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词诵读《游子吟》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游子吟》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游子吟》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游子吟》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游子吟》教学设计

白沙中心小学陈方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母亲对儿子的慈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真挚感情。

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

2、教学创新点:低声吟诵《游子吟》,想像一位慈母在孩子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孩子缝制衣服的情景,演一演。教学理念:

品味情感升华体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汇报《三字经》

1、同学们,在我们每天的古诗词诵读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字经,现在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复习一下。(全班诵读三字经)

2、出示“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在这句三字经里,有一个《孟母三迁》的故事,你们知道吗?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生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二、学习《游子吟》

1、是呀,多么伟大的母亲啊,为了给孩子选择一个合适的环境,她不辞辛苦,竟搬了三次家,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她毫不犹豫,剪断了刚织好的布。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些伟大的母亲,请大家来看一下。(出示图片,教师简介)

2、出示《游子吟》图片,说一说,图中的母亲正在做什么?

3、这是一位正在为即将远行求学的儿子缝补衣裳的母亲。看到老母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为自己缝补衣裳,做为儿子,心里非常感动,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就叫《游子吟》。

4、(出示《游子吟》)有谁会读这首诗的,教师范读。

5、认识生字

6、学生自由练读,反复读,直到把这首诗读熟。

7、指名汇报读,同桌互读,全班齐读。

8、画出节奏,师生合作读两遍,跟师读一遍,自由练读,试着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9、小组互读,评议。

10、小组推荐读,全班评议。选出朗读能手。

11、小组讨论: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理解诗意:

慈母手中拿着针线,正给准备外出的儿子缝制衣服.母亲担心儿子走后迟迟回不来,就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更耐穿一些.正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儿子怎能报答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

9、出示第一句,指名读。想像一下,母亲在油灯下为儿子缝补衣裳的样子,试着做一做母亲的动作。师述:“夜深了,母亲还在灯下缝制着儿子远行要穿的衣服,缝啊缝啊,缝啊缝啊,眼睛累了,看不清了,母亲揉揉双眼,又继续缝,缝啊缝,油灯暗了,母亲用针尖挑了挑灯芯,又继续缝,缝啊缝,直缝到月亮升起又落下,直缝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天亮了。”缝了这么久的衣服,你有什么感受?是呀,为了自己的儿子,再苦再累,母亲也心甘情愿。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一句,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10、出示第二句,指名读,想一想,母亲心里会想些什么?

一位年轻的学子即将出门求学。想到天气已凉,孩子此去路途遥远,一个月、二个月,一年、二年……不知何时才能归来。老母亲心中一阵惆怅:就让他多带件衣服吧。她拿出针线,就着昏黄的灯光,为儿子缝制起衣服来。衣服上的针脚是那么致密,也许母亲想让儿子的衣服更耐穿、更结实些吧。一阵飞针走线后,看看在身边苦读的儿子,老母亲把油灯往儿子那边挪了挪,又拔下发簪,把灯芯拨亮一些,开

始穿针引线。望着老母亲眯缝的双眼,布满皱纹的额头,儿子的眼眶湿润了。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感动来读一读这一句。

11、师边说边画:“我们就像小草,妈妈就是温暖的阳光。有了阳光,小草才能破土而出,发芽长大。可是,小草长得再高,他也永远够不着太阳。就像我们做儿女的,即使我们做再多的事,也无法报答妈妈对我们付出的爱呀。所以大诗人孟郊才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出示第三句。)正如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给它的温暖,儿子的爱心又怎能报答得了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无限感激,替孟郊把这道诗读给他的母亲听吧。”(全班齐读)

12、同学们,其实我们每人都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妈妈。你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爱你的吗?

13、我们肚子饿了,是妈妈亲自下厨,为我们烹调可口的饭菜;我们的衣服脏了,也是妈妈一件一件为我们清洗干净,穿在身上;在我们生病的时候,还是妈妈给我们端水喂药,日夜照料,陪我们度过最难过的日子。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爱,把这首诗读给自己的妈妈听。谁愿意先来试一试。(指名配乐读)

三、拓展

1、古诗不仅可以读,还可以唱,让我们学一学,回家唱给我们的妈妈听。(出示歌唱录相,学唱古诗)

2、母爱是那潺潺的流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母爱是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灵。无论我们走出多远,飞出多高,母亲的目光都在我们的背后,永远牵挂着我们。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最无私的爱。正是因为有了这一颗颗伟大、无私的慈母心,生活才变得如此的丰富多采。

那么你又想怎样感谢你的妈妈呢?

3、让我们自己动手,为妈妈做一件小礼物吧。可以是一幅画,也可以是一封信。

4、母亲是春天的阳光,而我们则是土地上的小草,母亲用她的光和热温暖着我们,让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母亲的给予是无尽的,而我们的报答却是微薄的!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肺腑之言。让我们再一次带着对母亲的无限感恩来读一读这首诗。(全班齐读)在我们学习的三字经里,也有懂得孝敬父母的好孩子。让我们看看他是谁?(出示“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试讲一讲这个故事。

5、作业:不只是母亲,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是爱我们的,他就是你的爸爸,你的爷爷奶奶,你的亲人朋友,回家后,为那些爱你的人做一件事,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回报他们的爱。

《游子吟》教学反思

《游子吟》一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所作。它刻画了一位为外出的儿子精心缝制衣服的慈母形象。语言质朴简洁,然而内蕴深情,真切感人。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以一个“情”字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一直处于一种充满激情的状态中,渗透“母爱子孝”的人文思想,使得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在课前,我布置学生诵读《三字经》;讲《孟母三迁》的故事。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初步感悟了母爱的魅力。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

课堂上教师饱含深情的语言描述,拨动了学生情感的心弦,与学生一起感受诗人对母亲的深深的感激之情。接着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指名汇报读,同桌互读,全班齐读。调动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相互评价,选出朗读能手。此时的学生似乎有了一种默契,一种灵感,一下找到了朗读的“诀窍。”学生朗读情深意切,十分投入。课后我问孩子们:”你们今天出色的朗读让老师很惊异,为什么?有的说:“我们把对自己母亲的爱融入了诗文中。”还有的说:我是用心去读的。“多可爱的孩子!他们已领悟了朗读的真谛。

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诗歌要“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课文的编排中提供了一幅插图,我要求学生透过静止的画面想象人们的言行神,揣摩人物的内心。学生汇报时,王家新同学栩栩如生的描绘,使得学生眼角泛起晶莹的泪光。甚至听课的老师都被感动得直抹眼泪。这真是情到深处自落泪!

伟大无私的慈母心感动了学生,感动了听课老师。

我感谢我的学生,和我一起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我想:只要用心、用情,才会有真正的语文课堂。

诵读经典:《游子吟》教学设计

白沙中心小学陈方芳

2010、9、22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夜上受降城闻笛》 主备人:涟水县方渡中学张建军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2017年语文中考复习指南》指出:对于诗歌,尤其是古代诗词,常常将三个方面作为考查重点:①诗歌名句积累与运用;②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 ③具备初步欣赏诗歌的能力。 3?因为是课外诵读,所以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注重方法的点拨和目标的达成。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课前完成,当堂检查),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默写(当堂完成); 2?结合文旁注释和文下解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了解诗歌考察的形式(具体可查看《2017年语文中考复习指南》中“诗歌阅读指导”内容),结合试题,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默写。 教学难点:结合问题赏析诗歌,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 、学习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一)检查学生熟读、背诵情况;(齐读、点名背诵:建议中等生) (二)根据文旁注释和文下解读,结合课前预习情况,了解作者及写作景。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 1 / 2

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全诗语言自然流畅,构思新颖精巧, 意境清朗秀美,充分显示了青年李白的艺术天赋。 (三)围绕文旁注释和文下解读,回答问题。 1?试分析诗中所写的作者离乡的时间、地点以及描写的景物。 明确:秋天的夜晚,峨眉山,主要描写了山、月、江水。 2?诗中五个地名连用,试找出来,并说说其作用。 明确: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青衣江)、清溪、三峡、渝州;作用: 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3?文下解读中说“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再读全诗,试分析作者的复杂情感。 明确:对未来的憧憬、对家乡的依恋、对友人的思念等。 (四)背诵、默写《峨眉山月歌》 1.齐背; 2.独立默写; 3.对照文本订正(用不同色笔自己订正或互批) 二、按以上流程分别学习《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 建议:(一)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注重方法的点拨和目标的达成; (二)尽量围绕“文旁注释和文下解读”设计问题; 1?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可适当拓宽; 2?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提出问题。 (三)默写内容,下课收齐,教师再批阅。(了解默写情况) 三、完成《巩固练习》。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学习《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有感情地诵读直至准确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2、理解诗歌整体内容,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中的妙词佳句。 【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他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善于运用凝练简洁的笔触,表达出清寂幽邃的意境。这类诗中往往流露出淡泊襟怀。其实他对现实并未完全忘情,他有所感慨,有所期望,也有所指责,著有《常建集》。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李白(701年—762年),字,号,又号“谪仙人”。是伟大的 诗人,被后人誉为。与并称为。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2、作品简介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此诗抒写诗人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送友人》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自主学习】 1、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整体感知诗意。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 (2)多形式朗读,反复诵读直至背诵。 2、结合注释弄清诗歌大意,交流感悟,释疑解难。 【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探究《题破山寺后禅院》。 (1)诗中有两句诗各含有一个成语,请找出它们。 (2)颔联中的“曲”、“幽”、“深”等字眼,描绘了一幅怎么样的景象? ⑶尾联中的“万籁此中寂,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2、小组合作,探究《送友人》。

游子吟教学设计

《游子吟》——感受母爱 课题: 《游子吟》——感受母爱 课程简介: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唐诗、宋词、元曲更堪为其中三绝,千百年来光耀人间,滋润并哺育着华夏代代儿女。我所任教的华北油田东风小学,长期以来一直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为把学校打造成书香型校园,开展了“诵读国学经典,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游子吟》就是国学经典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中的一篇,通过《游子吟》的学习感受伟大的母爱。 教学内容分析: 《游子吟》唐代诗人孟郊写的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诗人只选取了一个看似平常而又饱含深情的场景: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衣。通过对母亲缝衣的细节和缘由,通过对母亲的神态、动作以及内心活动的描写,表现了人人皆知的伟大母爱。 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教授的是新入学的一年级的学生,学生们的学前知识储备差异大。有的孩子学前基础好,在入学前已经大量的识字和阅读,对古诗词有一定的了解和接触,而另一部分孩子则对语文的了解不多,字词理解力相对较差。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本课教学,设计使用了多

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自制的精美课件,吸引学生,在识字、朗读、理解等各个教学环节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利用古诗精练的语言,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诗文的内容,感受伟大的母爱。 教学设计思路 忆课文、引课题——知诗人、解诗题——解字词、悟诗意——连句意、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感受诗人的情感,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2、理解诗意,能说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3、通过学习,提高学习古诗的能力,培养记忆能力。 4、感受诗人对伟母爱的歌颂,陶冶纯洁高尚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通过读懂诗句,体会作者对母爱的颂扬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借生日》 师:谁还记得《借生日》一课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生:讲的是小云过生日时,妈妈送给她一只布熊并祝她生日快乐,而小云得知妈妈从来不过自己的生日时又把礼物送给妈妈,同时也把生日借给了妈妈,体现了母女之间互相关心的真情。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复习引出本课的主题——母爱)

二年级上册古诗文诵读教案

古诗文教学进度表

春晓 时间:2017.9.8 第1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有能力的同学能读出诗中的感情。 2.通过表演、猜测、讨论、绘画等形式,从整体上了解诗的大意。 3.在活动和对话中,体会诗的情趣,初步产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 引入激趣 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播放《春晓》教学电视片,让学生看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听配乐朗读。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孟浩然。 2. 初读感知 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所注的汉语拼音朗读这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注意读准下列字音:“觉”是多音字,在诗中读jué;“啼”是第二声。读后可以说说诗中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3. 精读理解 (1)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说说“晓”“眠”“觉”“啼”“知”等词的意思。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说给全班的同学听,同时屏幕上打出古诗意思的图画。 (3)看着屏幕上打出的画面,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4)朗读《春晓》,指导读出节奏和重音,读出韵脚。屏幕上打出这首诗,标明节奏和重音。 4. 品读领悟 (1)屏幕上出现古诗意思的画面,同时有配乐朗读,听了一遍后,学生跟读,然后指名朗读,大家评议。 (2)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读互背,全班背诵。 (3)屏幕再现图画,几只鸟站在开满桃花的枝头上,春燕在空中飞翔,地面有落花。 ①学生看着画面,背诵《春晓》。然后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背诵。 ②教师小结:诗人把握住“春晓”这一季节的时间和特点,把自己酣睡初醒的所感

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诵读学案答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学案 一、《竹里馆》 1、诗人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唐代诗人、画家,有“诗佛”的称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是苏轼称赞王维的话。 2、《竹里馆》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竹林中,一边弹琴一边吟唱或长啸;后两句说诗人独处深林中,却不感到孤独寂寞,因为有一轮皎洁的明月时时照耀自己或陪伴自己。全诗描绘出一幅月夜竹林弹琴吟咏图,表现出悠然闲适的心境和自得其乐的情趣,洋溢着一种诗情画意。 二、《春夜洛城闻笛》 1、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有“诗仙”的美誉。 2、诗中写到一首用笛子演奏的《折杨柳》曲,“折柳”二字一语双关,既指曲名《折杨柳》,也暗指诗人的客愁乡思(情感)。

3、《春夜洛城闻笛》开头从笛声写起,第二句渲染笛声无处不在、无处不闻。三、四两句写诗人情怀:听到抒发离别之苦的笛声,不由思念家乡和亲人。 三、《逢入京使》 1、诗人岑参,唐代边塞(种类)诗人,学过他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诗人在通往西域的大路上,偶遇返京的使者,寒暄中想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也创作了《逢入京使》。 2、第一句写东望故园长路漫漫的实景。第二句用了 夸张的修辞表达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稍口信回家报平安做了铺垫。三、四句则是模拟了行者匆匆的口气。全诗以平实的语言抒写了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牵挂的复杂情感。 四、《晚春》 1、诗人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2、这是一首写暮春或晚春(季节)的诗歌,第一、二句用拟人的手法写花草树木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第三、四句也用拟人的手法写了杨花榆荚在风中纷纷飘落,如雪花般飞舞。在描绘景色中,诗人抒发了自己对春天大好时光的珍惜或留恋情感,也寄寓了人们应该 抓紧时机去创造人生价值的人生道理。 3、“杨花榆荚”虽然“无才思”,但不因此沮丧藏拙,还在努力为晚春增添一景。对此,诗人的态度是赞赏。

幼儿园大班古诗游子吟教案

幼儿园大班古诗游子吟教案 让幼儿初步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学习按照古诗的韵律、节奏朗诵。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学会体贴、孝敬母亲,激发心中热爱母亲的情感。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古诗游子吟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园大班古诗游子吟教案篇一【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学习按照古诗的韵律、节奏朗诵。 2、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学会体贴、孝敬母亲,激发心中热爱母亲的情感。 【活动准备】 《游子吟》视频,《游子吟》背景图,歌曲《游子吟》。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游子吟》,渗透古诗意境。 1、听故事引题 从前唐朝有个诗人叫孟郊,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他的母亲忙着给他缝制着衣裳,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逢着,她想,儿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她望着儿子说; 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孟郊无摸着身上的衣裳,注视着那又细又密

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就象春天里太阳的光辉,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母亲的爱孟郊永远铭记在心理,就在他五十岁那年写成一首著名的古诗叫《游子吟》。 2、提问理解古诗意境 提问:故事里有谁?他们都干了什么事情? 古诗的题目叫什么?是谁写的? 二、借助视频、古诗新唱,初步欣赏、理解古诗。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把握古诗的韵律、节奏,请幼儿欣赏。 提问:你在古诗里听到了什么?(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完整的诗句回应) 2、借助视频再次欣赏古诗,熟悉理解古诗。 帮助幼儿理解游子、寸草、三春晖等词语的含义,幼儿尝试跟念古诗。 3、欣赏古诗新唱《游子吟》,帮助记忆古诗内容。 三、通过朗诵古诗《游子吟》,进一步理解古诗。 1、根据图片,引导幼儿完整朗诵古诗。 2、请个别、分组、集体等朗诵形式进行朗诵表演。 3、根据图片,教师给幼儿解释古诗《游子吟》的意思。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孟郊写的,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

(完整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优秀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朗读、背诵四首诗。 2.把握诗作的内容和语言特点,理解诗歌意境;提高分析鉴赏诗词的能力。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四首诗,积累古诗名句。 2.理解诗歌大意和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意境,理解诗歌主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介绍 1.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其诗文多指陈或讽喻时政之作。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一些写景抒情的小诗笔调多清俊生动。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代表作有《清明》《赤壁》《过华清宫》《江南春》《题乌江亭》等。 2.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晚唐诗人。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代表作有《夜雨寄北》《登乐游原》《无题》《锦瑟》等。

二、朗读指导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三、全诗翻译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浩渺寒江之上笼罩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上。入夜时,我将小舟停靠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的地方。金陵城里的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2.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政治才能更是无人能比。谈至深夜,汉文帝向前移动坐席靠近他,可惜皇帝不关心民生却只关心鬼神。 四、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泊秦淮》是杜牧游经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虑。 2.《贾生》是一首托古讽今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人通过讽刺汉代帝王虽能求贤却又不知真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皇帝看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一心求仙访道而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二)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简析《泊秦淮》一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见义。“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凄清的景象。 2.《贾生》第三句中的“可怜”一词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示例:“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三)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1.《泊秦淮》这首诗即景感怀。诗人目睹当时的唐王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认

古诗词诵读课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课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虽然初一学生在小学时就已接触、积累过一些古诗词,甚至有的在幼儿园时就已咿咿呀呀地背诵了一。但由于他们年纪还小,没有什么人生阅历,对于诗歌中所体现的心情、情感难于共鸣。较难掌握诗歌诵读的节奏、韵律,对诗歌的含义难以深刻理解,对诗歌的凝练美和韵律美更难以领会。但他们可塑性强,想象力丰富,乐于接受新东西。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晨读课进行引导、激趣待准备充分以后,再组织本课。 二、课前准备 按《诵读经典诗文传承华夏文明》课题研究计划,利用每周的晨读课指导学生进行诵读积累,待学生对诵读产生浓厚兴趣,积累比较丰厚之后,筹备本节诵读展示课。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涵泳诗歌情味、意境。 过程与方法:自主选择,合作互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诵读展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 四、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诗歌学习中有两点是不容忽视的,就是朗读与背诵,这正是我校开设晨读课及设立“朗读与背诵“课型的原因。训练学生朗读与背诵,应是语文课堂的重要内容之一。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与老师都急于了解训练情况,手法单一的线性展示已无法让学生提起兴趣,而诵读展示课的形式,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其成就感。 在这样的课堂中,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积累的平台,演绎吟诵的舞台,可以现场营造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中国

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优美的吟咏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感觉诗歌的韵律,体会诗歌的意境,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水平。 五、教学流程 (一)老师宣布上课 师告诉学生,本节课师生角色互换,由两名学生主持人组织课堂,师以一名普通学生的身份参与课堂活动。 (二)主持人上场 (一班)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首先让我有请张宇同学演讲《语文是……》 是的,语文是美丽的,美丽的语文因有了诵读而更加美丽。自从跨进初中的校门,诵读就深深的吸引了我们。诵读承载我们最真纯的感动,诵读带我们遨游最广阔的时空,今天就让我们来上一节诵读展示课--我爱诵读。 (二班)合: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首先宣布按惯例演讲,生演讲《古诗词,我的最爱》 张萌同学的演读道出了我们的心声,我们爱古诗词,我们更爱现代诗词。主持人甲:好诗需要分享, 乙:诵读丰富人生。 合:欢迎参加阳光二班的诵读展示课。 甲:我们的主题是“我诵读,我快乐!” 乙:我们这节课共分三个板块。首先让我们共同进入第一环节:“小组对对碰”(甲板书) 口述本环节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自选篇目,自选形式进行诵读,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两分钟。

游子吟教案

游子吟 教学目标: 认知:学会生字,能结合诗句理解“游子、寸草心、三春晖”等词语。 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情感:感受诗人和母亲之间的深厚亲情,懂得用关爱回报父母。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检查生字 1、板书课题,齐读。 2、检查学生预习生字的情况。 3、激趣。 你们离开过自己的父母,出过远门吗?在你出门前你的父母忙些什么?说说你的感受。现在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来看看一位叫孟郊的诗人在离家前的感受。 二、品读感悟,深化体验。 1、朗读古诗。 2、解诗题 游子:出门远游的人。诗中指孟郊。 吟:吟诵,吟咏。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游子吟:出门远行的人的吟诵。 3、知诗人 孟郊:唐代诗人,汉族。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一生穷困潦倒,但性格耿直,他的诗多是倾诉穷愁孤苦之作。元和九年,在河南灵宝因病去世。 4、读诗句、明诗意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诗意: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诗意:当子女将要出门远行的时候,母亲便为他一针一线,细心又密实的缝制衣裳,又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归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意:谁说子女那份细致得像小草一般的孝心,报答得了慈母像春天阳光般温暖、广博的深恩呢? 5、诵诗文 6、悟诗情 《游子吟》是一首赞颂母爱的诗歌,作者借母亲为儿子临行前缝制衣裳的情景赞颂了伟大的母爱。 三、课外自选作业。 1、诵读《游子吟》,想象一位慈母,在子女出行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子女缝 衣的情景,再写下来。 2、以表现亲情为主题,创作一首现代诗,如“妈妈,我想对你说”等。 板书设计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

《诗歌诵读》教案 活动一:童真童趣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活动方式: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 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 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稚嫩幼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蓬头”;再猜猜他的衣着啊。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出示《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其实,生活中充满情趣的事有很多,春天扑蝶、捉蜗牛;夏天捉蝉、游泳;秋日赏菊、采集标本;冬日玩雪、溜冰……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时时处处感受到生活的美,老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个你认为好玩的事做做,并写下自己真实的体验,好吗?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学案教案教程文件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学案教案

贾生 1.易错字 逐(zhú)苍生(cāng) 2.词语释义 贾生:即贾谊,西汉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却遭谗被贬,郁郁不得志。后来汉文帝召还贾谊,曾在宫殿正室和他谈话。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访:咨询,征求意见。 逐臣:被贬谪的大臣。指贾谊。 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无伦:无人能比。 可怜:可惜。 虚:徒然。

前席:汉文帝向前移动座席,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 苍生:指百姓。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有《李义山全集》。 【文题解说】 贾生即贾谊,西汉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却遭谗被贬,郁郁不得志。后来汉文帝召还贾谊,曾在宫殿正室和他谈话。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李商隐及其作品。 2.了解李商隐咏史诗的背景,把握诗歌主旨。 3.了解李商隐诗的艺术特点。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2.对古诗词知识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苦恼。 【重点】 1.结合时代背景,了解《贾生》一诗的主旨。

中班古诗课《游子吟》教案

幼儿园中班古诗《游子吟》教学教案 —王青莲活动名称:《游子吟》 活动目标:1、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懂得感恩父母。 2、欣赏古诗,学习有感情、又起伏的吟诗。 3、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随音乐进行艺术表演。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图片一体机课件贴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世上只有妈妈好》儿歌。 2、向幼儿提出问题“你们的妈妈好不好”“妈妈是怎么对你好的”? 3、出示诗人图片,介绍诗人。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故事,讲的是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诗人和他妈妈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这个叔叔的名字叫做孟郊。他是一个特别喜欢去旅游的人,喜欢在外边到处游玩,所以大家都叫他游子。有一天,他要出门去一个很远的地方,我们去看看他和他妈妈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展开 1、教师出示本课课件视频,观察动画情景(静音)。 2、引导幼儿大胆发言,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内容描述。 3、以故事的形式向幼儿讲述诗句大意。 4、诵读 (1)教师示范诵读,幼儿跟读。 (2)根据古诗内容加入适当动作。 (3)男女分组读。(根据诗中情感,选择合适的读法)。 (4)“词语接龙”老师读前半部分,引导幼儿说出后半部分。 5、游戏 *《热身操》:通过肢体运动引起幼儿的兴趣,从而更好的记忆。 *《一起来围个圈》:利用身体与诗句相互押韵,进行简单快速转变动作,引起幼儿的积极兴趣,从而得到更好的诵读效果。 6、指读 为幼儿发放古诗课本,幼儿用手指读。教师发放奖励贴纸。激励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三、结束 四、活动延伸 小结:不能对爸爸妈妈发脾气,爸爸妈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我们要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为爸爸妈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感恩。

国学诵读教案

活动七灿烂的童年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活动方式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 课时安排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 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 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稚嫩幼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出示《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其实,生活中充满情趣的事有很多,春天扑蝶、捉蜗牛;夏天捉蝉、游泳;秋日赏菊、采集标本;冬日玩雪、溜冰……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时时处处感受到生活的美,老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个你认为好玩的事做做,并写下自己真实的体验,好吗?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1)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第一课时 《竹里馆》 学习目标 1、.品读诗句,感悟恬淡、清新、幽雅的诗境。 2、诵读诗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3、走近王维,感知田园,领悟田园。 4、学会读诗、品诗、入诗、赏诗的学诗方法。 重点难点 透过《竹里馆》等田园诗,体味热爱自然,追求恬淡及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境和情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情入境。 二、按照学诗方法组织教学《竹里馆》 1、知作者: 王维(七零一-七六一),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他九岁就负有才名,年十九,赴京城试,举解头(即第一名举子),二十一岁成进士。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解诗题:《竹里馆》《山居秋暝》。 3、品诗句 4、体诗情: 《竹里馆》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表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山居秋暝》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诗人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幅明丽的画图。 5、入诗境:画面美、音乐美、意境美、生活美、情感美。 三、课堂小结

诗海泛舟,撷取明珠。陶冶性情,提高素养。学会品诗,提升品位。愿同学们,在古典诗歌的沐浴中,与诗为伴,与诗人同行,使你的人生之路充满快乐,充满阳光,充满激情! 《春夜洛城闻笛》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学习由音乐引起感想、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理解诗情画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古曲《折杨柳》的意义,理解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何将诗中的音乐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在张籍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拆了又写,写了又拆的家书(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在李白眼里,乡愁曾经化作了那一轮明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李白的另一首思乡诗《春夜洛城闻笛》。(板书课题) 二、解题生读题目。 (要求读正确)从题目中这简简单单的六个字中你知道了什么?(时间:春夜地点:洛城就是哪里?今河南洛阳事情:闻笛闻就是?闻笛就是?)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三、生再读题。 (要求读出感情)诗题中的中心词就是-----闻笛。这笛声勾起了李白心中怎样的情感呢?就让我们梦回千年和李白一同去感受一番。初读古诗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指名读。读诗不仅要字正腔圆,还要读出古诗的节奏。诗有时可以轻声默念:谁家玉笛-----暗飞声,有时可以低吟:散入春风------满洛城,有时我们可以高唱:此夜曲中----闻折柳,有时情到深处可以长叹一声:何人不起-------故园情!师生接读,学生自由练读,齐读 四、读着读着,我们和诗人的心越来越近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五、再读,深入理解何人不起故园情!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这是个什么句?是怎样的笛声让诗人心中升起如此强烈的思乡之情呢?我们一同去寻找这笛声吧! 出示“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1、齐读 2、“暗飞声”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用“暗”? 扣住“暗”让学生展开想象 生回答由于是夜晚,显得格外的幽静,引生想象这是一个怎样的春夜?李白在干什么?把那种幽静的环境说具体。 这笛声就这样随着春风飘呀飘,真不知是(引读:谁家玉笛……,散入春风……) 六、小结写法:刚才我们通过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展开想象,运用环境描写进行铺垫渲染。出示: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七、作业: 将《春夜洛城闻笛》完整地改写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导学案:《泊秦淮》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导学案:《泊秦淮》 1. 易错字 笼(I O n隔江(g e ) 2. 词语解释 笼:笼罩。 泊:停泊。 商女:歌女。 后庭花: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唐代文学家。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他的《清明》一诗十分有名。 【文题解说】 泊,停泊。秦淮,指秦淮河,秦淮河流经的南京夫子庙一带, 在六朝时十分繁华。《泊秦淮》写客中偶感,表现了作者对国事的隐忧。 【创作背景】 唐朝着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船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佣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

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泊秦淮》通过对乱世之中统治者的昏庸无道,歌女的不知亡国之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担忧以及无助之情。 泊秦淮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河时触景感怀之作,前两句写秦淮河夜景,后两句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 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情味。 3. 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通过对诗人经历的了解和背景的把握,学生可以就诗意自学,然后老师点拨,通解诗意然后背诵默写。 学习杜牧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重点】 背诵默写诗歌,积累古诗名句。 【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 导入资料助读通读古诗悟情明理名句品评

中班古诗课《游子吟》教案

精品文档 . 幼儿园中班古诗《游子吟》教学教案 —王青莲 活动名称:《游子吟》 活动目标:1、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懂得感恩父母。 2、欣赏古诗,学习有感情、又起伏的吟诗。 3、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随音乐进行艺术表演。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图片一体机课件贴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世上只有妈妈好》儿歌。 2、向幼儿提出问题“你们的妈妈好不好”“妈妈是怎么对你好的”? 3、出示诗人图片,介绍诗人。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故事,讲的是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诗人和他妈妈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这个叔叔的名字叫做孟郊。他是一个特别喜欢去旅游的人,喜欢在外边到处游玩,所以大家都叫他游子。有一天,他要出门去一个很远的地方,我们去看看他和他妈妈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展开 1、教师出示本课课件视频,观察动画情景(静音)。 2、引导幼儿大胆发言,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内容描述。 3、以故事的形式向幼儿讲述诗句大意。 4、诵读 (1)教师示范诵读,幼儿跟读。 (2)根据古诗内容加入适当动作。 (3)男女分组读。(根据诗中情感,选择合适的读法)。 (4)“词语接龙”老师读前半部分,引导幼儿说出后半部分。 5、游戏 *《热身操》:通过肢体运动引起幼儿的兴趣,从而更好的记忆。 *《一起来围个圈》:利用身体与诗句相互押韵,进行简单快速转变动作,引起幼儿的积极兴趣,从而得到更好的诵读效果。 6、指读 为幼儿发放古诗课本,幼儿用手指读。教师发放奖励贴纸。激励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三、结束 四、活动延伸 小结:不能对爸爸妈妈发脾气,爸爸妈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我们要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为爸爸妈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感恩。

诗歌朗读训练教案

诗歌朗读训练教案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 2.初步掌握诗朗诵的基本技巧 3.进一步提高学生朗诵水平 教学重点: 掌握确定朗读基调,并把朗读很好的融入到音乐中 教学难点: 1.用所学朗读技巧在诗歌朗读中充分的体现 2.对其他同学的朗诵进行鉴赏并提出见解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妙文欣赏----评论 第二环节: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欣赏了XX同学带给我们的感动文章,也听到了XX同学精彩的评论。是啊!孝敬父母就应从现在做起,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哪怕是在学校打给家里电话中的一声问候,哪怕是回家后给父母沏一杯香浓的热茶,都会让父母为之欣慰,欣慰孩子已渐渐的长大。不要等到父母洗尽铅华,再讲孝敬父母,再行动却为时晚矣。怪不得,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诗《乡愁》中这样的说道:“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说起诗歌,做为一种文学体裁,在文学作品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诗歌的朗读在我们的普通话教学中又是重中之重。接下来的四种文体的朗读训练,诗歌,散文,故事,小说。诗歌是排在第一位,也就是基础训练。所以这节课我们所学的主要内容是诗歌朗读训练。 朗读诗歌必须要有丰富的情感,情感的流露,诗歌在里面是占很大一部分地们的,如果我们对诗歌的朗读能上一个台阶的话。那再读散文,故事,小说便如鱼得水了。 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上一单元所讲的知识: 朗读的过程分为四大环节: 1.熟悉作品 熟悉朗读内容扫清文字障碍 2.理解作品 分清朗读对象确定朗读目的 把握朗读基调设计朗读符号 3.感受作品 形象感受逻辑感受 4.表达技巧 停连重音语气节奏 而其中表达技巧当中的节奏可分几种类型 1.高亢型2.紧张型 3..轻快型 4.低沉型 5.凝重型 6.舒缓型+

古诗词吟唱教案:《游子吟》

[古诗词吟唱教案:《游子吟》] 课题:《游子吟》 内容:演唱歌曲《游子吟》 教学目标:能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能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并从中体验母子情,古诗词吟唱教案:《游子吟》。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电子琴录音机贴画白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二、导入新课: 请学生仔细聆听《只要妈妈露笑脸》《世上只有妈妈好》、《小乌鸦爱妈妈》和《母亲》等歌曲,感受浓浓的母爱。 师:讲讲关于孟郊小时侯的故事,(播放《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请学生仔细聆听。 生:学生自由发言,请大家在听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举例说说妈妈对你的关心和爱护。师:大家说得对,母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自古以来,妈妈给予自己孩子的都是无私的爱。今天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位古代的妈妈,请大家看这张图片,请你说一说这张图片上描绘的是什么?(出示图片) 师:图片上的这个儿子就是我国唐朝的著名诗人孟郊,他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游子吟》。 初听歌曲《游子吟》师:(播放朗读古诗《游子吟》)你们也想试试吗?(全班读)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诗歌写得好不好?你喜欢其中的哪一句?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三、学唱歌曲:《游子吟》 师:看来大家都被诗歌深深地打动了,其实被打动的不光是你们,还有老师。老师为诗歌谱写了优美的旋律,使它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游子吟》。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游子吟 1=c 作词:[唐]孟效 优美 抒情地 作曲:杨春萍 (6— 5 6|1 6 1 2 3 — |2.3 2 1 7 6 5|6———|)

6 6 5 6 7 | 6 ———| . 慈母 手 中 线, 3 6 1 5 6 2 4| 3 ———| 游子 身 上 衣,教案《古诗词吟唱教案:《游子吟》》。 2.3 5 3 5 | 2 3 2 1 — |

七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词诵读 晚春》优质课教学设计_8

1.易错字 芳菲(fēi)榆荚(jiá) 解(jiě) 2.词语释义 草树:指草本和木本的各类花木,即花草树木。 久不归:意为春天很快将要过去了。 斗:竞争,比赛。 杨花:指柳絮。 榆荚:指榆钱。 才思:才气,才华。 惟解:只知道。 漫天:遍布天空。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创作背景】 此诗是《游城南十六首》组诗的第三首,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作者已年近半百。此诗估计是作者在晚春时候游城南时所见后感悟而作,同时又是作者年龄已进入“晚春”时期,正好又是在官场上不得志的时候。 本篇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作品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 晚春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仅仅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 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