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呼吸道病毒及检验

呼吸道病毒及检验

呼吸道病毒及检验
呼吸道病毒及检验

怀化医专《微生物学检验》教案编号:

第三十五章呼吸道病毒及检验

呼吸道病毒:是指主要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引起呼吸道以及全身感染。

临床上的急性呼吸感染中有90~95%是由这群毒引起的。

主要种类:

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

副粘病毒科: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

其他病毒如:风疹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呼肠孤病毒等。粘病毒(Orthomyxovirus):是指对人或某些动物红细胞表面的粘蛋白有亲和性

的病毒。

正、副粘病毒的分别以其核酸是否分节段为标准,分节段者为正粘病毒,不分节段者为副粘病毒。

第一节流行性感冒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是引起流感的病原体,流感是一种上呼吸道急性传染病,它传染性强、传播快、潜伏期短、发病率高,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危害极大。

分为:甲、乙、丙三型。以甲型为例进行介绍。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结构

具有多形态,有的呈丝状、有的呈杆状,但一般为球形,病毒的直径为80~120nm,丝状体长短不一,长度有时可达4000nm,直径与球形病毒相同。

结构:由内向外分三个部分:核心

基质蛋白(M蛋白)

包膜

1、核心:

含:7-8段卷曲的单负股RNA(每段编码一种病毒蛋白)及包绕其周围的核蛋白(NP)、RNA多聚酶。

甲、乙型流感病毒为8个节段,丙型为7个节段,其基因组分节段的特点使本病毒在复制中易发生基因重组,导致基因编码的蛋白抗原发生变异而出现新亚型。

2、基质蛋白(M蛋白)

位于核心与包膜之间,具保护核心及维持病毒外形的作用,其抗原性稳定,

具有型特异性。

3、包膜

为脂质双层,来源于宿主细胞膜。其上嵌有两种刺突(糖蛋白):

(1)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 :

有如病毒的钥匙,用来打开及入侵人类或动物的细胞。

是第4段RNA编码的糖蛋白,HA能与多种动物(如鸡、豚鼠)和人的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受体相结合,引起红细胞凝集。该凝集可被相应抗体抑制(血凝抑制试验)。

其抗原性最易发生变异。它是流感病毒亚型划分的另一依据。

(2)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

是第6段RNA编码的糖蛋白,具有酶活性,可水解宿主细胞表面糖蛋白末端的N-乙酰神经氨酸,有利于成熟病毒的释放。

神经氨酸酶的抗原结构较易发生变异,它是流感病毒亚型的划分依据之一。目前已发现HA有15种(H1-H15),NA有9种(N1-N9),所有亚型均可从禽类中分离到,但带有病毒的禽鸟未必会发病。

至今人类流行的亚型主要是由H1、H2、H3和N1、N2几种抗原构成。

(二)分型与变异

1、分型:

根据核蛋白抗原、M蛋白抗原的不同,将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和丙(C)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又根据其表面血凝素及神经氨酸酶抗原性的不同再分为若干亚型。

2、变异:

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抗原性比较稳定;甲型的表面抗原HA、NA最易变异,二者可同时变异,也可分别发生。

自1934年分离出甲型流感病毒以来,已发生多次世界性的大流行,以及大流行期间的小流行。

其变异的幅度小,属于量变,可引起中小规模流感的流行,称抗原漂移(Antigen drift),(这种变易是核酸序列的点突变,致使HA或HA抗原决定簇发生某些改变,并在免疫人群中被选择出来)。

若变异幅度大,(即新毒株的HA和/或NA完全与前次流行株失去联系),形成新的亚型,系质变,可以引起大规模甚至世界性的流感流行,称抗原转变(Antigenic shift)。是由核酸序列不断的突变积累或外来基因片断重组所致。

这种抗原性的转变使人群原有的特异性免疫力失效。

甲型流感病毒在不同年代的表现抗原变化

(三)培养特性

在鸡胚中生长良好,一般初次分离应先接种羊膜腔中传代适应后方接种尿囊腔。病毒在鸡胚中并不引起明显病变。用血凝试验可判断羊水或与尿囊液中有无病毒生长。

人流感病毒能感染多种动物,但只有雪貂的表现类似人类流感。

另外,甲、乙型流感在原代人胚肾、猴肾等组织细胞中也能生长。

(四)抵抗力

流感病毒抵抗力较弱,不耐热,56℃30分钟即被灭活,室温下感染性很快消失;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乙醚、甲醛等敏感;酸性条件下更易灭活,0-4℃可保存数周,-70℃或冷冻干燥可长期保存。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性

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

病毒经过飞沫传播,侵入呼吸道,通过其HA吸附于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膜上的HA受体上,然后侵入这些细胞进行增殖。

经1~2天的潜伏期,感染者即可出现流感症状。病毒在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内增殖,造成这些细胞变性,坏死脱落,粘膜充血水肿,腺体分泌增加;出现喷嚏、鼻塞、咳嗽等症状。

病毒在上皮细胞内复制,很少入血,但可释放内毒素样物质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疲乏无力、白细胞数下降等。

流感病毒感染一般数日内自愈,但幼儿或年老体弱病人易继发细菌感染,如合并肺炎等,病死率高。

2.免疫性

病后对同型病毒有免疫力,可维持1~2年,主要为分泌型lgA和血清中和抗体 lgM、lgG共同的作用;

三、微生物学检验

(一)分离与鉴定

1、标本采集和处理

鼻腔洗液、鼻咽拭子、咽漱液、支气管分泌物(接种前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

时间:发病后3天内(鼻咽分泌物病毒量达104-107/ml);

尽快送检;低温保存。

2、检验程序

3、检验方法

(1)鸡胚培养

采取发病初期(发病3天)病人鼻咽洗液或含漱液,加青、链霉素杀菌后,接种于鸡胚羊膜腔内及尿囊腔中,35℃孵育2~4日,取羊水、尿囊液做血凝试验,检查有无病毒增殖。若试验为阴性,需在鸡胚中盲目传代三次后再试验。若血凝试验为阳性,可用已知流感病毒各型特异性抗体与新分离病毒进行血凝抑制试验,鉴定型别。

(2)细胞培养

原代人胚肾细胞、猴肾细胞、MDCK细胞,

观察CPE。做血凝试验或血吸附试验鉴定。

(3)动物分离培养

雪貂

(二)血清学试验

取病人急性期(发病3日内)和恢复期(发病2~4周)双份血清,同样与已知各亚型流感病毒进行血凝抑制试验或其他试验。恢复期血清的抗体效价是急性期的4倍或4倍以上,具有协助诊断意义。

其他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酶免疫试验、固相放免等。

(三)快速诊断

(1)免疫荧光、免疫酶等方法检测感染细胞或培养细胞中的病毒抗原。敏感、快速。

(2)分子杂交测病毒RNA:甲型

(3)PCR法测病毒RNA

(4)其他:免疫电镜

禽流感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除了感染人外,还可引起禽、猪等多种动物感染,禽流感病毒即属此类病毒。

近年来发现禽流感病毒也可传染人,由禽类传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三种:甲型

九项呼吸道病毒检查及临床意义

九项呼吸道病毒检查 一、呼吸道九联检主要检测病原体的IgM抗体,包括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和副流感病毒1、2和3型(PIVS)。 二、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主要针对九项病原体的IgM 检测。由于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最早产生的抗体是IgM,但是IgM的半衰期短(约5天)若血清中特异性IgM类抗体含量增高,表明有近期感染,这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以下是关于九项病原体名称及其潜伏期和产生IgM的时间。 九项病原体IgM抗体产生时间

三、临床意义 嗜肺军团菌 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致病菌。在欧洲和北美军团军肺炎占社区获得性肺炎前3,4位,ICU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第三位,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1~5 %也由嗜肺军团菌所致。对人致病的嗜肺军团菌有16个血清型,80%军团菌肺炎有嗜肺军团菌血清Ⅰ型引起。然而军团菌细菌培养检出率低, 只有50%左右, 目前临床上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是常用的诊断军团菌感染的主要手段。

肺炎支原体 是目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占儿童肺炎感染病原体的15%左右,由于肺炎支原体传统培养难度大,单纯凭借患儿的临床症状不易确诊是否感染,支原体抗体于感染后7~9d出现,3~4周达高峰,可持续4~6月,采用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是常用的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手段。 Q热立克次体 可引起Q热等全身疾病,会造成发热、非典型性肺炎、肝炎或心内膜炎等。血清学诊断中,IFA检测是最灵敏和最具指示性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肺炎衣原体 广泛存在于世界范围内,人类是其唯一的宿主,仅1个血清型。实验室检测方法有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测、核酸扩增技术等,目前临床主要使用血清学检测方法。肺炎衣原体是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之一,人与人之间的传

呼吸道病毒7项检测试剂.doc

上海复星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呼吸道病毒7项检测 试剂 2011-1-10

呼吸道病毒7项检测试剂 目录 1.概述 (2) 2.D3Ultra DFA试剂 (3) 2.1 D3Ultra DFA试剂规格 (3) 2.2 D3Ultra DFA试剂用途 (3) 2.3 D3Ultra DFA试剂特点和优势 (3) 2.4 D3Ultra DFA试剂实验操作步骤 (4) 2.5 D3Ultra DFA试剂实验结果判读 (5) 3.D3Ultra DFA试剂竞争优势 (6) 3.1 检验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6) 3.2 市场竞争 (6) 附录1 七种病毒检测的临床意义 (8) 附录2 实验室所需设备清单(试剂盒中不含) (9) 附录3 进口荧光显微镜参数 (10)

1.概述 日常生活中,几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往往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有些甚至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在医院和急诊室中,这些呼吸道病毒也常常是诊断和治疗的难题。 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包括:A型(甲型)流感病毒,B型(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副流感病毒1型,副流感病毒2型和副流感病毒3型。在病毒检测方法中,抗原检测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1. 可以用于病毒的早期诊断,这对治疗非常重要;2. 快速、简便的诊断方法,短时间内得出结果,节省实验室的劳动力和成本。DHI公司的D3Ultra DFA试剂属于抗原检测中的直接免疫荧光法。该试剂可以同时筛查和鉴定出常见的7种呼吸道病毒。 D3Ultra DFA试剂主要的测试对象为婴幼儿和儿童,所以目标客户群体为: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和有儿科的三甲医院。

贝西生物-睿信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系统进院可行性报告

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进院可行性报告 美国DIAGNOSTIC HYBRIDS公司睿信?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系统 在儿童群体中,呼吸道感染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相关数据显示,90%的呼吸道感染均由病毒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极高,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呕吐、头痛、腹泻、流涕、低热、咳嗽轻喘、呼吸困难等,严重者还会产生肺感染、肺炎、中耳炎、支气管炎、鼻窦炎等并发症,从而使患儿的身心健康遭到严重危害。 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而上呼吸道感染基本上都是病毒感染,细菌性感染非常少。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生比较频繁,儿童每年大约被感染6- -9次,青少年和成年人每年大约2-4次。目前,多数诊疗机构对呼吸道的感染未进行病毒检测,而直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而抗生素无法治疗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造成抗生素滥用,同时造成相关细菌的抗药性增强。虽然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频率较少,但是这些感染对人体危害更加严重。患有下呼吸道病毒感染的1.8%学龄儿童和13%的学前儿童需要住院治疗,11%患有下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成年人需要住院,而且1.2%的感染者会导致死亡。同时,值得注意的是:RSV,细菌,腺病毒,和流感病毒是最大可能导致医生接触传染的病原体。因此,呼吸道病毒检测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本产品采用免疫荧光法,直接检测病毒抗原,具有更好的临床意义。 公司介绍

DIAGNOSTIC HYBRIDS公司总部位于美国俄亥俄州,分支机构和合作伙伴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公司主要致力于研发,生产应用于检测呼吸道疾病,衣原体和疱疹感染,肠道病毒的细胞和分子诊断试剂。目前呼吸道病毒抗原荧光检测试剂占有美国55%到65%的市场,在全球28个国家得到广泛使用,比如澳大利亚(澳洲),秘鲁(南美),英国(欧洲),加拿大(北美),韩国(亚洲)等等。现已被美国Quidel 公司收购。Quidel China Ltd.是其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营业地点设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盛荣路88弄1号3层315室。 DIAGNOSTIC HYBRIDS公司一贯秉承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卓越服务的理念。在产品生产和服务中严格执行IS013485标准。每种产品生产都经过严格的质量验证,从抗体原材料、荧光标记抗体到最终成品都遵循质量第一的目标。自从上市以来,没有任何一次退货事件,没有任何一次回收或不良事件报告。 上海贝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其中国区总代理,上海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具有专业且庞大技术团队,负责相关产品在中国的销售以及技术支持等工作。目前已开发医院客户超过80家,是国内最早做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产品的公司,与睿信产品生产企业美国DH公司保持长期有效合作。上海贝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客户承诺承诺1小时之内情况响应,24小时赶到现场。 贝西生物与美国Quidel公司达成协议,任何未经过其中国子公司Quidel China Ltd公司授权的公司以及医院均无权销售以及使用睿信系列产品。任何未

呼吸道病毒7项检测试剂

上海复星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呼吸道病毒 7 项检测 试剂 2011-1-10

呼吸道病毒 7 项检测试剂 目录 1.概述 (1) 2.D3 Ultra DFA试剂 (2) 2.1D 3 Ultra DFA试剂规格 (2) 2.2 3 Ultra DFA试剂用途 (2) D 2.3D 3 Ultra DFA试剂特点和优势 (2) 2.4D 3 Ultra DFA试剂实验操作步骤 (3) 2.5 3 Ultra DFA试剂实验结果判读 (4) D 3.D3 Ultra DFA试剂竞争优 势 (5) 3.1检验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5) 3.2市场竞争 (5) 附录 1七种病毒检测的临床意义 (7) 附录 2实验室所需设备清单(试剂盒中不含) (8) 附录 3进口荧光显微镜参数 (9)

1.概述 日常生活中,几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往往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 便,有些甚至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在医院和急诊室中, 这些呼吸道病毒也 常常是诊断和治疗的难题。 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包括: A 型(甲型)流感病毒, B 型(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腺病毒,副流感病毒 1 型,副流感病毒 2 型和副流感病毒 3 型。在病毒检测方法中, 抗原检测 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 1. 可以用于病 毒的早期诊断,这对治疗非常重要; 2. 快速、简便的诊断方法,短时间内得出结果,节省实验室的劳动力和成本。 DHI 公司的 D 3 Ultra DFA 试剂属于抗原检测 中的直接免疫荧光法 。该试剂可以同时筛查和鉴定出常见的 7 种呼吸道病毒。 D 3 Ultra DFA 试剂主要的测试对象为婴幼儿和儿童,所以目标客户群体为: 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和有儿科的三甲医院。

呼吸道病毒项检测试剂

呼吸道病毒项检测试剂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上海复星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呼吸道病毒7项检测试 剂 2011-1-10

呼吸道病毒7项检测试剂目录

1.概述 日常生活中,几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往往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有些甚至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在医院和急诊室中,这些呼吸道病毒也常常是诊断和治疗的难题。 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包括:A型(甲型)流感病毒,B型(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副流感病毒1型,副流感病毒2型和副流感病毒3型。在病毒检测方法中,抗原检测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1.可以用于病毒的早期诊断,这对治疗非常重要;2.快速、简便的诊断方法,短时间内得出结果,节省实验室的劳动力和成本。DHI公司的D3Ultra DFA试剂属于抗原检测中的直接免疫荧光法。该试剂可以同时筛查和鉴定出常见的7种呼吸道病毒。 D3Ultra DFA试剂主要的测试对象为婴幼儿和儿童,所以目标客户群体为: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和有儿科的三甲医院。

2.D3Ultra DFA试剂 2.1D3Ultra DFA试剂规格 D3Ultra DFA试剂分为7项呼吸道病毒筛查试剂和7项呼吸道病毒鉴定试剂。检测病毒种类:A型(甲型)流感病毒,B型(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1、2、3型副流感病毒。具体规格如下:筛查试剂:10mL,可用于400次测试 鉴定试剂:每项鉴定试剂2mLX7,可用于80次测试 另外,每盒试剂中含有40x浓缩洗液25mL,固定液15mL,正常鼠丙种球蛋白试剂10mL(用于阴性质控),含有7种呼吸道病毒抗原的阳性质控板5块。 2.2D3Ultra DFA试剂用途 D3Ultra DFA试剂能对疑似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患者进行快速的病毒筛查和鉴定。及时、准确地诊断对于病人的治疗非常重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病毒治疗针对性强 金刚烷乙胺、瑞乐沙、奥司他韦(达菲)等是抗流感病毒的特效药。 RSV和副流感病毒可以使用利巴韦林和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 目前没有专门的抗腺病毒药物,主要采取支持疗法。 2、病毒治疗有时效性 大部分呼吸道病毒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比如,奥司他韦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是一种强效的高选择性的流感病毒NA抑制剂,它主要通过干扰病毒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的传播。因此,在出现流感症状的48小时内使用奥司他韦才有用,过了这个时间段后疗效甚微。 3、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病毒不同于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等原核生物,其对抗生素不敏感,不能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准确的诊断能帮助医生确定是否使用抗生素来治疗病人。 2.3D3Ultra DFA试剂特点和优势 1、产品几乎覆盖了所有常见呼吸道病毒的诊断

呼吸道病毒7项检测试剂

某复星医学科技发展某 呼吸道病毒7项检测试 剂 2011-1-10 呼吸道病毒7项检测试剂 目录 1.概述1 2.D3Ultra DFA试剂1 2.1 D3Ultra DFA试剂规格1 2.2 D3Ultra DFA试剂用途2 2.3 D3Ultra DFA试剂特点和优势2 2.4 D3Ultra DFA试剂实验操作步骤3 2.5 D3Ultra DFA试剂实验结果判读4 3.D3Ultra DFA试剂竞争优势5

3.1 检验的特异性和灵敏度5 3.2 市场竞争5 附录1 七种病毒检测的临床意义6 附录2 实验室所需设备清单(试剂盒中不含)7 附录3 进口荧光显微镜参数8 1.概述 日常生活中,几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往往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有些甚至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在医院和急诊室中,这些呼吸道病毒也常常是诊断和治疗的难题。 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包括:A型(甲型)流感病毒,B型(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副流感病毒1型,副流感病毒2型和副流感病毒3型。在病毒检测方法中,抗原检测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1. 可以用于病毒的早期诊断,这对治疗非常重要;2. 快速、简便的诊断方法,短时间内得出结果,节省实验室的劳动力和成本。DHI公司的D3Ultra DFA试剂属于抗原检测中的直接免疫荧光法。该试剂可以同时筛查和鉴定出常见的7种呼吸道病毒。 D3Ultra DFA试剂主要的测试对象为婴幼儿和儿童,所以目标客户群体为: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和有儿科的三甲医院。 2.D3Ultra DFA试剂 2.1 D3Ultra DFA试剂规格 D3Ultra DFA试剂分为7项呼吸道病毒筛查试剂和7项呼吸道病毒鉴定试剂。检测病毒种类:A型(甲型)流感病毒,B型(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1、2、3型副流感病毒。具体规格如下:

呼吸道病原体抗原七项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呼吸道病原体抗原七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一、呼吸道病毒简介 呼吸道病毒是指一大类能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仅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主要引起呼吸道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据统计,90%以上急性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包括:A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B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1、2和3型,各种病毒在电镜下的形态见图1。 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 图1 各种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 二、呼吸道病毒临床诊断 现有的主要方法:1、抗原检测;2、抗体检测;3、病毒分离培养;4、分子生物学方法等。现将上述检测方法的优劣小结于表1。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 表1 四种呼吸道病毒检测方法的比较 检测方法优点缺点 病毒分离培养特异性高,金标准培养条件要求高、灵敏度低,标本中病原体量少时,易致假阴性。 抗原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法较快速有非特异性反应 间接免疫荧光法简便、快速 有非特异性反应需要使用荧光显微镜 直接免疫荧光法简便、快速、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 且可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需要使用荧光显微镜 抗体检测灵敏度、特异性较高对疾病早期诊断没有太大帮助 分子生物学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很高操作繁琐,价格昂贵 三、呼吸道病原体抗原的优越性 1、从理论上讲,只要有病毒感染,通过抗原检测都能鉴定出,而抗体检测却要在人体产

生免疫应答以后才能进行鉴定。 2、机体产生IgM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而有免疫缺陷或免疫系统不健全的个体如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的小孩,其产生抗体往往需要更久,且抗体产生的水平也较低。若检测的是IgG,则不能很好地区分既往感染和急性感染。 因此,抗原检测的方法对婴幼儿和儿童的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用药指导比抗体法更有优势(详见表2)。 表2 呼吸道病毒抗体检测和抗原检测的比较 病原体抗体IgM检测病原体抗原检测 检测最佳时间一般在感染一周左右病毒感染出现症状后即可检测出 临床意义 回顾性诊断,适用于疾病后期的诊断, 多用于循证医学可用于疾病早期诊断 对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检测灵敏度不能很好地检测变异的病毒 将多种抗体进行组合,能更好地应对变异 的病毒 检测方法 一般使用酶联免疫(ELISA)或者间接免疫 荧光法,有非特异性荧光一般使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几乎没有非特异性反应 四、为什么要早期全面检测? 1、病毒治疗针对性强 2、病毒治疗有时效性 3、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五、项目开展的价值和社会效益分析 本项目可用于呼吸道病原学的研究;提高医院对呼吸道病毒的诊疗水平;还可用于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监控等。 六、呼吸道病原体检测 我们检验中心/遗传所于3月20日正式开展了“呼吸道病原体抗原7项”。该检验组合包含了甲型流感、乙型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1、2和3型7种抗原的检测。收费标准:326.0元/次,不接受单项申请。 临床意义: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早期诊断和鉴定诊断。 标本采集和报告时间:鼻咽拭子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暂定于每周五4:30pm发出检验报告。 欢迎各临床保健科室踊跃开单,我们将竭诚地为临床服务。咨询电话:临床免疫学检验室,2313065(外线);3065(内线)。 撰稿:罗桂香,编辑:周玉球

七项呼吸道病毒检测试剂盒 鉴定 使用说明书

七项呼吸道病毒检测试剂盒(鉴定)使用说明书 【产品名称】 通用名称:七项呼吸道病毒检测试剂盒 英文名称:D3 Ultra DFA Respiratory Virus Screen & ID Kit 【包装规格】 鉴定试剂:80人份/盒 【预期用途】 用于临床定性检测7种呼吸道病毒:甲型(A型)流感病毒,乙型(B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1、2和3型。 【检验原理】 荧光素(FITC)标记的单克隆抗体与病毒抗原结合,形成稳定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呈现特异性绿色荧光。 【主要组成成份】 组份名称规格主要成分 1 DFA染色试剂鉴定试剂流感A试剂: 2 mL 每试剂瓶为一项与病毒 抗原相对应的荧光单克 隆抗体 流感B试剂:2 mL 腺病毒试剂:2 mL 呼吸道合胞病毒试剂:2 mL 副流感1试剂:2 mL 副流感2试剂:2 mL 副流感3试剂:2 mL 2 40X浓缩洗液25 mL PBS 3 固定液15 mL 甘油 4 阳性质控板5块包被病毒抗原 【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2oC-8oC避光保存18个月。 【适用仪器】 荧光显微镜,激发波长490 nm,发射波长520 nm。 【样本要求】 鼻咽部取样后保存于生理盐水中,应在24小时内送检。 【检验方法】 1、取样:用鼻咽拭子从病人的鼻咽部取样或者使用鼻腔灌洗液,将鼻咽拭子放入储存管中(含有生理盐水)。 2、样本准备步骤: ①将样本充分震荡混匀约10-15秒。 ②在400-600xg转速下离心5-10分钟。 ③弃上清。 ④在沉淀中加2-3 mL PBS缓冲液(不能使用试剂盒中的浓缩洗液),充分震荡混匀约10-15秒。 ⑤在400-600xg转速下离心5-10分钟。 ⑥吸走上清和黏液层,小心不要吸到沉淀。 ⑦重复步骤4到6,直至黏液层被完全去除。 ⑧在沉淀中加0.5-1 mL的PBS缓冲液。 ⑨用移液器反复吹吸来重悬细胞沉淀,形成一个略混浊的悬液。 3、直接样本测试步骤: ①在8孔板上的孔内滴加25 μL的细胞悬浊液,每样本需滴加七孔。 ②样本完全风干。

医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14-呼吸道病毒

医学微生物习题 第26章呼吸道病毒测试题 一. 名词解释 1.抗原漂移 2.抗原转变; 3. 神经氨酸酶 (neuraminidase,NA) 4. 血凝素 (hemagglutinin, HA) 二. 填空 1.呼吸道病毒包括、、、、、 、等。 2.流感病毒根据抗原的不同,可分为、、三型。 3.决定流感病毒亚型的特异性抗原是和 . 4.流感病毒的核酸类型是 , 其显著特点是 . 5.流感病毒的核心由 , 和组成. 6.流感病毒的结构由 , 和组成. 其吸附细胞的结构是 , 成熟病毒自细胞膜上的释放依赖的水解作用. 7.流感病毒的包膜镶嵌着2种糖蛋白刺突,即呈柱状的和呈蘑菇状的 . 8.麻疹病毒感染除引起麻疹外,少数患者尚可并发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即和 . 9.腮腺炎病毒除引起患者双侧或单侧腮腺肿大炎症外,20%男性患者并发,5%女性患者并发 . 10.孕妇在妊娠5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后临床表现多为 ,而其胎儿或新生儿易患综合征. 11.腺病毒为双链线状DNA,无包膜病毒,其蛋白衣壳由240个壳粒和12个 壳粒共同构成20面立体对称球状体,并在20面体每一顶角壳粒各伸出一纤维隆起. 12.少年儿童和成人普通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由或感染引起. 三. 单选题 1.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 A.流行性感冒杆菌 B.流感病毒 C.副流感病毒 D.呼吸道合胞病毒 E.鼻病毒 2.普通感冒的最常见病原是 A.流感病毒 B.副流感病毒 C.腺病毒 D.风疹病毒 E.鼻病毒和冠状病毒 3.可引起全身感染的呼吸道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麻疹病毒 C.鼻病毒 D.冠状病毒 E.腮腺炎病毒 4.麻疹疫苗的接种对象为 A.新生儿 B.二月龄婴儿 C.四月龄婴儿 D.六月龄婴儿 E.八月龄婴儿 5.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是一种由 A.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亚急性感染 B.麻疹病毒引起的持续感染 C.疱疹病毒引起的隐伏感染 D.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 E.狂犬病毒引起的慢性感染 6. 流感病毒的分型根据是 A.所致疾病的临床特征 B.RNA多聚酶抗原 C.核蛋白和内膜蛋白抗原 D.血凝素(HA) E.神经氨酸酶(NA) 7. 抗流感病毒感染的主要免疫因素是 A.干扰素 B.细胞免疫 C.粘膜局部神经氨酸酶抗体 D.粘膜局部血凝素抗体` E.血清中血凝素抗体 8. 流感病毒最易变异的结构是 A.甲型流感病毒的HA B.乙型流感病毒的HA C.核蛋白 D.M蛋白 E.RNA多聚酶 9. 造成流感世界性大流行的原因是 A.流感病毒型别多,毒力强 B.流感病毒抗原性弱,免疫力不强 C.HA和NA之间易发生基因重组 D.甲型流感病毒易形成新的亚型 E.HA和NA易发生点突变 10. 甲型流感病毒分型的依据是 A.核蛋白 B.血凝素 C.神经氨酸酶 D.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 E.多聚RNA 酶 11.流行性腮腺炎的常见并发症是 A.脑膜炎 B.肺炎 C.肝炎 D.肾炎 E.睾丸炎或卵巢炎 12.核酸类型为DNA的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副流感病毒 C.呼吸道合胞病毒 D.腺病毒 E.麻疹病毒 13.抗原型别最多的呼吸道病毒是 A.腺病毒 B.流感病毒 C.副流感病毒 D.麻疹病毒 E.鼻病毒 14.抗原只有一个型别的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副流感病毒 C.腺病毒 D.腮腺炎病毒 E.鼻病毒 15.可使感染细胞发生融合的病毒是

呼吸道病毒项检测试剂精修订

呼吸道病毒项检测试剂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上海复星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呼吸道病毒7项检测试 剂 2011-1-10

呼吸道病毒7项检测试剂目录

1.概述 日常生活中,几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往往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有些甚至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在医院和急诊室中,这些呼吸道病毒也常常是诊断和治疗的难题。 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包括:A型(甲型)流感病毒,B型(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副流感病毒1型,副流感病毒2型和副流感病毒3型。在病毒检测方法中,抗原检测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1.可以用于病毒的早期诊断,这对治疗非常重要;2.快速、简便的诊断方法,短时间内得出结果,节省实验室的劳动力和成本。DHI公司的D3Ultra DFA试剂属于抗原检测中的直接免疫荧光法。该试剂可以同时筛查和鉴定出常见的7种呼吸道病毒。 D3Ultra DFA试剂主要的测试对象为婴幼儿和儿童,所以目标客户群体为: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和有儿科的三甲医院。

2.D3Ultra DFA试剂 2.1D3Ultra DFA试剂规格 D3Ultra DFA试剂分为7项呼吸道病毒筛查试剂和7项呼吸道病毒鉴定试剂。检测病毒种类:A型(甲型)流感病毒,B型(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1、2、3型副流感病毒。具体规格如下:筛查试剂:10mL,可用于400次测试 鉴定试剂:每项鉴定试剂2mLX7,可用于80次测试 另外,每盒试剂中含有40x浓缩洗液25mL,固定液15mL,正常鼠丙种球蛋白试剂10mL(用于阴性质控),含有7种呼吸道病毒抗原的阳性质控板5块。 2.2D3Ultra DFA试剂用途 D3Ultra DFA试剂能对疑似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患者进行快速的病毒筛查和鉴定。及时、准确地诊断对于病人的治疗非常重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病毒治疗针对性强 金刚烷乙胺、瑞乐沙、奥司他韦(达菲)等是抗流感病毒的特效药。 RSV和副流感病毒可以使用利巴韦林和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 目前没有专门的抗腺病毒药物,主要采取支持疗法。 2、病毒治疗有时效性 大部分呼吸道病毒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比如,奥司他韦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是一种强效的高选择性的流感病毒NA抑制剂,它主要通过干扰病毒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的传播。因此,在出现流感症状的48小时内使用奥司他韦才有用,过了这个时间段后疗效甚微。 3、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病毒不同于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等原核生物,其对抗生素不敏感,不能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准确的诊断能帮助医生确定是否使用抗生素来治疗病人。 2.3D3Ultra DFA试剂特点和优势 1、产品几乎覆盖了所有常见呼吸道病毒的诊断

免疫荧光检测呼吸道病毒

成人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检测 摘要: 目的了解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成人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对2007年4月-2008年6月住院的399名16-87岁呼吸道疾病患者痰标本进行七种病毒检测。结果399例患者中病毒检测阳性者54例,病毒总体阳性率13.53%。首位病毒为呼吸道合胞病毒29例(7.27%)和流感病毒A型27例(6.77%),其次为副流感病毒3型17例(4.26%)、副流感病毒1型13例(3.26%)、腺病毒5例(1.25%)、流感病毒B型2例(0.50%)和副流感病毒2型2例(0.50%),混合感染22例(5.51%)。64-87岁年龄组病毒检出率最高(18.12%),32-47岁年龄组病毒检出率最低(6.94%)。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均有病毒检出,其中以COPD检出率最高(16.67%),其次是哮喘(15.38%)。结论病毒在成人呼吸道感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感染主要集中在48-87岁年龄阶段(15.38%),COPD 和哮喘病毒感染率最高,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病毒A型最为常见。 关键词呼吸道病毒感染;成人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 feature of respiratory tract viral infection in the adults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Methods From April 2007 to June 2008, a total of 399 hospitalized adults were studied.Sputum were screened for virus by direct immunofluorescent (DIF) assay.Results Virus was identified in 54 patients ( 13.53%) .The most prevalent was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es (RSV) (29, 7.27%) , followed by influenza A (27, 6.77%) , parainfluenza 3(17,4.26%) , parainfluenza 1(13,3.26%) , adenovirus (5, 1.25 %) ,influenza B (2, 0.50 %) , parainfluenza 2 (2, 0.50%) , and mixed viral infection(22, 5.51%).The highest virus detection rate (18.12%) occur in adults between 64 and 87 years, virus detection rate of the lowest (6.94%) exist in 37-47-year-old.Pneumonia, bronchitis, bronchiectasis, asthma,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have detected the virus, with the highest detection rate of COPD (16.67%), followed by asthma (15.38%).Conclusions Viruses st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adults and was concentrated in the 48-87 age group(15.38%), the infection rate of COPD and asthma was the highest.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and influenza A virus was the most common types. Key words Respiratory tract viral infection;Adults 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2007年4月-2008年6月随机选择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呼吸 科住院病人399例。其中年龄16岁-87岁,男性214例,女性185例。 2.设备及试剂荧光显微镜(TS100),离心机(TGL20LM),漩涡混合器(XH-B), 37℃培养箱(SKP-02.500),直接免疫荧光试剂盒(3137,chemicon)。 3.病毒抗原检测 标本收集和处理由专职护士将塑料导管经鼻腔插入7-8cm达到咽部以下诱导吸取1-2ml分泌物于10ml无菌离心管中[1],-40℃冻存。实验时取出标本,向离心管中加入4-8ml冷PBS,4℃放置3-4个小时,用漩涡混合器震荡3-5分钟后,标本液转移入1.5mlEP管中,1000-6000r/min离心5-10分钟,弃去上清液,如果有粘液也一并弃去。沉淀物再加入1ml冷PBS震荡3-5分钟,1000-6000r/min

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讲课教案

“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一、呼吸道病毒简介 呼吸道病毒是指一大类能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仅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主要引起呼吸道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据统计,90%以上急性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包括:A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B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1、2和3型。 二、呼吸道病毒临床诊断 现有的主要方法:1、抗原检测;2、抗体检测;3、病毒分离培养;4、分子生物学方法等。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 三、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的优越性 1、从理论上讲,只要有病毒感染,通过抗原检测都能鉴定出,而抗体检测却要在人体产生免疫应答以后才能进行鉴定。 2、机体产生IgM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而有免疫缺陷或免疫系统不健全的个体如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的小孩,其产生抗体往往需要更久,且抗体产生的水平也较低。若检测的是IgG,则不能很好地区分既往感染和急性感染。 因此,抗原检测的方法对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用药指导比抗体法更有优势。 四、为什么要早期全面检测? 1、抗病毒治疗针对性强。

2、抗病毒治疗有时效性。 3、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五、项目开展的价值和社会效益分析 本项目可用于呼吸道病原学的研究;提高医院对呼吸道病毒的诊疗水平;还可用于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监控等。 六、呼吸道病原体检测 检验科正式开展了“呼吸道病毒抗原7项”检测。该检验组合包含了甲型流感、乙型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1、2和3型7种抗原的检测。 临床意义: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早期诊断和鉴定诊断。 标本采集和报告时间:鼻咽拭子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欢迎各临床科室踊跃开单,我们将竭诚地为临床服务。咨询电话:临床微生物室,6825621。

呼吸道病原体抗原七项的检测及临床意义Word版

检验医学资讯(201403) “呼吸道病原体抗原七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一、呼吸道病毒简介 呼吸道病毒是指一大类能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仅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主要引起呼吸道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据统计,90%以上急性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包括:A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B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1、2和3型,各种病毒在电镜下的形态见图1。 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 图1 各种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 二、呼吸道病毒临床诊断 现有的主要方法:1、抗原检测;2、抗体检测;3、病毒分离培养;4、分子生物学方法等。现将上述检测方法的优劣小结于表1。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 表1 四种呼吸道病毒检测方法的比较 检测方法优点缺点 病毒分离培养特异性高,金标准培养条件要求高、灵敏度低,标本中病原体量少时,易致假阴性。 抗原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法较快速有非特异性反应 间接免疫荧光法简便、快速 有非特异性反应需要使用荧光显微镜 直接免疫荧光法简便、快速、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 且可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需要使用荧光显微镜 抗体检测灵敏度、特异性较高对疾病早期诊断没有太大帮助分子生物学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很高操作繁琐,价格昂贵三、呼吸道病原体抗原的优越性

1、从理论上讲,只要有病毒感染,通过抗原检测都能鉴定出,而抗体检测却要在人体产生免疫应答以后才能进行鉴定。 2、机体产生IgM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而有免疫缺陷或免疫系统不健全的个体如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的小孩,其产生抗体往往需要更久,且抗体产生的水平也较低。若检测的是IgG,则不能很好地区分既往感染和急性感染。 因此,抗原检测的方法对婴幼儿和儿童的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用药指导比抗体法更有优势(详见表2)。 表2 呼吸道病毒抗体检测和抗原检测的比较 病原体抗体IgM检测病原体抗原检测 检测最佳时间一般在感染一周左右病毒感染出现症状后即可检测出 临床意义 回顾性诊断,适用于疾病后期的诊断, 多用于循证医学可用于疾病早期诊断 对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检测灵敏度不能很好地检测变异的病毒 将多种抗体进行组合,能更好地应对变异 的病毒 检测方法 一般使用酶联免疫(ELISA)或者间接免疫 荧光法,有非特异性荧光一般使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几乎没有非特异性反应 四、为什么要早期全面检测? 1、病毒治疗针对性强 2、病毒治疗有时效性 3、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五、项目开展的价值和社会效益分析 本项目可用于呼吸道病原学的研究;提高医院对呼吸道病毒的诊疗水平;还可用于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监控等。 六、呼吸道病原体检测 我们检验中心/遗传所于3月20日正式开展了“呼吸道病原体抗原7项”。该检验组合包含了甲型流感、乙型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1、2和3型7种抗原的检测。收费标准:326.0元/次,不接受单项申请。 临床意义: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早期诊断和鉴定诊断。 标本采集和报告时间:鼻咽拭子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暂定于每周五4:30pm发出检验报告。 欢迎各临床保健科室踊跃开单,我们将竭诚地为临床服务。咨询电话:临床免疫学检验室,2313065(外线);3065(内线)。

呼吸道病毒及检验 - 湖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网

怀化医专《微生物学检验》教案编号:

第三十五章呼吸道病毒及检验 呼吸道病毒:是指主要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引起呼吸道以及全身感染。 临床上的急性呼吸感染中有90~95%是由这群毒引起的。 主要种类: 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 副粘病毒科: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 其他病毒如:风疹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呼肠孤病毒等。粘病毒(Orthomyxovirus):是指对人或某些动物红细胞表面的粘蛋白有亲和性 的病毒。 正、副粘病毒的分别以其核酸是否分节段为标准,分节段者为正粘病毒,不分节段者为副粘病毒。 第一节流行性感冒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是引起流感的病原体,流感是一种上呼吸道急性传染病,它传染性强、传播快、潜伏期短、发病率高,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危害极大。 分为:甲、乙、丙三型。以甲型为例进行介绍。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结构 具有多形态,有的呈丝状、有的呈杆状,但一般为球形,病毒的直径为80~120nm,丝状体长短不一,长度有时可达4000nm,直径与球形病毒相同。 结构:由内向外分三个部分:核心 基质蛋白(M蛋白) 包膜 1、核心: 含:7-8段卷曲的单负股RNA(每段编码一种病毒蛋白)及包绕其周围的核蛋白(NP)、RNA多聚酶。 甲、乙型流感病毒为8个节段,丙型为7个节段,其基因组分节段的特点使本病毒在复制中易发生基因重组,导致基因编码的蛋白抗原发生变异而出现新亚型。 2、基质蛋白(M蛋白) 位于核心与包膜之间,具保护核心及维持病毒外形的作用,其抗原性稳定,

具有型特异性。 3、包膜 为脂质双层,来源于宿主细胞膜。其上嵌有两种刺突(糖蛋白): (1)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 : 有如病毒的钥匙,用来打开及入侵人类或动物的细胞。 是第4段RNA编码的糖蛋白,HA能与多种动物(如鸡、豚鼠)和人的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受体相结合,引起红细胞凝集。该凝集可被相应抗体抑制(血凝抑制试验)。 其抗原性最易发生变异。它是流感病毒亚型划分的另一依据。 (2)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 是第6段RNA编码的糖蛋白,具有酶活性,可水解宿主细胞表面糖蛋白末端的N-乙酰神经氨酸,有利于成熟病毒的释放。 神经氨酸酶的抗原结构较易发生变异,它是流感病毒亚型的划分依据之一。目前已发现HA有15种(H1-H15),NA有9种(N1-N9),所有亚型均可从禽类中分离到,但带有病毒的禽鸟未必会发病。 至今人类流行的亚型主要是由H1、H2、H3和N1、N2几种抗原构成。 (二)分型与变异 1、分型: 根据核蛋白抗原、M蛋白抗原的不同,将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和丙(C)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又根据其表面血凝素及神经氨酸酶抗原性的不同再分为若干亚型。 2、变异: 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抗原性比较稳定;甲型的表面抗原HA、NA最易变异,二者可同时变异,也可分别发生。 自1934年分离出甲型流感病毒以来,已发生多次世界性的大流行,以及大流行期间的小流行。 其变异的幅度小,属于量变,可引起中小规模流感的流行,称抗原漂移(Antigen drift),(这种变易是核酸序列的点突变,致使HA或HA抗原决定簇发生某些改变,并在免疫人群中被选择出来)。 若变异幅度大,(即新毒株的HA和/或NA完全与前次流行株失去联系),形成新的亚型,系质变,可以引起大规模甚至世界性的流感流行,称抗原转变(Antigenic shift)。是由核酸序列不断的突变积累或外来基因片断重组所致。

第26章 呼吸道病毒

第26章呼吸道病毒 一、名词解释 1.antigenic shift 2.antigenic drift 二、填空题 1. SARS的病原体是_______。 2.流感病毒根据_______和_______抗原性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型。 3.流感病毒的核心为_______,含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流感病毒的包膜镶嵌着2种糖蛋白刺突,即呈柱状的_______和呈蘑菇状的_______。 5.麻疹病毒是_______的病原体,还与______________的发生有关。 6.风疹病毒最严重的危害是通过垂直传播引起______________,胎儿或新生儿风疹三征是指________、________和先天性耳聋。 三、单项选择题 1.引起流感世界性大流行的病原体是 A.流感杆菌 B.甲型流感病毒 C.乙型流感病毒 D.丙型流感病毒 E.副流感病毒 2.以下基因分节段的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副流感病毒 C.呼吸道合胞病毒 D.风疹病毒 E.麻疹病毒 3.对流感病毒血凝素的错误叙述是 A.可凝集人和动物的红细胞 B.由糖肽三聚体构成 C.HA2具有酶活性,可水解宿主细胞膜 D.具有抗原性且易变异 E.其相应抗体可中和感染 4.对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错误叙述是 A.结构为蘑菇状的糖肽四聚体 B.具有膜融合活性,促使病毒释放 C.可破坏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促使病毒释放 D.具有抗原性且易变异 E.其相应抗体可阻止病毒释放 5.流感病毒分型的根据是

A.所致疾病的临床特征 B.流行病学特征 C.核蛋白和基质蛋白的抗原性 D.血凝素(HA) E.神经氨酸酶(NA) 6.甲型流感病毒分亚型的依据是 A.核蛋白 B.血凝素 C.M蛋白 D.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 E.多聚RNA酶 7.下列抗原性易变异的病毒是 A.脊髓灰质炎病毒 B.麻疹病毒 C.狂犬病毒 D.甲型流感病毒 E.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8.不引起病毒血症的病毒是 A.风疹病毒 B.腮腺炎病毒 C.流行性感冒病毒 D.脊髓灰质炎病毒 E.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9.上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病原体是 A.流感病毒 B.副流感病毒 C.腺病毒 D.风疹病毒 E.鼻病毒 10.呼吸道病毒中可引起胎儿感染的是 A.麻疹病毒 B.流感病毒 C.呼吸道合胞病毒 D.风疹病毒 E.呼肠孤病毒 四、问答题 1.呼吸道病毒主要包括哪些?各引起何种病? 2.简述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其主要结构成分的功能。 3.甲型流感病毒为什么易引起世界性大流行? 4.从流感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特征,来阐述对流行性感冒的预防策略和措施。 5.简述麻疹病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引起疾病和特异性预防原则。 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 1. SARS冠状病毒 2.核糖核蛋白、M蛋白、甲、乙、丙 3.核衣壳、RNA、核蛋白、RNA聚合酶 4.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5.麻疹、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6.胎儿先天性感染、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心脏病 三、选择题 1~5 .B A C B C 6~10 D D C E D

病毒习题2呼吸道病毒

填空 1.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风疹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呼肠病毒等。 2.流感病毒根据流感病毒核糖核蛋白和M抗原(NP和MP)抗原的不同,可分为甲、乙、丙三型。 3.决定流感病毒亚型的特异性抗原是 HA(血凝素)和 NA(神经氨酸酶) . 4.流感病毒的核酸类型是单股负链RNA , 其显著特点是分7~8个节段且容易发生基因重组 . 5.流感病毒的核心由RNA,核蛋白和RNA聚合酶组成. 6.流感病毒的结构由核心,内膜和外膜组成. 其吸附细胞的结构是HA , 成熟病毒自细胞膜上的释放依赖 NA 的水解作用. 7.流感病毒的包膜镶嵌着2种糖蛋白刺突,即呈柱状的 HA 和呈蘑菇状的 NA . 8.麻疹病毒感染除引起麻疹外,少数患者尚可并发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即麻疹迟发性脑炎和 SSPE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

9.腮腺炎病毒除引起患者双侧或单侧腮腺肿大炎症外,20%男性患者并发睾丸炎 ,5%女性患者并发卵巢炎. 10.孕妇在妊娠5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后临床表现多为轻微 ,而其胎儿或新生儿易患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11.腺病毒为双链线状DNA,无包膜病毒,其蛋白衣壳由240个六邻体壳粒和12个五邻体壳粒共同构成20面立体对称球状体,并在20面体每一顶角壳粒各伸出一纤维隆起. 12.少年儿童和成人普通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由鼻病毒或冠状病毒感染引起. 三. 单选题 1.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 A.流行性感冒杆菌 B.流感病毒 C.副流感病毒 D.呼吸道合胞病毒 E.鼻病毒 2.普通感冒的最常见病原是 A.流感病毒 B.副流感病毒 C.腺病毒 D.风疹病毒 E.鼻病毒和冠状病毒 3.可引起全身感染的呼吸道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麻疹病毒 C.鼻病毒 D.冠状病毒 E.腮腺炎病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