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英词语联想意义的跨文化对比

中英词语联想意义的跨文化对比

中英词语联想意义的跨文化对比
中英词语联想意义的跨文化对比

2004年10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Oct.,2004第33卷专辑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 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33Sup.

中英词语联想意义的跨文化对比

肖 羽中, 孔翔兰

(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38)

摘 要:外语的学习可以说就是文化的学习,而英汉文化上的差异在词汇的文化联想意义上反映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共有事物,文化联想意义不同或截然相反;共有事物,文化联想意义部分相同;共有事物,仅在一种语言中有文化联想意义;不同的事物,文化联想意义相同或近似;特有事物具有鲜明的文化联想意义。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翻译;词语意义

中图分类号:H31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04)Sup.-0370-03

收稿日期:2004-04-15

作者简介:肖羽中(1976—),男,湖南邵阳人,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外语系硕士研究生。

学习外语不仅仅是语言问题,它与文化背景知识密切相关,并受它们的影响和制约。背景知识是多方面的,大到文艺、历史、地理、哲学、科技,小到风土人情、问候、致谢、赞扬、禁忌等等,这大多属于知识文化。如不注意这些知识的学习,就容易犯“文化错误”。但是有的人认为学语言,无非就是把一个个的词、词组及短语连接起来。掌握了这些,英语就学得差不多了。其实不然,如果我们只是把单位按字母意义串起来,而丝毫不懂有关文化背景知识,在实际中是用不好的。例如,“He is very green.”在英语中是什么意思?他脸很绿吗?在上句中,green (绿)不是指颜色,有别的意思———某种文化方面的联想,但从字面上看这种意思不明显。在词典上, green这个词有“(脸色)变绿”的意思,但用于此不过表示“没有经验”而已。这个例子就涉及词的字面意义和联想意义,这就是语言文化差异问题。

不少论著在对词进行语义分析时,都程度不同地注意到了词的联想意义。所谓联想意义,是指词的物指意义以外的各种附属色彩。法国语言学家A?马丁奈特(A.Martinet)认为联想意义是附属于词的个人感情联想。联想意义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社会文化背景基础上的联想意义和由语言手段(如词缀构词法等)而产生的联想意义。

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没有语言,就不存在什么变化;反之,语言世界也只有在反映文化时才有意义。这正如朱瑞?劳特曼(J uri Lotaman)所说的“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植根于某种具体的文化之中的;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其中心的”。二者的关系是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文化因素一开始便有机地渗进了语言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词语层次,语言在自身的历史中积累了无数“文化沉淀物”。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这样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便离不开对该语言的民族文化背景的了解。分析表明,具有文化联想意义的词汇通常与民族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我们通过对所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取舍,并按其指称意义分为以下八类:(1)动物;(2)植物;(3)颜色;(4)数字;(5)民俗形象;(6)人名;

(7)地名;(8)纪念日和传统节日。上述八类中,以动物和植物最为有趣,它们占总数的40%左右。文化联想意义和民族日常生活、地理、民俗、宗教,以及价值、审美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褒贬态度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在民族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民间创作中和宗教神话中的角色;事物本身的特征(形象、味道、颜色)。值得一提的是,事物的特征是文化联想意义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的因素,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心理、民族审美观和价值观。社会发展影响词的文化伴随意义的形成或消失,也影响着文化联想意义的形成或消失,例如,一些过去评价色彩为贬义或褒义的词汇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一些过去没有文化联想意义的词

073

汇可以获得联想意义;现在具有文化联想意义的词汇随着社会的发展可能会消失。此外,文化联想意义还具有“双重性”的特点。所谓双重性,是指某一个词的文化联想意义同时附属有赞成与不赞成、褒与贬截然相反的感情色彩。

通过对对英汉语中此类词汇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英汉文化渊源上的差异在词汇的文化联想意义上反映尤为明显。根据其功能特点,我们拟将其分为下列五类:

1.共有事物,文化联想意义不同或截然相反

在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中,有时字面上完全等值的词汇,由于思维模式的差异,产生联想的基础不同。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审美观、审美习惯,进而赋予的文化伴随意义也往往不一样。因此,同一事物可引起完全不同的联想。比如,“龙”(dragon)在汉文化中,把它视为权力、力量、吉祥的的象征,具有尊上的色彩,因而有“龙凤呈祥”、

“望子成龙”等说法。现代人则把能干的人称之为“龙”。然而在英语文化中,“龙”(dragon)是古代硕大、凶残的古怪野兽,不仅无端吞噬人类和动物,而且制造水火灾,危及人类生存。“龙”在东西方文化中均属想象的事物,但两者对它的看法大相径庭。

英美文化伴随意义的差异也体现在颜色词和数词上。同一颜色在不同民族人民的头脑中可能引起不同的联想,携带不同的民族文化信息。如中国人喜欢红色,故有“红榜”、

“红运”等说法,但西方人对红色的崇拜程度远不及中国人。英语中的红色red 常用于“流血”(red battle)等联系在一起。中国的文学名著《红楼梦》,中国的杨宪益夫妇把书名译为《A Dream of Red Mansions》,而英国的大卫?霍克斯(David Haw kes)和约翰?敏福德(Jo hn Minford)翻译《红楼梦》时避开了“红”字,把书译为《The Story of t he Stone》。还有黄色,在汉文化中尊为“帝王之色”。皇帝穿的衣服叫“黄袍”。而英语文化中以紫色(p urple)来比喻帝位、王位,如raise so meone to t he p urple(拥立某人为帝王)。再比如说汉语中的“黑脸”有刚正不阿的联想意义,因为宋代清官包拯是黑脸。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把敢于坚持原则办事,不怕得罪人的行为形容为“唱黑脸”,这也是借用了京剧中包公的脸谱形象———一个黑面长须的长者。而black face在英文中却没有刚正的联想,英文中black face指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或唱黑人歌曲的演员。

在汉文化中,双数是吉祥数,单数是冥数。因此,汉民族中作为结婚等喜庆活动的礼品应该为双数,作为殡葬等白事的礼品数为单数。与此相反,英美人做客时给亲友的鲜花数通常为3、5、7、9枝;祭悼亡人时则要送由双数组成的花束。

我们通过比较英汉词语字面意义的相同和联想

意义的相异,可以了解到英汉两个民族在文化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词语联想意义的影响。

2.共有事物,文化联想意义部分相同

英汉民族思维具有共性也有个性。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中,这类词在某些方面会引起不同民族的共同联想,而在其他方面会引起不同的联想。就文化内涵相同的方面来讲,他们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对客观世界认同的相同点。对于不同的联想,则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如rose和玫瑰在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中都象征着爱情,但是有关rose的英语成语under t he rose确是秘密和沉默的象征,这反映了在会议桌上方悬挂玫瑰花表示所有的与会人员必须保守秘密。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常用带刺的玫瑰表示容貌美但却不易接近的姑娘。

紫是蓝与红合成的颜色。古人以紫微星垣比喻皇帝的住处,因称皇宫为“紫禁宫”。“紫气东来”表示祥瑞。从唐代起即以服装的颜色来分辨官位品级,使“品色衣”成为定制。皇帝著黄袍衫,亲王及三品服用紫,由此可见紫色在传统文化中崇高的地位。在西方,紫色一般是高贵、优雅、权力的象征,英语里“be born in t he p urple”意为“出身于王室或显贵之家”。除了高贵的联想意义外,紫色在英汉两种文化中还可引发疾病的联想。“把某人打得浑身青紫”的意思是打伤某人。另外,紫色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生气的联想,如“t urn p urple wit h rage”(气得脸发青)。

尽管紫色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高贵、疾病与生气的联想,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得出结论说中国人看见紫色和英美人看见紫色产生的联想完全相同,这是一种同中有异的联想重合。就高贵的联想意义而言,汉语中的紫色是间色,一般用来象征王公贵族的高贵地位,很少用于形容皇帝的神圣威严,虽然皇帝住的地方叫紫禁城。与此相反,紫色在西方文化中一般用来形容君王的显赫富贵,很少用于普通大臣。换言之,在东方儒教文化中,黄色是王权的象征,紫色是贵族的象征;而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紫色是王权的象征,深红色才是贵族的象征。据《圣经》记载,耶稣在被总督拉多下令处死前,一群罗马士兵用荆棘编了个王冠戴在耶稣的头上,并给他穿上紫袍(robed him in a p urple cloak)。他们一边抽打他的脸,一边挖苦地叫道:“恭喜你啦!犹太人之王!”所以,p urple robe/cloak(紫袍)在西方文化中象征王权的高贵。著名翻译家霍克斯在翻译《好了歌》中的“紫袍”时变通为scarlet robe(红袍),虽然这两个色彩词语字面意义不对等,但其联想意义一致,都指王公的高贵。两个不同民族文化上的共性不仅建立在人类生理结构的共同性之上,而且还建

173

立在人类生活的客观环境相似性之上,二者互相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共核的基础,从而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群体进行跨文化交际提供了物质前提。

3.共有事物,仅在一种语言中有文化联想意义

受民族文化的影响,一个普通的词在一种语言中常有极其丰富的联想,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只不过是一种语言符号而已。通常这种词会导致理解上的障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比如“G oat”在英语中有两个文化伴随意义:(1)色鬼,淫荡的人;(2)劣等的人,劣等物质。前者来自希腊神话传说,后者则源自《马太福音》。而汉民族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要远远小于英语,在历史上只有印度的佛教曾一度对汉民族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因此,山羊对汉民族来说,只是一种动物,不会引起任何联想。同样,“竹子”这种植物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关系。中国人常用竹来以物喻人,表达坚定、正直的性格。比如邵渴的《金古园怀古》:“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等。与之相反,bamboo一词在英语中几乎没有什么联想意义,甚至这个词也是也是从其他语言中借来的,因此,英国人对于竹子不像中国人那样熟悉,这也决定了这个词贫乏的文化内涵。在多数情况下,它只是一个名称而已。

4.不同的事物,文化联想意义相同或近似

中国人用黄色来形容年轻幼稚,而英美人用绿色来形容年轻幼稚。中国人用“黄发垂髫”形容天真烂漫的少年。英美人则用绿色来形容因年轻而缺乏人生经验,a green hand表示刚入门的生手。汉民族自古是以农业为主的民族,人们生产及经济活动主要依附土地,反映在语言上自然是以耕作为主的人和物作比喻的多。“牛”在中国一直作为主要的农耕工具,因此人们对“牛”容易产生联想并赋予其许多文化伴随意义:健壮(如壮如牛)、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如老黄牛)、能吃(如牛一般胃口),而在英国,英民族一向重视畜牧业,以游牧为主的生活方式决定了“马”在古代西方作为使役工具的作用。因此,在英语里,“马”给赋予了“牛”全部的文化伴随意义。如,表示“强壮”用“as st rong as a horse”,而“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则是“work like a horse”,“能吃”则由“eat like a horse”表达。

5.特有事物具有鲜明的文化联想意义

此类词汇最具民族特色,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例如,英语中有些词对于中国文化来讲是相当陌生的,像hippie和p unk虽被译成汉语,但不了解西方文化的人并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人,汉文化中的“炕”、“粽子”、

“元宵”、

“月饼”、

“灵芝”、

“梅花”等也是如此。

分析表明,由于受民族文化的影响,一个普通的词往往会附有文化联想意义。英汉词汇的文化联想意义异同兼有,但异多同少。不同民族文化又会赋予词汇不同的文化感情色彩。它主要包含潜在的受民族文化制约的感情色彩和评价色彩。两者相互联系,其总和概括地体现了人们对事物的褒、贬态度。语言现象的对比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毋庸置疑,联系文化研究语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因此,要想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就要熟悉这种语言背后的民族文化的特殊性。我们可以说,民族语言的特殊性就是民族文化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就是民族语言的特殊性,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与载体,是我们感知、理解、认识世界的工具,所以胡文仲教授指出:“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学习它所构筑的一整套文化世界;掌握一门外语,就意味着获得一种新的对世界的看法”。这就是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人们不是自由地感知世界,而是通过语言来感知世界,语言是个过滤性的结构,它会扭曲现实世界并因此影响和控制人们的思维。”

[责任编辑 蒋万胜]

273

英汉词汇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110175945.html, 英汉词汇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作者:徐洁 来源:《新一代》2011年第03期 摘要:文化差异是造成翻译困难的重要原因,而词汇作为构成语言的最小单位,它所表 现出来的文化差异对翻译的成功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词汇的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来探讨英汉文化的差异以及如何采取灵活的翻译手法,尽可能减少文化亏损,全面传达词汇的文化含义。 关键词:词汇;文化差异;指称意义;语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3-0185-02 翻译是译者对所认识的事物的再认识和再表达,这种再认识和再表达常常是从不同的角度,按照译语民族的习惯方式进行的,所以说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同时也是文化的移植过程,文化的差异必定造成翻译的困难。王佐良先生曾经说过:“翻译的最大困难就是两 种文化的不同。”(1989)因此,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本文拟从词汇的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来看英汉文化的差异及差异在翻译中的补偿。 一、英汉词汇层上的跨文化差异 (一)指称意义上的文化差异 词的指称意义即语言交际中所表达出来的词语的最基本的意义,也就是词的确切和字面的意思。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差异和人们在对客观事物做出反映和概括时,始终都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影响,这种反映或概括就在不同的语言上表现出差异。 1.原语中的指称对象在译语文化中不存在或不常见。 英语中的一些词汇,如hot dog,hippy,fairplay,等都是汉语文化中没有的词汇,而汉语中的“天干”、“地支”、“楷书”、“赤脚医生”等也无法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词。(刘川,段跃萍,1998) 2.原语文化在概念上加以明确区分的实体,译语文化不加区分;或反之。 一种语言用单个词语明确标记的东西,另一种语言却可能兜圈子才能表述。文化重点(cultural load)直接影响着语言词汇的多寡,特化程度和分化程度。 亲属称谓是语言反映文化的一个突出例证。例如,在英语中的brother是“兄”或“弟”,sister是“姐”或“妹”,汉语中没有一个字与brother或sister完全相等。在我们的文化中严格区别

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联想意义

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联想意义 On the Association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bstract:The cultural meaning of animal words reflects the culture of a nation from a perspective, and the different cultural meaning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reflec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cultures. Some reasons account for this phenomena, such as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different customs, different ways of thinking, ect. So, in my paper I will expound the phenomena from four aspects. The first is the same animal words with the same or similar associative meaning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second is the same animal words with different associative meaning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third one is the different animal words with similar associative meaning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last is one animal word has rich associative meanings in one language but has no associative meanings in the other languag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the globalization is becoming an unavoidable tendency, and human beings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more and more frequently. This explains the necessity to understand not only our own culture but other cultures to facilitate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Moreover, the animal wor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ure, so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associative meanings of animal words so as not to make mistakes. Key words: animal words, associative meaning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摘要:动物词汇的文化意义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英汉语言中动物词汇的不同文化含义反映出英汉文化的异同。这些不同点的存在有很多原因,比如:不同的 文化背景,不同的习俗,不同的思维方式等等。因此,在我的论文中,我会从四个 方面谈这些不同点。第一个是相同的动物词汇在英汉语言中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 想意义。第二个是相同的动物词汇在英汉语言中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第三个是 不同的动物词汇在英汉语言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意义。最后一个就是一种动物 词汇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联想意义,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没有相应的联想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化已为大势所趋,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为了适应世 界的发展,我们不仅要知道我们自己的文化,而且要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另外, 动物词汇在语言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以,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犯错误, 了解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动物词汇,联想意义,跨文化交际

关于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处理方法

关于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处理方 法 " 论文关键词:历史文化差异宗教文化差异习俗差异思维模式审美观 论文摘要:翻译是在接受语中制造出原语信息的最近的自然等值物,首先是在意义方面,其次是在文体方面。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文化模式的交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在历史、习俗、思维和宗教多方面都具有特殊性。译者要仔细在两种文化中寻找对应的表达方式,做出各种必要的转换,以传递原文中真实的文化信息。 Nida说“翻译是在接受语中制造出原语信息的最近的自然等值物,首先是在意义方面,其次是在文体方面。”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文化模式的交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发展、历史衍变的产物,作为文化的载体、信息传递的工具,地位举足轻重。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这些文化差异导致英汉表达法的不同。要掌握一种语言就要熟悉其背后的文化特殊性,就要洞察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为使译文读者得到和原文读者基本相同的文化信息,在翻译中遇到两种文化的差异时,译者就要仔细在两种文化中寻找对应的表达方式,做出各种必要的转换,以传递原文中真实的文化信息。 1.1 历史文化差异

历史文化是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而成。不同的历史渊源使各民族间形成了相互不同的性格气质和生活方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孕育了丰富的具有浓厚民族色彩和鲜明文化个性的成语和历史典故。如“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 诸葛亮在中国家喻户晓,他是智慧的象征。但西方人未必知道他。若直译为“Three cobbles equal Zhuge Liang.”译文读者就会很迷惑,因此,应采取直译和增译相结合的方式,译为“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Chuge Liang the mastermind. ” 或者采用意译的方式译为,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与英语中的“Two hands are better than one.”相对应。 西方也蕴藏着大量的历史文化典故。如Achilles’ heel、Penelope’s web、a Pandora’s box等。儒教、道教、佛教是中国的三大宗教,在中国民众中有深远的影响。英美人多信仰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上的一切都是按上帝的旨意安排的,翻译时应注意。如,《红楼梦》中刘姥姥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Hawkes 译为“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于上帝。)这就把刘姥姥的宗教错认为是基督教了。杨宪益的翻译“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 ”,则更为贴切,更符合刘姥姥的信仰。 1.3 习俗差异 风俗文化是指贯穿于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中国人见面寒暄多问“你到哪儿去?”“你干什么

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

145 2012年 Vol.27 No.10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外语研究收稿日期:2012-09-10 作者简介:周艳琼(1976-),女,四川简阳人,讲师,从事语用学,语言测试,语言学方向研究。 语言学家将文化定义为:“文化就是一个人为了让自己的行为被其社会成员所接受而必须知道或相信的任何东西并且按着这些要求去行事。”(goodenough,1957);“文化是从社会习得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习得一种语言就意味着习得那种语言所关联的文化。”(Hudson,2005)。可见语言与文化密切相联,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语言词汇则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英汉语言中许多词汇都常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此种文化信息在交际中发挥着功能作用,即可称为文化功能。英语和汉语产生、发展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自独特的文化必然会反映在其词语中,词汇不只限于表达表层的所指意义,而是蕴涵着深层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等文化内涵, 能生动地体现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学习英语时通过对词汇文化意义的了解学习从而对英美等国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审美意识等有所了解,这将有利于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跨文化交际障碍、避免语用失误。 一、英汉词汇文化意义差异的含义 通常英汉词汇意义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指称意义,这是词汇的原本含义。一般来说,这一部分意思是词语的字面意思,或者说是表层意思,在字典里能找到的解释;二是词汇的文化意义,这是词义的隐含意义,这部分能显示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在字典里找不到这方面的解释。 人类是通过语言来反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但由于人类不同群体所处的环境、历史、政治和经济各不相同,对客观世界的感知结果也不尽相同,许多词汇都带有与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密切相关的内涵意义,由此构成不同语言词汇意义的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对应的词语,其意义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在文化背景方面,意义有较大差异。这就是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 二、英汉词汇文化意义差异的表现形式 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文化意义部分相同 在英汉两个民族的文化中,对应词语在某些方面会引起不同民族的共同联想,而在其它方面却不会。如:英语rose和汉语的“玫瑰”在中西方文化中有相同的文化内涵,都象征“爱情”,但在英语成语under the rose中,rose的文化意义却是“秘密”、“沉默”;又如: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常将“猫头鹰”与“倒霉、厄运、不吉利”等联系起来,认为它是不吉利之 鸟,在这点上,英汉两种语言也有相同的文化内涵,但除此,在英语中owl还有“精明”、“神情严肃的人”等文化意义。汉语中“叔叔”是指父亲的弟弟或比父亲年轻的长辈,在英语文化里面,sister, uncle,aunt, brother,grandpa等词所指的关系是一种有某种血源的亲戚关系,可在汉语文化里面对不同的社会关系也可能会用到这些词,如这样的句子: “孩子不哭,警察叔叔给你讲故事。” ,某个英雄牺牲了,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句子 “……,一路走好,叔叔阿姨来送你。” 在这些句子里的 “叔叔” “阿姨”的文化内涵就不能等同于英语的 “uncle”, “aunt”。 2.文化意义完全不同 同一词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虽然有共同的概念意义,文化意义却完全不同。如英汉词汇里表示颜色的词汇,虽然字面意义相同,然而其联想意义却很不同。如黄色、黑色。在汉文化中,因为黄音同皇,在中国古代黄色被视为尊贵的颜色,“黄榜”(im-perial edict),“黄袍”(imperial yellow robes),“黄袍加身”(take thethrone; seize political power after a coup),黄道吉日(a propitiousdate)都无一不与尊贵荣耀联系在一起。而英语中的黄色表示“胆小,卑鄙,猜忌”的意思,例如He is too yellow to stand up and fight中的yellow不是指他尊贵,而是指软弱。如英语中swan(天鹅)用来指才华横溢的诗人,而在汉文化里天鹅一般代表稀有、高贵、优雅,一般用来形容容貌出众的女子。“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便是形容一个男人对一个远胜过自己的女子的不切实际的追求。 3.文化意义的空缺 由于各自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宗教、审美、文化传统以及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社会生活的不同,各民族都产生了一些本民族所特有的具有鲜明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们只表达该民族语言所具有的事物和现象,在一种语言里的词很难在另一种语言里找到对应的词或意义。主要有两种空缺情况,一为词汇的空缺。如汉文化所特有的词汇:干妈、干爹、吃醋(表示嫉妒)、洋气、狐狸精、爬灰(……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红楼梦》第7回)、三八红旗手、戴绿帽、走光、母夜叉、七仙女下凡等,这些汉文化所独有的词汇是没有办法在英语里找到对应词汇的,这是一种词汇的空缺。此外还有一种情形是:英汉有对应词,但一种语言的词汇有文化意义,另一种语言的词则没有什么文化意义。例如:英语white elephant与汉语“白象”, white elephant指“使人感到累赘的赠品”,或“招致亏损的财产”,而汉语“白象”则没有什么文化意义; oyster(牡 浅谈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 周艳琼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 广西南宁 530000) 摘 要:语言与文化密切相联,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英汉语言中许多词汇都常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生动地体现语言文化的差异性。本文从词汇文化意义差异性的含义、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几个方面浅析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说明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语言;文化;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2)10-0145-02

中英幽默的跨文化对比

中英言语幽默的跨文化对比 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徐小丽班级10级(9)班学号10130902 指导教师梁静文 课题名称中英言语幽默的跨文化对比 选题背景: 随着现代生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幽默的需要与日俱增,幽默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幽默文化中,语言幽默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已经不断地从文艺学、文化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个角度拓展研究领域。语言幽默也一直是语言学所关注的一项重要课题,已经从语言学、语用学、心理学等各个角度对幽默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很多具有深远意义的理论。 幽默原本是喜剧中的一个特殊分支,以轻松欢快的语言引发读者或者观众的笑为其主要特征,有时,同一可笑的情景对于来自另一种文化的交谈者来说既无趣也不可笑。这表现了不同民族幽默的不协调,往往具有不同的风格。然而,从现、当代幽默的发展趋势上看,东、西方幽默中存在着不可改变的不协调,同时也存在彼此接近、相互转化的趋势。 选题意义: 借助对英汉幽默语言的分析,加深人们对中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了解,让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们都能分享到语言幽默给人们带来的欢笑与愉悦,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中西方和谐发展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从跨文化角度出发,对中英语言幽默进行对比研究,找出两者的相似处与不同点,并着重研究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出现的幽默困境的产生原因。幽默语言的魅力既基于表达者独特的语言技巧,同时也有赖于交际双方在共知语境的前提下领悟幽默语言的潜信息,也就是语言所反映的文化。 理论依据: 文化的多样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传统习惯文化的丰富程度,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在中西方的文化中,中国人是典型的旨在求安足的内倾型大陆农耕文化,形成了大写意式的发散性思维,守礼而含蓄;而西方人则是唯求富强的外倾性海洋商业文化,形成了工笔素描式的直线性思维,随性而张扬。中国在这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文化氛围中,便形成了一种“尚让不尚争,尚退不尚动”的思维定势。由于这种文化上的思维定势,便形成了重直观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定势及方

试析文化差异与词汇的联想意义

试析文化差异与词汇的联想意义 " 论文摘要: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对词汇的解释也一定会体现出民族或文化之间的差异。大体来说,词汇的联想分为五类: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和搭配意义。本文通过讨论词语的这五种联想意义及影响联想意义的五个主要因素,指出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掌握所学语言及其文化,避免误解,做一个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者。 论文关键词:文化差异联想意义词汇 文化差异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下形成的语言、知识、信仰、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不同的民族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下,创立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体系,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文化上的差异,尤其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或同一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释,有时甚至引起误解(于建平,2000)。利奇(Leech)将词语的意义分为概念意义和六种联想意义,即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而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很多词汇往往带有本民族内隐的、特定的文化信息,文化间的差异性则会导致词汇联想意义的不同。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来讨论影响词汇的

联想意义的因素,分别有地理环境差异、宗教文化差异、社会习俗差异、价值观及历史文化的差异。 1.地理环境差异 以自然现象东风和西风为例,在中国,东风预示着春天的来临,万物复苏。这是由于中国是位于北半球的一个半封闭式内陆国家,东临太平洋,而西北部却是高山戈壁。当西风吹来时,正值中国冬季。此时寒风刺骨,树木凋零。因此,在中国,西风常和悲伤、沮丧、凄凉等感情联系在一起。有意思的是,英国的地理环境于此恰恰相反。在英国,恰恰是西风预示着春天的来临。西风代表着希望、生命力和勃勃活力。这是由于英国地处西半球,西临大西洋,西风从大西洋徐徐吹来,恰似中国的东风,因此汉语中使万物复苏的东风的联想意义和英文中的西风相似。而在英国,东风来自于欧洲北部,经常和寒冷、阴郁等感情联系在一起。与中国的西风有着相似的联系意义。从下面两首诗我们也可以看出这点。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Cao Shunqing,1988:47) 其次,从季节的角度来看,夏、秋这两个词在中西方有不同的联想意义。英语中autumn这个词常和喜悦、宁静等感情联系在一起。而汉语中秋却常常和悲伤、孤单等感情联系在一起。中国位于亚洲大陆,属大陆性气候,夏天骄阳似火。而从季节的角度来看,英国属于海洋性气候,夏日温暖和煦,与中国的酷热迥然不同,因此英国著名剧作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报告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摘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镜像折射。任何一种语言都体现该语言群体独有的特征。词汇是语言中的最敏感、最活跃、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词汇上。动物词汇几乎是所有语言的一个重要的词汇组成部分,英语和汉语中许多动物词汇都反映各自的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具有明显文化差异的动物词汇不仅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成为语言学习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动物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把动物和自然现象、性格、情感联系起来。动物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动物词汇在语言中也具有同样的作用。许多动物已经在人类思维中形成某种象征,并且体现在语言中。动物词汇不仅丰富了语言,也成为文化的重要一部分。由于文化差异,中西方的一些动物词汇有不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比分析英汉动物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探讨了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动物词汇赋予不同的情感和喻义,产生不同的意义。 关键词:动物词汇;文化差异;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1.引言 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动物词的文化意义是指它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产生的意义。这种文化是社会赋予词语的引申义、隐喻义、借代义、联想义、象征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以及特有的含义。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

响。人们常常借动物词汇来寄托和表达人们的情感。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有些是一致的,如fox(狐狸)都用来表达“狡猾”。但由于受民族文化的制约,有些会有偏差,有的甚至大相径庭。以下笔者将从四个方面比较分析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相似与不同。 2.文献综述 每个词汇都有它自身的含义,当我们使用其隐含或比喻意义时,这些可被称之为词汇的内涵。许力生(2006:129)曾给出定义:内涵指的是单词或短语超出其中心含义所具有的附加意义。他认为这些附加意义显示出人们对单词或短语所指代含义的态度和感受。隐含的反应要更基本、更深刻,而且比外延意义更能决定我们对不同词汇该做出何种反应。因此,内涵体现了理解过程中的价值。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整个语言系统的骨干。当然,它也是反映文化差异最明显且最广泛的要素。胡文仲(1999)说过,在语言系统的要素之中词汇是最灵活、最直接的一个,它包含了最大量的文化信息,如历史、地理、宗教、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动物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它们可以折射出人类生活的历史发展。由于文化背景,英汉动物词的意义差异较大,比较容易造成理解和表达上的困难。在东西方文化中,动物词汇作为语言重要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廖光蓉(2000:17)提出动物词产生文化意义的基

浅谈英汉词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浅谈英汉词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高熹 (交流生学院生物技术 168615140001) 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主要表达方式。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文明的成果,因此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现在其语言的各个方面,而其中词汇更能体现文化中的内涵。所以中西文化的差异必然导致了词汇中的各个方面的差异,本文对英汉词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中西文化;词汇;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没有语言也就不可能有文化,只有通过语言才能把文化一代代传下去。语言是保持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手段,几乎每个文化集团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文化差异在其中有诸多的表现。英语和汉语分别是适用范围最广和使用人数最多的两种语系,其文化差异体现在词汇中的方方面面。 一、文化差异是词汇差异的原因 1、历史文化与词汇 中华文明相对于西方文明更为源远流长,其中几千年的文字发展较英语更能表达出准确的意义,即便表达同一词汇适用对象不同时也有不同的表达。例如,对于“我”这一第一人称词汇的表达,在汉语尤以文言文中,一般人可称我、余、吾、予、在下;大臣称自己臣;皇帝则为朕、寡人;读书人小可、不才;下人为奴才、老奴;出家人是洒家……而在英语中,这些众多的表达仅仅为一个“I”。这种现象可以归结于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有一些历史上错误的观点也会大致词汇的不同。例如我国古代中医认为记忆是存在于心脏中,而这一观点也深入到了文化,make up one’s mind坚定思想去做,而中文习惯却为坚定信心,同样,决心、用心良苦、心碎、专心、心领神会、口是心非等都是这“错误”的历史因素在词汇文化中的具体体现。 2、不同主观认识导致的词汇差异 各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决定了各民族对客观对象有着不同认识。西方人对狗有着特殊的情怀,他们认为狗是忠诚、可靠、聪明、勇敢的象征。而在中文词汇中,比如狗头军师、走狗、狗东西、狗腿子、兔死狗烹、人模狗样……大部分均为贬义表达。 同样,英语中有一谚语“as cunning as a dead pig”翻译为“像狐狸一样狡猾”,而不能翻译为死猪,很重要的原因是猪对中国人而言是愚蠢的象征。 另外,西方人在表达词汇时避讳使用数字“13”,这与西方信仰基督教中最后的晚餐犹大是第十三个赴宴的有关。在中国“4”音同“四”,“18”代表着十八层地狱,因此中国的酒店常常不设第四层,人们买房也避讳十八层楼,而更青睐于“6”、“8”、“9”。 3、客观对象与词汇

英汉委婉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中英颜色词内涵对比分析——《骆驼祥子》个案分析 2 礼貌,商务信函的灵魂—礼貌原则及其在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3 从语用角度和文化角度浅谈隐喻的翻译 4 Verification of Soft Term in Letter of Credit 5 宗教禁欲下的爱情-论霍桑的宗教观与道德观在《红字》中的体现 6 商务合同中译英准确性的研究 7 金钱与婚姻—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价值与导向 8 作家的病态心理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9 中美学校教育对比——学生个性发展方面 10 《红楼梦》英译中双关语文化成分的翻译策略研究 11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三个中文译本的对比赏析 12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 13 论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战略 14 中法餐桌文化对比 15 化妆品说明书特征及其汉译技巧 16 跨文化非言语交际失误分析 17 《简爱》中“愤怒”情感隐喻研究 18 浅析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数 19 从跨文化角度对商标名称的研究 20 Pragmatic Analysis of Dialogues in Hemingway’s “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Violation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Observance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21 解读《最蓝的眼睛》中的姐妹情谊 22 “垮掉的一代”没有垮——简析《在路上》中年轻人的生活观 23 Rac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24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in Gift-giving Customs 25 小说《飘》中瑞德巴特勒的人物性格分析 26 血性意识—D.H.劳伦斯的自然主义爱情观 27 文化差异对英语阅读的影响 28 模糊语言在英语新闻中的语用分析 29 战争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30 《荆棘鸟》的女性主义解读 31 商务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学研究 32 英汉味觉词“酸甜苦辣”的比较分析 33 浅析《红字》中的象征意义 34 谁在说话?——论作者-叙述者和译者-叙述者在原本和译本中的叙述声音的不同处理 35 从《小公主》看童话对于当今的现实意义 36 年代美国梦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折射 37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 38 达尔文主义视角下的《卡斯特桥市长》 39 英汉动物习语内涵意义的文化差异 40 从自然主义视角解读德莱赛《珍妮姑娘》中珍妮的形象 41 《喜福会》中的文化身份分析

词的联想意义例谈

词的联想意义例谈 471800 河南省新安县第一高中游洪钧 在《咬文嚼字》中,朱光潜先生指出:“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朱先生非常重视也非常喜欢词的联想意义。只是朱先生学识渊博,举的例子距离现实生活稍远一些,使广大同学理解起来“隔”一些。我在此举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也许对理解词的联想意义有些帮助。 生活中对同一对象的不同称谓,差异微妙,联想意义丰富,用它们来帮助我

的含义。 以上大多数词的联想意义在词典中没有显示,但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实际上在受着联想意义的制约。比如:普通人很少有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太太”;年轻男子也大都不喜欢被别人称作“小青年”;著名摄影记者刘波为自己的父母拍摄了一组照片,命名为“俺爹俺娘”,很难想象换成“俺爸俺妈”会如何。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小姐”一词,由于社会风气的原因,现在它在某种情况下已经成了“坐台小姐”的代名词,几乎没有年轻女子愿意被陌生人称为“小姐”。这实际已证明“小姐”一词的联想意义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这也正验证了朱先生的话——“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过去的那些尊贵矜持的小姐,恐怕无论如何不会想到“小姐”称谓的联想意义会出现今天这样的“历史性”变化吧。 阅读文学作品或是写作的时候,朱光潜先生主张“咬文嚼字”,实际上“咬嚼”的是词语的联想意义。可以说,把握住了词的联想意义,才能算是真正把握住了词的理解和运用。所以,我们要重视词的联想意义。 (共1390字)

汉英常用词语文化差异对比分析

汉英常用词语文化差异对比分析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作为语言表达意义的主要单位,最能反映社会生活和承载文化信息,蕴涵着特定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对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两种语言的差异。关于汉英常用词语文化差异已有许多学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温雁娜在文章《浅析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中认为提出汉英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表现在:1、英语中的词和汉语中的对应词指示意义相同,文化内涵类似。2、英语中的词和汉语中的对应词指示意义相同,文化内涵部分相同。3、英语中的词和汉语中的对应词指示意义相同,文化内涵不同或相反。4、英语中的词和汉语中的对应词指示意义相同,但只在一种语言有文化内涵。5、英语中的词和汉语中的对应词指示意义不同,文化内涵相同或类似。 刘亚军在文章《简析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中提出汉英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表现在:1、词汇的文化内涵和词汇空缺现象。2、、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的差异。三、习语与典故的差异。四、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 我个人的观点和以上两位学者的观点基本一致,中西文化的差异, 表现在各自的语言中,往往词汇文化的差异最为突出。它主要体现在: 1、英汉不同的文化背景体现在动物的词汇的文化内涵上也各有差异。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 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 对同一动物词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汉语中常用“虎”来喻“王者风范”, 如“虎虎有生气”, “五虎上将”。而汉语中的“虎威”在英语中却不用“tiger ( 虎) ”, 而用“lion ( 狮子) ”来表示, 如“bold as a lion ( 如狮子般勇猛)。英国人还以lion 为自己国家的象征。又如我国古代传说中, 龙( dragon) 是一种能兴云降雨的动物。在封建时代, 龙象征着皇帝的至高无上, 汉语中也常出现“龙袍”, “龙椅”和“望子成龙”等褒义表达法。在英语中“龙”则是指没有“地位”的爬行动物,在西方人眼中代表着凶恶和丑陋,。 2、英汉两种语言对颜色词的使用, 从表达方式、感情色彩到运用范畴, 都反映出其文化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历史发展、社会环境、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所造成的。在颜色方面,汉语以“黄色( yellow) ”喻色情, 如“黄色影片”, “黄色录相带”, 而英语却用“blue”, 如“blue films”, 英语的“yellow books”并非指黄色书刊, 而是“黄皮书”, 是指法国政府发表的报告书。“白”在汉语中表示“丧事”的意思, 例如“白事”指丧事( funeral) , 同时指纯洁无瑕, 如白莲花和白酒等, 在英语中则用“白”象征着“幸运吉祥”, 如a white day ( 吉日) 。 3、词汇的文化渊源差异。不同语言中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汇在不同民族的人们心中产生了不同的形象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渊源。汉语中的蟋蟀与英语中的cricket 指的是同一种鸣叫的小昆虫,但有着迥然不同的文化渊源。“蟋蟀”在中国文化里常给人以忧伤凄凉,孤独寂寞的印象,而在英美人们心目中,蟋蟀并没有伤感色彩,因文化渊源的关系给人的形象都是轻松愉快的。 4. 语言中的词汇文化差异也体现在政治和法律上。我们汉语中常说的自由主义与英语的liberation 差距很大, 前者是指无组织和无纪律现象, 后者主要是指反对政治的、社会的束缚。我们中国学生常将politician 译为“政治家”, 这是很不合适的。在英语国家里politician 一词往往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 会引起人们的蔑视, 因为它是指为谋取个人利益而搞政治、玩弄权术的人。 5.语言运用范围和发展的差异。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经济体式、不同的宗教意识与社会进程中语言词汇的运用与发展也具有不同的特征。英汉民族各自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差别较大,词汇运用范围有着明显的差异。英国四面环海,长期从事渔业生产和航海事业;而中国地处内陆,长期停留在农业经济阶段,英汉语言中的词汇分别反映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与经济体式。例如汉语的词汇都是与农业有关系的“牛”、“猪”、“烂泥”;“班门”、“萍水”、“桑榆”;而英语词汇则与“大海”“鱼类”“船帆”有关。人的意识形态是由长期的看法和信仰组成。作为意识形态的宗教信仰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语中表现十分明显。如,“借花献佛”“立地成佛”等。英语国家的人大多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因此God、church、priest等词汇也是经常出现与汉语中佛教词汇相互对应。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语言也在不同的社会进程中不断地发展。一些词汇已经少用或不用,一些新词涌现出来,更有许多旧词被赋予新的含义流行于世。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词汇,往往包括旧词新义的复出和新词的产生,这些词更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如汉语中的囧,英语中的in(潮),out等词。 6、汉语的日常寒喧语对于说英语的人有不同的文化涵义 由于文化差异, 英汉语言的寒喧语也大不相同。中国人见面常说“吃饭了吗’相当于英国 人见面常说的“hello 。”或“hi ”, 但对说英语的人来说, 这意味着“如果你没有吃饭, 我请你吃饭。”的涵义。同样“你上哪儿去了”或“你到哪去了”这些也莫过于英国人见面打招呼“hello”或“hi ”。但对说英语的人来说, 这种招呼语有不尊重对方的涵义, 回答语往往是“少管闲事”。 综上所述,要学好英语不仅要了解它的语言学知识,还要研究语言的文化因素。只有了解了汉英在词汇上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我们才能学好英语并且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会出现文化休克和语用错误。 参考文献:[1] 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120—130. [2]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40—50

从词汇的联想意义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词汇的联想意义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摘要:文化是解读语言现象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了解文化差异很有必要。本文从词汇联想意义的角度来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分析。通过从词汇的联想意义来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可以使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词汇的学习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脉络,并充分认识到英语的有趣性,使其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关键词:联想意义东西方文化差异 一、介绍 词汇语义学(Lexical Semantics),顾名思义,是以词汇意义为研究对象的语义学分支(王寅,P33)。传统语义学把意义分为“概念意义”及“内涵意义”或“联想意义”。“联想意义”分为“伴随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伴随意义指一个词的概念意义以外的附加意义。它常常反映人们的主观看法,会因人而异,并且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稳定性较弱(王寅,P35)。例如,home 一词的理性意义是“家“,对大多数人来说,“家“意味着”舒适,安宁,自由自在“,正如英谚所说:“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东也好,西也好,哪儿也没有家最好)。可是对那些感情破裂的夫妻或父母成天吵架的子女来说,“家”可能带有“冷冰冰的”,“令人烦恼的”等联想意义。而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所取得的成就总和,人们的一切言行都自觉不自觉地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内涵。语言不是真空的,他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文化,并且反映该社团全部的信仰和情感。文化载体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产生的。因此任何语言都浸透着一定的文化内容,体现着一种文化特点。作为词汇附加义的联想意义,更是和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他的内容鲜明的反映了某种预言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因此,联想意义和文化密切相关。 二、词汇的联想意义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的影响 本文章想谈谈词汇的联想意义。要理解词汇的联想意义,必须了解该语言的民族文化,因为同样一个词尽管在两种语言中具有完全相同的概念意义,却往往因民族文化的差异而发生不同的联想意义。词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有些词甚至由于其深刻的联想意义而失去或淡化了其概念意义。故而考察民族文化差异对词汇联想意义的影响在外语学习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从人类社会和自然社会的词汇方面来探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2.1人类社会方面 人类社会方面所包含的范围及其广泛,在这里我要说的有以下两个个方面: 2.1.1价值观念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念体系,它指引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着人们对行为和事物的理解与判断。例如,“个人主义”与“individualism”这两个词。二者的概念意义相同,但在中国,一说到“个人主义”,人们就会联想到“缺乏集体观念,强调个人私利”等。而在欧美人的心目中,“individualism”意味着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有明显的积极的联想意义。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在中国,人们推崇集体主义,践行高值低估的自我价值观,把个人主义定义为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如今人们所说的集体主义虽然与原始社会就开始出现集体意识在内涵上有很大的区别,但汉民族从大局出发的传统却从来未被抛弃过(陈俊森,P154-156)。而在西方,个人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也是一种人生哲学。自文艺复兴以来,它所强调的就是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就是个人的意志和自由。它的核心理念是社会要体现个人的意愿,政府要保护个人的利益,个人有权决定自己的一切(董小川,P156)。价值观的不同影响着人们对词汇的联想意

英汉词汇意义的文化差异对比研究1

姓名:肖鹏学院:计算机学院班学号:序号: 英汉词汇意义地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摘要: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地依存关系,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活跃地要素,而语际间地文化差异在词汇这一层面上有着非常充分地体现.本文以一些具体语料分析英汉词汇意义地跨文化差异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地问题.b5E2R. 关键词:词汇文化意义;跨文化差异 语言与文化总是相互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语言是文化地直接表现,外语地学习必然涉及目标语文化( )地学习.目标语( )地使用也要受到目标语文化地制约.不同地民族由于历史、地理、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宗教及价值观念等文化方面存在着差异,不同语言之间语言地结构、语义、语言使用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活地要素,而语际间地文化差异在词汇这一层面上有着非常充分地体现.表达同一理性概念地词,在各自地独特地文化语境中有着附加在词汇本身概念之上地不同地联想意义.这种联想意义反映使用该语言地国家地历史社会文化,民情风俗.这种添加在词基本概念之上地带文化色彩地语义亦称为国俗语义.这种联想意义与词汇本身也许没有必然地联系,而是在说话者(或作者)、听话者(或渎者)地文化知识基础上,在特定地语境中,对一个词所产生地某种特定感受.不同地文化语境中这种联想意义存在差别,若不了解这种差别,就不能完全接受一个词所承受地全部语言信息量,而影响说话者(或作者)与听话者(或读者)之间地交流地顺畅.提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了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地准确性外,还强调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地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地灵活性,以适应日益广泛地国际交流地需要.在外语教学中,在跨文化交际地实践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这种语际间地差异,提高其对语言差异地敏感性,有助于他们更恰当地了解掌握所学地语言地文化,从而增进其交际能力.使其语言使用得更得体.将语言跨文化差异引入教学,对外语教学(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提高学习者地语言使用地有效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起着重要地作用.本文拟就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层面上地跨文化差异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词汇语义所反映折射出来地不同语言民族地历史社会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地差异性,提高语言学习者对目标语文化差异地“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地灵活性”.p1Ean. 词汇蕴涵地文化差异造成语际间许多对应地词意义不完全对等.英国并不完全等同于中国地“茶馆”;英国里上地“”与法国里喝地“”因酿造材料及工艺不同而有所不同.当一位省长在向来华访问地美国商务代表团团长介绍自己地夫人时说“这是我爱人”,译员不能译为“ .”(而译为“ ”)汉语中地“爱人”是指配偶(丈夫或妻子),而英语中一词“爱人、情人”看作,不宜公开、正式场合谈论.词汇学习不仅仅是记住它们在目标语与源语言之间地对应词,或学习其定义或在上下文中与其它词之间地关系,还要学习其在整个文化语境中地意义关系.DXDiT. .表示颜色地词在英汉两种语境有不同地联想意义: 在西方文化中含有沮丧、消沉或者淫猥、下流之意;而在中国文化中蓝色却表示肃穆、严肃;淫猥,下流色情则用黄色表示,“黄色电影”、“黄色录像带” 英语说成,RTCrp. .而英语中是“黄皮书”,指法国政府发表地报告书.在英语国家常表示气愤、愤怒,危险,如在美国安全警戒级别最高为红色( );在汉语中被用来表示革命、喜庆,大红灯笼、大红喜字、大红花、红对联都给人以喜庆地意象.红,还与妇女有关,如“红粉”( )“红颜”指美女( ),“红闺”或“红搂”指闺房,《红楼梦》地红楼即指女子地闺房.在西方含纯洁、天真无暇之意,新娘要穿白婚纱,是“纯洁地心灵”;是“吉日”;而“白色”在中国文化中用来象征恐怖,象征死亡,中国人在丧葬中活动中用白纸,披麻戴孝用白布,汉语有“白色恐怖”.汉语“戴绿帽子”表示“妻子有外遇地男人”,英语释义为“ ”(不能套用),英语含“幼稚、嫩气、缺乏经验”,(生手、新手);(涉世未深,易上当受骗地人).绿色在汉语中也代表着春天和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