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_化学肥料教案

初三化学_化学肥料教案

初三化学_化学肥料教案
初三化学_化学肥料教案

西峰中学九年级二班化学《化学肥料》

教案设计

教学反思

1.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差异,主要表现在基本操作的规范上和整个实验

的统筹上有较大差异。平时要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规范化,条理化,才不

会手忙脚乱。

2、学生在运用化学用语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说明平时教学工夫不够,

练习不到位,在平时学习和总复习时要强化。

初三化学《盐化肥》之中考真题(十四)

651.(2006?益阳)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HCl B.NaOH C.Na2CO3D.KNO3 652.(2006?益阳)钾肥能使作物生长茁壮、茎杆粗硬,增加抗倒伏能力.下列物质中,能做钾肥的是()A.磷酸二氢钙B.硝酸铵C.碳酸钾D.硫酸亚铁653.(2006?烟台)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需药品(括号中的物质)选择不正确的是()A.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的Na2SO4(硝酸钡溶液) B.CO2中含有少量的水蒸气(浓硫酸) C.NaOH溶液中含有少量的Na2CO3(石灰水) D.铜粉中含有少量的氧化铜(稀盐酸) 654.(2006?雅安)下列化学肥料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氯化钾B.尿素C.磷酸二氢钾D.碳酸氢铵655.(2006?孝感)下列实验设计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A.用盐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铁锈 B.用盐酸和石灰水检验鸡蛋壳中是否有碳酸根 C.选用银片、硫酸亚铁、硫酸铜来验证银、铜、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D.不使用指示剂,选用碳酸钙粉末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的酸碱性调至接近中性 656.(2006?湘西州)我州部分乡镇种植烤烟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某烟农发现自己种植的烤烟生长不茂盛、叶色淡黄,你认为急需增施的化肥应是() A.K2SO4B.CO(NH2)2C.Ca(H2PO4)2D.KH2PO4 657.(2006?咸宁)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658.(2006?仙桃)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没有被污染的空气是纯净物 B.尿素是一种磷肥 C.篝火晚会时,通常把木柴架空燃烧 D.测定溶液的pH时,将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溶液中 659.(2006?无锡)张大爷家里种的麦子有部分倒伏了,你认为可使用下列化肥中的() A.尿素B.过磷酸钙C.碳酸钾D.碳酸氢铵660.(2006?乌鲁木齐)下列化肥中,属于钾肥的是()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上册全套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初中化学—盐化肥

初中化学—盐化肥 1、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施用氮肥能使枝叶繁茂、磷肥能使果实饱满,钾肥能使茎杆健壮。种植吃叶的蔬菜(如青菜),应施用较多的化肥是() A、磷肥 B、NH4NO3 C、K2SO4 D、微量元素肥料 2、下列几种化肥,从外观就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 A、氨水 B、硫酸铵 C、尿素 D、碳铵 3、该农田长期施用化肥——硫酸铵[(NH4)2SO4]的缘故。硫酸铵属于()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4、“返青粽叶”包装的粽子中含有硫酸铜,若食用这样的粽子会有害健康。硫酸铜属于() A.有机物 B.混合物 C.金属单质 D.盐 5、下列各组物质名称不代表同一物质的一组是() A. 氯化钠、盐 B. 氢氧化钠、苛性钠 C. 碳酸钠、纯碱 D. 碳酸氢钠、小苏打 6、医疗上使用的生理盐水是指() A、含氯化钠0.9%的氯化钠溶液 B、含氯化钠10%的氯化钠溶液 C、碘的酒精溶液 D、碳酸钠的饱和溶液 7、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A.防止局部温度过使液体飞溅 B.加速蒸发 C.加速溶解 D.引流防止飞溅 8、下列对实验过程的评价中,正确的是() A、固体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B、面粉发酵生成有机酸,在做面食之前可以用纯碱去中和有机酸 C、某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碳酸根离子 D、碳酸钙不能跟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 9、下列说法不会导致中毒的是() A.用工业盐亚硝酸钠烹调食物 B.用工业酒精配酒饮用 C.用胆矾对饮用水杀菌、消毒 D.做馒头时加入适量的纯碱使馒头松软 10、下列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思路,你认为不妥当的是 A.将农家肥和化肥综合使用,以提高生产效益 B.对大棚中的植物施加适量的二氧化碳,以促进其光合作用 C.种植、养殖、制沼气相结合,既可以改善环境又可以提高畜牧业的产量 D.将硝酸铵和熟石灰混合施用,在给农作物提供营养元素的同时,又能降低土壤的酸性11、花圃土壤分析.其pH小于7。而要种植的植物只适于重型土壤,为改良土壤应该选择的是() A、烧碱 B、氯化钠 C、熟石灰 D、氯化铵 1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生石灰中混有少量碳酸钙,加入适量盐酸 B、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K2SO4,加入适量BaCl2溶液 C、CO2中混有少量HCl,将混合气体通过NaOH 溶液 D、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CuSO4,加入适量 Ba(OH)2溶液 13、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化肥是() A、K2SO4 B、NH4Cl C、NaNO3 D、Ca(H2PO4)2 14、现有脱落标签的五瓶试剂,已知它们分别是下列五种物质的溶液:①Ba(OH)2;②Na2SO4;③FeCl3;④KCl; ⑤Ba( NO3)2,不另用其他试剂,以最简便的方法鉴别出上述各物质。鉴别出上述各物质的先后顺序可能是A、③①②⑤④ B、⑤①③②④ C、④③①②⑤ D、⑤①④③②1、既能跟铁发生置换反应,又能跟烧碱发生复分解反应 的是() A、硝酸 B、二氧化碳 C、硫酸铜溶液 D、氯化铁溶液 2、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进行情况的是 A、氢氧化铜和稀盐酸 B、氧化铁和稀硫酸 C、石灰水和盐酸 D、氢氧化钡和稀硫酸 3、某工厂原来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所排废水中的硫酸, 现改用氢氧化钾溶液中和以得到钾肥,若氢氧化钾溶液 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原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此时碱流量阀调节的方法是() A、不用变动 B、减小流量 C、加大流量 D、无法确定 4、“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 类中不正确的是 A.硫酸铜、食盐、纯碱—盐 B.硫酸铵、硝酸钾、尿素—氮肥 C.空气、煤气、碘酒—混合物 D.硫元素、氧元素、氦元素—非金属元素 5、下列对实验过程的评价中,正确的是() A、某固体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 定含有碳酸根离子B、面粉发酵生成有机酸,在做面食之 前可以用纯碱去中和有机酸C、某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碳 酸根离子D、碳酸钙不能跟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 6、有两瓶无色溶液,分别是氯化钠和硫酸钠,若把它们 区别开,下列最合适的是() A、稀硝酸 B、硝酸银 C、硝酸银和稀硝酸 D、氯化钡和稀硝酸 7、下列试管中附着的物质,能用括号中的物质除去的 A、盛石灰水的瓶壁附着白色固体(稀硫酸) B、试管内附着铁锈斑迹(盐酸) C、氢气还原氧化铜后试管壁上附着的红色固体(稀硫酸) D、试管内附着不溶性碱(食盐水) 8.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Ca2+ Cl- Na+ CO32- B. H+ K+ NO3- OH- C. SO42- CO32- Na+ H+ D.K+ Na+ NO3- SO42- 9.下列各组物质,只用无色酚酞及相互反应就能区别开 来的是( ) A.NaOH HCl H2SO4 B. NaOH HCl NaCl C. NaNO3 HCl NaCl D. NaOH Ba(OH)2 NaCl 10.鉴别盐类中是否含有CO32-,应选用的试剂是( ) A. 盐酸和石灰水 B. BaCl2溶液和稀HNO3 C. AgNO3溶液和稀HNO3 D.石灰水 11.无土栽培中含有作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某种作 物在进行无土栽培时,需含氮、钾等元素的中性或弱酸 性营养液,下列能用来配制其营养液的是 A. KCl、(NH4)2SO4、NaOH、 B. NH4Cl、KCl、K2SO4 C.Na2CO3、 K2CO3、Ca3(PO4)2 D.NH4HCO3、NH4NO3、H2SO4 12.利用家庭厨房中的常见物质,可完成的实验是 ①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②鉴别食盐和纯碱

初中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学科。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是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老师,你将以水为主题,根据各自学科特点,跟同学们说些什么? 学生:语文老师说,水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洗净了别人,洗脏了自己。” 学生:英语老师说,Water。 学生:数学老师说,通过水可以计算出不规则容器的容积。 学生:物理老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学生:政治老师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走进同意条河水”。 教师:你们猜一猜,作为化学老师的我,又会说些什么呢?

初三化学教案设计上册全套

标准 空气第一章 1 空气1§-【教学目的】.介绍科学家怎样进行科学研究发现空气成分,使学生了解发现空气成分的科1 学家。2.掌握空气的主要成分以及防治空气污染的重要意义。3.初步了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教学重点】空气的主要成分【教学难点】空气的主要成分【教学用具】水槽、钟罩、燃烧匙、红磷、酒精灯、火柴、橡皮塞【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过程】我们每天都在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是地球上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所以人们长期把空空气的氛围中生活,它是既看不到踪影也闻不到气味的气体,气看做是一种单一的物质,空气究竟是哪些物质组成的呢?演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现象:随着大量白烟的产生,钟罩水面逐渐上升,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钟体积。1/5罩水面上升了约所以,体积气体是空气中的氧气,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1结论:被消耗了/5 5。/在空气中氧气约占体积的1 一、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代表文案. 标准 .制得氧气,瑞典化学家舍勒,英国化学家普得斯特里。1 .发现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法国化学家拉瓦锡。2十九世纪末,经过许多科学家研究发现,空气中除了氧气、氮气外,还含有氦、氖、氩、氪、氙等惰性气体。: 二、空气的成分及质量分数三、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止使空气受使一些有害气体和烟尘进入空气,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废气的排放,到污染。公大气污染从早期的英国伦敦的烟雾型发展到新型的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 害事件连绵不断。污染的空气给人类和自然都造成很大的危害。是防治和控制大气污染,为人类生活提

供清洁的的空气,随着今天工业的发展,关系到保护和改善人们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排放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大类,从世界围来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这些气体主二氧化氮等。在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要来自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小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还含有少量的惰性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以及其他气体和杂质。预习第二节容2 【布置作业】P10 1- 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一课时)-§ 1 【教学目的】文案. 标准 1.了解氧气的性质,掌握化合反应的概念。2.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3.初步让学生接触元素符号【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瓶氧气、燃烧匙、火柴【教学用具】木炭、硫、细铁丝、石灰水、3 【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教学过程】问: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物质?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沸点、硬度等,我们每天都生活%的氧气,请学生观察所收集的氧气,回答氧气的物20在空气中,空气中有近理性质?P11页第一、二自然段,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然后请学生阅读课文O)的物理性质:一、氧气(2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态,固态时呈淡蓝色。讨论:鱼类为什么能在水中生活?它们不需要氧气吗?在水中只能溶而是不易溶于水,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氧气不是完全不溶于水,解有少量氧气,水中溶解的氧气可以供鱼类生存。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前一节我们学习了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的固体。)与氧气的反应C1.碳(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观文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化学肥料 教案

课题2 化学肥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作用和优缺点; 3、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化肥实物的搜集、化肥知识的调查和课堂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2.通过同学间的团结合作进行实验探究,能成功有效地完成探究实验和探究报告,初步学会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知道化肥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懂得“科学种田”的道理; 2、通过分析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利弊,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重点和难点 重点: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①仪器:试管、试管架、药匙、研钵、烧杯。 ②几种常见化肥样品(碳酸氢铵、硫酸铵、过磷酸钙、硫酸钾)和熟石灰。 ④电子白板、导学案、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学生各自搜集常见化肥的样品,预习本节课内容。 创设情境 投影:播放养分充足的植物生长图片。指出:“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说明肥料与农业生产、人们吃饭有着密切的关系。点明学习主题,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什么是化学肥料? 2、农作物生长需求量最大的营养元素是、、。 3、常见的化学肥料有哪些类型?、、、。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加以点拨。 想一想:植物缺乏这些营养元素会出现哪些病症呢?展示植物缺乏营养元素时的图片资料。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是缺乏氮、磷、钾中的哪一种元素吗? 【活动一】结合课本80-81页内容小组之间交流展示自己带来的化肥,说一说所带的化肥叫什么,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化肥,它对植物起什么作用?常见的氮肥、磷肥、钾肥以及复合肥有哪些?完成下表: 1、氮、磷、钾肥的种类、作用及缺乏症状

最新初三化学上册的优秀教案设计

最新初三化学上册的优秀教案设计 化学是现代科技的基础:在如今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正在逐步的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而化学作为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逐步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初三化学上册的优秀教案设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初三化学上册的优秀教案设计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能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2.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 4.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从而为学好化学做充分准备。 5.知道探究性学习是学好化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6.绿色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策略】 1.魔术表演。 (1)魔棒点灯。 在酒精灯的灯芯里预先放有少量高锰酸钾,将玻璃棒预先插在盛有浓硫酸的试管里(试管里的浓硫酸不要被学生看出来)。表演时将玻璃棒点在灯芯里的高锰酸钾上,即可产生火焰。 (2)水变“牛奶”,“牛奶”变水。 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继续吹气,浑浊变清。 (3)白纸显字。 预先在白纸上用酚酞溶液写好“奇妙化学,源于生活”八个字,晾干呈无色,将稀氨水贮于小型喷雾器内,表演时,将氨水喷在白纸上即可显现出8个红字。 面对学生好奇、兴奋的眼神,教师很自豪地告诉学生,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小组交流“你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荐组内的1个同学到全班交流。(针对不能很好合作的小组,让他们加强合作重要性的体验) 3、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学习化学的要求: ①认真预习,重视实验。 ②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③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积极探究。 ④独立完成作业(包括书面、手工、调查、研究等作业)。 5.[要点1] 化学的作用 学习化学,可以认识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弄清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可以控制化学变化,使其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例如,懂得了燃烧的原理,就可以使燃烧充分,节约能源,并能有效地防火灭火等。 学习化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如可以从石油中提炼汽油、煤油、柴油等,从空气中提纯氧气等。 学习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制新的材料,研究新能源,研究生命现象、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增产,促进人体健康等。 学习化学,也有利于人们学习和研究其他学科或领域。 [要点2] 怎样学好化学 学好初中化学,最重要的是要牢固地、系统地、熟悉地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好基本的实验技能。一部分同学在初学化学时感到有极大的兴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会感到“容易懂、记不住、难理解,不会解答问题”,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其实学习化学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只要了解学科的特点,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要想学好化学,希望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信心。要充分认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化学是中学生必须学好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不能有轻视的思想,更不能有畏难的情绪,应该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化学。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免费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肥料》优秀教学设计

化学肥料 单元分析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一是化肥简介,简要介绍化肥的种类和作用,这部分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讲使用化肥有利的一面,以常用的氮、磷、钾肥为例,进一步具体介绍氮、磷、钾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展现化学价值。另一方面讲使用化肥所带来的问题——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从环境角度简单提及了农药的使用,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发展已经解决的问题,同时了解科学发展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部分以活动与探究和资料的形式分别探索和介绍了氮、磷、钾肥的区分及不同氮肥的鉴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 (2)学会自学,提高自己组织语言的能力。 (3)善于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 (4)学习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维护人体健康而好好学习化学的决心。 教学重点

能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 教学难点 归纳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方法 自学,学生讲解,实验,分析,归纳,应用实际。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天平、铁片、酒精灯、三角架、试管; 药品:氯化铵、碳酸氢铵,磷矿粉、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硫酸铵、熟石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农产品需求量增大,增施化肥逐渐成为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力措施。农作物对氮、磷、钾的需求量大,因此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肥料。[链接课件:丰收的庄稼、蔬菜图片。] [板书]1.氮肥、磷肥、钾肥是重要的肥料。 [学生讲课](根据学生自己的预习情况及收集资料的情况,归纳常见氮肥及作用、常见磷肥及作用、常见钾肥及作用,教师适当补充) [链接课件:缺乏氮肥的植物图片。或动画:缺肥的结果、化学肥料]目的:了解氮肥的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课时 六、教学过程:

初三化学――盐化肥

初三化学――盐化肥 一、常见的盐物质俗称物理性质用途氯化钠NaCl食盐白色粉末,水溶液有咸味,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1)作调味品。(2)作防腐剂。(3)消除积雪(降低雪的熔点)。(4)农业上用NaCl溶液来选种。(5)制生理盐水(0、9% NaCl溶液)。Na+可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分分布,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Cl- 可促生胃酸、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用于制玻璃、造纸、纺织、洗涤、食品工业等。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碳酸钙CaCO3石灰石、大理石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建筑材料、补钙剂。备注 1、粗盐中由于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无水氯化钙可用作干燥剂) 2、碳酸钠从溶液中析出时,会结合一定数目的水分子,化学式为Na2CO310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纯净物),俗称天然碱、石碱、口碱。风化:常温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粉末。(化学变化) 3、2NaHCO3 △ Na2CO3+ H2O+ CO2↑ NaHCO3+HCl == NaCl+ H2O+ CO2↑ 二、精盐提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1、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 2、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仪器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溶解烧杯、玻璃棒加速溶解过滤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引流蒸发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三、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化学性质 1、碳酸钙的化学性质:(1)与酸的反应:CaCO3+2HCl == CaCl2 + CO2↑+H2O(2)高温分解:CaCO3 CaO + CO2 ↑ 2、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这两个反应可用检验NaOH是否变质(1)与酸的反应: Na2CO3 +2HCl ==2NaCl + CO2↑+ H2O(2)与碱溶液的反应;Ca(OH)2 + Na2CO3 == CaCO3↓+2NaOH 3、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与酸的反应;NaHCO3 + HCl == NaCl +CO2↑+H2O澄清石灰水碳酸根离子的检验:稀HClCO32- 无色气体石灰水变浑浊碳及碳的化合物、两种碱的相互转化: +CO2+CO2+H2O+Na2CO3+Ca(OH)2+Na2CO3+Ca(OH)2+O2+O2+O2+CuO+C uO+HCl+Ca(OH)2+HCl+NaOH+C+CO2CaO Ca(OH)2 CaCO3 CO2 CO或或NaOH Na2CO3 C 检验CO32-的方法:(1)加入稀HCl,若有无色气泡产生,则存在CO32-(2)加入石灰水或Ba(OH)2溶液,若液体变浑浊,则存在CO32-(3)加入CaCl2或Ca(NO3)2溶液,若液体变浑浊,则存在CO32- 四、盐的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仪器、药品 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的合金的资料。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 一、物理性质 1、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特性: 二、性质决定用途 三、合金 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课后反思: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化学肥料》教案

课题2 化学肥料 一、学情分析: 所教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城镇,极少数来自农村,对化肥知识知之甚少,很多学生只知道提高农作物产量要施用化肥,对化肥名称、施用方法、施用方法、注意事项等都不了解。刚学完酸碱盐的知识,来不及消化,又要学习生活中接触较少的化肥,学生有一定的学习难度。 二、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第十一单元的最后一个课题,可以看作是酸碱盐知识的一个延伸和拓展。学习过程中既复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又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一是化肥简介,介绍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二是化肥的简易鉴别,介绍利用物理和化学性质初步鉴别几种常见化肥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并能举例。通过观察和探究常见的化肥,了解化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了解常见化肥在使用和贮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是有用的,同时了解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在化学发展中尚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教学重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简单鉴别;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思路: 引入新课(民以食为天)→化肥的定义→常见化肥介绍(氮、磷、钾、复合肥)→农药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善待自然)→化肥的简易鉴别(学生互动)→布置作业(社会调查)六、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1、提前一周要求学生搜集常用化肥的种类和有关肥料的民间谚语。 2、教师搜集某些农作物的亩产量和相关图片。

备注:①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部分选自《化学课程标准》 ②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七、板书设计: 课题2 化学肥料 农家肥[投影]1、什么是农家肥? 一、肥料2、什么是化肥? 化肥3、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二、化学肥料 1、氮肥[投影]1、氮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2、植物缺乏氮元素的症状; 3、常见的氮肥有哪些; 4、少数植物有固氮的能力。 2、磷肥[投影]1、磷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2、植物缺乏磷元素的症状;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盐和化肥知识点及习题

22 粗盐提纯的原理:1、用过滤的方法除去不溶性杂质2、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可溶性杂质 2 实验仪器有:烧杯(两个)、漏斗、滤纸、玻璃棒、带有铁圈的铁架台 蒸发结晶:将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中,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并用玻

璃棒不断搅拌,出现比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计算产率: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产率=精盐的质量/粗盐的质量×100% 【注意】1、玻璃棒的作用 1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食盐溶解 2过滤使用玻璃棒引流 3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计算产率时用玻璃棒转移氯化钠固体 2、过滤操作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一般在将滤纸贴在漏斗壁时先用水润湿并挤出气泡,因为如果有气泡会影响过滤速度) 二低:一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二低、滤液面边缘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一靠:烧杯紧靠玻璃棒;二靠:玻璃棒末端紧靠三层滤纸处(三层滤纸一边比一层滤纸那边厚,三层滤纸那边不易被弄破);三靠:漏斗末端较长处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溅出) 3、过滤后溶液仍浑浊的原因: ①滤纸破损 ②过滤时,滤液高于滤纸边缘 4、实验过程中,出现的误差: 1溶解搅拌时液滴溅出,产率降低 2溶解时加入的粗盐过多,未完全溶解,产率降低 3过滤时,未洗涤玻璃棒、烧杯而使氯化钠损失,产率降低 4蒸发时没有及时搅拌或者停止太晚造成液滴飞溅,使产率降低 5称量时操作或读数错误 三、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之间的化学反应) 盐的组成:由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组成 1、盐+酸=新盐+新酸 ①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制取CO2的原理) ②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 ③NaHCO3+HCl==NaCl+H2O+CO2↑(灭火的原理) 2、盐+碱=新盐+新碱 ①Na2CO3+Ca(OH)2==CaCO3↓+2NaOH ②Na2SO4+Ba(OH)2==BaSO4↓+2NaOH 3、盐+盐=新盐+新盐 ①Na2SO4+BaCl2==BaSO4↓+2NaCl ②AgNO3+NaCl==AgCl↓+NaNO3 4、盐+金属=新盐+新金属,遵循金属活动性顺序 四、复分解反应 1、定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形如AB+CD=AD+BC 2、特点:仅相互交换成分,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3、发生的条件:①有沉淀②或有水③或有气体生成(三者之一) 4、类型: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酸+碱=盐+水 酸+盐=新酸+新盐 碱+盐=新碱+新盐 盐+盐=新盐+新盐 五、化肥(植物生成需求量最大的元素是氮、磷、钾) 1、氮肥:①种类:尿素CO(NH2)2 氨水NH3·H2O 铵盐(NH4HCO3 、NH4Cl (NH4)2SO4 )硝酸盐NH4NO3、NaNO3。 ②作用:能促使作物茎叶生成茂盛、叶色浓绿 ③若缺氮,会生成迟缓、叶色发黄、严重时叶脉呈淡棕色 【注意】铵态氮肥中NH4HCO3最不稳定,保存时要注意防潮避光,同时铵态氮肥不宜与碱性肥料混合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胜利学校教学设计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7年秋第一学期定稿 学科:化学; 任课班级:九年级; 任课教师:陈兴洪; 2017年 9 月 1 日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考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初三化学化学肥料教案

初三化学化学肥料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题2化学肥料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3.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题分析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一是化肥简介,简要介绍化学肥料的种类和作用;二是化肥的简易鉴别,介绍利用物理和化学性质初步鉴别几种常见化肥的方法。 化学肥料的种类很多,所涉及的知识也很复杂,本课题只是简单地对化肥的作用和影响作一概要介绍。这部分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讲使用化肥有利的一面,在课题的引言部分扼要说明化肥对农业增产的作用,并以常用的氮、磷、钾肥为例,进一步具体介绍氮、磷、钾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为化肥的增产作用提供理论和事实例证,同时展现化学的价值。另一方面讲使用化肥所带来的问题──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从环境角度简单提及了农业生产中的另一重要化工产品农药的使用。从而全面而真实地将人类在化肥、农药使用上所面临的问题呈现给学生,不仅让他们了解科学发展已经解决的问题,还让他们了解科学发展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关于化肥的简易鉴别,教材以活动与探究和资料的形式分别探索和介绍了氮、磷、钾肥的区分及不同氮肥的鉴别。前者利用氮、磷、钾肥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不同,设计简单易行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它们的不同,并归纳、总结出区分它们的方法。学生从中不仅能了解三种化肥的简易鉴别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习和体验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更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资料中提供的氮肥的简易鉴别,实际上是一种简易的化学分析,其中涉及了一些学生尚未学过的铵盐的化学性质(以小注形式作出解释),这些并不影响实际操作,还可供有这方面兴趣的学生阅读和使用。 教学建议如下: 1.教材中化肥的知识很有限,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化肥和农业发展的一些趋势,树立一些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相关资料,如化肥发展的概况和趋势等;也可以结合本课题后的调查与研究发动学生收集资料,丰富教学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下册全套

§ 5- 1碳的几种单质 【教学目的】 1?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分析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单质,进一步理解元素和单质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征与用途 【教学用具】集气瓶、氧化钠、木炭、品红、水、烧杯 【教学难点】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征与用途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讲述法、练习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写出下列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C CO CO2 H2CO3 CaCO3 碳及碳的化合物是化学世界最庞大的家庭,有碳单质,如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炭,还有无机含碳物质,和有机物等,所有有机物都有碳,氢两种元素。如天然气的主要成份甲烷(CH4),还有酒精、醋酸等,今天,我们来学习碳的几种单质。 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有金刚石、石墨,还有无定形碳如木炭、活性炭、焦炭和炭黑等。(注意:碳和炭) 问: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都是以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如果把石墨和金刚石混合在一起,是混合物还纯净物? 是混合物,它也说明了以前学习过的单质的概念,应该是指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而不能

光光说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下列我们分别讨论一下这几种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以及它们的用途: 一、金刚石 1.物理性质 纯净的金刚石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经仔细琢磨会带上光泽,成为璀灿夺目的装饰品一一钻石,它是一种不导电、不导热的固体,是自然存在的最硬的一种物质。 2.用途 坚硬是金刚石最重要的性质,可以利用这个性质,将金刚石做为切割玻璃的玻璃刀,还可用来切割石,加工坚硬的金属,作为钻探机的探头。 二、石墨 1.物理性质 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地很软,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可以导电,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它具有滑腻的感觉。 2.用途 利用它具导电性能可作为电极,如电池中的石墨电极等,因为它具有滑腻的感觉所以它可用来作为润滑剂。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但它们的性质(物理性质)却截然不同,它主要是因为其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才会这么大的差异。 三、无定形碳 无定形碳中有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等,而木炭是我们最经常接触的一种, 现在主要以木炭为代表研究一下木炭的物理性质及它的一些主要用途。 (一)木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