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语篇的“主位述位模式”
- 格式:pdf
- 大小:229.79 KB
- 文档页数:3
英语学术论文摘要中的主位推进模式分析论文摘要:本文目的在于介绍篇章中各句的主位是如何展开的以及各种主位推进模式对于篇章中各句间语义关系的影响。
根据分析结果统计,使用频率最高的模式是主位一致型,占比例为38.4%;使用哪种主位推进模式来构建整个篇章与篇章内容有密切关系,并不能说某种体裁的篇章一定要使用哪种主位推进模式;但是体裁相似的篇章经常使用相同的主位推进模式来发展篇章中各句主位。
关键词:主位推进模式;摘要;语义关系一、理论基础(一)主位和述位主位结构最早是由布拉格学派提出的,语言学家Matheiu从功能语句观的角度提出主位、述位信息理论,用以描述句子所传递的信息结构。
他认为主位和述位产生的目的在于研究句子不同成分在语言交际中所发挥的不同作用。
他发现位于句首的成分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于是将这类起点归结为主位成分,而其余部分被定义为述位。
(二)主位推进模式二、数据分析(一)数据收集及主位、述位的提取本文章共集语料篇章10篇,都选自杂志LanguageLearning,它是非常有影响的外文期刊,其论文摘要能为研究提供相当有价值的信息,因而能够成为本文语料研究的代表。
在划分句子主位和述位过程中,对简单句,直接提取其主位;对并列句和主从句,采用提取句式主位的方法,即将首先出现的小句作为整个复句的主位,句子所有剩余部分作为述位,句式主位以下不再细分。
(二)分析步骤对每篇摘要的句子结构进行分析,以此来显示其主位是如何在该语篇中推进的。
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展示具体的分析步骤。
SampleTe某tFourT1ThitudyT2TheparticipantT3ApretetpottetdelayedpottetdeignT4Many-facetRachmeaurementandcorrelationalanalyeT5Firt,recatT6Second,intherecatgroup,participantwithhigherreadingpan T7Forthenonrecatgroup,noaociationT1----R1T2----R2T3----R3T4(==R3)----R4T5(==R4)---R5T6(==R4)----R6T7(==R4)----R7(三)分析结果语料统计表明(其余语料分析略),10篇论文摘要中主位推进模式的选择具有比较明显的倾向性。
石油科技英语语篇主位推进模式分析及其对翻译的启示石油科技英语语篇主位推进模式分析及其对翻译的启示一、引言尽管语篇千变万化,但语篇中的主位推进模式是有规律可循的。
国内外许多学者在探讨语篇结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多种主位推进模式。
本文拟以朱永生提出的四种主位推进模式作为主要研究参照。
他提出的四种模式为:主位同一型、述位同一型、延续型和交叉型。
[1] 7由于主位推进模式“体现了语篇的结构框架和整体走向,反映了作者的谋篇方式和交际意图”[4],因此,它能非常有效地识别语篇信息的内在关系,更好地解读语篇。
另一方面,不同体裁的语篇,其主位推进模式亦有较大差异。
所以,主位推进模式研究还有助于探讨不同体裁语篇推进模式的共性和规律。
“主位推进模式研究不仅有助于单个语篇的分析,而且也有助于同一类型即同一体裁的语篇分析”[1]10。
国内已有学者做过关于英语科技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研究。
[5]这些研究大多比较宏观,针对某一特定类型语篇的微观研究还相对较少。
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研究现状,以石油科技英语语篇为例探讨此类语篇主位推进的主要模式。
由于石油科技英语语篇涉及的范畴较大,主位推进模式的选择上会存在差异,所以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为通用学术类石油科技英语,语篇选择以国内目前比较权威的石油科技英语教材或出版物为主,如江淑娟著、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石油科技英语》,康勇著、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石油科技英语基础教程》等。
二、石油科技英语语篇主位推进模式分析依据朱永生的主位推进模式四分法,通用学术类石油科技英语均出现了这四种模式,但这四种模式在使用频率上不尽相同。
比较常见的是主位同一型和延续型;交叉型和述位同一型出现频率较低。
以下笔者拟结合语篇,分析各类主位推进模式在具体文本中的体现。
(一)主位同一型这一模式的特点是语篇以同一主位为起点,分别引出不同的述位,从不同角度阐释这个主位。
该模式也被称为平行型或放射型。
其表达式为: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10月第29卷第5期王新博:石油科技英语语篇主位推进模式分析及其对翻译的启示上例语篇的5个语句均以钻井液即泥浆作为主位,分别引出不同的述位来说明泥浆在石油钻井方面的一些重要功能。
中国电力教育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中必需的接受性技能(receptive skills)与产出性技能(productive skills)。
产出能力以接受能力为基础,反过来又能促进接受能力的提高。
对于英语为非母语的我国大学生来说,在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写作最能体现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从笔者所在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历年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的成绩可看出,写作的得分率是各项技能中最差的一项。
学生的作文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布局谋篇能力较差,往往是单词、句型、语法知识掌握了不少,却写不出通顺连贯的文章。
这种现象与我国写作教学长期以来局限于字、词、句和语法层次上,学生缺乏足够的语篇知识有关。
本文拟对英语专业学生作文的主位推进模式进行分析,从而探讨主位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主位理论1.主位与述位主位、述位是功能语法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最先由布拉格学派的Mathesius 提出。
功能语法(Halliday,2000)把句子分为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构成主位结构。
主位是指句子最靠左的成分,就是说话者或作者所使用的“话语的出发点”(a point of departure);述位是句子的剩余成分,即说话人或作者对这个“出发点”有关的陈述。
主位一旦确定,剩下的成分便是述位。
2.主位推进绝大多数语篇都是由两个以上句子组成的。
语篇中的句子主位相互衔接,向前推进,形成一定的语篇层次,这就是主位推进序列。
在连贯的语篇中,所有的句子排列顺序都受到制约,都有规律。
篇章的主位结构就是指主位的连接与衔接,它们的相互关系和领属层次,以及跟段落、整个语篇和情景的关系,体现出篇章结构的框架。
主位和述位的出现和变化推动着语篇的发展,Danes (1974)把这种现象叫做主位推进(thematic progression)。
主位推进将文章的主述位衔接方法和文章的层次结构联系起来(Hatim & Mason,2001)。
作者: 王慧芳
出版物刊名: 外国语
页码: 20-26页
主题词: 主述位结构;英语语篇结构;语言单位;句子;语篇分析;指代关系;交际活动;语境;语义标记;句法
摘要: <正> 一主位/述位结构模式自马泰修斯以来,很多学者都参与了主/述位的分析和研究。
这些研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主位/述位的分析是面向语篇的,独立于句法并与信息结构相关的。
在交际活动中人们使用的语言单位是大于句子的。
在特定的上下文和语境中独立的语言单位表达一种相对完整的意思。
这种语言单位就是所谓的“语篇”或“句子组合”(Syntactic complex whole)。
一个语篇或句子组合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句子构成。
各个句子间不仅从语义上而且从语法上相互联系,即存在着连贯性、指代关系或领属关系。
如果没有这种联系只是将几个句子堆在一起。
2212018年21期总第409期语言文化研究ENGLISH ON CAMPUS英语中的述位映射模式及述位对主位的影响文/孙涛【摘要】述位的双重映射对主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通过映射产生完整的论元结构,由于该步骤的形成,为更进一步论元——题元结构的结合奠定了基础与框架。
在句式结构上,它为句子提供了论元,从而使句子的核心动词(HEAD)的内、外论元完整,为句子的下一步操作奠定了基础;在语义角度上,述位的映射为句子提供题元角色(Thematic-Role),形成语义框架。
常规的句式毋庸赘述,其实在中动句中也可以看出该映射的框架特征,如“The boat moved.”及“人来了。
”等。
本文主要论述述位的映射模式及映射对主位的影响。
【关键词】述位;双重映射;主位;影响【作者简介】孙涛,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英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
一、述位向多重主位的映射系统功能语言学主位结构由主位和述位构成, 主位是每个小句和小句复合体的出发点, 主位被划出后, 小句中剩下的部分就是述位, 述位是小句的目标。
主位通过出现的位置加以认定, 认定时既涉及到及物性结构, 又涉及到语气结构。
及物性结构能帮助识别主位, 语气结构帮助确定主位是否有标记。
本文认为在多重主位模式下,由于多重主位对述位都属于嫁接(adjunction)结构,而非标示语(specifier), 所以它们均处于述位的c 指令(c-command)状态下,述位发出的映射力能将其衔接起来。
但其排列顺序一般为:语篇主位+人际主位+经验主位,究其原因是因为英语句子述位的映射发出的引力会形成由内到外的,由大变小的同心圆结构,所以其映射最先达到的部分依次为:实体——>观察者——>评价语,从而形成:经验主位——>人际主位——>语篇主位的顺序。
例如:(误)Only in this way, we can do it better.(正)Only in this way, can we do it better.(1)句的不合法是因为由于述位的映射达不到逗号前的主位Onlyin this way,故英语中不得不将述位的一部分can前置,使之变为映射源之一,从而令主位获得映射力达到激活的状态,这样整个句子便能合法生成。
较早提出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概念的是布拉格学派创始人马泰休斯(V.Mathesius)。
以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学派接受了主位/述位这对术语,并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在他的系统功能语法中,表达篇章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语篇功能的句子内部结构有两种。
第一种是句子的信息结构:承载句子重音的部分表达的是新信息(或称未知信息),非重读部分是已知信息;第二种是句子的主述位结构:句首部分是句子的主位,其余部分是述位。
在语篇中,特别是书面语语篇中,典型的信息结构是已知信息在前,新信息在后。
由于在书面语篇章中,作者通常无法表达句子的语音特征,这样,我们可以将句子的主述位结构看作是反映句子篇章功能的主要组织形式。
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述位是话语的核心内容。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主位多半是交际双方的已知信息,述位则是发话人(或作者)要传递的新信息,是受话人(读者)的未知信息。
主位实际上也就是as for或as far as…are(is)concerned 的意思。
而述位在主位后,是围绕主位逐步展开的部分。
例如:主位含有As for his father或As far as his father is concerned的意思。
英语中主位出现在句首,因此在陈述句中主位常与主语叠合(或一致),这样的主位称为无标志主位。
例如上例中his father既是主位,也是主语。
但主位与主语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它们也可不叠合(或不一致),这时主位与其他成分叠合,这样的主位称为标志主位。
例如:主位结构与信息分布有紧密的联系,在一般情况下,主位所载的信息是已知信息,述位所载的信息是新信息。
信息交流的双方都已知道句子所关注的对象,他们所关心和希望获得的只是关于此对象的新信息。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如何安排句子各部分的先后的问题。
发话者(作者)为新句子选择主位时,通常要考虑自己将要说的(写的)内容之中哪一部分更自然地与已经说过(写过)的东西连接起来,然后他就尽量使这一部分成为新句的主位。
第24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11月 Vol. 24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02────────── 收稿日期:2001-12-25作者简介:么孝颖(1966-),女,河北丰南人,唐山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
- 70 -论英语语篇的“主位述位模式”么孝颖(唐山师范学院 外语系,河北 唐山 063000)摘 要:通过研究国内外学者有关论述,可将英语语篇的主位述位衔接模式划分为六种:平行型、述位主位链接型、主述位链接型、集中型、并列型、派生型。
关键词:英语语篇;主位;述位;模式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2)06-0070-03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记忆一些英语语篇是必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认为记忆英语语篇的效果与所花费的时间成正比。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除了一定的时间保障外,利用“主位述位理论”指导记忆英语语篇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主位-述位理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语言本身有一个对词语进行顺序安排的问题,这就要涉及有关“主位”(Theme )和“述位”(Rheme )的功能主义理论。
在一个句子里,某些词语先说,某些词语后说。
先说的是主位,是说话的出发点,后说的是述位,是围绕主位逐步展开的实际内容。
主位是交际内容的出发点,一般由句首成分体现,主位以外的成分均为述位。
1.主位类型主位是首先在句子中起作用的,但句子可由一个小句构成,也可由若干小句构成,再者,有时说话人让一个主位体现多种功能,因此主位可有多种类型,至少分为“简式主位”(Simple Theme )、“多重主位”(Multiple Theme )和“句式主位”(Clausal Theme )。
(1)简式主位。
简式主位或单项主位指句子中的主位成分只体现一种元功能(如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的一种),不论这个主位成分是由一个词语还是一个以上的词语组成。
以下例子中的“T ”表示主位,“R ”表示述位。
主位与述位之间由竖线“║”切分。
例1 The fat boy (T)║thought for a moment (R). 例2 Unwillingly (T)║Ralph felt his lips twitch (R). 例3 Behind this (T)║was the darkness of the forestproper and the open space of the scar ( R ).它们的主位分别由名词词组“The fat boy ”,副词词组“Unwillingly ”和介词词组“Behind this ”体现,虽然它们都是简式主位,在标记性(Markedness )上还是有区别的。
这是因为在陈述句中主位一般由主语同时体现,因而是“非标记主位(Unmarked Theme )”,但当句中出现非主语的成分担负主位时,这类主位显得非常突出,便成了“标记主位(Marked Theme )”。
因此,例1为非标记主位,例2和例3为标记主位。
(2)多重主位。
是由多种功能成分构成的主位,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这两个词组体现主位的不同语义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
多重主位既然包含多个成分,就有一个排列或句子的功能结构问题。
韩礼德对英语的主位结构提出“语篇主位^人际主位^概念主位”的序列(符号“^”表示前后顺序,可读为“……后跟……”),并指出直到句子中第一个概念成分出现后,才能穷尽其主位意义,其后则为述位。
如:例4 And (T -Text)sooner or later (T -Int) a ship (T -Id)︱will put in here( R ).例4中的“Text ”“Int ”和“Id ”分别表示语篇功能、人际功能、概念功能。
“And ”表示与上文的连接,应归入语篇功能;“sooner or later ”表示说话人对时间的不太确切的主观估计,体现的是人际功能;“a ship ”相当于美国学派的“主题(Topic )”,韩礼德把它叫做“主题主位”(Topical theme ),因而是概念功能。
(3)句式主位。
当一个句子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句(呈并列关系或主从关系)时,首先出么孝颖:论英语语篇的“主位述位模式”- 71 -现的整个小句构成主位,因而称为句式主位,如:例5 The undergrowth at the side of the scar was shaken ( T ): and a multitude of raindrops fell patterning ( R ).例5中的句式主位为“The undergrowth at the side of the scar was shaken ”整个小句,句式主位连同述位中的小句本身仍含有主位和述位,其分析方法同前。
以下用双竖线“||”表示小句的分界线,并对小句的“主位—述位”关系作一分析。
The undergrowth at the side of the scar (T1) | was shaken (R1) || and a multitude of raindrops (T2) | fell patterning (R2).2.主位—述位在语篇中的衔接模式主位—述位如果只在小句或句子中起到组织语句的出发点的作用,那么,它不是语篇研究的主要对象。
但从马泰休斯、韩礼德等人的论著中已经可以看到,这个出发点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或者从语境中获得启示,或者在语篇的前面部分已经出现过,说话人只是因势利导而已。
例6 Ralph( T )| shook his head and increased his speed( R ).|| Then (T -Tex) he (T—Id)︱tripped over a branch and came down with a crash ( R ).第二句的“Then ”在时间上是承上的,从上句的事件延续下来,表示语篇功能,不是概念功能,因为能体现概念功能的语义成分主要指及物性中的“参与者”和“过程”。
另一个主位成分“he ”则关系更为清楚,重复第一句的主位“Ralph ”,是概念主位,更具体说是主题主位。
有的主位是从上句的述位延续下来的,如例7中的“he ”和前句述位中的“that pilot ”呼应。
例7 “There ( T )︱was that pilot ( R ). || But ( T-Tex) he (T-Id)︱wasn't in the passenger cabin ( R ), || he ( T )|was up in the front ( R ).”这种主位述位衔接不仅存在于句子与句子之间,而且可以在更大范围如语篇、段落内出现,可以说每个语篇及其段落都可以看成是一个主位的序列。
篇章的真正主位结构也就是指主位述位的连接和衔接,它们的相互关系和领属层次以及跟段落、整个篇章和情景的关系。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根据主位述位理论,训练学生通过观察主位述位在篇章中的衔接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篇章内部情节的发展规律,可提高对英语语篇的概括记忆能力。
二、主位述位衔接模式对记忆英语语篇的指导 许多学者对主位述位衔接模式进行了探讨,笔者参照各家之说,在对初高中英语、新概念英语、大学英语等多篇英语篇章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主位述位衔接的下列模式:(1)平行型,(2)述位主位链接型,(3)主位述位链接性,(4)集中型,(5)并列型,(6)派生型。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平行型:第一句的主位(T )继续成为之后各句的主位,分别引出不同的述位(R )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主位加以揭示、阐发。
例8 My brother is in Australia. He has been there for six months. He is an engineer. He is working for a big firm.这个模式可用下式表示: T1 → R1 T1 → R2 T1 → R3 ……在例8中,各句的主位都是相等的,即每句的主位都同指一个对象。
在有些例子中,各句的主位并不是相等的,其中大多数句子的主位是另外某一(些)句子主位的一部分。
例9 We were discussing where to go for an outing during the spring holidays. Some suggested the Guanting Reservoir. Others wanted to see the Great Wall. Then someone said: “Why not go back to Anchuang for a visit? ”在这个例子当中,前面三句的主位是简单主位,最后一句的主位是多重主位。
第二、三、四句中主位指的人,是第一句主位表示的人的一部分,可表示为:T1 → R1 T(1) → R2 T(1) → R3 ……例10 Many geographers say that the Ural Mountains form the dividing line between Europe and Asia. Some think differently. But all geographers agree that Asia was once linked to North America.在这个句子中,many geographers 和some 指的是all geographers 意义的一部分,可表示为:T(1) →R1 T(1) →R2 T1 →R3 ……2.述位主位链接型:前句述位或述位的一部分发展为一个新的主位,这个主位又引出一个新的述位,该述位或述位的一部分又发展为下一句的主第24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 - 72 -位,如此环环相扣,形成一个链式结构。
例11 An English teacher usually divides her time among three subjects: language, composition, and literature. Mrs Cox’s favorite subject is literature , and her most exciting literature classes are those on the literature of Black Americans.这个模式可用下式表示: T1→R1T2(=R1) → R2T3(=R2) → R3 ……3.主位述位链接型:第一句的主位成为第二句的述位,第二句的主位成为第三句的述位,如此交叉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