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中语篇模式的应用与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5
[作者简介]张延晏,江苏盐城人,江苏盐城工学院大外部教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张延晏(盐城工学院大外部,江苏盐城224051)[摘要]文章就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形势,借鉴语篇分析理论,提出运用语篇分析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准确性,增强学生的语篇分析意识,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语篇分析中图分类号:H31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0)09-0123-02一、问题的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阅读,习惯于脱离篇章,独立理解单词、短语、句子,导致的结果就是,词句全部都懂,可是不能深层次地理解文章,也不能准确地抓住中心思想,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阅读历来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技能,通过阅读获取信息仍然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输入形式,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言语交际能力、扩大知识面必不可少的主要渠道。
然而,就大多数高校而言,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以精读课为主,大体仍以传统教学法为主,强调语法和翻译的课堂教学。
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课堂上教师讲解语言点或逐句逐段串译,突出语言点,用问答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并做阅读练习。
这种把阅读看成是单纯学习语言的活动,而不是培养交际性阅读能力的方法,只能使学生认识语言而不是真正掌握和运用语言,其结果是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只停留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阶段,阅读涉猎的材料数量有限,阅读速度得不到有效提高,理解能力停滞不前。
近年来,不少学者在英语教学领域的研究表明,运用语篇分析理论指导英语阅读教学是更为理想的方法。
二、理论基础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理论的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它是国外众多语言学家针对语篇提出的种种理论设想的总和。
Zelling Harris 在1952年首次提出了“语篇分析”这个术语。
基于语篇分析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摘要:语篇分析与英语阅读密切相关,可以说是英语阅读理解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篇分析指的是对一段文字进行整体理解和解析,而英语阅读则是在阅读材料时进行语篇分析的过程。
通过语篇分析来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探究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从而达到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语篇分析、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一、前言英语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语言基础、阅读理解能力,积累知识,拓展兴趣,培养思维能力,为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初中阶段就要重视起培养学生阅读方面的能力。
而语篇分析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批判性思维、文化理解等方面具备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理论概述(一)语篇语篇是表达意义的最小单位。
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初中英语教学阶段的语篇进行了定义。
语篇分不同的类型。
语篇类型既包括连续性文本,如对话、访谈、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歌曲、歌谣、韵文等,也包括非连续性文本,如图表、图示、网页、广告等。
语篇类型也可分为口语与书面语形式,还可分为文字、音频、视频、数码等模态。
语篇类型体现基础性、通用性和适宜性(教育部,2020)。
(二)语篇分析分析语篇可以帮助人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一段话语的意义和目的。
语篇分析有助于发现文章的结构、主题、关键词和逻辑推理等方面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信息和思想。
此外,通过分析语篇的语言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解读和表达能力,在学习和应用语言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引导学生分析语篇,把握语篇知识,开展基于语篇知识的听说训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鲁子问 2017)。
(三)以教学为目的的语篇分析以教学为目的的语篇分析,是指通过对具有教学性质的语言材料(例如课文、教科书、教学视频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旨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语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即文章表达的主要意思和中心思想是什么。
试议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关键词】语篇分析;大学英语阅读;语言运用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9 -0154-02一、语篇及语篇分析理论胡壮麟认为:“语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
即语篇(discourse)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语义和语法上相互联系的句子或语段为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而结合起来的语义整体。
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是以语篇为基本单位,从语篇的整体出发,从语篇的结构和内容入手,围绕文章进行宏观结构分析(包括篇章结构、主题思想、发展思路、写作意图等)和微观结构分析(包括衔接、词汇语法等),使学生最大量掌握和领会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提高学生应用语言能力。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作者的写作意图,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作者围绕自己的写作意图来组织文章,那么段与段之间就存在一种意念联系,段与段之间的意念联系形成一种网络,而且每一段文字都有一个主题句,而该段的每句文字又是围绕该主题句展开,那么句与句之间也存在意念联接,也形成一种网络,这就是一种无形的网络。
衔接是连贯的手段,是一种有形的网络,一般有两种表现手段: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
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背景知识了解的越多,阅读理解能力就越强,信息储存的越多,回忆信息能力就越强。
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时,将传递的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联系和比较,当新信息与学生储存的已有信息一致时,学生就很快理解该篇文章。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提供文章的背景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一)学生在大学英语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只注重词和句子的表层语言学习,忽略了深层理解能力和联想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对阅读材料的学习中习惯于把学习停留在表层意义的理解上,即辨析词义、分析句子语法结构和理解长难句等。
学生将过多的注意力停留在细节上,导致不能良好地把握住阅读材料的重点,只重视句子忽略了篇章,只重视准确而忽略了流利,只重视质量而忽略了数量。
基于语境理论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1. 创设真实的语境语境理论认为语言是建立在特定的环境中的,要真正理解词汇或句子,必须了解其所处的语境。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创设真实的语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或者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置身于文章描述的环境中,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
2. 引导学生进行语篇分析语境理论强调语言是存在于语篇中的,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语篇分析。
通过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风格、作者意图等方面,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所处的语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促进他们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3. 注重语境信息的获取和运用语境理论认为语言的理解离不开语境信息的获取和运用,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获取和运用语境信息的能力。
可以通过设计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学会从上下文中推断词义、推断作者意图等,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多元化教学手段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元化教学手段,结合语境理论,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阅读教学。
可以通过讲解、示范、讨论、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文章的语境,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5. 个性化教学语境理论认为语言是与人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人在不同的语境中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应用方式。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语境中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6. 拓展语境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拓展语境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文章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等,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以及相关的社会现象等,让学生在更广泛的语境中理解文章内容。
7. 融合跨学科知识语境理论认为语言是与人类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与文化、传统、历史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摘要:语篇分析是英语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结合语境、篇章结构、体裁特征,逐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阅读内容的内涵。
.本文阐述了语篇分析的原理,探讨了语篇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篇层面上的阅读技能。
从而达到有效的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语篇分析;英语阅读;阅读教学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1一、引言阅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培养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是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
篇章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断受到外语教师的重视。
以篇章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手段的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已在英语阅读教学广泛运用。
二、语篇分析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对篇章的分析,首先从整体出发,分析理解篇章结构,然后分析句与句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的衔接及逻辑关系。
使读者具有通览全篇的能力,掌握文本主体及句子在表达篇章整体意义上所起的作用。
其指导理论是语言学中语义宏观结构和语用宏观结构。
基于这一理论,教师在进行篇章教学中应先将焦点放在引导学生抓住篇章的主体和中心思想上,然后讲解和分析词汇、短语和句子的意义。
对课文形式和内容的分析具体说来可以在以下三个层次上进行:(一)词汇层次。
对段落中重难点词、关键词及语言点的分析讲解。
尤其强调他们在具体上下文中的意义与作用,为很好地理解整个语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句子层次。
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以及各个句子是如何组织,相互衔接从而构成段落的。
(三)篇章层次。
着眼于整个篇章结构。
如:作者的谋篇布局。
包括:开篇、结尾,中心思想的表达,各段落的大意及相互间的关系。
另外还有作者的写作目的、态度及写作技巧。
这里包括文化背景的介绍。
语篇理论下的阅读教学,包括对语篇层次进行外部分析和内部分析两方面。
外部分析即语境分析指语篇产生时周围情况,事件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时间、地点、方式等。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策略探究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拓展知识面,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本文将围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往往导致他们对阅读进行敷衍了事,甚至厌烦阅读。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和兴奋。
教师还可以通过丰富的语言表达和生动的讲解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建立对阅读的积极态度。
二、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方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也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分层阅读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任务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不同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鼓励学生广泛阅读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和开阔学生的视野。
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广泛阅读,例如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活动、推荐优秀的英语读物、建立英语读书俱乐部等。
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可以不断积累词汇、熟悉语言表达,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四、重视阅读策略的教学阅读策略的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阅读策略的教学,例如预测、推测、归纳、总结等阅读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对阅读策略的介绍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的阅读策略,并在实际阅读中灵活运用。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在理解文章内容的还能够提高阅读效率和准确性。
语篇分析与英语阅读教学论文语篇分析与英语阅读教学论文一、语篇及语篇分析理论Widdowson认为语篇是为了获得语用含义而在口语中或书面上被使用的语言。
黄国文认为语篇通常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
胡壮麟认为语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目的是为了通过语言这个媒介实现具体的交际任务或完成一定的行为。
国内外的学者虽然给的定义不同,但他们都认为语篇是一种语言单位,更是一种语义单位,它集形式与意义于一体,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
语篇分析是对表达完整意义的篇章进行宏观和微观研究。
宏观结构最早由德国语言学家M.Bierwisch于19世纪60年代中期引入诗学研究领域。
语篇的连贯与衔接视为文章的两种结构,连贯是语篇中语义内容的联结,是语篇的无形网络,而语篇的连贯是通过衔接达到的。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作者的写作意图,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作者围绕自己的写作意图来组织文章,那么段与段之间就存在一种意念联系,段与段之间的意念联系形成一种网络,而且每一段文字都有一个主题句,而该段的每句文字又是围绕该主题句展开,那么句与句之间也存在意念联接,也形成一种网络,这就是一种无形的网络。
衔接是连贯的手段,是一种有形的网络,一般有两种表现手段: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
在语篇中段落之间及句子间的意念联结属宏观结构特征,而语法结构及词汇手段属微观结构特征。
了解文章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后,还需了解文章的详细内容,对文章的信息进行分析。
信息分为已知信息和新信息,它们是信息结构的二元分析单位。
为了更好地掌握语篇所传递的信息,必须了解主述位结构,主位就是句子的首要成份,是句子所讨论的主要话题,是信息的出发点,是已知信息;述位是对主题的描写说明,是新信息。
除了信息流程外还需要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背景知识了解的越多,阅读理解能力就越强,信息储存的越多,回忆信息能力就越强。
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时,将传递的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联系和比较,当新信息与学生储存的已有信息一致时,学生就很快理解该篇文章。
语篇分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摘要: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紧密联系,开展广泛和高质量的英语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语言沟通的障碍。
本文从语篇分析的基本概念入手,阐述了在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中使用语篇分析的方法,希望可以为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和关注此问题的专家学者提供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语篇分析;英语教育;阅读教学引言:英语科目在义务教育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阅读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新课标的提出和施行为教师的英语课程教学指明了方向。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使用语篇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和含义,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语篇分析概述语篇是指拥有完整语言逻辑、文章结构和内容含义的片段,分短语篇和长语篇两种,短语篇主要指便条、书信等篇幅较少的片段,在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中相对常见的是长语篇,教材课文和试卷阅读文章一般都是语句数量较多的长语篇。
语篇分析法是指在阅读文章时应该从语篇角度出发,在整体上对文章内容进行解读和掌握,而不是仅仅理解单个语句的含义。
语篇和语境的关系密不可分,语篇通过语境表达含义。
在进行语篇分析时,首先,要对文章整体进行理解,然后,理解段落、语句之间的关系和衔接问题,最后,分析文章的逻辑性和语言表达。
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使用语篇分析法的具体方法(一)深入研读文章作为基础教学单元,语篇也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载体。
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主要依靠语篇来完成。
在向学生讲解文章时,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对语篇进行讲解和剖析。
通过发掘语篇的内容、含义、逻辑、文体、内涵等,从多个层面建立起学生对该文章的理解体系。
1.分析宏观结构阅读文章大多具有写作背景,在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内容信息和作者的个人简介之后,学生会更加容易理解文章的含义,对内涵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
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应该将文章写作时间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个人信息导入课堂,包括但不限于时代科技水平、社会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作者的童年经历、家庭情况、语言习惯、思维模式、宗教信仰、成长环境、兴趣爱好等,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英语教学中语篇研读的意义与方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英语教育的普及,英语教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
语篇研读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和方法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英语教学中语篇研读的重要性,分析当前语篇研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首先阐述语篇研读的定义和理论基础,明确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着,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教学实践案例,总结当前语篇研读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提高语篇研读教学效果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包括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等方面。
本文将展望语篇研读教学的发展趋势,为未来的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二、语篇研读的定义与特点语篇研读,也称篇章分析或文本分析,是对完整语言材料(如段落、文章、对话等)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
它不仅仅关注语言的形式和结构,更着重于理解语言在实际交流中的功能和意义。
在英语教学中,语篇研读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整篇文章的主旨、结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意图,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整体性:语篇研读强调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把握,而非仅仅关注其中的某个单词或句子。
它要求读者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主题、内容和结构。
语境性:在语篇研读中,语言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与具体的语境紧密相连。
读者需要根据文章的上下文来理解词义、句意和作者的意图。
交互性:语篇研读鼓励读者与作者进行互动和交流,通过分析和解读文章中的信息,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层次性:语篇研读不仅关注文章表面的意义,还深入探究其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
它要求读者从词汇、句子、段落和篇章等多个层次进行分析和理解。
实用性:在英语教学中,语篇研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巧、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英语阅读中语篇模式的应用与策略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阅读教学一直按照从部分到整体的步骤进行,即按字、词、句、篇章的顺序,先讲生词,语法,然后通过句子分析来解释翻译课文,而忽视对文章整体篇章的综合理解。传统阅读课教学以词汇为核心,注意语法讲解。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要求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变的更加重要。 学习一门语言主要的目的就是阅读。长期以来,英语的阅读研究一直是研究的热门之一。过去的研究者注重传统阅读过程、图标理论和互动理论的研究。但是研究者忽视了:为什么阅读者的阅读成绩高与低的原因的研究。 随着语篇语言学的理论在西方的兴起,语篇模式教学法已进入高中英语教学课堂。 语篇模式(textual pattern)是语篇组织的宏观结构。Hoey (1983: 31) 将组织模式定义为“构成语篇(部分语篇)的关系的组合”。语篇的组织模式作为语篇组织的宏观结构,指语篇中各个主要成分的组合结果,是人们语言交际中互相遵守和期待的“语言组织”(Linguistic consensus)(Winter, 1944:55),在语篇的生成与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英语中可能存在许多语篇模式,但常见的模式
如下: 1问题—解决模式(Problem—Solution Pattern) 该模式结构一般由情景(situation)、问题(problem)、反应(response)或解决(solution)、评价(evaluation)或结果(result)组成。 一般来说,问题—解决模式结束的标志是对“问题”提出肯定的解决办法,而否定的评价则标志着另一轮“问题”的开始。这种模式较常见,它不仅常用于科学论文、实验报告和新闻报道中,而且在文学作品中也是屡见不鲜的。
2 概括—具体模式(General—Specific Pattern)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将整个语篇分为三部分,即概括、具体陈述和总结陈述。其中,概括陈述和具体陈述比较固定。一般来讲,一个段落只能有一个概括陈述,它阐明通篇的主题,统领整个语篇。具体陈述在语篇中处于从属地位,往往有多个。总结陈述是对通篇内容的总结,但不一定每个语篇都有。
3 主张—反主结模式(Claim—Counter claim Pattern) 在这一模式中,作者首先提出一种普遍认可或某些人认可的主张或观点,然后进行澄清、反驳,说明自己的主张或观点,或者提出反主张或真实情况,议论文常常采用该模式。
4 提问—回答模式(Question—Answer Pattern)
该模式是在语篇的开头设置一个问题,语篇的展开主要是寻求对这一问题满意的答案。这个模式有时或问题—解决模式颇为相似,即有情景、有反应、有评价,区别只是在语篇的开关设置一个明显的问句,这一模式应用范围很广,如演说、政论、辩论、广告等都经常采用这一形式。 然而,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一种模式可能独立出现,也可能与其他模式结合在一起使用,构成更大篇章,又可能互相交错和嵌入,因此,熟练掌握这些模式对外语教学很有必要 的。 二、语篇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现代心理学语言和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主动思维的心理活动,是读者根据自己的已知信息、已有知识和经验对信息进行体验、预测、验语和确认的思维过程;也是读者通过语篇这一媒介与作者相互作用的语言交际行为。所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必要指导学生对不同篇章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技巧指导,把语篇模式引入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从宏观上驾驭全文,提高其阅读理解的能力。 下面笔者就现行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必修)和近两年高考阅读理解中的一些文章例证语篇模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运用。
1 问题—解决模式(Problem—Solution Pattern) 高一英语(上)Unit 10中的阅读文章 Are We Endangered?就是这一模式,图示如下: Situation —— We are not alone in the world. We human beings couldn’t survive without all the plants and animals around us. ↓ ↓ Problem —— Many of the earth’s plants and animals have already died out, and several other species are endangered. ↓ ↓ Response —— The good news is that there is a lot we can do to help. 1. First of all, we need to learn more about animals, plants and environment. 2. We can help by creating more space for animals and plants. You can plant a tree or build a bird house. 3. Please don’t pollute the environment. If we find out more about what we should do, we can help Steve and others like him keep animals and plants and ourselves from becoming endangered. ↓ ↓ Evaluation —— It’s simple but useful. We want to live a better life and have a bright future. 其中在Response部分,作者又嵌入了一个小的概括—具体模式(General—Specific Pattern),即概括陈述→具体陈述1→具体陈述2→具体陈述3→总结陈述。其中具体陈述2中又有一句更具体的陈述,You can plant a tree or build a bird houses.(G→S1→S2→MS2→S3→G) 在有些情况下,该模式的中的两个元素“情景”(Situation)或“评价”(Evaluation)可省略,但“问题”(Problem)和“解决”(Solution)这两个元素必不可少。例如SEFC第一册上(上)Unit 7“Integrating Skills”中的一封写给编辑的信: (1)Thousands of tourists visit the caves every year.(2)The Carbon dioxide from their breath is damaging the paintings. (3)I think on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is to put glass walls in front of the paintings.(4)Second, the number of visitors should be limited.(5)And we should build a website where people can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paintings. 此例中句(1)是“情景”(Situation),句(2)是“问题”(Problem),句(3)、(4)和(5)“解决”(Solution)。没有“评价”(Evolution)部分。
2 概括—具体模式(General—Specific Pattern) 高中英语第一册(上)中的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和Unit 11 The Sounds of the World都是这一类型的文章。 如Unit 11图示如下: Here is a brief look at some of the exciting musical styles form around the world. ——概括陈述 ↓ Blue music has a long history. ——具体陈述1 ↓ Today’s American culture contains many different musical styles. ——具体陈述2 ↓ Another important style in today’s world of music is Latin music. ——具体陈述3 ↓ There is a wide variety of new music to be discovered in every corner of the world. ——总结陈述 以上的宏观结构属于McCarthy所说的A类模式。即概括陈述—具体陈述1—具体陈述2—具体陈述3—总结陈述。以上图示清楚地显示了作者的行文脉络,内容明晰有序,学生一看图示就一目了然。对文章的整体构思了解更透彻,能清楚明白作者写作意图。
3 提问—回答模式(Question—Answer Pattern) 高中英语第一册(上)Unit 3 Going Places 课文第一段和Unit 9“Life On the Go”第四段都属于这一模式。例如: (1)Why are cellphones so popular, especially among teenagers? (2) The answer seems to be that we have a need to stay in touch with friends and family no matter where we are or what we are doing. (3) Having a celphone also makes us feel safer, since we can call for help in case of an emergency. (4) Of course, to many teenagers the cellphone is not only a useful tool but also a way to have fun and be cool. 该例句(1)提出“问题”(Question)引起读者的注意,句(2)、句(3)和(4)对它的回答(Answer)。作者在语篇开头提出有显性的带有问号的疑问句,然后主动给读者满意的回答。
4 主张—反主张模式(Claim-Counter claim Patt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