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益母草分散片治疗痛经临床观察

益母草分散片治疗痛经临床观察

益母草分散片治疗痛经临床观察

最强中药配方-常用处方

最强中药配方,常用处方 药对是介于中药学和方剂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可分为要对配伍、药对成方和药对组拆三方面的内容。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2药味的配伍组合,是中药配伍应用中的基本形式。常用药对【威灵仙葛根】各10g 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海桐皮豨签草】10~15g 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附子肉桂】 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 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主治命门火衰。【附子干姜】3~10g(先煎);2~8g 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脾肾阳虚适用。【桂枝附子】5~10g;10g(先煎) 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龙骨牡蛎】20~30g 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重镇心肝生用;固摄收涩锻用。【磁石珍珠母】各30g,先煎。定惊安神,适用于心悸、少寐病。【旋覆花代赭石】10g(包煎);20~30g(先煎) 降逆涤饮,适用于痰饮呕吐、咳嗽气喘病证。【全蝎蜈蚣】6只;3只熄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研磨吞服,1.5g/bid,病重者加倍。【地龙僵蚕】各10g 抗癫痫、止痛,适用于肝阳挟痰之癫痫、头痛。小儿按年龄适当减

少。【川芎露蜂房】10~15g;10g 散风止痛,适用于剧烈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仅可治标,中病即止,不宜久服。【全蝎露蜂房】1.5~3g(煎服)、0.5~1g(吞服);3~10g 适用于邪躆脉络、久治不愈之病证。有毒,只宜暂用,不能久服。【僵蚕蝉衣】3~8g;3~6g 祛风除疹,适用于风热瘾疹之病证。【代赭石牛膝】30g(先煎);10~15g 滋补肝肾、降逆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陈皮青皮】10g;5~10g 理气健脾,适用于肝胃气郁之脘痞病证。效果较小。【枳实厚朴】除胀消痞,适用于气滞湿阻之痞满证。效果较大。【香附川楝子】各10g 理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脘协痛、痛经病。治气分郁滞。【延胡索川楝子】各10g 理气、活血、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之脘腹痛。治气滞血瘀。长于止痛。【柴胡郁金】3~10g;10~15g 行气活血,适用于气血瘀滞之协痛、闭经病。长于疏泄。【川楝子路路通】各10g 疏肝通络,适用于肝郁之疝气。【槟榔沈香】10g;1~3g(煎服后下)、0.5~1g(研磨冲服) 理气降逆,适用于气滞气逆证。药力峻猛。【小茴香沈香】1~3g;后下、3~5g(煎服)、2~3g(吞服研磨) 理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腹痛。药力和缓。【莪朮三棱】各10g 行气散血,适用于血瘀气滞症瘕病。【鸡内金三棱】3~8g;3~10g 消症瘕、通月经,适用于血瘀型闭茎、症瘕。要节房欲、忌冷物、勿劳乏,坚持数月才能奏效。【桃

痛经怎么缓解 12个小妙招帮你缓解疼痛

痛经怎么缓解12个小妙招帮你缓解疼痛 生理痛让很多女性都觉得非常的痛苦,那么对于对于这种疼痛,有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缓解方法呢?痛经吃什么能够缓解呢?不要着急,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九个小妙招,让你能够轻松摆脱痛经的困扰哦!是不是很心动呢?那就赶紧跟着小编了解下痛经怎么缓解吧! 女性缓解痛经的12个方法 1、练习瑜伽操 其在月经来临前夕,走路或从事其它适度的运动,将使你在月经期间较舒服。瑜伽也有缓和的作用。举例如下。弯膝跪下,坐在脚跟上。前额贴地,双臂靠着身体两侧伸直。保持这姿势,直到感到不舒服为止。 2、保持温暖 这一点,相信很多女性应该都非常了解,也有实际努力的去做。在经期的时候,保证身体的温暖,同时放松身体,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帮助减轻痛经的困扰。而最简单的保暖方法就是多喝热水或者在腹部放置温热的热水袋,都是非常有效的哦! 3、饮食均衡 医师说:“大多女性省略正餐,而吃过量的甜食及咸食。”虽然健康的饮食无法消除痛经,但对改善全身的健康状

况却有神奇功效。避免过甜或过咸的垃圾食物,它们会使你胀气及行动迟缓,多吃蔬菜、水果、鸡肉、鱼肉,并尽量少量多餐。 4、服用维他命补充矿物质 许多病人在每天摄取适量的维他命及矿物质之后,已较少发生痛经。建议服用综合维他命及矿物质,最好是含钙且剂量低者,一天可服用数次(饭后)。钙、钾及镁矿物质,也能帮助缓解痛经。专家发现,服用钙质的女性,较未服用者还少经痛。镁也很重要,因为它帮助身体有效率地吸收钙。不妨在月经前夕及期间,增加钙及镁的摄取量。 5、泡矿物澡 在温水缸里加入1杯海盐及1杯碳酸氢钠。泡20分钟,有助于松弛肌肉及缓和经痛。 6、避免咖啡因 为什么要避免咖啡因呢?首先我们必须知道是,很多女性的痛经都与神经紧张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摄入咖啡因会导致我们的身体更加的紧张,从而加重我们经期的不适。其次,经期摄入咖啡因,还会刺激到我们的肠胃,影响我们的健康,因而在经期最好避免咖啡因。 7、禁酒 假使你在月经期间容易出现水肿,则酒精将加重此问题。勿喝酒。如果你非喝不可,则限制在1一2杯酒之间。 8、服用止痛药 阿司匹林及acetaminophen可缓解经痛。然而,更有效的

微波热疗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70例

塞旦医堂鍪查!嫂!堡笙丝鲞筮丝塑 微波热疗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70例 何劲薇谭绍良 摘要目的:观察微波热疗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属于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应用微波热疗。对照组应用温经汤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症状总评分改善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完成观察的70例中痊愈40例,显效15例,有效lO例,无效5例;而对照组完成观察的60例中痊愈20例,显效26例。有效5例。无效9例,两组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Ridit分析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失访10例,对照组失访20例,治疗组失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但治疗组治疗后积分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治疗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尸<0.01)。结论:微波热疗是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有效方法,患者依从性好,具有简便、实用、价廉的特点,尤其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痛经寒凝血瘀型微波温经汤 痛经为妇科常见病,在我国妇女的发病率约为33%,多发于青年妇女…。中医辨证理论将其分为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湿热瘀阻型及肝肾亏损型,但l临床以寒凝血瘀型最为常见。对于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主要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中药内服,或加艾灸、贴剂、针灸、微波等外治为主。但单纯利用微波热疗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则未见报道。笔者运用微波热疗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并与口服中药温经汤进行同期临床疗效对照,发现微波热疗对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满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为我院妇科门诊的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16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年龄14—33岁,平均(22.45±4.21)岁;病程+1个月一19年,平均(6.784-4.31)年;症状积分(12.874-2.01)分;完成随访观察的治疗组有70例,其中轻度痛经35例、中度痛经29例,重度痛经6例。对照组:年龄13~34岁,平均(23.024-4.87)岁;病程1个月至20年,平均(5.994-5.03)年;症状积分(12.96±2.25)分;完成随访观察的对照组有60例,其中轻度痛经34例、中度痛经26例,重度痛经0例。两组平均年龄(t=0.7920,P>0.05)、病程(t=1.0865,P>0.05)、症状积分(t=0.2668,P>0.05)及痛经程度(U=1.022,P>0.05)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标准根据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治疗痛经的指导原则”[引.结合西医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妇产科学》[3]及中医高等医药院校《中医妇科学》[4]中痛经的有关内容 基金项目:佛山市医学科学研究基金课题(编号:2006208) 作者单位:528231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医院妇产科拟定。 1.2.1西医诊断标准原发性痛经是指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于月经初潮后2—3年的青春期少女或未生育的年轻妇女;凡在经期或经前后(1周以内)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为主症,伴有其他不适。以致影响工作及生活者。 1.2.2中医辨证属寒凝血瘀型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月经后期,量少。经血黯而有瘀块或如黑豆汁样,畏寒,手足欠温,带下量多,舌苔白或腻,脉弦或沉紧。 1.2.3纳入与排除标准 1.2.3.1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属寒凝血瘀型标准者。 1.2.3.2排除标准经检查证实由盆腔炎或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肌瘤等所致的痛经者;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3病例分组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择诊断明确的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1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微波热疗组80例为治疗组;单纯口服温经汤组80例为对照组。 1.4治疗方法 1.4.1治疗组(微波热疗)使用天津市顺博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妇科微波治疗仪.频率2450 MHz。治疗时间从月经第l天开始,治疗前患者自解小便、取平卧位,辐射器放置患者下腹盆腔正中,距离皮肤3.7em。微波输出功率为40~60mA,以患者有温热感为宜。每天1次,每次20~30min,连续治疗到月经结束后3d,共治疗2个月经周期;治疗结束后评定2个月经周期,定期复查,随访3个月经周期。 万方数据

月经不调,这几个中药偏方一定要收好了!

月经不调,这几个中药偏方一定要收好了! 月经不调调理的小偏方1、大枣20枚,益母草10克,红糖10克,加水炖饮汤,每日早晚各1次。适宜于经期受寒所致月经后延,月经过少等症。2、鸡蛋2个,益母草30克,将鸡蛋洗净,同益母草加水共炖,蛋熟后去壳再煮20分钟,吃蛋饮汤。适宜于瘀血阻滞所致的月经过少,月经后延症。3、红高粱花、红糖各适量,水煎,分2次饮服。适宜于月经提前、经量多而鲜红者。4、当归、生姜各10克,羊肉片100克,加水同煮,熟后加盐,饮汤食肉。适宜于月经后延、量少、腹冷痛等症。5、米醋200克,豆腐250克,同煮熟,饭前吃,1次吃完。适宜于经期过短、血色深红、量多的壮实女性。6、生山楂肉50克,红糖40克。先煎山楂去渣,冲入红糖、趁热饮。适用于月经延后7、龙眼肉50克,鸡蛋1个,先煎龙眼,30分钟后打入鸡蛋,共炖至熟,早晚各1次,连服10天。适用于虚证月经不调。8、雄鸡冠2个,食盐少许,鸡冠煮熟,蘸盐吃,每日1次,每月3-5次。适宜于虚寒月经不调。9、鲤鱼500克,黄酒260克,取鱼肉与黄酒同煮吃,鱼骨焙干研末,早晨用黄酒冲服。适用于经多不净者。 10、陈年高粱根2个,洗净,煮水饮用。适宜于经期过长不净者。月经不调吃什么黑糯米粥【主料】大枣

30克桂圆10粒黑糯米100克【配料】红糖适量【制作方法】⑴大枣洗净待用。⑵桂圆去皮洗净待用。 ⑶黑糯米洗净,加入大枣、桂圆适量水煮成的粥状,依口味加入适量红糖即可。【功效】温肾健脾补血调经【食谱分析】大枣味甘性温,入脾、胃经,温以补脾经不足,甘以缓阴血,和阴阳,调营卫,生津液。大枣中含有蛋白质,糖类、有机酸、多种维生素及钙、铁、磷等微量元素。桂圆肉味甘平质润,能养血安神,补心益脾。黑糯米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能补中益气。此粥味道香甜,可供早晚食用,是滋补强身美容的佳品。莲藕木耳老鸭煲 【主料】鲜莲藕500克黑木耳60克老鸭1只【配料】精盐鸡精生姜黄酒适量【制作方法】⑴莲藕洗净,切块待用。⑵黑木耳温水泡发,择洗干净,待用。⑶老鸭洗净加生姜、黄酒熬汤至八成熟后,放入莲藕、黑木耳煮熟后,放入适量精盐、鸡精适量即可。【功效】滋阴清热凉血止血【食谱分析】莲藕为干涩性凉,入心、肝、胃经,能化瘀止血。黑木耳凉血止血,利肠通便。老鸭味甘性寒,滋阴养胃,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磷、核黄素、尼克酸等营养物质。常喝此煲对于月经量多且阴虚内热体质者,效果尤佳。可以滋阴清热,调整月经周期,减少出血。山药栗子猪肚煲【主料】鲜山药500克栗子50克猪肚1个【配料】生姜料酒精盐适量

治疗各种痛经的中药方

女性朋友深知痛经发作时痛苦不堪的滋味,其实中医有很多秘方,可以彻底解决痛经。治疗痛经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1、经行胁痛痛经情况是行经时两胁作痛,甚至胁内有块,疼痛不已,经血紫暗,当理气活血化瘀。 中医治该类型痛经方药:取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各15g,元胡5g,沉香10g ,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行经前5日开始服用,行经时停服。 2、经行关节痛痛经情况是行经时周身骨节疼痛。 中医治该类型痛经方药:药用乌药、川芎、白芷、陈皮、枳壳各10g,干姜、甘草各7g,僵虫、麻黄各6g,生姜3片,葱白1茎,水煎温服,每日1剂,连服6剂。 3、经前腹痛痛经情况是经前腹痛多系寒凝血滞,常表现为少腹冷痛异常,宜服温里活血化瘀方剂。 中医治该类型痛经方药:取当归尾、川芎、赤芍、丹皮、制香附各12g,元胡5g ,生地10g,红花、桃仁各4g,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行经前7日开始服用,行经时停服。 4、经后腹痛痛经情况是行经之后腹痛多是血虚夹滞所致,宜补虚通滞。 中医治该类型痛经方药:药用党参、白术、醋香附、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各12g,炙甘草8g,木香3g,青皮10g,生姜2g,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 博粹堂中医辩证三期治月经不调 一、经前调气:气顺血和、症状自消很多女性在行经之前,自觉心烦易怒、乳房胀痛,这是气行不畅,肝郁气滞的典型症状。情志不舒,肝气不顺,经欲行而瘀滞,则乳房胀痛。故以调气为先,在月经来之前的一周以中药汤剂配“经灵散”调理,气血顺和,症状则缓解。 二、经期调血:调和脾胃:引血归经治血先治脾。脾主生化,脾胃一旦虚弱了,生化之源匮乏,血液来源不足,就会血海空虚,引起月经不调。一般来讲,月经期间不服药。但是痛经、血滞、有崩漏症的必须遵循“急者治标、缓者治本”原则。脾气虚则血不固,就会出现月经淋漓不断、逾期不净、崩漏等。故补气健脾,引血归经。 三、经后调补:滋养肝肾,补气养血调经肝为先。经后失血,气血较虚,要适时而补。肝藏血,女以血为本,肾藏精,是孕育之根。因此,治疗月经不调,要以滋补肝肾、补气养血为本。月经调理正常了,可根据体质调配一些养生膏方,如十全十美膏、暖宫调经膏等,健脾固本,补气养血,促进健康。

中医对痛经的病理分析与治疗

痛经 - 中医妇科 痛经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晕厥,给工作生活带来影响。痛经好发于15-25岁及初潮后的6个月至两年内,是妇科最常见症状之一。痛经分为两类: 1.原发性痛经: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90%以上(今天讲的就是这个); 2.继发性痛经: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 中医也称作“痛经”,或称为“经行腹痛”。 病因病机 中医 中医学认为痛经的发声与素体因素及经期、经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有关。非行经期间,冲任气血平和,致病因素不能引起崇仁、胞宫瘀滞或不足,故不发生疼痛,而在经期或经期前后,血海由满盈而泄溢,胞宫气血由气盛血旺至经后暂虚,气血变化急骤,致病因素乘时而作,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以致不通则痛;或致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而痛。 1.气滞血瘀:多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血不能随气流通,以致经血滞于 胞宫而作痛。 2.寒凝血瘀:久居潮湿之地,或经期冒雨涉水,或过食生冷,寒湿之邪客于胞宫,血 得寒则凝,以致经行不畅而作痛。 3.湿热瘀互结:素多抑郁或恚怒伤肝,肝气郁结;更合经行、产后,摄生不慎,或洗 涤不洁,不禁房事,湿热之邪内犯胞中,稽留于冲任,肝气与湿热搏结于胞脉,发为痛经。 4.气血虚弱:素体虚弱,或脾胃素弱,生化乏源;或大病、久病伤耗气血,以致精血 不足,胞脉失养而作痛;或体虚阳气不振,血失温运,胞宫阳虚寒凝,经水滞行而作痛。 5.肝肾不足:先天禀赋不足,肝肾本虚,或多产房劳,损及肝肾。精亏血少,冲任不 足,胞脉失养,经将净血海更虚,故而作痛。 现代医学认为生殖器局部病变、内分泌及神经、精神等因素有关。子宫过度前倾或后倾、子宫颈管狭窄、子宫内膜增厚及异位、盆腔炎等都可出现痛经。 西医 辨证施治 气血瘀滞

治疗女性痛经的4个穴位

女性痛经,选对方法很关键,只要学会按摩4个穴位,能有效缓解痛经疾病。自我按摩对痛经的治疗,一般多主张在经前5-7天开始治疗,月经来潮后停止,待下次月经来潮前再施手法治疗。按摩的目的是引血下行,因此治疗须在经前当下腹部、腰骶部出现疼痛时操作。如手法得当,可使经期提前1-2天,随着经血排出,疼痛也会随之消失或减轻。 1、三阴交穴: 穴位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三阴交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三阴交1分钟。 按揉三阴交功效:具有交通心肾,引火下行的作用,对所有妇科疾病疼痛均有缓解作用。2、太冲穴: 穴位位置:脚大趾与第二趾之间。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揉太冲功效:具有明显疏肝止痛的作用。不仅可以治疗痛经,还可以治疗一切妇科疾病。3、子宫穴: 穴位位置: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脐下一横掌处(脐下4寸)正中。左右旁开四横指(旁开正中线3寸)的距离各有一点即是此穴。 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酸胀为度,操作5分钟,以腹腔内有热感为最佳。 点揉子宫穴功效:刺激子宫穴是直接针对女性生殖器的调理手法,疗效显著,具有活血化淤、理气止痛的作用。 4、血海穴: 穴位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 按摩方法:两个大拇指重叠按压这个穴位,痛经的时候通常左腿也会一起痛,多刺激左腿。要是在腰上放一个暖水袋效果会更好。

痛经的辨证与治疗

痛经的辨证与治疗 痛经者,妇女行经期,或行经前后少腹疼痛,甚至难以忍受之谓也。本病妇科常见,尤以未婚女子为多。导致原因各有不同,临床表现证侯各别,治法亦殊。兹将其辨证与治疗分述如下: 1肝郁血滞痛经 本病多由七情所伤,肝气失疏,血因气滞而阻于胞宫引起。其证常见经前或行经少腹坠胀而痛,经量或多或少,经色或红或紫, 或夹有少许血块,经行不畅,肋痛胀满,舌常或紫脉弦缓等。肝郁血滞化热者、尚有心烦口苦、头昏目赤、舌质红、苔黄等。前者当疏肝解郁,活血行滞。用柴胡9g、白芍、川芎、陈皮、元胡各12g,枳壳、香附、丹参、麦芽各15g,甘草6g 。每日1剂,分3次服,其1效甚佳;后者应清疏肝脏,用丹栀逍遥丸治之,必验。 2血瘀胞宫痛经 本病多由气郁日久,血脉瘀滞或素有瘀血留结胞宫引起。其证多见经来少腹剧痛,按之更甚,痛引腰骶,行经不畅,经色乌黑有块,下血块则痛减,苔平舌常或紫,脉沉涩等。应活血化瘀为主,佐以理气。用蒲黄、五灵脂、台乌各9g,川芎、当归、元胡各12g,丹参、泽兰各18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数剂即效。 3寒湿互结痛经 本病乃有寒湿凝滞胞宫引起。其证每见经前或经期少腹冷痛,经色暗红而有血块,苔白腻,脉沉紧等。应祛湿散寒,行气活血。用小茴、苍术、当归、川芎、生姜、茯苓、桂枝、半夏各12g,吴茱萸9g,细辛6g,甘草3g.每日一剂,水煎服,不出3剂,即见显著之效。 湿热郁结痛经 本病多由情志不和,致肝郁脾虚,郁久化热,脾虚生湿,湿热互结,或过食肥甘, 致湿热内生,或胞宫直接感受湿热之邪,致经血淤滞引起。其证多见经前或经期少腹刺痛而有下坠感,痛而拒按,经期多有提前,经色暗红,经水粘滞腥臭,带多而黄,苔黄腻,脉滑数等。应清热利湿,活血止痛。用苁蓉30g,败酱草24g,栀子15g,丹皮、白术、白芍、茯苓、车前子(布包煎)各12g,当归、柴胡、薄荷各9g。每日一剂,水煎服。 5冲任虚寒痛经 本病多由肾阳虚弱,冲任虚寒所致。临床常见经期或经后少腹冷痛,喜暖喜按,经期大多延后,量少色淡,带下清稀,腰酸痛,小便清长,脉沉弱等。应温补肾阳及冲任。用当归、桂枝、川芎、白芍、干姜、大枣各12g,制附片18g,艾叶9g,细辛6g,

痛经总结

滕州市中医医院妇产科 2009年度痛经(原发性痛经)诊疗方案实施的分析总结 痛经是指女性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目前临床常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未婚及已婚未育者。此种痛经在正常分娩后疼痛多可缓解或消失。继发性痛经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 痛经是妇科的常见病,它属于祖国医学“经行腹痛”的范畴。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痛经是由于前列腺素增高导致的子宫强烈痉挛,以及子宫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而引起,活血化瘀中药多具有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或加快血流的作用,对于缓解疼痛具有重要意义。对活血化瘀药的遣用以活血兼止痛者尤佳,川芎、延胡索、红花、丹参的高使用率即是明证。痛经的发病率统计不一,一般为42%~90%左右,其中重度痛经者占18%,并以青年女性多见,为中医妇科治疗的重点疾病之一。 一、疗效与特色分析 我院采用膈下逐瘀汤和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42例,均经西医妇检或超声扫描排除器质性改变者,疗效非常满意,现报告如下:42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13~20岁26例,21~30岁10例,31~40岁6例;未婚37例,已婚5例。中小学生占20例。根据痛经证型按实证、虚证及虚实夹杂证分类全面分析辨证治疗。治疗后痊愈者20例(47.6%),好转19例(45.2%),无效者3例(7.1%),总有效率达92.9%。 分析:痛经的发病率统计不一,一般为42%~90%左右,其中重度痛经者占18%,并以青年女性多见,为中医妇科治疗的重点疾病之一。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经验与心得,大多反映在方剂的配伍中,而这些方剂又散见于古今医籍和临床著述中。痛经基本证型中,属实证者以气滞血瘀,寒凝血瘀为最常见,属虚实夹杂的以气血两虚兼气滞血瘀、血虚夹瘀兼气机阻滞为

益母草

一提到益母草,就有一个不得不讲的感人故事。相传有一个叫茺蔚的小孩,他的母亲在生他时得了“月子病”且多年不愈,几年以后身体越来越虚,乃至卧床不起。小茺蔚眼看着母亲的病越来越重,他暗下决心,要把母亲的病治好。于是他外出为母亲求医问药,然而历尽艰辛却未能如愿。一天,他借宿古庙,庙内老僧见他一片孝心,就送他四句诗,让他去找一种草药。诗云“草茎方方似麻黄,花生节间节生花,三棱黑子叶似艾,能医母疾效可夸。”小茺蔚沿着河岸找了起来,终于找到了那种茎呈四方形、节间开满小花、结有黑色三棱形小果实的植物。母亲服用后不久竟痊愈了。由于这种草是小茺蔚为医治母病而找到的,且又益于妇女,于是人们就把它取名为益母草,它的种子就叫茺蔚子了。 益母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入药。益母草味辛、微苦,性微寒,入心包,肝经,具有去淤生新,活血调经的功效。因其常用于妇女血脉阻滞之月经不调、经行不畅、小腹胀痛、产后恶露不尽等病症的治疗,被视为“妇科经、产要药”。因此,也有人说,益母草是专为女人而生的草,有“坤草”之别称。 痛经者不妨试试益母草煮蛋 痛经是女性朋友的常见疾病之一,多发于未婚或婚后未孕的年轻妇女。其主要症状是月经前后或月经期间下腹疼痛,并伴有腰酸,呕吐等不适。痛经在医学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是经妇科检查未发现病理变化者;继发性痛经是生殖器官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如生殖系肿瘤,盆腔炎症等。继发性痛经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原发病。原发性痛经虽不会危及患者生命,但往往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学习、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其实,原发性痛经的朋友除了月经前及月经期要注意避免劳累、受凉、情绪紧张等因素外,还要坚持饮食疗法,其中用益母草煮鸡蛋就是不错的选择。 益母草煮鸡蛋不仅取材方便,而且烹调方法也非常简单。具体做法为:取鸡蛋两个,益母草30克,元胡15克,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去药渣,吃蛋喝汤。经前1天~2天开始服,每日1剂,连服5天~7天。 中医理论认为“不通则痛”,痛经的发生与淤血的存在有着密切关系。方中鸡蛋具有滋阴养血的作用;益母草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益母草可通过松弛痉挛状态下的子宫、缓解炎症等多种途径起到抗痛经的作用;元胡具有行气活血,散淤止痛的作用,是临床上治疗痛经的常用药。三者合用可起到行气、养血,活血、去淤、止痛的作用,是痛经患者的食疗佳品。

益母草易伤脾胃,女人吃益母草要注意

益母草易伤脾胃,女人吃益母草要注意 益母草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的作用,苦、辛,微寒是不宜常喝的。另外益母草本身具有一定的肾毒性,过量服用还易致腹泻腹痛的出现,所以是不宜常服用的,需要经过医生的辩证后,根据你的情况决定是否适合使用。可以说益母草是用来治妇科病的一味良药。另外,它还能养颜,备受女性青睐。需注意的是,益母草并非人人适用。女人吃益母草有什么副作用?益母草具体有哪些好处呢?一起随了解一下吧!别盲目使用任何药品! ★女人吃益母草有什么副作用? 在市场上的益母草制剂名目繁多,包括益母草颗粒、益母草膏、益母草含片等。益母草颗粒或益母草膏是将益母草的有效成分浓缩加工制成的中成药,两者只是剂型不同,功效基本一样。

目前在中西医产科都会建议女性在产后初期服用益母草颗 粒或益母草膏,用来消除产后腹痛,促进子宫复原。 女性产后,子宫还没有完全复原,易患子宫炎症,而益母草能够促进子宫收缩,有利于排除淤血,哺乳期间也不会对婴儿健康有不良影响。 女性流产后的 情况也类似,此时服用益母草可以促进子宫收缩,排出胚胎组织,减少阴道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另外,如果女性经期常常小腹疼得厉害,月经量少,颜色较深并 伴有血块,也可在月经前服用含益母草的中成药,在医生指导下化淤调经。 有人认为益母草膏对女性身体非常有好处,又是纯中药制剂,无副作用,所以可以长期作为保健品服用。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

★益母草易伤脾胃 益母草易伤脾胃,不宜长期服用。特别是消化不好、经常拉肚子等脾胃虚弱的人不宜服用,这类人群可以选择当归膏或当归丸来活血化淤。 ★妇科炎症不能乱用益母草 还有人患了盆腔炎、宫颈炎等妇科炎症,以为仅靠服用益母草颗粒就能治愈,这也是不对的。单独使用益母草一味药,作用较轻缓,并不能起到较好的治 疗炎症的效果。患有妇科炎症,一定要去医院接受正规治疗。 ★孕妇也不能服用益母草类药物 孕妇也不能服用益母草类药物,因为它容易引发流产。

痛经的几种中医治疗方法

痛经的几种中医治疗方法(1)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痛经辨证首先要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及疼痛程度,明察病位,分清寒热、康实,在气、在血。一般而言,痛在小腹正中,多为胞宫瘀滞;痛在少腹一侧或两侧,病多在肝:痛连腰低,病多在肾。经前或经行之初疼痛者多属实,月经将净或经后疼痛者多属虚。详查疼痛的性质、程度是本病辨证的重要内容,掣痛、绞痛、灼痛、刺痛,疼痛拒按多属实;隐痛、空痛、按之痛减多属虚;坠痛虚实兼有;绞痛、冷痛,得热痛减多属寒:灼痛,得热痛剧多属热。胀甚于痛,时痛时止多属气滞;痛甚于胀,持续作痛多属血瘀。 一般而言,本病实证居多,虚证较少,亦有证情复杂,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夹杂者,需知常达变。临证需结合月经期、量、色、质,伴随症状,舌、脉等综合分析。(二)治疗原则 痛经的治疗,应根据证候在气、在血,寒热、虚实的不同,以止痛为核心,以调理胞宫、冲任气血为主,或补气,或活血,或散寒,或清热,或补虚,或泻实。具体治法分两步:经期重在调血止痛以治标,及时缓解,控制疼痛;平素辨证求因以治本。标本缓急,主次有序,分阶段治疗。 痛经在辨证治疗中,应适当选加相应的止痛药以加强止痛之功。如寒者选加艾叶、小茴香、肉桂、吴茱萸、桂枝;气滞者选加香附、枳壳、川棟子;血瘀者选加三七粉、血竭、莪术、失笑散:热者选加牡丹皮、黄芩等。 (三)分型论治 1.寒凝血瘀证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成周期后起,经血量少,色暗有外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暗,苍白,脉沉紧。 证候分析:寒客胞官,血为寒凝,疼滞冲任,血行不畅,故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寒朝化,察滞智通,故得热痛减:寒凝血瘀,冲任失畅,可见周期后延,经色暗面有块;寒动内盛,阻遏阳气,故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暗,苔白,脉沉紧,均为寒凝血瘀之候。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少腹逐瘀汤:肉桂小茴香干姜当归川芎赤芍蒲黄五灵脂没药延胡索 少腹逐瘀汤主治“小腹积块疼痛”或“经血见时,见腰酸少腹胀,或经血一月见三五水接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皆能壮之”。方中肉桂、干姜、小茴香温经散寒;当归、川芎、赤芍养营活血;蒲黄、五灵脂、投药延胡索化瘀止痛。寒散血行,冲任、子宫血气调和流畅,自无疼痛之虞。 若小腹冷痛较甚,加艾叶、吴茱萸散寒止痛;若寒凝气闭,痛甚而厥,四肢冰凉,冷行漓,加附子、细辛、巴戟天回阳散寒;若伴肢体酸重不适,苔白腻,或有冒雨、涉水、久剧湿之地史,乃寒湿为患,应酌加苍术、茯苓、薏苡仁、羌活以健脾除湿。 2.气滞血瘀证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月经量少,经行不畅,色紫暗有块,块下痛减,胸胁、乳房胀痛;舌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涩。 证候分析:肝失条达,冲任气血郁滞,经血不利,“不通则痛”,故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冲任气滞血瘀,故经量少,经行不畅,色暗有块;块下气血暂通,则疼痛减轻;肝郁气滞,经血不利,故胸胁、乳房胀痛。舌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涩,均是气滞血瘀之候。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方见闭经)。

【绝世秘方】通治一切妇科病!教学内容

【绝世秘方】通治一切妇科病! A A A A 在脚外踝前不到一寸处非常明显的压痛点,指压下去,5分钟后,她的腹痛的一切疼痛等都好了,小便也通畅了!从此以后,用这个穴给许多妇女解除了各种妇科病痛,久而久之,就把这个位置作为一个穴固定下来,并取名为“女福穴”!女福穴还有强壮腰腿功能,对腰椎病与瘫痪也有防治作用。而且,这个穴不仅仅能给广大女性朋友带来福气,同样还能给男性带来福气。当有朋友患有前列腺炎等男性病时,按压这个穴也会非常有效。如图:治疗妇科病,最重要的就是如下几味天然人体大药:(1)女福穴顾名思义,女福穴就是给女人带来福气的大穴。它位于外踝前侧约一寸的地方,肌肉微凸,极易辨认,可以用压痛法取准,即哪里最敏感最痛就压哪里,也就是哪里最敏感、最痛就压哪里,每次按8分钟,酸胀感越强烈越有效。女福穴止痛效果好,对于妇科疾病的一切疼痛,如痛经、产后子宫收缩疼痛,以及女子许许多多莫名其妙的疼痛等,都有显著疗效。“女福穴”,是周尔晋先生发现并命名的。当年周先生在安徽定远的时候,有一位妇

女3次产后都患有子宫收缩痛。她第二次产后发病的时候,周老用耳穴给治好了,到了第三次发病的时候,病情更为严重,而且小便不通,疼痛不已,耳穴也毫无效果了。周老当时想:脚乃是肾、肝、脾3经的聚集之处,在脚上是否能找到治疗该病的高升点呢?果然,在她脚外踝前不到一寸的地方,周先生找到了一处非常明显的压痛点,指压下去,5分钟后,这位产妇不痛了,小便也通畅了。此后,周老用这个穴给许多妇女解除了各种妇科病痛,久而久之,他就把这个位置作为一个穴固定下来,并取名为“女福穴”。女福穴还有强壮腰腿的功能,对腰椎病与瘫痪也有防治作用。而且,这个穴不仅仅能给广大女性朋友带来福气,同样还能给男性带来福气。当一些朋友患有前列腺炎等男性病时,按压这个穴也会非常有效。(2)曲池配血海血海在足太阴脾经上,脾统血,温煦五脏,血海就是脾之血汇聚之海,具有驱淤血、生新血的功能,是女子的生血之海,可以治疗女子的一切经血之病。曲池在手阳明大肠经上,弯肘,把手按在胸上,肘外侧横纹凹陷下去的地方就是。曲池是阳经上阴气聚集的一个“池子”,能行气,又能养阴,对于各种妇科病有很好的疗效。曲池配血海,是一切妇科病的克星。(3)内关配三阴交三阴交是一个宝穴,治疗范围极广。三阴交是肝、脾、肾3经的交会之处,肝藏血、脾统血,肾助血,所以三阴交跟血关系密切,而一般的妇科病大多数跟血关系密切。所以说,把血调好了,妇

针灸治疗痛经36例临床分析

针灸治疗痛经36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6-06-07T17:27:55.29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作者:张争启 [导读] 对照组采用止痛药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为43.24%,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痛经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张争启 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摘要】目的:对针灸治疗痛经的疗效进行研究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痛经患者72例,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止痛药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为43.24%,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痛经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关键词】针灸治疗;痛经;临床分析 前言:痛经是妇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临床表现为以阵发性小腹绞痛为主,或痛引腰骸,甚至昏厥。痛经时的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有时也能放射到后腰部、肛门、外阴或其他部位,也可伴有头痛、呕吐、精神不振、烦躁及膀胧直肠激惹等症状,患者非常痛苦。中医学称“经行腹痛”,病机有寒热虚实之分,其中以寒凝血疲的实证最为常见。我们根据中医理论,采用穴位针灸治疗痛经的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1.针灸治疗痛经的研究资料与分析方法 1.1有关痛经的一般资料 72例患者病例均在门诊收集,并经妇科检查排除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针灸组36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34岁;轻度疼痛9例,中度疼痛15例,重度疼痛H例;平均病程为(2.8士1.2)年。对照组36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32岁;轻度疼痛8例,中度疼痛18例,重度疼痛9例;平均病程为(2.6士1.5)年。两组病人的病程、年龄、疼痛程度及月经状况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分为寒湿凝滞、气滞血疲及气血虚弱3个证型。寒湿凝滞:经前或行经期间小腹冷痛,按之痛甚,重则连及腰脊,得热痛减,经水量少,色黯,常伴有血块,苔薄白,脉沉紧。气滞血疲: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胀甚于痛,经行不畅,月经量少,常伴有血块,乳房胀痛,舌质黯或有疲斑,苔薄白,脉沉弦。气血虚弱:行经后期小腹隐痛,经量少,色淡质稀,喜温喜按,腰酸软,神疲乏力,脉沉无力,舌淡苔薄白。 1.2诊断痛经患者的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妇产科学》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所制定的标准。排除盆腔器质性疾病所致腹痛,再根据患者证候,辨证分型。 1.3针灸治疗痛经的具体方法方法 针灸治疗方法以体针为主,配合艾灸。取关元、三阴交(双),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选用30号1.5寸毫针快速刺人皮肤,深度约为1寸一1.3寸,腹部穴位使针感向下腹部放散,施以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候气。每隔10min加强刺激1次,约30min起针。针刺后用艾条温灸关元10min,腹部有温热感,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在月经前1周开始治疗,每日1次,经至时停止治疗,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药物治疗方法口服止痛片0.59,每日3次。经期疼痛时开始口服,疼痛消失停止,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统计学方法采用SPS1S7.0统计软件,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脸验,尸<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尸<0.01表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针灸治疗痛经的研究结果 2.1治疗痛经的疗效标准 痊愈:经针灸治疗后积分为0,经期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者;显效:腹痛明显减轻,其他症状消失或减轻,治疗后积分降至治疗前1/2以下者;有效:腹痛减轻,其他症状好转,治疗后积分降至治疗前1/3以下者;无效:腹痛及其他症状未见改善者。 2.2治疗痛经的研究结果 近期疗效的原发性痛经患者,经3个月经周期的针灸治疗,其中痊愈16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 7%。中药对照组30例,经口服定坤丹3个月经周期,其中痊愈9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2例,有效率93. 3%。远期治疗随访半年,针灸治疗组38例中,痊愈16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有效率94. 7%;中药对照组30例中,痊愈9例,显效9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90. 0%。血液流变学指标3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经3个月经周期的针灸治疗,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血浆黏度、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明显降低(P< 0. 01);红细胞变形能力显著增强(P< 0. 01);纤维蛋白原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无统计学意义[1]。 3.结论 原发性痛经属于祖国医学“经行腹痛”范畴,最早记载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其病因多由寒、湿、虚、肝郁气滞,导致经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诸病源候论》中指出“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现代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主要与前列腺素(PG)升高有关,其中前列腺素PGF2a可促使子宫平滑肌收缩,原发性痛经患者子宫内膜细胞在孕激素的影响下,产生高浓度的PGF2a作用于螺旋小动脉壁上的PGF2a受体,引起子宫平滑肌痉挛性收缩,缺血及缺氧,酸性代谢产物堆积于肌层而导致痛经。临床研究证实,原发性痛经患者子宫内膜中前列腺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女性。前列腺素在月经前呈上升趋势,其释放主要在经期48h内,痛经症状亦以此段时间最为明显,疼痛的程度亦与PGF2a的含量呈正相关;临床检测指标的测定,应以经期最初24h内为主。葛氏、任氏等研究发现,针罐并用可有效调节痛经患者前列腺素PGF2a的异常分泌,使其接近正常;并能明显降低血瘀型痛经患者的血液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性[2]。赵氏研究认为,针灸可有效改善血液的高浓、黏、滞、聚状态及细胞流变性。本组选取血海、三阴交、次髎、承山为主穴。血海者血之汇海,即可补血又可活血;三阴交是治血的要穴,为脾、肝、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脾统血,肝藏血,肾藏精,故三阴交穴具有调补肝肾、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功效;次髎益肾壮阳、行气活血、调经止

产后吃益母草作用是什么

产后吃益母草作用是什么 益母草是众多中草药中的一种,它可以有效的起到活血,缓解痛经的作用,有的人说在产后吃益母草对于产妇的身体也有着一定的帮助呢,这是真的吗?产后吃益母草作用是什么呢?下文已经为我们做出来了详细的介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益母草,别名茺蔚、坤草,是一种草本植物。性微寒,味苦辛,可去瘀生新,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是历代医家用来治疗妇科疾病之要药 益母草的作用 治痛经 益母草30~60克、延明索20克、鸡蛋2个,加水同煮,鸡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去药渣,吃蛋饮汤。经前,每天一次,连服5~7次。 治闭经

益母草90克、橙子30克、红糖50克水煎服。每天一次,连服数次。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益母草50克、香附15克,鸡蛋2个,加水适量同煮,熟后去蛋壳再煮片刻,去药渣,吃蛋饮汤。每天一次,连服4~5天。 治产后腹痛 益母草50克、生姜30克、大枣20克、红糖15克,水煎服。每天一剂。 治恶露不绝 益母草50克、黑木耳10克、白糖50克,水煎服。每天一剂。 益母草的美容功效

据载武则天尽管年事已高,但容颜不衰,因她终年使用由益母草烧成灰精制而成的美容佳品。 具体制法是:将益母草全株用清水洗净,沥干水分,切细、晒干、研为粉末,加入适量的水和面粉,调和并揉成汤圆大的团状。 然后用火煨一昼夜,待凉后再研成粉末,每300克药粉中加入滑石粉30克、胭脂粉3克,拌匀,放入瓷瓶中,密闭备用。用以敷面有润肌之效。 益母草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硒具有增强免疫细胞活力、缓和动脉粥样硬化之发生以及提高肌体防御疾病功能体系之作用;锰能抗氧化、防衰老、抗疲劳及抑制癌细胞的增生。所以,益母草能益颜美容,抗衰防老。 产后吃益母草作用是什么?上文已经为我们做出来了详细 的介绍,我相信大家现在对于产后吃益母草的作用也一定都了解了,生产过后的女人一定要好好地保养,注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才会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最强中药配方 常用处方

最强中药配方,常用处方药对是介于中药学和方剂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可分为要对配伍、药对成方和药对组拆三方面的内容。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2药味的配伍组合,是中药配伍应用中的基本形式。常用药对【威灵仙葛根】各10g 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海桐皮豨签草】10~15g 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附子肉桂】 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 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主治命门火衰。【附子干姜】3~10g(先煎);2~8g 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脾肾阳虚适用。【桂枝附子】5~10g;10g(先煎) 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龙骨牡蛎】 20~30g 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重镇心肝生用;固摄收涩锻用。【磁石珍珠母】各30g,先煎。定惊安神,适用于心悸、少寐病。【旋覆花代赭石】10g(包煎);20~30g(先煎) 降逆涤饮,适用于痰饮呕吐、咳嗽气喘病证。【全蝎蜈蚣】 6只;3只熄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研磨吞服,1.5g/bid,病重者加倍。【地龙僵蚕】各10g 抗癫痫、止痛,适用于肝阳挟痰之癫痫、头痛。小儿按年龄适当减少。【川芎露蜂房】10~15g;10g 散风止痛,适用于剧烈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仅可治标,中病即止,不宜久服。【全蝎露蜂房】 1.5~3g(煎服)、0.5~1g(吞服);3~10g 适用于邪躆脉络、久治不愈之病证。有毒,只宜暂用,不能久服。【僵蚕蝉衣】 3~8g;3~6g 祛风除疹,适用于风热瘾疹之病证。【代赭石牛膝】 30g(先煎);10~15g 滋补肝肾、降逆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陈皮青皮】 10g;5~10g 理气健脾,适用于肝胃气郁之脘痞病证。效果较小。【枳

2020痛经优势病种分析

2012痛经优势病种分析 1、临床疗效与特色指标的分析与评价 1、1临床疗效xx年共收治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病人40例,40例病人中,中医辩证属寒凝血瘀证6例,气滞血瘀证12例,肾虚血瘀证10例,湿热瘀阻证12例。均按手术方案治疗,中医药治疗率100%,治愈40例,治愈率100%,总有效率100%。 1、2特色指标的分析与评价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主要是用手术疗法,另辅以中药制剂的口服,中医药治疗率达100%,验证了中医药的特色指标,该方案在确保临床疗效的同时,凸显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提升了中医药的特色指标。 2、并发症的分析xx年与xx年各种数据比较住院时间(天)尿潴留率(%)排便困难率(%)延迟愈合率(%)排气时间xx7-9002、4术后2天xx7-9002、7术后3天经过1年的临床实践和补充完善,xx年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的中医诊疗方案比较完善,切合临床,特色明显,中医药对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要充分运用中医药特色优势和疗法,不断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该方案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中医药的特色指标,凸显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提高了临床疗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3、小结:通过诊疗方案,凸显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根据科室中医诊疗方案制定考核措施。 全文结束》》年重点优势病种癥瘕病(子宫肌瘤)临床难点及解决方案 一、确定难点及确定理由 1、确定难点a) 术后腹胀,排气、排便困难;b) 切口愈合不良c) 盆腔粘连d) 术后复发,痛经无明显改善。 2、难点分析部分患者在术后常常出现腹胀,排气、排便困难,切口愈合不良,盆腔粘连,与术中麻醉、手术操作、手术时间长短、患者自身情况(肥胖、体质)、手术创伤有关。中医认为,术后脾虚有湿,气机湿运有关。痛经术后复发,患者术后痛经复发或无明显改善,考虑与盆腔子宫内膜异味灶、子宫腺肌瘤挖除不彻底有关。二、难点解决办法 1、改进手术方法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有多种术式,如经腹子宫腺肌瘤挖除术、全子宫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挖除术、全子宫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各有利弊。经过我科手术后长期观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