育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尊重每位公民的自由选择权。
二、西方发达国家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经验(一)制定相对完善的政策法规,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扶植西方发达国家主要以制定相对完善的政策法规的方式来均衡地区间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
如日本政府制定的《关于普及振兴体育运动的基本计划》中,明确提出不同经济发展地区的基本社区体育配套设施的标准,中央直接对不同区域进行分配,以保证体育公共服务的基本均衡。
(二)供给主体的多元化西方大部分国家采用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例如在美国,为保证公民的基本体育锻炼需要,除政府拨款投资的社区体育中心外,大众体育活动还依托各种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这些基础性体育设施覆盖率高,且几乎都是免费的。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目标,我国也不例外.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我党2020年构建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中,就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等明确条款.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也等待着政府和广大体育工作者去探索和解答.安徽省共有人口6862万,常住人口5950.1万,其中居住在城镇的常住人口为2559.1万,占43.01%[1].作为城镇居民活动的主要场所———社区里的体育发展情况,对实现全省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1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公共体育服务是指为满足公共体育需求而提供的产品和行为的总称[2].包括发展公共体育事业的发展,公共体育信息的发布,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加强等,为丰富人民群众生活、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以及提供充分的社会保障.另外,公共体育服务范畴还包括医疗卫生和体育科研等.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让社会上的每一位公民,无论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都能够均等地享受到政府利用公共资源提供的体育公共服务和体育公共产品.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目标的基本保障[3].公平正义,保护人权等普世价值观应作为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的指导思想,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本质上说也是公民权利的一部分.体育公共服务的重要内涵是“公共”和“服务”,这表明,体育公共服务突出的特点是供应上的公平性和普遍性.在体育公共服务的供应中,无论体育资源在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手中,都应尽量由全体公民享有,而不是因为政治或经济利益,体育公共服务只提供给社会上特定的一部分人来享受.因此,目前在中国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应该考虑“服务模式”“为哪些人服务”这些价值判断,同时价值判断的取向也决定了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向.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均等化不是完全均等,也不是大致均等.并非所有的体育公共服务都要完全均等化,我国的国情注定均等化只能是做到部分均等.当前我国在体育公共服务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如东西部不平衡、城乡不平衡等,各级政府一直把发展经济作为工作的核心和重点.而正是由于经济水平发展的巨大差距,造成东部和西部,城市和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相差巨大.所以,均等化并不等于完全平均化,要允许存在地方差异,不过至少要保证类似最低工资一样的有一个Vol.28No.9Sep.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第28卷第9期(上)2012年9月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安徽省社区体育的发展姚彬彬(安庆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安庆246000)摘要: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视角,探讨安徽省社区体育发展的相关问题.从公平正义的角度探讨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提出并非所有的体育公共服务都要完全均等化,必须正视我国非衡发展的国情;回顾了安徽省社区体育发展的历史沿革及现状,支出这种由点及面、层层推进的社区体育发展道路是符合安徽省情的一条成功的道路;从一些新的角度这种探讨了安徽省社区发展对实现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义,并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提出了安徽省社区体育发展策略.关键词:公共服务均等化;安徽省;社区体育;发展中图分类号:G8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2)09-0106-03基金项目:安徽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ASS2012202)106--最低水平的均等的要求.另外均等化的内容和标准会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变化而改变,它是一个动态的标准.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体育公共产品和体育公共服务[4].2安徽省社区体育的发展沿革及现状安徽省社区体育工作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1996—1998年为起步发展阶段,1999—2001年为快速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为稳步提高阶段[5].在起步发展阶段,安徽省体育局于1996年开始了社区体育的宣传、组织和发动工作.同时,开始进行了社区的组织建设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工作.组成“安徽省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负责监督和指导全省的健身工作.各级政府以及体育行政部门也都按照委员会的指示成立了全民健身领导小组,使社区体育工作纳入了政府正常的工作之中.快速发展阶段,省体育局加大工作力度,对社区体育采取上下联动、左右联动、集中分散结合的工作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大型健身活动.并开始晨晚练点工程建设,评选先进体育社区,发动良好的示范效应.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建设了一大批体育设施.稳步提高阶段,社区体育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配备、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建设、大量体育活动在社区的开展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安徽省社区体育形成了街道政府、社区体育协会、体育社团、晨晚指导站、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工作志愿者、社区广大居民的一个良性的、和谐的互动网.发展到现在,社区体育促进了安徽省群众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丰富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娱乐需要,加强了体育产业相关方面的发展.从实践的角度看,这条由点及面、层层推进的社区体育发展道路是符合安徽省情的,是一条成功的道路[6].到2002年,安徽省共计197个街道,2753个居委会成立了社区体育协会,全省各个市、县/区体育总会45个,各个行业、系统单项体育协会826个,社区体育指导站、体育活动点6977个,20人以上的晨、晚练点1万多个[7].2006年,安徽省体育社会团体已发展到3015个,指导站4414个,活动点8489个,活动点参加人数达171万人,分别是1996年的3.67,5.52,2.45倍[8].2008年,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批准为体育行业特有职业国家级培训试点单位,安徽省体育中心等15个单位为体育行业特有职业培训试点单位[8],促进了全省社区体育活动进一步的有序开展.目前,安徽省已建立健全了社区体育组织网络,硬件软件能基本满足社区体育的需求.3安徽省社区发展对实现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义3.1社区体育本身就是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社区是城镇居民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城镇常住人口已经接近全国常住人口的50%.按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6亿人左右,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亿人左右,占50.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约2.071亿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亿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9].而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义,就是要让所有人公平均等的享受体育公共服务.所以,占全国将近一半人口的主要体育活动方式———社区体育,本身就是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不可分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体育发展到足够完善的时候,全民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任务至少就基本完成了一半.安徽省的情况与全国的基本类似,城镇常住人口的比例较全国略低,因为安徽省属劳务输出大省的原因.3.2社区是进城务工人员的主要体育活动场所.调查表明,有近三成的农村户口居民进城务工.而这些人一般很少去需要消费的场馆、健身场所等地方锻炼,而且,即使有开放的免费的体育场所,但由于生活习惯的原因,这些人也往往不会前往,而是就近在社区锻炼.务工人员有着双重的特殊身份,他们大多既是持农村户口的农民,同时也是城镇的常住人口.因此,他们的体育活动也有其特殊性.首先,进城务工人员大多以经济来源为主要生活目的,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动因不足.其次,当他们学会了体育技能和养成了锻炼习惯回到农村后,对农村体育的发展又是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而这,又间接促进了体育公共均等化的更好实现.3.3据调查,安徽省多数城镇居民习惯在离家较近的地方锻炼.距离越近选择比例越高,而且以1公里范围内的比例最高,占半数以上;大于1公里的健身活动比例下降到26.6%;2公里以上的比例在10.0%左右.由此可见,安徽省社区的体育健身活动相对来说较为固定,活动半径不大,以居住区和生活区为中心进行健身和锻炼为主.由此看出,社区体育的发展质量,直接关系着多数城镇居民的体育生107--活质量.3.4社区是优先享用、也是非常需要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的地方,同时,也能更好的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制度,摸索更适于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的方法.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所有人平等的享有体育指导的权力.而受种种原因的影响,农村里锻炼大多为自己锻炼,想得到社会指导员的指导是很难的.而即使在城镇,社会体育指导员对社区体育的指导也往往是义务进行,得不到任何利益.而这,实际上是不利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的.因此,如何去探索一条更好的有利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生存和良好的发展的方法,也是社区体育的一大任务.对于最终全民都能平等的享受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服务是有着重大意义的.3.5社区体育可以就近享用学校体育的资源.2006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展开了学校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序幕,许多学校开始了将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尝试,就近社区的居民便可以去锻炼.因为能够有场馆开放的学校特别是高校大多在城市,因此城镇的居民能够享用这一资源.同时,高校体育院校的大量的专门的体育人才,也可以给居民提供指导,大大缓解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够的压力.3.6安徽省优先发展社区体育也是一个明智的战略考虑.由于城乡差异的巨大,加上安徽省经济总量并不高,各方面的发展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而目前来说安徽省的主要体育公共服务的投入还是以政府投入为主,所以想同时实现城市和农村的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非常难的.近年来,安徽省在农村体育投入方面力度非常大,做到了许多让很多经济发展的省份也没有做到的事情.如省体育局在全省实施《安徽省万千百农村体育行动计划》,即在全省10000个行政村、1000个乡镇、100个县(区)建立不同形式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这样的举动可谓深得人心.但单纯指望“雪炭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活动来实现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均衡肯定是不现实的,毕竟受经济、文化发展的限制,无法持续的、大规模的进行持续的投入和后期的维护,难以短时间改变局面.同时,这些硬件方面的投入还需要软件方面的配套才能最终真正的实现平等享用体育公共服务.所以优先发展社区体育,同时兼顾农村体育的发展,也是一个明智的战略考虑.4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安徽省社区体育发展策略4.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社区体育的发展对最终实现安徽省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义.4.2加大政府对社区体育财政投入的同时,加强与民用资本合作,拓宽筹资渠道,从多方面保证资金的可持续性投入和长效机制.4.3将政府、行政单位、学校特别是高校、社区等体育资源充分整合、开放,同时加强安徽省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等硬件建设.4.4改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环境,逐步设立专职社区体育指导员岗位.同时积极吸纳各方面能提供专业体育指导的力量,如离休体育专业人员、退役运动员以及积极与高校的体育院校形成长效的合作机制等,改善体育公共服务的软环境.4.5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社区居民的健康体育理念的培养,鼓励社区居民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建立良好的体育消费观念.同时充分发掘民间民俗体育特别是安徽省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丰富居民锻炼手段.让大家充分感受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魅力.———————————————————参考文献:〔1〕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Z].2011-5-17.http://www..〔2〕郇昌店,肖林鹏.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框架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4-9.〔3〕冯国有.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其财政政策选择[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6):26-31.〔4〕刘玉.发达国家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及启示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3):1-5.〔5〕高维岭,邵苏华,汪伟信,等.安徽省社区体育发展的历史回顾[J].安徽体育科技,2003,24(3):35-37.〔6〕李慧萌,汪波,张永保,等.安徽省社区体育发展:成绩·问题·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3(2):117-121.〔7〕高维岭,邵苏华,李燕,等.安徽省社区体育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10):21-30.〔8〕赵先卿,马翠娥.安徽省全民健身现状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2008(10):8-11.〔9〕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Z].2011-4-2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