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内障晶状体混浊分类

白内障晶状体混浊分类

白内障晶状体混浊分类
白内障晶状体混浊分类

白内障晶状体混浊分类系统

长期以来,裂隙灯显微镜及晶状体后照明照相检查一直是白内障评估的“金标准”[2],被用于一些著名的眼病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研究中。在这类方法中最著名的是“Wisconsin白内障分级系统”

(Wisconsin Cataract Grading System)及“晶状体混浊分类系统”(Lens Opacities Classification System,LOCS)。

前者系1990年由Wisconsin大学的Klein等[3]首先报告,并在“Beaver Dam 眼病研究”中使用的晶状体混浊评价系统,核性白内障评价采用裂隙灯晶状体断面彩色照相,标准照片分5级,评价时将标准照片镶嵌在灯箱中,置于裂隙灯显微镜旁进行对照;皮质性及后囊下型白内障评价采用Neitz后照明照相,两者的标准照片均分为3级,评价时每眼分别记录各象限混浊所占的百分比。

澳大利亚的“Blue Mountains 眼病研究” [4]及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NEI)组织的“年龄相关性眼病研究” (AREDS)中采用了“Wisconsin白内障分级系统”,AREDS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核混浊分7级(7张标准照片)、核颜色分4级(3张标准照片),皮质性及后囊下型白内障网格分17个区估计面积,并增加一张眼底立体像辅助评价后照明照相不能发现的混浊。

LOCS 系1988年NEI组织哈佛医学院的Chylack 等开发,1989年改进为LOCS II[5],1993年更新为LOCS III[6],主要用于白内障的横断面研究(患病率研究)及纵向随诊研究(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LOCS Ⅱ也采用了裂隙灯晶状体断面彩色照片及Neitz后照明彩色照片分级,核性白内障标准照片分4级(N0、N1、N2、N3),皮质性白内障标准照片分5级(Ctr、CI、CII、CIII、CIV),后囊下型白内障标准照片分4级(P0、PI、PII、PIII)。LOCS II的局限性是各级别之间间隔不等、核的颜色分级仅一个标准、采用整数分级、95%容许限(95% tolerance limits)较宽。

LOCS Ⅲ则包括6张晶状体断面彩色照片对晶状体核的颜色(NC)及混浊程度(NO)分级(NO1, NC1;NO2, NC2;NO3, NC3;NO4, NC4;NO5, NC5;NO6, NC6),张Neitz后照明彩色照片对皮质性及后囊下型白内障分级(C1~C5;P1~P5)。白内障严重程度采用小数,级间跨度较为规则,95%容许限较LOCS II明显降低。在“Barbados 眼病研究”、“Los Angeles 拉丁美洲人眼病研究”中采用了LOCS II[7],“Tehran 眼病研究”[8]、“Aravind 综合眼病研究”中采用了LOCS III来评价晶状体混浊程度。

图1:LOCS Ⅱ分级标准

图2:LOCS Ⅲ分级标准

LOCS Ⅲ(1993)是Chylack等在LOCSⅡ(1989)基础上补充修订的。LOCS Ⅲ仍使用一组标准彩色裂隙灯和后照明照片,将晶状体核混浊(N)、皮质混浊(C)、后囊膜下混浊(P)和晶状体核颜色(NC)分成标准等级。用患者白内障照片与其进行比较,以确定患者白内障程度。

LOCS Ⅲ对检查结果提出如下分级标准:

核混浊分级标准:将照片内核区同标准的6个裂隙灯照片上同一区域进行比较,这6个照片从轻度到重度混浊.依次冠以NO1~NO6,代表不同混浊程度。如平均混浊程度介于两个标准之间,

则用小数点表示。

皮质混浊分级标准:将裂隙灯照片同标准照片C1~CS进行比较而分级。如果混浊程度介于两标

准级之间,则用小数点表示。皮质混浊的范围从极微小皮质改变到完全的皮质混浊。但轻度的水隙、空泡、板层分离及孤立的点状混浊均可忽略不计。

后囊下混浊分级标准:后囊下皮质混浊形态复杂,只有红光反射条件下可察觉的混浊方可分级。

其混浊程度仍需对照标准照片Pl~PS来确定,介于两标准之间者,用小数点表示。

应用以LOCS Ⅲ时,对患者晶状体照相有严格的条件要求,包括胶卷型号、闪光强度、光圈、裂隙灯照明与视轴夹角等,以最大限度减少操作误差。比较时,将患者照片和标准照片同时用幻灯放映,要求光线和大小相同。也可以直接在裂隙灯下,用裂隙光和后照明法显示晶状体混浊情况,并同标准照片进行比照,确定其混浊程度[9]。

参考资料:https://www.doczj.com/doc/df11834663.html,

https://www.doczj.com/doc/df11834663.html,

https://www.doczj.com/doc/df11834663.html,

判断晶状体混浊范围和程度

将瞳孔充分散大,采用裂隙灯和后照法,区别晶状体混浊的类型

核性(N)、皮质性(C)、后囊下(P)、核的颜色(NC)

1. 晶状体混浊程度评估:把拍摄的晶状体图象和晶状体混浊分类系统Ⅱ(LOCS Ⅱ)的一组标准照片进行比较,可以评估晶状体混浊的相应等级

LOCS Ⅱ晶状体混浊分类标准

晶状体部位混浊情况: LOCS Ⅱ分类核透明,胚胎核清楚可见N0

早期混浊N1

中等程度混浊N2

严重混浊N3

皮质透明C0

少量点状混浊Ctr

点状混浊扩大,瞳孔区内出现少量点状混浊C1

车轮状混浊,超过两个象限C2

车轮状混浊扩大,瞳孔区约50%混浊C3

瞳孔区约90%混浊C4续表

后囊膜下透明P0

约3%混浊P1

约30%混浊P2

约50%混浊P3

2.晶状体核硬度分级标准(据NC)Ⅰ度:透明,无核,软性;

Ⅱ度:核呈黄白色或黄色,软核;

Ⅲ度:核呈深黄色,中等硬度核;

Ⅳ度:核呈棕色或琥珀色,硬核;

Ⅴ度:核呈棕褐色或黑色,极硬核。

晶状体混浊的一些偏方

晶状体混浊的一些偏方 晶状体是我们眼球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构造,所以我们要好好的保护好晶状体,晶状体混浊的话很容易导致一些疾病的出现,例如飞蚊症,晶状体混浊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所以我们要尽早的去治疗晶状体混浊,晶状体混浊最重要的是我们平时要注意保养并且采用一些偏方治疗。 晶状体轻度浑浊就是白内障的早期.有的人随着年龄 的增长,晶体混浊会逐渐加重,发展到最后至失明,必需进行手术 治疗才能复明.但是大部分人的晶状体混浊也就是处于这一,阶段,发展缓慢,或者不再发展,所以不必担心,可以观察一段时间 再说.糖尿病性白内障如果糖尿病得不到控制的话,晶体混浊会 迅速发展的.通常轻度混浊不至于影响视力,而且必需在检查眼 底时才能发现。 ★晶状体混浊表现症状: 水晶体形成白内障后造成进入眼睛的光线就难以进入眼球,我们的视力就会变的模糊。严重的白内障会造成人视力的全部消失。

★晶状体混浊的并发症: 早期晶状体混浊白内障只是让患者感觉眼前有一团白雾,视物模糊。而晶状体混浊白内障发展到中晚期如果不及时治疗会产生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如青光眼、色素膜炎等。严重的白内障患者出现眼红、眼痛伴头痛等,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去光感,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将对视神经造成永久性损害,即使再行白内障手术也无法挽救视力。同时因为白内障病症的存在还容易掩盖其他眼底疾病,以至延误对其他眼底疾病的治疗。 ★晶状体混浊的治疗 目前针对晶状体混浊在严重影响视力及视物度的情况下,可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将更换晶状体植入人工晶状体,但由于人工晶状体无法获得人体晶状体各种代谢功能,导致手术后植入的人工晶状体会随着自由基的侵润,逐渐变混浊。因此治疗仍为短期方案。

人工晶状体眼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对视功能的影响

人工晶状体眼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对 视功能的影响 【摘要】探讨人工晶状体眼晶状体后 囊膜混浊对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立体视觉及色觉等诸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 体植入术后,发生后囊膜混浊的患眼及对侧眼进行最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立体视觉及色觉等项检查。对患眼施行Nd:YAG激 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术后1wk重复上述视功能检查,将术前术后检查结果进行配对比较分析,单眼患者与对侧眼进行比较。结果: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前患眼的LogMAR视力平均,术后LogMAR视力平均,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差异有极显着性。患眼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均有明显 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极显着性;而对侧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与术后复查结果比较差异无显着性。采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测显示,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前立体视觉阳性13例,其中2例

具有中心立体视,无立体视者17例;Titmus 立体视觉检查卡检查显示22例患者立体视阳性,其中4例有中心立体视,无立体视功能者8例。术后颜氏《立体视觉检查图》和Titmus立体视觉检查卡检测的立体视阳性分别为24例和28例,其中分别有11例和15例达到中心立体视,术后的立体视觉较术前改善差异有显着性。术前全部患眼存在色觉异常,主要表现在蓝紫色及绿色辨别能力下降,术后色觉障碍有一定程度提高,但蓝紫色觉改善不明显。结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膜混浊不仅影响患眼视力的康复,还对对比敏感度、立体视锐度、色觉等多种视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是治疗PCO,提高视力和改善视功能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0引言 人工晶状体眼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术后视力降低的主要原因[1-5]。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

各类分级标准

一、肌力的分级 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1级:可见肌肉轻微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2级:可移动位置但不能抬起 3级:肢体能抬离但不能对抗阻力 4级:能做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减弱 5级:肌力正常 二、机体活动能力的分度 0度:完全能独立,可自由活动。 1度:需要使用设备或器械(如拐杖、轮椅)。、 2度:需要他人的帮助、监护和教育。 3度:即需要有人帮助,也需要设备和器械。 4度:完全不能独立,不能参加活动。 三、患者自觉活动能力判断心功能 心功能I级:患有心脏病,但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心绞痛等症状。 心功能II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可出现上述症状,休息后很快缓解。 心功能III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低于平时一般活动量时即可引起上述症状,休息较长时间后症状方可缓解。 心功能IV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亦有心力衰竭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四、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级标准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在未服降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根据血压升高的水平,高血压可分为1、2、3级。 高血压1级: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 高血压2级: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 高血压3级: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110mmHg。 五、消化道出血病人出血量的估计 ⑴大便隐血实验阳性提示每天出血量大于5~10ml。 ⑵出现黑便表明出血量在50~70ml以上。 ⑶胃内积血量达250~300ml时可引起呕血。 ⑷1 次出血量在400ml以下一般不引起全身症状。 ⑸出血量超过400~~500ml可出现头晕、心悸、乏力等症状。 ⑹出血量超过1000ml,临床即出现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严重者引起失血性休克。

晶状体浑浊

晶状体浑浊 概述: 晶状体轻度浑浊就是白内障的早期.有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晶体混浊会逐渐加重,发展到最后至失明,必需进行手术治疗才能复明.但是大部分人的晶状体混浊也就是处于这一,阶段,发展缓慢,或者不再发展,所以不必担心,可以观察一段时间再说.糖尿病性白内障如果糖尿病得不到控制的话,晶体混浊会迅速发展的.通常轻度混浊不至于影响视力,而且必需在检查眼底时才能发现. 晶体浑浊是由许多因素引起的,例如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局部营养障碍等所引起晶状体囊膜的损伤。但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大多数成人的晶状体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轻微浑浊。所以不要太过担心,而且当感觉晶体浑浊引起视力下降才有治疗意义。但平常可以多吃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适当补钙。接触辐射较多时可适当带防护眼镜。 需与以下症状相互鉴别: 晶状体移位:在正常情况下晶状体(lens)由晶状体悬韧带悬挂于睫状体上,其中心与视轴几乎一致。由于先天性、外伤或病变等原因使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或全部缺损或离断,引起对晶状体的悬挂力不平衡或丧失可导致晶状体离开正常的生理位置称为晶状体异位(ectopia lentis)根据悬韧带缺损或离断的程度(部分或完全)晶状体异位分为不全脱位(subluxation)和全脱位(luxation/dislocation);根据病因晶状体异位分为先天性、自发性和外伤性。 晶状体青光眼斑:晶状体青光眼斑是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之一。 晶状体蛋白逸出:晶状体蛋白逸出是晶状体蛋白过敏性青光眼的前期症状。 1.遗传学检查在怀疑为先天性晶状体异位时可以进行,以明确诊断。 2.血、尿检查明确是否含有同型胱氨酸(homocystinuria),以排除同型胱氨酸尿症。 1.B超检查晶状体完全脱位而无法明确其位置时,可采用眼球B超进行寻找。 2.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明确心脏瓣膜病变及血流动力学情况。 晶体浑浊是由许多因素引起的,例如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局部营养障碍等所引起晶状体囊膜的损伤。但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大多数成人的晶状体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轻微浑浊。所以不要太过担心,而且当感觉晶体浑浊引起视力下降才有治疗意义。但平常可以多吃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适当补钙。接触辐射较多时可适当带防护眼镜。 (一)玻璃体混浊是如何形成的? 一听到玻璃体混浊,许多人会以为这是一种眼病,其实玻璃体混浊不是一种病名,而是玻璃体本身或邻近组织病变导致的体征之一,引起玻璃体混浊的因素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这些。(1)炎性玻璃体混浊:玻璃体是无血管组织,玻璃体炎症都是周围组织炎症扩散而致。如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炎症组织的渗出物、炎性细胞、坏死组织及色素颗粒、吞噬细胞附着于玻璃体纤维组织而产生多种不同类型的混浊表现。 (2)外伤性玻璃体混浊:眼球钝挫伤、穿通伤常伴有眼内出血而引起混浊,眼内异物及继发感染亦导致混浊。 (3)玻璃体变性混浊:随着年龄的增长,玻璃体逐渐发生变性,表现为凝缩和液化。凝缩的部位密度高,可有絮状、丝状、无色透明的混浊物。液化部位玻璃体结构解体,形成充满液体的空隙。这种玻璃体混浊在高度近视及老年人更常见,多长期不变,不影响视力。

2020年晶状体分级

作者:旧在几 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 时间:2020.12.13 晶状体混浊分类方法(Lens Opacities Classification System)LOCS II 用途:用于活体白内障分类以判断晶状体混浊的范围和程度,广泛用于白内障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和药物疗效评价等。 方法:将瞳孔充分散大,采用裂隙灯照相和后照法,区别晶状体混浊的类型和范围,即核性(N)、皮质性(C)、后囊下(P)混浊,记录相应的等级。 LOCS II 分类标准 晶状体部位混浊情况LOCS II 核(N)透明,胚胎核清楚可见N0 早期混浊N1 中等程度混浊N2 严重混浊 皮质(C)透明C0 少量点状混浊Ctr 点状混浊扩大,瞳孔区出现点状混浊C1 车轮状混浊,超过二个象限C2 车轮状混浊扩大,瞳孔区约50%混浊C3 瞳孔区约90%混浊C4 超过C4 C5 后囊膜下(P)透明P0 约3%浑浊P1

约30%浑浊P2 约50%浑浊P3 浑浊超过P3 P4 晶状体核硬度分级标准 意义:晶状体核硬度的准确评价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选贼适应症和手术方式有重要意义。 Emery核硬度分级标准 I度:透明,无核,软性。 II度:核呈黄白色或黄色,软核。 III度:核呈深黄色,中等硬度核。 IV度:核呈棕色或琥珀色,硬核。 V度:核呈棕褐色或黑色,极硬核。 LOCS II的局限性是各级别之间间隔不等、核的颜色分级仅一个标准、采用整数分级、95%容许限较宽。 LOCSIII包括6张晶状体断面彩色照片对晶状体核的颜色(NC)及混浊程度(NO)分级(NO1,NC1,NO2,NC2,NO3,NC3,NO4,NC4,NO5,NC5,NO6,NC6).白内障严重程度采用小数,级见跨度较为规则,95%容许限较LOCS II明显降低。 作者:旧在几 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 时间:2020.12.13

白内障定义、分类、诊断与治疗

白内障(CATARACT)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是我国目前致盲率最高的一种眼病。据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现有白内障患者400余万人,其中主要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寿命的延长,社会老龄化的出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病率也势必随之增加。 白内障的定义:晶体混浊即为白内障。从流行病学调查的角度认为:晶体混浊,视力低于0.4才诊断为白内障。 白内障的分类:通常根据病因分类 先天性白内障, 外伤性白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继发性白内障, 并发性白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一般发生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据统计学报道,50-60岁患病率约为60%,80岁以上则达100%。通常为双眼发病,但两眼起病有先后,发展速度不一致。 病因 机理复杂,到目前为止尚无统一、确切学说,近几年来,对白内障形成时的一系列生物化学改变及从分子学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取得可喜成就。多认为是综合因素所致。 一、分类 根据晶体混浊的部位分为两类: (一)老年性皮质性白内障(senile cortical cataract) 此型占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75–80%, 根据其发病过程,分为四期: 1.初发期incipient stage 体征:混浊出现在晶体周边部皮质,呈楔形,尖端指向中心。 症状:此期疃孔区透明,视力一般无影响,如不散瞳检查难以发现。 检查:扩瞳检查可见周边部皮质楔形混凝土浊,检眼镜彻底照法检查可见瞳孔红色反光区中有黑色楔形暗影。 正位前后剖面 2.膨胀期(未成熟期)intumescent /premature stage 体征:当楔形混浊逐渐发展时,晶体纤维逐渐吸收水分变得混浊及肿胀,混浊扩展到瞳孔区,由于晶体肿胀,使虹膜向前推,前房变浅,容易诱发急性闭角青光眼。 症状:随着晶体混浊的逐渐加重,视力逐渐下降,有些病人可出现复视、多视或眼前黑影。 检查:一般斜照法即可发现瞳孔区的混浊,虹膜投影检查呈阳性。

第四章晶状体病

第四章晶状体病 A1型题(161-170) 161.老年性皮质性白内障发展过程中的哪一期容易引起晶状体过敏性眼内炎D A.初发期 B.膨胀期 C.成熟期 D.过熟期 E.以上均不是 162.核性白内障早期与老年性核硬化鉴别的最好方法是D A.裂隙灯检查 B.直接眼底镜检查 C.间接眼底镜检查 D.扩瞳及裂隙灯彻照法检查 E.扩瞳及直接眼底镜检查 163.先天性白内障最常见的类型为A A.绕核性白内障 B.全白内障 C.花冠状白内障 D.点状白内障 E.极性白内障 164.目前较普遍应用的白内障摘除术为B A.囊内摘除术 B.现代囊外摘除术 C.超声乳化术 D.针吸术 E.针拨术 165.引起并发性白内障的原发眼病不包括E A.严重葡萄膜炎 B.高度近视 C. 视网膜色素变性 D.视网膜脱离 E.电离辐射 166.外伤性白内障的原因不包括C A.钝挫伤 B.冲击伤 C.白内障手术后 D.电击 E.穿通伤 167.老年性白内障早期的临床表现不包括D A.近视 B.视物疲劳 C.视力明显下降 D.视物变形 E.单眼复视

168.下列那种情况不会引起代谢性白内障C A.糖尿病 B.低血钙 C.长期应用类固醇药物 D.半乳糖血症 E.低血糖 169.人工晶体度数的临床选择不考虑下列哪一项E A. 人工晶体常数 B.眼轴长度 C. 角膜屈光度 D.对侧眼的屈光状态 E.眼底状况 170.人工晶体植入的适应证不包括B A.高度近视 B.反复发作性虹膜睫状体炎 C.糖尿病性白内障 D.年龄在80岁以上 E.青光眼 A2型题(171-175) 171.患者男性,30岁,右眼拳击伤后晶状体全脱位到玻璃体中,右眼原为正视眼,目前的屈光状态为C A.正视 B.高度近视 C.高度远视 D.轻度近视 E.轻度远视 172.患者男性,23岁,左眼视力轻度下降1个月。检查:左眼晶状体前囊及前囊下环状混浊,既往无先天性白内障。最可能的诊断为A A. 钝伤性白内障 B.并发性白内障 C. 中毒性白内障 D.微波性白内障 E.电击性白内障 173.患者男性,70岁,左眼突然胀痛,视力下降明显,伴同侧头痛、恶心、呕吐。检查:左眼角膜水肿,虹膜前移,前房浅,晶状体混浊,体积增大,眼压高。诊断为白内障引起的青光眼大发作,目前患者的白内障处于哪一期B A.初发期 B.膨胀期 C.成熟期 D.过熟期 E.以上均不是 174.患者男性,30岁,右眼2天前铁屑溅人并急诊将异物取出,今天突然右眼胀痛。检查:角膜伤口长约1mm,已闭合,前房有大量膨胀的晶状体皮质,晶状体混浊。B超检查示玻璃体部分混浊,眼压40mmHg。最好的治疗方法为E

白内障晶状体混浊分类系统

白内障晶状体混浊分类系统 长期以来,裂隙灯显微镜及晶状体后照明照相检查一直是白内障评估的“金标准”[2],被用于一些著名的眼病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研究中。在这类方法中最著名的是“Wisconsin白内障分级系统” (Wisconsin Cataract Grading System)及“晶状体混浊分类系统”(Lens Opacities Classification System,LOCS)。 前者系1990年由Wisconsin大学的Klein等[3]首先报告,并在“Beaver Dam 眼病研究”中使用的晶状体混浊评价系统,核性白内障评价采用裂隙灯晶状体断面彩色照相,标准照片分5级,评价时将标准照片镶嵌在灯箱中,置于裂隙灯显微镜旁进行对照;皮质性及后囊下型白内障评价采用Neitz后照明照相,两者的标准照片均分为3级,评价时每眼分别记录各象限混浊所占的百分比。 澳大利亚的“Blue Mountains 眼病研究” [4]及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NEI)组织的“年龄相关性眼病研究” (AREDS)中采用了“Wisconsin白内障分级系统”,AREDS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核混浊分7级(7张标准照片)、核颜色分4级(3张标准照片),皮质性及后囊下型白内障网格分17个区估计面积,并增加一张眼底立体像辅助评价后照明照相不能发现的混浊。 LOCS 系1988年NEI组织哈佛医学院的Chylack 等开发,1989年改进为LOCS II[5],1993年更新为LOCS III[6],主要用于白内障的横断面研究(患病率研究)及纵向随诊研究(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LOCS Ⅱ也采用了裂隙灯晶状体断面彩色照片及Neitz后照明彩色照片分级,核性白内障标准照片分4级(N0、N1、N2、N3),皮质性白内障标准照片分5级(Ctr、CI、CII、CIII、CIV),后囊下型白内障标准照片分4级(P0、PI、PII、PIII)。LOCS II的局限性是各级别之间间隔不等、核的颜色分级仅一个标准、采用整数分级、95%容许限(95% tolerance limits)较宽。 LOCS Ⅲ则包括6张晶状体断面彩色照片对晶状体核的颜色(NC)及混浊程度(NO)分级(NO1, NC1;NO2, NC2;NO3, NC3;NO4, NC4;NO5, NC5;NO6, NC6),张Neitz后照明彩色照片对皮质性及后囊下型白内障分级(C1~C5;P1~P5)。白内障严重程度采用小数,级间跨度较为规则,95%容许限较LOCS II明显降低。在“Barbados 眼病研究”、“Los Angeles 拉丁美洲人眼病研究”中采用了LOCS II[7],“Tehran 眼病研究”[8]、“Aravind 综合眼病研究”中采用了LOCS III来评价晶状体混浊程度。

LOCS III 白内障分级 权威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Lens Opacities Classification System III in the performance of phacoemulsification James A.Davison,MD,Leo T.Chylack Jr.,MD Purpose:To report the correlation of features of cataracts graded by the Lens Opacities Classification System,version III (LOCS III),with phacoemulsification energy expenditure and the balanced salt solution (BSS ?)volume used during cataract surgery. Setting:Wolfe Clinic,Marshalltown,Iowa,USA. Methods:This wa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2364cases operated on by a single surgeon from January 1998to July 2000in which the cataract had been graded at the slitlamp using the 4grading scales of the LOCS III:nuclear opalescence (NO),nuclear color (NC),cortical cataract (C),and posterior subcapsular cataract (P).Polynomial best-fit lines were derived using regression analysis correlating the 4preoperative LOCS III characteristics with 3intraoperative observations:ma-chine-measured phacoemulsification time,mean power expenditure,and BSS volume. Results:As determined by best-fit lines and their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R 2),there were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chine-measured phaco-emulsification time and the degree of NC (R 2?0.48)and NO (R 2?0.40).Trends existed between NC and NO and the amount of BSS used (R 2?0.08and R 2?0.07,respectively).No relationship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LOCS III classes of cataract,C and P,at any intraoperative observation. Conclusions:Exponentially,greater phacoemulsification energy was required as NC and NO increased.The LOCS III cataract grading system enhanced the ability to estimate ultrasonic energy expenditure and BSS volume use during phaco-emulsification.Preoperative LOCS III cataract classification can help to create a more formally organized,integrated,customized operative plan.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03;29:138–145?2003ASCRS and ESCRS T he Lens Opacities Classification System,version III (LOCS III),is a widely used,scientifically valid,standardized photographic comparison system for grad-ing the features of the human age-related cataract.1–5 It has been used to grade the type and severity of cataract in cross-sectional studies and the progression of cataract in longitudinal studies.It also has been used to grade cata-racts at the slitlamp.3 Grading using LOCS III involves the assessment of 4features shown on 3sets of photographs on an 8.5-inch ?11-inch color transparency (Figure 1).The features of nuclear opacification and brunescence are graded according to 1set of 6photographs.The bright-ness of scatter from the nuclear region has been desig-nated nuclear opalescence (NO)and the intensity of brunescence,nuclear color (NC).The amount of corti-cal cataract (C)is determined by comparing the esti-mated aggregate of cortical spoking to that seen i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September 12,2002.From the Wolfe Clinic,Marshalltown,Iowa,USA. Presented at the Symposium on Cataract,IOL and Refractive Surgery,San Diego,California,USA,April 2001 Reprint requests to James A.Davison,MD Wolfe Clinic,309East Church Street,Marshalltown,Iowa,USA. ?2003ASCRS and ESCRS 0886-3350/03/$–see front matter Published by Elsevier Science Inc. doi:10.1016/S0886-3350(02)01839-4

晶状体分级

晶状体混浊分类方法(Lens Opacities Classification System)LOCS II 用途:用于活体白内障分类以判断晶状体混浊的范围和程度,广泛用于白内障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和药物疗效评价等。 方法:将瞳孔充分散大,采用裂隙灯照相和后照法,区别晶状体混浊的类型和范围,即核性(N)、皮质性(C)、后囊下(P)混浊,记录相应的等级。 LOCS II 分类标准 晶状体部位混浊情况LOCS II 核(N)透明,胚胎核清楚可见N0 早期混浊N1 中等程度混浊N2 严重混浊 皮质(C)透明C0 少量点状混浊Ctr 点状混浊扩大,瞳孔区出现点状混浊C1 车轮状混浊,超过二个象限C2 车轮状混浊扩大,瞳孔区约50%混浊C3 瞳孔区约90%混浊C4 超过C4 C5 后囊膜下(P)透明P0 约3%浑浊P1 约30%浑浊P2 约50%浑浊P3 浑浊超过P3 P4 晶状体核硬度分级标准 意义:晶状体核硬度的准确评价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选贼适应症和手术方式有重要意义。 Emery核硬度分级标准 I度:透明,无核,软性。 II度:核呈黄白色或黄色,软核。 III度:核呈深黄色,中等硬度核。 IV度:核呈棕色或琥珀色,硬核。 V度:核呈棕褐色或黑色,极硬核。 LOCS II的局限性是各级别之间间隔不等、核的颜色分级仅一个标准、采用整数分级、95%容许限较宽。 LOCSIII包括6张晶状体断面彩色照片对晶状体核的颜色(NC)及混浊程度(NO)分级(NO1,NC1,NO2,NC2,NO3,NC3,NO4,NC4,NO5,NC5,NO6,NC6).白内障严重程度采用小数,级见跨度较为规则,95%容许限较LOCS II明显降低。

并发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68例

并发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68例 发表时间:2011-06-23T14:20:08.83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韩志国韩金水[导读] 对于晶体囊袋完整者,选用一体式后房型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 【摘要】目的:评价并发性白内障在施行小切口非超生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同时,根据不同的并发症分别采用青光眼白内障人工晶体三联术,虹膜粘连分离术,并植入不同类型人工晶体。结果:术后炎症反应轻,视力恢复快,裸眼视力达到0.02~1.0.矫正视力达0.05~1.2.结论:并发性白内障多种联合手术并植入人工晶体可有效提高患眼视力,是治疗并发性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方法。【关键词】并发性白内障;晶体植入;非超生乳化【中图分类号】R8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102-01 并发性白内障大多数病情复杂,常合并高度近视、青光眼、视网膜色素变性、色素膜炎、视网膜脱离、睫状体肿瘤、低血钙等疾病。我们对68例(76眼)并发性白内障施行了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1998年10月~2007年12月治疗并发性白内障68例(76眼)其中男42例,女34例,年龄12~80岁平均(71.6±0.5岁)青光眼25例,复发性色素膜炎16例;高度近视29例;视网膜脱离2例;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3例;低血钙白内障1例。 1.2手术方法:表面麻醉滴爱尔凯因麻醉3次,结膜下注射2%利多卡因0.5ml开睑器开睑,在上方做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用隧道刀角膜缘后2mm处做6mm长切口,合并青光眼患者做4×6mm巩膜瓣,自巩膜与透明角膜缘前1mm交界处做2×4mm小梁切除及虹膜周切,自侧切口往瞳孔区虹膜后注射粘弹剂,用钝针头分离并注入粘弹剂,粘连严重者行虹膜周边切除,通过些口注入粘弹剂,持囊膜剪刀分离虹膜后粘连。顺时针截囊水分离,转动晶体核游离并浮至前房,圈匙托出晶状体核,并注吸出残留皮质,前房囊袋内注入粘弹剂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后囊破孔较大者用囊膜剪剪除瞳孔区及切口处玻璃体,并做虹膜周边切除后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 1.3人工晶体的选择:根据术前检查或术中观察到晶体囊袋情况,选择人工晶体类型和植入方式,以保证术后人工晶体有良好的固定。对于晶体囊袋完整者,选用一体式后房型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晶状体囊带不完整者,选用一体式新型前房人工晶体植入前房,其中植入美国OII后房型人工晶体28枚;日本KOHTO后房型人工晶体21枚;Alcon一体式后房人工晶体25枚;Alcon一体式前房型人工晶体2枚。 2结果 术后随访6~52个月,视力≥0.02-0.06 6例占6.7%,0.1~0.2 8例占11.7%,0.3~0.5 26例占38%,0.6~0.8 28例占41%,≥1.0 12例占17.6% 2.2并发症:3例术中发生轻度前房积血,多见广泛虹膜后粘连瞳孔膜闭并有新生血管无法分离,而被囊膜剪剪开处。在灌注液中加入1:10000肾上腺素冲洗后出血很快停止。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5例术中用囊膜剪刀剪除切口处及瞳孔区玻璃体后囊破口小注射粘弹剂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3例,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2例;角膜水肿12例;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mg和地塞米松3mg一周内消失。 3讨论 随着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手术的广泛普及开展,并发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为患者解除痛苦,恢复视力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通过对68例(76眼)手术病例观察。该手术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术后炎症反应轻、视力恢复快等优点,虽然手术难度和风险大,但是只要医患配合好,认真操作掌握手术技巧,领会手术要领同样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参考文献 [1]姚克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J]中华眼科杂志 1996,32(5):333~335 [2]杨文辉刘奕志色素膜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华眼科杂志 1992,28(5):287~289 [3]张洪远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J] 2005,23(5)239~240 [4]李汉钊白内障青光眼三联手术的临床观察[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3,25(6):406 [5]刘继敏三连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6,28(1):52~53作者单位:021008内蒙古海拉尔区眼科中心

如何选择白内障人工晶体

如何选择白障人工晶体 一、白障晶体的种类与针对性 硬性晶体:价格便宜,但晶体材料是硬性的,不能折叠缩小,故手术切口相对较大(6mm左右),手术后短期反应较大,术后散光相对大,恢复的时间长。 适合于对术后视觉质量要求较低的人群,切口大、反应重、术后效果没有折叠晶体好。(推荐指数:★) 注:术后看近可能需佩戴老花眼镜。 悬吊晶体:也是属于硬性晶体,主要用于严重的眼球外伤后或手术中晶状体囊后膜完全或大部分缺如的患者,可提高视力,避免配戴矫正眼镜的不适。 适用于特殊病人,主要是悬韧带与晶体后囊有问题,不能植入常规晶体的患者。(推荐指数:★★) 注:术后看近可能需佩戴老花眼镜。 普通折叠晶体:切口约2mm左右,软性晶体材料,可折叠缩小,手术切口更小,手术的损伤相对小,恢复快,术后的反应也更轻,术后术源性散光少。 适合于任何人群,针对于视觉质量要求一般的患者。(推荐指数:★★★) 注:术后看近可能需佩戴老花眼镜。 非球面折叠晶体:在折叠晶体的优点基础上,晶体前表面做了非球面的处理,可以减少像差,有效提高成像质量,在暗环境下视

觉质量明显高于其他普通晶体,避免术后眩光。 适合于任何人群,开车、夜间活动多的患者。 (推荐指数:★★★★) 注:术后看近可能需佩戴老花眼镜。 高度近视晶体(蔡司BIGBAG):全球第一款解决白障高度近视晶体,在折叠晶体的优点基础上,做白障手术的同时,也可以有效解决了高度近视。 适合1000度至3000度近视的患者,不再佩戴像玻璃杯底镜片的眼镜。(推荐指数:★★★☆) 注:术后看近可能需佩戴老花眼镜。 散光晶体:针对100度以上的散光视力患者,微切口晶体,晶体可折叠植入,有效矫正规则散光和近视的人工晶状体。 适用于存在有散光视力,对视觉质量要求高以及从事精密作业不愿戴镜的人。(推荐指数:★★★★) 注:术后看近可能需佩戴老花眼镜。 多焦点晶体(也可称为双焦点晶体):微切口晶体,手术切口更小,可折叠植入、非球面设计对比敏感度高。可过滤蓝光,更有效的保护眼底。有单焦点晶体清晰的远距离视觉效果,又具有单焦点晶体所不具有的近距离视觉的优势。 适用于低散光,对视觉质量要求高以及从事精密作业不愿戴镜的人。推荐指数:★★★★☆) 多焦点带散光晶体:微切口晶体,手术切口更小,可折叠植入、

白内障是指眼晶状体的混浊

白内障是指眼晶状体的混浊。在正常情况下,晶状体是一个双凸面的透明体,是眼睛重要的屈光介质。晶状体混浊后,因为阻挡了光线进入眼内,会影响视力。 1、什么是白内障? 白内障是眼睛内晶状体发生混浊由透明变成不透明,阻碍光线进入眼内,从而影响了视力。初期混浊对视力影响不大,而后渐加重,明显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在世界范围内白内障是致盲的首要病因,现在世界上大约有2千万人是由于白内障而致盲,另有1亿白内障患者需要手术恢复视力,在大多数的非洲和亚洲国家,白内障至少占盲人的一半。据我国调查的结果,白内障也是我国引起失明的最主要的眼病。 白内障有很多病因:有些是先天性白内障(多见于儿童),眼外伤也会导致白内障,某些内科疾病亦可致白内障。如:糖尿病、肾炎等,还有并发性白内障,但是大多数的病例和患者与年老有关。50~60岁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率为60~70%,70岁以上的达80%,80岁以上的老年人几乎达100%。 随着世界人均寿命的延长,白内障患者将不断增多。白内障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通过手术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能成功地恢复视力。 2、晶状体的结构和功能是什么? 正常晶状体为富有弹性的无血管的透明体,形似扁圆形双凸透镜,位于虹膜、瞳孔之后,玻璃体之前,依靠晶状体悬韧带与睫状体联系以固定其位置。 晶状体的组织结构像水果中的桃子,分为三个部分: (1)晶状体的外表面由一层透明且富有弹性的薄膜包裹,我们称之为晶状体囊膜层(相当于桃子的皮)。 (2)中央为晶状体的核层(相当于桃子的核),位于晶状体的中央部,随着年龄的增长核层范围会逐渐增大、变硬,透明度也会降低。 (3)在晶状体囊膜层与核层之间的组织,我们称之为晶状体皮质层(相当于桃子的肉)。 晶状体为眼球的重要屈光间质之一,主要功能为:调节眼睛能看清远、近各种距离的景物,而完成这一过程是依靠晶状体的弹性、睫状体收缩舒张及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和紧张来达到的,我们称之为调节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囊膜弹性降低,晶状体核增大变硬,睫状肌变弱,调节力减退而出现老花眼。 3、白内障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引起白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外伤性白内障、放射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等有比较明显的病因外,白内障形成过程可能有多方面的因素,情况相当复杂。常见的老年性白内障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揭示,可能与年龄老化、紫外线长期过度照射、遗传因素、营养不良等有关。在我国经调查证实,高原地区以及阳光辐射较多的地区,白内障的发病率相对增高。这是因为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受到紫外线的照射,紫外线可

国内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市场规模分析(2021年)

市场空间:国内白内障人工晶状体仍处于成长期 在医保控费的前提下,国产人工晶状体的销售规模具有多大的提升空间?本章节,我们将分别从基层未释放需求以及临床未满足需求出发,探讨人工晶体的渗透率提升 空间以及产品溢价空间。 1)未释放需求:我国白内障手术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过半省(区、市)的支付能力较强但 CSR水平较低,我们认为这些保障了人工晶体仍处于成长期。 2)未满足需求:我国白内障手术已从防盲手术逐步转变为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同时提供功能性人工晶体;期间医生供给结构优化,具备高端术式操作能力的医生数量 增加,为后续高端晶体放量提供了基础。 (一)未释放需求:全国过半省区的白内障手术渗透率有待提升 参考仿制药的带量采购,我们发现集采后单品种销售规模的增减与其生命周期正相关,部分成长期的品种通过降价提高了临床可及性,继而实现了销售量的扩大。本 章节,我们通过分析各省(区、市)人工晶体的渗透率(每百万人白内障手术例数, CSR),以及当地的医保支付能力,来判断国内人工晶体是否处于成长期,即在医保 控费的前提下国产人工晶状体的销售规模是否还有提升空间。 图表32:2015-2018年全国CSR水平及人均医药费图表33:2017年全国CSR前十的省(区、市) 据《“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我国CSR要在2020年年底达到2000人/百万人以上的目标。为了进一步剖析人工晶体渗透率的提升空间,我们将CSR在2000以下的 省区及直辖市分成以下两大类:

1)渗透率低,支付能力较弱的:第一类,是CSR与人均GDP相关性较强的省(区、市),包括新疆、陕西和山东(图表34,趋势线附近、红色虚线圆圈内)。第二类,支付能力较弱(人均GDP低于全国均值5.9万元/人),而且与人均GDP水平相近的省区相比CSR值偏低的,包括宁夏、河北、河南、江西和安徽等(图表34,红色实线圆圈内)。 2)渗透率低,但支付能力较强的:即当地人均GDP高于全国均值5.9万元/人,同时与人均GDP水平相近的省区相比CSR值偏低的(图表34,黑色虚线及实线圆圈内);其中,北京、浙江、福建和广东的人均GDP高于8万元/人(图表34,黑色实线圆圈内)。 图表34:2017年中国各省市CSR与当地人均GDP的离散图 小结与判断: 我国白内障手术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保障了人工晶体处于成长期。具体来看,CSR与人均GDP相关性较弱,而且与人均GDP水平相近的省区相比CSR值偏低的,当地白内障手术渗透率提升的弹性更大(图表34,红色及黑色实线圆圈内);其中,人均GDP高于全国均值的省(区、市),相应的支付能力较强,有望成为人工晶体消费升级的主力。我们认为这些保障了国内白内障人工晶体仍处于成长期。 (二)未满足需求:医生供给结构优化将促进高端晶体终端扩容医生供给结构优化,具备高端术式(屈光性手术)操作能力的医生数量增加,将

白内障规培题

白内障规培试题 一.单选题 1.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主要症状是: A. 视力减退 B.多视复视 C.流泪 D.畏光 正确答案:A 2.瞳孔缩小时视力障碍明显,瞳孔散大时视力显著增加,见 于下列哪种类型的先天性白内障: A.点状白内障 B.极性白内障 C.核性白内障 D.冠状白内障正确答案:C 3.晶状体囊外摘除术后,后囊膜发生混浊,称为: A.并发性白内障 B.后发性白内障 C.后囊下型白内障 D.假 性白内障 正确答案:B 4.晶状体上皮细胞位于: A.晶状体赤道部囊下B. 后囊下C. 晶状体纤维间D. 前囊下和赤道部囊下E. 前囊下 正确答案:D 5.彻照法检查眼屈光介质有无混浊时,若患者转动眼球时 黑影不动,提示混浊位于: A. 角膜 B. 脉络膜 C. 玻璃体 D. 视网膜 E. 晶状体 正确答案:E 6.下列后发性白内障的说法哪项错误:

A. 影响视力的程度与后囊膜混浊程度和厚度无关 B. 可用激光将瞳孔区的后囊膜切开 C. 儿童期白内障术后几乎均发生 D. 常伴有虹膜后粘连 E. 可发生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 正确答案:A 7.摘除白内障后在眼内植入IOL,IOL为无晶体眼屈光矫正的最好方法,下列哪项不是其优点: A. 周边视野受限 B. 具有双眼单视和立体视 C. 无环形暗点 D. 后房型IOL仅使物象放大1%~2%,即影像真实 E. 术后可迅速恢复视力 正确答案:A 8.可诱发急性闭角性青光眼的是: A. 皮质性白内障的过熟期 B. 皮质性白内障的成熟期 C. 皮质性白内障的膨胀期 D. 皮质性白内障的初发期 E. 核性白内障 正确答案:C 9.关于晶状体核硬度分级错误的是: A. Ⅲ级核为中等硬度核,晶状体核呈黄色或淡棕黄色 B. Ⅳ级核为硬核,晶状体核呈深黄色或淡琥珀色

晶体病

晶体病--白内障 白内障的定义: 晶状体混浊称为白内障(cataract)。许多因素,例如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局部营养障碍等,引起晶状体囊膜损伤,使其渗透性增加和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可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混浊。

裂隙灯显微镜下,大多数成人的正常晶状体会有不同程度的轻微混浊。老年人晶状体核硬化,光学密度增加,皮质纤维有淡的放射状纹理。这些情况均为晶状体生理性改变,并不属于白内障。 白内障可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 1.按病因:分为年龄相关性、外伤性、并发性、代谢性、中毒性、辐射性、发育性和后发性等白内障。 2.按发病时间: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白内障等。 3.按晶状体混浊形态:分为点状白内障、冠状白内障和板层白内障等。 4.按晶状体混浊部位: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囊膜下白内障等。 5.按晶状体混浑程度:分为未成熟期、成熟期和过熟期。 白内障引起的症状有:(1)视力障碍:它与晶状体混浊程度和部位有关。晶状体周边部的轻度混浊可不影响视力,而在中央部的混浊,虽然可能范围较小,程度较轻,但也可以严重影响视力。特别在强光下,瞳孔缩小后进入眼内光线减少,视力反而不如弱光下好。只有当白内障引起视力障碍时才有临床意义。(2)对比敏感度下降:在高空间频率上的对比敏感度下降尤为明显。(3)屈光改变:核性白内障时晶状体核屈光指数增加,晶状体屈折力增强,产生核性近视。如果晶状体内部混浊程度不一,还可能产生晶状体性散光。(4)由于晶状体纤维肿胀和断裂,使晶状体内各部分的屈光力发生不一致的变化,产生类似棱镜的作用而引起单眼复视或多视。(5)晶状体混浊使进入眼内光线发生散射,干扰了视网膜成像,一些患者会出现畏光和眩光。(6)晶状体核颜色改变可产生色觉改变,混浊晶状体对光谱中位于蓝光端的光线吸收增强,使患眼对这些光的色觉敏感下降。(7)混浊的晶状体可产生程度不等的视野缺损。 白内障的体征是晶状体混浊,可在裂隙灯显微镜下以直接照明法或后彻照法清晰地看到。当晶状体混浊局限于周边部时,需在散大瞳孔后才能看到。当晶状体混浊严重时,可在聚光灯下以肉眼可以看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