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在我们的周围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现象,如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飞禽走兽、风土人情、社会准则等,它们有的属于自然现象,有的属于社会现象。这些现象分别由不同的学科进行研究,构成了人类不同的知识领域。

人的心理现象是自然界最复杂、最奇妙的一种现象。人眼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人耳可以聆听到旋律优美的钢琴协奏曲,人脑可以存储异常丰富的知识,时过境迁而记忆犹存。人有“万物之灵”的智慧,人能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奥妙;人还有七情六欲,他们能通过活动去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并在周围环境中留下自己的意志的印痕……总之,人类关于自然和社会方面的各种知识,他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方面所起的的一切成就,都是和人的心理的存在和发展分不开的。

心理学史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它以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而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心理学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下面分几个问题就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进行讨论。

一、个体心理

人是作为个体存在的。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个体心理异常复杂,概括起来,可以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等三个方面。

(一)认知

认知(cognition)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information procesing)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里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交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开始于感觉与知觉,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和特性的认识。如感觉到颜色、明暗、声调、香臭、粗细、软硬等。而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的认识,如看到一面红旗、听到一阵嘈杂的人声、摸到一件柔软的毛衣等。这时候我们所认识到的已经不再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和特性,而是事物联系和关系了。知觉是在感觉得基础上产生的,但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在知觉中,人的知识经验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们通过感觉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在刺激物停止作用以后,并没有马上消失,它还保留在人的头脑中,并在需要的时候再现出来。如几年前我们游过峨眉山,现在想起来,那飞瀑流泉、群岚叠嶂,仍历历在目。这种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就是记忆。

人不仅能直接感知个别、具体的事务,认识事物的表面联系和关系,还能应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间接、概括的认识事物,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对事物的概念,进行推理和判断,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是思维。例如,人们对原子的内部结构的认识,对生物进化规律的认识,人们通过对古代化石的研究,进而推知远古时代的动物和人类生活的情景。人们解决每天

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是凭借思维活动来实现的。人们还能利用语言把自己的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与别人进行交流,接受别人的经验,这就是语言活动。人们还具有想象的活动,这是凭借在头脑中保存的具体形象来进行的。例如,作家创造一个人物形象、工程师设计一部新的机器、科学家构思自己的理论模型,都包含着复杂的想想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想想就是和头脑中的创造新形象的活动相联系的。

(二)情绪和动机

人在加工外在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emotion)或情感(feeling)。事业的成功,朋友的支持,家庭的团聚,使人感到愉快、兴奋和喜悦;而工作的失失利,朋友的讽刺,亲人的争吵,使人感到沮丧、痛苦或愤怒。情感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知之深,爱之初”,深厚、真挚的情感来源于对人、对事真切、深刻的了解;情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地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识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积极的情感能激发人们认识的积极性,使人锐意进取;相反,消极情感会使人消沉、沮丧,窒息人们认识与创造的热情。

人类的认知和行为不仅受情绪和情感的影响,而且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所谓动机(motive)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例如,一个人希望成为科学家,并以为自己努力为住过的科学事业做出贡献,这种内部的动力会成为推动他学习和

工作的动机;一个人希望得到团体的承认,并在团体中享有一定的地位,这种内部动力会成为推动他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动机。即使想走路、开门、休息、睡眠这些较简单的日常活动,也都是在一定冬季的推动下进行的。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的状态。人有生理的需要,如饥则食,渴则饮等,也有社会的需要,如劳动的需要,人际交往的需要,成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等。人有物质的需要,如食物、衣着、住房、交通工具等;也有精神的需要,如认识的需要,没得享受的需要等。正是在人的各种需要的基础上形成了人的不同动机。动机具有性质和强度的区别。动机不同,人们对现实的态度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也不一样。

人不仅能人世界,对事物产生肯定火否定的情感,而且能在自己的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地能动性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意志与认知、情感有密切的关系。人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和控制,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来实现的。而人的意志的坚强和懦弱又反过来对人的认识和情感产生巨大地影响。

(三)能力和人格

人在获得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或者说是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还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特征,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差异。人的心理特性有些是暂时的、偶然出现的;有些是稳固、经常出现的。这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有时也叫个性心理特征,或个性。它是

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另一种重要方面。

心理特性包括能力(aility)和人格(personality)两个方面。例如,有人记得快,有人记得慢;有人长于想象,有人善于思考,这是能力的差异。有人比较温柔,有人比较粗暴;有人敏捷,又让你迟钝;有人谦虚谨慎,有人骄傲自满;有人坚强、有人怯弱等,这是人格的差异。正是这些心理特性,使一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体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总之,认识、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想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这三个方面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例如,认识的需要会推动人们去探索世界,交往的需要会推动人们去建立各种人际关系,并获得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同样,人的需要的产生和发展又依赖于认知。一个科学家正是由于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对造福人类的重大意义,并且有了对自己工作的强烈责任感,才会产生炽烈的研究动机,并未实现自己的研究设计而奋斗。同样,人的能烈火人格是在获得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这些心理特征又调节着信息教工的过程,并赋予这些过程以个体的特色。

心理学著名人物简介(时间顺序)复习过程

(最后一页为顺序排列) 古斯塔夫·西奥多·费希纳德国 Gustav Theodor Fechner 1801---1887 德国物理学家,心理物理学的创始人。费希纳借用物理学的方式,创立了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三种研究方法,第一次对感觉能力进行了划分,并发现了韦伯—费希纳定律。费希纳的研究为心理学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著有《心理物理学纲要》、《论心理物理学》等。

赫尔曼·赫尔姆霍茨德国 Hermann von Helmholtz 1821-1894 德国生理学家、物理学家,研究涉及多个领域,是19世纪大科学家之一。赫尔姆霍兹在心理学发展历程上,首创反应时法对神经传导速率进行了测量,提出三色色觉理论形成了著名的杨 - 赫三色论和听觉共鸣说。他在生理学方面的成就为实验心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著有《生理光学手册》、《作为音乐理论的生理学基础的声觉学说》等。

威廉·冯特德国 Wilhelm Wundt 1832---1920 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成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冯特主张运用实验内省法研究个体的直接经验,奠定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基础,并且提出了感情三度说。他一生培养了众多的著名心理学家,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心理学巨擘。著有《生理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大纲》等。

赫尔曼·艾宾浩斯德国 Hermann Ebbinghaus 1850-1909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虽然没有建立正式的理论体系,但他在心理学上却拥有重要地位。他提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和无意义音节的研究方法,他对记忆的研究突破了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障碍,开创了一个新领域。著有《记忆》、《心理学原理》等。

《教育心理学》作业原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1.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 2. 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某种现象,分析研究的方法。 3. 性格:性格是指由人对客现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4.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职责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5. 遗忘: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再认和回忆。 6. 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是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7. 身心发展:身心发展是生存期间由于年龄和经验的积累而引起的有规律的身心变化。 8. 主导性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9. 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 10. 学习:学习是主体积累经验,建构心理结构,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表现为持久的行为或潜能变化。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11. 知识迁移:知识技能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影响。 12.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为提高学习效率,而积极操纵信息加工过程,进行学习方法的选择、运用与调控的方略。 二、填空题 1.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 思维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3.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4. 情绪一般分为心境、(激情)、应激和热情四种。 5.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等于(效价)乘期望值。 6.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倡导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7. 心理学是一门界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跨界学科。 8. 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因变量)或依从变量。 9.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动)的内部动力。 10. 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两种。 11. 据动机目标的远近,可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 12. 教育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的(教育)情景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敏、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能力。 1 3. 心理学 ( psychology) 是以(科学)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构造心理学派:冯特·铁钦钠,内省的方法行为主义学派,美·华生,环境决定论观点,抛开意识,探索刺激和反应(S-R)关系 格式塔心理学派,德·魏特海墨,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完形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美·詹姆士,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和作用 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弗洛伊德,不仅注重对意识的研究,而且开始了对无意识研究(行为源于本能和原始冲动,特别是性冲动) ·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领会): 人本主义心理学,美·罗杰斯·马斯洛,人格方面的研究,心理学的第三势力,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简史:a.行为主义早期的代表:俄国的巴甫洛夫,美国的沃森b.发展了行为主义:赫尔、斯金纳 c.用学习的原则研究人的社会行为:米勒、多拉德 d.提出社会学习论:班杜拉、沃尔斯特 ·研究心理学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 2、辩证发展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大脑:脊髓、脑干、间脑、小脑(识记): ·左半球:①言语功能占优势②概念形成 ③逻辑推理④数学运算等 右半球:①不需言语参加的②空间知觉 ③形象思维④音乐⑤美术⑥情绪表达⑦识别能力占优势 ·割裂脑实验:{美·斯佩里}右利手 左半球—言语功能优势;右半秋—空间知觉优势 布洛卡区:运动性失语(表达性失语) 威尔尼克区:听觉性言语中枢——接受性失语 ·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分类 ·激发动机:需要、内驱力、诱因、情绪。 ·情绪理论: (1)外周理论;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2)丘脑理论:美-坎农 (3)、认知理论:美-沙赫特 (4)、动机-分化理论:汤姆金斯伊扎德 ·情绪的内容来分-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快乐、愤怒、悲哀、恐惧】【敌意、焦虑】 ·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气质类型学说(领会): 古希腊·希波克拉特·四种体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1、体液说:希波克拉特:朴素唯物主义、人体内有四种体液 黄胆汁-胆汁质,血液-多血质,黏液-黏液度,黑胆汁-抑郁质 2、体型说:德·克雷奇米尔 美·谢尔顿 斯蒂文斯 3、激素说:美·伯曼 甲状腺型: 垂体腺型:智慧、聪颖 肾上腺型:易激动 性腺型:性别角色突出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1、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抑制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特征:强度、平衡型、灵活性 2、高级N活动类型: 两种基本过程的三个特征之间不同组合,理论上12种活动类型。 3、气质的特征:感受性、耐受型、反映的敏捷性、可塑性、情绪的兴奋性、指向性。 4、气质类型的外在表现(识记): 胆汁质:N过程的特征是强但不平衡,感受性第一,耐受性高多血质:N过程的特征是强、平衡、灵活。感受性第一,耐受性高 抑郁质:N过程的特征是:弱、而且兴奋过程更弱,感受性高,耐受性低。黏液质:N过程的特点是:强、平衡、但不灵活、感受性低,耐受性高 ·态度 a.评价性;b.内在性;c.对象性;d.稳定性 态度的维度:1.方向2.强度3.深度4.向中度5.外显度 ·沟通的结构1.信息源2.信息3.通道4.信息接受者 5.反馈 6.障碍7.背景【功能】1.获取信息的手段 2.思想交流与感情分享的工具3.满足要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4.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过程 5.协调群体内行为,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和效率的提高 ·社会感染【特点】a.双向性b.爆发性c.接受的迅速性【分类】(1)个体间的感染(社会感染中最常见的形式)(2)大众传煤的感染(3)大型开放群体的感染(重要特征是:循环反应)3.模仿、暗示、社会感染作为社会影响的三种形式属于社会心理现象。 ·爱情【发展阶段】:1.取样和评估 2.互惠3.承诺4.制度化【形式】1.激情式2.友谊式3.游戏式4.占有式5.逻辑式6.忘我式【三角形】1.亲密2.激情3.承诺 ·夫妻关系的模型1.爱情型2.功利型3.平等合作型4.建设型5.惰性型6.失望型7.一体型 ·夫妻之间的心理冲突1.需求不满2.价值观念不一致3.远离的“自我”4.夫妻的性差异 ·家庭的结构【要素】(1)家庭成员的数量(2)代际层次(3)夫妻的数量【结构模式】(1)核心家庭(已成为各国家庭的主要模式)(2)主干家庭(3)联合家庭(4)其他家庭 ·家庭生命周期(此概念只使用于核心家庭)(识记) 1.形成(结婚) 2.扩展(第一个孩子的出生) 3.稳定(最后一个孩子的出生) 4.收缩(第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 5.空巢(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 6.解体(配偶一方死亡——配偶另一方死亡)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普莱尔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能动性原则、整体性和相互联系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试验法、访谈法、临床法 ·皮亚杰以认知发展的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以主体适应环境的主导方式,即认知结构的性质划分】 佛洛伊德按其情欲说划分儿童发展阶段;艾里克森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个体心理发展阶段 ·婴儿语言的发展: 前言语阶段语音的发展顺序 ① 简单发音阶段(0—4月) ② 多音节阶段(4-9月) ③ 有意义的语音,写语萌芽阶段(9-12月) 一般情况下,婴儿言语性生在10-14个月 3岁可以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 1岁半-2岁半获得母语的基本语法的关键期 3岁基本上能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 1岁-1岁半能使用不完整句,单词句,电报句 1岁半-2岁半的句法结构多属完整的啃单句一定程度的复杂句 3岁基本上使用完整句 ·心理健康三标准论(许又新1988):(1)体验标准,是指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为准,主要包括良好的心理和恰当的自我评价(2)操作标准,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3)发展标准,着重对人的心理状况进行时间纵向考察分析。 ·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郭念锋1986)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心理活动内在一致性原则3.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 ·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的学者是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登(F.Galton )。 ·1890年,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 ·比内(A.Binet )与其助手西蒙(T.Simon) 研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三个基本要素⒈行为样本⒉标准化⒊难度的客观测量 ·心理测验性质1间接性⒉相对性⒊客观性 ·正确对待和使用心理测验必须做到 ⒈测验使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⒉慎重选择测验量表:了解表的信度,效度,适用范围,年龄范围。⒊与被试者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主试者的态度应该是关心,热情,真诚和有耐心的。⒋正确解释测验结果。⒌注意测验的保密 ·个别智力测验工具 ㈠ 比内量表 (领会) 1905年的量表有30个由易到难的题目组成,1908年,修订到59题,并把测验题目按年龄分组,从3岁到15岁,每个年龄的儿童有一半通过的题目即属于这个年龄组的题目,儿童通过哪个年龄组的题目,就说明他具有几岁的智商,提出“智力年龄”表示测验成绩,并建立了“常模”。 ㈡ 韦氏智力量表 (领会)中国修订韦氏成人量表 (WAIS-RC ) 包括11个分测验,大约75分钟,分为言语部分(知识,领悟,算术,相似性,数字广度,词汇);操作部分(数字符号,图画填充,木块图,图片排列,物体拼凑)。11个测验有各自的积分方法,测验成绩最后可换算成以10为平均数,3为标准差的量表分,再计算出言语量表分,操作量表分和总量表分。按被试者的年龄在智商表中查出等值的智商,即言语智商(VIQ ),操作智商(PIQ ),总智商(FIQ )。 ·自陈量表(self-report inventory ) 常用客观化测验编制方法如下:⒈逻辑分析法:⒉因素分析法:⒊经验法:⒋综合法: ·投射测验 (projective test ) 分为:⒈联想法⒉构造法⒊表露法⒋完成法 ·询心理学的简史 高尔顿:用测量的方法研究心理活动的个别差异,并建立了“自由联想”方法。卡特尔:心理测验创始人,1890年发表了《心理测验与测量》。韦特默:心理咨询学创始人,1896年,开办儿童行为矫正诊所。比奈—西蒙:帮助弱智儿童编制智力测量。 帕森斯:职业指导运动兴起、就业辅导。 比尔斯:1907年出版了《自觉之心》,对后来的心理卫生事业有贡献。 ·心理咨询的任务: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认识内部冲突;纠正错误观点;深化求助者的自我认识;学会面对现实问题;增加人性自由度;帮助求助者做出新的有效行为。 最终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 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最终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 ·心理咨询的分类和形式 按内容分:发展咨询、健康咨询 按规模分:个体咨询、团体咨询 按形式分门诊咨询、电话咨询、互联网咨询 ·正常与异常的判定依据(即病与非病、是否属于心理咨询工作范围的判定依据): 1、 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个性的相对稳定性。) 2、 典型症状及行为。 3、 是否有自知力。(包括是否有主动求医行为。) ·神经症与严重心理问题的鉴别: 1、 严重心理问题:心理冲突的性质是常形,(1)现实性的;(2)道德性的。 2、 神经症:心理冲突的性质是变形,(1) 与现实处境无关且是鸡毛蒜皮的小事;(2)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

心理学研究方法练习题

《心理学研究方法》练习题 内容介绍>> 自测题 一、填空 1. 按结构分,调查访问法类型有()、()、()三种。 2. 访谈时听的态度,从认知层面上看,分为()、()、()三种。 3. 以结构形式为标准,问卷法可划分为()、()两种类型。 4. 在编制尺度式问卷时,尺度范围在()之间最好。 5. 结构型访问法、半结构访问法、无结构型访问法又被称作()、()、()。 6. 一般说来,重视量化处理,可选择();重视质的研究,可以选择();对于自己了解较多的问题,可以选择();而对于自己了解较少的问题,可以选择()。 7. 通常内容不是太多,或者访谈对象比较忙,没有更多的时间接受多次访问,可以采用();内容话题很多,或者要深入探究某个问题,由于一次时间有限,所以就需要采用()。 8. 半结构型访问法是把()交给访问者,但无一定的(),这种方法访问时比较方便,被试易于合作。 二、选择 1. 在进行调查访问时,下面那几种叙述是正确的:()。 A 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 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 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 一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E 提问时,应尽量回避那些敏感性问题 2. 编制态度问卷,下面哪些叙述是不正确的:()。 A 题目不可以使用双重否定句 B 应尽量回避社会赞许性高的问题 C 量表尺度越大,测量越精确 D 问卷题目越多越好 E 题目叙述不宜过长 3. 现在,欲编制一道测中学生自信心问题,下面哪一种表述最好?() A 我总自信我能做好每一件事 B 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 C 老师或家长让我自己决定的事情,我很少犹豫不决 D我从不怀疑自己的判断不正确 4. 一般情况下,问卷的长度应控制到()的回答时间? A 0-30分钟 B 30-40分钟 C 40-50分钟 D 50-60分钟 5. 对于使用问卷法的好处,下面哪些表述是不正确的。() A 样本大,效度增加 B 不受访员的影响,又可以避免找不到人 C 不会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D 问卷回收率最高 F 邮寄问卷经费高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本节考纲透视 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2.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考点精讲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 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韵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方面: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狭义上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4.教学媒体

心理学代表人物

第一节心理学初创时期 冯特(心理学之父) 1、“心理学之父”,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 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作为独立科学正式诞生。 3、《生理心理学原理》,被心理学界认为是科学心理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是科学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巴甫洛夫 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奠基人。 1、经典性条件作用的规律包括习得、退化、泛化与分化。 1)习得:在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建立连接的过程; 2)退化:条件反射形成以后,如果的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3)泛化:人和动物一旦对学会对某一特定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4)分化:通过选择性的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2、信号系统理论 1)第一信号指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具体刺激物,以第一信号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的条件作用系统被称之为第一信号系统,这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条件作用机制。 2)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语言和文字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的条件作用系统,是人类特有的条件作用机制。 3、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解释了气质的生理基础。 艾宾浩斯 德国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最早对遗忘进行了实验研究。 1、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块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型,并在到了一定程度上便不再遗忘。

2、我们需要进行过度学习。过度学习,也称继续学习,即再达背诵之后再进行的学习,要达到过度学习的百分之五十,总复习程度的百分之一百五十。 桑代克(动物心理学的创始人,教育心理学之父)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的《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2、“联结—试误”理论 1)学习的实质在于情景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的公式是S—R。他认为刺激与联结之间是直接的,并不需要中介作用。 2)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错误反映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最终再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 3)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是联结的加强和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解状态;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不重复或练习,联结的力量就会减弱;效果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3、学习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 一种情境到另一种学习情境的迁移,只是由于这两种学习情境存在相同的成分。两种情景中,相同要素越多,迁移的量也就越大。 贾德 美国心理学家,概括化理论的提出者。该理论的实验经典是“水下击靶实验”。他认为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先前的学习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来的学习之中,是因为在先前的学习之中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地运用于后续的学习中。 耶克斯和多德森 美国心理学家,共同提出了“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下降趋势。

自考心理学研究方法历年真题项选择汇总含答案

三、多项选择题 9.在非参数统计中,下列用于检验单样本的方法是(ABC ) A.二项式检验 B.X2单样本检验 C. Kolmogorov-Smirnov单样本检验 14.问卷法一般采用的项目方式为`:ABCDE A.是否式 B.选择式 C.排列式 D.填空式 E.量表式 13.下列属于经典心理物理方法的是( bcd ) B.最小变化法 C.恒定刺激法 D.平均差误法 2社会测量的方式的是( bcd ) B.社会测量图 C.靶式社会图 D.“猜测”技术 10.因素分析基本类型的是( abc ) A.R型因素分 B.Q型因素分析 C.P型因素分析 11.下列属于小N设计主要类型的是(abc ) A.反转型设计 B.多重基线设计 C.扩展式反转设计 1.元分析的主要特点有( BDE )。 B.元分析是一种定量分析D.元分析是一种全面的评价E.元分析寻求普遍性的结论 3.准实验设计的主要类型有(BCDE )。 B.回归间断点设计 C.不等同对照组设计 D.间歇时间序列设计 E.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 6.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多元分析方法有( ACD )等。 A.判别函数分析 C.主成分分析 D.典型相关 7.下列各项测验中属于兴趣测验的有( CD )。 C.SCII D.KOIS 8.心理学研究中不常用的取样法有( ACE )。 A.计划取样法 C.顺序取样法 E.穿透重复子样本法 11.构建因果模型的具体步骤是( ABD E ) A.提出理论构思和初步模型 B.变量的操作化和处理 D.以实际数据支持函数方程 E.实际数据和结构模型相拟合 12.问卷测量的准确性包括( ABCDE ) A.效度 B.测量工具之间的相关 C.同质性 D.信度 E.测量分数的分布 13.实验室实验的特点有( ABD )

心理学的科学性

心理学的科学性 一、什么是科学? 科学就是通过客观的观察和严密的论证来获取知识。 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权威、逻辑推理、经验或直觉、科学。 就一个人来说,科学研究是获得正确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而对全人类来说,科学就是获取真知的唯一来源了。科学与前面三个途径的区别在于其客观性和严密性。所谓客观性,就是科学只承认和研究客观存在的事物;所谓严密性,就是科学家采用严密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 二、科学的五大前提假设 (一)世界是真实的 对于大多数科学家来说,我们面临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我们的意志而转移的。 (二)世界是有规律的 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只要条件满足,就会出现过去出现过的事件。 (三)世界是有因果关系的 科学家认为,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原因,而不是毫无理由地独自产生的。 (四)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任何一个科学家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承认:世界是可知的。 (五)世界是可以用理性加以理解的 推理--逻辑思维是理解一切事物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对科学家来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推理加以解释,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推理而得到解决。 三、心理学是不是科学 学科的科学性是一个连续体,在学科发展的同时,其科学性也在发展。 在冯特时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所谓的"内省",它直接违反了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原则。行为主义认为,只有那些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当代认知心理学则是一个典型的研究从被试身上直接观测到的客观事实、寻找其中因果关系的学术流派。而与之同时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则重视意识、情感、价值等行为主义心理学比较忽视的内容,它不甚强调客观观察(事实上也很难做到这一点)。另外,心理学的不少分支(例如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等)比较倚重高级统计分析,而这些方法并不一定能直接得出因果关系,对分析结果的解释也可以各不相同,这也降低了它们的科学性。综合考虑心理学上述方面的情况,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心理学既不是一门纯粹的科学,也不是毫无科学性,它的科学性介于全和无之间,并向比较纯粹、完全的科学性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地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的管理学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背景差异等;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师的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征。 3、教学内容 具体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从简单的教具模型、口头语言、书本、录音、录像到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不可替代的因素。 5、教学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 物质环境包括课堂自然条件(如温度和照明)、教学硬件设施(如桌椅、黑板、投影仪)和空间布置(如教室文化建设情况、座次排列)等要素; 社会环境包括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班风、校风及社会文化背景等要素。 (二)学习与教学的三种过程模式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教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

心理学基础习题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 C )11、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各种经验是指,研究者操纵刺激(视觉的、听觉的、皮肤觉的等),使之有系统地变化,让被试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作出反应(如按键)或报告自己对于某种刺激的感受。这种“内省法”属于现代心理学的哪个流派? A、功能主义 B、行为主义 C、结构主义 D、精神分析 ( C)12、认为“男性和女性的基本择偶标准(如年龄)在世界各种不同文化中具有明显的普遍性,根源在于早期人类男性和女性在繁殖和抚养方面所面临的不同的适应性问题。”这一观点属于当代心理学取向中的哪一个分支? A、生理心理学 B、行为遗传学 C、进化心理学 D、认知神经科学 ( B )16、詹姆斯是学派的代表人物。 A. 结构主义 B. 功能主义 C. 行为主义 D. 人本主义 ( D )26、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是。 A、韦特海默 B、华生 C、斯金纳 D、詹姆斯 ( C)27、认知心理学源于对心理学的反对: A、格式塔 B、人本主义 C、行为主义 D、构造主义 ( D)28、受调查者在应答时倾向于表现自己积极一面的程度称之为: A、观察者偏差 B、拟人化偏差 C、默许偏差 D、社会赞许性 ( B)29、进行心理学研究时,如果要全面深入探讨某一种非人为引起的现象,最合适的方法为: A、观察法 B、个案法 C、相关法 D、调查法 ( C)30、有研究者发现,冰淇林销量和犯罪率相关显著,这种相关实质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虚假相关 D、无相关 ( A)31、下列哪种学派反对内省法,主张客观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等方法来进行研究? A、行为主义 B、人本主义 C、结构主义 D、精神分析 C)3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创立者: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 C)33、和机能主义相比,结构主义更关心意识经验的:。 A.方式 B. 原因 C. 内容 D. 具体场所 (B)34、心理学的实验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和。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什么是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是科学研究。什么是教育心理的科学研究呢? 科学是以有系统、有组织、经过实证性方法所获得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这个定义的重点不在研究的知识体系,而在研究的方法。不管研究的题材是什么,只要所用的是有系统、有组织的实证性方法所获得的知识体系,便可以算是科学。可见,研究问题所用的方法是科学中的关键问题。教育心理科学研究是一种在教育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的认识活动,是追求有关教育心理知识或解决教育心理问题的一种创造性认识活动,从事这种活动所采用的手段便是教育心理的科学研究方法。一套完整的教育心理科学研究方法,要涉及一系列的内容:(1)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2)课题的正确选择;(3)有关资料文献的搜集和查阅;(4)研究计划的制定;(5)研究材料的编制和指标的确定;(6)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选择;(7)具体研究步骤或程序的实施;(8)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9)对研究结果的检验等。这是一系列复杂的程序,这些程序的运用是逐渐完善起来的,可以说,一部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同时也是一部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学的历史。 教育心理学中任何课题的研究,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一定的理论基础。我们的指导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是作为一种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原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既要重视实际,又要合乎逻辑。理论不是空想,站得住脚的理论必须具有实证性意义。理论的功能主要有四个:第一,综合现有的知识;第二,解释已有的知识;第三,预测未来的知识;第四,指导研究的方向。理论具有描述性和解释性,描述性重要,解释性也重要。教育心理的某些方面是可以用描述来认识的,如学习过程的结构、品德心理的成分和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等。教育心理某些方面也可以用解释来认识,如学习动机理论、品德和人格形成的原因及学习迁移理论等。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心理学这门科学之所以年轻,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是一个根本原因,而研究方法之不完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教育心理学同样是如此,教育心理学中有许多问题未解决或解决得不好,研究方法还不完善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随着整个心理学的发展,研究方法的逐步改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大有改进。目前从事教育心理学课题研究,已经有许多方法可供采用。概括起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观察法 观察法也称自然观察法,它是在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并记录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对学生心理进行了解。在学校教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经常采用此法观察学生的行为。在教学情境下观察学生的行为,可以获得多方面的资料,如通过观察,随时注意学生学习进步的情况,或学习的困难所在,作为辅导学生学习与调整教学方法的参考,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自己的反映,借此加强或改进师生间的关系。 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它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结合其他方法进行,使用起来方便易行。但是观察不是一种很严密精确的方法,应用观察法只能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某些自然的外部表现,而不能对心理活动的进行施加影响,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它的过程。同时观察者所获得的资料,难免带有主观的色彩,因而影响其准确性。为了使观察客观、准确起见,观察者宜注意下列几点:(1)每次观察不宜太广泛,最好只观察少数或一种行为;(2)所观察的行为须事先明确规定;(3)观察时应随时记录,或利用录音、录像帮助;(4)每次宜用较短的时间,对同一类行为,可做多次重复观察,即采用“时间取样”(time

心理学研究方法复习题

心理学研究方法复习题 一、重要概念 1、研究的效度: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心理特质的程度。 2、内部一致性信度:主要反映的是测验内部题目之间的信度关系,考察测验的各个题目是否测量了 相同的内容或特质。内部一致性信度又分为分半信度和同质性信度。 3、外推效度:实验研究的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情景条件以外的程度。 4、半结构访谈:半结构化访谈指按照一个粗线条式的访谈提纲而进行的非正式的访谈。该方法对访谈 对象的条件、所要询问的问题等只有一个粗略的基本要求,访谈者可以根据访谈时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做出必要的调整,至于提问的方式和顺序、访谈对象回答的方式、访谈记录的方式和访谈的时间、地点等没有具体的要求,由访谈者根据根据情况灵活处理。 5、混淆变量: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这时,研究者选定 的自变量与一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种情况就称为自变量混 淆。 6、被试内设计:每个被试接受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情况的处理。 7、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对待客观事实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能歪曲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断。 8、统计回归效应:在第一次测试较差的学生可能在第二次测试时表现好些,而第一次表现好的学生则 可能相反,这种情形称为统计回归效应.。统计回归效应的真正原因就是偶然因素变化导致的随机误差,

以及仅仅根据一次测试结果划分高分组和低分组。 9、主体引发变量:研究对象本身的特征在研究过程中所引起的变量。 10、测量法: 11、研究的信度: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换句话说,若能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某人的同一种心理特质,则其多次测量的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叫信度,有时也叫测量的可靠性。 12、分层随机抽样:它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准分成各种类型(或层);然后根据各类型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的比例,确定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单位的数量;最后,按照随机原则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 13、研究的生态效度:生态效度就是实验的外部效度,指实验结果能够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试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14、结构访谈:又称为标准化访谈,指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按照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而进行的比较正式的访谈,结构访谈对选择访谈对象的标准和方法、访谈中提出的问题、提问的方式和顺序、访谈者回答的方式等都有统一的要求。 15、被试间设计:要求每个被试者(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处理,对另一被试者(组)进行另一种处理。 16、主体存在变量: 19、匹配组设计:就是对全部被试进行前测,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者是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20、安慰剂控制:在实验中是指一种看起来象药物或其他速效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非活动性的物质。

心理学-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认知B.情感C.心理现象及其规律D.心理特点 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 A.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意志过程 C.情绪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D.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 3.心理过程包括()。 A.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绪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意志B.能力C.气质D.兴趣 5.以下哪项不是构造主义关于意识的三种元素分类()。 A.感觉B.意象C.情感D.激情状态 6.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是()。 A.认知B.需要C.客观现实D.个性 7.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称为()。 A.心理状态B.心理特征C.心理过程D.个性心理 8.能力有高低之分,性格有自信与自卑之差,说明人有()的差异。 A.心理过程.B.认知过程C.个性心理倾向性D.个性心理特征 9.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A.意识B.信念C.性格D.理想 10.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心理的器官。 A.神经系统B.大脑皮层C.神经元D.脑 11.第一个论证了心理是脑的机能的人是()。 A.巴甫洛夫B.冯特C.华生D.布洛卡 1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B.注意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 C.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特征 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 13.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是()。 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 14.下列不是反射活动的一项是()。 A.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应B.人的手被火烫便立即移开C.望梅生津D.学生听到铃声进教室上课15.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基本单位是()。 A.突触B.神经元C.反射D.反射弧 16.下列选项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眨眼反射B.吸吮反射C.防御反射D.谈虎色变 17.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的是()。 A.见风流泪B.谈梅生津C.睹物思人D.望而生畏 18.心理活动的产生方式是()。 A.反射B.兴奋C.抑制D.神经元 19.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A.神经元B.突触C.反射D.神经系统 20.一个简单的反射弧是由()几部分组成。

心理学的科学性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我们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来加以阐述。(一)、心理过程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方面。其中认识过程是基本的心理过程,情感和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1 认识过程这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统称为认识过程。2 情感过程这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愉快”、“满意”、“热爱”、“厌恶”“欣慰”、“遗憾”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统称为情感过程。3 意志过程这是指由认识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使人有意识地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认识、情感和意志都有其自身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但是,它们不是彼此独立的过程。情感和意志过程中含有认识的成分,它们都是由认识过程派生出来的;情感与意志又对认识过程发生影响,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中的不同方面。认识、情感、意志过程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一部分,被统称为心理过程。(二)、个性心理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它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相关的心理活动起着支配和控制的作用。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以性格为核心。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所谓客观性原则,就是对任何心理现象必须按它的本来面貌加以研究和考察,不附加任何主观意愿的原则。人的心理虽是在头脑里进行的活动,但它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一切心理活动都是由内外刺激引起的,并通过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在人的外部活动中表现出来。研究人的心理,就是要从这些可以观察到的,可以进行检查的活动中去研究。人的心理活动无论如何复杂或作出何种假象与掩饰,都会在行动中表现出来或在内部的神经生理过程中反映出来。因此,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切忌采取主观臆测和单纯内省的方法,应根据客观事实来探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2.联系性原则人生活在极其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人的第一心理现象的产生都要受自然和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人们对某种刺激的反映,在不同的时间、环境和主体状况下,反应往往不相同。因此,在对人的某种心理现象研究和实验中,要严格控制条件。不仅要考虑与之相联系的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且要在联系和关系中探讨心理活动的真正规律。 3.发展性原则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心理现象也是如此。这就要求心理学的研究也要从心理史前发展、意识发展、个性心理发展以及环境和教育条件变化等不同方面,揭示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4.教育性原则研究学生心理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而不是为研究而研究。因此,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不仅要在课题选择上考虑教育意义,使其结果有助于教学、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要在研究方案的设计上和实际进行的过程中应考虑对学生有良好的教育影响,不做有损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事。这个道理极易明白,而常为研究者所忽视,因此研究者应时刻保持“自己是教育者”的意识,把促进学生成长的任务与研究任务协调一致起来。 5.分析与综合的原则把复杂事物分解为简单的组成部分和把各部分联合成为统一的整体,是任何科学深入认识其对象的有力手段。在心理学研究中贯彻分析与综合的原则,至少包括以下两层意思:其一,心理、意识虽然是很复杂的现象,但可以通过剖析将其分解为各种形式进行专门的考察研究,而后通过综合将其看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加以理解;其二,在研究某一种心理形式与现实条件的依存关系时,也可以分别地考察某一条件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而后将其揭示的各种规律加以综合运用。综合的观点在心理学中也可以称之为系统论的观点,因此这个原则也被叫做系统性原则。

中公独家解读——科学心理学发展中的著名人物及其理论二

中公心理学专家徐富宾在上一章为我们介绍了冯特的学生铁钦纳及其理论,下面让我们继续跟随徐富宾老师了解下冯特的其他学生。 在冯特众多的学生中,有那么一位和他的关系是非常暧昧的——不要误会,这里的暧昧是指关系比较复杂——那就是霍尔。 斯坦利·霍尔,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美国第一位心理学哲学博士,是美国心理学会的创立者,发展心理学的创始人,将精神分析引入到新大陆的第一人,也是冯特的第一个美国弟子。 实际上霍尔和冯特的关系很是复杂,在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前一年,也就是1878年,斯坦利·霍尔在哈佛大学获得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博士学位,而授予他博士学位的正是冯特的师弟——威廉·詹姆士,这也是同样伟大的心理学家,我们在后文中会详细介绍。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霍尔可以算是冯特的师侄。 另外,在霍尔到莱比锡大学师从冯特学习心理学之前,他先去了柏林大学跟随赫尔姆霍茨学习了生理学,注意这个人——赫尔姆霍茨,这个人严格来说算的上是冯特的老师。1857年,冯特从柏林大学深造后回到海德堡大学担任生理学讲师。1858年,赫尔姆霍茨来到该校,创办了一所生理学研究院,冯特担任其实验室助手。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的话,霍尔又算是冯特的师弟。 霍尔虽然是冯特非常出色的学生,但他并不像铁钦纳那样继承了冯特的观点,他的研究大多沿着生理学的方向进行,比如他提出的复演论,也就是基因复制。认为个体心理的发展反映着人类发展的历史。他认为生前胚胎期像蝌蚪形状,代表人类最初在水中生存的时期;婴儿期的爬行代表人类进化的猿猴时期;青年期情绪不稳定代表人类进化的混乱期;成年后身心成熟代表人类进化的文明期。 另外霍尔可以说是冯特的弟子中开枝散叶最广并且成就也是最高的了。霍尔先后在霍普金斯大学和克拉克大学任教,在霍普金斯大学期间,他教过许多学生,其中就包括我们熟知的杜威。后来在克拉克大学任教期间,霍尔还培养出很多的心理学博士,其中包括了著名心理测验学家推孟和格塞尔。推孟也被称为“智商之父”,因为他把比奈-西蒙量表修订为了斯坦福-比奈量表,简称S-B量表。格塞尔的主要观点是成熟势力说,双生子爬梯实验广为人知。 至于杜威,我想很多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了,他是实用主义哲学家,进步主义教育家以及机能主义心理学家。 杜威反对赫尔巴特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的传统三中心,提出了新三中心即学生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他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及生长、教育即经验改组或改造的教育思想,创立了五步教学法。并且他还提出了教育无目的论的观点。杜威的代表作品有《民主主义与教育》等等。 和冯特一样,杜威的影响不仅在于自身的著作观点,更在于他的学生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